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此生应不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总裁哥哥
他气势有些发虚,却又似乎是不甘心于自己失了脸面般,有些不自然的强撑着道:“这平津一带是归我们冀察当局管的。谢锦颐她是个什么东西?带着你们这些杂牌军队,连个民军正规军都不是,有什么资格插手平津的管理事项?!”
“你说我们司令是个什么东西?!”那团长插着腰,皱着眉,逼迫着向着那冀察当局代表又走近了一步。
“呵,”他松开了插在腰上的手,扯着嘴皮冷冷笑了一下,说道,“等你们什么时候能把鬼子们赶出去,什么时候在鬼子来偷袭的时候,自己去把他们给挡住咯,我们再来好好看看究竟谁不是个东西!”
转过身,那团长对着守卫在铁丝防护网大门两边的士兵吼道:“把他们赶走,其他人继续给老子看好你们该看的地方!”
“唰!”
那团长话刚一落,守在铁丝网大门两侧的士兵们就齐刷刷的把手里的枪给举了起来,无差别的将枪口对准了冀察当局代表和第二十九守军代表一行人身上。
“你们还想要开枪?唬谁呢啊?”
那冀察当局代表像是被士兵们的动作给气得笑了起来,他伸手握住站在他面前的一个士兵的枪口,对准在自己的脑门上,说道:“来,你开枪啊!往这儿开!我今儿倒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要无法无天了!”
“咔哒”
那冀察当局的代表仗着的,是他的身份,是冀察当局对平津一带觉悟疑义的管理权。所以,他笃定那士兵是不敢开枪的。
直到他听到了那士兵“咔哒”一声,拉开保险的声音,这才被吓白了脸,立马将脑袋移开了那士兵的枪口,还踉跄着往后退了几步。
惊慌地向两旁转了转身,那冀察当局的代表像是迫切的想要有人同他一起唾骂这些人的荒唐。可等到他一眨眼,他首先看到的是,那第二十九守军的代表仍旧像是个没事人一样,浑似那被枪口指着的人没有他,淡定地向着那团长点了点头,就转过身领着自己的人离开了。
那冀察当局的代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第二十九守军的人素日里在他们的面前就耀武扬威的,现在别人都把枪杆子撑到他们的脑门上了,他们竟然就那么走了?!
“呸!怂货!真不是个东西!”那冀察当局的代表定定地望着第二十九守军代表一行人的背影,气急败坏地啐声骂道。
等他把脑袋转了回去,见那士兵还在把枪口对着自己的脑门,忍不住抖了抖肩膀,颤声道:“你、你们这群疯子!都、都给我等着!”
匆匆撂下这一句话,也不敢再多说,他领着自己的人,一溜烟就跑得飞快。
而那团长想来也是没把他的威胁放在眼里,瞧着他们溜走的背影,冷冷地笑了一声,再次嘱托了一句,让大家好好把守后,便又继续去组织小队巡逻了。
*
离那冀察当局的代表和第二十九守军代表的离开没多久。约莫是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原本大家都以为小鬼子应当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地在卢沟桥放肆的时候,鬼子们登场了。
并且是以一种极其“隆重”的震撼方式
对于日本的和谈,锦颐从来就不认为他们有在心里存有和平与共存的决心。也当然,事实也是如此。
一日本军官领着一千余人的士兵在向着卢沟桥行进的时候,尚可保持着表面上的平静,不动声色地徐徐而来。可当他们真正进入到卢沟桥的范围内时,他们的嘴脸却又彻底变了
进攻一事,没有人会特意去跟敌人打招呼,惯于偷袭华夏的鬼子兵们更是。
甚至,他们的人还未到,都还没有人真正踏上卢沟桥,就又重新展开了一次新的进攻。
卢沟桥在北、洋政府时期属于京兆,在卢沟桥的桥头有几间老房子,是北、洋政府时期建成的一个师范学校的旧址。后来学校搬迁了,那几间房子就被住在卢沟桥附近的百姓们拾掇了拾掇,给弄成了一间简单的龙王庙。
那些小鬼子一来,桥也不上,也不管龙王庙里有没有人,拿着枪就直接就冲着庙里开。
他们是企图占下龙王庙,之后再针对卢沟桥制定一个进一步侵占的详细计划。
“哒、哒、哒”“轰、轰、轰”
鬼子们进到了龙王庙后,几乎是瞬间就将庙里的每一个角落给占据。然而,还没等他们宣布这次行动顺利完成,开始高兴起来,那龙王庙外,就响起了大型机车轰鸣的声音,以及数千人因为一致而显得格外彻耳的脚步声。
“这是怎么回事?!防守!都给我准备防守?!”慌乱之中,那日军的军官大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20
声指挥道。
可彼时的环境实在是太乱了,那些日本的士兵们很少有人分心去听他们的长官吩咐了什么。他们惯于偷袭和包围华夏,他们放肆欣赏嘲笑着华夏人在他们包围绝望的神情。而现在,轮到他们了。
夜路走多了,总是会碰见鬼的。鬼子们在华夏干多了缺德事儿,华夏总是要还到他们身上的。
“司令说了,大家伙放开了打!几间破房子毁了就毁了,大不了以后抢了鬼子的银钱粮草军用,重新再建新的!大家伙儿今天如果把这群鬼子们全灭了,晚上就给兄弟们加餐!”
