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科举兴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人生若初
章元敬向来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看了整整三天的文案之后,他才让余全往镇北王爷府送上了自己的拜贴,如他预料的,拜贴送过去之后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在府衙内的一举一动,云通判都盯着呢,见状不有些幸灾乐祸,对着章元敬连表面恭敬都做不到了,明摆着看不起他这个空帽子的知府大人。
为此余全没少生气,好几次差点把拳头送到这位云通判的脸上,却又在章元敬的眼神中冷静下来,章元敬只是一遍遍翻着记载,也不把衙门里头传的沸沸扬扬的话放在心上。
对他来说,云通判态度如何根本不重要,说到底他只是个通判,最多就是往朝廷说说自己的小话,但问题是谁都知道关山知府难为,就算是说了,难道朝廷会换一个人来吗?
他要是真有办法让他换任,章元敬还得感激他呢,只可惜这位云通判甚至不是京官出生,原本应该起到监督知府作用的他,其实是在关山本地选举上来了的。
如此一来,论与朝廷联系紧密程度,他甚至还不如章元敬自己。
面对余全的愤怒,章元敬反而问道:“你生气什么,我远道而来,云通判要是待我和和气气,我反倒是要小心了,如今他原形毕露,倒不像是个心思深沉的,反倒是能安心一些。”
云通判年纪不大,心思也不够深沉,至少挖的坑都显而易见,相比起朝中那些老谋深算,当面跟你谈笑风生,转身就能害得你家破人亡的,跟这样的小人相处更加容易。
余全还是有些气呼呼的,但他好歹也知道在人前不能表现出来,不能给自家少爷惹事儿,这是他在京城就学会的,他不是擅于隐藏的人,所以在人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174
前的时候就板着脸,反正一脸木讷让人看不出什么来就成了:“少爷,你说镇北王府还没有消息?”
章元敬笑了笑,淡淡说道:“作为属地领主,镇北王自然是公务繁忙,甚至在不在关山都无人知晓,他不能马上见我再正常不过。”
这是章元敬的真心话,其实他隐隐有些猜测,镇北王很可能不在属地,只是这个消息十分隐秘少有人知,云通判可能猜到一二,所以才撺掇着他去送拜贴。
这一等就是十几日,章元敬每日照旧去府衙看文书,对于云通判掌管的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也并不插手,只是偶尔查阅旧卷。
只是他看的仔细,问的也仔细,但凡看见不合常理的,必定是要刨根问底的,一时之间倒是让云通判敛了一些,至少断案的时候也得问问缘由,而不是自凭喜好随便乱来了。
一直到半个月后的某一日,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忽然出现在府衙内,这个大太监看起来大约三十出头的模样,眉目俊秀,看见他就拱手笑道:“章大人,王爷有请。”
章元敬笑了笑,也不推脱,笑着说道:“那就有劳公公带路了。”
来人正是镇北王爷贴身内侍贾太监,作为自小陪在镇北王爷身边的宦官,他在王爷府内的地位非同一般,就算是王妃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过来之前,贾公公还以为冷待了这么些日子,这位年轻气盛的章大人定有几分不满,谁知道这位看起来风轻云淡,似乎这一次就是寻常的传唤,至此,贾公公倒是对他印象深刻。
虽然只是隔壁,但从知府衙门的正门绕到镇北王府的正门还得坐马车,大约也得半炷香的时间,过来的路上,章元敬并未向这位内侍打听镇北王府的一切。
对此,贾公公又是高看一眼,多少人在见到王爷之前恨不得从他这里挖到那位的喜好。
进了王府,看着装饰简单,却不失大方,甚至隐隐带着一股子豪放的霸气的庭院,章元敬暗暗猜测着,至少那位镇北王爷绝对不是爱好靡丽之人。
果然,走进大殿,屋内简单的几样摆设都很实用,比如墙角那个架子,上头摆着的不是雕玉镯的器具,而是十分实用的武器!
很快有人为章元敬端来茶水,贾公公笑着说道:“章大人且歇一歇,王爷马上就到。”
章元敬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贾公公说完就退了出去,偌大的客厅里头就只剩下章元敬一个人,他挑了挑眉头,暗道这莫不是镇北王的一次试探?
