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梅太妃果然十分欢喜,又为盛鸿夹了一碗菜肴:“喜欢吃就再多吃点。”
盛鸿:“……”
每次到寒香宫来用晚膳,他都会吃得格外撑。今晚也不例外。母子两人吃饱了之后,低声闲话。
“谢氏今日下午来过了。”梅太妃轻声笑道:“她坚持要为我操办生辰宴。我推却不过,便应下了。”
盛鸿笑道:“不瞒母妃。儿子日日忙于政事,粗心大意,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事。母妃生辰宴的事,都是明曦的主意。”
身为男人,“在亲娘和媳妇之间要如何说话做人”是一门高深又必须钻研的学问。盛鸿显然深谙此道。
果然,梅
1006.第1006章 争执(二)
第1006章 争执(二)
梅太妃是真的伤心,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儿子养大了有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真是半点都不假。”
梅太妃四十多岁,风韵犹存。哭起来梨花带雨,颇惹人怜惜。
盛鸿不是铁石心肠,见梅太妃这般伤心难过,心里也沉甸甸的。
只是,有些话,他必须要和梅太妃说清楚说明白。免得日后有人怂恿着梅太妃,做出什么不合宜的事情来。
“母妃,你别哭了。”盛鸿轻叹一声,从袖中取出干净的丝帕,递给梅太妃:“擦一擦眼泪。”
梅太妃接了丝帕,擦了眼泪,将头扭到一旁。
盛鸿轻叹一声,放缓了声音:“母妃进宫后,生下我和六姐,当年何等风光受宠。也因此受人嫉恨。六姐代我而死,我不得不扮做女装,才得以活下来。”
“身在天家,于我们姐弟而言,是最大的不幸。”
“这些事,我永远无法忘怀。想来,母妃也无法忘记。”
女儿之死,是梅太妃此生最大的隐痛。
儿子被逼扮了六年女装,亦是梅太妃心里的伤疤。
短短几句话,狠狠刺中了梅太妃心里的痛处。梅太妃顿时转过头来,潸然泪下:“是我没用,没能护住你们姐弟……”
“这不是母妃的错。”盛鸿声音略略低沉:“天家无情,后宫争斗不休。一切纷扰,皆因妻妾子嗣之争而起。”
“母妃,我自娶明曦的那一日起,就下定决心,此生和她结为夫妻,永不相负。”
“我们两人之间,容不下第三个人。”
“我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夫妻离心。我也不要我的孩子,承受昌平皇姐曾受过的痛苦。我这一生,永不纳宫妃。”
最后一句,说得无比坚决。
梅太妃心弦猛地一颤,抬眼看着神色坚定的盛鸿:“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谢氏命中无子,就像俞太后那样,你要怎么办难道要过继子嗣不成”
等等!
梅太妃脑海中轰地一声响,仿佛暗夜一声惊雷,陡然想明白了:“你将霁哥儿霖哥儿霆哥儿一直养在宫中精心教养,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谢氏生不出儿子,你就从他们三人中择一个过继”
当然不是。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让霁哥儿他们住进宫中,是为了照拂侄儿们长大,也是为了阿萝多几个玩伴。待阿萝长大了,他就立阿萝为皇太女。
如果阿萝太过平庸,或不敢负担起皇太女的重任。他才会考虑立侄儿为太子……从目前看来,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阿萝承袭了他们夫妻的优点,聪慧果决,勤奋好学,自信好强。他们的阿萝,将会开创先河,成为一代女帝。
这些话,当然不能对梅太妃说。至少,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
盛鸿含糊其辞地应道:“母妃说的不无道理。”
……
侄儿哪里如亲儿子好。
