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小地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八爷党
陈也俊迫不及待的问道:“那要是败了呢?”
“那也不过是老样子罢了。”冯紫英摇了摇头,开口说道:“你们不知,自圣上还在潜邸之时,便已经秘密派人打探北蛮境内情况。如今过了大概十年,北蛮境内的情况圣上已经了若指掌。再有驻守西北的振威将军冯汉乃是我的叔叔,这么多年同北蛮交手自然熟悉北蛮境况不必细说。早年也曾悄悄潜入北蛮境内查探过,当年也上了折子奏请老圣人开战。只是老圣人顾虑颇多,也就留中不议。如今圣上有这心思,我父亲便将我叔叔想起来了。再结合圣上手中掌握的情报,此事约有六七分的把握。”
韩琦笑道:“昔日汉武帝爱将霍去病勇冠三军,封狼居胥。如今咱们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圣上,也想学一回汉武帝之功绩不成?”
卫若兰静静听冯紫英说完,立刻开口道:“冯大哥,我同你一起去。”
陈也俊、韩琦两个面色大变,看着卫若兰说道:“你们疯了,深入敌后可比不得你我在战场杀敌,闹不好连尸首都回不来的。”
“瓦罐难井边破,将军难阵上亡。你我具是武将功勋世家,倘或能马革裹尸也是一种幸事。总比每日间流连花巷,打架斗殴,又被人视为纨绔要强。”卫若兰说着,自嘲一笑,开口说道:“反正都是打仗折腾。折腾别人总比折腾自家要好听的多。”
众人闻言,一时间脸色阴晴不定。沉默半晌,陈也俊率先开口道:“既如此,我同你们一起去。”
韩琦见状,咬咬牙说道:“那我也”
“大家不要一时激动草率决定。”冯紫英摆了摆手,低声说道:“目下圣上要拿西北开刀的消息也只不过是我父亲知道。我父亲因想我上战场又说给了我,我想着大家都是兄弟,况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私密大事见不得人。也就不避讳你们。毕竟大家都是功勋世家,倘或圣上决意北伐,你们早晚也能知道消息。我只是想着先和你们通通气,你们若是想建功立业,这便是最好的机遇。倘或有些别的想法,谁也都能理解。毕竟父辈祖辈们浴血拼杀这么多年,为的就是我们能恣意过活。”
众人若有所思的沉默下来。冯紫英继续说道:“大家回去的时候不妨仔细思量一番。左右这事情也才开个头,圣上倘或真下决定,也得有一阵子。毕竟打仗这种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赖瑾闻言,也不想起了前去西北自此便音讯全无的少年沈二。一只手下意识摸了摸脖颈上的银锁,轻叹一声。
冯紫英见状,却误以为赖瑾是为他的境遇担心,不开口笑道:“瑾弟弟放心罢。你冯大哥别的不行,单只这十八般武艺才拿得出手。即便是深入北蛮境内,也只有我折腾旁人的份儿。我自己定不会有事的。”
赖瑾回过神来,立刻自斟了一杯酒,起身敬道:“冯大哥豪气英勇,为国为民,赖瑾甚为敬服。在此水酒一杯借花献佛,聊表心中敬意。”
冯紫英闻言哈哈冷笑,立刻也倒满了酒水还敬赖瑾,口内说道:“好男儿自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我比不得你脑袋聪明,能科考读书。我向来不耐烦这些个软绵绵的东西,也唯有战场上真刀真枪的硬干一番,好叫众人知道,什么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众人闻言,纷纷叫好。立刻将手边酒水一饮而尽。薛蟠凑趣笑道:“我手上也不会功夫,竟不跟你们去凑这个热闹了。只是西北边塞也有我们薛家的米面铺子,间或还有几个商队同北蛮的部落也有些联系。专倒蹬一些烈酒茶砖盐砖瓷器丝绸一类,换了他们的皮子和牛羊马匹等。军中苦寒我知道,咱们几个兄弟一回。我也不能眼看着哥儿几个太吃苦遭罪。这样……”
薛蟠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方印鉴开口笑道:“这是我们薛家行当上的印鉴,唯有薛家长房嫡系子孙才配有。见印如见人。能随意调动铺子里十万两以下的货资。冯大哥你拿着,倘或一时间有事儿,也好有个照应。”
冯紫英见状,连忙推脱道:“这怎生是好。”
薛蟠不耐烦的挑眉说道:“拿着!莫不是冯大哥瞧不起我这出身皇商的,竟不欲同我有什么银钱上的瓜葛?”
