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钮钴禄氏脸颊微红:“福晋,贱妾也,也不太行。”
“你居然还知道不好意思?”四福晋不等她开口,就说,“既然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就别瞎折腾,把东西都起来。李侧福晋跟我说了,你半天没消停,吵得她脑壳痛。”
钮钴禄氏下意识往正堂那边看一眼:“人家也是为了爷。”
“谢谢你这么为爷着想。”四福晋没好气道,“你有力弄这些盆盆罐罐,不如想想你的那间铺子。我听说已经往里贴钱。我给你五天,不能转亏为盈,我就把铺子租出去。”
钮钴禄氏脱口道:“不行!”
“不租出去也行,那就卖掉。”四福晋道,“我没跟你说笑。除非你把自己的月钱拿出来,补上每天亏的钱。”
钮钴禄氏脸色微变:“多给几天行不行?”
四福晋看胤一眼:“十天!”
“十天就十天。”钮钴禄氏豪情万丈,“爷,十天后赚钱了,那个铺子由妾做主?”
胤扯了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0
扯嘴角:“你还是先赚到钱再说吧。福晋,我还有点事,晚饭送书房里。”
“爷忙去吧。”四福晋怕钮钴禄氏不听,板着脸,指着一片狼藉的桌面,“拾干净。”
钮钴禄氏应一声,就命她的两个丫鬟打扫干净。随即就开始琢磨卤煮火烧不能卖,还能卖什么。
石舜华本以为胤不准钮钴禄氏做玻璃,钮钴禄氏会跟胤说她有问题。左等右等,等了好几天,四福晋和四贝勒都没来找她。
一日晚膳过后,石舜华忍不住问太子:“四弟这几天忙什么呢?”
“你找四弟有事?”太子问。
石舜华:“没事,我只是想知道他府上的格格有没有瞎折腾。”
“明儿早朝孤问问他。”太子道,“四弟向汗阿玛禀报,把汉中的百姓迁到蒙古,四妹那边肯定会同意,策凌指望娶六妹,不敢不同意。他和十三弟这几日就忙这事呢。”
石舜华关心道:“百姓已经同意迁过去?”
“有吃有喝的肯定不愿意。”太子道,“穷得没别的出路,这就是一条活路,不同意也不行,这事十拿九稳。对了,孤听说你给弘暖和弘晗挑几个会拳脚功夫的嬷嬷?”
石舜华点头:“爷听谁说的?”
“汗阿玛。”太子道,“是不是很意外?景仁宫那位跟汗阿玛说的。昨儿下午孤在乾清宫帮汗阿玛整理奏章,汗阿玛还夸你想得远呢。”
石舜华摇了摇头:“我也不想这样做。可她们以后嫁那么远,我一年也见不着她们一次”
“别说这种丧气话。”太子道,“她俩的婚事孤可能做不了主,但孤只要去塞外,一定带上你。”
石舜华笑道:“谢谢爷。”
“孤只有俩闺女,你心疼,孤也心疼。”太子道,“拳脚功夫要学,琴棋书画也不能拉下。”
石舜华:“我盯着你。”说着,走到太子身后,“刚才用饭的时候见你总是忍不住捏胳膊,不舒服?”
“有点酸痛。”太子道,“还有脖子,酸胀酸胀的,改天得请太医给孤看看。”
石舜华不由自主地想到郭布罗秀逸说过的话康熙活到快七十岁:“明儿就宣太医。”
“你的性子怎么跟四弟似的,说风就是雨。”太子倒抽一口气,“别太用力,痛痛痛,石舜华,松手!”
石舜华非但没松手,还把他的马褂扒掉,袍子解开:“忍过去就舒服了。”
“你到底会不会?”太子呲一声,“循序渐进,慢慢来,别一下子用那么大力气孤痛……”
弘勾头往里面看了看,转身问守在门口的小顺子:“额娘是在打阿玛吗?”
“不是。”小顺子道,“爷天天坐着,疏于活动,肩膀酸痛,太子妃正在帮殿下按肩。”看了看小孩,故意说,“五阿哥,您如果吃饱了也坐着不动,以后啊,肩膀也会酸痛。”
小孩又往里看一眼,试探道:“额娘也会帮我按?”
“肯定的。”小顺子道,“太子妃最疼你,你不舒服,太子妃必须得给你按按,还得使劲按。”
小孩打了个寒颤,转身就叫他的嬷嬷陪他出去走走。
康熙远远看到个小孩一蹦三跳,不禁眯着眼:“梁九功,打南边来的小子是弘?”
