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民国]此生应不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总裁哥哥
“砰!”“砰!”“砰!”
一声声暗响交错响起。然而,这一次却不再只是红队单方面的损伤了,锦颐的防守队也开始有人“阵亡”。
锦颐他们被困在建筑里,攻击队的包抄优势也已经开始渐渐彰显。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一章写完演习内容的,没想到预估发生错误......
对了,上章没有解释,民国的时候,黄埔军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46
校是有实训演习的。唔,如果只是训练、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实际经验的话,大概也没有指挥军队胜利的能力吧。大概这也算是黄埔军校牛b的一点......?
还有就是设定女主他们提前演习,所以没有出现其他兵种,以后大型作战的话,肯定会有哒~
谢谢小天使们的支持(づ ̄3 ̄)づ
☆、第二十九章
必须要改变战略了!
锦颐稍稍探了探头,往窗外望了一眼,抿了抿唇,在心里当机立断。
从窗口下方的一角望去,那些攻击队的人俱是小心翼翼的躲避在沙袋、油桶的后面,甚至连步枪的枪口也轻易不肯露出。
想来,他们应当也是同自己一样,顾虑着“一百米”这个微妙的距离,不敢轻易冒险。
富贵险中求!
锦颐确认了攻击队的状态之后,便转过身背靠在角落的墙壁上,对掩藏在建筑各个角落,同样不敢轻举妄动的队友们,呵着气小声道:“全体听命!”
一瞬间,原本各自注意着自己方位状况的队员们,在确认敌方没有状况之后,立马便抱着步枪翻转过身,或蹲或立的面对着锦颐的方向。
“现在,全体成员跟在我身后,同我一起躲在沙袋背后。记住,随时注意身边状况!”
说罢,也不担心队员们会不顾自己的指令,锦颐再一次从窗口探头望了望,心料对方也是在思忖着接下来的战略,顿时便不再耽搁,半蹲着身子,尽量保持低姿,几乎是瞬间便掩藏在了离建筑最近的一层沙袋堆后。
士兵在战斗时,是不需要有太多的疑问的。他们只需要将身心完全的交付给长官,只需要牢记他们的唯一使命听从指挥,服从命令!
那些队友们甚至都没想过,锦颐为什么忽然改变了先前的策略,也从来没想问过。所以几乎是锦颐命令落下的片刻,他们便开始一面观察着四周情况,一面紧跟着锦颐的节奏,按着锦颐转移的路线,迅速转移到了建筑前的两堆相邻的沙袋堆后。
在转移过程中,他们全程都是静悄悄的,根本没有引起红队任何一人的注意。
锦颐暗暗地数着己方的队员,见转移的过程中,己方队员仍旧是二十二人,并无一人损伤,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过,成功出到建筑以外,这才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锦颐背靠着沙袋堆,见队员们俱是紧盯着自己,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便在他们的面前,举起了一只手,时而以指比人,时而四指紧闭做掌,不停比划,三两下便对众人下达了接下来的作战指令。
类似于这样简单的手语指令,是国民军校每一个学员的必备技能。毕竟,它很少能受到干扰。
现下锦颐所在的沙袋堆和另外十几位队友所在的沙袋堆虽然相邻,却毕竟是离得有些远了,锦颐若是出声下达指令,难便会惊动了红队,暴露了己方。
其实锦颐也没对他们比划什么,不过是嘱咐了他们转守为攻,并初步规划了他们哪些人着重关注哪一部分罢了。
