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入凡记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木天道境
到了晚上试衣裳的时候,良子就后悔上了:“早知道我也再多买两件了!”
小毛弟就笑:“良子哥,我哥说你吃亏就吃亏在这些个‘早知道’上了!”
第357章暖年
百杂行的出清了东西,回去复命。主管见完事了,就跑去报给知县大人。
知县大人点点头,又吩咐他道:“上回不是陌州来换米袋子种子时,带了些棉花过来的?我看账上还在。”
主管想起此事来,立时回道:“都在棉绒库里着。因今年我们这里没接着棉花棉料的事务,这一点东西也不值当写文书相询,就都先着了,预备等来年有棉花、棉线事务时候再一总儿归卖。”
知县大人便道:“都是熟棉吧?这两日找人给弹一弹,做成棉卷和被胎。冬至时候商家都有济贫之举,咱们官行也是做买卖的,没动静也不像话,万一神仙记仇不保佑我们就亏大了……”
主管只好把后半句当做没听见,乖乖把该自己做的事情记下了。
知县大人回头跟夫人当窗吃茶的时候说起这事来,夫人便道:“虽是极琐碎的事情,我听着倒比我爹我哥他们日常议论的那些有意思。想必那些花少少钱买着了厚衣裳的人家该是挺高兴的……唉,这高兴,也有这么简单的时候儿!”
知县大人笑道:“这可不就是最好的时候么?米粮充裕,百业新兴,日子几乎是一年一变。寻个主意做个营生,多少都能挣着银钱。只要肯出力气、花心思,日子都能往好了过。
“且从前是一年饭半年稀的,过一年能日日两顿干饭了,再过一年隔三差五饭桌上能见着荤腥了。冬天有袄子暑月有纱衫,寒夜里新添的被和,不怕被冻醒了……细想去,桩桩件件都是高兴事,只要家里人都康健,两个劳力一天各自能挣上百八十文的,日子就很是好过了。
“等到往席上一坐,献个汤上来就得打赏个一两半钱的;天天鱼肉成堆,吃得舌头发糙,都想不出来还能吃什么了;一季添一回新衣裳,也就那么回事儿;大宅高楼、奴仆成群……这时候还想找点高兴事儿,就难喽,难得很了!
“从前一天挣一两银子就跟捡了宝贝似的,简直不晓得明天的日子能好到什么地步了;转眼一笔挣个万儿八千的都没什么意思了,起码得十万两往上才觉得是个数儿。可这世上一年能有几个十万两给你赚?何况你这十万两落了袋里,这高兴劲儿都待不了一炷香的时候……
“啧,所以你说说,这高兴乐呵的劲儿,到底是贵是便宜?是亲穷的还是爱富贵?说不明白啊!”
夫人却道:“你自慢慢想去吧!我就不信这日子是想出来的、不是过出来的!”说着就起了身,“我得写封信回去,这冬至时候我也要凑个热闹去才好!”
知县大人便笑:“你给你弟写封信好了,告诉他这是遇仙会,给了银子就能遇着神仙……”
夫人
灵素入凡记 分卷阅读569
一立眉:“他心实,你可少算计他!”
知县大人笑笑:“心实?嘿……”
灵素一家子也盯着冬至,他们一家现在手里也有不少买卖了。这德源县的规矩,有买卖营生的,这日子口儿都得行些善事。有道是“寒在三九”,这冬至之后就进入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了。贫苦人家有难以度日的,你们做一年生意赚着钱了,掂量着拿出一些来帮他们过了这一关。来年或者就是你们多一个帮手,多一个客人,毕竟这人才是世上诸事流转的根本。
前些年娃儿们小,灵素都是出银子了事。今年俩娃儿都快有自己的买卖了,不做点实事有些说不过去了。找什么由头,就是自己想折腾呗!