“是五阿哥。”梁九功问,“要不要奴才去喊五阿哥?”
康熙:“不用,朕往那边走走。”到跟前看到小孩跳三步走两步,还甩甩胳膊踢踢腿,心下好奇:“弘,你在干什么呢?”
“皇玛法?”小孩停下来,“我在遛弯啊。”
康熙:“就你自己,你额娘和姐姐没陪你?”
“姐姐跟嬷嬷学拳脚功夫,很累很累,吃了饭就去睡觉啦。”小孩道,“我额娘在给我阿玛按背。我跟你说啊,皇玛法,过来。”冲康熙招招手,康熙蹲下,小孩趴在他耳边,“阿玛快被额娘给按哭了。”
康熙下意识看向弘的嬷嬷:“怎么回事?”
弘自认为声音很小,其实嬷嬷听得一清二楚:“殿下的肩和脖子酸胀,太子妃稍稍一碰殿下就觉得痛。其实没用多大力气,殿下也没哭。”
“快哭了啊。”弘歪头看向嬷嬷,随即又对康熙说,“我不能像阿玛那个样,皇玛法,你也不能跟我阿玛学,可痛了。”
康熙见他很是认真,笑道:“嗯,朕听弘的,朕多动动。走,咱俩一块。”
小孩见状,很是高兴,拉住康熙的手:“皇玛法,你跟我学,动动手,动动脚,痛痛就没啦。”
弘一丁点大,又长得虎头虎脑,无论怎么动都看着特好玩。
康熙跟着他学,显得不伦不类。可他停下来,弘就拉着他的胳膊提醒他要动起来。康熙不得不跟着他走出汗。
翌日,除了东宫的人,都以为康熙疯了。傍晚,太后估摸着康熙不忙了,使嬷嬷去请他。
太后很少找康熙,康熙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听完太后的问话,康熙忍俊不禁,随后把弘说的话跟太后说一遍。
“这个小机灵鬼,他才多大点啊。”太后摇头失笑,“皇上没跟他说,他过两年也得跟着师傅学拳脚功夫?”
康熙笑着说:“那孩子太懒,难得自己愿意,朕才不告诉他。”然而,他不说,弘却把这事告诉了石舜华。
弘神好,饭后不困就缠着弘暖和弘晗陪他玩。如今弘暖和弘晗没力陪他玩,他就缠上石舜华。于是,石舜华就跟弘说:“你皇玛法每天饭后都会遛弯,你俩一块。”
小孩昨晚的确碰到康熙,跟石舜华说一声,就带着嬷嬷去乾清宫找康熙。
康熙乐意陪小孙子玩,可不想成为满宫的笑话,于是爷孙俩就在乾清宫里打转,但康熙也没闲着:“弘,你额娘是不是特别有钱?”
“很有钱。”小孩想也没想。
康熙其实并不喜欢皇家人经商,觉得他们与民争利。可是他得知金玉满堂四家商号是石舜华的,是在石舜华往外撒钱之后。后来又得知八贝勒胤出府,东宫给他三千两银子的东西,康熙就不好意思不准儿媳妇经商。
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出宫,东宫也没拉下,康熙好几次想跟太子说,别给弟弟妹妹们置办那多东西,话到嘴边总是说不出口。
康熙便问:“你有没有见过?”
弘年龄小,还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想也没想:“见过啊。”
“是银子还是银票?”康熙问。
小孩:“都不是,是金子。”
跟在后面的嬷嬷脚步一顿,张了张嘴,却看到梁九功瞪她,顿时不敢坑声。
康熙转身面对着弘,倒着走:“是一箱还是两箱?”
“我想想啊。”小孩掰着手指数一下,“五箱。”伸出一把手。
康熙的手不由自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1
主地握成拳:“朕猜都是这么大一点的箱子。”
“才不是呢。”弘张开手,“是这么大,有我高,还有我的两个胳膊这么长。”
康熙挑了挑眉:“你额娘真有钱。”
“没有皇玛法有钱。”小孩脱口而出。
康熙呛了一下:“朕?谁跟你说的?”
“我额娘啊。”小孩道,“额娘说天下都是皇玛法的,皇玛法是最最有钱。不对,不对。”
康熙好奇:“怎么不对了?”
“阿玛说,皇玛法没钱。”小孩抓抓脑袋上的冲天辫,不好意思道,“我给忘啦。”
康熙慢下来:“你阿玛还说什么?”
