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民国]此生应不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总裁哥哥
人,正是因为有把柄可以被拿捏,才会变得拘谨怯懦。
这是他当初为什么能那样轻易地去坑害她和她的铁血军的原因。
嘴角扬了扬,也不觉得丢人、脸上难看,秦非正又露出了那抹令锦颐记得十分清楚的“和蔼可亲”的笑容,“谢司令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和马先生都是抱着十足的诚意而来,这点,谢司令大可放心。”
似乎浑然察觉不到锦颐的话里有话,秦非正还刻意扯上了马启鸿,试图模糊锦颐警告的对象。
幸而锦颐也不在意他的举动,只要她先前的话,他听了进去,那就可以了。
三方达成了共识之后,共同决定先由三方一齐签订同盟合约,方才决定三方军队第一次合作退敌的计划。
在秦非正起身离开后,马启鸿似乎特意慢了他一步,往后留了留。
他走在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74
秦非正的身后,却在看着秦非正跨出了屋子的大门以后,顿步在了屋子大门的门口前。
扶着木质的门框,他兀地侧过了半边身子,拧了拧眉头,抿了抿嘴角,组织了半晌的语言,最终却也还是只简单明了地说了一句
“知道我要前来,慎之兄托我问谢司令一声好。”
作者有话要说:总之说的好听就是各有考量,说得难听就是各怀鬼胎
另外,哥哥再过个几章就要预备上线了呦~
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一百一十八章
在1938年的最后一天之前,秦非正、马启鸿、谢锦颐三人终于在武汉正式签订同盟协议,并就协议内容初步达成有关民党、产党、铁血军三方联手抗日的方案简要。
1939年1月1日。
秦非正往重庆离开之后,便回到了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后的新首都重庆。并于民党中常会中,通过了“开出刘忠然民党党籍并撤除其一切职位”的决定。
而随后没过多少天,锦颐也通电全国,表明了在铁血军驻守的各大省市,决不允许刘忠然同及其他投日汉奸进入,一旦发现,将直接枪杀。
因为民党和铁血军实施的狠厉手段,同及在他们带动下,普通民众被掀起的“抵刘”狂潮太过强盛,一度,刘忠然在华夏境内的处境十分危险。
他的头顶上时常带着一顶有着宽宽帽檐的帽子,身上时常穿着能够竖起高领的衣衫,只敢露出一双眼睛,一边躲避着秦非正派去进行追杀的特工,一边从重庆逃到了越南境内。
“你们说……那一天是不是快来了?”
铁血军在南昌的驻营里,一士兵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在熄灯以后,暗哑的嗓子里有着掩不住兴奋。
他们这些兵,是铁血军在南昌征的新兵。都是些还没上过战场的。
从入伍以来,他们脑子里最想的,就是去到战场上,扛着自己的枪,一枪打爆鬼子的脑袋。可事实上,在这一年里里,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训练,仍旧是训练。
入伍的第三个月,他们忍不住了,就有人会去问教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干鬼子?”
那时候他们的教官斜了那人一眼,然后面对着整个队伍,中气十足地问,“你们都很想上到战场上干鬼子是不是?!”
“是!”
含着一种隐秘的期待,他们的应答声从无如此刻一般震彻云霄。
可是,当时他们的教官却只是嘲讽的笑了笑,毫不客气地说着,“现在的你们上到战场上,可不是特意去把命送给鬼子吗?”
他们不服,以为自己平常的训练作业已然十分刻苦了,可他们的教官却也只是哂笑着,把当年他们的谢司令在国民军校时拼命训练的经历和得到的成绩一一说了出来。
最后,他才又像是看着一帮不让人省心的小崽子似的,说道:“你们应该庆幸你们是进了铁血军。产军人少、民军不把士兵当人,你们不管进了哪一个,那都是进了军队,就让你们扛着枪上战场,让你们去填命的。你们还真以为哪儿哪儿都能像铁血军似的,故意压着不动作,先让你们有了保命的本领,再送你们上到战场上去的吗?”
