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此话一出,几个官员一阵后怕,而送他们过来的船员更是吓得不轻,本来还想着偷偷回家看看,顿时不敢再说一句,主动把船交出来。
这群八旗子弟见状,笑了笑:“你们想去罗马也行,我们不拦着你。”
“不不不,我们不去。”船员和几名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为他们好。不知好歹的下场就会和那几个给他们指路的洋人一样,还不想死的一众人老老实实呆在岛上,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后回到京城,故意把自己弄成野人的几人见着康熙就哭,大骂罗马教化王目中无人。不忘告诉康熙,教化王就相当于大清的典仪官。
康熙一直以为教化王在罗马不是王,也相当于大清的亲王。听他派出去的人说只是罗马的典仪官,顿时怒不可遏。要不是太子拦着,他得把所有信天主教的洋人驱逐出去。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前往罗马的一行人在南海安顿好,太子就盯着俄人那边的动静。
七月中,太子一家随康熙前往畅春园避暑,没过几日,到边关传来的消息,俄人越界杀人。
太子早已看出俄人不安分,对此一点也不意外,反倒是康熙因俄人背信弃义,不顾《尼布楚条约》而大发雷霆。
太子趁机向康熙提议,屯兵边境。可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文臣和宗室强烈反对,不少武将也提议先由理藩院出面向尼布楚官员问个清楚。
“问不问结果都一样。”正当太子准备再次向康熙谏言时,九皇子胤出列,“汗阿玛,儿臣会俄文,儿臣想去边关当面问个清楚。”
太子诧异:“九弟,你”
“这事由理藩院致函,尼布楚那边肯定推得干干净净。”胤道,“他们可以说边关百姓喝醉了,才越过边境,顺手杀了大清的百姓。或者天黑没看见,误伤。
“最后再不痛不痒道个歉,咱们不接受道歉,反而显得斤斤计较。接受道歉,这事就了了。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下次还会这样做。我到那边也不跟他们废话,杀人偿命,他们下次就不敢了。”
康熙摆手:“别慌,先让理藩院问问。”
“汗阿玛,理藩院致函没用的。”胤道,“儿臣学俄文的时候听俄人说过,他们那边的人善斗,只有把他们打怕了,他们才会服气。致函谴责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
八贝勒胤出列:“汗阿玛,儿臣也觉得理藩院致函没多大用。儿臣愿和九弟一同前往。”
“儿臣也愿随九哥一同前往尼布楚。”十三皇子胤祥跟着站出来。
太子后退两步,回到他自己的位子上,想了想,瞥身后的胤一眼找孤的麻烦都没你积极,俄人欺负到家门口了,不见你出头。怂货!
胤脑袋里翁一声,两步站出来:“汗阿玛,儿臣愿带兵前往!”
康熙猛地抬起头:“胤,你说什么?”
胤瞬间清醒,身后传来一声嗤笑。
“噶尔臧和格日乐图欺负三妹和五妹,您不过是往那边增一点兵,你们就恨不得把三妹和五妹供起来。”胤道,“儿臣觉得这次大可学上次,屯兵边关,吓唬吓唬俄人。”
胤看得很清楚,他的大哥是被二哥给激出来的,便说:“儿臣附议。”顿了顿,“也可当做是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93
一次练兵。”
第159章孩子长大
康熙的目光从太子移到直郡王胤,越过八贝勒胤,九皇子胤和十三皇子胤祥,最后停留在三贝勒胤祉身上:“你是怎么想的?”
早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祉也曾上阵杀敌,不怕动武,可他更倾向坐下来谈判。然而兄弟们都要亲自前往尼布楚,他若摇头说不,以后还如何立足:“儿臣觉得九弟说的在理。”
康熙看出胤祉犹豫,他不想看到儿子们因一点小事之间产生分歧,望他们和和睦睦,便装作没发现:“既如此你和胤一起去向尼布楚官员问个明白。”
“儿臣?”胤祉惊呼出声。
康熙:“不愿意?”
“不是。”胤祉只是太意外。
康熙:“胤也一同前往,朕给你一千骑兵。”
“儿臣遵命!”兄弟十几人,唯有跟胤针锋相对的太子能激怒他,胤意识到上当就后悔了,可听到康熙派胤祉和胤过去的一瞬间,胤又有点失望。岂料峰回路转,胤不自觉露出笑,下朝就跟太子说,“谢谢啊,二弟。”
太子瞥他一眼,蠢!