不管是不是,他都没有站起来到处走走看看的意思,能让外人进来的地方能有什么秘密,就算是有,他看了拿了,除了增加自己的烦恼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章元敬默默的喝了一口茶,茶水倒是滋味不错,带着一股子不同与青州青茶的味道。
很快的,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脚步沉稳并且快速,章元敬才刚站起身来,就看见一个男人迅速的走了进来,身上的蟒袍昭示着他的身份。
眼前的男人就是镇北王爷,曾经的七王子萧,他原本应该也是个面目俊朗的男子,但此时此刻,不管谁看见他第一眼看到的,必定是那盘踞在左边脸上的那道疤痕。
那道疤痕一直从镇北王的鼻翼左侧蔓延到额角,呈现出狰狞的青黑色,也同样毁掉了这位王爷的左眼和原本俊朗的样貌,就像是原本清透而无暇的白瓷出现了裂缝一般,碍眼的同时又让人不由自主的觉得惋惜。
但是很快的,章元敬就敛了自己的想法,站在他面前的人是杀伐果决,不知道上过多少次战场,让外族望而生畏,维护了关山数十年平静的镇北王爷,他不需要任何人的惋惜,他的功绩,他的决断,足以抵消一切外貌上的不完美。
章元敬并未见过先帝,但镇北王即使只剩下了一只眼睛,其中带着锐利无比的光芒,也让人心悸不已,似乎他这一眼看来,就能把人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通透无比。
相比于如猛虎盘踞的镇北王爷,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就如同稚嫩的虎崽子,虽有几分凶悍,却带着致命的弱点,所以才会让文阁老如此轻怠。
章元敬长行揖礼,表现的十分恭敬:“下官章元敬,见过镇北王爷,王爷万安!”
镇北王摆了摆手,道了一声起,面上倒是看不出来对他是何印象,心里头倒是对章元敬看见自己的疤痕并不大惊小怪感到满意。
作为十五岁就在军队历练的糙汉子,镇北王确实是不太在乎自己的容貌,甚至有一种,伤疤是男人的勋章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他喜欢别人厌恶恐惧自己的疤痕。
章元敬表现如常,倒是让镇北王对他的感官不错,连他的外貌也不觉得太娘们了,反倒是笑着问了一句:“听说章大人的马术不错?”
章元敬微微一愣,没料到他第一句话是这个,从另一面来看,这位王爷显然对自己不陌生,甚至是了如指掌,不过再一想,作为关山的主人,镇北王对他才正常。
章元敬无奈的笑了笑,谦虚说道:“王爷谬赞了,下官才学会骑马不到一个月,哪里谈得上什么马术,不过作为男儿,喜欢马术倒是真的,只是还需要历练历练。”
镇北王挑了挑眉头,倒是没想到他直接承认自己马术不行,哈哈笑道:“你倒是实诚,本王事务繁忙,耽搁到现在才见你,心中可有芥蒂?”
章元敬又是一愣,暗道这位王爷说话可真是直接:“王爷既然没有召见,自然是忙于公务,下官又没有要紧的事情,等几日又不会如何。”
镇北王看了他一眼,似乎要看这话是不是出于真心,不过很快的,他就在上首坐下来,淡淡说道:“既然来了,就与本王说一说,你对这关山如何看?”
章元敬无奈说道:“下官来到关山虽有十几日时间了,但看到的文书,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儿,唯一能看出来的是,在王爷治下,百姓倒是没有受委屈。”
听了这话,镇北王抬眼去看章元敬,只见他端端正正的站在自己面前,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看起来绝无谄媚,当然,也没有任何的不安和惶恐,倒像是站在寻常人的面前,而不是一个能决定他生杀大权的贵人。
镇北王不知道这个人是真的淡然,还是装的似真,他冷笑了一声,忽然问道:“听章大人这话,倒像是指责本王一味的偏袒贫民。莫不是在章大人心中,为官当宰,百姓并不重要?首先要看顾的是富人不成?”
☆、国强
听见这话,章元敬心中就是咯噔一下,以为镇北王爷忍无可忍要发怒了,谁知道抬头一看,却见镇北王冷冷的盯着自己,若说愤怒的话,那双眼睛也太冷静了一些,与其说质问,不如说是一种试探,一种测试,等待甚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175
至是期待着他的反击。
章元敬心中有了底,倒是更加镇定起来,直起腰杆子看着镇北王,开口问道:“王爷觉得,一个国家,一个王朝,如何才算是真正的富强?”
