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此生应不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总裁哥哥
感觉到秦非正紧绷的身体渐渐松弛下来,于美涵手里的动作也跟着轻缓了一些。她接着前头的话说道:“今天美国领事夫人举办的宴会,我好不容易拿到了邀请函。去到了宴会里,跟几位领事夫人和几位来自西方各国的贵族夫人交谈的也算还好。可只要我谈及了有关华日双方的事情,不管我有多隐晦,她都能及时的避开。”
女人和女人之间的谈话,只要在合适的地点,用合适话题,想要瞧出些什么端倪并不是难事。于美涵没有直白地说出来的是,如果不是那些夫人的丈夫明明白白地跟他们说过什么,她们是不会做到这样敏感的。
“‘华盛顿条约’恐怕就要成了几张废纸了,列国也不会选择干预日本这次的围剿行动。你所说的‘光荣的和平’,也许等不来了。非正,你真的还要继续等下去吗?”
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于美涵快步走到秦非正的身侧,侧坐在地上,将上半身伏在秦非正的大腿上,昂着脑袋问道。
她和秦非正一样,是国民政府里的亲美一派。
可他们亲近美国,美国真的就把他们当做一回事了吗?
美国,在华夏与世界列国相安无事的时候,当然情愿透过国民政府来在华夏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利益了。一旦华夏战争升起,说不定他们偏帮的,还会是华夏的敌人。
于美涵不笨,甚至可以说十分聪明。当秦非正想要同美国协商什么的时候,她就是他身边最出色的外交官。她和秦非正的结合,不仅仅是身份地位和爱情的结果,也是他们政治观念相符的结果。
美国是世界强国无疑。人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可要是那颗大树只想从他们的身上榨取养分,根本就不愿意为他们提供一隅纳凉之地呢?
头一次,于美涵对自己和秦非正始终坚持着的政治理念产生了质疑。
“怎么?到现在,你也要来劝我了吗?”
秦非正一出声,于美涵就知道自己是劝不动他的了。
他从来就是这么固执,固执地不肯做出撤退的决定,或者也不仅仅是为了试探美国的态度。他或者是企图用华夏战士的“绝境”,来凸显日军的凶残,以期“逼迫”英美等国出手调停阻止,来彻底隔断日军再度在华夏挑起战争的可能。
这是一场巨大的豪赌。
她得承认,当初的他的确是凭着这么一股倔劲儿,才赌赢了。从当初的一个洋人马场的服务员,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但现在,她担心的是,他也会因为自己今天的固执,而把整个华夏都给赔上。
*
事实上,不管秦非正本人是怎么想的。民军现在驻扎在上海的上下七十万将士里,除了有死守军纪、不懂变通,对国民政府极具归属感的人,自然也就会有惜命的人,不愿意去为秦非正的固执和试探去买单的人。
既然秦非正不愿意撤兵,将士们又不想把命丢在一个错误的指令上,去像“九一八”事变时的东北,进行毫无意义的牺牲,那还能怎么办?无非就只有各级军官们明目张胆的违反军纪,与国民政府的“最高指令”相对抗,自行领兵撤退一条后路。
民军七十余万的将士里,足有四十万的将士选择了撤退。最后,他们只有三十万的人回到了他们原本各自驻守着的城市军营,剩下的十万将士,在看到铁血军大肆征兵以后,心里怀着对秦非正的怨气,竟一股脑的去到了铁血军的报名处报了名,成为了铁血军的将士。
当锦颐从指导征兵的政务委员那儿听他汇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被吓了一跳。
“司令,你看我们的军营要扩建吗?要是不扩建的话,这猛地一下多了十万人,再加上我们征到的一万人,我们军营里也住不下啊。”征兵结束后过了几天,那指导征兵事项的政务委员又跑来向锦颐请示道。
彼时,锦颐在听闻军里喜得十万兵以后,准备在构思新的抗战计划了。若不是这政务委员跑来提起,她还真没考虑过铁血军会出现营房不够的情况。
“那这几天,这些人你是怎么安排他们住下的?”停下对挂在墙上的局势图的思考,锦颐转过身,直视着那政务委员问道。