“你什么意思?”胤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胤连忙挤到两人中间,掰开胤的胳膊:“太子二哥没别的意思。大哥,我找你有点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冲胤使个眼色,两兄弟拉走他。
瞧着离太子很远,胤扯开喉咙吼,太子也不见得能听见,胤才说:“大哥,你怎么还这么容易冲动。”
“他故意激我!”胤说着话回头瞪越来越远的太子一眼。
胤扶额:“你明知道他是故意的,怎么还往里面钻啊。”
“我,我”
胤:“我来说吧。大哥,二哥是咱们兄弟,可他也是太子。二伯和五叔敢这么跟汗阿玛说话吗?”
“他又不是汗阿玛。”胤脱口而出。
胤噎了一下:“当我没说。太子二哥秋后算账,弟弟们不会帮你求情。你呢,好自为之。”宜妃和惠妃之间不怎么和睦,胤很小的时候,胤就出宫了,两人年龄差得多,也玩不到一块,导致胤和胤的关系一般般。看在胤的面子上劝几句,见他很是执拗,松开他又看胤一眼,和他亲弟弟十一皇子出去了。
十二皇子和十三皇子等人见状,也跟着出去。
转瞬间只剩下胤和胤。
别人不管胤,很孝顺的胤不能不管他养母的儿子:“大哥,汗阿玛以往南巡多是看看各地情况,这次南巡以游玩为主,你知道意味着什么?”
胤下意识问:“什么?”
“汗阿玛在慢慢放权。”胤道,“汗阿玛走的这段日子,二哥交给我和九弟、十弟不少事,听太子的意思是汗阿玛叫我们帮他分担一些。
“据我所知,汗阿玛南巡期间,给太子的信中几乎没提到政务。这在以往也不曾有过。”顿了顿,“你没发现文武百官对太子的态度变了?”
胤:“变了还反对他?”
“汗阿玛不想动武,那些人看出这点才敢出声反对。”胤道,“汗阿玛若没提理藩院,而是直接问二哥,太子说屯兵边关,一准没人敢反对他。”
胤望着清溪书屋的方向:“汗阿玛五十多岁不见老态,他会退位?”
“汗阿玛这几年行事越发随心所欲,谁也说不准他什么时候会退位。”胤道,“只是你对太子的态度该慢慢敛。对了,听说大侄女的婚事定了?”
胤“嗯”一声:“嫁到科尔沁,离大姐挺近的。”
“这次前往尼布楚,倒是可以拐去那边看看。”胤道,“你瞧着不像样,请惠额娘出面跟汗阿玛商量一下,再等两年,把你的那个女婿拾老实了再嫁过去。反正她现在才十七岁,和六妹比起来,她也不大。”
胤点了点头,算是把他的话听进去了。
胤怕他不上心,过会儿又把大福晋搬出来,胤看起来有些难过,直言一定会好好考校一番未来女婿,胤这才放心下来。
石舜华听到太子说胤气得跳脚,不由自主地想到胤的长女:“爷,大哥府上大丫头的婚事定了,虽然具体日子还没定,我估摸着明年上半年能完婚,到时候妾身该怎么添箱?”
“老三的福晋假如给一个簪子,你就出两个。”太子道,“太多了咱们真添不起,这次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夸大。”
石舜华:“妾身知道。十三弟和十四弟的婚事,本来是早该办的,他俩因为住在宫里,嫌南三所地方小就不愿意那么早成亲,再拖下去也不像样,就定在了今年年底。年底他俩成婚,年后是六妹、八妹和九妹,总共五份重礼,福州的杂货店一年白干了。”
“后年选秀,你给弘晋挑门亲事,这礼就回来了。”太子道。
“大哥要成亲啦?”
太子循声看去,看到多宝阁下面的柜子里有个小不点:“你在里面干么呢?”很是莫名其妙。
“跟两个姐姐躲猫猫呢。”石舜华道,“弘暖和弘晗没想到他会躲柜子里,正到处找他呢。”
太子看小儿子一眼:“孤记得那里面原本是香炉吧?”
“香炉在方几上面。”石舜华呶呶嘴,示意太子看过去,“弘暖和弘晗都说认输,他还在里面坐着。弘,热吗?”
