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孤使人问过你二嫂庄子上的洋人,他们说百年前英吉利侵入当时的莫卧儿国,建立个东印度公司,如今整个国家都成了洋人的地方,莫卧儿国也成了英吉利的附属国。”太子道,“孤就在想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洋人来咱们大清,他们是不是盯上咱们了。”
胤张口结舌:“不会吧?”
“看到来咱们大清的洋人,在汗阿玛面前很是谦卑,是不太像。”太子道,“可是,若不是汗阿玛跟孤说起这事,孤使人去打听,也不敢相信那些洋人在外面如此嚣张。”
胤忍不住舔了舔有些干的嘴唇:“那,汗阿玛怎么打算的?”
“朕没想好。”康熙道,“快过年了,在海上讨生活的八旗子弟都该回来了。你去跟他们说,年后从福州那边找几个洋人同他们一起去南洋打听打听,英吉利人是在那边做生意,还是把那边的人当成奴隶。”
胤拱手道:“儿臣谨记。”
“没事了。”康熙摆摆手,示意胤退下。
太子跟着胤出去,就冲胤使个眼色,哥俩到本殿。
胤就问:“二哥还有吩咐?”
“陕北百姓迁到蒙古不是长久之计。”太子道,“百姓走了,田地无人打理,只会越来越荒。你和十三弟这次在那边呆好些天,对那边比较了解,有想过怎么处置那边的地?”
胤被问懵了:“没有。太子二哥有办法?”
“孤只想到地不能荒废。”太子道,“年后把晋北的百姓迁到漠北,那边也会有很大一片荒地,你年后过去多留意,必要时也问问当地百姓。”
胤点头:“我记下了。还有吗?”
“暂时没了。”太子道,“府上的事你别难受,孤跟汗阿玛说了,年后内务府出人把你的院子重新修葺一番。”
胤:“谢谢二哥。”
太子盯着从康熙那边要来的中原地图看好一会儿,才起身去后面毓庆宫。
东次间里烧着火炉,太子进去就把斗篷拿掉,看了一眼正在学女红的弘暖和弘晗,就把石舜华手里的书抽走。
“怎么了?”石舜华起身拿掉他的帽子,“汗阿玛训你了?”
太子:“不是。咦,你看的什么?”
“额娘说是一个叫徐霞客的写的游记。”弘暖放下针,揉揉眼睛。
太子见状:“你俩歇会儿,会用针线就行了,又用不着你俩做衣纳鞋。怎么想起来看这个?”
“你前天夜里做梦,念叨着陕北晋北的事。”石舜华道,“我一夜被你吵醒两三次,才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法子。”
太子:“那边干旱少雨,高土黄沙,碱卤难耕,这上面即便记载,也不会写如何改良那边的田地,你看这个也没用。”
“假如蒙古是俄人的地儿,晋北的百姓无处可去,就只能在家等死了。”石舜华思索道,“我觉得老天爷不会这么做。如今穷也只是暂时,是咱们没有找到助百姓脱贫的法子。”
太子:“你觉得有老天爷?那请问老天爷,你想到法子了吗?”
“别嘲讽我。”石舜华道,“我只是觉得天无绝人之路。至于法子,我不是正在找么。”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
太子:“这可不是你开杂货店,找到稀奇古怪,别人没有的货物就能赚钱。此事得交给懂农事的官吏。”
“爷交代下去了?”石舜华问。
太子往炕上一趴:“给孤捶捶肩,孤就告诉你。”
“不用你说,我知道了。”石舜华嘴上这样说,依然跪坐在太子身边,给他揉肩捏背,“汗阿玛不同意?”
太子:“年底了,满朝文武等着过年,即便交代下去,他们也没心思做。年后再说。”
康熙四十四年,正月初六下午,太子去乾清宫,没容他跟康熙提关中的事,康熙就先跟太子说,他打算南巡。
太子险些被他爹给呛着,以前南巡会提前准备,这次居然这么突然:“儿臣也去?”
“你留在京师。”太子上次在德州生病可把康熙吓得不轻,如今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朕带弘过去。”
太子:“弘晏和弘曜不去?”
康熙想说不,到了嘴边又想到只带弘,文武百官又该琢磨他打算立弘为太孙:“他俩也去。老大、老三,十五和十六跟朕一块去。”
“什么时候启行?”太子问。
康熙:“二月份。对了,你找朕是不是有事?”