领着士兵停在了龙王庙的外头,听到了枪声领命赶来的铁血军将领用力用得憋红了脸,大声对着自己带来的士兵们吼道。
刚一吼完,他率先往龙王庙的庙门冲去,却见龙王庙的庙门口,停着三四辆大型军车,而最后一辆军车的货物箱上,他走近一看,却还是放得整整齐齐的火炮等重火力武器。
说到底,这还是鬼子们小瞧他们铁血军了。
鬼子们见冀察当局的人那么积极的想要和他们和谈,恐怕就也误以为铁血军的将士们也是无底线无原则跪舔他们所谓“皇军”的孬种。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明和谈、暗准备”的计策对铁血军司令谢锦颐,根本就不曾奏。而又因为他们攻下龙王庙的行动太过顺利,他们甚至连车上特意带来以备万一的重火力武器都不曾卸下!
“哈哈哈哈!”那铁血军将领大笑了几声,当即命令道,“给我卸了鬼子们火炮、弹药,用他们自己的东西把他们给搭个稀巴烂!”
“全部给我攻击!”
那将领一声令下,其他士兵们把手里的枪往肩上一背,便合力上到鬼子的军车上去,把鬼子带来的武器给卸了下来。
他们从来没有一次仗是打得如此轻松的。
甚至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他们的敌人都在龙王庙里头,他们自己只需要围在龙王庙外头,把日军的火炮和他们自己带来的火炮在龙王庙外围成一个圈,就能够将敌人们一网打尽。
但凡有一个鬼子兵想要从庙门、从庙墙上逃走,他们的士兵就会用一颗飞快的子弹,迅速将其送到他该去的地方。
正如鬼子们喜欢看他们在绝望与不甘里含恨而亡的怨愤,他们也同样希望庙里的鬼子们惨烈的叫声能再大一些!再大一些!
最好能够穿过火炮落地和庙墙倒塌的声音!这样,他们才有自己正在为身死的战友们、同胞们报仇的真实感和心里无与伦比的痛快!
作者有话要说:刚出炉的更新来啦~卢沟桥写到这里大概就快要结束了,再有个一两章的过渡就准备要换下一个地方继续战斗了~
顺便说一句,下一本想先开《我在宋代当大官》。因为,作者君想写一个中华上下五千年,民国既然有了的话,就先写其他朝代的。小天使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动动你们的小手指,挪个藏位给作者君,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笔芯?
