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康熙原本以为是石舜华说的,仔细一问根在胤祯那里,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便拿话哄十五皇子说他记住了。
六月底,回到畅春园,十五皇子从皇子读书的无逸斋出来,看到康熙在遛弯,就问康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26
熙:“汗阿玛,我的嫡福晋呢?”
康熙踉跄了一下,震惊道:“你说什么?!”
“你答应我的嫡福晋啊。”十五皇子睁大眼,“十四哥说选秀开始了,我的嫡福晋咋还没来?”
康熙真想抓过胤祯给他一大嘴巴子:“你还没满八岁,你的嫡福晋也还小,她得再过十年才能嫁给你。”
十五皇子掰手指一算,哀叹道:“这么久啊?”
康熙不禁扶额:“你九哥和十哥还没成亲,你想赶在他们前头是不是?”
“没有。”十五皇子年龄不大,但也知道凡事都有先后,成婚这么大的事,必须得先让着哥哥们,“那我走了,汗阿玛别忘了啊。”
康熙摆摆手,揉揉额角:“没一个省心的。”
“皇上,太子妃肚子里的省心。”梁九功道,“听东宫的人说,太子妃怀孕两个月没吐过一次,吃嘛嘛香,一觉到天亮。”
康熙叹气:“太子妃怀弘晏和弘曜的时候也是这样。朕听太后说,太子妃怀弘暖和弘晗的时候整整吐了六个月,结果弘暖和弘晗一个比一个乖。”
“这……这次可能是一个,跟怀两个不一样。”梁九功急中生智。
康熙瞥他一眼:“但愿如此。对了,使人把太子找来,朕有事找他。”
太子朝大腿上拧一把,不敢置信道:“汗阿玛说什么?把弘晏额娘的妹妹许给十五弟当嫡福晋?”
“你不同意?”康熙不答反问。
太子艰涩道:“不是儿臣不同意。弘晏额娘有两个妹妹,一个未满八岁,一个刚刚七岁,她俩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都不知道,您这个赐婚实在太早啊。”
“朕以前知道太子妃长什么样,相貌平平无奇,生的两个闺女不照样是咱们皇家最漂亮的小格格。”康熙见太子一脸不赞同,“朕已经决定,找你过来就是跟你说一声。”
太子不禁摇头:“您忘了八弟和八弟妹了?”
康熙一窒,八福晋嫁进皇家三年,甭说生下孩子,都没怀上过:“老八的媳妇那是因为额娘和阿玛死的早,安亲王福晋照看的不用心。你回去跟太子妃说,叫她额娘对两个庶女用心点,以后怎么也得比老八的媳妇懂事知礼。”
“两个?”太子惊讶道。
康熙道:“你说的,她们现在还小,以后指不定什么样呢。小十五也说他要长得漂亮的那个,以后她俩参加选秀,哪个长得漂亮哪个留给十五。”
太子使劲忍着,才没说出脏话:“汗阿玛,弘晏额娘正怀着孩子。”
“又不用她教。”康熙道,“就这么说定了。太子,没事你就回吧。”
太子出了门低咒一声。
张起麟下意识往四周看了看,见没有外人,小声说:“爷,您心里不痛快,咱们回宫再发泄。”
“孤什么时候不痛快了?”太子瞪他一眼,大步往讨源书屋去。
坐在院里写字的弘晏看到太子进来,下意识迎上去。弘晋一把拉住他,不等弘晏开口就小声说:“阿玛脸色不对,别过去。”
弘皙回头一看,他阿玛此时就像一团火,连忙问:“大哥,阿玛怎么了?”
“不知道。”弘晋道,“赶紧写功课。回头阿玛见咱们没写完,可能会罚咱们。”
打算偷懒的双胞胎见情况不对,老老实实写张廷瓒布置的功课。
“怎么了?”石舜华纳闷,“汗阿玛骂你了?”看向张起麟。
张起麟:“奴才在殿外,没听清楚。”说完,打个千,站在门口守着。
太子把康熙跟他说的事讲一遍,就忍不住说:“你说说汗阿玛,四十八岁的人了,还由着性子来,想一出是一出。他真是越活越回去。”
“妾身还以为什么事呢。”石舜华松了一口气,“十五弟也是咱们看大的,十五弟又是皇子,妾身觉得无论她俩谁嫁给十五弟,都是她们的荣幸。”
太子:“孤的妻妹,无论嫁给谁都不会受委屈。”
“那也不如十五弟啊。”石舜华道,“无论是他们小夫妻谁欺负谁,咱们都可以随便打骂。还有啊,十五弟娶了妾身的妹妹,以后不方便交给四弟的事,交给他就行了。他不敢有外心。”
太子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哎,你说孤刚才对汗阿玛的口气是不是不太好?”
