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人生若初
章元敬无奈,笑着说道:“我哪儿累着了,一整天也没做啥事儿,家里头的事情奶也不让我做,不读书闲着也是无聊。”
姜氏却道:“有空寻隔壁的小子出去溜达溜达也是好的,在家待着自然无聊。”
隔壁就是指章明林家的孩子,虽然年纪相差不是很大,但其实章元敬跟他们玩不到一块儿去,再说了,十几岁的小伙子已经是半个劳力了,也没那个闲工夫。
章元敬没把自己写书的事情拿出来说,怕要是不成的话反倒是让家人失望,这会儿便笑着说道:“怎么,奶奶嫌弃我嗦,不想让我陪着你啦?”
姜氏把他疼到了心窝窝里头,就算知道他是说笑的,也连忙说道:“奶怎么可能嫌弃你,这是怕你累着吗,哎,那么多读书的孩子,也就是你最用功了。”
这话说着带着几分心疼,却也有几分自傲在,颇有一种自家孩子才是最好的自豪。
章元敬憋着笑表示赞同,顺便拍了个马屁:“都是奶奶教导有方。”
姜氏笑了笑,见孙氏和章铃兰都不在,连忙低声说了一句:“奶跟你说一句正经话,听说你又给铃兰丫头打了簪子,这得花多少钱啊,咱家待她已经够好了,哪儿就那么贵,以后你还得上京赶考呢,那都是花钱的事儿。”
章元敬笑了笑,也不说铃兰簪子的事情:“也是,奶,你放心,我会用功读书,等将来我中了举人,不说其他,光是掉的地税就是一大笔银子,到时候给奶奶买个金簪带带。”
姜氏老太太被金子晃了眼,拍着他的背笑道:“都说考举人难着呢。”
章元敬也跟着笑起来,“我都要上京赶考了,那肯定已经是举人了啊。”
姜氏哭笑不得,捏着他的俩家说道:“就知道逗你奶奶,知道你心疼铃兰丫头,我不也没有说什么吗,哎,幸亏你是个有出息的,不然她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也多亏了祖母,有您这么开明的老太太,姐姐才能过的舒心。”章元敬也跟着拍马屁,一老一小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都觉得这话特别有意思。
正说笑着呢,前头李婶急匆匆的走进来,开口就说道:“老太太,平安,阿全带着个男人回来,说是什么书斋的掌柜的,这会儿人在前头等着呢。”
章元敬眼神微微一闪,心知出书的事情估计能成了,看见姜氏担心的眼神,便把自己这段时间做的事情说了一遍,得她反倒是胡思乱想了。
姜氏一听,顿时拍着大腿说道:“不得了,咱孙子还能写书呢,这是要成大诗人了。”
章元敬不得不解释这本书的不同,但姜氏完全听不进去,在她看来写书那就是大成就,特别有本事,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干得出来的,看看隔壁孙秀才就知道了,这都多大年纪的人了,别说写书,就是值得人称道的好诗都没有一首。
知道孙子居然能写书,姜氏就跟打了鸡血似得,飘飘然的跟着一块儿到了前头,她得帮忙看着,得孙子年纪小不经事儿,到时候被那些偷奸耍滑的掌柜骗了。
来人正是书斋的王掌柜,顶着老太太审视的眼光,他把自己的来意一一道来:“这书写的确实是不错,只是以往也没有先例,这润笔却是不太好算。”
章元敬倒是期望值不高,笑着问道:“那王掌柜觉得价值几何?”
王掌柜还未说话,姜氏已经冷哼了一声,淡淡说道:“掌柜的,你可别看我家孙儿年纪小,就起了糊弄人的心思,他再小,也是咱们青州县头一份的小三元。”
王掌柜心头一凛,这可不只是小三元,还是李老先生的关门弟子,赵大人的门上客,听说在龙舟会的时候赵大人对他可格外的亲近。
原本占便宜的心思慢慢散去,王掌柜试探着问道:“若是买断的话,书斋也得冒着风险,最多只能给八十两银子,就这我们说不定还得亏了。”
章元敬直接问道:“那可还有另外的算法?”
