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影教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城无忌
张然粉丝自然不会坐视自己的老大被骂,都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驳,指出《正义天使》在美国遭到了政治解读,很多影评人直接就给电影扣上了“政治宣传片”的帽子,还说电影把日军描绘成了野兽,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
不过就算是张然粉丝也大多感觉《正义天使》在奥斯卡上很难有作为,毕竟《正义天使》的烂番茄新鲜度只有68%,mtc评分只有59分,这个分数想要拿奥斯卡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极少粉丝还相信可能会有奇迹,因此当初《美丽人生》在烂番茄指数和mtc评分也不高,但电影还是获奖了。
10月23日,《正义天使》在洛杉矶埃及剧场为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举办了一场特别放映活动。《正义天使》在美国的正式上映时间是12月中旬,那时候金球奖的提名名单已经出来了。要想获得金球奖提名,就必须让金球奖评委提前看到电影,这样他们才可以投票给《正义天使》,因此,顶峰娱乐将金球奖的评委请进电影院,专门为他们安排了放映活动。
金球奖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举办的,评委只有90多人,而参加这次放映活动的有81人,只有十多个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到场。一般电影搞这样的放映会,往往只有4,50名评委到场,《正义天使》的放映会能有这么多评委到场,足以证明他们对这部电影的重视。
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张然一直在暗中观察评委们的反应。电影开始半个小时候就有评委开始擦眼泪,随着故事的推进不少评委哭得稀里哗啦的,而后半段随着故事的推进,压抑的剧情使得评委的呼吸都变得异常沉重。等到电影放完,评委们都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张然和三位演员与金球奖评委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谈创作理想,也谈对角色的理解。张然特别强调了一点,自己拍这部电影不是要反日,更不是要煽动民族仇恨,而是展现一段真实的历史,因为《正义天使》讲的是一群人对抗强权,揭露真相,维护正义的故事。
放映活动结束后,张然觉得评委对《正义天使》的反响很好,而且金球奖向来是按照谁红就抱谁大腿的评选规则选出,获得金球奖的提名应该问题不大。
也就在这一天,斯科塞斯在《好莱坞报道者》发表了一篇文章,炮轰部分媒体对《正义天使》的恶意差评。斯科塞斯认为很多人给《正义天使》差评,完全是因为他们对电影进行政治性的解读,这些批评根本不是从电影本身出发的。
斯科塞斯认为:“《正义天使》虽然不像《一个人张灯结彩》等影片那样,有很多视听语言上的创新,但就艺术性而言,保持了张然的一贯水准。电影的观赏体验上乘,摄影、音效剪辑、机位移动、叙事方式都极佳。它不需要什么解释,它的全部元素都融合在体验里,只有真正热情的电影人可以创作出这样的电影。”
斯科塞斯在文中指出:“烂番茄和mtc和真正的电影艺术批评没有丝毫的关系。它们把电影比作赛马场上的马,zagat指南中的餐厅,消费者报告中的家用电器。它们只和电影商业操作有关系,与电影创造毫无关系。这些企业和网站设定了对于导演具有敌意的基调,甚至烂番茄网站的名字就是对电影人的侮辱。越来越多的人所做的事情只是单纯的批评,与电影史渐行渐远。”
在文章的最后,斯科塞斯表示,这些毫无价值的影评很快会被人们抛之脑后,但《正义天使》这样的作品却永远不会被遗忘。
斯科塞斯在电影圈的地位极高,活着的导演中仅次于戈达尔和科波拉,他的这篇文章发出来后立刻引起媒体和电影圈的热议。





电影教师 第1140章 别侮辱影评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电影教师最新章节!