太子说明来意。
康熙看了看太子,感慨道:“你有心了。朕年前也在琢磨这件事,过几天胤和胤祥去晋北,你来安排。”
太子出了乾清宫就往南边去。而他还没出午门,王以诚就向康熙禀报:“不出皇上所料,殿下去户部了。”
“他真是着急。”康熙沉沉叹了一口气。
王以诚下意识看梁九功,师傅,皇上啥意思?
“太子爷忧国忧民。”梁九功道,“奴才觉得殿下身子骨不见好,跟这点有关。”
康熙:“朕何尝不知。”
“那您不如给太子爷找几个帮手。”梁九功道,“八爷,九爷,十爷,十一爷,十二爷,手上都没多少事。”
康熙沉思一会儿:“也不是不可行。”
第156章上天眷顾
什么地里种什么庄稼,太子不知道,这事只能交给户部懂农事的官员。他下午又正好没什么要紧的事,从乾清宫出来便直奔户部。
户部诸人大多是经过科考上来的,以前只顾得读书,耕过田的人寥寥无几。甭说关中贫瘠之地如何改善,他们当中有些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7
人连什么下蛋什么抱窝都不清楚。
太子很失望,脸上就表现出来了。
如今太子地位稳固,儿子都快被立为太孙,下一任皇帝只能是他。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上来,即便百官不愿意,也挡不住以后太子把他中意的人提上来。基于这一点如今文武百官见太子如见康熙。端是怕惹太子不快,太子来个秋后算账。
户部的尚书、侍郎把所有人喊过来,可没有一个知道如何助关中百姓脱贫……偌大的正堂顿时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
太子坐在主位,似笑非笑地看向众人,好奇地问:“朝廷养你们做什么的?”
众人低头装死。
太子走到掌管农事的官吏面前:“孤给你们个机会,随四贝勒前往晋北实地察看,回来后再拿出解决办法,这样成吗?”
“下官遵命。”几位管农事的官吏心中没底。可是当着储君的面,几人胆敢说不,他日新皇继位就是他们返家之日。
太子又看众人一眼,才说:“汗阿玛已把此事交给孤,回头直接向孤禀报。”话音落下,心存希冀的官吏脸色微变。太子眼角的余光瞥见,搁心里冷哼一声,抬脚出了户部。
晋北离漠北甚远,为了不耽误春播,过了正月十五,胤和胤祥就前往晋北。他们抵达晋北的当天下午,再次见到崔掌柜的侄子小崔掌柜,这次也是来送棉衣。
天气越来越暖和,棉衣并没有因此而比去年的薄。胤拿出一套掂量一下,不禁咂舌:“太子妃二嫂真实在。”
“二嫂不差钱。”胤祥道,“以后天下是二哥的,陕北和晋北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哪能厚此薄彼么。再说了,少一点棉花也剩不了几文钱。”
胤转向胤祥:“去年前往归化城那边的百姓知道身上的棉衣出自二嫂?”
“肯定知道。”胤祥道,“棉衣运到百姓手中时,车上还有运通八方的字样,随便问一下运通八方的伙计就知道了。”
胤挑眉:“二嫂假如不想让百姓知道,把棉衣卸下来,咱们派人过去拉就成了。”
“二嫂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胤祥道,“以前八哥出府,她送给八哥三千两银子的东西,东西还没运到八哥府上消息就传到后宫。
“二嫂偷偷摸摸的就不是二嫂了。说到这里,四哥,我突然想到你府上被炸成那个样,二嫂就没什么表示?”
胤:“太子二哥先前跟我说钮钴禄氏不安分,我没当回事。后来出那件事也是我自找的。二嫂送我东西,太子二哥也会说,送什么送,那是他活该!”
“噗!”胤祥以拳挡住嘴,“跟咱们过来的那几个人怎么办?”
胤:“回来的时候从这里捎上他们。”
“一群读书人连小麦和韭菜都不分,他们能想到什么法子么。”胤祥皱眉道,“搁这边住着也是浪朝廷的钱。”
胤:“此事已交给二哥,你是知道他的脾气,他们想不出法子,二哥暂时忍着,以后也会找个机会把他们全处置了。”
“难怪他们到驿站就找当地百姓带他们去城外看看。”胤祥道,“我还以为做给咱俩看的呢。”
胤看着棉衣全部卸掉,笑着说:“我是贝勒,你是个阿哥,汗阿玛的儿子太多不值钱,人家可不怕咱们。”
“四弟此时该到晋北吧?”石舜华问。
太子颔首:“怎么了?”