王掌柜笑了笑,点头说道:“自然是有的,一般人家出诗集,无甚名声的书斋也不能都了,这样的文人通常是自己给了银子出书,到时候放到书斋寄卖,书斋只抽一部分成。”
这其实就是风险自负了,到时候若是大卖,书斋也能赚到钱,若是卖不出去,他们不过是提供了场所也不会亏了,其实除了出了名的书,大部分都是如此。
“印刷的用不低,不过书斋倒是有专门的抄书人,信誉有保障,若是章秀才有意,我倒是可以从中周旋,到时候书斋也就是赚一个中间罢了。”王掌柜又道。
章元敬还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这可是烧钱的事情,他们家家底又是很薄,万一亏了怕是会要缓很久。
谁知道姜氏一听,几乎是立刻拍板决定:“成,咱家就选这个了,肯定不能亏。”
☆、大卖
章元敬以前倒是没看出来,他祖母还有这样子的魄力,二话不说先拿出了五十两银子,这肯定是她留着最后的棺材本了,因为前段时间因为买地的事儿,姜氏几乎把能用的都用了。
章元敬虽然感动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89
亲祖母的信任,但难有几分担心,这要是书卖不出去不都砸在手里?
姜氏倒是信心满满,等王掌柜走了之后就拍着他的肩头笑道:“平安啊,你能写书了怎么也不跟奶奶说,这是多大的好事儿啊,光宗耀祖,别说咱家还有银子,就是没有借钱也得把书给出了,就是卖不出去烧给你爷爷,你爹那也是好的的啊。”
章元敬心中无奈,暗道感情她奶奶不是有信心书能够大卖,而是打着这个主意呢,也不知道他爷爷他爹到这样的书是个什么想法。
姜氏一看他的表情,连忙笑道:“当然,我乖孙的书肯定能卖得出去,卖不出去那就是他们一个个都不识货,活该他们考不中秀才小三元儿。”
得,章元敬也不再问了,只是第二天照旧去上课,李玉山看见了倒是多问了一句:“听说你的书卖出了?可有成书了?”
章元敬只得把事情说了一遍,李玉山也是哈哈笑道:“嫂子也是舔犊情深,放心,到时候老师我肯定回去买上一本,不会让你开不了张。”
对于写书,还是比较正经的书,李玉山倒是较为支持的,为此还特意帮他修改过一部分稿子,说实话,李玉山自己看着那本书也觉得挺好的,但是怎么说呢,就是有点太接地气了。
李子俊一听,也立刻说道:“到时候我也买一本,让我爹也买一本,好歹能有三本销量。”
章元敬听着又觉得窝心又觉得好笑,不过他对自己这般新型的书真多少有些忐忑,抄书是需要时间的,一直到五天之后,章元敬才看到第一批成品。
仔细一看,这批书倒是确实不错,字迹端正清晰无误,就连行间距都是差不多的,也怪不得人家能吃这碗饭,章元敬偶尔还会写歪了一笔之类的。
书有了,之后就是买卖的问题了,李玉山果然不让章元敬送,自己去买了一本品读,李子俊也是如此,就当是支持自家弟子/师弟了。
章元敬已经预备着会冷场一段时间,谁知道第二天余全去打听了回来,就带了个好消息。
却说书斋多了新书,常来买书的人都是要翻一翻的,王掌柜倒是也够意思,直接把书放到了一进门就能看到的位置,十分显眼。
这一日一个书生刚进门,瞄见这本书就惊讶了一下,科考必备录?莫不是说科考的?
科考的书可不便宜,带着几分犹豫,在强烈的好奇心之下,他还是翻开了书页,这一看就看了好半晌,书里头将科考这事儿分解来开一步步的讲解,倒是比学堂里头老师说的更详细一些,甚至还有如果进了厕号要如何应对的方法。
越看越觉得虽然这书文采不出众,但足够淳朴,讲解的都是或许用得着的事情,以前他似乎也知道,但这么一看,心里头就更加亮堂了一些。
想到这里,书生翻到最前头一看,章元敬,这不是那个八岁小三元吗,可见能考中秀才还是有些本事的,这里头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李老先生教的!
比起新鲜出炉的小三元,李老先生在青州的名头自然更大一些,一想到这可能是李老先生讲解的内容,书生心中就有些沸腾起来。
按耐住心中悸动,他开口问道:“王掌柜,这科考必备录价值几何?”