小孩擦擦额头上的汗:“热。”
“热你还不出来?”石舜华问。
小孩摇头:“大姐和二姐说,我躲一炷香,就给我做荷包。”
“你缺荷包啊?”石舜华走过去,“快点出来,别中暑了。”
小孩扒着柜子边:“不,还差一会儿。大姐姐给三哥做,我没有,我也要。”
“没你不要的。”石舜华点了点他的额头,命宫人摆饭,然后打水等着给热得大汗淋漓的小孩洗澡。
弘暖和弘晗找遍后院找前院,找完前院找膳房,找了膳房就去找太子的书房,可是依然没找到弘。
弘晋远远就瞧见两个妹妹像无头的苍蝇似的,命背着箱笼的侍从先去无逸斋,跑到两个妹妹跟前就问:“出什么事了?”
“小懒货找不到了。”弘暖很是着急。
弘晋:“怎么回事?”
弘晗也挺着急的,大概说一遍就要继续找。
弘晋往四周看了看,到处是树没法藏人:“你们在后院跟他玩躲猫猫,他肯定还在后院。以他那个性子也不会往外跑。问后院的奴才没?”
“大清早的所有人都忙着做事,他又把嬷嬷打发出去,根本没人注意到他。”弘暖道,“大哥觉得他会躲去哪儿?”
弘晋:“我觉得还在后院。走,我陪你们回去看看。别着急,晗晗,擦擦额头上的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94
汗。别人都忙,嫡额娘不忙,你们问嫡额娘了吗?”
“我们,我们忘了。”弘暖说出口,猛地想到,“我们出来的时候额娘笑得很古怪,额娘一定知道他藏在哪儿。”
弘晋:“嫡额娘若是不知道,早该派人找他了。”说着跨进后院,指着走廊下,光溜溜坐在澡盆里的小孩,“不是在那儿么。”
弘暖和弘晗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姐俩大惊,异口同声:“你跑哪儿去了?!”
“笨笨!”小孩扮个鬼脸,“我在屋里,哪也没去。”
石舜华走出来:“别玩水了,赶紧把衣裳穿上。弘晋,吃饭了没?”
“吃了。”弘晋道,“跟二弟、三弟和四弟一块吃的。牛肉饼、牛奶和白米粥。快上课了,我走了。”
“大哥,啥时候成亲?”小孩连忙问。
弘晋脚步一顿,转过身看向他:“我成亲?”
“我和你阿玛说笑,这小子当真了。”石舜华把和太子说的话讲给弘晋听,“你如今还小,再过五年也不晚。要是有钟意人,直接跟我说,赶明儿选秀的时候,我给你留意着。”
弘晋脸色微红:“嫡额娘,我如今才十三岁,早呢。”
“也不小了,女孩儿这么大都可以选秀了。”石舜华道,“弘晋,我可告诉你,娶妻娶贤,嫡福晋品行端正,贤惠大气,后院才少生事。像你八婶那样,貌美如花也不能要。”
弘晋的脸发烫:“嫡额娘,我真的还小。”
“又没叫你现在找。”石舜华道,“平日里多留意。和你年龄相仿的十五弟的福晋已经定了,我大妹妹,十六弟又比你小好几岁,下次和下下次选秀都没人敢跟你争,看中哪个就是哪个。”
弘晋转向太子,满眼乞求,阿玛,快管管你的太子妃。
“咳咳,你嫡额娘说得对。”太子道,“你是孤的长子,也是皇长孙,无论看中谁都不过分。”
弘晋眼晕:“阿玛,嫡额娘,快迟到了,我走了啊。”打个千,转身就跑。
“哈哈哈哈,大哥吓跑啦。”小孩不客气的笑出声。
弘晋踉跄了一下,暗暗起誓这个夏天都不去讨源书屋。
弘暖走过去捏住他的脸:“小懒货,你躲哪儿去了?”
“放手!”弘连忙掰她的手。
石舜华看着仨孩子闹一会儿,才说:“暖暖,晗晗,过来吃饭。弘,再不起来饭就被你阿玛吃完了。”
小孩一下子从盆里站起来。
弘暖朝他耳朵上拧一下:“不知羞的小鬼。”
三岁的弘的确不知羞,光溜溜的站在盆里,任凭别人打量,任由嬷嬷给他擦身体,慢慢给他穿上衣裳。
太子扭头看一眼:“要是有个什么给他记下来就好了。”
“画下来。”弘晗出主意。
太子:“太麻烦,画好也不用吃饭了。要是像镜子一样,照下来就能印在纸上……”
“快别异想天开了。”石舜华道,“俄人有火器,汗阿玛只给大哥一千人,两方一言不合打起来,吃亏的可是咱们。”
太子坐到主位:“你的意思叫他们带上火器?”
