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这三位藩王各自上了奏表,感激涕零地谢了天子恩德。
天子很快又下了圣旨。
三位年迈的藩王留在藩地养病,待病好了再归京也无妨。有太医亲自照看,藩王家眷儿孙们无需再留下伺疾,接到圣旨之日立刻收拾行李归京。
否则,便以谋逆重罪论处。
这道圣旨一下,顿时在藩王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动荡。
年轻的天子委实强硬之极,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啊!颍川王三人想遥遥无期地拖延下去,绝无可能了。
接下来,颍川王他们会如何应对是交出藩兵,让儿孙们归京。还是直接起兵,和朝廷宣战
稍微一想,众藩王都觉忐忑惶恐激动难安。
正逢陈留王生辰,一众藩王打着以祝贺生辰的名义,登了陈留王府的门。
……
年龄最大归京最早也最受天子礼遇的陈留王,今年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年龄,在此时毫无疑问是高寿了。
陈留王人老心不糊涂,收了众藩王的寿礼,乐呵呵地和众藩王闲话喝酒。一旦有人问及颍川王等人之事,陈留王便闭口不言或左顾言他。
“陈留王叔,皇上圣旨已下,不出半个月,就会到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手中。也不知他们三人会如何应对……”
“呵呵!喝酒喝酒!”
“陈留王叔,这事我们可不能一味袖手旁观。万一皇上真的打定主意要以谋逆重罪论处,颍川王他们不反也得反了……”
“今日这美酒,还是我当年五十岁时亲自酿的,整整窖藏了二十年。今年才舍得开坛,是不是格外香浓”
“陈留王叔,先别管喝酒的事了。这等大事,我们今日可得商议个章程对策来。我们同是藩王,理当同心合力,不然,可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就连那个毛还没长齐的混账东西,也敢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
“这么好的酒,你们不喝,我可就收起来,留着八十岁的时候再拿出来了。”
众藩王:“……”
反正,不管藩王们说什么,陈留王就是不接话茬。一味笑呵呵地劝众人喝酒。
性急如火的江夏王终于发怒了,猛地一拍桌子,咬牙切齿地问道:“陈留王叔,你是我们藩王中辈分最长年龄最长的。今儿个大家伙都来了,就是要你有个说法,给我们拿个主意。你这一味地推托喝酒,算怎么回事”
发须皆白的陈留王,并未动气,自顾自地喝下杯中美酒。然后慢慢放下酒杯,缓缓说道:“你们在想什么,是你们的事。”
“我老了,没那份胡思乱想的能耐,也禁不起风浪了。”
“你们有大志向,我没有。我就想看着儿孙都好端端地活着,平安无事的活到老死的那一天。”
“我是第一个回京的藩王,皇上对我格外优容。赏给我的金银田地最多,也给我的儿孙都安排好了去处。我的长孙进了宗人府当差,其余孙子不太争气,就去读书。等学业有成,宗人府自有安排。”
“这样的日子,我过得很好,也很知足。”
“你们不知足,想折腾,随你们去。不过,别来问我,免得连累了我陈留王府上下。”
一席话,说得众藩王纷纷色变。
陈留王这是打定主意要向天子投诚,留在京城养老了。
江夏王还想再拍桌子诘问,陈留王已霍然沉了脸:“按辈分,我是长辈。你一个晚辈,在我面前拍桌子瞪眼的,成何体统。来人,江夏王喝醉了,送他
1017.第1017章 平藩(一)
第1017章 平藩(一)
建业八年,初春二月,春寒料峭。
颍川王三位藩王依旧“重病”不起,三位藩王世子各自上了一份奏折。奏折里的内容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只有一个主要内容。
亲爹卧榻不起,身为人子,理应随塌伺候。一众儿孙也不敢离床榻左右。恳请天子再宽容一段时日,容他们一尽孝心。
大朝会上,天子盛鸿听完奏折后,神色森寒,冷笑一声。目光掠过众臣的脸孔:“诸位爱卿听了奏折,以为如何”
话语中透出的冷意杀意,百官们听得分明,心里暗暗一凛。
颍川王等人的举止,已令天子动了真怒!