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斯科塞斯炮轰影评人的新闻,先是网络媒体,紧接着传统媒体迅速跟进:“斯科塞斯发长文炮轰影评人,为张然新片《正义天使》正名”、“斯科塞斯痛斥影评界,口水战一触即发”,“斯科塞斯痛斥影评人不懂艺术,力挺张然新片”……
斯科塞斯的话得到了张然粉丝和众多影迷的支持,他们疯狂转发斯科塞斯的文章;而张然黑和部分东瀛支持者则从各个角度驳斥斯科塞斯的话;双方在网络上吵成一团,很快将这件事送上了众多社交网站的热门话题。
导演和影评人起冲突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乎每个导演都有过对影评人不满的言论。奥逊-威尔斯曾经一度想将宝琳-凯尔告上法庭;在费里尼的名作《八部半》里,有个影评人滔滔不绝地在导演身边大谈心理分析、哲学理论,结果费里尼直接把那名影评人绞死了。
在戛纳60周年短片集《每人一部电影》中,坐在拉斯-冯-特里尔身边的影评人不断指指点点,忍无可忍的冯疯子直接按着影评人的脑袋撞向前排坐椅,让影评人当场晕厥;紧接着,冯疯子抄出一把斧子,砍断了他的脑袋!
斯科塞斯也不是第一次写评论抨击影评人,在今年4月份他就在英国文艺评论杂志《泰晤士文学增刊》上发表了一封长信,对恶意抨击他的影评人进行反击。
张然原本打算等到11月,颁奖季开始后再进行反击的,没想到斯科塞斯会站出来为《正义天使》发声。但不管怎样,张然得承这个情,于是,他拨通了斯科塞斯的电影,向斯科塞斯表示感谢。
斯科塞斯十分客气地道:“《正义天使》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但这些人却因为政治的原因给电影差评,简直莫名其妙。好的评论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和对电影的知识储备,帮助年轻电影人找到电影梦,并让很多观众找到了属于他们的电影灯塔。但现在的影评人都致力于纯粹的批判主义,以看见一部影片和创作者被拒绝、排斥,甚至被撕为乐。”
张然也感觉现在有价值的影评越来越少,叹了口气道:“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写影评,人人都是影评人,专业影评人和业余影评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个时代影评太多,影评人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极端、越是毒舌的影评,就越抢眼球,也就越容易受到青睐。不过《正义天使》遇到的不属于这种情况,应该和在美国的东瀛势力有关。”
斯科塞斯对张然的冷静有些不解:“你好像对影评人的差评一点都不担心,像《正义天使》这种在艺术院线小规模开画的电影,媒体和影评人的好评非常重要。如果媒体和影评人的评价不高,电影很难扩大上映规模,很快就会下片的。”
在传统影评人盛行的时代,欧洲和北美的著名职业影评人大都任职于电影杂志如《电影手册》、《综艺》、《好莱坞报道》等,或某报纸电影专栏,他们的评论对电影的影响很大,像罗杰-伊伯特那样著名的影评人一篇影评甚至会影响一部电影的命运。
不过到了八十年代影评人的影响力开始衰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互联网兴起,传统影评人的影响力迅速瓦解,而烂番茄等电影网站对观众的影响力则在逐渐升高,但也不能对影片票房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商业片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亚当-桑德勒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影评人眼中他是超级烂片王。亚当-桑德勒主演的电影获得影评人好评的几乎没有,就连在观众眼中口碑不错的《神奇遥控器》、《50次初恋》、《最长的一码》等片子在影评人眼中也都是大烂片。但亚当-桑德勒是北美有名的过亿王,到现在为止他主演的电影有17部北美票房过亿,其中大部分电影都是他单抗。
当然现在影评也不是对电影票房毫无影响,至少对艺术片来说影评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到电影的生死。因为艺术片大部分是小成本独立电影,没有太多的宣发资金,不可能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大肆做广告,观众要了解一部电影,往往都是通过影评来实现的。
艺术片在北美往往都是采取小规模上映博取口碑,然后通过口碑发酵,从艺术院线扩散到商业院线,从而以小博大,赚钱高额利润。如果电影口碑不佳,上座率一般,那么就没有机会扩大上映规模,点映之后电影很快就会下片。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纽约首映后口碑扑街,索尼方面就决定不再投入花钱宣传,直接上映,等于给电影判了死刑。所以,对艺术电影来说,媒体和影评人口碑关系着电影的生死。
不过《正义天使》的情况跟《中场战事》不同,《中场战事》是媒体和观众口碑双扑街;《正义天使》是媒体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但观众口碑很好。更重要的是张然在北美华人心中地位极高,华人向来都非常支持张然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又是讲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华人观众自然会更加支持。
