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再说太子的奶嬷嬷,身为奴才守不住本分,还敢顶撞主子,太子妃使人把她打死也是活该。不就处罚几个奴才。你知道太子妃救活多少人?就知道瞎说。”
太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还真不知道。她在宫里怎么救人?”
“不知道啊?那我说给你听,回家告诉你夫人别再乱说。”店老板道,“地蛋、番薯和玉米是太子妃的庄子先种的。后来周围的村民也想种,太子妃的庄子上就卖秧苗,一文钱一把,一把秧苗有二十颗。二十颗秧苗能一百多斤红薯,够一大家子吃上半个月的。
“家徒四壁的人家省出十个铜板,冬天和来年开春的粮食就有了。要不是太子妃的庄子上卖的秧苗这么便宜,今年京城怎么也得饿死几百口人。这算不算救人?我问你。”
“大胆!”张起麟实在忍不住了。
太子抬脚朝他腿上踹一下:“闭嘴。你继续说。”
“说完了啊。”店家道。
太子呼吸一窒:“你们都很喜欢太子妃?”
店老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以前不喜欢,听说太子爷长得可好了,文韬武略,太子妃相貌平平,就觉得配不上太子。”
“我以前也这么觉得。”太子道,“从那么多秀女里挑个美的应该挺容易,真不知道皇上怎么想的。听你这么一说,还是皇上他老人家高瞻远瞩。”
“那当然了。太子妃美又怎么样,弄不好咱们大清也得出个苏妲己,杨玉环什么的。到那时候这街上白茫茫一片就不是雪了。”
“是啥啊?”弘皙问。
店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白骨。”
“白骨?”太子重复一遍,这个店家倒是有意思,“听店家说话,你应该上过几年私塾,怎么做起买卖来了?”
“有一年家里成不好,可还得供我读书,我就想都快饿死了,还读什么书。就拿买笔墨的钱置办些锅炉,叫手艺好的家人做小生意糊口。”店家说起往事,笑道,“我家里弟弟妹妹多,如今都成家了,也想卖子火烧养家糊口。可天津卫就那么大一点地方,我们家人越来越多,每天得卖上千个子火烧才够一家用度。我便和我大弟搬到京城。我在城里,他在城外。”
“怎么没见你家里人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182
?”太子好奇地问。
“嫌外面冷,都在后院炕上呢。今儿人少,我一个人忙得过来。”
太子:“听你的意思,你们家主卖子火烧?”
“是的,做这些汤啊,粥啊,都是为了卖子火烧。”
太子道:“我瞧你这也没个牌子,我给你写牌子怎么样?谢谢你提醒我,不能什么都听家中夫人的。”
“好啊。”店老板家中不富裕,以前供不起他买笔墨练字,字写的不好又看不上一般人写的,请专门写牌子的人写又舍不得钱,便一直没弄个牌子,“我这就去找笔墨。”说着,跑到斜对面,砰砰敲开人家的门,找人家要一张白纸,端着笔墨过来,“这位爷,可能还得麻烦您到屋里来。”
“没事。”太子话音一落,两个侍卫跟进去,随即,看到太子写下“子火烧”三个字。可是这三个字越看越眼熟,越看越觉得在哪里见过。
到达正在施粥的龙泉寺,两名侍卫猛地想到:“殿下,您,您刚才那三个字是,是皇上的笔迹?”
“有问题吗?”太子问。
两名二等侍卫连连摇头:“只是,让王公大臣看到,他们会认为皇上提的字。”
太子反问:“难不成让他们以为孤吃过那家的子火烧?”
第98章去五台山
侍卫噎了一下:“这不太好吧?”
“怎么不好?汗阿玛关心百姓,出宫体察民情,随手写几个字,店家瞧着好看刻在木板上当牌匾,孤觉得挺好。”太子道,“再说了,没留名没留章,你们不说没人知道。日后被文武百官认出来,还能帮那个卖子火烧的店家一把。”
“阿玛,我听见啦。”弘皙从马车里钻出来。
太子朝他脑门上一巴掌:“听见就听见,但不准说出去。”
“阿玛,我可以说吗?”弘晏走出来问。
太子笑眯眯的问:“屁股还痛吗?”