防守,说到底就是要死守据点。什么叫“死守”?这个词反过来念,就叫做“守死”。消灭了“敌人”,就是守住了阵地。想要守住阵地,就要想办法去消灭全部的敌人。
如他们先前那样,纵然是两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各自僵持,但始终将自己困在那方寸之地,始终是落了下乘的。反倒是转守为攻,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方法。
锦颐让队员们所专注的地方,以那幢残破的建筑为中心,是周遭包围圈的一半。
攻击队的人进攻,无疑是会选择全面包围,不留余地的。这原本是为了将锦颐的队伍全部“歼灭”的,但到头来,却转而变成了锦颐改变战略的制胜点
那幢残破的小平房虽然破烂,却到底不是完全没有作用的。至少,它是可以迷惑包围在它一侧的红队队员的,它是可以为锦颐等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护的。
她的队员加上她统共二十三人,而对方人数却只剩了十四人。这也就是说,以小平房为中心,将包围圈分作两半,红队每一半所拥有的队员,甚至都不超过十人。
如果他们动作迅速,加紧对红队的反攻,以二十三人的战斗力迅速解决红队一半的兵员,之后再转而攻向红队的另一半兵员,成功的成算是十分大的。
锦颐的命令甫一下达,防守队的队员们便以二三人为一小组的模式迅速展开行动。
攻击队的队长何勇,是整个步兵队里,少数几个从军队的士兵里选进国民军校的。他上过战场,真正与敌人厮杀过,所以,在演习展开开始之前、哪怕是当下,他都没怎么将这场演习放在心上。甚至于,在他的眼里,这种演习是有些像小孩子的过家家了
演习这种东西,就像是一种固有的模式一样,防守队的人向来都是在据守阵地作战,具有能动改变性的,向来就是攻击队。是以,类似于这样的攻防演习,大都是进攻队斩获胜利,无怪乎何勇不将它放在心上了。
原本,无论是出于本身的实战经验,还是出于本身队伍的进攻角色,何勇都已经断定了自己的队伍会取得胜利的。即便仅仅是在向小平房移动的过程中损失了十数人,他仍旧是这样以为的。
多名队员的损失,带给他的,不过就是让他在之后指挥战略的时候,更为小心谨慎了些。
但是,无论他如何去想,他都是没想过他们会这样突兀而又大胆的选择反攻的!
何勇不动声色、小心翼翼的掩藏着。他好不容易领着其余五位队员又向小平房接近了五十米,但现在,他望着离得自己很远的、仅存下来的三位队员,不得不用手语对他们下达着命令,领着他们再躲避着往后退去。
他并不是不相信自己和队友们的能力,但先前蓝队实在不俗的观察力和射击能力,着实也是给了他十分深刻的映像。所以,当他决定领着五位队员继续前进的时候,瞧见小平房里一丝动静也无,他的心里不是不疑惑纠结的。
毕竟,他们的身形快,蓝队队员步枪里的子弹只会比他们更快!
彼时,他也是将那“一百米”的微妙距离给融进了算计里,见小平房的破洞和窗口里,始终没有瞧见蓝队的身影和枪口,便也没有想太多,只以为他们是同自己先前一般,是更加小心翼翼了,轻易不敢露面,这才决定冒一冒险,继续前进。
及至后来,一声声的枪响,自小平房的另一方“砰砰砰”的接连响起,他才始觉不对。
凭借着长久在战场征战得来的敏锐直觉,他遥望着那始终没有半点动静的小平房,几乎已经可以肯定那小平房已经没人了。
此时,他们距离小平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47
房仅剩八十米,不论对面战况如何,不论队友们损失如何,他们只要能进到小平房里,夺取到李连长所说的,放置在小平房中央的蓝色小旗,他们便算是胜利。
何勇是一个极其理智的人,他不会头脑发热的去选择解救另一面的队员
既然损失已经造成,那么,即便是惨胜,他也必须赢得胜利!
