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灵素入凡记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木天道境
灵素只当夫子夫人说玩笑话,并不以为意。等夫子夫人起身要走的时候,却又专门停了步子对她道:“不消专门给我准备什么。等过了年,天气也该暖和了,岭儿总不会年里就去看山吧?到时候我多带两个人过去,烧菜洗衣裳的也给你分担分担!”说着拍拍灵素的胳膊,才笑着上车去了。
晚上灵素跟方伯丰说起这事儿,方伯丰就想起上回鲁夫子急切切送信来的样子,想了想道:“等送年礼过去的时候咱们好好问问吧。夫子估摸着都还不晓得师娘这打算……”
还真是老老小小都不让人省心啊。
第355章备冬
进了十月,天气越发冷了。
在后头公井洗东西择菜的时候,几个大娘大婶相互间问着:“今年你穿没穿过夹衣?我刚上身两天,前儿给我冻得!赶紧就换了小袄了。”
另一个就道:“我压根儿就没来得及穿!还是春里为了我外甥女出阁时候新做的一身,起来的时候特地放浅箱里了,备着天凉了好穿的。哪知道它这一凉就凉成这样了!这不,我也穿上小袄了。”
又有大娘叹:“上年的雪还记不记得?啧,这小袄还不晓得能穿几天呐!今儿早上起来,就觉着小袄也不挡寒了。”
大家一块儿叹:“这老天爷瞧着不善,这两年就没消停过,一会儿旱一会儿雪的。还叫不叫人痛快过日子了!”
有人就后悔:“早知道五月里我就依了我们家那位,修了火炕就好了!那东西暖和着呢,一热热一屋子。先时天儿实在太热了,我又嫌麻烦,就没叫修。”
边上有人听了这话立时细打听起来。
于是刚闲了没俩月的姚瓦匠又忙活起来了。闹得杏妮儿直叹:“之前凉快的时候怎么不说起呢?非等到现在冷了才开始。多受罪!”她不光心疼她爹,想想那砌炕得墙上开洞、门里进出的,这屋里也灌风不是?
姚瓦匠就笑:“我就料到这样。之前是天热了,他们想不起来那会子冷的难受了。现在寒气一来,又想起来了!”
杏妮儿只好笑:“也是,这会儿能想起来也算不错。总比受冻了再着急的强。”
不过这起火炕到底不是什么人家都起得了的,你得有多余的屋子,要不然床占了一方了,炕修哪里?总不能立在堂前吧……还得有出风的地方,连不上灶台的还得在外头加个炕炉,德源县现在的房子值钱得很,多少人家都是自家人归归并并挤一屋子睡了,把另外的房拿出租人的,更没空儿修炕了。
灵素家里在西屋盘了一个,这会儿还没使上。之前天热的时候,娃儿们都睡在竹屋里,有时候灵素同方伯丰也过去那里睡,凉快。
现在就不成了,太凉快了。俩娃儿就搬到西屋睡了。方伯丰晚上要干点活儿,就在堂前桌上忙活。孩子们都睡得早,尤其他们家这俩,总是特别缺觉似的,太能睡了。
这日灵素给两个娃儿送炕上盖被睡下了,出来坐方伯丰边上打商量:“咱们是不是也得新盖下房子了?”
方伯丰停了笔道:“你做主吧。到时候恐怕总是你受累管得多些。”
灵素想了想道:“玉兰有身子了,我往后得多管管饭庄上的事情,草荡浦那边我赶年前把各处能得的土都运来,开春铺起来,估摸着能赶上麦后那一茬。既然是当官田用,就归你吧,我就不管了,叫岭儿帮着你。这么算算的话,大概翻新盖个房子的空还是有的。”
方伯丰道:“先打算着,也不要太赶了,又不是不能住。”
灵素想想也是,笑道:“实在不成咱们就住书楼去,后头的屋子还空着呢。”
这夜里风挺大,刮得窗户乱响,打门缝里灌进冷风来。灵素起来拿了床厚被子去西屋给俩娃儿盖上,又给取了厚衣裳出来捂在两层被子中间。这样早起穿起来不冷。
第二天早上吃羊汤,就着夹肉的烧饼。岭儿说天冷了吃不得素的,越吃越冷,就得吃荤的才成。方伯丰得另外来一碟酸姜芽拌菜心或者萝卜丝,太荤的他吃不了,早年吃了太多稀粥的脾胃还留着当日的脾气。
都暖暖活活地出了门,灵素在家一通拾之后,也往外头去了。
眼看着天凉了,正好也要说说接下来米粮的事情,她就往米市街上看胡嫂子他们去。





灵素入凡记 分卷阅读566
进去见门口坐着老太太,胡嫂子同福儿正做对手在里头翻被子和棉袄。见灵素来了都挺高兴,停了手里的活儿来上茶说话。
老太太也进来了,灵素帮她拿椅子,老太太笑道:“看日头挺好,想出去晒晒,可风也太大了,不上算!”