但是菌生板那边由不得他们说话,他们也没法寻人家百杂行大管事商量遇仙会要干什么样的事情去。织绒行绍娘子已经有安排了,到时候会拿些乱絮绵出来,可以做衣裳也可以絮被子,名儿不好听,可都是丝绵的。总不能给绒料啊,不合适。码头铺子的买卖实在太小了,到时候看那边的挑脚行和行商们怎么说,随大流吧。
算来算去,叫她寻出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幌子来,鸣霞饭庄。现在刘玉兰有了身子,虽天天还去看看,到底不比从前了。许多事情灵素有主意就都听她的。真是“老虎怀了娃,猴子称大王”的大好时机。
于是就跟两个大师傅商议起来。这两位大师傅这两年都吃胖了,荷包也跟着鼓起来,都已经在永乐坊这边买了小院子安家了。这里头多少得益于这位小师傅,他们心里都有数。听说这回小师傅要在遇仙会行善,那自然要倾力支持的。
简直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不折腾折腾都对不起老天给的这机会。
一家子都是爱热闹的,方伯丰最苦点儿,越到这个时候,衙门要管的事情越多。老百姓就顾着高兴去了,他们还得在后头管着火啊水啊的事情,还得时刻盯着人流,该疏散时候给疏散疏散,不能都挤一块儿去,容易出事故。再有那日来回遇仙湖的人多,这官船大车行也都得预先安排起来。
今年他们这些公干的都不占官船了,知县大人把他自己的船借给他们用,连船工都是现成的。只是这样好船坐着,要是吃吃喝喝听听戏可多好呢?结果就是焦头烂额地忙些公务,也真是可惜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吃吃喝喝听听戏,知县大人也不会借他们这船啊!世上的事就是这么难。
快到日子了,那些预备当日开买卖的,都是提前一天把大的家伙什先运过去。正日子人多,没那么些车船可用。湖边上的大户人家和官府都会有人在那里巡夜,也没哪个失心疯的会去偷遇仙会行善的东西。
灵素今年两边同开,一头是给每年大棚子敞开了吃的地方送了一船食材。两腔猪、两腔羊,还有十来只花斑鸡和芦花鸡,两桶鱼,还有好几船箩的芋魁和藕。
那边大棚里都是湖边人家年年开办的,倒也常有人送些东西来帮补,不过因为放这里头不出名,给了多少都没人知道的,不合那些商家的性子。许多人还是乐意挑个自家名号的灯笼幌子,哪怕一样散钱出去,至少也得个名声。
这位不起眼的妇人,带着两个娃儿,一上来就给了这许多东西。那管事的起先还以为是哪家高门里头的嫂子,结果一问,这就是主家本人。连连道失礼了,又要问姓名地脚,万一这头问起来自己也好回话。
结果那小妇人摆摆手:“不用不用,问起来你就说村里人送来的。这些都是自家的,不花钱!”
可您这些东西要是卖出去可也值不少银子了,这花不花钱不是那么论的啊!
神仙想事情跟凡人还总有些不太一样。
结果边上一个过来问情形的管事看见了,忙上去打招呼说话。等那母子三个又划着船走了,这边的人拦着那管事问道:“高先生,方才那位主家是哪里的?您认识?您瞧瞧,送了这么些东西来,连个名儿都不肯说!”
这位管事的看了看东西,笑道:“那位小公子是我们家先生的学生。人家不愿留名儿就不留吧,这年年都这么些人行善,哪里留得过来!”说着笑笑去了。
这边的人心里念一句:“燕老先生的学生!啧,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另一边灵素顶着鸣霞饭庄的名儿自己还开了个摊子。虽是冬至大日子,饭庄子也不能关门,两位大师傅帮着灵素抽空做了几日的备料,又帮着送到了地方,安排妥了人手,还回城里撑场子去了。
灵素见他们那不放心的样子,便笑道:“不会砸了咱们的招牌,你们只管放心!”
那俩笑:“小师傅,我们不是担心您的手艺,我们是担心您这、这会不会也预备得太多了……”
灵素看着眼前小缸似的高锅,全不以为意:“不是有三天呢么?这些没准还不够吃呢!”
两个大师傅只好摇头。想着当年三凤楼的苗大师傅天天不放心自己这个师妹,那时候还觉着大师傅太过多虑了,这小师傅又有能耐寻来好食材,又有手艺,怎么不能混口好饭?这样的人物还要担心,那自己这样的还活不活了!
今天可算开眼了,这位是真不会过啊!
