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科举兴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人生若初
劳仲远只得来一个眼不见为净,却看见章元敬吃完之后带着箫甯溜达去了,虽说水路通常,但他们不可能一直在船上,难得下去的时候章元敬便带着孩子到处走。
就是喜欢游山玩水的劳仲远都忍不住屡次谈叹气,这位章大人的胆子也忒大了一些,瞧瞧他们去的那些地方也不是名胜古迹,往老百姓人群里头钻有什么意思。
他不知道的是,比起风景来,章元敬更爱的就是各地民俗,风景是死的,通常大同小异,人却是活的,带出来的东西更是值得人深究。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写了离愁,但实际上若初每次离开家都超级开心的,哈哈哈,大概是母上小时候管得太紧了,每次出门都跟脱了缰的野马似得~~
别跟我说愁,外面的世界太,吃吃吃,喝喝喝,玩玩玩
☆、莫问前程
船上的旅程虽然稳当,但未无聊了一些,除了时不时带着孩子下去溜达溜达兜兜风,就只能整日的窝在床上。
章元敬不是在房内教孩子读书,就是带着他在船上钓鱼,鱼能不能钓到另说,倒是能够打发时间,还能锻炼一下孩子的耐性。
一开始劳仲远与章元敬的关系不近不远,他们虽然都是镇北王爷麾下的文官,但其实两个人打过的交道并不多。当年章元敬进入关山之后,因为特殊的身份备受关注,但劳仲远那时候喜好和擅长的时候却不被看中,两人不过是逢年过节打过照面罢了。
对于章元敬,劳仲远也曾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嫉妒,不过随着时间过去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他反倒是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了。
这时候一个是去海关镇守的高官,一个是出海冒险的特使,虽说这是自己求来的职位,但劳仲远还是有些感叹,却也知道与章元敬打好关系的重要性。
出海功劳是大,但作为顶头上司,章元敬想要把他的功劳抹去还不是挥挥手的事情?
于是随着行程,劳仲远倒是露出几分善意来,他愿意讨好,章元敬自然也不会拒绝,说到底出海冒险的是这位,若能保持良好的关系的话,到时候自然有好处。
这会儿看着章元敬带着箫甯钓鱼,劳仲远拿着一杯水酒在旁边慢慢喝着,一边笑着说道:“章大人,您这不是糊弄孩子吗,这地方水流浑浊,正是三条河流交汇之处,若是能钓着鱼就奇怪了,这里的鱼啊,得用网来捕捞才成。”
听了这话,箫甯立刻用谴责的小眼神看着自家章叔叔,章元敬倒是一点儿也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反倒是笑着说道:“这里有鱼,有水,我们有钓鱼钩,你怎么就知道钓不着呢?”
说完他摸了摸箫甯的头发,还说道:“凡是啊,别人的教训固然得听,但自己不去尝试的话,永远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这个尝试不过是耽误你一天的功夫,有何不可?”
听了这话,箫甯嘟着嘴巴没有说话,却还是乖乖的坐在那边继续钓鱼。
旁边的劳仲远眼神微微一闪,倒是忽然说道:“章大人所言有理,多少人说出海都是有去无回,外头都是蛮荒之地,但本官却是不信的,非得自己走一遭才成。”
章元敬也点头说道:“可不是吗,世界这么大,大兴之外有匈奴,匈奴之外有楼兰,旁边还有高丽等国,再往远方去的话必定还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国家。”
劳仲远喝了一口水酒,也笑着说道:“可不是吗,前朝的时候还曾有人贩卖昆仑奴,你说说看这人长得乌漆嘛黑的,跟咱们压根就不是同一个祖宗。”
听见这话,箫甯倒是好奇的问道:“世界上还有人长得黑乎乎的?整个人跟炭一样?是因为晒太多太阳了吗?”
章元敬笑了笑,解释起来:“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箫甯又问道:“那昆仑奴都生活在海岛上吗?”