头脑中闪现过诸多思绪,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秒钟的事情。何勇在心里做下了决断,知道小平房里没有人,便立即用手势指挥着身旁的五位队员向前进。
这一刻,他甚至希望对面的几位战友们能将时间撑得长一些。
但是,在他离小平房还剩仅仅六十米的时候,对面的枪声停止了。在他距离小平房还有五十米的时候,离他不远的五位队员,仅仅剩了最后三位。
也不敢继续向前进了,他和其他的三位队员立即抱着枪蹲坐在了油桶的背后。
对面的枪声刚刚停下,这边却立即有人“射杀”自己的队员。无疑,他们是蓝队队长在确认能够“歼灭”一边的红队队员后,委派过来进行伏击的。
确实,他在战前战略分析的时候,是没有料想过蓝队的人会放着平房里的旗子不管,反而极其冒险的选择全员反攻的。以至于他在定下策略的时候,对发生这种情况后的应对策略,连提都不曾提过。
二十几人打八个人,本来就有人数上的劣势,更何况那二十几个人,又都是很有几分能力的人。
何勇心情苦涩的同时,难便对锦颐生出了些许的敬意
即便是他的对手,他也得承认,锦颐冒的这个险,是十分巧妙和值得的。
先快速解决一面,再解决另一面,将敌对逐一瓦解,哪怕是他身处防守队的位置上,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
锦颐领着剩下的队员来和她安排着伏击的两位队员集合,以十九人对四人的人数差距,开始毫无压力的对红队的最后四人进行搜寻反击。
最终的演习结果无疑,纵然何勇拥有如何多的作战经验,但最终,他还是输了。
他渴望胜利,因为上到战场上,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可是,他却不是输不起的。在这一场演习之中,是他还有很多不足。
“砰!”
躲无可躲,最终蓝队的面粉子弹还是打在了何勇的一身军服上。
“是我们输了,恭喜你们。”何勇一只手撑在地上,一下便从地上跳了起来。他一手抱着枪,对着锦颐伸出另一只手,真心恭喜道。
“哦呜~~~~~!”
赢得了第一场演习的胜利,队员们用双手高高举起步枪,纷纷欢呼着。
锦颐望着身后的队员们笑了笑,回过头来,对着何勇灿烂一笑,同样伸出了手,“谢谢!”
这一组对决之后,还有其他两组进行了对战演习,却没有一组再比锦颐这一小队的表现更出。于是,李孟辉口中“优秀队伍”的名号,自然而然便落在了锦颐这一小队的身上。
锦颐和队员们明明都已经十分劳累了,但当李孟辉对着整个步兵队,宣布他们成为此次演习的“优秀小队”的时候,他们神奇的感觉到满足和轻松。
作者有话要说:演习情节真的很无聊吗【】
好吧,没关系啦,反正下一章就让女主毕业啦~~~如果没意外的话......
另外,关于更新,因为作者君更文向来“裸奔”,学校又时不时要搞点不能抗拒的事情,所以才会说“尽力日更”哒~~~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周至少五更~~~嗯,一定~~~~
谢谢小天使们支持(づ ̄3 ̄)づ
☆、第三十章
从前,国民军校的学员们毕业的时间从来便不稳定,往往是民军的军队里哪里出现了缺漏,学员们便要立即从学校毕业,填补上去。但因着训练的时间过短,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伤亡情况,往往也更加严重。
作为国民军校的第八期学员,锦颐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从一九二八年七月入学开始,一直到一九三一年的七月,这整整三年里,华夏国内,虽然大小矛盾摩擦不断,却始终没有什么更大的战役。
这是难得的“安稳”的时候。
由是,趁着这段难得“安稳”的日子,秦非正便做主决定,往后的每一期学员,都需要在学校里学满三年,方才允以毕业,务必要将基础打实打牢,要将理论战术把握透彻。
三年不短了。在这战火纷繁的年代,三年,已经是学校能给予他们的极限了。
他们在学校里“安逸”了整整三年。但就像秦非正所期望的那样,他们这一期的学员,无论是炮兵、步兵、通信员,甚至是女生队的女兵们,大家的整体实力是要远高于往届的。
现在,他们毕业了,他们必是民军中的一支英!
“今日,你们就要从国民军校毕业了。从这里走出去以后,你们就是民军里的一位军官!是战场上的一位战士!你们保卫家国、保卫河山,你们的身上披覆着国家的荣光!”