“阿玛说,皇玛法没有盐商有钱。”小孩仰头问,“皇玛法,盐商是啥东西?比我额娘还厉害吗?”
康熙噎了一下:“盐商他不是个东西。这个呢,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咦,你也会这样说。”小孩很嫌弃,“我问额娘事,额娘不想告诉我,就说,你长大就知道啦。哼,我不陪你遛弯,嬷嬷,咱们走。”说着话,转身就走。
康熙楞了一下,看到小孩来真的,无语又想笑:“过来,朕告诉你。”
“我不想知道啦。”小孩拔腿就跑。
第153章三万物资
康熙“扑哧”笑出声,笑着笑着叹了一口气。
“怎么了?皇上。”梁九功关心道。
康熙:“你说太子为何当着弘的面说朕没盐商有钱,是不是就想让朕知道?”
“奴才觉得是五阿哥年龄小不懂事,太子和太子妃闲聊的时候就没避着他。五阿哥虽小,可记性好,就给记下了。”梁九功小心措辞,“太子爷也不知道您会问五阿哥这事啊。”
康熙“嗯”一声:“这倒也是。朕问弘是临时起意。嗳,不对,太子怎么知道盐商有钱?”
“你忘了当初洋人托杂货店卖那害人的东西的事?”梁九功道,“当初只有杂货店卖那个东西,如今虽然没有了,杂货店里有玻璃啊。
“盐商不想去金玉满堂买镜子,他们家的女人也会去。什么梳妆镜,穿衣镜,放在荷包里的小镜子,一人三块,一家有五六个女人,花在镜子上的钱可能比当初盐商买那些东西的钱还多。”
康熙想一想:“还有一点你没说,盐商把家中的窗户全换成玻璃,也得一大笔银子。”
“可不是么。”梁九功道,“您当初照名册处置了大盐商,没有动只买几盒那个东西的小盐商。这么多年过去,小盐商也该成大盐商了。
“盐商当初有钱买害人的东西,他们的家眷也不会没银子,经常去金玉满堂四家铺子,伙计肯定会问别人,这是哪家夫人怎么这么阔气。这就知道了。”
康熙笑看着他:“你这奴才懂得不少。”
“奴才长于乡野,对民间的人和事比较了解罢了。”梁九功说完不再多言。
康熙望着东面,幽幽道:“太子都忍不住和太子妃聊起这事,想必是对盐商极为不满啊。”
梁九功看了看康熙的表情,犹豫一会儿,什么都没说。而康熙也没再问,转身回了东暖阁。
弘回到东宫,看到有个陌生人在本殿东暖阁门边站着,跑过去盯着对方看一会儿,发现不认识:“额娘,他是谁?”
“五阿哥,下官是太医。”立在门边的太医回答。
弘“噢”一声:“额娘病了?”
“不是我。”石舜华道,“太医来给你阿玛针灸。你不是去乾清宫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小孩皱了皱鼻子:“皇玛法是个大骗子,我以后都不跟他玩了。额娘,我去看看阿玛啊。”不待石舜华开口,钻进里间。
石舜华对着太医笑了笑:“让你见笑了。”
“五阿哥还小。”太医看了看案几上的自鸣钟,“差不多了。”
“额娘!”小孩搜一下跑出来,抓住石舜华的胳膊,“阿玛身上好多针,额娘,我喊阿玛,阿玛不应,你快去看看阿玛。”
石舜华弯腰抱起他:“你真是越来越重了。你阿玛睡着了。”
“睡着啦?”小孩瞪大眼,“阿玛不嫌痛?”
石舜华:“太医医术好,扎的不痛。要不让太医给你扎几针?”
小孩连连摇头:“不痛也不扎。”到里间就看到太医把太子背上的针全部拿掉,而太子没有醒来的迹象,“真不痛?”很是怀疑。
石舜华:“额娘从不骗你。”
“额娘,你说的话就在骗我啊。”小孩瞥她一眼,“我不让你抱。”
太医的手一抖,险些没拿稳针:“五阿哥真是个开心果。”
“人小鬼大。”石舜华放下他,“喊嬷嬷伺候你洗澡,早点睡,明儿早点起来。”
小孩淡淡地看她一眼,搬来小杌子,自个脱掉鞋,吭哧吭哧爬到太子床上:“我要陪阿玛,我不喜欢你。”
“那也得洗澡洗脸。”小儿子的不喜欢睡一觉就会忘记,石舜华也懒得哄他,“别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
嬷嬷适时走过来:“五阿哥,奴婢抱你过去,然后再送你回来?”