冯紫英见薛蟠说出这种话,只得伸手接了。薛蟠这才转怒为喜,开口傻笑道:“这才对嘛。兄弟一场,你们在边塞辛苦打仗,我在京城花天酒地,也得给你们安排好了,我也安心不是。”
众人也晓得薛蟠向来财大气粗,知道他不难于此。若执意推脱反倒显得生分,左右东西到了他们的手上,也算留个念想。用不用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遂也乐呵呵的接了过来。却没想到正是薛蟠心血来潮的一个举动,在日后竟救了他们一命且又间接帮他们立了功劳。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这厢贾宝玉见众人一时热血沸腾想要上战场建功立业,薛蟠虽碍于身手不能跟随,但到底也添了些钱财黄白之物襄助,唯有自己,虽说也是世家公子哥儿,但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也做不得主。虽说有钱,也不由自己使。细细想来,竟然连一个线头,一片瓦砾都拿不出来,越发唏嘘悲伤起来。
众人早就习惯了贾宝玉对月嗟叹,对花伤悲的性子。少不得又是言语相劝一回,一时间贾宝玉又好了。立刻举着酒杯同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来往起来。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几个世家兄弟原本就脾胃相投方才聚到一起,如今又定下了一番事业共同去做,更觉得彼此交心,再无不可。一时间搂肩抱腰,推心置腹,真可谓是谈吐恢弘,豪气万千,大口吃酒大块吃肉。至晚间席散的时候,各个都喝的里倒歪斜舞马长枪的,连马背都爬不上去了。还是一品堂的掌柜的去前面车脚行顾了几辆马车,将人纷纷送回府中。
这厢尚有三分清醒的赖瑾带着已经烂醉如泥的贾宝玉和薛蟠转回贾家。又指使门上小子们将人分别送往内院和梨香院
【红楼同人】红楼小地主 分卷阅读57
,这才自己转身家去了。
彼时已经月上中天,万籁俱寂。然则赖嬷嬷并赖大赖二两家子俱都等在正厅上,谁也没睡。瞧见身形踉跄转回家中的赖瑾,赖大慌忙走出来径自搀扶。气的赖嬷嬷摇头直叹道:“这冯家的大爷也太过不知事了一些。咱们家赖瑾才多大岁数,他也向爷儿们似的这么灌酒,也不怕灌坏了我们家的瑾儿。”
赖瑾闻言,扯嘴笑道:“太祖母放心,我这还是好的。冯大哥将我的水里兑了一些酒,我没喝醉。”
赖嬷嬷听得好笑,摇头说道:“还水里兑了酒呢,这还没醉,还得怎么才算醉了。”
说着,立刻吩咐赖大将人送去后院儿屋里。大丫头锦香立刻将人接了过去洗漱宽衣。好在赖瑾如今只是个半大娃子,身量尚小,锦香一个人也周全的过来。只将人洗的白白净净的送入卧房中安置。
睡眼朦胧之际,赖瑾迷迷糊糊地摸了摸脖颈上的银锁,清冷的月光照在上头折射出一层银色的冰冷光滑。如梦如幻,趁着那细滑的肌肤越发白皙,小巧的锁骨越发致。
赖瑾感觉着胸前的冰凉触感,嘟囔着说道:“沈二你个臭小子,究竟跑哪儿去了。”