☆、第八十一章
日军调遣至卢沟桥的一千多士兵,尽数湮灭在了龙王庙的铁血军围剿里,无一生还。
大体是因为他们抵达龙王庙的时间太短,许多动作都没能对卢沟桥四周的百姓人家开展,是以,多数人对于日军什么时候抵达的卢沟桥、抵达卢沟桥后做了什么并不知晓。
如冀察当局、如第二十九守军,他们对日军的认知都还停留在“日军是来与华夏军队进行和谈的”。于是,这反倒成了日军的发难的幌子
当铁血军的将士们沉浸在不损毫发成功围剿了小鬼子们,痛快地喝了些酒、沉沉睡去的时候,他们第二天再醒来,却发现在那些日本人的嘴里,他们铁血军的将士们,反倒成了不守信用的不义之军。
“华夏向来自诩礼仪之邦,但我们着实没有想到,原来,这个‘礼仪之邦’的称号,也不过就是一个虚名。和谈一事是由华夏冀察当局亲自提出的,我日本帝国皇军秉持着仁义之道,愿意退后一步,斟酌思考过后,这才同意与华夏一方进行恳谈。可没想到,当我军谈判代表抵达卢沟桥附近时,却无辜招致了华夏军队狠毒的围剿。希望华夏方能尽快给我们一个答复,否则,我帝国皇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从日军驻守在长辛店的日军军部里传出的消息的大致意思。
他们话里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提及他们的人企图侵占卢沟桥桥头的龙王庙,也没有提及他们自打一开始就拖着一车的火炮武器,毫无与华夏进行和谈的意思。
他们只摆着一副虚伪的无辜嘴脸,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诚恳的、悲天悯人的、不愿意看见战争的“良善者”形象,把铁血军的战士们恶意的污蔑成嗜血的、蛮横的、不讲道理的“恶人”,万分“悲痛”的向铁血军、向华夏讨要着一个“说法”。
“哼,我说什么来着?那什么破铁血军,还不就是一个屠夫集中营?!全都是不讲道理的、思想不开化的野蛮人!那什么谢锦颐,哪是什么狗屁的司令?最多也就是个屠夫头子了!和山里面恶贯满盈的土匪有什么区别?!”
因为冀察当局是在第一时间到来自日本华北驻屯军讨要说法的电话的,所以当即,冀察当局的领导人们,甭管是在家里休息的、还是在外面玩乐的,一应都赶回了局子里参加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当所有人都在思考着该怎么想出个好对策,以平息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怒火的时候,那前一天作为冀察当局代表领着人到铁血军临时营帐的人,便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也许是心里本来就存着对“铁血军”这支军队的不屑,也许是因为自己在去到铁血军时没有受到优待,甚至被人拿着枪指着脑袋威胁,总之,那人如鲠在喉,竭尽全力地想要将铁血军完完全全的推到他们冀察当局的对立面去。
他说道:“那帮子人根本就是顽固不化!要我说,咱们干脆就跟那帮子人划清界限!咱们就跟日军说清楚,咱们是存着绝对的决心想要和日军和平相处的!这一次卢沟桥事件,完全就是那帮子人自作主张,跟我们冀察当局、跟我们华夏的军队绝对没有半分关系!要是日军想要找那帮子人的麻烦,咱们也跟他们说明白了,咱们绝对不会插手!”
“这……这不好吧?虽然铁血军不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但好歹也是一支保卫了宛平县城、夺回了丰台小镇的强军……”
紧急会议上有人犹豫着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那人却没放在心上,阴阳怪气的笑了声,说道:“有什么好不好的?就算没有铁血军,难道凭着民军几百万的将士,难道华夏会受不住自己的国土?!可别把什么好名头都往那帮屠夫的头上安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21
!”
一时间,会议上的人们都安静了下来。大概也同那人差之不离,他们始终相信,他们民军数百万的将士,即便是会晚一些,即便伤亡会多一些,也必定是会把北平给完整的守下来的。
最终,冀察当局的人还是统一做下了一个决定
同铁血军划清界限。
他们不仅是亲自致电到了日本华北驻屯军解释,更是将那一则用作解释的《声明》,大大方方地刊登到了报刊上。他们向着华夏的百姓们表明着自己对于“日军在卢沟桥遭到袭击”一事的态度,以证明自己想要和谈的诚心。
而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坛,甚至连军界,在不知道日军率先攻击的真相前,都划分出了两个流派,秉持着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认为锦颐同铁血军的战士们在主动挑起纷端战乱,完全违背了国民政府“不求战”的指令与方针。
而另一种,则是为锦颐同铁血军的战士们摇旗呐喊。他们以为,日军在侵占华夏东北之时,便不曾顾虑人道,擅自挑起战争,致使华夏军民死伤无数。凭什么主动权好不容易被掌握到华夏这了,华夏却又要被逼得瞻前顾后?
前一种想法,大多出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所谓“政客”,而后一种想法,则出自华夏数以万计的、内心仍旧澎湃着热血与家国情怀的爱国志士。
“说到底,其实就和什么‘和谈’一样,都是鬼子们拖延时间的缓兵之策罢了。我要是真的在意外面那些人对我的评头论足的话,我还当什么军人?不如回去绣花嫁人好了!这也值得你跑来这一趟?”