“户部的人也到了,妾身觉得不能全指望他们。”石舜华道,“食不果腹,家徒四壁的百姓迁到蒙古,那边还有很多百姓每日只能吃个半饱。日后出个天灾人祸,他们都跑去关外讨生活,那边没人了,户部琢磨出解决的法子,也没人去耕田种地。”
太子:“孤又何尝不知,可是这事急不得。耐心点,这么多年过去,不差三五年。”
“妾身如今有四个庄子,庄子上会种地的男人有五六百口,不如从中挑二十来个去那边看看。”石舜华道,“他们愿意在那边,我买一片地交给他们,前三年地里见的东西都归他们。”
太子笑道:“你的主意不错,可是地里见得东西够他们自己吃的吗?”
“爷有所不知,以前妾身刚买下庄子时,他们每亩地给妾身两石粮食。”石舜华道,“妾身跟他们说,地里无论见多少,即便是六石,我也只要一石粮食。前提把我划出种蔬菜瓜果、玉米、番薯和地蛋的地伺候好。
“第二年所有田地都见五石以上,以前一亩地最多见四石。这么多年过去,庄子上的百姓家家都能盖起新房。前三年就算什么都不见,也饿不着他们。”
“他们愿意去?”太子很怀疑。
石舜华:“他们相信妾身不会出尔反尔,胆大的,家里男人多的愿意一试。”
太子沉思片刻:“如果愿意留在那边,你交代下去,给他们建房子,每家每户再给一头牛。”
“要想马儿跑,必须得让马儿吃草,这个道理妾身懂。”石舜华道,“万一真成了,汗阿玛不会觉得妾身故意的吧?”
太子:“管汗阿玛怎么想去,反正孤已经做好从东宫搬去慈宁宫的准备。”
“还是算了吧。”石舜华道,“你跟九弟他们说说,他们都不愿意试,妾身再派人过去。”
太子想一下:“这样也成。”
二月初八日,康熙前脚出京城,太子就把八贝勒,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叫到东宫。
“今儿什么好日子?”九皇子胤进门就问,“二嫂请客吃饭?”
太子鄙视他一眼:“天天守着牛肉摊子,你还没吃够?”
“自家的和别人家的能一样么?”九皇子扭脸问十皇子,“你说呢?”
胤峨笑道:“肯定不一样。吃别人的能省下自家的。”顿了顿,“不过,今儿请客的恐怕是二哥,不是二嫂。”
太子一直以为老十不如老九明,不如老八圆滑,搁他们兄弟当中算得上很普通一个,看到胤有些意外,不禁挑了挑眉,真不愧是他弟弟,都长着一副七窍玲珑心:“不错,今儿孤做东。”随即,吩咐膳房上菜。
直到太子拿起筷子,石舜华也没出现,众兄弟才相信太子也变大方了。
“这顿饭可不是白吃的。”胤嗅嗅酒香,好酒。随即放下杯子,“太子二哥不妨有话直说。”
太子很少拐弯抹角,吃个半饱就把他和石舜华商量的事说给弟弟们听。话音一落,五兄弟面面相觑。
率先反应过来的九皇子胤问:“陕北的百姓一出生就给黄土地打交道,可是依然穷得吃不饱,要去蒙古讨生活。不可能因为我们出面把地买下,就能种出庄稼吧?”
太子:“所以孤跟你们说,挑一些种地好手去那边试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8
试。不拘陕北还是晋北,反正离黄河近就成了。”
“太子二哥,弟弟知道您心系百姓。”胤道,“老天爷不会因为你有这份心,就把黄河的水变清。”
太子白他一眼:“去不去随便你们。不过,你们二嫂也说了,你们不愿意,她派人过去。”
十一皇子眼中一亮:“太子二哥,二嫂是不是已经想到法子?你告诉弟弟,弟弟回去就招人。”
“孤有法子,还会同意百姓迁去蒙古?”太子瞥他一眼,“你二嫂不差钱,就算买七八百亩地,再使人过去,一年花也不过是杂货店一个月的益。”
八贝勒胤:“既然这样那您为何还问我们,直接同意二嫂招人好了。”
太子:“你们二嫂得上天眷顾,她想做的事没有不成的”
“二哥,虽说这里没外人,您好歹也敛些。”胤峨说,“我们都知道二嫂的好,您不用这么吹。”
太子嗤一声:“孤还没说完,急什么。金玉满堂四家商号太赚钱,汗阿玛眼热”
“什么时候?”九皇子胤忙问。
太子叹气:“还让不让孤说了?”