与此同时,远在西北边境带军向北蛮境内潜入的沈轩若有所觉的抬头观月,又碰了碰藏在胸口处的老旧荷包,一脸坚毅,心中暗道:“此番功成,大抵我便能回去见你了。”
第30章拨云见日赖瑾涅
朝廷有令出征北伐,拨云见日赖瑾涅
中秋已过,天气瞬间转凉。早起晚间的风刮的寒浸浸的,秋叶也被染了一层枯黄,就连人的衣裳都换成夹得了。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端是秋风萧瑟之景象。
转过月来又是贾敬的寿辰。是日一早,贾珍先将家中的稀奇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吩咐贾蓉送到庙上去。自己则率领合家男丁女眷都朝上行了礼。再晚些的时候,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等荣府这边儿的人也都跟着来了。赖瑾自然也是一道儿过来。尤氏打量着没有老太太的身影,不略有遗憾的询问几句。
王熙凤立刻指着贾宝玉和赖瑾两个笑道:“老太太原是想过来的。结果昨儿晚上他们吃桃,老太太看了眼馋不也吃了大半个。今早五更的时候便折腾开了。这会子刚略好一些,神头竟实在不足,便也不过来了。”
众人这才释怀。贾珍开口笑道:“我想着老太太最爱热闹的一个人,今日不来,必有缘故。既这么着,也就是了。”
说说笑笑一会子,王夫人不提到了贾蓉之妻秦氏的病症。尤氏说了好一通含糊不清的往日大夫诊病时候的话,最后方笑道:“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目下开了一个方子,吃了一剂药,倒也有些见效。”
众人听罢,方才松了口气似的说道:“这就好了。这么年纪轻轻的,倘或因这件事儿有了什么事故,岂不叫人可惜?”
贾宝玉心中一动,开口问道:“这冯紫英举荐的先生,可是一个姓张名友士的?”
尤氏略微诧异的应道:“正是他,怎么宝兄弟也认得他?”
顿了顿,又自言自语的说道:“是了。你们两个向来同冯紫英交好。他这先生此番上京又是住在冯府,你们认得也属平常。”
贾宝玉摇头笑道:“我同这位张先生倒是不怎么熟悉。但这位先生倒是对瑾弟弟推崇备至,引为知己。”
此言一出,众人不将视线转到了赖瑾的身上。赖瑾轻声笑道:“张先生是个学识渊博,风趣雅致的人。难得又通医理,我也不过是闲暇时间登门拜访请求赐教罢了。有何德何能让先生推崇备至。”
贾宝玉接口笑道:“瑾弟弟何必妄自菲薄。单只你小小年纪高中科举一项,我瞧着那张先生就叹服的了不得。更何况你同他探讨医理的时候,你所说的一些暇时保养的方子,我瞧着张先生深以为然。”
瞧见众人眼眸越发晶亮,贾宝玉开口笑道:“不过是这几日闲来无事多看了几本医书,又得知张先生通医理,讨教一二罢了。想着若果真有成效,次后也可以孝敬府上的老太太和太太们。”
邢夫人、王夫人闻言,少不得开口笑道:“瑾儿有心了。”
王熙凤顺口说道:“那瑾弟弟研习这几日,可有什么见效?不如也给蓉儿媳妇开个疗养的方子,我们且试试?”