就在前天,丁元打电话告诉张然,等到《正义天使》上映,史维会成员都会支持这部电影,并会发邮件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部电影。他还告诉张然,他和北美地区其他一些华人社团沟通过了,等电影上映的时候这些社团都会力挺《正义天使》。
有北美华人力挺,张然自然对《正义天使》开头几周的点映成绩一点都不担心。
张然笑着安慰道:“在开机之前,我就知道有些人会想阻止张纯如的书顺利上市那样,阻止《正义天使》在北美上映,他们肯定给这部电影恶评,让这部电影变成烂片,迅速从公众眼中消失,不过我敢把这部电影拍出来,我就有信心粉碎他们的阴谋。”
斯科塞斯听张然说得胸有成竹,知道他早作好了对付这些人的准备,便道:“那就好,我实在不希望看到一部优秀的影片,因为电影之外的因素而被公众无视。”
张然笑道:“谢谢,马丁。不过你可能卷入麻烦中了,你站出来为《正义天使》说话,那些人肯定会想方设法攻击力你的。”
斯科塞斯哈哈笑道:“我可不怕他们的攻击,当初我拍完《基督最后的诱惑》,受到了宗教界的批评和抵制,甚至有人向我发出死亡威胁,我现在不也好好的嘛!”
不过斯科塞斯低估了对方的无耻,很快一个叫霍恩-格伊尔的影评人在网络上对斯科塞斯的批判进行了猛烈回击:“斯科塞斯已经老了,他的电影也不再受欢迎,但斯科塞斯是个喜欢拍电影的人,如果不能拍电影,会非常痛苦的。于是,他为自己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给张然和张然旗下的奈飞打工。今年八月,斯科塞斯将自己的新片《爱尔兰人》的版权卖给了奈飞,电影才有足够的资金启动。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斯科塞斯,他老了,拍不出好电影了,他只是为自己的长期饭票发声。”
张然看到这篇文章后,感觉太过分看,说斯科塞斯是为了讨好张然和奈飞才写文章的,这完全是对他人格上的侮辱。张然赶紧拨通了斯科塞斯的电影,想要安慰老头几句。
不过斯科塞斯的语气听起来十分平静:“看《正义天使》的时候,我看到众多专家和教授攻击张纯如,我觉得是不是有些夸张了,东瀛人在美国的势力真的有那么大吗?现在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了。”
张然不知道斯科塞斯是真的很平静,还是故作平静,便安慰道:“马丁,你还是去忙你的新片吧!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不擅长跟人对喷,还是交给我来,看我喷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
斯科塞斯知道张然早就做好了跟那些人交锋的准备,他相信张然会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的,轻笑道:“那好,那我就等着看好戏了。”
张然冷笑道:“你就得等着看吧,我会让他们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挂掉斯科塞斯的电话后,张然很快敲了一段长文,发在fly上,对那些抨击《正义天使》的评论进行回击,指责这些所谓的影评毫无价值,完全是政治评论。
张然在文中写道:“东瀛右翼这些年来一直在否认日军的罪恶,只要有反应日军罪恶的作品面世,就会遭到他们的攻击和抹黑。这样的事不是一次,也不是一件。
去年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电影《坚不可摧》上映后,就被很多东瀛民族主义者炮轰电影“反日”,并要求禁止该片上映。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些人连电影都没看,却指责电影里的一切都是捏造的。很多美国影评人也抨击电影里面描写日军虐待俘虏的场面是“没有意义的拷问马拉松”,甚至还有媒体说“可能会刺激中国的反日情绪”。
当初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从出版之初就受到各种阻挠,等到这本书出版之后,张纯如和她的书更是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和指责。
有这么多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我非常清楚《正义天使》上映后,这些人一定会跳出来抨击电影,而他们的指责一定离不开这几个词语“政治宣传片”、“丑化日军”、“反日宣传”。事实也是如此,现在对《正义天使》的批判基本上离不开这几个词语。
其实我对这些评论毫不在意,因为这些评论毫无价值,根本不是影评,而是政治评论。我记得有篇评论说‘如果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在1942年导演《正义天使》这样一部电影,也许可以成为一部有效的反日宣传片,而且博得好效益。但在今天,《正义天使》如此拍不过是低级噱头’。这样的评论让我觉得很好笑,我想如果这些文章发表在1938年的《朝日新闻》上,会是非常优秀的政治评论,甚至可能获得东瀛政府授予的勋章;但作为影评,还是算了,就别侮辱影评这个词了!”




