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林微微等人:“……”
这个盛鸿,还是这般狡诈腹黑。
谢明曦和顾山长忍俊不禁,各自笑了起来。
喝的是果酒,便是酒量浅薄的林微微,喝个十杯八杯也不在话下。热热闹闹地敬酒劝酒,宫宴很快喧闹起来。
略略丰腴了一圈的秦思荨起身端起酒杯,满面感激之色:“小宝儿素来淘气,这几年在宫中读书,夫子们不知为他操了多少心烦了多少神。今日我借水酒三杯,敬几位夫子。”
三宝儿只有几个月大,二宝儿也正是淘气的时候,秦思荨每日为他们两个就有操不完的心。压根顾不上小宝儿。
好在小宝儿在宫中几年有谢明曦等人细心教导,课业虽不及佑哥儿他们,比起同龄的小少年郎也算上佳了。
谢明曦笑着说道:“秦姐姐不必这般客气。小宝儿聪慧机灵,就是性子略微浮躁些。从明日起,阿萝和佑哥儿他们去书院读书,小宝儿年龄还未到入书院之龄,明年才能入学。接下来这一年,秦姐姐可得精心教导小宝儿。”
秦思荨笑着应下,两人一同举杯,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
……
小少年少女们今日也坐了一席。
在松竹书院读书已经两年的霁哥儿,坐了最上首。
十三岁的霁哥儿,面容俊朗,个头拔高了一截,已是翩翩少年模样。只是,一张口嗓音有些沙哑怪异。
阿萝忍不住笑道:“霁堂兄,你的声音好生奇怪。”
“可不是么传说中的破锣嗓子是不是就是这样”芙姐儿也笑着打趣。
霁哥儿被打趣得红了脸,端起酒杯道:“喝酒喝酒。”
阿萝和芙姐儿咯咯笑了起来。
佑哥儿含笑凝望着阿萝。
钰哥儿含笑凝望着蓉姐儿。
钦哥儿含笑凝望着芙姐儿。
小宝儿含笑凝望着卿姐儿。
霆哥儿:“……”
霆哥儿翻了个白眼。得亏明天就各自去松竹书院莲池书院了。再这么混在一起读书下去,几个傻乎乎的堂姐堂妹都要被混账小子骗走了。
霆哥儿看着闹心,索性转过头,对着霖哥儿说道:“霖堂兄,今晚难得被允许喝果酒。今晚我们两人多喝几杯。”
果酒度数低,有淡淡的甜味。十岁左右的少年郎喝着正好。
霖哥儿和霆哥儿从未饮过果酒,喝在口中觉得滋味好,便偷偷多喝了几杯……待到宫宴散后,兄弟两个勾肩搭背一路唱歌叫嚷着回去了。
“霖堂兄!我们明日早上就能出宫去松竹书院!哈哈!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霆哥儿红着一张脸,一脸激动兴奋,因略有几分酒意,声音格外高亢。
霖哥儿打了个酒嗝,目光有些涣散,嘿嘿笑道:“我也想出宫去读书。以后,我们就能自由自在,没有娘在旁边盯着我们了。”
霆哥儿也打了个酒嗝:“五婶娘嘴硬心软,其实根本舍不得下力气揍我们。其实,我最怕的还是七婶娘。一想到以后可以脱离七婶娘的视线,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霖哥儿将食指
990.第990章 入学(二)
第990章 入学(二)
此时,魏公公已到了金銮殿内。
今日是大朝会,京城百官皆早早进殿等候。天子尚未驾临,百官们也没怎么拘谨,趁着此时低声说笑。
魏公公一露面,百官们以为大朝会要开始了,立刻敛容肃立。
魏公公一张口,传了一道令人惊讶的圣旨:“传圣上口谕。今日大朝会延迟半个时辰,请诸位大人耐心等候。”
百官:“……”
百官们面面相觑,满头雾水。
盛鸿年轻力盛,身体健朗,几乎没生过病。近来也好端端地,没听说过哪儿不舒服啊!怎么今日忽然延迟朝会