章元敬下意识的想要回答不是,却还是阻止了自己的话,笑着说道:“这个我就不知了,还得等劳大人去了更多的地方,看了更多的人,才知道是不是。”
劳仲远一听,倒是也笑起来:“是啊,昆仑奴新罗婢,曾经也在大兴的土地上出现过,自从闭关之后,这些人反倒是少了,我曾听闻人间人种多样,不但有黑人,还有白的,黄的,红的,甚至还有五多色的,只可惜一直未能得见。”
黑人白人红人倒是也罢了,还五缤纷,章元敬不由得庆幸自己没在喝茶,不然的话还不得一口喷出来,他咳嗽了一声,送上自己的鼓励:“那劳大人加油吧,我还等着你带回来各种颜色的人来长长见识。”
客船慢慢的往前行,劳仲远忽然问了一句:“章大人,若是走那一条水路的话,是不是就会到您的老家了,下官记得您是明湖人。”
箫甯一听,倒是好奇的爬起来往外看,只见远远的依稀能够看见一条河流,似乎比他们走的略窄小一些,不过却十分的热闹。
章元敬点了点头,这也不是个秘密的事情,朝中人都知道备受皇帝宠信的章元敬章大人出生小镇青州,章家只能勉强算是耕读之家,在他之前功名最高的只是个举人。
见箫甯一脸好奇的样子,章元敬索性指着那边说道:“从这条河往上走,路过明湖,再走三日就能抵达青州,那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箫甯从小就没少听姜氏孙氏念叨青州的山水,这会儿忍不住问道:“章叔,青州真的那么好那么没吗,听老太太说,那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野蒜花,在青松底下分外的好看,漂亮的不得了,是真的吗?”
听着孩子的话,章元敬也忍不住回想起来,桥盘山上的美景,一开始还是他的老师李老爷子带着过去的,那时候李老先生带着他与李子俊爬过桥盘山,喝过后山的甜泉,还跟寺院里头的大和尚喝过茶,唠过磕。
曾有一次,他们站在桥盘山顶上看着还在兴建的怕头,说起过这座运河的过往,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与师兄就开始走上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了吧。
“是啊,通往寺院的青石台阶两旁都是古松,松树下面埋了许多石蒜,每年春秋的时候都开出来一大片一大片的话,确实是繁华美景。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297

箫甯幻想了一下那副美景,但他从小在关山长大,并未见过石蒜成片的风景,自然也就幻想不出来,他伸手抱住章元敬的手臂,笑着说道:“章叔,那以后我可以去看看吗?”
说完,他吐了吐舌头又说道:“李叔叔也回青州去了,我还挺想玉瑶姐姐和玉明的。”
听见这话,章元敬却微微一愣,脸上露出几分惆怅来,他拍了拍孩子的肩头,只能说道:“将来有机会的话,我便带你去看看那盛景,只是去青州你也是见不到玉瑶和玉明了。”
箫甯听了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他们不是跟着李叔叔回青州了吗?”
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只是说道:“他们在青州住了一些时日,给玉明上了族谱,便又回去关山了,如今你李叔叔是关山的通判,怕是要扎根在关山了。”
箫甯听了却又问道:“啊,李叔叔他们回去了吗,哎,他们不留在青州的话去京城多好,这样我们又能在一块儿玩儿了。”
章元敬无法对一个孩子解释其中的事情,当年镇北王爷登基为帝之后,他就为了李子俊求过情,只是当年的罪名是老皇帝定下来的,即使是镇北王爷也不愿意擅自翻案。
不过皇帝到底是愿意给章元敬卖个好,虽然并未翻案,却借着大赦天下的名头赦了李子俊,并且恢复了他的功名,这已然不错了。
李子俊蹉跎多年,对于功名利禄反倒是不那么执着了,恢复了功名之后他便带着程氏和一儿一女返回青州,毕竟他还为祭拜过去世的祖父祖母。
那时候还是章元敬亲自送了他出关山城,送走了在关山长成了小少女的李玉瑶和茫然无知的李玉明,那一次离别李子俊脸上的是豁达,是解脱。
然而,困扰着他多年的枷锁散去,带来的却不是顺心。
回到青州之后,李子俊的生活并不如他自己预料的那样顺利,即使他有了功名可以谋得职位,但到底是曾经的罪臣,出门与人交际难吃亏。
更让他难受的是,李家似乎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在他离家的十年之中,李家又迎来一个嫡子,这个原本不被他看在眼中的庶出弟弟,如今得到了父亲母亲的承认,光明正大的享受着李家的一切。
