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宫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盛鸿笑道:“不瞒母妃。儿子日日忙于政事,粗心大意,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事。母妃生辰宴的事,都是明曦的主意。”

    身为男人,“在亲娘和媳妇之间要如何说话做人”是一门高深又必须钻研的学问。盛鸿显然深谙此道。

    &n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争执(二)
    梅太妃是真的伤心,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儿子养大了有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真是半点都不假。”

    梅太妃四十多岁,风韵犹存。哭起来梨花带雨,颇惹人怜惜。

    盛鸿不是铁石心肠,见梅太妃这般伤心难过,心里也沉甸甸的。

    只是,有些话,他必须要和梅太妃说清楚说明白。免得日后有人怂恿着梅太妃,做出什么不合宜的事情来。

    “母妃,你别哭了。”盛鸿轻叹一声,从袖中取出干净的丝帕,递给梅太妃:“擦一擦眼泪。”

    梅太妃接了丝帕,擦了眼泪,将头扭到一旁。

    盛鸿轻叹一声,放缓了声音:“母妃进宫后,生下我和六姐,当年何等风光受宠。也因此受人嫉恨。六姐代我而死,我不得不扮做女装,才得以活下来。”

    “身在天家,于我们姐弟而言,是最大的不幸。”

    “这些事,我永远无法忘怀。想来,母妃也无法忘记。”

    女儿之死,是梅太妃此生最大的隐痛。

    儿子被逼扮了六年女装,亦是梅太妃心里的伤疤。

    短短几句话,狠狠刺中了梅太妃心里的痛处。梅太妃顿时转过头来,潸然泪下:“是我没用,没能护住你们姐弟……”

    “这不是母妃的错。”盛鸿声音略略低沉:“天家无情,后宫争斗不休。一切纷扰,皆因妻妾子嗣之争而起。”

    “母妃,我自娶明曦的那一日起,就下定决心,此生和她结为夫妻,永不相负。”

    “我们两人之间,容不下第三个人。”

    “我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夫妻离心。我也不要我的孩子,承受昌平皇姐曾受过的痛苦。我这一生,永不纳宫妃。”

    最后一句,说得无比坚决。

    梅太妃心弦猛地一颤,抬眼看着神色坚定的盛鸿:“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谢氏命中无子,就像俞太后那样,你要怎么办难道要过继子嗣不成”

    等等!

    梅太妃脑海中轰地一声响,仿佛暗夜一声惊雷,陡然想明白了:“你将霁哥儿霖哥儿霆哥儿一直养在宫中精心教养,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谢氏生不出儿子,你就从他们三人中择一个过继”

    当然不是。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让霁哥儿他们住进宫中,是为了照拂侄儿们长大,也是为了阿萝多几个玩伴。待阿萝长大了,他就立阿萝为皇太女。

    如果阿萝太过平庸,或不敢负担起皇太女的重任。他才会考虑立侄儿为太子……从目前看来,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阿萝承袭了他们夫妻的优点,聪慧果决,勤奋好学,自信好强。他们的阿萝,将会开创先河,成为一代女帝。

    这些话,当然不能对梅太妃说。至少,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

    盛鸿含糊其辞地应道:“母妃说的不无道理。”

    ……

    侄儿哪里如亲儿子好。

    只是,今晚母子两人争执不下,不宜再起纷争。

    梅太妃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行事准则,擅长以柔克刚和隐忍克制。

    她拿着湿透了半边的帕子慢慢擦拭泪痕,哽咽着低语:“罢了,我老了,安心在寒香宫里养老就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我多管多问做什么,白白地惹你不高兴。以后我不说就是。”

    盛鸿也有些无奈。

    母子数年,梅太妃其实不太了解他真正的性情脾气。不过,他对梅太妃的性子却是了如指掌。

    梅太妃这么说,并不是真的被他说服,而是以退为进罢了。

    待到日后,母子两人定然还会为此事发生争执。

    盛鸿打起精神,安抚梅太妃几句,便起身回了椒房殿。

    &nb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争执(二)
    梅太妃是真的伤心,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儿子养大了有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真是半点都不假。”