莫非是急着想让皇后怀孕生出皇子,所以才迟了
有这等想法的,绝不止一两个。大家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露出“男人嘛”的会心笑意。
陆阁老咳嗽一声,张口问魏公公:“不知圣上为何忽然延迟朝会莫非是龙体偶有不适”
魏公公陪着笑脸应道:“皇上龙体康健得很。只是,今日是端柔公主去莲池书院读书的第一日。皇上坚持要和皇后娘娘一同去公主殿下去书院。一来一回,总要耽搁半个时辰左右。”
陆阁老:“……”
众臣:“……”
满肚子吐槽,一时不知该如何说起。
身为天子,国朝大事才是正事。阿萝公主自有谢皇后照料,天子跟着凑什么热闹
金銮殿里静默了片刻。
礼部尚书谢钧厚颜打破沉默:“皇上对阿萝公主疼宠有加,身为父亲,尽责尽心,委实值得臣等学习效仿。”
新上任不久的刑部尚书陈尚书,也笑着附和:“谢尚书言之有理。皇上年轻有为,乃一代明君,对阿萝公主如此上心,可见一片拳拳父爱之心。”
紧接着,萧尚书也张了口:“皇上的举动,堪称万民百官之表率。”
年轻一些的官员,诸如陆迟赵奇陈湛等人,更是对皇上的举动盛赞不已。一时间,赞誉声一片。将些许不和谐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有些心思活络的官员,心里已经开始暗暗盘算起来。
皇上膝下只有阿萝公主,且对阿萝公主十分疼宠。便是日后有嫡出的皇子,也不会影响到阿萝公主身为大齐最尊贵公主的地位。
谁家里都有合龄的出色子侄后辈,若日后能入了帝后的眼,尚了阿萝公主为驸马。那可是一世的尊荣富贵了。
想到这些,不得不让人羡慕陆阁老李阁老陈尚书的好运道。陆阁老的嫡曾长孙陆天佑,陈尚书的嫡孙陈小宝,还有李阁老的嫡曾孙李钰李钦,都在宫中读了三年书。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不知日后谁有这样的福气,能得阿萝公主的青睐。
……
宫中马车华丽又宽敞,前有百余个御林侍卫,后有百余个,马车旁还有数名貌美才高的女官同行。
这等出行阵仗,浩浩荡荡,十分扎眼。
今日是莲池书院新生报到的第一日,前来送学生入学的女眷们皆乘坐着马车,带着家丁随行。
一看这等动静,众女眷立刻会意过来。这一定是皇后娘娘亲自送阿萝公主来书院了。
谢皇后年少时名动京城,认识她的不在少数。当下,众女眷便躁动不安起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张望。活络些的,索性厚颜下马车,想凑上前来打个招呼套套近乎什么的。
众侍卫停下,分散在四周。
马车也停了下来,车门打开,第一个下了马车的,既不是宫女,也不是谢皇后。而是一个身着玄色锦袍的青年男子。
这个青年男子,约有二十余岁,身姿修长挺拔,腿长肩阔。一张脸孔俊美至极,挑眉一笑,光华炫目。
众女眷倒抽了一口凉气。
991.第991章 削藩(一)
第991章 削藩(一)
顾山长找了个正大光明的借口,施施然进了书院。
留下帝后在书院门外面面相觑。
想也能猜到,这是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顾山长定会时常回莲池书院和季山长“叙旧”。
盛鸿忍不住小声嘀咕:“我怎么没想到这一招。”
谢明曦笑着瞥了盛鸿一眼:“百官们还在金銮殿里等着,你别在这儿磨蹭了。快些回去上朝吧!”