只是,今晚母子两人争执不下,不宜再起纷争。
梅太妃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行事准则,擅长以柔克刚和隐忍克制。
她拿着湿透了半边的帕子慢慢擦拭泪痕,哽咽着低语:“罢了,我老了,安心在寒香宫里养老就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我多管多问做什么,白白地惹你不高兴。以后我不说就是。”
盛鸿也有些无奈。
母子数年,梅太妃其实不太了解他真正的性情脾气。不过,他对梅太妃的性子却是了如指掌。
梅太妃这么说,并不是真的被他说服,而是以退为进罢了。
待到日后,母子两人定然还会为此事发生争执。
盛鸿打起精神,安抚梅太妃几句,便起身回了椒房殿。
1007.第1007章 亲疏
第1007章 亲疏
谢明曦没有追问盛鸿因何事和梅太妃争执不快。
梅太妃从不争权,也从不过问什么朝堂之事。能令梅太妃上心的,唯有盛鸿至今没有子嗣之事了。
俞太后孝期已过,提起此事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若不是因削藩之事太过要紧,百官之中早有人上奏折奏请天子广开后宫了。
盛鸿心知瞒不过谢明曦,不无歉然地看了谢明曦一眼,轻声叹道:“明曦,对不起。”
这一声对不起,他是替梅太妃说的。
只要阿萝一个女儿,是他的决定。
可在众人眼里,没有子嗣就是中宫皇后之错。
梅太妃的想法,和世间多数人相同。生不出儿子,都是女人的过错。自己生不出来,就该“让贤”给其他女子。
谢明曦瞥了满脸歉然的盛鸿一眼,脸上没什么感动之色:“你有何对不起我之处为什么要对我说对不起”
盛鸿:“……”
盛鸿满腔的歉意和满心的懊恼,被生生噎了回来。
谢明曦淡淡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今日只是母妃的几句话而已,我若连这个都承受不住。日后,众人千夫所指,皆怪罪我这个皇后善嫉不贤,我又当如何”
“盛鸿,这是我们夫妻两人共同的决定,也是我们一同选择的路。”
“不管日后被多少人非议责难,你都无需和我说对不起。”
“我不是软弱可欺之人,更不是那等遇事只会躲在你身后的女子。所有风雨,我会和你一起挺身面对。”
谢明曦没有刻意扬高声音,不疾不徐,和平日一样。
盛鸿却听得热血澎湃,有一股激越的热流在胸膛里激荡不休。
他上前一步,伸手将她紧紧搂入怀里。
他俯下头,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明曦,你说的没错。我们夫妻一心,无惧任何风雨。以后,我再不会因这等小事生闷气了。”
谢明曦略略仰头,吻上他的薄唇。
呼吸交错,唇齿相依,相濡以沫。
……
这一夜,梅太妃翻来覆去没睡好,隔日晨起,目中泛着血丝,神色晦暗。
琴瑟忧心不已,立刻就要打发人去请太医。却被梅太妃拦了下来:“人老了,偶尔没睡好精神不济,不必惊动太医了。”
惊动太医不要紧,只怕会紧接着惊动谢明曦……
梅太妃绝不会承认,自己对谢明曦这个儿媳一直有些发憷。
谢明曦平日浅笑盈盈,对着她这个婆婆一直恭敬有加,从无失礼之处。可只要一想到威风赫赫的俞太后是如何被谢明曦击溃,一点点地磨搓而死,她心里就阵阵发凉。
她和谢明曦从未红过脸。可她下意识地知道,若是她激怒谢明曦,谢明曦翻脸的速度不会亚于翻书。
梅太妃在宫中苟活二十余年,依仗的就是这份谨小慎微和趋利避害。简而言之,惹不起的人她绝不招惹。
昨晚她才刚说过谢明曦的“不是”,心里正虚,委实没勇气见谢明曦。
琴瑟见梅太妃坚持,只得作罢:“不请太医也罢,娘娘好生歇上一日。奴婢这就打发人去椒房殿送个口信……”
话还没说完,就被梅太妃拦下话头:“不用了。皇后每日颇为忙碌,别用这点小事去叨扰皇后了。”
琴瑟:“……”
主仆相依相伴三十年,她对梅太妃再熟悉不过。此时梅太妃分明是心虚胆怯了。
琴瑟心里诧异,口中应了下来。
……
梅太妃不想“惊动”谢明曦,谢明曦主动来寒香宫请安,梅太妃却无法避而不见。