锦颐压根就没看韩越从宛平县城一路带在身上过来的报刊,只大致听了听韩越口里的一些各方评论,便忍不住觉得好笑地问道。
她曲着手指敲了敲身前桌子,正了正神色,闭着眼睛道:“不管鬼子使多少的花招,只要我们不中计,那就全是空谈!”
“‘和谈’一计失败后,他们又整这一出,想得不就是逼得我们铁血军束手束脚,不敢再有大动作吗?我要是真的中了他们的招,那才是真的蠢到了骨子里头去了!那都不用腾飞他们那些参谋来说,这司令的位置我自己都坐不下去了!”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韩越一屁股坐到锦颐对面的木椅上,问道。
说完,他想了想,又一边在脑海里仔细分析着,一边说道:“鬼子守在这一块儿的,加上在天津的、加上离平津一带不远的热河的,统共也就三四万人,而且,还都是分散着把守的。咱们在七号那天跟他们干了一场,加上这几天零零碎碎杀了的,也就是鬼子们的一万出个头……”
“要守住我们现在守的地方不难,可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就一直在这一片守着?”韩越又把话给问了一遍。
事实上,他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可能长久的守在平津的。毕竟,华夏幅员辽阔,鬼子们也不可能仅仅是在平津挑起战争而已。
他来找锦颐这一趟,实际上也是希望锦颐能够迅速投入到下一步的规划中。
“现在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握着,你觉得我会把它重新送到鬼子们的手里?”锦颐俯视着坐在椅子上的韩越,有些意味深长地反问道。
她说道:“鬼子们千方百计想拖着我们,为的不就是增兵吗?我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鬼子们的人越来越多?”
韩越本身也不是什么坐得住的人,在听清了锦颐话里的意思后,他一个没忍住,立马就从椅子上蹿腾了起来。
学着锦颐的样子,他也把两只手撑在桌面上,同锦颐面对面的、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小声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主动去打他们?”
“你也说了鬼子们的军部十分分散,除了长辛店外,没有几个是大型的军营。反正现在守在平津各地的,除了我们自己,还有第二十九守军的人。他们是不会让鬼子们突破放线的。我们要是现在不抓着机会打鬼子,难道还要继续等着鬼子来打我们?”
锦颐一双眼睛里熠熠生辉,嘴角勾起的笑意叫韩越也跟着忍不住兴奋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从前被欺压得太久了,似乎所有的华夏人,想到过最多的,也仅仅是反抗与防守,而不是以一种主动进攻的方式去将鬼子们赶出华夏的土地。
干脆就留在了铁血军在卢沟桥的临时营帐里住了几日,韩越直等着锦颐同参谋们把进攻的计划商定完毕后,方带着自己的任务回到了宛平县城。
*
七月十一日。
离日本华北驻屯军控诉铁血军无故伤人两天过去了,铁血军始终没有什么动静,甚至连防守的各地的巡逻次数也比之先前大大减少。
就在日军以为铁血军中了他们的计、不会再有动作,准备重新向日本国内继续增派士兵直登华北的时候,铁血军忽然像是疯了一样,开始猛烈地向着日军在平津一带的各个军部攻击。
连续、凶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叫毫无准备的日本军部根本没有喘息的余力。
这个时代很扭曲。打人的人,就算是会被人骂,却仍旧是别人眼里的大爷。
那些鬼子们就像是曾经被他们攻打过的华夏士兵一样,只能在铁血军狠厉的攻取中勉强的维持着各军部已然残破的防守。这一次,即便是他们真正的想要叫停,却也没有人愿意再听他们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事实上,最开始日本华北驻屯军只有2600人,后来日本为了根据对华侵略的需要,这才随意改变了驻屯军的编制,随意增加驻军人数。
另外,看见有小天使问作者君看什么历史相关的书籍,其实作者君写这一篇文多是搜集整合的资料,比对数据来着,比如写到卢沟桥,就有参考《日本华北驻屯军及其侵华行径》里日军人数的数据~
不过确实有几本很好的书籍想推荐《假装生活在宋朝》,这本很有意思,多是讲的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识,作者君的下一本文应该会有用得上的地方~