盛鸿随口说句玩笑,自不会真得留下不走。在院门外驻足往里看了一眼,便和谢明曦携手离去。
因帝后身边一直有侍卫随行,一堆名门女眷未能靠近前来请安问好。不过,在书院外的相遇,还是令众女眷兴奋雀跃不已。
“真没想到,我今日会亲眼见到皇上和皇后娘娘。”
“早就听闻皇上待皇后娘娘一往情深,对阿萝公主疼宠如命。今日我总算是亲眼目睹了。”
“是啊!谁能想到,皇上会亲自送阿萝公主来书院。不行,以后我可得天天来送女儿,说不定以后还有见到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机会。”
“正是,我也有此打算……”
莲池书院外激动欣喜的议论声久久未散。
这一切,帝后自然不知情。
两人乘着马车回宫,盛鸿去了金銮殿。谢明曦回了椒房殿,开始处理后宫事务。只是,往日冷静镇定的谢皇后,今天时不时就会分心走神。
湘蕙看在眼底,不由得暗暗好笑。
可怜天下父母心。谢皇后也不能例外。
不知今日皇上上朝时会否分神。
……
盛鸿心里一直惦记着阿萝。
阿萝已经十岁,这个年龄不算大,也绝不算小了。可在亲爹盛鸿的眼里,阿萝还是娇娇软软需要捧在手心呵护疼爱的女儿。
当年他扮作女装在莲池书院读书三年,对莲池书院颇为熟悉了解。按着莲池书院的惯例,便是公主进了书院,也得和普通学生一般,只能带一个伴读入内。在书院里和其余学生一样,不会有什么特殊待遇。
平心而论,身处这样的读书生活环境,对生来矜贵的阿萝是件好事。阿萝会更快地独立自主,能学会和同窗们相处,更有利于阿萝的健康成长。
可是,他还是陷入了亲爹特有的焦虑不安忧心中。
阿萝能否适应书院里的生活
阿萝能不能适应新的夫子们
阿萝会不会交到好友
……满腹心事的天子,在大朝会中走神了。
好在百官们都垂着头,有奏折启奏时亦不能抬头直视天颜。只要盛鸿安稳地端坐在龙椅上,不乱说话不做任何出格的举动,谁也不知道天子在发呆。
站在天子身侧的魏公公,眼角余光瞄到了一些异样。
魏公公轻轻地咳嗽一声,以示提醒。
盛鸿这才回过神来,打起精神听百官们启奏。
每个月两次的大朝会,形式大于内容。真正的国朝大事,基本都是在平日的小朝会上商榷解决。
不过,今日的大朝会有些不同寻常。
陈湛身为最年轻的科道言官,平日颇有些锐气,今天竟当着百官的面上了一道请求天子削藩的奏折。
陈湛穿着低等官员的官服,目光熠熠,气度从容,侃侃而谈。先列举了大齐藩王藩地众多的弊端:“……大齐建朝百余年,共封了十余位藩王。分封的藩地加起来,占了大齐四分之一的州郡。”
“这些藩地,被藩王们世代占据。和诸侯国无异。藩地的百姓,只知藩王,不知当朝天子。这和割裂大齐疆土,有何不同”
“再者,这些藩地的税赋收入,也皆归藩王们所有。朝廷每年还要出大笔军饷银两,给
992.第992章 削藩(二)
第992章 削藩(二)
陈尚书的焦急愤怒,绝非作伪。
当着一众百官的面,陈尚书只差没伸出手指着不孝逆子破口大骂了:“陈言官手中并无凭证,只凭着自己的猜想,就敢妄言评断一众藩王。这将效忠大齐的藩王们置于何处”
然后,怒气冲冲地拱手对盛鸿启奏:“老臣恳请皇上,将这个肆意枉言的陈言官撵出金銮殿。”
陈湛在自家亲爹凶残得快人吃人的目光中,坚强勇敢地挺住了:“陈尚书,这里是金銮殿,微臣官职虽低,也是正经的朝廷命官。有启奏天子之权。”
呸!
等回去老子打断你的腿!
陈尚书强忍着破口怒骂的冲动,坚持要将陈湛撵出金銮殿。
一开始发懵继而袖手看好戏的百官们,此时心里迅速琢磨起来。
怎么回事这对父子好像不是在唱双簧!陈尚书那副气得火冒三丈的样子,不太像装出来的啊!
莫非,这么要命的奏折,真的是陈湛私下所为,陈尚书事前毫不知情
坐在龙椅上的盛鸿,神色莫测地扫了众臣一眼。
就在此时,一直站在文官后列的翰林学士陆迟也站了出来。
陆迟的升官速度着实惊人。回京三年,从六品的翰林侍读升为五品的翰林学士。一个尚未到三旬的翰林学士,在大齐官场上亦是绝无仅有了。
陆迟相貌俊秀,举止儒雅,声音温润悦耳:“启奏皇上,微臣以为,陈言官今日的奏折,虽有些言辞激烈之处。不过,也不无道理。”
“削藩之事,势在必行。不过,如何削藩,如何安置一众藩王,皆是关乎朝堂安定的大事。绝非朝夕可成。”
“所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陈尚书也无需因此事大发雷霆,在朝堂之上公然怒骂陈言官。”
陈尚书:“……”
陆阁老:“……”
陈尚书震惊恼火不必细说,陆阁老也被陆迟的突然表态惊到了。
陆阁老身为首辅,站在文臣第一位。此时不得不转过头,看着从容不迫的陆翰林。一时间,不知该怒还是该骄傲自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