如今这铺子买卖顺遂,一家人日子也平稳了。他们都搬到了这里住着,又把旧屋租给了别人。老爷子对这个主意挺不赞成的:“这是人家的房子,平日里住住也罢了,难道过年也在这里头过?不像话!”
老太太就给他算钱的事儿,最后也不说什么了。毕竟他们两个如今都没有进项,家里能多笔入总是好的。
灵素同胡嫂子说了一回下个月要的米粮等事,又问了下最近的生意情形,最后唠起了闲话。
灵素看那台子上只有件花布的袄子,便笑道:“福儿你是只管自己这一身啊!”
福儿笑道:“弟弟们的先做出来了,他们天天在外头跑,风吹得冷。我寻常都在家呆着,倒没什么干系。”
胡嫂子接话道:“在家呆也呆不了两天了。”
灵素问起来,原来是后头纺线的作坊里短人手,正招工。福儿去试过了,都能做,那边东家叫她过两日就去上工。胡嫂子笑道,“真是叫她捡着了!”福儿今年刚十三岁,一般做工的地方都嫌这样的孩子小,不按正经整工给算钱的。这位因住得近,寻常有打交道,见福儿照顾家里事情很是周全,性子也好,才会叫去试工的。
福儿听了这话也笑,眼瞧着挺高兴。这活儿听说一天能挣个百八十文,算下来比从前娘的工钱都不差了。如今两个弟弟每日跑差事都能给家里进钱,就自己在家里虽也整日跟着忙里忙外的,却没什么进项,有时候想起来也挺着急。这下可好了,往后总算更有当姐姐的意思了。
灵素心里还记挂着书楼和官学堂的事情。不过想想看这世上也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的,既然人家觉着这样好,毕竟是人家的日子,自己也不便多说。更何况人世间的“好坏是非”其实她追下去也没有想得那般明白。
见一家子日子都好过,她也放心了,说了两句就辞了出来。
走了半路上,心里忽然冒出个想法来,一拐弯又往胡嫂子他们家从前的居所去了。听说如今租给人了,她想去瞧瞧是什么人。结果的到那里门关着,也没见着人进出。隔壁的婶子从前见过她来找胡嫂子的,便笑道:“他们家搬走了!现在租给一对外乡人住着呢!他们家搬街上住去了,开了铺子,可了不得!”
灵素谢过她才绕出来。
一路在长窄巷里拐着走着,她四下看看,心里想,胡嫂子一家得了自己助力搬出去了,这转眼又有人付了钱租了这又潮又暗的屋子住去。再看这边一家家挨着的住户。自己的能耐到底是有限得很啊……
饭庄子上她如今几乎得空就去的,过去瞧了瞧,刘玉兰还没过来,俩大师傅正在那里菜,都挺有条理,她说了两句话就出来了。
到了码头馆子,还没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这边也没什么吃早酒聊闲篇的人,就大娘们和陶丽芬在那里忙活。
灵素进去,见陶丽芬面上不大好,再一回头,就看正儿在灶底下蹲着呢,脸上跟花猫似的,好似刚刚哭过。
见灵素来了不好意思了,匆匆行了个礼就往后头躲去。
灵素这里问陶丽芬:“你又跟正儿生什么气呢。”
陶丽芬狠狠地揉着面,嘴里道:“说不听,说死了都不听!叫他读书去,他一拐弯跑了。我还蒙在鼓里呢,回头同边上人家说起来,才知道他都好几天没去读书了!我说他这么着,迟早没饭吃。他说他有力气,可以去码头上搬东西去!……”
说到这里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灵素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也不能说做装卸就不好吧,她们这铺子还就靠这些人活着呢不是?可要说这活儿挺好,估计天下爹娘多半舍不得自家孩子去吃这个苦头。
她就又想到从前自己琢磨的那些事儿了,只是不方便当着陶丽芬说,便道:“得,我劝劝去。实在不成,就跟我去我们山上吧。开春了我想养羊呢,正好缺个放羊的。”
陶丽芬听了笑出来,又道:“你去,你这就去,他要是不明白,现在就叫他放羊去!”