跟着弘晏出来的弘曜捂住嘴巴:“阿玛,我不说。”
“乖。”太子拍拍儿子的小脑袋,“都下来吧。”
“阿玛,我记得这里。”弘皙指着前面的寺庙,“我拜了好多菩萨。”
太子道:“那今儿权当来还愿了。张起麟,去买一把香你陪弘皙进去,孤带他们去那边看看。”
“阿玛,那边干啥的?”坐在霍林胳膊上的弘曜好奇道。
太子:“你额娘给庙里很多香油钱,寺庙里的僧人用那些钱接济穷人。”
“咋接济?”对一切都很好奇的弘晏问。
太子道:“庙里管他们吃一顿,他们家省下的粮食就可以留到没粮食吃的时候再吃。”
“他们为啥没有粮食吃?”弘曜好气地问。
太子:“家里人生病,钱被买药了,所以就没钱买粮食了。”
“他们家没有太医吗?”弘晏问。
太子摇头失笑:“咱家有太医,但每个月都得给太医月钱。咱们家能请得起太医,是我和你额娘厉害,赚了很多钱。我和你额娘如果没本事赚钱,咱家也请不起太医。”
弘晏和弘曜年龄小,虽然知道他们阿玛和额娘很厉害,但还没有那个概念,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异口同声:“阿玛额娘真厉害。”
排队领粥的人看到身边多出一群人,正想提醒他去后面排队,看清对方衣着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没曾想却听到,“听说龙泉寺的粥很稠,是真的吗?”
“你们也来领粥?!”
太子见说话之人很是惊讶,仿佛抢他们的食物似的,失笑道:“不是。只是听说今儿龙泉寺施粥,正好去附近办点事,我们好奇就过来看看。”
“你们去那边看吧。”说话的人指着西面。
太子扭头看去,只见西面山脚下一排不挡风只遮雨的草棚下全是穿着补丁的百姓,端着粗瓷大碗正埋头喝粥:“弘晏,弘曜,想不想过去看看?”
“我们听阿玛的。”怕挨揍的小哥俩不敢说喝粥有啥好看的。
太子不如他媳妇厉害,听不见儿子的心里话,怕俩小孩又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只手牵着一个,走到草棚下,正在喝粥的百姓呼啦啦站起来。
侍卫条件反射一般挡在太子前面。
太子颇为无语,他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真遇到事他自己也能保护自己:“别这么紧张,我只是好奇龙泉寺的粥是不是真像传言那么浓稠?”
“是啊。”原本正在喝粥的一众人不解,这有什么好看的?有钱人的爱好真特别。
太子看出他们的潜意思,心想,孤才不好奇你们喝的是浓粥还是稀粥,只是想知道石家是不是真那么听话,把那两万多两黄金都给了龙泉寺。
如今看到粗瓷大碗里是浓稠的白米粥,乍一看跟白米饭似的,太子很确定,施粥这一点,十句话有九句假的媳妇儿没骗他。
太子原本是带仨儿子出来看看百姓生活多不易。拜他媳妇儿所赐,路边没有冻死骨,穷人也能喝上白米粥。白白出来一趟,待弘皙还了愿,一行人就打道回府。
石舜华看到儿子递给她的烧饼,很是诧异:“你们买这个做什么?”
“好吃,额娘尝尝。”弘晏奶声奶气道,“额娘,给太太两个。”
石舜华挑眉:“还有皇祖母的?”
“还有弘晋的。”太子道,“弘晏,弘曜,你们去给太后送过去。阿笛,跟太后说,在炭火上烤热再吃。”随即,又打发弘皙回房歇会儿。
石舜华问:“出什么事了?”
太子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讲给石舜华听,隐去他题字那一段,又说:“改天附近遭了灾,再叫他们几个过去看看吧。”
“没遇到就没遇到,爷应该高兴,干么一副很失望的样子。”石舜华好笑,“从此以后不再有灾难,他们四个全变成纨绔也没关系,再生一个就是了。”
“你说的简单。”太子瞥她一眼,“你今儿突然要带弘晏和弘曜出去,是不是怕生不出来,打算在他俩当中选一个?”
石舜华愣了一瞬:“妾身当时是有这个想法,不过,今儿四弟府上来人了。我和四弟妹一起拜的菩萨,四弟妹怀了,妾身还会远吗?”
“真的?!”太子惊讶,“多久了?”