“妾身是这么想的。”石舜华道,“既然去一次,自然要吓住俄人。可妾身记得咱们现在的火器还都是当年南怀仁活着的时候做的,多年不打仗还能用吗?”
第160章心诚则灵
太子不能确定:“大概可以用吧。”
“南怀仁死六七年了。”石舜华道,“准噶尔那边的事是在他死前平定的。噶尔丹死后,火器就没再也没用过,妾身觉得都该生锈了。”
太子转向她:“你是不是又听到什么风声?”
“没有。”石舜华道,“咱们做饭的锅三个月不用就生锈,妾身是凭这一点猜的。”
太子抓了抓额头:“孤改天去看看。”抬头发现小儿子盯着他,“弘,竖着耳朵听什么呢?”
“阿玛也有不知道的事?”小孩十分好奇。
太子:“你阿玛我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事事都知道。对了,以后你皇玛法再问孤和你额娘的事,要说不知道。”
“不告诉皇玛法?”小孩问。
石舜华:“我和你阿玛经常讲笑话,你全告诉你皇玛法,他不知道我们说笑话,会和你一样把笑话当成真,所以你什么都别说。”
“好的。”小孩晃两下脑袋,“额娘,今天好热。”
石舜华扯扯嘴角,瞥他一眼:“你皇玛法那里有冰,热不着你,吃了饭你阿玛送你过去。”
饭后,十一皇子来了。
弘大乐:“阿玛,快忙去吧。”
“张起麟,亲自把他送到汗阿玛手上。”太子道,“你以为孤没工夫送你,就不用去了?”
十一皇子捏两下小孩的脸:“跟你阿玛说,你还小,六岁再读书习字也不晚。”
“十一叔,你帮我说啊。”小孩抬头望着他,“求求你啦,十一叔。”
十一皇子噎住:“太子二哥,你这个儿子早慧,这么聪明的小脑袋瓜,一天只学两个时辰可惜了,得让他学四个时辰。”
小孩从十一皇子脚上跑过去,直奔清溪书屋。
十一皇子倒抽一口气,盯着小孩的背影,忍不住说:“这不吃亏的性子到底像谁啊。”话音落下,转向太子。
太子白他一眼,转身往书房去:“像你二嫂。”边走边问,“找孤何事?”
“您以前跟弟弟说的事,我交代下去,早前传来消息,我忘了跟你说。”十一皇子道,“汾州府的确不适合种庄稼,但适合种核桃、大枣、地蛋、山药。我派过去的人还说,地蛋秧可以喂牲口。我已经买三百亩地,如今也已种上地蛋,只是还没跟汗阿玛提这事。”
太子肯定道:“想让孤出面替你说?”
十一皇子不太好意思:“您了解汗阿玛,不喜欢咱们与民争利。当初九哥养蒙古牛,他就有点不大高兴。九哥跟他说没银子用,汗阿玛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要是知道我买地,还不得把我骂的不知道我额娘是谁。”
“请的长工是当地百姓?”太子问。
十一皇子:“是的。其实那边的百姓也有种过地蛋和山药,但卖不出去,又吃不惯洋玩意,就没再种。我的人跟他们说,出钱请他们干活,把我的地当成自家的地伺候,就允许他们一起种山药、地蛋,赶明儿跟我们一起卖。”
“结果呢?”太子问。
十一皇子道:“本来可以买四五百亩,有些百姓一听我的人这么说,就不愿意卖地了。只买三百亩。十二弟买两百亩,还分得很零散。听说有几块地什么都不能种。两百亩地保守估计,一年也就赚六七十两银子。说实话,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那几块地树也不能种?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295
”太子问。
十一皇子楞了一下:“什么?您,您的意思在田地里种树?”
“地荒着也是荒着,即便种最不值钱的树,过几年长大了,树干也能卖给棺材铺,树枝也能当柴火卖。”太子道,“看不上这一点钱?”