灵素笑道:“现在还没羊呢!”
陶丽芬不管:“没羊就放牛!”
大娘都笑起来,灵素就擦把手往后头去了。
正儿蹲在菜地边上正拿根小树枝子捅蚂蚁窝,灵素过去笑道:“这是你师父教你的第几招第几式?”
正儿回头见是灵素过来了,便站起来笑。他是不怕灵素的,在他看来,灵素也是武林中人,大家都算自己人。
灵素问他:“听说你想去码头扛活儿?你要真愿意去,我替你问问。不过你年纪太小,估计扛得动的货不多,不一定每天都能挣着饭钱……”
正儿笑了一声,仰头道:“姨姨,为什么非读书不可啊?这世上多少人都不读书的,不也活得挺好?我实在不喜欢读书。”
灵素便道:“这话也对,并不是人人都读书的。”
正儿高兴了:“姨姨,你就开解开解我娘吧,她老让我读书。读书有什么好的!”
灵素想了想道:“读书其实同练武差不多,都是一个学本事的路子。”
正儿摇头:“那哪儿能一样。学了武艺可以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读书管什么用,整天一句话还有八百个意思,那你倒是写八百句出来啊,干什么叫人猜?烦得很!”
灵素听了哈哈乐起来,她也觉着这事儿挺有趣。乐够了又道:“你说的除暴安良和劫富济贫,武艺高强自然可以做一些的,可要说能做到更多、更好,还得读书才成。”说了就把自己帮胡嫂子一家的事情说了,又道,“可你看这两年官府做的事情,一下子叫许多人都有活儿可做,有钱可赚,还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开了学堂。他们这样可比我们拼两个拳头厉害多了。”
正儿到底才十来岁的人,寻常哪里会考虑这些,这会儿听灵素说了,想想好像也是这样,便不说话了。
灵素又道:“你说刀和剑,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正儿乐:“这俩哪有这么说好坏的,得说剑里面有宝剑,刀里面有宝刀,您不使兵器不懂这,没有这么比的!”
灵素笑道:“就是这个话了。刀和剑只有按着自己锋利不锋利比好坏的,没有说刀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坏的。读书也一样。读书学的东西多了,长能耐了。这本事能拿来做好事,也能拿来做坏事。可这不在读书身上,这都是人的缘故。
“正儿,你既然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之心,那上学读书就好比你的另一把刀、另一把剑,照样




灵素入凡记 分卷阅读567
能成为你的神兵利器。是你在用它们,不是它们规定了你,对不对?再说了,不是还有‘神剑书生’的嘛!文武双全,这可厉害得紧了!”她这都是打方伯丰那里听来的故事。
陶正儿听着这话低了头看地上不说话了,灵素也没有再多说,拔了两颗菜又往前头去了。
第356章官行清库
过了一阵子,陶丽芬挺高兴地跟灵素说,正儿如今都肯乖乖上课去了。虽有时候回来做作业,还一边写一边不知道嘀咕些什么,功课也不见得有多好,可总算不逃学了。说完了陶丽芬又笑:“瞧瞧,我如今就这个出息了。这孩子不逃课我就觉着挺不错的。”
大娘们便道:“正儿机灵着呢,从前是不爱学,这会儿入门了,往后准定就学起来快。绝差不了,你也不用再操心了!“陶丽芬笑:“借你们吉言吧。”
陶丽芬是吃过“读书人”的苦头的,可她不是小孩子,不至于因为这个就恨上了读书这回事儿。且撇开季明言做的那些事情好坏,只说他后来能到那个地步,还不是靠的读书?!尤其想想自己当年的情景,她更希望正儿能好好读书,多学点本事。往后最好能考上科考典试什么的,有一口安生饭吃。
至于什么大富大贵的,她倒没想过。
福儿真的去作坊里干活儿了,有一次在米市街上碰到灵素,还说了几句。她说现在都缺人手,许多人都去织布行做活儿了,那里工钱比纺线的高。可织布的人多了,线就更紧俏了,偏偏天冷了许多人家家里事情也多了,更缺人了。“东家说等到进了腊月,只怕更多人不来了,现在接货都敢随便应承人家。我说我没事,我家离得近,干到年三十都成!”说了这话自己也乐。
又道,“现在东家都给我们涨了工钱,我有时候晚饭都不回去吃的。”
灵素听了挺惊讶:“晚上还干?”