“您说,您说。”胤闭嘴。
太子:“汗阿玛找弘那个小懒货打听过。不然,你以为你二嫂真银子多得没处花,给迁往塞外的百姓准备棉衣。你二嫂是怕这事真成了,汗阿玛又眼热,才推给你们。”
“我的铺子能开起来,多亏了二嫂。”胤表态,“按理说我应该支持二嫂。可是,二哥,这事不靠谱,即便二嫂得上天眷顾。”
十一皇子道:“九哥不掺和?不如我试试。”
太子很意外:“你不用勉强。”
“没有勉强。”十一皇子道,“运通八方虽然赚钱,这钱赚得我担心受怕,不如买地稳妥。”
太子不明白:“担心受怕?”
“每次押运贵重货物,我和十二弟都怕路上出什么岔子。”十一皇子道,“比如金银楼的金银珠宝,万一路上碰到个不要命的把东西全抢了,我们半年白干。”
太子:“你们真想做?”
“我听十一哥的。”十二皇子露出憨厚的笑,“我相信二嫂运气好。”这话对胤峨说的。
十皇子胤峨皱眉:“看我做什么?我的意思运气好也得分什么事。”
“八哥,九哥,十哥,你们不掺和?”十一皇子道,“以后真成了,你们想掺和进来,我可不会便宜你们。特别是九哥。”
胤见状,忍不住犹豫:“要不我就先包五十亩地试试?”
“孤真看不起你。”太子摇了摇头。
九皇子胤的脸微热:“五十亩不少了,五百两银子呢。”
“五百两?”十一皇子好笑,“你以为那边的地是关外的黑土地?一百亩地顶天五十两。”
胤吃惊:“这么便宜?”
“可能还不用。”太子道,“五十两也许能买两百亩。”
胤张口结舌。
胤和胤峨互看一眼。八贝勒胤开口:“真这么便宜,我就买两百亩。”
太子:“先别急。那边不能种庄稼,能种别的东西你们再买。真是什么都不能种,你们要买孤也不同意。”
“我回去就去庄子上挑人。”十一皇子道,“抓紧一点还能赶得上春播。”
太子点了点头:“你们到那边,若是发现当地官员贪污,欺压百姓,尽管搜集证据向汗阿玛禀报。”
“汗阿玛知道?”十一皇子问。
太子:“汗阿玛走时跟孤说,你们手上都没多少事,让孤给你们安排点事做,省得钻钱眼里出0不来。”
“二哥,您别看我,您的太子妃可比我有钱。”胤道,“坊间都在传二嫂是京城第一有钱人。”
太子:“第一有钱人是汗阿玛。”
“噗!”十一皇子嘴里的肉全喷出来,满桌子都是,“这不怪我。二哥,您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还以为您会反驳,谁知道你……”
太子冷笑:“怪孤。”随即吩咐奴才把桌子上的菜撤下去,把还没上的汤全端上来。
“不怪你。”十一皇子擦干净马褂上的肉沫,“怪九哥。”
胤抬手朝他后脑勺一巴掌:“你是谁弟弟?”
“你是谁弟弟?”太子问。
胤顿时蔫了。
太子喝完汤就起身送客。
五兄弟望着身后紧闭的大门,胤后知后觉:“太子二哥不大高兴?”
“还不是十一弟,喷二哥碗里了。”胤说着话,瞪他亲弟弟一眼。
十一皇子笑了笑:“他不高兴才不是因为我,是你们不给太子二哥面子,叫你们去黄河岸边买地像求你们一样。他是气这个。”
“十一哥说得对。”十二皇子道,“二哥又不是非咱们不可,他把咱们喊过来是把咱们当成弟弟。可你们呢,不同意不说,二哥夸二嫂两句,十哥还笑他。真是给你们几天好脸,就忘了他还是太子。”顿了顿,“小心他记在心里,以后再给你们算账。”
胤呼吸一窒:“不,不会吧?”