镇北王挑了挑眉,随着他的动作,左眼的疤痕微微颤抖,带出几分可怖的视觉体验,不过章元敬显然并不害怕,镇北王有趣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反问道:“本王是问你,怎么,你倒是胆儿大,反倒是责问本王,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还是在给本王挖坑呢?”
章元敬又是一揖,淡淡说道:“微臣不敢,只是微臣说的,有可能并非是王爷心之所向,若是说的不对,反倒是耽误了许多时间。”
镇北王笑了笑,忽而说道:“有意思,在本王看来,君能励图治,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路无饿殍,军能拒四海之敌,朝能四方来贺,这才是繁荣富强。”
章元敬点了点头,十分赞同这话,又继续说道:“百姓是民,富人是百姓,穷人也是百姓,若是为富不仁,自然该从严惩戒以儆效尤,但若是正正经经做生意,奋发图强过上了好日子的,只因为穷人的一句话就惩罚他们,何其不公?”
不等镇北王爷说话,章元敬继续说道:“再有一个,国家越是繁荣,越是强大,富裕的阶层也该越多才是。一个富人,就算是富可敌国的,将他抄家灭族了,这些银钱难道能分散给百姓们?就算是分给了贫民百姓,难道这些百姓以后的日子就能顺遂了?”
“贫穷,有时候是一种局限。”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觉得上辈子那些人类简史没白看,至少这会儿他能讲出正经的道理来。
人为什么会贫穷,出生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是后天造成的,就像是同样山区出生的人,有些可以越来越有钱,甚至成了所谓的富一代,有些经过后天的努力,至少能不愁吃喝的过一辈子,而有些人却越过越穷,越来越走向死圈子。
勤劳、努力、技巧、天分、性格,每一样都很重要,一味的资助对于贫穷的人而言,或许是一时蜜糖,迟来的□□。
章元敬一直觉得慈善是好事儿,但慈善的原始目的,应该是改善或者改变对方的生活环境,走出那个困境,而不是光拿出一些钱,养着那些人。
想到上辈子一些新闻,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又说道:“下官不才,曾听闻过一件事。一家有三个兄弟,老大从小机灵,靠着做买卖发了家,便十分照顾下头的两个弟弟,弟弟们来要钱,他必定会给,于是便养的两个弟弟一个比一个懒惰。”
“二弟生性懒惰,被养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子儿女都靠着哥哥养着,有一日,家里头没米了,二弟便带着妻儿老小哭上门去要米粮,给了陈米还被要嫌弃不够新鲜。日复一日,大哥心中憋闷,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差,终有一日决裂了,弟弟到处说哥哥的坏话,家里头日子却还是过的乱七八糟,一穷二白。”
“有了这个教训,大哥照顾三弟的时候便说明了,钱可以给,但日子要自己过,给的钱,也仅仅够糊口,若要做其他事情,便要先写了借条。一开始,三弟也是心生抱怨,但被逼得没法子了,自己也想方设法的赚钱,大着胆子跟大哥借了钱,几年下来,虽然不比大哥富裕,倒是也能养活妻儿老小,日子过的越来越不错。”
章元敬看了看若有所思的镇北王爷,继续说道:“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次给人帮助,他会心怀感激,第二次,他感激便少了,再有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他甚至觉得这原本就是别人应该做的,反倒是理直气壮起来,依赖于这种帮助。”
镇北王爷抬眼看了他一下,冷笑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本王自然也知道,但天降横祸,百姓饥不饱腹的时候,难道还要见死不救不成?”