福儿笑着点头:“可不么?!点了灯接着干呗!好在我从前跟着我娘暗夜里打络子练出来了,不消眼睛盯着看,手里能作数。我现在挣得比那些婶子大娘们还多呢!”
灵素见她真的高兴,便也替她高兴着。
晚上回来说给方伯丰听,又道:“从前受的累,这会儿又成好处了。还是真是料不到啊。”
方伯丰笑道:“我们这里也有想不到的事儿呢。”
一说起来,却是知县大人把方伯丰叫了去,问起他们家那小书楼的事情来。连里头如何抄书,抄书钱如何付的话都问了。最后对方伯丰道:“你这事情我已经上报京里了,只是他们那里丁点事儿都要掂量半天的,好处未必立时能下来。不过你这个是好事,只是花销也有些太大了,也不能叫你们一家子顶着。这样,年下我从官帐上拨一笔给你们那书楼。不过这么的话,你得先把你们做这件事情的花和细账好好捋一捋,到时候我这里才能交代得过去。”
灵素听了不解:“知县大人要给我们钱啊?”
方伯丰点头:“大概是听说我们开了抄书这个事情,觉着一天天的也不少银子,怕我们花销太大吧。”
灵素一拍手:“!湖儿一转身就从别处给赚回来了,哪儿用得着官府给钱!”
方伯丰忍不住笑:“天下也只一个你吧,会这么说!”
结果两个小的听说了这事儿,也过来掺和,湖儿就道:“我有个主意,不如把衙门给的这笔钱算作给抄书人的奖励,反正之前他们谁抄了多少都有记录的,就挑抄得最多最好的几个,赶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当奖赏得了。又有衙门的名义在,更像回事儿。”
岭儿跟着点头:“可以发烧鸡烧鸭、酱蹄子卤肉……和白水羊头!”
当爹娘的还得一碗水端平,只好在那里点头答应:“好,好,是个主意,有点意思。”
他们也不怕知县大人只嘴上实惠,钱都没到手呢,倒把用途打算得挺好。
那几个几乎天天跑书楼里抄书的娃儿,如今还正在忙活过冬的事情。只是他们可不晓得什么奖励的事情,不过便是知道了也没用,明儿的厚衣裳也挡不得今天的寒!
毛哥自己出来的时候连个随身的铺盖卷都没有,小毛弟和果子更是几乎就光身一个,一个小包袱里头装的是几张干饼子和一把咸菜,后来要上学堂了,衣裳都是毛哥现买的。
这阵子他又得空就往估衣铺跑,等着什么时候他们“上新”,好给家里几个买两件厚实衣裳。
之前凑巧买了几件夹衣和袄子,都是前些年的老样式了,花了不到新做一半的钱。尤其小孩儿的衣裳,专有一堆是上头染了颜色污渍的,有的有指甲盖儿大一块,有的更惨,半个袖子花了。这样的多半料子挺好,要不然也不值当拿出来卖。不过因有那么个差处,价格自然便宜许多。
毛哥给小毛弟和果子买了几身,那铺子老板还送了他两套罩衫。粗布料子,七八成新的,看着挺结实。
一股脑儿拿回去重新洗了洗,有几块也不知道吃的什么东西,浓油赤酱的滴上头了,实在洗不掉。等晾干了,毛哥摸出一叠子零头布来,挑个颜色剪吧剪吧给缝那污渍上头了。
瞧着还挺新鲜,因他剪的像片叶子或者像个花似的,颜色也配得不错,猛一看还以为故意那样的。
良子看了直赞:“你这手艺厉害了,你还会这个呐!现在满城的织坊、线坊都缺人,你很可以去试试,保准比抄书赚得多!”说了哈哈直笑,又把衣服一件件拿来细看,一边看一边赞,还忍不住打趣两句。
毛哥淡淡道:“我娘身子不好,这些事情我不做谁做。要不然她就得趴床上缝了。”
良子这下笑不出来了,闷声半天,叹道:“怎么学个能耐,后头都不是什么高兴事儿好事儿呢!”
毛哥说他:“少给自己找话,现在咱们读书认字怎么不高兴了?这里头可没谁逼着我们非这么干不可。”
良子道:“怎么没有了?不是你说的,要是没能耐,往后扛不动活儿了,只怕饭都没得吃?还说能耐越多越容易把日子过好?这还不算逼着我们啊?”