李子俊的归来,李家夫人自然是欢喜的,但李老爷的态度却有些暧昧,这位渐渐长成,已经有了秀才功名的弟弟对他却饱含敌意。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更让李子俊难受的是钱氏还活着,虽然常常缠绵病榻,却还活着。
当年李子俊娶了程氏,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女人愿意为了他吃苦,愿意陪他度过艰难的岁月,程氏是柔顺的,柔顺到几乎没有自己的主意,这辈子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救了李子俊,最后顶着家人的反对嫁给他做妾氏。
在关山的时候,程氏虽然是妾,但家里头并没有主母,又有孔令芳看顾着,她性格柔顺对李玉瑶也好,两人相处起来并不难,再加上后头还争气的生下了长子,日子也是舒坦的。
但到了青州,她是妾,得伺候大妇,甚至还不能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喊一声娘,这显然是超过程氏预料的,也许在她的心中从未想过有这一日。
若程氏是个厉害的性子,说不定仗着这些年的经历,仗着自己生了个儿子,能够直接踩在钱氏的头上作威作福,但偏偏她是个逆来顺受的。
钱氏看似柔弱,但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儿,三两下就把这个妾看了个通透,她心知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让丈夫失望,与女儿也不亲近,便打起改庶出为嫡出的主意来。
三言两语的,程氏一边舍不得儿子,一边又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儿子好,竟是把自己逼得生了病,整日里愁眉苦脸不得欢颜。
一边是弟弟的敌视,父亲的漠然,母亲的蠢蠢欲动,一边是妻子的算计,妾氏的泪水,女儿的日益沉默和儿子的惊惶,在青州半年之后,李子俊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他借了章元敬的路子,索性谋了一个关山的小职位,这倒是并不难,当年他在关山就帮着处理许多事务,虽然没有名分,却是个实干的,对此皇帝也有印象。
出发之前,他只说这辈子就定居在关山了,问家人愿不愿意一同前往,果不其然,除了程氏和李玉瑶李玉明姐弟俩,其余人都沉默了,钱氏更是再一次病了。
此事章元敬只与孔令芳提过,故而几个孩子尚且不知。每次想起,章元敬只觉得造化弄人,当年李子俊在家备受宠爱,从上到下都对他给予厚望,谁知道一场动乱,十年分离,亲戚家人却都变了模样,或许对他而言,留在关山的日子才更加的真实。
作者有话要说:交代一下师兄~~得大家以为我把李子俊俊给忘啦,其实若初很喜欢李玉瑶,是个从小在父亲远离,母亲不理,奶奶敌视,爷爷漠视,只有小姑能够照顾的环境中长大,没长歪反倒是比李家的女人都出色的小姑娘~~
☆、连海
雨匀菊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清。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到连海这一日正好下着雨,看着外头的瓢泼大雨,箫甯皱着小脸说道:“章叔,雨下的这么大,咱们今天是不是下不了船了?”
要知道他们带来的东西不少,许多都是淋不得雨的,这会儿搬运的话岂不是损失惨重。
谁知道章元敬笑了笑,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说道:“放心,待会儿肯定能走。”
箫甯心中奇怪,谁知道明明是瓢泼大雨,但下了一会儿就慢慢停歇下来,很快太阳出来,地面上的水分也渐渐消失,如果不是残留的水汽几乎看不出来下过雨。
路上的行人也迅速的起了雨具,似乎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子的气候。
箫甯有些惊奇的看着天边的虹,虽说古代的气候十分不错,在京城和关山也能看见虹,但像是连海这般大,这般带着几分无理取闹的虹却是少见的。
船上的东西很快被搬了下去,劳仲远还笑着说道:“都说这地方说风就是雨,雨过就天晴,现在看来确实是如此,不过也多亏老天照应了。”