“很好。”石舜华道,“你欢天喜地接受,汗阿玛闲着没事一琢磨,可能又后悔了。”
太子:“汗阿玛这几年情绪越来越外露,也越来越难以琢磨。孤觉得他就是太闲。不行,孤得给他找点事做。”
“噗,您能给他找什么事?”石舜华笑着问。
太子:“东边沿海因为有‘海盗’出没,倭寇和西洋人不敢靠近,那边安分的很。蒙古被咱们打老实了,红毛子内部不稳,没工夫找事。嗯,孤想到了,西南边时不时发生暴乱,赶明儿孤就跟汗阿玛提这事。”
“那边不是一直由他们自己解决吗?”石舜华问。
太子:“还记得你以前说过,西南地区有人种阿芙蓉?”
“我是说过。可是那边种阿芙蓉是当药啊。”石舜华道。
太子:“孤就说那边有人弄福寿膏。”
“爷,没影的事,这要被查出来可是欺君。”石舜华道。
太子说:“那个东西价比黄金,京城查的严,百姓想钱想疯了也不敢在天子脚下种,西南离得远,孤敢肯定还有人偷偷种。
“李煦的死对汗阿玛触动挺大,他很担心曹寅也先他一步去阎王殿。如今孤再提起那东西,汗阿玛一准愁的睡不着。他能连着三天说不准,孤心里这口气就算出了。”
“你啊,跟汗阿玛差不多。他如果是三岁,你最多五岁,不能再多。”石舜华白他一眼,“跟汗阿玛较真,你忙得过来吗?”
太子道:“不能。但能找到机会,孤绝不放过。”
“行行行,你开心就好。”石舜华说着话,打个哈欠,“先吃饭,我困了。”
太子盼个嫡子盼了好几年,闻言,立刻吩咐宫人摆饭。
很怕太子发火的四个阿哥,吃了晚饭无需太子提醒,把暂时写好的功课拿过来,请太子检查。
太子估摸着他们没偷玩,十分满意:“剩下的写完再去睡觉。”
“儿子知道。”小哥四个异口同声。
石舜华觉得今天弘晏和弘曜乖的奇怪,但她困得睁不开眼,也没多想。
戌时睡下,辰时醒来,石舜华夜里都没翻身。
从塞外回到京城,太子第一次发现石舜华这么能睡,吓得把太医院所有太医都找来,挨个给石舜华诊脉,院使用脑袋担保太子妃没事,太子才放他们离开。
如今回来好几天了,太子下来早朝回来用饭,见石舜华还没出来,十分淡定的自己先用,也不管石舜华什么时候起来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27

“爷,后天是十四爷的生时,太子妃忘了给十四爷准备礼物。”谢嬷嬷进来禀报。
太子放下筷子:“照旧。”
“还有一件事,五公主的婚事定下来,太子妃给五公主准备的东西也准备好了。”谢嬷嬷道,“但昨儿太后使人来说,她想送给五公主一面穿衣镜。”
石舜华这一胎异常,太子便交代下去,尽量别去打搅太子妃,谢嬷嬷这才趁着太子用饭,石舜华还在梳洗的时候禀报:“皇祖母什么意思?叫咱们准备。”
“太后的人给奴婢一百两银子。”谢嬷嬷道,“奴婢问过阿箫,去年太后她老人家六旬万寿节,咱们送给太后的六尺高的包铜边玻璃镜,一百两还不够本钱。”
太子:“差多少咱们自己添点,别叫杂货店那边不好做账。”说着,顿了顿,“也没差多少吧?”
“有二十两。”谢嬷嬷道,“这个要阿箫记下吗?”