作为国民军校的名誉校长,作为南京政府的领导人,作为民军唯一的特级上将,这还是秦非正第一次来给第八期的学员们进行演讲在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
同时,这也是继他和于美涵的婚姻之后,锦颐第一次见到他。
他身材稍显瘦弱,仍旧神奕奕,仍旧神情严肃。他站在大礼堂的讲台上,说话的声音从话筒里传达出来以后,是极具穿透力,极其让人信服的。
当然,如果不是已经从谢锦言的来信里,知晓了他在这三年里正全灭剿灭产党和产军,她相信,她也会被他这一番“义正言辞”的“呐喊”给说服的。
秦非正一番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完毕后,便是毕业的授衔仪式了。
为了彰显南京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他是要为每个专业的三位优秀学员,亲自带上徽章的。
在步兵的队伍里,锦颐即为优秀学员之一。
从步兵队的队伍里走了出来,锦颐同其他的优秀学员们齐步上前,列作一排,等待秦非正为大家正式授衔。
第八期的学员主任孙海双手端着一个笔记本,跟在秦非正的身后,每念完一位优秀学员的成绩、应授军衔和担任军务之后,方才由秦非正为其亲手带上徽章。
整个仪式十分严肃,并无一人敢笑闹,甚至在所有人的心里,这都应当是极其神圣的。
纵然秦非正的那一番演讲里,有太多的空话,但总有一句他没有讲错
直到今天、直到现在,他们才真正拥有了一个被称为“战士”的资格。
即便单调的生活已经磨平了他们心里太多的激情,但“救国”两个字,却始终是他们心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48
里不变的信念。至少这一刻,是没有人能够忍受住心潮澎湃的!
终于,秦非正携着孙海和步兵队的总教官李孟辉一起来到了锦颐的面前。
始终捧着手里的笔记本,孙海向来温和的神情也难严肃了几分,他高扬着嗓音念道:“谢锦颐,步兵队学员。年二十一,体能训练优、射击训练极优、实训演习极优、政治思想优、战术作业极优。整体测评极优,选定为步兵队优秀学员,授以中尉军衔,委命为民军第二十九军红七连连长。”
孙海话刚一落,便连锦颐自己都震惊了。
他说什么?中尉军衔?委命为连长?
锦颐初一听闻时,先是两眼茫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及至后来,她却又释然了
举凡是国民军校出来的学员,清一色都是授以尉官军衔,从班排连做起。但那大都是授以准尉和少尉,委命为班长和排长。普通的学员授予准尉军衔,委命为班长、副排长,优秀学员授以少尉军衔,委命为排长、副连长。
其中,能够授以中尉军衔,委命为连长的,仅是优秀学员中的少数两三人。并且,那两三人必然是成绩极优,训练学习极其刻苦之人。
就拿那个在锦颐之前,同样被授予中尉军衔、委命为连长的炮兵学员来说吧,哪怕是锦颐那样,几乎是要将所有的时间用在了训练上的人,她也仍旧是听闻过他刻苦和优异的声名。
与之相比,她同样的刻苦,同样的优异,能够被授中尉军衔、委命为连长,似乎也就不是什么特别令人震惊的事情了。相反,那反倒是她应该得的。
一个人刻苦一天两天算不得什么,多数人心血来潮,总能做到。但要像锦颐那样三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却不是什么容易事了。
人生不是小说,也不是电视剧,她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滴汗水,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真切见证过这一点的第八期的学员们,不论是不是步兵队的学员,没有一个,是认为锦颐没资格得到中尉军衔
一个人的优秀和努力,是看得到的。她值得被所有人认同的。
秦非正从李孟辉的手里取过了早已准备好的徽章,替锦颐郑重的别在双肩上。
别完之后,他松开了手,对着锦颐说道:“从今天起,你是一个正式的军人,你的肩双上,不仅背负着这肩章,更背负着整个华夏民国!祖国的河山,就交给你了!”
无论是少尉还是中尉,一路走来,他对每一个优秀学员都这样说着。
显而易见的,他认不出锦颐。
或者,三年前,锦颐在他的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是记不得他曾邀请过锦颐参加过自己的婚礼的。哪怕锦颐那一篇为马启鸿洗清罪名的文章,打乱了他原有的计划,她也仍旧只像是一只轻轻掠过的飞燕,没能在他的心里留下半点印记。
轻舒了一口气,锦颐对自己这一发现十分满意,她是不愿意那件事给秦非正留下印象的。那样的印象,必然是不好的,是会对她未来的规划产生负面影响的。
有力的伸出手掌,锦颐对秦非正敬礼道:“是,元帅!”
锦颐放下了手,紧跟在秦非正左侧的孙海忽然便缓和了略显肃穆的面容,对锦颐笑道:“恭喜你成功从步兵队毕业!”