老臣们还在斟酌言辞,想着如何劝慰天子平息怒气,不要轻易动干戈。
已有年轻的官员挺身而出,朗声启奏:“皇上,众藩王奉旨归京,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因病不能成行,也就罢了。皇上下旨,令他们交出藩兵,由世子领着家眷归京。他们以种种借口拖延至今,狼子野心,毕露无疑。”
“这等行径,绝不能姑息。”
第一个挺身而出的,果然又是陈湛陈言官。
陈湛以言辞直接犀利闻名朝堂。亦是天子最信任的心腹最锋利的刀刃。
陈尚书抽了抽嘴角,看儿子那副慷慨激昂的模样,就觉得手痒想揍人。
陆迟为人温润,颇有君子之风。说话时不疾不徐:“皇上曾下旨,严令众藩王家眷启程归京,否则,便以谋逆重罪论处。颍川王等三位藩王,一再拖延,没将天子圣意放在眼底。显见他们已有了不臣之心。”
“这是欺天子年轻,蔑视朝堂。微臣恳请皇上下旨平藩。”
此话一出,陆阁老眉头跳了一跳,迅疾扫了长孙一眼。
所谓平藩,便是出兵,以武力收回藩地。陆迟一张口就是平藩,自然是因为皇上早有此打算。
赵奇一张娃娃脸,也出奇地严肃正经,拱手启奏:“微臣附议,请皇上下旨平藩。”
很快,陆续有官员出列,拱手附议。先张口的,多是年轻官员。沉稳持重的老臣们,也逐渐有人张了口。其中,便有坚定支持平藩的谢尚书和萧尚书。
赞成平藩的官员,占了大半。偶尔有人谏言,说什么不宜轻起战事之类,很快淹没在一片支持声的浪潮中。
平藩声势已成。
五位阁老心中略略盘算一回,最终也张口表态。
盛鸿面上怒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天子的威严和冷冽:“诸位爱卿的提议,颇合朕意。平藩之事,势在必行。朕立刻下旨派兵,前去平藩。”
大朝会结束后,天子留下一众阁老尚书们议事,几位武将也被召进了移清殿。
要平藩,就得出兵。
要挑合适的武将领兵,要调遣兵力,要准备粮草辎重,要制定平藩的具体事宜。每一桩每一件皆要商榷。
……
归京的藩王们,也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大朝会一散,藩王们各自面色有异心思复杂地回了藩王府。
颍川王等人有此举动,不出众人所料。出人意料的,是天子雷厉风行的应对。很显然,天子早有派兵平藩之意。
如果不是他们见机得早老实归京,将被兵临城外的,就是他们了……
有几个藩王当日就悄悄去了陈留王府,想和陈留王商议如何应对。
陈留王饮着清茶,两个貌美侍女跪在一旁为他捏腿伺候,一派神仙也不如我的惬意自得:“皇上下旨平藩,平的是颍川王他们,和我毫无关系。我为何要应对”
将来人噎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悻悻而归。
还有两个藩王,悄然去了江夏王府。到底说了什么,
1018.第1018章 平藩(二)
第1018章 平藩(二)
看着阿萝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模样,谢明曦颇觉好笑,瞪了一眼过去。
没等谢明曦说话,梅太妃已经抢着张了口:“阿萝,不可乱言!”
“出兵打仗,是武将们的事。大齐有这么多将士,何需你父皇亲自领兵千金之体,坐不垂堂。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你也不懂白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
梅太妃等了一个下午,心情焦灼不安。此时夹着一股火气冲口而出,语气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阿萝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通,颇有些委屈,又有些不服。张口就要反驳。
谢明曦瞥了一眼过来。
阿萝颇有些气闷,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母后说过,对着祖母要收敛恭敬几分。祖母不是口齿伶俐之人,性子软弱,却又格外传统守旧。在祖母眼里心里,儿媳和孙女都远不及儿子重要。
顾山长心疼阿萝,不动声色地为阿萝解围:“阿萝,你今日课业繁多,还没到晚膳的时辰。先去书房吧!”
阿萝低着头应了一声,乖乖随顾山长一起行礼告退。
看着阿萝怏怏离去的身影,梅太妃这才惊觉自己态度语气不佳,心中懊恼后悔不已。有些不安地看了谢明曦一眼:“阿萝是不是生气了”
当然生气啊!