谢明曦身
1008.第1008章 生辰
第1008章 生辰
梅太妃喝了几日药,到了生辰宴那一日,穿戴隆重又得体地露了面。
帝后亲自为梅太妃操办生辰宴,三品官员及其家眷皆有份进宫赴宴。天子宴请官员,谢明曦则在后宫设下宫宴。
既是梅太妃的生辰宴,宫宴自当设在寒香宫。
素来安静得近乎冷清的寒香宫,今日热闹之极。
梅太妃端坐在上首,谢明曦含笑坐在梅太妃下首。宫中几位太妃,也都前来赴宴。
贤太妃满头白发,老态毕露。静太妃也没比贤太妃好到哪儿去,额上眼角满是皱纹,一笑起来几乎能夹住蚊子。
经历过丧子之痛,还能撑得住熬过来,贤太妃静太妃的坚韧意志颇令人敬佩。或许也是因为没了儿子还有孙子的缘故。
两位太妃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眼看顾着孙子长大,最好是成亲有了子嗣,才能安心西去。
相较之下,端太妃就显得年轻有活力多了。
儿子安王好端端地活着,唯一的遗憾是接连守孝,亲事被耽搁了。如今已有二十岁。端太妃厚着脸皮,亲自去求天子为安王赐婚自己的娘家侄女。
盛鸿对老实安分的安王颇有好感,爽快地下旨赐婚。婚期就在下个月。
按理来说,安王成亲,应由谢明曦这个皇后操持亲事。奈何端太妃信不过任何人,执意要亲自操持。
谢明曦乐得轻松,从内务府拨了银子给端太妃,然后便袖手不管了。
端太妃忙活了几个月,将安王府收拾得整齐干净。人闲着无事易老,端太妃忙忙碌碌颇有奔头,倒显得格外年轻精神。
端太妃正笑着奉承梅太妃:“……这后宫里,再没有比梅姐姐更有福之人了。”
可不是么死去的淑妃丽妃不提,在座的太妃们谁没生过儿子
可只有梅太妃的儿子坐稳了龙椅。
别看梅太妃之前十余年活得憋屈,风光尊荣的日子都在后面哪!
好听话人人爱听。梅太妃也不例外,闻言笑道:“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倒是不能不应了。我确实有福气。有个好儿子……”
眼角余光瞄到谢明曦,立刻又补了一句:“还有个好儿媳。”
谢明曦:“……”
真是难为梅太妃了。
谢明曦维持着得体的笑容,随口接了话茬:“母妃慈爱宽和通情达理,有这样的婆婆,是儿媳的福气才是。”
婆媳两个相视一笑。
众人暗暗抖落一地的鸡皮疙瘩,面上各自露出笑容,打起精神来逢迎拍马。
这等场合里说的场面话,当然不能当真。谁当真,谁就是傻瓜。
……
一众诰命夫人们一一进了寒香宫,为梅太妃祝贺生辰。
众人准备的生辰礼,自然都是珍贵稀有之物。五尺长的珊瑚,巴掌大的羊脂玉,圆润通透一般大小的合浦珠……
各种奇珍异宝,一样样地呈在梅太妃眼前。
梅太妃不是贪财之人,却也看得满心喜悦。
谁不喜欢这种风光显赫人人追捧的感觉
沉寂隐忍二十余年,她终于熬到苦尽甘来的这一日。
阿萝和霁哥儿蓉姐儿一众堂兄弟姐妹,今日也从书院告假一日,为梅太妃祝寿。
“今日祖母生辰,阿萝亲手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祖母。”身着朱色罗裙的阿萝,神采飞扬,笑意莹然,捧着一卷画轴上前。
俞太后死后,阿萝便改口叫梅太妃祖母了。
无人质疑,更无人多舌。
俞太后一死,宫中位分最尊的就是天子生母。按着大齐先祖定下的规矩,梅太妃不能被封为皇太后,不过,该享有的尊荣一样都不会少。
梅太妃对聪慧伶俐的孙女也十
1009.第1009章 成亲
第1009章 成亲
一个月后,安王迎娶新妇过门。
安王妃徐氏,是端太妃的娘家侄女。
徐家在京城堪称二流世家,也就比当年的梅家强了那么一点。当年端太妃在宫中得宠时,徐家也跟着沾了光。徐大老爷徐二老爷都被提任外放,留在京城的徐三老爷做了工部郎中。
徐三老爷的嫡长女貌美多才,和安王是嫡亲的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门亲事,端太妃早就暗中和徐家商定妥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