电影教师 第1141章 口水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电影教师最新章节!
张然的文章发出来后,立刻被众多粉丝和影迷转发,并迅速送上了热搜榜首位。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这篇文章转发破百万,点赞54万多,评论超过十万:“影评人是一群不懂装懂的白痴,他们的写的文章毫无价值!”、“影评人谈电影就是太监谈做.爱!”、“影评人是个没有意义的职业,电影好不好用得着别人来告诉我么?”……
媒体对张然的反击非常惊讶,对于影评人的恶毒攻击,好莱坞电影人一般会保持沉默。因为他们都明白,犀利就是影评人的招牌,挖苦讽刺是影评人风格的一部分。他们以为张然肯定不会回应,以张然的身份根本没必要搭理这些影评人,没想到张然竟然回应了,而且是以最猛烈的姿态回击。
对媒体来说,张然回击影评人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完全是送大新闻上门。于是,各大媒体都在娱乐版以大篇幅报道了这则新闻,标题煽风点火的意味特别明显:“张然痛斥影评人都是一群不懂装懂的蠢货!”
国内媒体也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张然抨击影评人的新闻,但报道的态度却呈现为两种不同的形态。国内大部分媒体力挺张然,因为西方长期以来就喜欢对中国进行‘政治化’的读解,不管什么问题他们都能扯到政治上去;而以《新晶报》为首的张黑媒体,对张然冷嘲热讽,高呼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朱大柯、肖鹰等专家教授更是激动得手舞足蹈,他们知道对影评人来说,在骂电影的时候,是巴不得电影人回应的,那样可以展示自己的电影功底与辩才了。他们相信影评人很快会对张然进行反击,也相信张然不是这些影评人的对手,他们恨不得整个影评界能够一哄而上,将张然痛骂至死。
正如朱大柯他们预料的那样,影评人的反击很快开始了。
第一个跳出反击的是知名影评人谢利-克雷泽,这个人对中国电影非常了解,曾经在北平居住过十年,还有个中文名字叫谢枫。他之所以第一个跳出来,是因为《帝国》的影评就是他写的;这篇文章被张然骂得太惨了,说他写的不是影评而是政治评论,这简直连他做影评人的资格都否定了。试想一个影评人写的文章被认为是政治评论,那他还有资格做影评人吗?所以,他肯定要反击,也不得不反击。
谢利-克雷泽继续将《正义天使》往政治上扯:“《正义天使》是一部软性政治宣传片。中国电影一直强调宣传性,中国电影有个特殊的类型叫‘主旋律’电影,有时也被翻译成‘主旨’电影。这些电影是为了加强政府确立和认可的积极价值观,并引导观众。在中国这样完全由国家控制的电影体系中,所有通过审查并可在商业影院上映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国家认可的,都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张然的电影也是如此,尽管《正义天使》和传统主旋律电影不同,但本质还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是为了迎合中国政府反日的需要。”
第二个跳出来的是霍恩-格伊尔,他在网上大骂:“张然是中国政府的红人,为政府拍过《唐山大地震》,为政府执导过奥运会开幕式,现在中国内反日情绪高涨,于是,张然立刻拍了反日电影《正义天使》。张然气急败坏的跳出来反击,说明影评界对他的批评戳到了他的软肋,因此,他害怕了!”
霍恩-格伊尔语气激动的表示:“张然是一个投机分子,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丑,一个讨好政府的白痴,这种人竟然被影评界称为新世纪最佳,简直是笑话。张然这样的导演只能风光一时,不会长时间被铭记,最终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也许《正义天使》票房会不错,但在颁奖季不可能有任何作为,这样政治味十足、充斥着陈词滥调的电影,只能被整个评论界唾弃,张然唯一能够获得的只有金酸梅!”