第157章烟花三月
十一皇子哥俩好的搂着九皇子胤的脖子:“别担心,太子二哥给你算总账的时候,我会帮你求情。谁让你是我亲哥呢。”
“滚蛋!”胤一把推开他,转向胤,“八哥,你打算什么时候安排?”
胤:“自然是越快越好。幸亏太子不是叫咱们去山东、河南和安徽北部买地。”
“去那边会怎样?”十二皇子问。
胤:“黄河水域虽说比以前好很多,下游还是会时不时发生不大不小的洪水。去年四哥和十三弟去山东赈灾,沿路查看黄河治理情况,发现和晋北、陕北相比山东、安徽北部算是很不错,这才决定想把陕北和晋北特贫穷的百姓迁出来。
“在晋北买地可能见不着东西,到山东、安徽临近黄河的地方买田地,一旦碰上黄河决堤,种庄稼的百姓也会被洪水冲走。”
“九哥,你的话我不赞同。”十一皇子道,“假如咱们在蒲州府或者运城那边,一年赚的钱极有可能抵得上在晋北三年。”
十二皇子疑惑道:“蒲州府?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去年地方上进献的柿饼里有一种桔蜜柿饼,就是来自蒲州府的万荣。”十一皇子道,“咱们去那儿种柿子,每年得的柿饼放在杂货店,或者八哥的五谷丰登店里寄卖,比咱们在京城种庄稼合算。”
十二皇子脱口道:“那咱们也种柿子好了。”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十二皇子连连拍额头,“那边的地不适合种庄稼,咱们可以种柿子,大枣,或者耐旱的瓜果。也不知道蜜瓜和葡萄行不行。”
十二皇子:“赶明儿派人去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89
看看不就知道了。对了,十一哥,咱们去哪儿?”
“汾州府吧。”十一皇子道,“我听十三弟说,今年迁往漠北的百姓,有一半来自汾州府。百姓一走,地空在那里,我总觉得五十两银子能买三百亩。”
十二皇子仔细想了想:“汾州府离太原府挺近,赶明儿咱在太原府设个点,以后汾州府见的东西直接拉到京城。”
“可是往太原府走货的商号不多。”十一皇子道,“一个月顶多一趟。”
十二皇子:“那边晋商多,不愁没生意。”
八贝勒胤见两人越说越远,冲胤和胤峨使个眼色,三兄弟先一步出宫。
十二皇子冲三人的背影呶呶嘴:“不跟他们一块?”
“又不是没断奶的孩子。”十一道,“他们也不是没银子,管他们做什么。我今儿没事,你呢?”
十二皇子:“我也没事。”
“那咱们出城找人。”十一说完,十二皇子点了点头,哥俩直奔城外的铺子。
石舜华见太子拉着脸,肯定道:“他们不愿意?”
“太气人了。”太子大致跟她说一遍,“以后再有什么事找你,不要搭理他们。”
石舜华笑道:“好,我听你的。”抱着他的胳膊把人拉到屋里,“汗阿玛走之前和皇祖母唠家常时提到弘,皇祖母的意思汗阿玛从江南回来就给弘种痘,熬过种痘就把他移到东院,弘暖和弘晗搬去公主所。”
“不舍得?”太子肯定道。
石舜华嗯一声:“她俩太乖,叫比她俩小好几岁的弘搬去南三所我都不担心。”
“孤回头就跟汗阿玛说,弘的嬷嬷管不住他,把他移到东院,他天天得玩到半夜。”太子道,“等弘去上书房,暖暖和晗晗也大了。”顿了顿,“就这事?”
石舜华:“这事还不算大事?汗阿玛真有那个意思,我现在就得去公主所给她俩挑院子。”
“过两年再说。”太子打个哈欠,“孤睡一会儿,未时两刻喊孤起来。”说完,就躺在罗汉床上。
石舜华直到申时才去喊太子。
太子洗洗脸掏出怀表一看,瞪石舜华一眼,急忙忙跑去文华殿,和辅佐他的王公大臣商讨政事。
有点想下雨,屋里很闷,弘暖和弘晗便移到廊檐下跟着教养嬷嬷学画。看到太子的表情,弘晗很担忧:“额娘,阿玛生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