太子摆手:“记下。定做镜子的时候把十四弟的生时礼物买了。东厢房还有半箱镜子没送出去?”谢嬷嬷点头,“孤的那几个妹妹过生时的时候,一人送一面巴掌大的镜子。”
“奴婢记下了。”谢嬷嬷道,“还有别的事?殿下。”
太子想了想:“看看还有没有一尺高的梳妆镜,佟贵妃生时的时候,以你主子的名义给她送过去。”
佟贵妃是康熙的表妹,去年年底封贵妃,同时还封八贝勒的额娘卫氏为良嫔。
年底,石舜华带着两对双胞胎去给太后请安时,太后先聊到佟贵妃,说她还以为康熙不打算分封后宫了,没曾想一下子封了好几个。
石舜华便问太后,佟妃变成佟贵妃,后宫权利是不是也要从四妃手里回来。
太后说她也不清楚。
石舜华就接着说,佟妃身体好,不像胤峨的额娘,常年小病不断,没法打理后宫。随即,又说后宫女人佟贵妃最尊贵,却是四妃协理后宫,也不知道佟家会不会有意见。毕竟,还有五公主那事。
太后想到五公主原本是要嫁去佟家,如今却要嫁去蒙古,还真怕佟家人心里不痛快。于是就跟康熙提了这事。
今年年初,康熙令四妃移权给佟贵妃。
石舜华当时跟太后说话时,没故意瞒着太后宫里的人。佟贵妃掌权后没多久,就从向她投诚的口中得知这些事。
太子的嫡子和嫡女过生时,佟贵妃送来四块羊脂玉。弘晋和弘皙过生时,移到景仁宫的佟贵妃也没拉下。
谢嬷嬷知道这些事,试探道:“有是有,会不会太小?殿下。”
“箱子里还有大的?”太子反问。
谢嬷嬷:“没有了。”
“就送那么大的。”太子道,“杂货店孝敬你主子的镜子,比店里卖的致,佟家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得到。”
谢嬷嬷:“奴婢知道该怎么说了。”
进了八月,谢嬷嬷就托人打听佟贵妃的生时具体是哪一天。因为以前太子妃没跟佟贵妃来往过,东宫没人知道具体是哪一天。
佟贵妃掌权六宫的第一个生时,给她准备生时礼物的人着实不少,谢嬷嬷随便找个后宫的奴才就打听到了。
佟贵妃生时当天,谢嬷嬷去景仁宫,见着佟贵妃先向她问好,接着就说东西是太子妃亲自准备的。
佟贵妃也听说太子妃出手大方,谢嬷嬷一走,佟贵妃就令奴才打开,一看到是个可以立起来的梳妆镜,又惊又喜,见着康熙就拉着康熙看太子妃送她的东西。
康熙本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一看到镜子,暗暗腹诽,比朕的差远了。太子妃送给朕的镜子能照出全身。不过,见她表妹那么高兴,康熙就没说出来。
回乾清宫的时候,康熙看到左手边的东宫,就问梁九功:“太子妃近来如何?”
“启禀皇上,还和以前一样。”梁九功道:“吃嘛嘛香,太阳落山歇下,太阳高升起来。”
康熙掐指一算:“太子妃有四个月了吧?”
“快四个月了。”梁九功暗暗心惊,后妃怀孕的日子都没记这么清,看来皇上是打定主意立东宫的五阿哥为太孙。
康熙:“是不是能辨出太子妃怀的是一个还是两个?”
梁九功心想,我虽然不算是个男人,也不会注意到女人怀孕的事,“奴才跟太医说说,叫今儿当值的太医去给太子妃查查。”
康熙:“如果又是两个,就别告诉朕了。”
“那如果是三个呢?”梁九功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康熙大怒:“住嘴!”
梁九功朝嘴巴上一巴掌:“奴才失言,奴才失言,一定是一个,还是个阿哥。”说着,拔腿就往太医住的地方跑。
第122章太子妃又生了
石舜华看着面前的两个太医,万分头痛:“你们昨儿不是刚给我诊过?我这次怀的是一个。”
“再看看也没啥?太子妃。”梁九功小心翼翼地看着她说。
石舜华叹气:“脉枕拿出来。”
两个太医给石舜华看过,交换个眼神和昨天一模一样。其中一人便对梁九功说:“太子妃这次的确只怀一个,不是两个也不是三个。”
梁九功一喜:“太子妃,皇上还在乾清宫等着,奴才这就向皇上禀报。”
石舜华摆摆手:“去吧,去吧。”随即,揉了揉额角,令阿笙去把阿笛、阿箫和阿筝喊来。待四人过来,石舜华就说:“你们四个打小跟着我,如今都老大不小了。出宫后”
“主子,奴婢不出去。”阿箫突然开口。
石舜华抬了抬手:“听我说完。阿笙和阿笛的绣活好,阿筝做饭的手艺比一般的厨子要好,阿箫善管家,出去后都不愁嫁。又都是我身边的人,凭这一点你们婆家就不敢委屈你们。
“我叫谢嬷嬷给你们准备一份嫁妆。阿笙和阿笛有父母兄弟,婚事自有他们做主。阿筝和阿箫有家和没家一样,出去后去找崔掌柜。以后婆家敢对你们不好,就去庄上找庄头,他会给你们安排一份差事。”
“主子……”阿箫话说出来,眼泪刷刷往下掉。
石舜华鼻头一酸,笑道:“别哭。姑娘大了都得嫁人。知道你不舍得走,可我若是把你们留在身边,后宫那些女人该以为我故意不放你们出去。
“再说了,又不是明天就走。太太选的四个替代你们的人,过几天通过内务府送进来。你们教会她们才能走。”
“主子,你生下小阿哥,我们再出去。”阿笙道,“我大哥在杭州给我挑一门亲事,我得去杭州。”
石舜华听她额娘说起过:“阿箫,你也是杭州那边的人,想不想回家看看?”