其他一些被张然骂了影评人也纷纷在fly、博客,以及媒体的专栏上写文章痛批张然,将《正义天使》贬得一钱不值,甚至大骂张然是中国政府的走狗。
站出来为张然辩护,力挺《正义天使》的影评人也不少。《正义天使》是非常优秀的电影,各个方面都是顶尖的,但现在却因为政治原因被抨击,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著名影评人托尼-雷恩表示:“一部电影的好坏,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但很多影评人对中国电影有一种‘政治化’的读解方式,凡是不列入‘反政府’一类,就列入‘替政府宣传’一类。以这种简单的概念去判断一部电影,其幼稚和片面是显而易见的。”
媒体不愿意这场好戏就这么完了,继续煽风点火,恨不得张然像乌维-鲍尔那样,将影评人拉上拳击台,来一场流血较量。
一些媒体大喊:“电影被影评人批评是很正常的事,张然的反应过度了,他被评论界宠坏了,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导演,根本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另一些媒体高呼:“影评人可以批判张然的电影,张然当然也有权利批评影评人的文章。”
海外媒体也都在关注这场口水战,都满怀期待的心情等待新一轮的对决。
张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再次进行反击。这次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名字叫:影评人的七宗罪。文中写道:“1955年,年仅23岁的弗朗索瓦-特吕弗在法国著名的《艺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影评人的‘七宗罪’。六十年过去了,如今重读特吕弗的文章,我发现特吕弗当初抨击的问题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本加厉。今天我就狗尾续貂,说一说当今影评人的‘七宗罪’。
第一,影评人无知者无畏。
六十年前,特吕弗说很多影评人非常无知,在写文章前,经常查阅各种电影史,但那些书错误百出,影评人就复制这些错误。如今看来,特吕弗简直错怪当初的影评人了,至少他们在写文章前还会查阅资料,现在的影评人根本不会查,完全由着性子瞎写。《正义天使》主要讲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以及《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三本书的故事,那么作为影评人在评论这部电影之前,至少应该看看这三本书吧?可那些抨击《正义天使》的影评人有几个看过呢?如何一个看过这三本书的人,都不会说出《正义天使》妖魔化日军这种蠢话。《正义天使》展现的的日军暴行,不及真实暴行的百分之一!
第二、影评人既不了解电影史,也不了解电影的拍摄技巧。
特吕弗当初也抨击过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如此。现在很多影评人写出来的影评,没有任何价值,他们所谓的影评大多不能够称之为影评,唯一的用处是拿来包鱼。他们不懂电影,不懂电影语言,无法对电影视听语言,以及电影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他们的影评大多都是把电影内容简单复述一遍,然后议论一下,总结两句,一篇所谓的影评就完成了。
我在电影学院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让学生写影评。他们把影评交上后,我经常会生气地冲他们咆哮,这写得也就比谢利-克雷泽、霍恩-格伊尔那些五流影评人好一点,这也能叫影评?对构图、对光影、对视听语言的分析在哪里?全部重写……
……第七、影评人喜欢不懂装懂。
2014年,我带电影《烈日灼身》到戛纳展映,一同展映的还有戈达尔的《再见语言》,这部电影是无逻辑拼贴、倾斜画面、忽大忽小的音量,几乎把所有常规电影拍摄最需要避免的技术问题展示了遍,粗暴而彻底地捣毁创作语言体系。
电影宫里的影评人绝大部分看了十多分钟就呼呼大睡,我旁边的几位影评人也都睡着了。我左边的女影评人甚至打起来了呼噜,而且呼噜声特别大。让我惊奇的地是,在电影结束之后,现场的影评人们集体起立鼓掌。我旁边那位睡了五十多分钟的影评人醒来后,揉了揉眼睛也开始鼓掌,并激动地宣布:“哇喔,真是一位伟大的电影!”
我不知道谢利-克雷泽、霍恩-格伊尔等人看《再见语言》时是不是睡着,但我知道他们跟其他所有睡着的评委一样,对《再见语言》的评价是:戛纳又一部神片诞生。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电影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1...502503504505506...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