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徐家小姐一直等到了十九岁。如今总算是修得正果,风光嫁入安王府。
安王才学平平,性情略有些软弱平庸。对朝堂政事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喜好收藏古籍古物。
成年之后,安王便出宫住进了安王府。闲着无事换了常服,时常去古玩铺子里转悠,遇到中意的就花银子买下……这几年的月例用度,基本都被这么花光了。连带着端太妃的私房,也少了不少。
端太妃如今也想开了。金銮殿里的龙椅,盛鸿坐得稳稳当当。谢明曦这个中宫皇后,手段虽厉害,对着老实安分的太妃们倒是颇为和气。安王平庸爱玩,对天子毫无威胁,日子也过得安逸。
安王一成亲,端太妃的一桩心头大事也彻底放下了。
成亲第三日,安王领着新妇进宫请安,先进了椒房殿,觐见帝后。
安王年少时就生的白胖圆润,如今身量拔高,整个人也愈发白胖。安王眉眼清秀,是个清秀讨喜的小胖子。
安王妃徐氏,颇为纤瘦窈窕,一张瓜子脸,柳眉杏目,我见犹怜。和安王站在一起,一个圆润一个苗条,反差明显,颇为有趣。
新婚小夫妻一起行礼。
盛鸿对安王这个幼弟颇为和善,笑着说道:“你亲事被耽搁了几年,现在总算是成亲了。我这个做兄长的,心中也觉安慰。”
安王厚着脸皮笑道:“七哥打算赏我些什么”又冲着谢明曦笑道:“皇嫂素来大方,想来也不会吝啬。”
安王有意耍宝逗趣,盛鸿和谢明曦自不会拆他的台,对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应道:“放心,见面礼早就备好了。”
……
帝后出手,当然不会小气。
盛鸿给的是一处千亩田庄。谢明曦送了安王两间地段极好的铺子。让管事经营铺子做些营生也可,或者什么也不做,将铺子租出去,每年也是一大笔银子。
安王高高兴兴地收下,领着媳妇又去了端太妃的寝宫。
一路上,安王妃徐氏忍不住低声说道:“皇上和皇后娘娘对你真好。”
一出手就是千亩良田和两间地段上佳的大铺子。
安王冲新婚妻子眨眨眼,悄声笑道:“这是七哥和嫂子疼我,知道我爱乱花银子,特意补贴我的。”
安王妃:“……”
亏得他有脸说!
堂堂藩王,不爱读书,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整日就爱四处乱逛乱花银子。时常被人忽悠,买回来的古物大半都是假的。
碍着周围的宫女内侍,安王妃不便多说,只悄悄瞪了夫婿一眼。
安王不以为意,厚颜一笑,伸手握住新婚妻子的手,进了端太妃的寝宫。
身为天子的胞弟,平庸爱玩不是什么坏事。如此,既能令帝后真正放心,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安逸自在。
只是,这等话,他绝不会对任何人说出口。对着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
端太妃见了儿子媳妇,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安王妃磕头敬茶,端太妃半点都没为难,和颜悦色地接了茶,饮了一口。又赏了丰厚的见面礼:“……你们两个终于成了亲,我这心事也能彻底放下了。安王自小就是个惫懒的性子,往日我没少耳提面命提醒督促,往后,这个重任就得交给你了。
1010.第1010章 抵京
第1010章 抵京
半个月后,陈留王领着家眷抵达京城。
陈留王的藩地离京城最近,藩地也最贫瘠。从血缘关系来论,陈留王是建文帝的堂叔,盛鸿应该喊一声叔祖父才对。
不过,在天家,不按血缘关系叙旧,要先行君臣之礼。
年近七旬满头白发走路时需要两个内侍搀扶的陈留王,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老臣见过皇上。”
盛鸿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坦然地受了陈留王的叩拜大礼。
陈留王子嗣兴旺,此次随同陈留王一同归京的,还有陈留王的六个儿子十几个孙子,还有几个曾孙。
这么多人一起跟着陈留王跪下,满满当当地跪了一地。
盛鸿心里忍不住想道,怪不得陈留王这么干脆利落就交了藩兵回了京城。他的藩地最小最穷,还有这么一窝儿孙要养,还不如直接回京,将养儿孙的重任都赖到他这个天子身上算了。
事实上,他确实有厚待陈留王的打算。