事实上,这不仅是谢司令的仁慈与体恤,同时也是铁血军上到战场上,明明装备抵不过鬼子兵,却能在对上鬼子的时候屡战屡胜的原因。
他们那教官到底是嘴软,没把话说得太明白,他们也还是训练到了后来,再回想到过去,这才想明白,要是当初的自己上到了战场,那上了也是给铁血军其他的战士拖后腿。
于是,他们也不吵着要上战场打鬼子一个痛快了,就学着教官口里的谢司令,争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身体各项素质和作战的各项能力,希望能成为军队里能为军队带来胜利的那一个,而不是只会自我感动,只能带去无谓牺牲的那一个。
直到近两日,他们发觉了自己在军营里的训练量明显提高了一半不止,出去巡视的守卫兵,在巡视的过程中,巡视的范围也扩大了一倍不止。
这时,他们小心按捺在心里的小心思,方才开始再次活跃起来。
“应该是吧。”
“反正我觉得是,要不然营里怎么会发生那么大变动?”
“也是,我听今天去市里巡逻的人说,他们除了去巡视原本的地方,还远远去看了一眼鬼子的安全区呢。”
……
住了两百人的大舍房里,因着那一个士兵一句试探性的问话,其他那些已经明显疲乏不堪了的士兵们,竟然又强撑着睁开了眼,一人一句地说着自己心里的猜测。
其实,打不打鬼子的那些消息,都是军部里的高级军官们才会知道的。为了不泄露军事机密,他们这些最普通的士兵,往往是到了最后要上战场了,才会被他们的长官告知。
就像曾经有秦非正就说过那么一句话,士兵的手里握着枪,但士兵本身,才是将军们握在手里的枪。他们不需要知道自己哪天要上战场,只需要在上战场的那一天,拿上自己的枪,然后拼尽全力、交付生命。
而比起秦非正来说,铁血军对于士兵们显然就要看中多了。哪怕他们的长官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他们要哪天征战,但为了能增加他们活下来的几率,他们还是冒着被鬼子窥视发现的危险,加大了他们的训练量。于是,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
他们要上战场了。
南昌驻营里的士兵们都有这样一个清晰的认知,他们期待、却仍旧忐忑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不仅仅是他们要上战场了,而是以长江为分界线的整个南方,都要掀起战争了。
民间多以长江来划分华夏的南方和北方。
铁血军的驻营多在南方,民军的军部,除却鬼子进攻时屠杀的,和投日当了汉奸的,仍旧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驻守在南方的各个城市。
此时,自铁血军守住上海、广州等地,并于数月前复了厦门之后,鬼子企图占领华夏南部沿海城市,将华夏围死,并通过军舰向南方增兵,同时侵占华夏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计划彻底破产。
在鬼子本身弱势、且难以从海面上派遣军舰增加援兵的情况下,铁血军要和民军联手将南方的鬼子统统清理干净,几乎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所以,在锦颐同秦非正、马启鸿二人达成的同盟计划中,他们的第一项计划,便是从以长江为分界线的南方开始肃清鬼子。
1939年4月10日。
在经过了三个月的强化训练之后,在南昌、长沙、杭州等各地的铁血军驻营和民军驻营里,华夏的战士们都到了军部里发兵的号令
四月初春,春风还有些料峭。
天色微暗,落日霞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75
红。
训练才不过是到了六点,士兵们光着膀子,虽是满头大汗,却还想继续挥拳。但是,他们的拳才挥至一半,他们的连长便叫他们停止训练,开始列队。
“这天,是要变了。”
说不上是欣慰还是风雨欲来的担忧,他们的连长、原先的教官在他们列好队后,没头没脑的说了这句话后,也没解释,便带着他们去到了军营里最宽广的训练场里。
彼时,他们到的时候,那些练拳的、练枪的、挖战壕的等等,营里除了守卫兵以外的所有连的士兵们,几乎都已经全部整合完毕。
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站定在了队伍里属于他们的位置。微微屏息,心里有些猜测,小心翼翼的,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接到来自司令的命令,华夏的土地正在受着鬼子侵袭,我们的战士们在这里已经训练了一年之久,现在终于到了我们上到战场,保卫祖国的时候。”
没有太多太过漂亮的话,从军的人说话硬气而又直接。那站在所有士兵前头的营长扫视了一圈,瞪大了眼睛,热血澎湃、掷地有声
“战士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轰隆!”