“新征的一万个新兵已经安排着营房住下了,那从民军转过来的十万兵,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武器,现在在我们军营旁搭了个简单的临时军营住下。”
那政务委员回答完锦颐的问题后,紧接着又有些为难地提醒道:“司令,如果要扩建军营的话,近期内,上海太乱,怕是不好搞这种大动作。但要是不扩建的话,那十万人也不能一直搭着临时军营住啊。您看这……”
“既然是这样的话,就先让他们住在临时营帐里……”
“叮铃铃铃~~~~”
锦颐对着那政务委员的话才刚说了半句,那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你等一下。”
对着那政务委员说了这样一句,锦颐行到办公桌前就接起了电话。
“请问哪位。”锦颐举着电话的听筒问道。
当电话那边的声音传出来后,甚至不等那人慢悠悠地把自己的名字给说完,她就明白来电的是谁了
秦非正。
“招揽我民军的将士去充盈你铁血军的军营,谢将军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太厚道了。”
大抵是习惯了发号施令,从锦颐的耳朵里听来,那秦非正的声音和问话其实是带着指责,是带着怨怪的。好像是她使了什么计谋,才使得民军的十万将士转投到她铁血军门下似的。
“秦总司令还请慎言。”
锦颐愿意为民族之共存而对秦非正妥协,却并不意味着她会低人一等,会毫无原则地向秦非正低头。
她说道:“我铁血军招兵按规章流程行事。按我铁血军征兵宣言来说,凡是愿意加入铁血军,愿为共同抗敌、守卫祖国而战之勇士,无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33
论曾经富贵贫穷,犯过何罪,铁血军一应征。我们也不过是有人来报名了,就按规章下便是了。”
“倒是秦总司令你,还是快做好安排吧。”临了,虽然口气并不那么好,锦颐还是出于好意地提了这样一句。
就是这几天的事情,或者是因为鬼子们的安排快要做完了,驻沪的各国领事也开始慢慢放出了风声
他们说,此次上海一事,是出于华夏的军队主动在平津挑起战争破坏和平,他们不会对华夏的求援采取任何援助措施。
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既可以说是彻底粉碎了秦非正对他们的期待,也可以算是对秦非正固执地等待给了一个回答。
他赌输了。
锦颐是好心的提醒。那剩下的三十多万将士,即便不是她帐下的兄弟,她也不愿他们平白地把命送给鬼子。但似乎在秦非正听来,她的这句话却是颇具讽意了。
甚至也没说一声,他“哐”的一下就挂断了电话。
锦颐把听筒拿开耳边,一边有些恨铁不成钢地摇了摇头,一边又希望秦非正在再次响起的时候,能把她的话给听进去。
也跟着缓缓挂下听筒,锦颐抬头看向一直站在原处等着自己的那政务委员,清了清嗓子,接着先前的话吩咐道
“让那些将士们继续住在临时营帐里,等把鬼子的军营打下来了,我们再直接安排着人去守在鬼子营地。”
作者有话要说:事实上,别人能想得到的,秦不可能想不到。鬼子暗地里包围,没个几天也安排不下来,女主他们都没守在华界了,知道得晚可以理解,但秦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按兵不动,作者君以为,这世上总有些疯子喜欢去做豪赌,成则永绝后患,败则满盘皆输。秦大概是这样的人。
小天使们不用太生气哈,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谢谢万事如意扔了1个地雷
谢谢万事如意扔了1个手榴弹
☆、第九十章
大批量驻守在上海的军人一共有三种
鬼子兵,民军的将士,以及铁血军的将士。
其中,铁血军的动作基本就没怎么隐瞒过,统统摆在明面上,谁都看得出他们是针对鬼子兵的。而鬼子兵呢,小动作从来就没断过。那些大动作前些时候还顾忌这儿、顾忌那儿的,后来见民军的将士们根本就没有想要抵抗的意思,干脆就连最后的一点遮掩也丢掉了。
是的,所有三个军队里,只有由秦非正亲自领兵的民军战士毫无动作。而此时,鬼子们的包围动作也已经彻底组织完毕了。
“通令全军将士,立即撤往南京!”