    梅太妃四十多岁,风韵犹存。哭起来梨花带雨,颇惹人怜惜。

    盛鸿不是铁石心肠,见梅太妃这般伤心难过,心里也沉甸甸的。

    只是,有些话,他必须要和梅太妃说清楚说明白。免得日后有人怂恿着梅太妃,做出什么不合宜的事情来。

    “母妃,你别哭了。”盛鸿轻叹一声,从袖中取出干净的丝帕,递给梅太妃:“擦一擦眼泪。”

    梅太妃接了丝帕,擦了眼泪,将头扭到一旁。

    盛鸿轻叹一声,放缓了声音:“母妃进宫后,生下我和六姐,当年何等风光受宠。也因此受人嫉恨。六姐代我而死,我不得不扮做女装,才得以活下来。”

    “身在天家,于我们姐弟而言,是最大的不幸。”

    “这些事,我永远无法忘怀。想来,母妃也无法忘记。”

    女儿之死,是梅太妃此生最大的隐痛。

    儿子被逼扮了六年女装,亦是梅太妃心里的伤疤。

    短短几句话,狠狠刺中了梅太妃心里的痛处。梅太妃顿时转过头来,潸然泪下:“是我没用,没能护住你们姐弟……”

    “这不是母妃的错。”盛鸿声音略略低沉:“天家无情,后宫争斗不休。一切纷扰,皆因妻妾子嗣之争而起。”

    “母妃,我自娶明曦的那一日起,就下定决心,此生和她结为夫妻,永不相负。”

    “我们两人之间,容不下第三个人。”

    “我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夫妻离心。我也不要我的孩子,承受昌平皇姐曾受过的痛苦。我这一生,永不纳宫妃。”

    最后一句,说得无比坚决。

    梅太妃心弦猛地一颤,抬眼看着神色坚定的盛鸿:“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谢氏命中无子,就像俞太后那样,你要怎么办难道要过继子嗣不成”

    等等!

    梅太妃脑海中轰地一声响,仿佛暗夜一声惊雷,陡然想明白了:“你将霁哥儿霖哥儿霆哥儿一直养在宫中精心教养,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谢氏生不出儿子,你就从他们三人中择一个过继”

    当然不是。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让霁哥儿他们住进宫中,是为了照拂侄儿们长大,也是为了阿萝多几个玩伴。待阿萝长大了,他就立阿萝为皇太女。

    如果阿萝太过平庸,或不敢负担起皇太女的重任。他才会考虑立侄儿为太子……从目前看来,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阿萝承袭了他们夫妻的优点,聪慧果决,勤奋好学,自信好强。他们的阿萝,将会开创先河,成为一代女帝。

    这些话,当然不能对梅太妃说。至少,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

    盛鸿含糊其辞地应道:“母妃说的不无道理。”

    ……

    侄儿哪里如亲儿子好。

    只是,今晚母子两人争执不下,不宜再起纷争。

    梅太妃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行事准则,擅长以柔克刚和隐忍克制。

    她拿着湿透了半边的帕子慢慢擦拭泪痕,哽咽着低语:“罢了,我老了,安心在寒香宫里养老就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我多管多问做什么,白白地惹你不高兴。以后我不说就是。”

    盛鸿也有些无奈。

    母子数年,梅太妃其实不太了解他真正的性情脾气。不过,他对梅太妃的性子却是了如指掌。

    梅太妃这么说,并不是真的被他说服,而是以退为进罢了。

    待到日后,母子两人定然还会为此事发生争执。

    盛鸿打起精神,安抚梅太妃几句,便起身回了椒房殿。

    &nb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成亲
    一个月后,安王迎娶新妇过门。

    安王妃徐氏,是端太妃的娘家侄女。

    徐家在京城堪称二流世家,也就比当年的梅家强了那么一点。当年端太妃在宫中得宠时,徐家也跟着沾了光。徐大老爷徐二老爷都被提任外放,留在京城的徐三老爷做了工部郎中。

    徐三老爷的嫡长女貌美多才,和安王是嫡亲的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门亲事,端太妃早就暗中和徐家商定妥当。

    徐家小姐一直等到了十九岁。如今总算是修得正果,风光嫁入安王府。

    安王才学平平,性情略有些软弱平庸。对朝堂政事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喜好收藏古籍古物。

    成年之后,安王便出宫住进了安王府。闲着无事换了常服,时常去古玩铺子里转悠,遇到中意的就花银子买下……这几年的月例用度,基本都被这么花光了。连带着端太妃的私房,也少了不少。