赖瑾摇头说道:“我不过是赵括之类的纸上谈兵罢了。怎么敢拿蓉儿媳妇开刀。更何况张先生已经亲下了方子,只要照方吃药,以后定会好的。”
众人闻言,也都纷纷响应了一回。王熙凤便说要去瞧瞧秦氏。众人都知道这妯娌两个平日交好,自然也没有拦阻的。贾宝玉倒也撺掇着要一起去,还想拽着赖瑾。赖瑾哪肯去侄儿媳妇的房间探视病患,随意找个借口推脱过去,贾宝玉无法子,只得径自跟了凤姐儿去看秦氏不提。
这厢赖瑾跟着尤氏等人往会芳园吃酒听戏,台子上歌欺裂石,生旦净丑粉墨登场,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赖瑾听了一会子,只觉得闹哄哄的吵得头疼,遂起身避了出来。随意在园中闲逛欣赏。但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呜呜咽咽的丝竹之声穿林度柳幽幽而来,倍添韵致。赖瑾顺着脚下鹅卵石铺就的羊肠小径直走入后花园,但见天高云淡,心胸也越发开阔。猛然间瞧见一身紫色长袍的贾瑞在假山后头躲躲藏藏的,不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开口问道:“干什么呢?”
贾瑞冷不防的被吓了一跳。转过身来见是赖瑾,他因早年私塾的事儿,对赖瑾颇为忌讳,当即开口赔笑道:“原来是瑾小爷,几日不见,瑾小爷身上可好?”
赖瑾想到原著中贾瑞得罪了王熙凤最后被治死的情节,皱眉说道:“你好好的不在席上吃酒听戏,跑到后花园子鬼鬼祟祟的?”
贾瑞脸色一白,旋即支支吾吾的说道:“席上太吵了,我不过想出来散淡散淡,就碰见瑾小爷了。”
赖瑾叹息一声,跟贾瑞说道:“那你如今可散淡完了,同我一块儿去席上坐坐吧!”
贾瑞迟疑半晌,但见赖瑾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那眼神清冷的仿佛直入他的内心,不由得越发心虚,讪讪说道:“如此甚好。请容我给小爷带路。”
赖瑾心下略松,只以为此番救了贾瑞一命,倒也算是造了七级浮屠。一番自得不必细说,之后便也撂开手不提。
且说自贾敬寿诞之后,赖瑾又恢复了从前卯时起,亥时卧,每日抽出两个时辰练习骑射弓马外就苦读诗书,研习时文的枯燥生活。十月初的时候圣上下诏命神武将军冯唐率三万铁骑出征西北,锐击北蛮。命振威将军冯汉率领两万兵马直入北
【红楼同人】红楼小地主 分卷阅读58
蛮境内游击作战,力图最大限度的溃败北蛮军队的有生力量,以其子冯少楠为副手。拜都指挥使王广义为镇北将军,出兵至西北边塞,以作声援。三道诏下,朝野瞬时激荡变幻,近十万大军粮草齐备,出军北伐。乾元帝以登基以来从未有过的果毅坚决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定下了此番战事。
十月中旬大军北上,在西鼓楼广场上誓师的时候,赖瑾、贾宝玉和薛蟠三个也骑马相送去了。但见旌旗猎猎,刀兵森芒,十万雄狮,壮志凌云。冯紫英、卫若兰、韩琦、陈也俊几个全部留在军中,盔甲加身,手握长枪,骑在神骏的枣红马上,越发衬出少年英武,雄姿勃发。
赖瑾等人在外围静静看着,看着这群年轻力壮的战士们在上位者的鼓动下变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血战沙场,封狼居胥,看着广场之外的人群中,有年迈的父母低头摸着眼泪,也有看热闹的闲散人拍手叫好,使劲儿的呱噪。众位将士们齐声呐喊着:“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之”。然后滴血入酒,大口饮尽,又将手上的碗摔得粉碎,一个个昂首挺胸,手持刀枪向着遥远的西北战场进发。
也许他们会因功封赏,也许他们会就此消亡。没有人能预见未来究竟如何,多数人所能做的唯有在原地静静等待,张望着远方,希望自己所在意的人能够平安归来。哪怕他们没有功成名就,哪怕他们灰头土脸,只要他们平安归来。
细碎的呜咽声在吵闹的广场上响起,年迈的父母们茫然而期盼的面容在眼前晃动。这些个平凡的老百姓们从来没有太多的想法,甚至他们根本不懂得何为国仇家恨,因为无论哪一位统治者上台,对待他们的都是轻视、奴役、压迫,区别只在于多多少少而已。
然而他们却是上位者意志执行的最直接的体验者。无论是打仗徭役,还是最新政策的施行。上位者们永远高高在上操控一切,然后对立的双方绞尽脑汁钻对方的空子,然后最倒霉的老百姓们就变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哪怕他们由始至终,根本不明白上位者脑子里想的都是什么。