弘下意识看石舜华。
石舜华盯着他。小孩撇撇嘴,冲嬷嬷伸出手。
洗漱过后,嬷嬷把小孩抱到床上,把他睡前玩的小玩意全拿出来,小孩瞬间忘了先前的承诺。
石舜华在前院等了有半个时辰,见小儿子没来,太子没有醒来的迹象,给太子盖好被子就转身回后院,“唐氏,大晚上的不睡觉干么呢?”
“听说太医来了,爷没事吧?”太子几次生病,把石舜华吓得不轻,也把他的四个侧福晋吓得够呛。
唐氏在院子里打圈转悠,其他三人也在门口等着消息。
石舜华听到四人心里都担心太子活不长,很是无语:“太累了,歇两天就好了,你们别去打搅爷。”
太子是东宫女人的依靠,太子有个好歹,生再多孩子出来也是跟着遭罪。以致于唐氏很想找太子睡一觉,此时也不敢乱来,忍不住又往前面看一眼,才回屋歇着。
至于有没有睡着,石舜华不关心,也没工夫关心。她正吩咐阿阮把她的燕窝全找出来,打明儿起,每天给太子炖两碗燕窝,早晚各一份。
时隔多年,太子又天天喝燕子的口水,纵然他如今不讨厌燕窝,连着喝两个月也很烦。偏偏他喝进肚子里的燕窝都是石舜华珍藏的,太子不好辜负她一番好意,只能捏着鼻子喝进去。
十一月初,陕北的贫穷户挑出来,户部向康熙奏明,康熙命四贝勒胤和十三皇子胤祥总理百姓迁徙一事。
前往陕北的路上,遇到一场大雪,胤祥望着满天茫茫一片,很是担心:“四哥,这么冷的天,百姓愿意迁去蒙古吗?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2

“朝廷虽然会发放一些救济粮,可那些粮食只能保证他们不饿死。”胤道,“他们不愿意去,在家里窝着也会被冻死。
“早点到草原,领到朝廷准备的粮食,住进四额驸使人建的土坯房里,天晴了就去开荒,下雨下雪就窝在房里猫冬,熬几个月苦日子就彻底到头了,他们愿意去的。”
胤祥:“咱们上次去的时候,当地百姓说冬日里取暖全靠抖,陕北离归化城那么远,会冻死吧?”
“不下暴雪就不会。穿上麦秸编的衣裳鞋,一天有两顿热汤,他们能熬过去。”胤说着,顿了顿,“这次迁移有两三万人,前前后后得用掉两三百万两银子,年后还有一批前往漠北,还得再用掉一大笔,朝廷也不容易。”
“户部去年拢账不是说有四五千万两?”胤祥问。
胤:“军饷不能动,用来赈灾的银子也不能动,你们出宫的安家银子不能动,天下官吏俸禄也不能动,除去这些还有多少银子可用?”
胤祥哑口无言。
十一月中旬,两兄弟抵达陕北,当地的将军已把要迁徙的贫苦百姓聚到军营附近,就等着两位皇子过来把人接过去。
百姓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吃饱穿暖。以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朝廷不管不问,百姓也认为自己命苦投生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几乎没想过反抗。
如今朝廷大发善心,百姓心里只有感激。胤来的时候担心这么多百姓聚在一块会借机生事,亲眼看到一个个露出感激的目光,胤心口发闷,在聚集地稍稍待一会儿就出去了。
到达驿站,胤远远看到个十分眼熟的人:“小崔掌柜?”
“四哥认识?”胤祥问。
胤:“崔掌柜的侄子,二嫂的宫女阿箫的男人。”走到跟前就问,“你来这边做什么?货。”
“不是,是送货。”小崔掌柜递给胤一张纸,“东西太多,守门的士兵不准进城,如今东西都堆在城外。”
胤接过来:“棉衣棉裤?三万件?给我的。”
小崔掌柜:“九月下旬太子妃命奴才们尽快置办出三万套棉衣,然后送到陕北亲自交到您手上。至于用处,太子妃没跟奴才说,奴才觉得可能是给要迁去蒙古的百姓准备的。”
“二嫂怎么知道我们这时候过来?”胤祥很好奇。
小崔掌柜:“太子妃不知道。奴才十月底就到这边,一直等您。”
“大概是太子二哥跟二嫂说的。”胤祥说出来,又觉得不对,“如果我和四哥再晚些日子过来,你岂不是得一直等下去?”