章元敬摇了摇头说道:“下官与王爷所说的,原就不是一件事。”
“天降横祸,百姓受灾,安抚灾民救助百姓,那是朝廷的责任,若是朝廷无为,便是为君者的失败,是朝堂上那些侃侃而谈的官员的失败。”章元敬想到关山的现状,倒是笑着说道,“王爷仁慈,下官翻查这几年关山的文书,已经少有人因饿因寒而亡。”
镇北王接受了这个夸奖,却又反问道:“若不是从那些世家贵族身上扣出银子来,天寒地冻的时候,就算把王府卖空了,本王也没办法救助那么多的百姓。”
感情王府走简朴路线,不是这位王爷没品位,而是实在是没钱。
章元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于百姓而言,论节流,王爷减轻百姓赋役负担,于缴纳各种苛捐杂税,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以施赈、放贷等方式将粮食发给百姓,因此路无饿殍,这已经做的足够好了,纵观大兴,能做到的仅有王爷一人。”
这个马屁拍的实在不错,就算是镇北王爷这会儿心情也好起来,看了看章元敬还说道:“就算是你这么说,也不能把问题糊弄过去,节流够了,那开源呢?”
作为一个王爷,一个典型的军事人才,镇北王爷其实很愁属地的治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力,并且关山地处偏僻,并不是那么好活络的地方。
章元敬笑了笑,继续说道:“下官以为,六令可行!
第一;民与民,民与官,官与官,当有竞争之意,若民有志向,有实力,不困科举,亦可选拔入吏,有机会,则民心向上,有竞争,则有毛遂;
第二;技可强国,亦可破敌,古有指南针孔明灯,若有一日,奇淫巧术若能与国有力,甚至,如雷霆炮一般,以一技之力便能守护大兴国土,兴之又有何不可?
第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一田一地一屋为己所有,则慎重之;
第四;国家富强,则民生兴盛,若医药得利,则民长寿,若无瘟疫疾病,若无幼子夭折,若无青年早丧,大兴之民繁盛矣;
第五;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却不知正因为有商,有花,有比较,才有动力;
第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若能潜移默化的引导百姓的想法,则事半功倍,可为宗教,可为学派,但凡有利,则可用之。”
一开始,镇北王爷是坐着听的,慢慢的,他直起身体,向前倾靠近了章元敬,听的入迷,也听得认真,即使章元敬的话里头颇有几分大逆不道,他也并没有直接打断,反倒是仔仔细细的听了下来,并且认真的琢磨起来。
章元敬说完之后,背心也出了一身冷汗,实在是他的想法有些超前,甚至有些削减朝廷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说到底,这并不是传统的儒家说。
正常的儒家学派,看似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上却是统治阶级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176
用来愚弄百姓的产物,他奉行的是“德为本,财为末”和“富强在天”。
章元敬自己虽然是科举出来的,但他生长在另一个自由的世界,所以对于被动挨打十分反感,当然,若不是与镇北王爷的几次试探,发现这位心思直接,并且有一种大无畏,牺牲自己与贵族阶层也得养活百姓的心情,他也不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这些思想,这些话,这些计策,是他十几年的时间累积下来的,曾经的章元敬不知道有没有说出口的那一日,但是现在真的说出口了,章元敬心中也平白升起一股子的豪迈之气来,似乎自己真的能改变历史,做出一些成绩来似得。
镇北王爷听完,许久没有说话,然后却不提这个,指了指身边的位置说道:“章大人请坐,来人,来为章大人换一杯清茶。”
话音落下,立刻有人从外头进来,手脚迅速的换上了两杯新茶,前后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位进来上茶的人居然还是那位贾公公,而不是随意哪个丫鬟太监。
比起一开始的试探,冷漠,现在的镇北王倒是露出几分求贤若渴的意思来,他并未说自己的意思,反倒是抓着章元敬的没一点提议细细询问。
两人一问一答,一直到夜幕降临,茶盏也换了两三轮,两个人促膝长谈,一直到了深夜。
历史长河一划而过,当镇北王与章元敬都作了古,他们的这一场面见却被记载在史册之中,章元敬提出的六条方案更是被称为影响中州历史最大的变法,被总结为竞争、科学、产权、医学、消、思想六大理论,传承千年。
而章元敬的一生,也永远伴随着六大法案的影响,甚至在历史之中,不少人因此对他的评论两极化,有人觉得他一心为民,确实是让中州大兴,但也有人认为,就是从章元敬开始,人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国家是富强了,人民却变得浅薄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写的我头痛欲裂绞尽脑汁,然而,还是不美好,希望大家委婉一些哈哈哈
☆、渊源
从王府出来的时候,日暮已经落到西山之后,这一次,章元敬并不是灰溜溜的被内侍带出来,而是镇北王爷面带几分笑意,亲自将他送出了王府的大门。
章元敬抬了抬手,笑道:“王爷不必远送,左右也就是隔了一条街,家中仆人已经在外头候着了,此次长谈,下官受益匪浅,还得多谢王爷的教导。”
章元敬的长处,在于他有超越时代千年的眼界和知识,而镇北王爷的长处在于,他对关山了如指掌,并且对这个地方具有绝对的掌控权。
在这里,不管要做什么,都脱不开镇北王爷的支持,章元敬非常明白这一点,在这位王爷的面前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让他惊喜的是,镇北王爷并没有因为他的超前意识而觉得他满口瞎话,反倒是听得认真,最后甚至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来,不管他是为了名声,还是真的听懂了那些话,觉得有价值,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头。
拜别了镇北王爷,章元敬转身就上了马车,是的,自从到了关山,出入用的车倒是都用了马,毕竟关山一地马甚至比牛还要便宜一些。
谈了一天,章元敬也有几分疲倦,余全有些担心的问道:“大人,我们直接回家吗?”