那些士兵们只觉得自己脑子里一下子就炸开了,心跳如鼓,犹如有重锤敲在心上。
或者是一直想着念着的事,突然变成真的了,他们只觉得心里有些发虚,害怕自己上到了战场上会一步做错,连累所有战友,就连脚下也开始变得有些站不住了。
“准备好了……”
应答着营长的那一声,他们的声音有些轻飘飘的。犹豫、迟疑、没有自信。
那营长重重地拧起了眉,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意,加重了语气,喝声又问了一次
“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片刻的沉默之后,战士们像是给自己打完了气,既是在回答他们的营长,同时也是在激励自己。
“准备好了!准备好了!”
又喊了两声,一声比一声更高。
抛掉了心里对未知未来即将到来的担忧,战士们的心里,剩下的就只有立志驱逐外敌、守卫家园的豪迈。
他们的营长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时才插着腰,也像底下所有的士兵一样隐含期待,眼睛里闪着光,张狂道
“一周之后,我们一起把日本那些狗杂种赶回他们的老家!”
作者有话要说:南方战争作者君大概不会细写,今天写一下有这事,明天再用一章带过一下就差不多了~
哥哥出场的话,应该是后天或者大后天吧~
谢谢白皮箱347扔了1个地雷
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一百一十九章
象征着战事的炮火声响起在四月的一个早晨。
令鬼子意料不到的,是除了本来就像疯子似的拼死抵抗着日军的铁血军以外,那群要进不进、要退不退,给他们留足了进攻、整顿余地的民军,竟然也像是疯了一样,甚至十分有组织、有规划的同铁血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对他们展开了围猎式的进攻。
因为鬼子分布在华夏南部的军部十分零散,至多一个军营也不会超过五万人,所以在死守住了沿海的海岸,确定了鬼子并不会通过军舰进行增兵以外,锦颐还特意着重遣兵堵在了由华北通往南方的几条铁路路线,一下子就把鬼子要以华北地区作为中转,通过调兵到华北,再由华北调兵南方的路给堵死了。
而留在华夏南方的鬼子兵们,因为久久得不到救援,在铁血军和民军的联合强攻下熬了有大半个月,剩下的也就只剩下逃亡和死亡了。
随着南方的逐渐安定,国民政府通电全国,鼓励全国人民,凡是有猎杀或活捉鬼子漏网之鱼的,均可领着人或尸体去国民政府的市政厅去领取二十个银元。
二十个银元,那是很可观的一笔财富了。
在卢沟桥战役以前,华日战争还没彻底打响的时候,十个银元可以让普通百姓一家一个多月都吃喝不愁、还有闲余。战争打响以后,就算各项物价均有所上涨、通货膨胀,只要那家人稍稍节俭一些,二十个银元,却也足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了。
尤其,在这样物价上涨、赚钱却变得比平常更难的时候,这二十个银元,便显得格外让人眼馋。
于是乎,不论是从战场上逃出去的鬼子兵,还是原本就生活在租界里的普通鬼子,在老百姓们的疯狂搜寻之下,凡是跟“日本”两个字沾上了些边的人,日子都开始越变越难了。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最担忧的,本应该是鬼子们自己,但实际上,同他们一样担忧,甚至比他们还要惊慌的,是被国民政府开除了民党党籍并削除了一切职务的刘忠然。
彼时的刘忠然早已通电全国,领着手底下所有的人一起投靠了日方。虽然在他自己的阐述中,他只是一个“希望华夏太平,战争不起”的“主和爱国人士”。
或者,看过了华夏大地在战争过后的千疮百孔以后,有的人不想再经历战争,于是便信了他。但在其他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看来,“求和”一说并不存在,他俨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从越南躲过了秦非正的暗杀,躲到了香港以后,他的心还没彻底安下来,便又因内地日军此时的处境而提到了嗓子眼上。
五月十一日的早晨,日本专用来与他接头的特务山野先生又来见他了。
偌大的房间里,只有山野先生、他和他自己十分信任的三个手下。
或者是因为同秦非正这个老狐狸斗得久了,一般情况下,刘忠然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丝毫不会把自己的情绪摆在脸面上。但今天,再一次见到山野先生,虽然他仍然尽力保持着面上的那一份平静,却难还是从比以往更快些的语速中,透露了自己的心烦意乱。
“山野,听闻日方在南方的战争中,军部全部覆灭了,不知道贵方接下来预备怎么做?”