终于,秦非正做下了这个决断。
“总司令,士兵们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已经再分不出多余的力去面对随时更改的命令了。您确定这已经是您的最后决断了吗?”问话的那位副官显然有些疲乏。
即使在所有人的眼里,民军剩下的这四十万将士,一连十几日都没有对鬼子的包围做出任何反抗动作。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秦非正第一次亲口下达“撤退命令”了。
同样的话,早在他同铁血军谢司令通电过后,就已说过两次。
只不过他每次说完没多久,正当将士们满怀喜悦,准备暂时撤退休憩,以待从头来过的时候,他又总会反反复复地陷入有关于“光荣的和平”的幻想,之后又反反复复地撤销军令。
数次下来,军中将士们每次做好的枪炮和火药的拾工作全都落了空。到了现在,大家实在是被折腾得有些累了,就是此刻鬼子们真的打了过来,估计大家伙也没什么力气再去应对了。
“退吧。”秦非正这样说着。
按理说,他是不该等到谢锦颐去提醒他的。早在刚刚得知鬼子们要包围民军的时候,他就该领兵撤退了。甚至,早在鬼子兵的援军还没在上海登陆之前,他就该听从各位将领的意见,直把鬼子们打到从上海彻底滚出去的。
但平心而论,他始终是不肯相信日军们会那么直接地、从正面全面侵华,也始终不肯相信,驻华的各国领事会对其放任不管。毕竟,华夏对各国还有用不是吗?
事情不到最后,他不肯认输。但这一次,他的确是赌输了。
副官领着秦非正这也许是最后已经完全肯定了的命令,再次回到了民军驻扎着的乌泱泱一片的临时营地。
他把秦非正的命令传达给军中的四十万将士们。将士们其实已经是不大相信了,但动物向生,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于是,怀着最后对生的希冀,将士们把那一次又一次拾好又解开过的行囊重新拾完毕,就准备往南京撤回了。
他们的准备过程做得很慢,他们其实是在等。等着秦非正后悔的命令再度传来。但这一次,秦非正却是真的没有阻拦他们。
直到他们成功的从驻扎在金山卫的临时营帐里,退到了由上海到南京的几大公路上,这才敢彻底相信,他们这是真的要撤退了。
秦非正本人仍然留在法租界内,预备同其妻子及守卫他们夫妇的守卫队同乘火车回到南京,并没有同他们四十万的将士们一起同行。
但这些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在经过了秦非正反复的变卦以后,哪怕只是让他们独自回到南京,他们也只会觉得欣喜异常。
四十万的人挤在几条公路上十分拥挤,行动得也十分缓慢。然而,这却全然架不住大家伙心里对于“劫后余生”的欣喜。
“诶?什么声音?”
一条公路上,走在队伍最前端的人忽然停了下来,整条公路上的士兵们就也不得不跟着停了下来。
“呼哧呼哧!”“噗嗤噗嗤!”
像是什么东西卷动着空气带来的气流声,又像是什么巨大的机械卷动着的器械声。
那声音在广阔的公路上显得十分彻耳,却又叫这帮将士们觉得十分熟悉。
不自觉地,所有人的心里都是“咯噔”一下。大家循着声音去找那声音的来源,没一会儿就有人指着天,被吓得口舌都有些叫人听不清楚
“你们快看天上!”
众人听着那人的话抬起头看,而后心里就忽地开始剧烈跳动起来
是鬼子的轰炸机。
“快逃呀!快逃呀!”
轰炸机是一种空中堡垒,和霍克机不一样,轰炸机的载弹量达到了数千公斤,装载的武器除了机枪,还更多了机炮。
面对上这样的军事武器,再没有同样能够与之匹敌的武器之时,众战士们连对抗的心都升不起来,都不用他们的长官亲自去喊,自己就慌慌张张地开始想要逃跑。
可笑的是,这公路在几万人堆砌的人潮下实在是显得太拥挤了。他们人挤着人,谁也逃不出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34
拥挤的人潮。
好好的一场大撤退,谁也没想到的就变成了一场大逃亡。
“大家不要急!炮兵团、炮兵连的赶紧架起咱们的大炮!把鬼子们的轰炸机给炸下来,我们才能活下去!”