这遇仙会的时候来做买卖的,都是自家贴东西,半卖半送的,最后得的钱都捐给贫苦人家。因此各家都是量力而行。有些买卖实在太火了,做一天就摊了。没办法,再做赔不起。
这位可好,羊啊猪啊的好像不花钱一样。要是叫大师傅知道了,准定又要瞪眼睛。
他们却不知道,灵素最喜欢能叫人吃得又实惠又可意,只是她自己能耐太大,她那些东西来得不劲,卖低了价格会伤了旁人家的生意。只好尽力着。
只这遇仙会上,本来就是做善事来的,各家赔上些东西,卖一个高兴吉利。自然没有谁碍着谁的道理了。她还不赶紧敞开了各样往外端?毕竟山上的野猪实在太多了,群豺息战后整个族群元气大伤,野猪们更逍遥了。她这回是正经用陷阱逮的,正经自己拾掇的,就为了来这里热闹热闹。
毛哥早听说过德源县遇仙会的名头,这阵子又天天听良子念叨。照他说的,那几天许多人都会赶过去在湖边烧香祝祷,有钱的去食街上买点吃,既得了实惠又做了善事。没钱的去棚子里领身厚衣裳,吃一顿好的,也是过冬至大节的意思。
闹得毛哥还罢了,俩小的真是天天盼着那一天。
总算到了日子,两大两小一早起身,预备走过去。结果到了码头,恰好姚瓦匠划着自家的船出来,见了他们便招呼他们上船。他那船是平时打鱼使的,不算太大,这几个人一上去,刚好满满一船。
杏妮儿年纪同果子相仿,俩小姑娘白日里上学的时
灵素入凡记 分卷阅读570
候也挺说得话,学堂里的姑娘可没几个,这下更有的说了。听良子说早饭都没来得及吃,杏妮儿还拎出一篮子热乎乎的饼子来,笑道:“早上刚烤得的,你们尝尝,这馅儿是我跟码头饭铺的婶子们学的,看我学得对不对!”
面是杂合面,馅儿是青菜老豆腐的,加了擀碎的油渣,又香又热乎。
良子同毛哥几个起初还不好意思,经不得小姑娘和姚瓦匠一个劲儿地让,一人吃了仨,要吃起码还能再来仨,良子愣忍住了,挺不好意思地道:“不,不吃了……一会儿那边还得吃呢……”
第358章真遇仙会
到那里一看,棚子搭得都快连成城了,两旁林子里的食街更是热闹。掌柜的们一边操持着自家的买卖,一边还不忘问对边左右的邻居换买。
豆干如何,饼又如何的,热闹得很。还有卖豆腐脑的发现,边上拌面的料配自家的豆腐脑味道更好,索性从人家那里匀了一锅当卤过来卖。那卖拌面的则把他那边原预备炒卤的料接过来,切丝、切丁当拌料使了。
康宁府城是兴盛了多少年头的地方,各个行当都有一篇规矩,毛哥几个何曾见过这样混不吝的热闹,一时都看呆了。再问起各样吃食的价钱,都只寻常一半左右价钱。知道这些摊子都是贴人工贴材料,到手的银钱也一分不拿的,细算来相当于一半便宜了买吃食的人,一半捐给了穷苦人。
毛哥忍不住叹道:“一个摊子或者有限,这许多摊子!这边的买卖人真是热心肠得很了。”
良子已经托着一个包子啃上了,一边还没忘给小毛弟和果子一人买了一块油糖糕,听毛哥说这话,便笑道:“这是遇仙会,祈福的,神仙都看着呢!就是我们村里,虽没有拿得出手的买卖,逢着年成好,也得拿点米啊菜的来这里帮帮人。”
说了把另一个包子递给毛哥,毛哥借过来谢了他,叹道:“难怪这里老说什么‘湖边饿不死人’的话,我起先怎么也闹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敢情是这样。冬里是最难捱的,一冷起来,要么多穿,要么就得不断吃热食,要不然真熬不住。这里的人好,风气也好……”说着说着又想到落户的事情上去了,便停了话头。
良子接了道:“所以你从前老说的那么玄,纯是唬人的!瞧瞧这里,这么些人伸手帮忙,哪里就饿死谁了!”
他这是被毛哥换着花样吓唬了大半年,这回得给自己壮壮胆了。
毛哥却笑道:“一样是助人,咱们怎么就不能加把劲儿,做那个能伸手帮人的,非要懒沓沓等着人来帮呢?若是果然自己尽力了,时运不济,得人相助还有句话说。自己都没使点力气,就等着不成了会有人来帮,这成个什么话了!”
良子没话说,只好闷闷道:“你就是一堆道理!”
毛哥大乐:“我这刚认了几个字的人能说出什么道理来?你还真看得起我!”
姚瓦匠的船舱里头还带着些鲜鱼,杏妮儿还带了一筐自己烘的鱼干,要先往棚子那边拿去给人。几个人就没一路走。
这里毛哥同良子带着俩小的,一路走一路看,偶尔停下来买点什么吃。毛哥感慨的是德源县的民风人心,良子则一路念叨着:“这个好吃,这个肯定好吃!你闻那味儿,准没跑儿!”
一边不时掏钱买了,不止自己买,也不落下娃儿们。
闹得果子都劝他:“良子哥,别买了。这些都是热食,咱们又吃不了那么些,一会儿凉了不好吃了,不是太可惜了么!”