小崔掌柜:“那些棉衣是运通八方的伙计送来的,百姓都知道运通八方的主子是十一爷和十二爷,地痞无赖不敢捣乱,当地官员不敢找麻烦,也会帮衬一二。就算不留人看着,棉衣也不会少。等你出京,奴才再过来也不会耽误。”
“怪不得。”胤祥道,“走,我跟你去看看。有了这些棉衣,明儿就能上路。”
胤和胤祥到城外一户农院里,掰开一点线头,发现里面全是白花花的棉絮:“这么多棉衣不好弄吧?”
“还行。”小崔掌柜道,“奴才请山东、安徽、河南三地的掌柜帮忙找人做的。四爷,东西您到了,奴才就回去了。”
胤:“这么急?”
小崔掌柜不好意思道:“奴才的妻子快生了。”
“阿箫快生了?”胤祥道,“那你快回家吧。”
小崔掌柜前脚走,胤就向康熙禀报此事。
康熙到胤的来信,京城迎来入冬后第一场大雪。看到儿子信上写到太子妃准备的棉衣很厚,穿在身上走一里路就出一身汗,望着窗外的雪花,康熙把信递给梁九功。
梁九功捧在手里,想看不敢看,颤巍巍问:“皇上,您这是,这是几个意思?”
“太子妃太明了。”康熙道,“弘小人儿藏不住话,肯定跟他额娘说朕问太子妃有没有银子。太子妃不声不响就弄出三万件棉衣,把朕堵得哑口无言,还得谢她。”
梁九功苦笑:“这事好事啊。”顿了顿,“太子妃不明,也没银子置办这么多棉衣。您十几个儿子,有十一个儿媳妇,行事如此大方的也只有太子妃。”
康熙叹气:“你不懂。”
“您是怕太子妃以后干政?”梁九功问,“奴才觉得不会。太子妃如果是这个性子,咱们在塞外的时候,她也不会整天呆在帐中,连大公主和二公主都不见。”
康熙仔细回想一番:“好像也是。”
梁九功心想,什么叫好像,本来就是:“东宫的几个阿哥虽然大了,两个格格和五阿哥还小,太子妃整天照看他们,也抽不出工夫管别的啊。”
砰!
康熙心头一跳,脸色骤变:“地龙翻身?!梁九功,快,快去东宫喊太子赶紧出来。”
“皇上,不是地龙翻身。”梁九功跟着跑出来,发现脚下没动,“不是地龙翻身。”转身对宫女说,“赶紧把皇上的大氅”
砰!砰!
石舜华走到院里:“怎么回事?爷,是不是地龙翻身?”
太子拍拍石舜华的手:“别担心,不是。张起麟,去宣九门提督,太子妃,照看好弘,孤去乾清宫看看。”
第154章钮钴禄氏
太子急匆匆跑出东宫,看到康熙出了日门正往他这边来,大步走过去:“汗阿玛,没事吧?”
“朕没事。”康熙见太子连个斗篷和帽子都没带,皱眉道,“怎么不多穿件衣裳?”
太子一边拍身上的雪花一边说:“儿臣已使张起麟去宣九门提督,外面冷,您去殿内,儿臣去南边等他。”
康熙:“不是地龙翻身,应该没大事。朕刚刚觉得可能是打雷,仔细想了想,又不太像。”
“这个时节没有惊雷。”太子道,“肯定是哪里出大事了。”
九门提督听到三声巨响,吓得忙不迭往外跑,看到街上空无一人,不像是出乱子,回家牵着马出来,九门挨个查看一遍,确定都没事才转向顺天府。
顺天府尹也被三声巨响吓得不轻,派出所有衙役出去查看,刚刚接到消息,九门提督就过来了。
九门提督听顺天府尹说完,立刻进宫面见康熙:“禀报皇上,是四贝勒府出事了。”
“胤府上?”康熙疑惑,“胤此时还在陕北,他能出什么事?”
太子突然心中一动,福至心灵:“是不是老四府上的钮钴禄格格?”
“殿下知道?”九门提督诧异道。
太子抬眼看到康熙盯着他:“汗阿玛,儿臣不知道,但儿臣知道老四的那个格格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对了,这个人还是您给老四挑的。今年选秀的时候选上来的。”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3
“有吗?”康熙摇头,“朕不记得了。”
1...8788899091...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