毛哥笑笑:“这世上有一天过一天的人多了去了,你要是觉着那样好,那么着过也成。”
良子想起二牛他们来,叹口气不说话了。
这回毛哥想要等买几件大袄子,不过他也是两手准备,那东西毕竟不是裁缝店,什么季节什么衣裳料子都是齐全的,这都得碰。没人去当衣裳卖袍子的,估衣铺也上不来货,天越来越冷了,也不能都在指着这里。
可事情还就是那么巧,这日中午他们正跟码头边上吃饼喝汤,这日装卸的船东管他们的饭,就听有人喊:“哥!良子哥!”
毛哥回头一看,自家弟弟妹妹过来了,赶紧三两口咽了




灵素入凡记 分卷阅读568
嘴里的饼,上去拉着问:“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
果子喘着道:“没、没什么不好的事!”
小毛弟跟着道:“哥,书楼那边,有人卖衣裳。很,很便宜,我们就来找你了。”
毛哥听了也顾不得什么真假,立时就要去。这边良子拉住他:“你吃完了再去,下晌还干活儿呢,你这跑一趟肚子就得空了!那卖衣裳的还能跑了啊?!”
毛哥听了便又盛了碗汤,吃了两块饼,良子也吃好了,四个人一块儿往回走。
这时候就看出这官租坊的合适了,离码头近,离南城门也近,做活儿买菜都便当。
走到书楼在的那条街上一看,还真有几个摊子沿着路两边开着,这会儿已经有几个人在那里翻看。
几位摊主见又有人来,便笑着招呼:“小兄弟,来看看吧!这都是官行里出来的,样式没那么时兴,东西实在,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毛哥便带着几个人一块儿过去瞧看,果然这几个摊子上头都是灰突突的暗色,酱色在里头都算鲜亮的了。不过东西瞧着比估衣铺的新,不像是穿过的,只是也有些折痕落灰之类。
细聊起来,才晓得是衙门里的百杂行出清,主管吩咐他们分了几拨,有些被裁缝铺和小作坊拿走了,这边这些价钱低些,就来这边摆摊卖。
“比估衣铺的合适,这些你看有些痕迹的,都是当时做的样衣。今年我们县里多少场热闹?哪回都得有些剩的。行里的规矩,一根线都恨不得有数的,也没谁敢伸那个手。瞧那儿,还是织技会的时候剩下的料子。有几匹剩的多的已经被裁缝们买走了……”
两溜铺子,上头东西挺杂,这些人也不是做惯这样买卖的,又是一回过的事儿,也懒得如何分类拾,都往那儿一堆,挑吧!
良子随便翻捡两下就扭着头往城外瞧看,毛哥拣了两件在手里,回头问他:“你瞅什么呢!”
良子道:“这里这许多东西,多早晚能看完?那头下晌还得上工呐!”
毛哥摇头道:“你先想好缺的什么衣裳,先挑着。到时候了咱们就走,能耽误什么?你这样心慌两头的,倒什么也落不着!”
良子听了也觉着有道理,只是一边看着东西,一边心里还是多少只爪子在挠似的,结果就挑了一件袍子,还没比过大小长短。
毛哥这里果子跟小毛弟也一起帮手,受冻的难受他们都太知道了,能有实惠的厚衣裳买,自然不能错过的。
只是毛哥紧着翻看小孩子能穿的,那俩却一直在找毛哥的尺寸,倒叫有心的摊主看在了眼里,索性帮着他们翻捡起来。
最后买了一人一身棉袍子,两件棉袄和两条棉裤,还有两床一头有些脱了线的厚被胎。付钱的时候再三问了,真是这个价儿,实在便宜的叫人难信。顶头上,方才帮他们翻捡东西的摊主还从底下拽出个灰黄色旧塌塌的包袱来递给毛哥道:“这里头都是些杂东西,懒得拾了,你们买的多,这个就送你吧。”
毛哥觉着不太好意思的,东西已经这么便宜了。那摊主笑道:“这都是衙门官行库里的东西,堆放着没人翻晒就出霉了,到时候只能一扔。我们一人管一摊,趁早卖完了才好回去交差。你要看了觉着没用,凭你再给了谁去吧。”
毛哥便谢过那人,才下了。
这边毛哥同良子拿了东西回去,小毛弟和果子就直接进书楼里去。这下俩人劲头更足了,抄一下午就能在底下摊子上买件袄子!立时觉着手里的笔和纸上的字都金贵暖和起来。
这摊子就摆了一个半天,等南城的住家得了消息,往过一围,你几件我几件的没花什么功夫就卖光了。小毛弟和果子从书楼里出来时候,看见眼前这阵势,直庆幸俩人当时跑去喊了自家哥哥来。
1...173174175176177...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