良子嘴里还嚼着酱肉呢,只好含口糊涂地道:“哎,吃不完就带回去吃嘛!晚上省的做饭了!”
果子同小毛弟就对看着叹气,小毛弟道:“良子哥,你再这么买下去,晚上你记账准定又想不起来钱花哪儿了。到时候又要翻衣裳扫地看有没有丢钱。这回咱们还是坐船来的,你要疑心船上给弄丢了,还得下水捞去!……”
毛哥听得哈哈乐起来,良子刚看到一个卖葱花羊肉饺儿的,正要掏钱呢,听了小毛弟这话,把手回来了,愤愤道:“买给你们吃,你还埋汰我!臭小毛!”
小毛弟缩着肩膀乐:“良子哥,我是不忍心看你存钱的时候那难受劲儿。翻着账本得念叨一天的‘早知道’‘早知道’,我就趁着果然还‘早’的时候,尽早叫你知道了吧!”
大家听了都笑,良子对毛哥道:“我觉着小孩子还是不要读书认字的好,读书多了嘴巴厉害,更讨人嫌了!”
正笑闹,边上一个摊子上忽然有人跟毛哥打招呼:“这边儿!这边儿!”
毛哥一回头,见一棵落尽了叶子的大银杏树上挑着一个旗,风吹卷了,只看得到“饭庄”两个字。底下铺排着好大阵势,一个小缸似的锅边上放了一张高凳,上头坐着一小孩儿,这会儿正冲他乐呢。
“这是……你怎么来看食摊了?……”毛哥笑着过去打招呼。
小孩儿一脸淡定:“有什么法子呢……”又招呼毛哥,“来,来,你坐我边上来吧!”
毛哥看看边上忙活着的几个人,还有后头大方桌边上背对着路,不知道正埋头吃着什么的另一个小孩子,迟疑着道:“我过去?”
小孩儿点点头,又往他身后看看,招着手道:“进来,进来,都来里头坐吧。坐一坐,歇会子。”
这食摊待客的桌椅板凳都是放在边上,或者外头的,这招呼的却在柜台里头,肯定是人家自己用的啊。这小孩儿这么招呼,他们家大人知道吗?!
良子和小毛弟、果子几个也认出来那小孩儿是书楼里头的,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
这时候小孩边上大铁鏊子跟前站的一个妇人转过脸来,见这情形,便笑道:“都是湖儿认识的,进来坐会儿吧。一会儿人多的时候刚好给我们帮把手!”
这娘儿俩都挺自来熟啊。
毛哥听说一会儿要帮忙的,反不犹豫了,谢过了人家,就带了良子几个进去。小毛弟和果子坐到了方桌边的条凳上,毛哥和良子挨着那小孩儿坐了。
这时候他们才看见那背对着路的小姑娘跟前放了一个冰盘,上头满堆的各样吃食,两只小油手拆那些裹子都挺利落。
她见小毛弟姐弟两个坐了过来,又听说是她哥的朋友,极为热情地拆了几包递过去,笑着道:“姐姐,你尝尝这个,这个是油枣儿。小哥哥,你也尝尝,这个排条香得很。多吃点,一定要多吃点,我娘说了,今天吃得越多就越能帮着人。我都吃一早上了,都没敢歇!”
果子同小毛弟听了这话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起初俩人往这里一坐,觉得挺拘束的,叫这小女娃子一闹,倒笑开了。
这时候那女娃子的娘又端了两碗热汤过来放他们跟前,扑脸一阵浓香,她笑道:
灵素入凡记 分卷阅读571
“尝尝,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冷天吃这个最好了!吃完了再盛!今儿能吃就是帮人来的,这遇仙会上摆出来的东西要是剩下了,神仙要生气的!快吃快吃,嗯!”
前头又有人喊添汤,这位忙忙地应付那里去了,临走还扭头朝他们笑笑,顺便叮嘱小姑娘:“吃不下别硬吃,歇会儿再吃!”
小姑娘点点头又摇摇头:“知道了!我还吃得下!”
那边毛哥同看炉子的小孩不晓得嘀咕起什么来,也没个纸笔,俩人就拿手在半空里比划。
良子听了一会儿觉得实在气闷,便站起来到摊子边上帮人往炉子里添柴去了。方才已经吃了不少,活动活动也好。
结果这摊子上的人还真不同他客气,他刚添完一个炉子,那妇人还招呼他:“再看看那边那个,是不是也要加柴了?”