所以有诗人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赖瑾默默的叹息一声。然后转身归家,继续拿起书本读书。
冯紫英有一句话说的对,好男儿自该封狼居胥,建功立业,扬我声威,震慑天下。古代圣贤也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是他现在做的却远远不够,无论是年少举人,还是高中进士,赖瑾目下所做的一切,对这个看似古老,实则有血有肉的国家没有一点儿用处。
在从前的时候,赖瑾一直觉得重生一世,依旧同前尘一般没有什么变化。他依托着父母,依托着家人,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目下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悉心教导,赖瑾将这一切看成理所当然。他甚至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松散和闲惬,他以能做一个整日间无所事事,拈花弄草的纨绔衙内为奋斗目标,他将所有的一切拼搏努力都寄托在他的爹爹,他的爷爷奶奶甚至是他的太祖母身上。对于世事变幻他能帮把手就帮一把,若嫌麻烦他就冷眼旁观。
他每日间所闻所见,这个古老而繁华的世界是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他一直用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参与着真实的生活,却从未想过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去改变什么。
他就这么得过且过的享受着,就这么循序渐进的走在所有人给他安排的道路上,没想过挣扎,也没想过奋斗,只这般按部就班的活着,形同槁木。
然而今日,他却在烈风袭袭,战鼓声声中悄然转醒。只因他不希望有一天世事变迁,尘埃落定。他依旧如今天一般,只能被动的等待着,只能无助的期盼着。期盼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亲朋好友自己努力奋斗,从既定的厄运中摆脱出来。而他自己却只能无力的冷眼旁观。他从今开始,总要做些什么,才好在未来的角逐中,尽更大努力去保护他所在乎的人。
赖瑾的悄然转变没有人留意到。大抵是因为他依旧如从前那般刻苦研习,沉默温润,体贴妥当,闲暇时也从不忘摆弄花草,教养幼弟。每十天往扬州寄去一封家书策论。所以大家都没有关注到一个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而唯一能够有此契机察觉此事的赖尚荣又纠缠于江南官场各脉势力的残酷角逐之中,也放松了对自己大儿子的教导。
于是时间就这么静悄悄的流逝着,转眼瑞雪纷飞,花红柳绿,秋叶静美,春寒料峭。
已到了三年一度的春闱会试。
年十三岁的少年身长玉立,温柔缱绻。仿佛是一副最致唯美的泼墨山水画,即使就这么静静的站在喧嚣吵闹的考场中,也有一股子岁月静好,淡然悠远的韵致。仿佛是最上等的美玉一般,虽不是那等极目绚丽的光,但那玉质莹润的含蓄美感,也叫人看得错不开眼。
因常年练习骑射而起了薄薄茧子的手漫不经心地提着沉重的考箱,十指纤细修长,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莹润白皙的光芒。少年眉眼致,气质柔和,因常年练武而锤炼的坚韧意志力化作一股坚定气息凝聚在少年的眼眸之中,让少年的眼睛越发清亮透彻。此刻这澄澈若秋水的眼眸隐带笑意,看着面前有些发愣的侍卫笑道:“劳烦侍卫小哥儿。”
那青年侍卫猛地回过神来,略微尴尬的红了脸面说道:“按照考场的规定,须得检查你的衣冠鞋袜,考箱内所携带一切考具,甚至取暖用的银碳,糕点……”
赖瑾颔首笑道:“小生明白。”
青年侍卫看着赖瑾浅笑不语,暗自吞了吞口水,上前一步。只觉得一股子沁人心脾的宁谧柔和气息将自己包围,青年侍卫的脸颊越发通红,直心猿意马的草草检查一二,便挥手说道:“进去吧。”
赖瑾含笑冲这侍卫道了辛苦,这才提着考箱悠然走入考场。
他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一股子旁人没有的雍容闲惬,从容不迫。因此直到他的背影完全淹没在考生当中,青年侍卫才黯然叹息一声,失魂落魄的转过头来。
他从未见过这样致温润的人呢!