眼瞧着鬼子们的轰炸机丢下一颗炸弹,他们军队里的人就要倒下一片,终于有将领粗着嗓子喊道。
他话刚一说完,自己就首先一边躲着鬼子们机枪射下的子弹,一边去到已经开始作战的自己的炮兵团下的炮兵身边,推开把着大炮的士兵,让他给自己拿出射程最远的榴弹炮,瞄准了鬼子的一辆轰炸机,“嗖”地一下就开了炮。
同时,他自己也还被大炮发射的余力给震得抖了抖。
鬼子们,这是早就在等着他们了。
所谓的包围怎么可能是假的?除了他们这一路的,别路的战士们或空军、或陆军,必定也是遭到了围剿的。
他想的很简单,他们这一条路上,八万将士,个个都是锐,能活着逃走一个是一个。活着出去了,像那些早就撤退了的兄弟们一样,回到原来的地方驻守家园也好,跟着铁血军干也好,总之别再跟着秦非正那狗贼了。
他们这些人,能留在上海继续跟着秦非正的,都是在民军经历过数次生死,对民军有着无比强烈的归属感的。这还是第一次,这军官对他无比热爱的民军产生了怨愤,对秦非正产生了恨。
越是恨,他却越想活下去!只要从这里逃了出去,不管是跟着铁血军还是回到原先的守地,最后,他们总是能叫那些鬼子们血债血偿的!
死在这里......
不值当!
“呀!呀!”
每开一炮,那军官都要大喊一句!纵是那轰炸机本身是涂了一层防弹油的,也必须得被他们炸出个大窟窿来!
*
鬼子们弄出了那么大的阵仗,几乎是倾囊而出,铁血军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锦颐亲自领着人,按着他们原先的设想,疾驰着向鬼子们的军营行去。
是的,设想。
事实上,哪怕她曾经那样晦暗地去劝过秦非正,但她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要不然,她也不会从一开始,就设想着趁着鬼子不在,夺下鬼子的军营。
但凡一个人还存着点良心,就不会想看见四十万条性命白白牺牲,哪怕他和那些人素不相识。但她首先是个华夏人,其次才是个见义勇为的义士。
她看透了秦非正,之所以忍受至今,不过是不想损了铁血军里这帮真正为国而战的战士,让鬼子在其中讨得了便宜。所以,她是无法放着上海、放着华夏不管,去让铁血军的将士也跟着那四十万的人去做无谓的牺牲的。
“停下!”
一长串的军车绕过了公共租界,就快要接近鬼子的军营了,锦颐忽然对着自己身边驾驶位的士兵命令道。
她一把推开了车门,从车上跳下,走到紧跟在身后的第二辆军车靠副驾驶的一边,对着张腾飞招了招手。
“司令,怎么了?”张腾飞看着锦颐,也跟着跳了下来,有些猜不透锦颐的心思。
“腾飞,不是要把鬼子们彻底赶出上海,赶出华夏吗?十万战士,我带着三千去公共租界,剩下九万七,你继续领着去打鬼子的军营!”
打鬼子的军营,在鬼子们都倾巢而出跑去打民军,只剩下几千人守营的时候,九万七的战士,就算是那血和肉去开路,也绝对是够了。可张腾飞担心的是,她领着三千人,去以一种蛮横的、强势的,与鬼子们无异的姿态去灭杀小鬼子,反而会遭到国民政府的谴责,使得各国领事更将抗战一事的过错方名义安到华夏身上。
“你要想清楚,英美等国的领事馆就在公共租界里。你要是带着人去公共租界,就算是只打鬼子,可他们离战事离得近,难会把你当成过错一方。”
张腾飞担心地为锦颐分析着,锦颐听了以后却是蓦地一笑
“你觉得我会在乎那些吗?”
从一开始,从她坐到了铁血军司令的位置上,这世界对她的非议就没有停止过。那些人或辱骂她、或责怪她,又能怎样?还不是要躲在这一片由他们这些看不起的人拿命拼出来的土地上?