孙海话里的含义,秦非正和李孟辉不懂,但锦颐却是十分清楚的
她在报考国民军校的时候,为她填写信息的便是孙海。
他不信自己是真的要报步兵专业,但后来,自己给了他肯定的答案。他不信自己能够成功通过步兵专业的入学测试,但后来,自己通过了。
他是个好老师,但纵然他希望每一期的学员里都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将领,他却仍旧是不相信自己能够顺利从步兵专业毕业的
一开始,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男生和女生的差距太大了,他知道她十分努力刻苦,所以他不强求,他在等着她坚持不住的那一天。甚至,他已经想着,在她撑不住的时候,便为她开个后门,不将她开除,他要给她调到女生队里去。
但现在,她实实在在的从步兵队毕业了,还成为了步兵队的优秀学员。
他没能等到她撑不住的时候,他不仅不遗憾,反倒十分为她感到骄傲。
孙海话已落下,李孟辉虽然并不清楚这句话里有什么含义,却也同样将眉眼柔和了稍许,在眼里透着欣赏和笑意,“恭喜你!你终于用你的实力告诉我,当初是我小瞧了你!”
笑了笑,锦颐面对着孙海和李孟辉沉声道:“多谢长官!”
“你不必叫我长官了。”李孟辉说道。
顿了顿,见锦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他又补充道:“同是中尉,同是连长,我是你什么长官?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战友。”
说完,他也就没等锦颐再回话了,同孙海一起跟在秦非正的身后,去为下一位步兵队的优秀学员进行授衔。
整个授衔仪式用了四个小时方才结束。
得到了军衔,委任了军职,他们便不再是国民军校的在校学员了,他们便要拾东西离开学校,前往所在部队接受任务了。
回到了寝室,寝室的室友们大多都沉浸在得到军衔和毕业的喜悦里。在她们看来,虽然不能同锦颐相比,但她们也算是一位真正的女兵了。
同以往的女生队一样,她们被编作政治连,又分为宣传队和救护队,隶属于军医处和政治部。与锦颐同在第二十九军,由叶怀生将军指导,随军开往前线。
锦颐共她们一道拾好了行李,想了想,最终还是坐在了书桌前,准备给谢锦言和袁幼卿写一封信。
是的,袁幼卿。
两年前,在她思考了数月以后,她还是来信给了锦颐一个答案
她说,她希望华夏繁荣昌盛,她希望华夏不再受制于人。所以,她愿意听从锦颐的建议,做些她真正容易完成的,真正对华夏有利的事情。
她决定从商了。
彼时捧着她的那一封来信,锦颐几乎欣喜若狂。
拿出信纸,锦颐将手中的钢笔汲满墨水。
实际上,她也没准备写其他的,不过就是嘱咐了一句“我已从国民军校毕业,勿再来信”和“勿念”。
作者有话要说:嗯,毕业啦~~~~听宝宝们的,我就按自己的节奏走啦~~~
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三十一章
红七连在民军的步兵连里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或者,换句话说,整个二十九军一一四团,在民军的部队里,都是比较特殊的
民军陆军共有步兵师一百八十三个,独立步兵旅五十八个,独立步兵团四十三个。而锦颐被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49
分到的红七连,便是被辖于少数的独立步兵团之一民军第二十九集团军第一一四团。
所谓的“独立步兵团”,其意义无非便在于,整个步兵团可由团长亲自管辖,团长不受旅长、师长把控。甚至还可越过军长,直接下达军令。
独立旅旅长和独立团团长的自由度极高,当然,他们要具备的,必定是能够与之匹配的能力。每一个独立旅的旅长和独立团的团长,单独拎出来,都是实力强悍的猛将。并且,他们所管辖的部下,每一个兵都是经过心挑选的。
红七连是一一四团五十七营营下的一个新编连。连里的一百二十位士兵,都是从训好的步兵新兵里挑出的英。
锦颐能担上这样一个特殊连队的连长,除却她本身的能力以外,平心而论,多数也还是占了这些人同样没有上过战场的便宜。
1...1314151617...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