石舜华:“两个多月。按照日子来算应该是九月底,但具体哪一天太医也把不准,也许是十月初八那天怀上的。”
“阿笙,去请太医。”太子道。
石舜华不解:“好好的请什么太医?爷病了?”
“孤没病,是给你查查,万一你怀上了呢?”太子道,“阿笙,快去。”
“站住。”石舜华皱眉,“去什么去,我的那个刚过去没几天,月底再查查。”然而,到了月底,除夕前一天,石舜华依然没有怀上。
太子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183
盯着石舜华的肚子:“好运被你用完了?”
“堂堂杂货店日进斗金,显然还没有。”石舜华道,“也许是老天爷见我一次生俩太辛苦,叫我多歇息两年,然后再一次生俩。”
太子兴致不高,道:“但愿如此。”
“爷,别说那些没影的事了。”石舜华道,“跟你商量一件事,汗阿玛过几天去五台山,弘晏和弘曜想跟他一起去”
“等等,弘晏和弘曜怎么知道汗阿玛要去五台山?”太子一听“商量”俩字,打起十二分神,端是怕漏听一个字,被他媳妇儿糊弄了,“你说的?”
石舜华这次没狡辩:“他俩快两周岁了,去的最远的地方是跟紫禁城一墙之隔的街上。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妾身觉得该放他俩出去看看。再说了,万一妾身真生不出来,早点打算,到时候也知道该选哪一个。”
太子想了想:“你说得对。即便你还能再生好几个,万一他们比弘晏和弘曜还调皮,还是得从他俩当中选。只是这事孤该怎么跟汗阿玛提啊。”
“他俩想去叫他俩自己想办法。”石舜华道,“他俩若不能说动汗阿玛,下次爷再出面,反正他俩还小。”
太子想了想:“也行,你跟他俩说,别太过分。”
“他俩那么小,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过分,说了也没用。”石舜华一见太子瞪她,连忙说,“也过分不到哪里去。”
弘晏和弘曜得了石舜华的话,像得了圣旨。康熙出发前一日,小哥俩手拉手去乾清宫。
“你俩咋来了?”康熙看到两个越大越不一样的小孩,越大越好看的嫡孙,招招手,“来祖父这里,让朕好好看看,弘晏,弘曜是不是又长高了。”
除夕家宴上,康熙抱过弘晏和弘曜,跟他俩说话的时候一直笑眯眯的,以致于俩小孩根本不怕康熙。跑到康熙身边,一个倚着他的右腿,一个靠着他的左腿:“皇玛法,我们有事。”
“有什么事啊?”康熙往外看了看,不见太子,“你们阿玛呢?”
“阿玛和四叔在家。”弘晏道。
康熙:“和你四叔讨论政务?嗯,那你们出来你们额娘知道吗?”
“额娘知道。”弘曜说。
康熙笑着问:“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
两个小孩猛地抬起头。
康熙摇头失笑:“你俩可是骗过朕。忘了吗?去年你额娘去上香,你俩叫梁九功抱你们上马车,是朕抱你们上去的?”
小孩不太记事,经康熙这么一说,隐约有这么一回事:“皇玛法,额娘真知道。”
“那就说说你们找朕何事。”康熙道。
“小事啦。”弘晏道,“我们想去五台山。”
康熙一惊:“你们听谁说的?你阿玛还是额娘?”
“都有。”弘曜掰着手指,“九叔,十一叔,十四叔,十五叔,皇玛法,我们想去。”
康熙眉头一挑:“你们阿玛知道吗?”
弘晏:“阿玛说,他说的不算。”
“皇玛法说的算。”弘曜补充道。
康熙听明白了:“所以你们俩就来找朕,朕同意带上你们俩,你们阿玛和额娘就不会反对了?”