良子便又跑边上那个瞧去。
这边刚把柴都添好,人堆里跑来一个小伙计,两手里都是满把的肉串,胳膊上还挽着一个篮子,嘴里道:“东家,我都快把那烤肉的买哭了!能叫小岭儿换一家吃么,那家穿串儿都来不及了!”
灵素就笑:“就看见他们一家有鹿肉,她一年就能赶上这么一两回,我也拦不住呀!”
说着话把那小伙计胳膊上的篮子接了过来,又接了他左手的一把串儿,对他道:“你站那半天了,边上坐坐吃串儿去,我给你盛碗糊涂汤。”
小伙计笑笑道:“不用,就站站哪里会累了。”又问,“炉子里要添柴了吧?”
灵素道:“来了个小哥刚帮忙添过了。”
小伙计听了便说:“那我先出去买点东西来!”
灵素道:“随你!”又问,“身上有散钱没?”
小伙计拍拍腰上道:“昨儿大师傅们给我了!足够我吃个肚歪的!”说着话蹦着就去了,一手还举着一把肉串。
这边灵素把篮子往桌上一放道:“喏,烤鹿肉串儿来了,辣子粉也有,你们小孩子吃不来的,就别洒了。”
岭儿一伸手捞出一把来,先往果子和小毛弟跟前放:“快吃,快吃,这个凉了就不好吃了。所以一回不能买太多,只能吃完了再买。”
果子同小毛弟看着那一篮子肉串,原来这个叫做一次不能买太多?
灵素又把手里那把分了一半往毛哥同湖儿跟前一递:“快吃,今天哪有不吃东西的,不像话!”
湖儿和毛哥只好停了话头,先乖乖接过来吃着,灵素又把另外半把都塞给了良子:“吃去吧,这里我看着就成了。你也桌子边上坐着去,我给你盛碗糊涂汤。”
一碗野猪骨头打底熬的汤,里头是炖得酥烂的芋魁块、腊肉块、鲜肉丸子,上头两三只黄灿灿蛋饺,撒上一把青葱蒜,就是这鸣霞饭庄成事之前,南城人吃了小两年的“糊涂汤”了。
良子沿着碗边秃噜了一口,差点没把上膛烫了,赶紧大口吸气。边上的小姑娘从桌子中间的小筐子里捞出一个大瓷调羹来递给他道:“大哥哥,你用这个吃。这个汤就得热烫烫地吃才好吃,可是太烫了也不成。”
说着话,另一只手里还握着根吃了一半的肉串。
这么着,这拢共三天的遇仙会,毛哥同良子就被这个食摊给征调了。天天来这里一待,帮着看火添柴,盛汤洗碗。同时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样肉食点心。小毛弟同果子两个更是一路从肉串肉脯吃到甜糕煎饺,又从脆枣生梨吃到蜜羹烘包。
光这个摊子上的吃食就得有不下十种,他们自然都挨个尝了个遍。
到最后一天摊的时候,几个人还把剩下的蒲包肉、炸排骨、炸肉丸给分了。这也是遇仙会的规矩,拿出来没有再往回拿的。这家的东西虽好吃,奈何实在预备得太多了,几个人都不停歇地卖东西钱,居然还有剩下的。
那蒲包肉也挺有意思,肉馅儿调好味道,外头用一张豆腐皮包好,装到蒲包里,两头口后中间用细绳一勒,这肉就在里头胀紧了。上锅蒸熟,吃的时候从蒲包里掏出来,切块切片随意。
因这肉是蒲包紧包着蒸出来的,上头一层席子似的印儿,肉里渗着蒲草的清香气,口感又比寻常做法的更紧实,家里备着做凉碟也挺好。别处还没见着过,到了最后一天,许多人都是十个八个地往家买。这样居然也还有剩下的,可见这主家这回搬了多少东西出来!
闹得良子后来都替这摊子的主家担心,“别到时候过完遇仙会,他们家该请人接济了……”
第359章小舒坦
起先毛哥他们也没打算去三天的,就想第一天过去见识见识,之后就该干活儿了。
可也不知道怎么的,这第二天、第三天,周边县里和康宁府来了不少人凑热闹,码头上装卸的事情只好先停了,先紧着人上下进出。小书楼这三天也不开,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又搭了过路船去湖边帮忙。
第三天上头,许多外乡船头回来这里,又没经过这样的阵势,在河里头乱成了一锅粥。
靠右大伙儿都往前走,另一半留给逆向的。结果也不晓得哪条船自作聪明,一瞧边上没船,就占了那头的河道。结果拐个弯,对头也来了一群,就这么给叉在那儿了。
边上的都叫他赶紧调头顺着船流走,他还不干:“我要往湖边去,我跟着他们走干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