山野先生原本并不姓山野,山野只是他对外的一个代号。所以在别人看来,山野既是他的姓,同时也是他的名。
做特务,需要聪明,却并不需要太明。他唯一要做的,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
所以,哪怕坐在他面前的,是自己已经对接了许久的刘忠然,他的心底仍旧没有对其丝毫的“交情”可言。他对他的定义只有一个
当日方在华夏整体占优势的时候,他会是日本帝国把控支那的一颗重要棋子。但现在,当日方在华夏整体受挫的情况下,他便只会是可有可无。
他今天之所以会来找他,只不过因其身上还有一些于皇军可用的价值罢了。但那些价值到底能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76
值,却仍旧未曾可知。
既不亲近,也不疏离,仅仅是把刘忠然当做一个有着合作关系的认识的人,山野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是略显冷淡的对其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大将让鄙人问问刘君,若是回到重庆,有无办法从秦君的手里,夺下国民政府的掌控权?”
山野口里的“大将”,指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总司令,是驻华日军所有军部的最高指挥,中泽大将。
诚然,在日军的眼里,就算国民政府和民军才是华夏的正统。但认真算来,他们却并没有将其真正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若非是铁血军和产军横空出世,出乎意料的强悍,或者他们那“三个月内侵华全面成功”的预言,早就实现了也说不定。
他们想要国民政府向自己投诚,想的的确是拖延时间。若是能成当然最好,若是不能成,他们本也没有那一方面的执念。反倒是现在,民军开始同铁血军的人联合起来了,其人数多的优势一下子体现出来了,他们反倒开始迫切的希望能掌控国民政府和民军了。
在日军看来,那一份助力哪怕是有些鸡肋,他不帮着皇军,至少也绝不能帮着铁血军。即便国民政府和民军的人,和铁血军的人才是一国同胞。
这种想法在普通人看来有些荒谬,有些自作多情的意味,但在政治人来看,却极好理解。就好比他刘忠然,曾经的他少年意气,痛骂国人之不振,只等报效祖国,如今不也还是走到了要与国人之敌合作的这一步。
心里“咯噔”一下,或是察觉到自己如今的处境有些微妙,刘忠然的心里忽然便开始有些悬了起来
他要是能成功从秦非正那老狐狸的手里夺权,何至于等到鬼子们现在来问?
他心里觉得有些讽刺,但转念间却又想到,鬼子想要国民政府?如果是的话,那叛出了国民政府的他,现如今在鬼子眼里扮着什么角色?
大将如果想要国民政府的话,当初就不应该让山野先生你找上我的。
刘忠然想这样硬气的说,但最终,思绪翻滚间,他咽下了嘴里喊着不成熟的意气话语,面不改色地又接着自己上一个问出的问题,问道:“怎么?贵方在内地真出了问题了?”