王掌柜淡淡一笑,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开张,他也不显得急切,只是慢慢开口说道:“一百文,这可是新书,别的不说,对科举怕还有几分用处。”
若不是如此的话,书生压根问都不会问,一百文其实是有些贵了,不过也没有贵的离谱,相比起历届考官的文集什么的,那就属于物廉价美了,书生考虑了一下,还是掏钱买下了。
买了书,书生也懒得在书斋多看了,急急忙忙的就回家去了,他得参加明年的县试,算起来统共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了,早看一会儿早一些得用。
等他走了,王掌柜倒是笑眯了眼睛,纸张和抄书的用加起来,一本书也就是二十文,要不怎么都说卖书是暴利呢,哎,早知道能买出去的话,他该跟那小三元买断了才是,这会儿还得分出去,想想那笔银子都觉得割肉。
很快让王掌柜更心痛的事情发生了,凡是进门来的书生们,若是没考过县试府试院试的,都会翻一翻这书,这一看大半觉得有几分用处。
这年头能读书的,大部分还是不缺钱的,一百文钱对他们而言算不得大数目,既然对科考有用处,那就是一两银子也是值得的。
就算是有那觉得太贵了一些不舍得,暗骂了几句写的乱七八糟,但到底碍于赵大人和李老先生的面子不敢乱说,最后只得哀叹而去。
却说青州有一书生姓牛名明,家里头也有几分家资,从小就送了他去学堂,要说牛明也算有几分天赋,在学堂的时候每次测试都是第一,让学堂老师十分欢喜。
按理来说,牛明这样的迟早都能考□□名,举人不敢说,秀才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偏偏牛明什么都好,就有个毛病,一进考场就觉得头疼,每次考完都觉得晕晕乎乎的,连自己写了什么都忘记了,出来还要大病一场。
自从第一次之后,牛明想尽了办法也无用,反倒是让这毛病一次比一次厉害了,至今还是个白身,连个童生都不是,反倒是以前不如他的同窗反倒是越了过去。
牛明也是不甘心,但又有什么办法?前头说过,读书是钱的事情,他们家里头却有三个兄弟,以前供他读书哥哥们也没有多说什么,只盼着他有出息,但随着他一年年的落榜,哥哥们的脸色也难看起来,毕竟谁也不愿意养着一个老大不小花不少的弟弟。
去年他也跟着章元敬一块儿去考试,偏偏好死不死分到了厕号旁边,一天都没撑过去就被抬着出去了,之后还大病了一场吃了好久的药。
就为这个,两个嫂子在家里头大闹了一场,他爹娘终于也开始动摇起来,暗地里劝他另找一个营生,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牛明哪里甘心去当一个掌柜。
最后他哭着跪求,爹娘终于答应再让他考一年,若是还这般的话,他们也不能允他这么下去了,毕竟书能不读了,日子终归要过的。
自此之后,牛明对读书就有些疯魔了,没日没夜的读着,恨不得将自己埋在书里头去,就为了明年考试能多几分把握,但他心里头也是明白,其实自己的问题不在读书,而是心!
这一日,隔壁房间嫂子又在指桑骂槐,这些年牛明光是花钱从未挣钱,底气也不是很足,外加他娘今日不在家,牛明也就没有人撑腰。
塞了一耳朵的酸话,牛明终于忍不住走出了家门,他漫无边际的在街头乱逛着,甚至想着今年要是再考不中的话,还不如直接跳进青州里头去,得拖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别人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90
。
但是一直到最后,牛明也没能下定决心,反倒是顺着往常走的路到了书斋。
前些年他还没有屡战屡败的时候,家里头对他的花销也大方,他也算是这边的常客了,跟王掌柜也是十分相熟,牛明想了想还是走了进去,就是不买翻翻看看就当散心了。
王掌柜倒是还认得他,一看见他进门就笑着招呼道:“牛生,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
牛明勉强的笑了笑,他那点事情熟人都知道,这会儿也就没多说,只是道:“读书累了,就出来散散心,最近书斋里头可有进新书?我也好久未来了。”
王掌柜想起牛明的老毛病,倒是有几分同情,眼睛一动便提议道:“牛生,你且看看这本书能不能派上用场,若是能用倒是再好不过。”
牛明一看,科考必备录,好大的口气,再一看名字居然是章元敬,心中便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来,他比章元敬大了许多,如今一个是小三元秀才公,一个却还是书生,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若真听了爹娘的话,怕昔日同窗将来却成了云泥。
虽有几分嫉妒,但牛明还是翻开了书本,若是这本书有一处有用,他心底也会感激那位章秀才,毕竟科举一道,除非是父子亲师,谁不是敝帚自珍。
等翻开之后,牛明倒是真的看了进去,越看心中越是激动,他不确定书中法子是否可用,但万一呢,不说让他镇定入场,就是别晕过去也是好的啊!