十一皇子连连摇头:“我们根本没想过在田里种树。”
“枣树、核桃树都能种,杨树、槐树不能种?”太子道,“说起来,孤前些天还吃过洋槐花。没想到味道挺好。”
十一皇子不禁眨了一下眼:“就那个白花花的槐花?太子二哥,我的哥啊,您可是太子。”
“御花园有颗槐树,你嫂子领着暖暖和晗晗放风筝时看到就命奴才弄一点。”太子道,“孤也没想过那东西可以吃,和在面里蒸熟,淋点芝麻油,甜中带香挺不错的。
“孤听张起麟说,他小时候每逢槐花盛开的时候都会去弄槐花,一时吃不完,就晒干留着冬天没菜的时候吃。”
十一皇子啧一声:“太子二哥,赶明儿你一准是个明君。”
“你什么意思?老十一。”太子拧眉,“讽刺孤呢?”
十一皇子连连摇头:“绝对没有。您以前就像那天山雪莲,没有一点人气。大婚后您身上不但多了人气,如今还多出烟火气。比起以前弟弟更喜欢现在的你。不过,说正事,汗阿玛那里就拜托您了。”
“你自己去说。”太子道,“跟汗阿玛说请当地百姓种地,百姓多一份进项,日后还能带着百姓把东西卖出去,汗阿玛听到这两样非但不生气,还会夸你。”
十一皇子将信将疑:“汗阿玛不会骂我抢百姓的地?”
“不会。”太子说着话,往四周看了看,见没外人,“除非老糊涂了。”
十一皇子“扑哧”笑出声:“您这话可别让他听见。”
“孤又不傻。”太子道,“你八哥那边呢?”
十一皇子深深吸了一口气:“我八哥是个干大事的人。”
“说人话。”太子瞪他一眼。
十一皇子:“我们那天商量着不能种庄稼就种树,八哥就盯上各种果树。上个月听九哥说,他在陕北弄四百亩地,其中三百亩放着没动,一百亩全种阿月浑子。九哥还说如果能结果,赶明儿那四百亩地全种阿月浑子。”
“种活了?”太子忙问。
十一皇子:“不清楚。瞧着八哥不愁不急,应该没大事。阿月浑子在京城卖的可贵了。太子二哥,您说说这人跟人怎么就差这么多的。我只想着种地蛋,他想着种那玩意。”
“所以他是你八哥。”太子也挺意外,“你九哥也跟着种了?”
十一皇子:“树苗太贵,九哥怕打水漂,和十哥种的不多,也就几十亩。”
“跟着老八学其他的地都荒在那里?”太子皱眉,“孤叫你们去干什么的?”
十一皇子:“我和十二弟的地没荒。您还叫懂农事的人过去,在那边呆了一个多月什么都没琢磨出来,能在地里种地蛋和山药,还是当地百姓提醒呢。”
“那些人孤早晚得拾干净了。”太子咬着后槽牙,“还有事吗?”
十一皇子笑道:“一点小事。听说二嫂要带弘去龙泉寺”
“你福晋要去?”太子打断他的话。
十一皇子晃一下手指:“我的那个嫡子也该种痘了,求菩萨保佑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过去。”
“种痘这事孤改天得跟太医院说说,想个稳妥的法子。”太子说着叹了一口气,“赶明儿我跟你二嫂说一声。如今天热,早着呢。”
十一皇子:“我也是怕忙起来给忘了。”
八月二十五,上午,天气晴朗,微风和煦,石舜华抱着小儿子下车,耳边传来一阵欢呼声。
“额娘?”弘下意识抱紧石舜华的脖子。
石舜华转过身,就看到大门外两旁全是百姓,拍拍弘的背:“别怕。”转身问,“方丈,那边是怎么回事?”
龙泉寺方丈笑着说:“前天我们寺里贴出告示修整三天,附近百姓就猜这几日有贵人到。百姓不知您过来,这几天没事就在门外盯着。昨儿上午的人比今天还要多。”
“是来看我额娘吗?”弘好奇地问。
方丈:“百姓是想看见太子妃。”
“为什么?”嫁进皇家没几年的十一福晋不懂,很是好奇地问。
方丈笑道:“太子妃第一次来上香的时候,附近百姓知道了,第二天都跑来拜太子妃拜的菩萨。有许多香客回去就生个孩子,便认为本寺的菩萨灵。到后来百姓一看到告示,就来确定是不是太子妃来上香,如果是太子妃,她们明日就过来。”
“难道因为二嫂拜过的菩萨特别灵?”十一福晋忙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