“皇玛法最好。”小哥俩抱住康熙的胳膊。
康熙好笑:“朕还没同意呢。”
弘曜:“皇玛法同意啦。”
弘晏:“刚刚同意的,我听到啦。皇玛法,拉钩,不许变。”
“君无戏言,还用得着拉钩?”康熙无奈地摇头,可算明白太子为何说他俩儿子是鬼见愁,一丁点大居然会曲解他的意思。
弘晏可不懂什么叫君无戏言,抓住康熙的大手,握住他的手指头,然后勾住自己的小指头:“一百年不许变。”
“噗!”梁九功实在没忍住,“皇上,看来您是必须得带两位阿哥了。”
康熙此次去五台山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带上两个大孙子倒也可以。但他当了几十年皇帝,还是第一次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逼迫”他,“弘晏,弘曜,你们是朕的孙儿,不是朕的儿子,朕带你们过去也得你们阿玛和额娘同意。”
“阿玛听你的啊。”弘晏皱着小眉头,皇玛法的记性怎么这么差,他刚刚说过了。
康熙见状,很想笑:“朕不是暴君,你阿玛和额娘假如不同意,朕不能逼着他们同意。回去问问你们阿玛和额娘,他们如果还是跟你们说听朕的,朕就带你们过去。”
“好的。”弘晏和弘曜握着小胖手,“弘晏弘曜告退。”
梁九功看着俩小孩翻过门槛,就说:“皇上,奴才觉得问不问都一样。”
“怎么一样了?”康熙不明白。
梁九功:“上次马车的事,您忘了?”
康熙一愣:“不会吧?他们还敢两边骗?”
“这个,奴才还真说不准。”梁九功道,“若是真的,您带两位阿哥去五台山吗?”
康熙想了想:“这么大点的孩子,能想到两边糊弄,凭这个机灵劲,朕应该带他们过去。只是他们以后可能会经常这么做。”说着,揉揉额角,“朕有点头痛。”
第99章康熙头疼
一刻钟后,弘晏和弘曜再次出现在乾清宫西暖阁。
康熙下意识看梁九功,这么快就回来?看来被你这个奴才给说中了:“你们阿玛和额娘不同意?”
“同意。”双胞胎一边翻高高的门槛一边说:“皇玛法,说话算话。”
康熙:“朕说话自然算话,可是你们骗过朕,朕不信你俩。”
“啊?”小哥俩傻眼了。
弘晏伸出小指头,“只有一次,皇玛法。”
“有一就有二。”经梁九功那么一说,康熙真怕年龄小不知轻重的双胞胎以后经常糊弄他,“梁九功,去叫太子过来一趟。”
弘晏和弘曜互看一眼,怎么会这样?明明是真的啊。
康熙瞧见他俩的小动作,笑着冲他俩招招手,“以后还骗不骗朕?”
俩小孩连连摇头。
胤找太子没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来谢谢太子妃带四福晋上香。一见王以诚过来,胤就起身告辞。
太子见俩儿子坐在他爹腿上,稍稍一想就明白了。再听康熙问他的话,太子笑道:“儿臣跟他俩说,您同意儿臣就不阻拦,您这是同意了?”
“朕不同意,他俩就不下去,朕哪敢不同意。”太子进来的时候,康熙特意看俩孙子一眼,见两个小孩非但没害怕,反而很高兴,便知道他俩真没骗他,“你们以后再骗朕,朕去哪儿都不带你们。”
“不骗,不骗。”弘晏和弘曜异口同声,“再也不骗皇玛法。”说着,从康熙腿上滑下来。随即,回到东宫就吆喝嬷嬷拾行李。
石舜华听到东厢房里闹闹哄哄,弘皙站在门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184
口往里面看,想了想,走过去:“你也想去?”
“没有。”弘皙连连摇头。
石舜华:“他俩这次出去起码得二十天才能回来,你已经开始跟你阿玛的哈哈珠子读书习字,不能出去这么久。”
“我知道,嫡额娘。”弘皙正打算跟石舜华说他也想去五台山,听她这么一说,弘皙突然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嫡额娘,我不想去上书房,我想跟大哥一起去国子监。”
“这件事我说的不算。”石舜华也没骗他,“你大哥身子骨不好,不能起太早,你阿玛才同意他去国子监。”
“是不是阿玛同意了,我才能去国子监?”弘皙问。
石舜华:“你皇玛法同意才行。弘晏和弘曜去五台山,也是找的你皇玛法。”
“我还得去找皇玛法?”弘皙睁大眼,他不敢啊。
石舜华听到他的心里话,嘴角一勾:“你十四叔主意多,你去问问他。”
“对哦。”弘皙眼中一亮,“谢谢嫡额娘,我现在就去找他们。”说着话就往外跑,也不再眼馋两个弟弟可以出去玩。
太子走出来正好看到二儿子欢快的背影:“干什么去这么高兴?天快黑了。”
“找他几个叔叔玩。”石舜华听到两个儿子叽叽喳喳跟个小喜鹊似的,不禁骂一句,“白眼狼。”
太子笑道:“他俩以为出去玩几天就回来,要是知道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你,指不定怎么哭闹呢。”
“不会吧?”石舜华迟疑道,“汗阿玛会不会生气?我看还是别叫他们去了。”
太子攥住她的胳膊:“他俩加一块四岁,汗阿玛被他俩哭的脑门疼,也不好冲他俩发火。再说了,孤只是说也许。外面太好玩,他俩累得每天回来就睡,也不会哭闹。”
从京城到五台山七八百里路,刚出京城的那一天,双胞胎趴在车里往外看,别提多兴奋。可是连着两天还没到五台山,两个小孩急了。
走之前石舜华跟他俩说,有事尽管去找康熙,康熙不会生气的。出门在外,谨记亲娘交代的俩小孩下车用饭时跑到康熙跟前,异口同声问康熙啥时候才能到五台山。
康熙便跟他俩说还得两三天。
小哥俩掰着手指一算,苦着脸问:“这么远?”