带着这一份激动,牛明下意识的要把书买下来,一摸口袋才发现今日出门太急忘了带银子,再一想,一百文对现在的他而言还不是小数目。
牛明抿了抿嘴角,到底还是不愿意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开口说道:“王掌柜,我要一本科考必备录,只是现在没带银子,这会儿我回家取了送来。”
☆、有用
章元敬也没料到自己的书能大卖,还大大超乎自己的预计,原本他琢磨着能不赔本就不错了,万一真的赔了的话,他得想个其他的法子赚一笔钱,不然亏了他奶心里头肯定不好受。
等书真的卖出去了,后悔的就成了王掌柜,谁让他当时没下狠心买断,如今最大的赢家成了章家,每次给这边送银子他心都在滴血。
到银子,姜氏倒是一点儿也不惊讶,她对孙子有一股子莫名的自信在,还笑着说道:“看来咱青州县的书生还都是识货的,我就知道平安的书能大卖。”
后来才知道的孙氏却觉得有些心惊胆战,摸着心口说道:“娘,你也太有胆识了。”
姜氏一边数银子,一边笑道:“瞧你那兔子胆儿,一看就是发不了财的,你连自己儿子都不相信,以后还能信谁?”
孙氏十分无奈,她儿子是厉害,但到底只有八岁啊,婆婆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
章元敬看着觉得好笑,希望这些银子能够抵消一些姜氏的心疼,要知道之前章铃兰的嫁妆可让她明里暗里念叨了好些日子了。
不过青州县城也就那么点大,这些书的销量是有一个限度的,至于明湖府,他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这点东西到了那边怕是打不起水漂来。
章元敬却不知道,很快一件事就造成了这本书的轰动,虽然还是小范围的,却实实在在的把书推了出去,倒是让他几年之内都不用再为了银子发愁了。
这一年的冬季不算冷,到了第二年春天却倒春寒的厉害,这可苦了考县试的学生们,为了防止作弊他们穿的还是单衣,虽然能够裹上一层一层,但南方的湿冷能要人命。
对于寒冷,科举必备录里头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条件有限还有各种官方的限制在,他就是能弄出什么羽绒衣也带不进去啊。
但是对于在寒冷中如何写字,如果冷静下来,章元敬倒是有几分心得。
说到底,那其实就是一种神胜利法,你想啊,反正都在一个考场里头,你冷别人也冷,若是穷困人家的,就想着家里头反正也暖和不到哪里去,自己冷习惯了比其他人要好;若是富贵人家的,就想着自己吃好喝好身体好,至少扛得住。
当然,他的书里头不会写的这么直白,不过意思就是那个意思,神胜利之后,更多的是怎么定心,怎么把原本记得牢牢的东西翻出来考试。
读书技巧中,章元敬最为青睐的就是节点记忆,就是把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跟自己最为熟悉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每日重复形成习惯,那就想忘也忘不了了,不过这个办法后遗症也厉害,用多了看见什么都想到读书。
但对于牛明来说,这办法就是大救星,他为什么屡试不第?还不是因为进了考场脑子就是一片浆糊,明明平时倒背如流的东西也记不得了,整个人恍恍惚惚不知道要做什么。
现在倒是好一些了,他还是怕,但一边默念着自己的名字,一边看着衣服上的扣子,原本已经忘记的东西居然真的慢慢回忆起来。
这一刻牛明几乎是惊喜欲狂的,忙不迭的开始落笔,生怕这只是昙花一现。
人大概都是如此,越是忘记越是害怕,如今有些想起来了,思维就清晰了许多,也说不清楚是牛明厚积薄发,还是章元敬的办法真的有用,反正他最后都写满了出来。
等离开考场的时候,牛明第一次是站着出来的,他爹一看倒是安心了一些,就算是没考中,家里头大概也不需要花药了。
牛明看见了亲爹的神色,又想起出门前两个嫂子的冷言冷语,心中却更坚定了。
阴雨天考试,考生们辛苦,考场之外章元敬也没断了学业,他们家的牛车照旧往来于章家和李家之间,不过他好歹还有暖炉可用,可比考生们幸福多了。
又一日从李家回来,下车的时候章元敬忍不住跺了跺脚,无比的想念上辈子的暖气,“六爷爷,您进门喝杯姜汤再回去吧。”
章老汉倒像是熟悉了这边的气候,不在意的说道:“我回家再喝就是了,快进去吧,你可不能冻病了。”说完也不等他挽留就走了。
章元敬无法,只得带着余全往里走,一边带着几分羡慕说道:“你说你怎么就不怕冷呢?”