“在这个时候能留在华夏的日本人能有什么好人?他们会帮我们去责骂他们的同胞吗?会帮我们反过头去打他们的自己人吗?不,腾飞。就像鬼子会在这场战争中,重新征用他们的退伍兵一样。这些人留着,就只会是鬼子的后备军。”
转身,她吩咐了人把命令带了下去。
没过一会儿,她就坐在打头的那一辆军车上,掉过了头,重新向着公共租界的方向行去。
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伤害无辜的人。华夏何其无辜!那被围剿着的四十万民军战士们何其无辜!她现在还给鬼子的,连鬼子对华夏犯下的罪孽的十分之一二都不足!
作者有话要说:对于鬼子侵华,或许日本国内的民众大多无辜,但作者君始终认为,在这个时候,还远渡大洋来华的,一千个人里大概九百九十九个都是对华夏有企图的。
至于剩下那一个,就当是战争下的牺牲品好了。华夏牺牲的无辜人比这多得多了,老实说,如果作者君是女主,在国家面前,我会做得比这更狠。
谢谢陈二十一扔了1个地雷
☆、第九十一章
从原来的地方绕回公共租界,其实并不很远,也用不了多久。
因为淞沪炮火声的响起,鬼子们将公共租界的北区和东区也作为了他们进攻华夏的基地,所以这条去往日本军部的路,本身就是由日本军部直通公共租界的北区和东区的。
军车驶进了公共租界里那一片已经被称为“上海日租界”的地方。甫一停住,不管是军车副驾驶座旁的车门还是大型尾箱的车门此时一并打开,所有的将士们紧跟在锦颐的身后,立马就从军车上跳了下来。
“哒哒哒哒”
战士们怀里揣着统一的机枪,配备着一致的装备,脚刚一落地,就一路小跑着,二话不说地冲进了路边正在经营的店铺里。
“你们是什么人?这样无礼地闯进来是想做什么?”
一家和氏餐馆里,老板见了五六个穿着华夏军装的士兵闯了进来,先是努力安抚了一下店里的客人们,而后才操着一口还不大娴熟地华语,对着铁血军的战士们瞪眼质问道。
可他怒气冲冲的话才刚刚问完,“砰”的一声枪响就兀地在空气里响起。
他不可置信的开着那领头的、端着枪的士兵,缓缓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濡湿一片。还没来得及再把手给放了下来看看那粘稠的液体是什么,“”的一声,就重重的仰倒在了地上。
“啊!”“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35
啊!”
锐利的尖叫声,随着那店老板的倒下,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
惊恐的、慌张的、东躲西藏的、涕泗横流的、以及他们在八年前,把鬼子们打得退无可退时就已经听惯了的“杂种”这个日语词汇。
所有的声音都交汇在一起,贯穿着士兵们的耳朵,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心软上半点。
“砰、砰、砰”
他们的子弹准地刺破空气,从这日式餐馆并不很大的空气里的角角落落经过。
他们的子弹大多数刺穿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男人,却并没有刻意的去分辨那个男人究竟是日本人,还是他们华夏人
住在所谓“日租界”的,英美人、印度人、华人都有,但更多的,却是日本人。
所有上海的华人,在战火声响起的时候,在日本企业的人通通离职。就算是躲避战火的难民,也统统躲进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里由英美意管辖的区域。
在这种几乎所有同胞都一致对外,主动断绝了所有与日往来的时候,还出现在“日租界”的华人,大抵只有两种被迫驻停“日租界”的华人巡捕和探长、以及汉奸。
那些爱国的华人巡捕和探长不会光顾鬼子的店铺,那么剩下的,无论是鬼子本身,还是跪迎鬼子的汉奸,统统死有余辜!
虹口吴淞路,这块日侨从早期就在上海聚居最多的地方,同样的场景不断在上演,枪声也跟着不绝于耳。
锦颐就站在这条路的最末一端,站在从军车上跳下来的位置上,始终没有移动过位置。
她就好像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听着那不同的嚎叫声穿过不同的房屋传到街道上,动也不动。只在看见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狼狈地从某个房屋建筑里跑了出来,就要向着她的方向跑来,她才“嗖”地补上一枪。
渐渐地,原本的街道,也开始慢慢被殷红得刺目的鲜血给一片片晕染上。
那些好不容易从“地狱”里逃脱出来的,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绝望的死在了她手里的鬼子和汉奸们越来越多。
看着看着,锦颐忽然就笑了一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