谢谢无扔了1个地雷
谢谢湫兮如风扔了1个地雷
谢谢黑白离扔了1个手榴弹
☆、第八十二章
大体华北驻屯军里的鬼子们也没想过,竟然还会有这样一天,他们甚至还没有开始筹划下一次行动,那一直被他们看作是“已经悬在嘴里的肉”的华夏的军队,就率先毫无预兆地向他们发起攻击。
他们茫然、被动、猝不及防,但同时,他们也在同铁血军殊死争斗
究其原因,也不过就是他们觉得败在一群“东亚病夫”的手里,让他们脸面无光罢了。
幸好,锦颐也没想过要把驻在平津一带几十年的华北驻屯军一次性就给全部赶走。她向来知道华夏古语中“一鼓作气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22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两句话的释义。
是以,在决定好要主动攻打小鬼子以后,她同随军参谋想着的,就是用分散不确定的进攻来慢慢消耗鬼子的士气,让鬼子军部里的士兵因为不知道他们下一轮的攻击时什么时候而时刻担忧,越发颓靡。
“谢司令,我想,华夏的人们应该也不希望看到那么多的战争。”
仍旧是以往的老套路,那些华北驻屯军里的鬼子们,见从国民政府出来的大批量谴责并不能使铁血军的华人将士们住手,就又去到美国在北平的领事馆,将美国驻守在北平的领事又给请了出来。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在上海的时候,顾忌着铁血军还未在国民政府的面前过过明路,为了避腹背受敌,这才选择了很大程度上的妥协。但这一次,是由国民政府领导人秦非正亲口承认全国所有同胞共赴国难、全力抗日的,纵使身后是非责难无数,但至少,他们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同胞会将枪口和大刀对准自己的。
他们不会妥协。
锦颐握着手里电话的听筒,丝毫不介意那美国领事听出自己口吻里轻慢,笑道:“先生,我们是华夏的军人,我们只是在行使华夏的义务罢了。况且,先生这么帮着日本人来劝说我们,难道还指望着日本人会真心感谢你们、感谢美利坚吗?”
显然,日本的野心并不仅仅是华夏。他们是希望通过侵占亚洲最大领土国华夏之后,继而再向西方发起进攻,逐渐成为世界霸主并巩固其国际地位。毕竟,日本趁着美国跟德国打仗没有防备、空袭珍珠岛一事,也不过就是几年后的事情。
锦颐不希望那美国领事误以为是他们华夏人企图恶意挑拨日美两国关系,便也仅仅是点到为止。
见电话那头的美国领事久久没有回话,显然是并不很能理解她话里的意思后,锦颐便也没再多等,直接就说道:“好了先生,请原谅我没有多少时间再来倾听您的劝说。华夏和日本两国之间,隔着的是巨大的民族仇恨。如果日本华北驻屯军不主动退出华夏地界,我们铁血军的将士和全华夏爱国志士的进攻和防守,就永远不会停止。”
“啪”的一声,锦颐便挂断了电话。
她并没有把鬼子又把外国领事拉来当说客的事情告诉任何一个人,事实上也没必要,他们只要按着原先的计划,一点一点的跟平津一带的华北驻屯日军耗着,便是绝无失败可能的。
当然,他们能明白这个道理,鬼子们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
在从北平美国领事那里得到了他无能为力的消息之后,华北驻屯日军的总司令大抵也是知道了这一次,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可能以一种不动筋骨的办法叫停这场攻击战。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也就没有继续坐以待毙。
鬼子们没有等到铁血军的人再来一点一点的消耗他们的战斗力,他们知道铁血军是出自上海的,于是,为了给平津一带的华北驻屯军争取到一些喘息的机会,哪怕他们本身是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也不得不叫上海的驻沪日军提前挑起战争,以期转移铁血军的注意力。
“上海那边是我们的大本营,我们肯定是不能不管的。但这边眼看着就要把鬼子给打得没力应对了,我们也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不然我们忙活了那么久,不就全白了吗?”
在得知驻沪日军在上海发起攻势后,随军的文职几乎一窝蜂全涌到了锦颐的营帐里。
对着锦颐,他们话虽是这么说,但若是真要他们来选,即便知道这又是鬼子们下的一个圈套,为的就是让他们离开平静,他们或者仍旧是会选择往圈套里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