    端太妃如今也想开了。金銮殿里的龙椅,盛鸿坐得稳稳当当。谢明曦这个中宫皇后,手段虽厉害,对着老实安分的太妃们倒是颇为和气。安王平庸爱玩,对天子毫无威胁,日子也过得安逸。

    安王一成亲,端太妃的一桩心头大事也彻底放下了。

    成亲第三日,安王领着新妇进宫请安,先进了椒房殿,觐见帝后。

    安王年少时就生的白胖圆润,如今身量拔高,整个人也愈发白胖。安王眉眼清秀,是个清秀讨喜的小胖子。

    安王妃徐氏,颇为纤瘦窈窕,一张瓜子脸,柳眉杏目,我见犹怜。和安王站在一起,一个圆润一个苗条,反差明显,颇为有趣。

    新婚小夫妻一起行礼。

    盛鸿对安王这个幼弟颇为和善,笑着说道:“你亲事被耽搁了几年,现在总算是成亲了。我这个做兄长的,心中也觉安慰。”

    安王厚着脸皮笑道:“七哥打算赏我些什么”又冲着谢明曦笑道:“皇嫂素来大方,想来也不会吝啬。”

    安王有意耍宝逗趣,盛鸿和谢明曦自不会拆他的台,对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应道:“放心,见面礼早就备好了。”

    ……

    帝后出手,当然不会小气。

    盛鸿给的是一处千亩田庄。谢明曦送了安王两间地段极好的铺子。让管事经营铺子做些营生也可,或者什么也不做,将铺子租出去,每年也是一大笔银子。

    安王高高兴兴地收下,领着媳妇又去了端太妃的寝宫。

    一路上,安王妃徐氏忍不住低声说道:“皇上和皇后娘娘对你真好。”

    一出手就是千亩良田和两间地段上佳的大铺子。

    安王冲新婚妻子眨眨眼,悄声笑道:“这是七哥和嫂子疼我,知道我爱乱花银子,特意补贴我的。”

    安王妃:“……”

    亏得他有脸说!

    堂堂藩王,不爱读书,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整日就爱四处乱逛乱花银子。时常被人忽悠,买回来的古物大半都是假的。

    碍着周围的宫女内侍,安王妃不便多说,只悄悄瞪了夫婿一眼。

    &nbs

    p;安王不以为意,厚颜一笑,伸手握住新婚妻子的手,进了端太妃的寝宫。

    身为天子的胞弟,平庸爱玩不是什么坏事。如此,既能令帝后真正放心,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安逸自在。

    只是,这等话,他绝不会对任何人说出口。对着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

    端太妃见了儿子媳妇,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安王妃磕头敬茶,端太妃半点都没为难,和颜悦色地接了茶,饮了一口。又赏了丰厚的见面礼:“……你们两个终于成了亲,我这心事也能彻底放下了。安王自小就是个惫懒的性子,往日我没少耳提面命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成亲
    一个月后,安王迎娶新妇过门。

    安王妃徐氏,是端太妃的娘家侄女。

    徐家在京城堪称二流世家,也就比当年的梅家强了那么一点。当年端太妃在宫中得宠时,徐家也跟着沾了光。徐大老爷徐二老爷都被提任外放,留在京城的徐三老爷做了工部郎中。

    徐三老爷的嫡长女貌美多才,和安王是嫡亲的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门亲事,端太妃早就暗中和徐家商定妥当。

    徐家小姐一直等到了十九岁。如今总算是修得正果,风光嫁入安王府。

    安王才学平平,性情略有些软弱平庸。对朝堂政事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喜好收藏古籍古物。

    成年之后,安王便出宫住进了安王府。闲着无事换了常服,时常去古玩铺子里转悠,遇到中意的就花银子买下……这几年的月例用度,基本都被这么花光了。连带着端太妃的私房,也少了不少。

    端太妃如今也想开了。金銮殿里的龙椅,盛鸿坐得稳稳当当。谢明曦这个中宫皇后,手段虽厉害,对着老实安分的太妃们倒是颇为和气。安王平庸爱玩,对天子毫无威胁,日子也过得安逸。

    安王一成亲,端太妃的一桩心头大事也彻底放下了。

    成亲第三日,安王领着新妇进宫请安,先进了椒房殿,觐见帝后。
1...295296297298299...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