谁被这样数落,心里都不痛快。何况,阿萝还是个心高气傲的孩子。
谢明曦心里想着,面上浮着清浅的笑意:“母妃不必多虑。阿萝气性大,忘性也大。很快就会将这点小事抛诸脑后了。再者,师父也会好生安抚宽慰她。阿萝最听师父的话,母妃放心好了。”
梅太妃心里空落落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婆媳两个怎么也亲近不起来,说话总隔着一层。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她自觉自己颇为疼惜孙女阿萝,和阿萝的感情也很亲密。今晚陡然发现,她大概有些一厢情愿理所当然了。顾山长和阿萝倒更像一对祖孙……
梅太妃忽然没了继续等下去的兴致,起身道:“皇上忙于政事,不知何时回来。我就不等了。待皇上有空了,让皇上去一趟寒香宫吧!”
谢明曦客气地挽留,梅太妃坚持要走,谢明曦便起身,送梅太妃出了椒房殿。
……
直至子时,盛鸿才回来。
忙碌了一整日,盛鸿眉眼间却没什么倦意,反而有着不同以往的神采。
谢明曦迎上前,低声笑问:“出兵平藩之事定下了”
盛鸿点点头:“三个藩王各自占据一方藩地,暗中豢养的私兵皆有数万。兵力不容小觑。朝廷以京城兵力为主,再调派附近的驻军,务必要一举击溃藩王。”
打仗确实是劳民伤财之事。
大齐休养生息数年,如今国库还算充盈,兵力也很充足。唯一的遗憾是,因战事不频,军中并未冒出什么年轻优秀的武将。
尹大将军受了重伤后,不能再领兵,早已致仕荣休。
军中战功和威望能和尹大将军比肩的,唯有楚将军。此次平藩,便以楚将军为统领,领其中一路,攻打颍川。
年轻武将周勇,领着神卫军,攻打河靖。
兵力最盛的彰德王,则由廉将军领蜀兵出征。
听到这儿,谢明曦略略挑眉:“廉将军领兵出征平藩,阁老尚书们就没反对武将们可心服”
盛鸿眸光一闪,耸耸肩:“怎么会不反对!我提议廉将军,陆阁老等人俱持反对意见。说什么廉将军年轻,从未真正领兵打过仗,此次平藩,最好是启用军中老将。”
说到底,就是觉得廉将军是女子,领着蜀兵坐镇蜀地也就罢了,真正领兵打仗哪里轮得到她
1019.第1019章 平藩(三)
第1019章 平藩(三)
数日后,天子下圣旨,派楚将军为军中统帅,亲率五万御林军,另有五万驻军,共计十万士兵,前去平藩。
周勇率领五万神卫军和五万驻军,也是十万兵力。
廉将军则率领八万蜀兵。
说起来,蜀兵原本是藩兵。待盛鸿登基做了天子,蜀兵便有了天子亲兵之称。在军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御林军神卫军。
这几年里,廉将军在蜀地大肆招募蜀兵。蜀兵从一开始的五千,到后来的五万,兵力充足。数年前盛鸿暗中豢养的私兵,也正大光明地归入蜀兵旗下。共计八万兵力。
按着军中惯例,领兵攻城,至少得双倍于守城的兵力。
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明面上皆只有五千藩兵,不过,私下里豢养的私兵绝不在少数。具体数字无法定论,不过,藩地的探子潜伏了半年多,初步估算出了三个藩王的兵力。
颍川王的兵力约在五万之数,河靖王约有四万兵力,彰德王兵力最多,约有六万。
如此算来,彰德王的兵力最足。廉将军的八万兵力,用来攻城,似有些不足。
原本天子给廉将军也派遣驻军,却被廉将军拒绝了。言明兵贵精不贵多,八万蜀兵便足矣。
调遣兵将,准备战马兵器粮草辎重,都不是易事。兵部户部上下忙得脚不沾地。其余四部虽然没那么忙,可打仗是举国大事,谁能不关心
一时间,朝中人人奔走繁忙。
转眼已是三月中旬。
这期间,藩王们又接连上了几道奏折,先是辩白绝无谋逆之意。紧接着是恳请天子宽容时日,他们立刻启程归京。
再接下来,则是一道痛斥天子昏庸无道主动生内乱战事的奏折。这一道奏折,不知为何传得沸沸扬扬,传遍街头巷尾。
盛鸿丝毫不为所扰,下旨令大军集结出发。
……
三路大军,行军至藩地,至少要一个多月。
行军途中,需每日传递军情至京城。待到了真正攻城平藩的时候,便是一日几封军情也是有的。
大齐朝堂,也因这一场战事变得格外紧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