赖瑾站在座次榜前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便提着考箱从容去找。路过的举子们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赖瑾俱都笑意盈盈的颔首示意,直至到了自己的座位。细细打量一番,无论是采光高度等都很不错,赖瑾更为满意的勾了勾唇角。刹那间显露出的风华叫人情不自禁的看过来。
赖瑾提着考箱慢条斯理的走入号子,先是拿着早就预备好的抹布将里头细细擦拭一遍,然后开启考箱,取出笔墨砚台放在桌案上。然后将暖炉抽出来放入银丝碳,烧了一壶山泉水,泡了一杯菊花茶。清净淡雅的香气弥漫在考场之中,引来众人纷纷侧
【红楼同人】红楼小地主 分卷阅读59
目。
赖瑾举着杯子淡然笑道:“菊花茶清热去火,亦有明目提神的功效。要来一杯吗?”
临号的举子有些赧然的红了脸面,说不清什么思绪的举起自己的陶瓷茶碗,开口谢道:“多谢兄台。”
赖瑾微微一笑,到了一杯花茶递给那举子。那举子低头看着热水中徐徐绽放的花苞,袅袅热气氤氲而生,心里的烦躁紧张竟也去了大半。于是真心笑道:“多谢兄台,我这下算是好多了。”
赖瑾含笑道不必,那举子又问道:“我是山东临淄人,姓赵名岑字长今。是乾元元年的举子,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赖瑾微微笑道:“我是京城人士。姓赖名瑾,目下还未有字。也是乾元元年的举子。”
赵岑觉得赖瑾这名字有些耳熟,细细想了一回,悚然说道:“你便是传言中我朝年纪最小的举子赖瑾赖小三儿?”
赖瑾哑然失笑,摇头说道:“除我之外,京都再无别的赖瑾了。”
赵岑只觉得不可思议,不又打量一回,只觉得赖瑾除了身量较之寻常男子略单薄之外,无论是气度风韵都不像是十三岁的孩童。不摇头叹道:“今日可见什么叫神童了。”
赖瑾摇头笑道:“赵兄谬赞矣。”
说话间,巡考的侍卫们渐渐走了过来。赖瑾立刻闭口不谈。此届的考官们也鱼贯而入,长篇大论的说了些考场纪律之后,立刻分发考卷。
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抵是说春寒料峭,寒风刺骨。赖瑾端坐于考场内,身边的炭炉里烧着上等的银丝碳,炉上的沸水中住着菊花花苞,袅袅的微香弥漫扩散,就连周围的人都觉得神一震,思虑越发清明起来。
几个考官似笑非笑的走过来,站了片刻,转身回去,口里还不断说道:“倒是挺会享受的。”
“长的倒也真好……”
“不知学问怎么样。单只凭他这副相貌,倘或过了会试,殿试面圣之后,一个探花郎也是少不得的……只不知是谁家儿郎?。”
“听说是京都赖家的……他父亲正是前科的探花赖尚荣,恍惚和前前科的探花林如海也有些关系……”
“如此说来,倒是一家子探花了。”
赖瑾耳边听着考官们的细碎八卦,莞尔一笑,将面前的考题慢慢展开。题目有三道,全部是四书里面的。为首的一道乃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