自从来了关山,余全自然而然的改了称呼,不只是他,家里头从上到下,除了老太太和孙氏之外,都用大人来称呼章元敬,以自家少爷被人慢待了去。
章元敬想了想,这个时候去衙门也没啥事儿,便说道:“直接回去吧。”
余全应了一声,谁知道马车刚驾到门口,却见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余全皱了皱眉头,却还是低声提醒:“大人,那个云通判在门口等着,看似等了不少时间了。”
章元敬张开眼睛,微微挑起眉头,大约也能猜到云通判为何而来。
他是从衙门直接被镇北王爷府的贾公公请走的,这个消息别说瞒住了,传的不要太快。云通判肯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暗地里肯定没少打听。
知道来的人是贾公公时,云通判就暗道不好,贾公公可是镇北王爷面前第一人,据说从小陪着王爷长大,甚至陪着王爷上过战场,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镇北王能让贾公公古来,显而易见的,他对章元敬还算重视,而章元敬这一去就是大半天,最后竟是镇北王亲自送出门的,这能让云通判不心惊吗?
这段时间,他可没少在章元敬面前说镇北王的坏话,挑拨离间的事情没少做,这会儿回过神来,云通判倒是有些慌张起来,生怕章元敬把自己给卖了。
偏偏章元敬家里头只有女眷,云通判为了男女大防,硬是扛着没进门,这会儿只觉得站的双腿发酸,心里头怨气越来越大。
但等看见章元敬的时候,他不得不露出自己的笑容来,要知道方才小厮传来的消息,镇北王爷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对朝廷派来的知府青眼有加。
云通判又是满肚子的酸气,又是满肚子的怨气,还有满腔的怒气,想他好歹也是关山当地望族出生,这些年来在通判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甚至不惜损害自家的利益,不就是图让镇北王高看一眼吗,谁知道王爷偏偏喜欢外来的小白脸!
章元敬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平和,似乎完全不知道之前自己被为难过似得,反倒是客客气气的问道:“都这么晚了,云通判怎么有空过来?”
云通判也努力的笑了笑,只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看着更加别扭了,他开口问道:“听说贾公公来传唤了知府大人,下官心中担心,故而在此等候。”
章元敬点了点头,笑着说了一句:“去之前,本官也心中忐忑的很,不料王爷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倒是聊得愉快,说起来,本官对关山知之甚少,此次倒是多亏了王爷,才知道了关山本地民生如何,税几许......还有,府衙的人事几何。”
说到最后的时候,云通判额头上的冷汗都低落下来了,别人不知道,他自己难道还不知道了,虽然跟镇北王爷有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但那位王爷压根不知道他是谁。
不然的话,他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一直窝在通判的位置上,还是家里头花了大价钱才买来的,这些年来,云通判致力于讨好镇北王爷,但效甚微。
幸运的是,上一位知府自己作死,把自己的性命作没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有镇北王爷府的那层关系在,云通判在知府衙门也算是混的风生水起。
结果好日子没过多久,朝廷就派了个不知所谓的人下来,虽然是状元郎,但还未及冠,屁大点的孩子能懂什么,云通判心底是
1...4546474849...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