“是挺远的,怎么了?”康熙不解。
弘晏:“我不想去五台山,皇玛法。”
“我想回家,皇玛法。”弘曜跟着说。
康熙只带过一个孩子,就是太子。太子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康熙叫他吃饭,他不敢喝粥。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遇到这么直接的小孩,康熙眉头紧皱,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善变:“你俩不去五台山了?”
“不去!”哥俩异口同声,态度十分坚决。
康熙可没忘记两个小孩为了让他同意,缠了他很久,“朕能知道为什么吗?”
“不好玩。”弘晏说出来,弘曜跟着点了点头。
康熙又不明白了,“还没到五台山,你俩怎么知道不好玩?”
弘曜说:“马车里不好玩。”
弘晏道:“屁股痛。”
“坐在马车里无聊,坐的屁股痛,所以你俩想回去?”康熙这下明白了,“从这里到京城和到五台山的路一样远。如果咱们从这里分开,你们坐马车到京城,朕也到五台山了。还要回去吗?”
弘晏掰着手指算了算,弘曜抓耳挠腮想了想,哥俩决定:“不回去了。可是,不好玩,皇玛法。”
“你俩想玩什么?”两个小孩比太子小时候还机灵,又是康熙的嫡孙,康熙很喜欢他俩,对他俩格外和蔼,“玩具有没有带来?”
“不好玩。”弘晏道,“皇玛法,街上好玩。”
“对的。”弘曜跟着说,“皇玛法,你没去过街上吧?我跟你讲,街上可好玩啦,我们去街上好不好?”
康熙哭笑不得,他俩到底谁是孩子?这么跟他说话,“这里离城很远。”
“多远?”哥俩异口同声问。
康熙想了想:“大概十多里路。”
“要走一天吗?”弘曜问。
康熙:“不用,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弘曜不知道是多少,但有一次他午睡醒来问嬷嬷弘晋什么时候回来。嬷嬷说弘晋再过一个时辰就放学了。等弘晋回来家,天还没黑,弘曜掰手指算了算,他们到城里天不会黑。嗯,这就够了,“皇玛法,半个时辰很快,我们去吧。”
康熙惊讶:“你知道半个时辰多久?”
“我知道很快。皇玛法,走啊。”弘曜看弘晏一眼,小哥俩拽住康熙的胳膊,试图把他拉起来。
康熙还等着用午膳,便坐着不动:“你们跟朕出来,你们阿玛和额娘没跟你们说,出门在外听朕的话吗?”
“额娘说,皇玛法是祖父,有事找祖父。”弘晏说。
弘曜道:“阿玛说,皇玛法最疼他,也疼我们。皇玛法,你不疼我们了吗?”
“朕不跟你俩去城里,就是不疼你俩?”康熙倍感好笑。
弘晏和弘曜点了点头。
康熙不禁扶额:“你俩真想去?那叫梁九功陪你俩过去,去玩一会儿就回来。”
小哥俩摇了摇头。
康熙诧异:“朕在这里等你们也不行?”
“额娘说,离开皇玛法会被坏人抓走。”弘晏还不怎么记事,但两天前的话还没忘记。
弘曜晃一下小脑袋,证明他哥说得对:“我们和皇玛法一起。”
康熙楞了一下,失笑道:“以后谁再说你俩不听话,朕第一个不愿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