不管如何,陈留王是第一个归京的藩王,为削藩大计开了一个好头。他要厚赏陈留王,向所有藩王昭示天子的仁厚。
“陈留王请起。”盛鸿走上前,亲手扶起陈留王。
陈留王十分感动,连连谢恩。身后的一众儿孙,也在盛鸿的示意下一同起身。一屋子男丁,再次彰显了陈留王强大的繁衍力。
盛鸿亲切地说道:“你们一路奔波辛苦,先回王府安置吧!朕早已下令,命内务府修缮各王府。”
盛鸿的目光溜到陈留王身后数量众多的儿孙身上,略一掂量,又加了几句:“朕思虑不周,陈留王儿孙众多,王府里怕是不够安置。朕立刻下令,让内务府为你们准备住处。”
众人再次跪谢隆恩。
……
当晚,帝后独处时,盛鸿将心里的阴暗猜疑说出了口:“明曦,这个陈留王巴巴地回京城,定是因为儿孙太多,他实在养不起了。所以麻溜回京,打算赖我身上了。”
谢明曦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你这话说得太刻薄了。”
今日,陈留王领着儿孙进宫,陈留王妃也领着一众女眷进了椒房殿觐见。谢明曦见了一屋子女眷,对陈留王府的“人丁兴旺”有了最直观的体会。
盛鸿也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些无奈和不满:“这几年宫中有丧事,回京的都是陈留王世子。我只知陈留王子嗣兴旺,今日才算亲眼见识到了。”
“儿子六个,孙子十几个,还有几个曾孙。男丁将近三十个。这其中还有不少没成亲的,等成亲以后,再生一堆孩子出来……换了我是陈留王,我也干脆回京算了。”
谢明曦笑了一回,才替盛鸿出主意:“不管陈留王是什么打算,他既是老实地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就得好生安置。”
“你今日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以后还得给他们找些正经差事,让他们自力更生。断然没有躺着吃喝的道理。否则,此例一开,以后一众藩王都回京了,得养多少闲人”
“倒不是缺这些银子。而是人一旦闲着无事,就会生事。如今的宗室里,也有不少纨绔儿郎。索性一并都安排妥当。”
“汾阳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这些都是他分内之事,就将此事都交给汾阳郡王便是。”
轻轻松松就将锅甩了出去。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这等小事,交给汾阳郡王正合适。
盛鸿听得眉开眼笑,握着谢明曦的手笑道:“没错!我明日就宣召汾阳郡王进宫,命他在三日之内想出个章程来。”
谢明曦颇为厚道地为汾阳郡王说情:“三日时间太仓促,多允些时间,给他十日时间吧!”
1011.第1011章 安王(一)
第1011章 安王(一)
这一道口谕,对安王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他这个闲散王爷做得好好的,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惬意又自在。如今成了亲,和新婚娇妻正是你侬我侬柔情蜜意的时候……
他根本就不想去什么宗人府,更不想掺和朝中削藩之事啊啊啊!
安王苦着脸问道:“魏公公,你说,本王现在称病还来不来得及”
魏公公一脸实诚地应道:“怕是来不及了。”
天子一下口谕,安王就病倒,也太不成样子了。
安王心情一片晦暗,不敢抱怨自己的亲哥,便骂了汾阳郡王一通出气:“这个汾阳郡王,真是太可恶了!”
“安置藩王儿孙宗亲子弟是何等要事,便是人手不足,也该请皇兄派遣精明能干之人前去。我这等好逸恶劳一无是处的人,去了又有何用!”
魏公公:“……”
对自己有如此清晰精准的定位,安王殿下果然非同一般!
“不行,我现在就要进宫,向皇兄辞了这桩差事。”
安王很快下定决心,一张白胖的脸上浮出少有的坚定之色:“绝不能让这等要紧事毁在我手里。”
魏公公:“……”
……
安王像火烧了屁股一般,当即便进了宫。
安王走了约有一盏茶功夫,安王妃才知晓安王进了宫。待问明事情原委,安王妃顿时急了。
圣意不可违!
天子已经下了口谕,安王不肯领旨,进宫肯定是想推了这桩差事。万一激怒了天子,怕是要吃苦头……
安王妃一咬牙,立刻命人备马车进宫。
安王妃先去了端太妃的寝宫,将此事告诉端太妃。端太妃又惊又气,霍然站起身来,咬牙怒道:“这个混账东西!今儿个定是要闯祸了!”