余全咧嘴一笑,不在意的说道:“这也不算太冷,以前大冬天的我还在青州里头洗衣服,有时候手指头都没感觉了,今年我都没长冻疮。”
这么一听,章元敬倒是觉得自己太娇惯了,笑着说了一句:“得,不过你也怕老是站在门口等我,要么进来陪我读书,要么去角房待着,别吹了冷风。”
余全一听,倒是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摸了摸后脑勺说道:“我就是怕给少爷丢人。”
这话却是有缘故的,余全看着憨厚,其实也确实是个憨厚人,让他劈柴干活倒是可以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92
哈哈哈,小师弟,你不去也好,不然咱们兄弟俩又得自相残杀,到时候心里头难有些别扭,咱俩岔开才是好办法,毕竟解元只有一个。”
章元敬眨巴了一下眼睛,暗道他家师兄这口气,简直是把解元当作囊中之物了,幸亏这会儿老师不在,不然非得批他们一顿不可。
章元敬不打算去这一届的乡试,李子俊却必定要去的,若是顺利,他还会赶上两年之后的会考,直接上京赶考去了,李家至今没有给他定亲,也有几分等他出息的意思。
县试之后,李玉山给他们布置的功课截然不同起来,与以前的基础相比,现在更偏向于政论一些,他怕也是知道这是俩个孩子的弱项,甚至拖了关系,将近几年的邸报一一找到,也不详讲,只让俩个孩子讲这些通读一遍,再说自己的想法。
章元敬倒是很喜欢看邸报,虽然跟现代的报纸截然不同,但官方置办的邸报充分的体现着朝廷的意志,可以说完全就是朝廷现状的体现。
一年左右的时间看下来,章元敬倒是微微安心了一些,大兴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转了弯,但这个王朝对文人十分优待,开国皇帝乃是世家出生,虽然重武却不轻文。
大兴王朝传承至今还不到百年,上头的皇帝乃是第二任,幼年登基之后倒是也算文才武略,颇有几分明君的架势,只是如今老皇帝的年纪已经大了。
邸报上少有王子们的信息出现,但只看老皇帝的年纪,章元敬心中就有几分担心,但凡事皇帝晚年太子未定的,朝廷难有几分震荡不安。
不过随即他自嘲的笑了笑,他还是个小小秀才,皇位之争是绝对不会波及他这样子的小人物的。相比而言,大兴王朝优待文臣,除非是叛国谋反这样的大罪名,不然少有直接砍头的,看了几年的邸报,犯了事的文官大部分都是被革职查办,发配边疆的都少。
这样子的状态显然让章元敬很安心,他不图自己能当多大的官儿,只图能够安安稳稳的,别一不小心就拖累了家里人就成。
相比于章元敬的沉迷,李子俊对这些咬文嚼字四平八稳的邸报却十分不耐烦,只是被李老先生逼着没办法才去看,只是看了也是一知半解,让他爷爷十分头疼。
这一日,李玉山照旧先问两个弟子对一事的看法:“都察院御史谢传文上谏不实,被当庭革去文职,上令归家反省,你们对此事如何看?”
李玉山扫了一眼弟子,还是开口说道:“子俊,这次你先说。”
李子俊无奈,回了看着师弟的眼神,想了想说道:“这位谢大人也太不小心了,虽说言官谏言无罪,但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更别说是在朝堂之上弹劾一位官居一品的大人了,偏偏他还没有真凭实据,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李玉山听完脸色就黑了,他这个孙子什么都好,甚至在行文作诗的时候比章元敬还多几分灵气,偏偏在政治上却缺乏几分灵敏度,也不知道让他去今年的乡试是好是坏。
李子俊还在那儿滔滔不绝:“谢大人谏言虚假,反倒是被人抓住了把柄,皇上只是革去了他的职位已经是分外宽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