章元敬看了看周围来来往往的百姓,倒是微微皱眉,这里的码头虽然建的很大,但来往的船只却并不多,不说比京城了,就是跟青州那边比都有差距。
这还是在朝廷花了大力气建造了海关之后,若是之前的话,这里的商船怕是更加少了,章元敬内心评估了一下,脸上神色却很淡然。
没等他们拾完行礼,却听见一阵哄闹的声音,章元敬抬头看去,却见远远的一群人驱马朝着这边赶来,身上虽然穿着常服却看得出来是行伍出身。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298
没等章元敬招呼,队伍最前列的那个人跳下马来,咧开嘴笑呵呵的喊道:“姐夫。”
原来来人正是孔文,孔家作为皇帝的嫡系人脉,这些年也是山高水涨,不过比起文官来,武将更容易受到猜忌,所以在三年之前孔家岳父就已经解甲致仕了。
孔校尉主动提出解甲归田,皇帝倒是再三挽留,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做给天底下的百姓看,最后还封了孔校尉一个爵位,倒是让孔家十分满意。
孔校尉虽然老了,但三个儿子却还年轻,不管是孔文孔武还是孔斌都是带兵的一把好手,皇帝愿意将孔文放到海关,可见对孔家的态度还算和善。
论才能,孔文其实不如自己的三弟,但他性情耿直,反倒是能与士兵们相处的很好,这种毫不绕弯子的性子也颇得皇帝的喜欢,故而反倒是成了孔家最被重用的儿子。
说起来,章元敬与孔文的关系也最好,这会儿看见他急匆匆的赶来,也露出一个笑容来:“阿文,好家伙,看着更加壮实了,就是更黑了。”
孔文显然完全不介意自己晒黑了,甚至带着几分自豪的说道:“哎,这里暖和是暖和,日晒也大,不过海风吹着特别痛快。”
这也就是糙汉子能说出来的话了,经常吹海风的后果看孔文就知道了,不说皮肤细不细腻吧,光是色泽就黑里发红,几乎能比得上昆仑奴了,偏偏他自己毫不在意。
两人闲话了几句,孔文看了看跟在自家姐夫身后的人,低声问了一句:“这就是五皇子?”
章元敬点了点头,却没有针对这话题多说什么,反倒是转开话题问道:“你到这边也有三年了,这此地肯定更为了解,不如先与我说说看。”
孔文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笑着说道:“哎,差点忘了正事儿,姐夫,你们走了一路肯定累了,公事儿之后再谈也行,不如先去府邸休息休息?”
章元敬却道:“我跟着你骑马过去,边走边说吧,船上不累,坐的骨头都发懒了。”
孔文一听也就没反对,倒是箫甯扯了扯章元敬的衣角:“叔,我也想一起骑马。”
章元敬大手一捞,直接将孩子抱到了马上,孔文见两人相处显然是亲密自然的,心中倒是不觉得奇怪,毕竟这孩子从落地待在章家的时间比在宫里头的多多了。
骑马在连海城中穿过,刚才的感觉就更加浓郁一些,这地方房子低矮,行人打扮穿着也十分简单,经济发展必定是有些落后的。
章元敬便问道:“连海这边的商人似乎不多?”
孔文点了点头,说道:“可不是吗,虽说也有些内陆没有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都放不住,就像是荔枝,这果子好吃是好吃,但摘下来放不了几天就坏了,就算是用冰镇着都不行,也就是特供给宫中罢了,普通的商人哪里愿意做这行生意。”
章元敬一听,倒是打趣道:“看来你了解的不少。”
孔文嘿嘿一笑,说道:“这不是姐夫你说了让我多看看,多走走吗,我手底下那些海军大部分都是从当地人里头挑出来的,问问他们多少能知道一些。”
章元敬点了点头,又细细问了一些当地的名声问题,这地方水路是通常,但问题是台风极多,断了水路的地方又多山,隔一个山头说不定连话都不一样。
连海城内自然还好一些,周围的村庄却有些艰难,尤其是沿海打鱼的渔民不但要面临天灾,还得应对人祸,就是这些年海军起来了才好一些。
孔文显然是下过狠功夫的,对自家姐夫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乎没有被问倒的时候,后来还说道:“当地的百姓日子不好过,都盼着开了海关能富裕起来。”
这么一说,章元敬心中倒是有底了,了解了民生,他又问道:“当地的父母官如何?”
提到这个,孔文的脸上却出现了一丝不屑,冷哼了一声说道:“名声倒是不错,是个爱清名的,不过手段吗,比起姐夫你来就差远了。”
章元敬来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知道这位连海的知府是个出了名的清官,据说家中无恒财,要靠着妻子女儿做绣活才能养活一大家子。
看着孔文的态度,章元敬挑了挑眉头,问道:“莫非是个前朝张润那样的人物?”