“十年前阿箫跟主子到京城,就跟家里断了来往。”阿笙道,“阿箫又离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28
家二十年,跟她爹娘还不如跟守门的晋江亲,回不回去都一样。”
石舜华看向阿箫:“你如果想回去看一眼,跟着金银楼的车回去。回来的时候跟着杂货店运货的车回来。
“我叫崔掌柜给你们在城外买一处阔三间的小院,你们四个的连在一块。无论以后回京探亲,还是回京住,都不用住别人家。阿箫,阿筝,你俩如果打算在这边安家,到时候就从你们自己家出嫁。”
“奴婢也想回家看一眼。”阿筝道,“奴婢先陪阿箫回去,看过之后就去奴婢家,然后再来京城。”
石舜华:“这样也行。”
“奴婢跟阿笙想的一样。”阿笛道,“主子出了月子,奴婢再出去。”
石舜华听到她们心里都是这么想的,笑道:“我答应你们,也不差这几个月。”
“谢谢主子。”阿箫破涕为笑。
石舜华道:“别谢我了。按照宫里定的年龄,阿笙去年年底就好出去了。”
“奴婢出去也是在家吃闲饭。”阿笙笑道,“不如待在宫里多存点嫁妆。”
石舜华看到四个陪她多年的丫鬟面带笑容,也不由自主地笑了:“是得多存点私房钱。将来生孩子的时候,婆婆不伺候你们,就请几个人伺候。”
“奴婢请人伺候奴婢?”阿笛睁大眼。
石舜华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没有。”阿笛道,“奴婢一想到以后也可以请人伺候,太,太惊讶了。”
石舜华道:“去看看你们存多少钱,够不够你们生俩孩子的。”
“哎,奴婢这就去。”阿笛福了福身,转身就往外走。
石舜华见状,摇头失笑:“你们也退下,我回房里歇歇。”
阿笙和阿筝出去,年龄最小的阿箫没动弹,直勾勾盯着石舜华,一脸的不舍。
石舜华招了招手,把她拉到身边:“阿箫,你们四个只有你是我在街上捡来的,我也最信你。你不想出去,我也不想你出去。可是,咱们阿箫前半辈子已经够苦的了,我不能看着你老无所依。
“崔掌柜,你很熟。他早年手里有钱就把老家的寡嫂和侄子接到京城。前些年庄子上招工匠,崔掌柜就叫他侄子跟着学。崔掌柜的侄子聪明是聪明,但坐不住。
“崔掌柜就把他侄子弄到金银楼当伙计。前年十九岁,该成亲了,崔管事想到阿笙快放出去了,就托晋江向我求这事。我想着阿笙比他大太多,就跟他说你俩年龄相仿,得等几年。”
“奴婢?崔掌柜从未说过。”阿箫惊讶道。
石舜华:“你个小姑娘家,崔掌柜也不好跟你说。他侄子一想能找个年龄相仿的,很是高兴。他嫂子知道你在我身边当差,就找崔掌柜借钱,又修几间厢房。反正,一家人都挺乐意你嫁过去。”
“谢谢主子。”阿箫眼角刚干又湿了。
石舜华拍了拍她的手:“嫁到崔家好好过日子,看着你男人别走歪路,以后他长进了,当不成大掌柜,也能去满庭芳当个小掌柜,你以后就是管家娘子了。”
“谢谢主子。”阿箫使劲抿抿嘴,眼泪依然没止住,“奴婢一定听您的话。”
石舜华笑道:“傻丫头。我还没说完呢。晋江也没见过崔掌柜的侄子,不知道人咋样。但他敢求到我跟前,想来也不差。还有啊,如果你不想嫁给崔掌柜的侄子,就直接跟崔”
“主子,男人都一样。”阿箫打断石舜华的话。
石舜华一窒:“四贝勒和五贝勒一样吗?七贝勒和八贝勒一样吗?你这丫头啊。可不能这样想。对了,这话是谁跟你说的?”