安王妃眼圈泛红,水光闪动,哽咽着说道:“恳请母妃想想法子,救一救殿下。”
端太妃能有什么法子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先祖建朝时就定下的规矩。身为太妃,连靠近移清殿的资格都没有。便是想去哭诉求情,也不可能。
为今之计,也只有先去椒房殿求谢皇后了!
为了儿子的性命安危,脸面什么的,暂且都可以搁置一旁。
端太妃定定心神,迅速说道:“你现在就随我去椒房殿。到了椒房殿里,你不可胡乱说话,看我的眼神示意说话行事。”
安王妃应了一声,用袖子擦了眼泪。
此时婆媳两个俱是心急如焚,也顾不得仪容姿态了,联袂去了椒房殿求见。
……
时近正午。
阿萝顾山长都去了书院,盛鸿在移清殿里忙碌,也未回来。
谢明曦一个人,正要下令传膳,就见从玉走了进来,轻声禀报:“启禀娘娘,端太妃娘娘和安王妃在殿外求见。”
她们两个倒是来得挺快!
谢明曦消息灵通,已知晓安王进宫之事。不用深思,也知道这对婆媳来意为何。
“让她们进来吧!”谢明曦笑着吩咐一声,从玉领命退下。过了片刻,端太妃安王妃一起进了殿内。
端太妃神色惶惶,强作镇定。年轻的安王妃更是不济,微红着眼眶,面上流露出仓惶凄楚之色。
婆媳两个一起行礼,谢明曦微笑着说道:“这里又无外人,不必讲究这些虚礼,坐下说话便是。”
端太妃强笑着说道:“多谢皇后。”
端太妃年轻得宠的时候,掐尖要强,虚荣好胜。可惜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就失了先帝宠爱,和被打入冷宫无异。
建文帝死了已有十年。这十年来,端太妃战战兢兢伏小做低,唯恐自己和儿子扎人眼刺人心。宁可养废了儿子,也不愿儿子出半点差池。
此时张口求情,端太妃也不
1012.第1012章 安王(二)
第1012章 安王(二)
盛鸿神色未变,淡淡哦了一声:“你怎么就没能耐当差了说来给我听听。”
安王拼命糟践自己:“我书读的少,不喜什么圣人道理,也不爱习武练箭。我自小就爱吃爱玩,长大了也没能改掉惫懒闲散的毛病。”
“像我这样的人,天生合该是吃混吃好玩……不对,是混吃等死的命。”
“我有自知之明,没当差的那份能耐。我就是扶不上墙的那坨烂泥,是那根不能雕琢的朽木,当不起重任啊!”
“皇兄素来疼我,就再疼我这一回,饶了我吧!”
安王厚颜扯住盛鸿的衣襟,只差没痛哭流涕对天立誓了。
盛鸿不气反笑,张口奚落:“你对自己倒是清楚的很。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没能耐当差,只会吃喝玩乐是吧!”
“我告诉你,我在大朝会上下了旨,朝堂百官都听进了耳朵里。你有脸进宫推辞差事,我这个天子却没脸改口。”
“这差事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从明日起,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地去宗人府,听汾阳郡王差遣做事。要是做事不尽心,或是成心胡闹,我亲自打你的板子!”
安王:“……”
安王听傻了眼,拉扯着盛鸿已经的手,却未松开:“皇兄,我真的不行……”
盛鸿深深看了安王一眼,淡淡道:“盛溯!放手!”
已经很久没人叫过他的全名了。
安王一时差点没反应过来,待看到盛鸿微沉的眉眼,安王心知插科打诨没用处了,只得松了手。
耳畔响起盛鸿低沉的声音:“这些年,你荒废了学业,文不成武不行,胸无大志,吃喝玩乐。我忙于朝政,无暇管教你。可这并不代表,我乐意看到你变成现在的样子。”
“盛溯,我们共有兄弟七个。八弟去的最早,然后是三哥,二哥四哥五哥也都死了。现在只剩我们兄弟两人了。”
“我知道,你一直小心翼翼,怕自己碍了我的眼。你变成今天这副模样,有大半都是为了令我放心。”
“端太妃也存了养废你的心思,想保全你的性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