章元敬口中的张润乃是前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好官,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 amp; 张青天 amp; 美誉,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极好,最后却被陷害致死。
听到张润的名字,孔文却嗤笑道:“若是个张青天,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这位空有青天的心,却无青天的本事,来了连海几年,也没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章元敬扔过去一个疑惑的眼神,不知道孔文为何对这位孟祥知府这般态度。
孔文犹豫了一下,还是压低声音说道:“这位孟知府能够升官,就是因为向来都有清名,据说还是个大孝子,说他是清官我也不反对,但要说好官却不一定了。”
章元敬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两人骑在马上前行,别人想听也听不见,反倒是比在家中更加安全了,再说周围可都是孔文手底下的兵。
孔文继续说道:“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他确实是做到了,但有时候简直是不分青红皂白,就说之前有个衙役心思灵活,我刚来的时候便寻着他帮了几个忙,打赏了几块银子,这不是人之常情吗,他倒是好,直接把那小子拎出来打了二十大板,差点把人废了。”
章元敬倒是明白过来了,感情这是一位眼睛里头揉不得沙子的清官,他眯了眯眼睛,感觉自己与这位孟知府的合作怕是不那么顺畅。
这会儿章元敬还未意识到这一点的麻烦,他伸手拍了拍孔文的肩头表示理解:“严格有严格的好处,只要不是品行有瑕,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孔文嗨了一声,无奈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就是觉得不对付,以前跟姐夫你,跟顾大人打交道的时候,文官也不是这样子的啊。”
章元敬想了想,大概只能用三观不合来解释了,他还为见过这位孟知府,不知道具体相处起来如何,但可以想象孔文对他的不耐烦和隐忍。
章元敬回头一想倒是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放这么一个人来做连海的知府,毕竟海关的红利极大,谁也不能保证在诱惑面前会不会有官员与当地的军队沆瀣一气。
左右皇帝会派统领海关的人员过来,与其再放一个实干家,还不如放下这么一个硬骨头,就像是放在海军与文官之间的一个枷锁,甚至不用担心章元敬与孔文的亲属关系带来不利。
想通了这一点,章元敬很快就明白自己要对待这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299
位孟知府的态度了,不过此事他暂时放开不提,骑着马很快到了落脚的地方。
孔文下了马,指着眼前的宅子说道:“原本我打算给你找一栋好一点的宅子,不过姐夫带了话过来,我就挑了这一栋,虽然院子不大,好歹跟海关衙门距离近。”
章元敬一看果然满意,在知道自己不能带着家人同行的时候,他就直接往孔文这边送了信,对宅子的要求十分简单,干净清净距离衙门也得近,最重要的还得别太大,不然照顾起来麻烦,毕竟这次可没有孔令芳帮他掌管家事。
院子小,人口少,拾起来也便利,为了安全,章元敬索性从孔文那边找了两个信得过的残兵,反正他们没有内眷,都是男人反倒是更加方便。
却没料到的是,还未等他整理完毕,孟知府那边的帖子却已经下了过来,看着那硬骨铮铮的墨字,章元敬笑了笑答应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隔壁的同学居然通宵玩到五六点,充分的发现自己年纪大了,不行了,扛不住了,哈哈哈哈,票们你们最近通宵了吗,爽酸吗~
☆、清贫
既然孟知府相请,章元敬初来乍到没有不去的理由,虽然论官职他更高,论身份他是海市的主导者,真要说起来海关的事情孟知府是插手不了的,但到底是到了连海的地盘上,没道理不给当地的父母官这个面子。
安顿好箫甯之后的第二日,章元敬就拾整齐上门去了,因为知道这位知府大人的清名,他也就没有带什么贵重的礼物,只是随身带了个砚台作为上门礼。
走到孟家门外,章元敬倒是愣了一下,士农工商,阶层决定了身份地位,在大兴官员的俸禄虽然不算高,但各种各样的灰色入确实不少,即使不贪污,冰敬炭敬也够养活家人了。
只见孟家大门的油漆都有些剥落了,周围住着的不过是市井百姓,章元敬初步预估这座院子顶多就是二进,甚至比一般的二进院子更小一些。
1...7980818283...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