二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微妙。
日本指着能借刘忠然的手来对付一阵秦非正,压压“铁民”同盟的火焰。又指着有朝一日,日本彻底侵华成功以后,能如同伪满一样,能借着刘忠然来建一个汪伪政府。
可如今,刘忠然又不说能不能对付秦非正,内地日华形势又一团糟,两件事都还没有一个着落,刘忠然于日方而言,便变得有些用之无地、弃之可惜了。
而刘忠然,他心知随着内地局势的变化,自己不论是在华夏一方,还是在日本一方的地位都变得有些尴尬,便故意不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让那山野自己处在云里雾里,对他舍弃不能。
二人望进了对方的眼睛,沉默间,更像是相互间的试探与博弈。
最终,是山野率先回了眼神。
在他拿来的黑色箱包里,有一份文件。是中泽大将让他在试探刘忠然后,在把这份文件拿出来的。而其中最好的,就是在勾起刘忠然的紧迫感后,再把这份文件拿出来。
从刘忠然沉静的眼神里,他很难辨析出什么,但他的直觉告诉他,此刻应当要把那文件拿出来了。
于是,他打开了箱包,把那文件拿出来,递到了刘忠然的面前,“大将说,为了增强刘君和我们大日本帝国间的合作,希望能与刘君签订一份协议。”
并没有要求刘忠然当即便同意给那协议牵上自己的名字,山野把那份协议留下以后,便拿起桌面一旁的帽子,起身戴上,“希望刘君能好好考虑,七天以后,鄙人会再来找您。”
*
七天后,有两个狼狈之极的男人逃到了重庆。
两人是秦非正发布的暗杀名单上的男人,一进到重庆,当即便被躲在重庆这座城市里的民党特务人员给盯上了。
正当民党的特务们准备寻找契机抓捕二人,隐着踪迹跟在二人身后时候,却发现这两人原本一脸的惊慌,在进到重庆以后,反倒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走进了重庆的市政厅,求见了重庆的市长,取下了帽子,低头道:“我们要见秦总司令。”
两人的身份有些特殊,是刘忠然十分信任的两个下属。在刘忠然叛出国民政府的时候,跟着刘忠然一起逃到了越南。
当他们出现在市政厅的时候,市政厅的人对他们的身份和价值把握不准,于是便让他见到了市长。现在,重庆的市长同样对他们的身份把握不准,便又只能先派人直接把两人带到武汉去。
在民、产、铁三方达成同盟协议以后,除了马启鸿率先带着民军和铁血军的援军回去平定陕西以外,秦非正和锦颐仍旧留在武汉,并等着马启鸿重新派来的代表一起商量进一步的计划。
当那两人被带到的时候,锦颐正应邀去到秦非正的住处,同秦非正商量着南方各城市战后重建的事宜。
于锦颐而言,自打她决定了要同秦非正达成合作,并决定率先同秦非正一起肃清南方开始,便清楚自己会经常同秦非正打交道。而他们二人间也都不是什么闲人,素日的交谈商讨中,经常会中途要有其他的事务处理。
是以,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锦颐便自发自觉的停下了声音,等待秦非正先解决眼前的事情。
“进来。”
秦非正把手里用来同锦颐商讨的消息文稿放到桌面上,等进来的护卫士兵伏在自己耳边耳语完后,似也不觉得那是一件锦颐应当回避的事,直接便吩咐道:“把人带进来吧。”
而后,等人出去传话了,这才状似随意地对锦颐笑道:“是刘忠然带走的人,不知道怎么要来见我,谢司令干脆也留下来看看好了。”
事实上,这便是一种变相的讨好了。
刘忠然的人要来见他,在武汉这座城市里,他是瞒不过铁血军、瞒不过锦颐的。但要是换了平常,换了锦颐是个手无大权的光杆司令,他又何必要管瞒不瞒得过铁血军?
无非便是铁血军悍名在外,他要把锦颐留下来自证绝无似刘忠然一般的投日之心,来隐晦地向锦颐讨个好罢了。
锦颐闻言,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却也没像一开始在武汉见到秦非正那样态度强硬恶劣了,点了点头,便随着他的意留了下来
她确实是想知道刘忠然的人来找秦非正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没更,所以今天更的字数多了些,差不多4000
另外,可能明天哥哥还出不来,只能后天了~让刘上线今天一章、明天一章就下线~
至于女主抗战结束以后的各项事情,作者君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177
只能说到时候小天使们就知道了哟~
谢谢酷扔了1个地雷
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一百二十章
“吱呀”
推门而进的是跟了刘忠然许久的高武和陶佑。
1...5354555657...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