“没,没人跟奴婢说。”阿笑道,“奴婢说的一样是,是指男人都喜欢一妻多妾。”
“民间一妻多妾的不多。”石舜华道,“民间的妾和皇家的也不一样。皇家的侧福晋犯了错,嫡福晋可以说落可以教训,但不能随意买卖。民间的当家主母随意找个理由打死个妾,清官也不好断。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
阿箫点了点头:“奴婢记下了。”看到石舜华打哈欠,连忙扶着她回东次间。出来碰见嬷嬷抱着弘暖和弘晗过来,又忙把她俩哄走。待弘晏和弘曜回来,立刻把弘暖和弘晗推给两人。
弘晏眉头紧皱:“我们得做功课。阿箫,你把她俩弄走。”
“三阿哥,您明天歇息。”阿箫提醒,“主子犯困,您不领两位格格玩,就得主子陪两位格格玩。”
弘曜叹了一口气:“弟弟怎么这么烦人,整天睡。”起身牵着弘晗的手,“哥带你出去遛弯。”
“你们去哪儿?”弘晏见状,走到弘暖身边伸出手,正巧对上弘暖的视线,小姑娘抿嘴笑了笑,看起来特别特别可爱,弘晏登时不觉得烦了,柔声问:“妹妹,你想去哪儿?”
弘曜:“我们去找皇太太,哥。”
“皇太太离得远。”弘晏道,“妹妹走不到那边。”
弘曜:“叫嬷嬷抱着她。”
“不要抱抱。”弘暖听懂了,攥着弘晏的手不松开。
弘曜回头看到弘暖的表情,就问:“弘晗也不要嬷嬷抱?”
“不要抱抱。”弘晗想也没想。
弘曜说:“那我们去西边。”
片刻,兄妹四个站在乾清宫门口,看到宫人正往西暖阁端菜,哥俩相视一眼,笑了笑。
康熙听到熟悉的声音手一抖,抬眼看到弘晏和弘曜正扶着弘暖和弘晗翻门槛,猛地想到以前弘晏和弘曜缠他的那一幕幕,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你们来得真巧,过来陪朕用饭。”
“谢谢皇玛法。”弘晏不客气,但他没忘记,“弘暖和弘晗也可以吃吗?”
康熙并不想留客,刚才那么问只是不给弘晏和弘曜开口的机会:“她俩的嬷嬷来了没?”
“在门外候着。”弘曜道,“没准她们进来。”
“叫嬷嬷进来喂她俩。”勾头看了看比方几矮许多的孙女,见弘暖和弘晗绑着冲天辫,非但不丑,还跟观音坐下的童女似的,得知太子妃怀一个孩子,心情不错的康熙更加高兴:“弘暖,弘晗,想吃什么再叫膳房给你们做。”
弘晏:“快谢谢皇玛法。”
“谢谢皇玛法。”两个一模一样,只是穿的不一样的小女娃异口同声。
康熙看了看坐在她们身边的弘晏和弘曜,忍不住想两对双胞胎都这么聪明,太子妃肚子里的一准也不失聪慧。
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十五,晚上,康熙正在乾清宫吃汤圆,看到东宫的小顺子跑过来,一边舀汤圆一边问:“太子妃生了?”
“启禀皇上,太子妃生了。”小顺子道,“生了一个阿哥。”
康熙放下勺子,汤圆也不吃了,跟着小顺子往东宫去,凑着烛光看到孩子跟太子小时候很像,乐得做了一夜的梦。梦里东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29
宫的五阿哥聪明、懂事,他一个眼神,五阿哥就知道什么意思。
天亮了,梦醒了,康熙依然觉得梦里的场景早晚会变成现实。
四月十五,东宫的五阿哥百天,不好意思经常往东宫跑,两个多月没见过小孙子的康熙令石舜华把五阿哥抱到宁寿宫。
石舜华和太子带着小儿子到宁寿宫。
等候多时的康熙逗一会儿小孙子,发现不对劲,一吭不吭:“他,他不会说话?!”
第123章商议南巡
石舜华下意识看向太子,汗阿玛说什么呢?
太子也是无语:“汗阿玛,弘(xuan)刚满百天,不可能会说话。”
1...7071727374...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