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古当大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满格的信号
在回住处的路上,东门努力的让自己保持清醒,有了新材料,他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先前局限于木制桥梁,而现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太多的构想,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动手一试了。
而黄昏中,杨志正痛苦万分的阅读着如山一般的资料。
而这些只不过是历年繁杂政务中的一小部分。
第三百九十五章 遗憾
洪武十三年的秋天,中原地区迎来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这一年天公作美,齐国境内风调雨顺,粮食的丰收,极大的缓解了齐国朝廷的压力。
当赋税收上来后,杨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这一年中阵亡将士家属发放拖欠了很久的抚恤金。
拖欠了这么久,已经让杨浩无比的愧疚,但无奈战争的消耗实在太大,税收之前,国库干净的连老鼠都很少愿意光顾了。
这一年的丰收不是偶然性的,这得益于齐国十余年的积累。
在这十几年的尝试和摸索中,齐国的农业已经极为的完善,各种农业工具被发展出来。
随着铁器在民间的普及,极大的增强了农业的效率。
粗略的统计,只洪武十三年这一年的时间里,齐国新增耕地面积,几乎达到了洪武十二年之前,总面积的五分一还多。
大量的耕地,意味着大量的人口。
杨浩对此很满意。
由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准备暂停扩张的脚步,将大部分精力转向民生方面。
这是个重大的决定,为此,杨浩在洪武十三年十月末的时候召开了一次大朝会,重点讨论了接下来的要执行的政策。
其中农业与工业是重中之重,而杨浩也适当鼓励小商人阶层的活动。
并首次提出了士农工贾皆为立国之本的指导思想。
四民有序则国泰民安。
在朝会上,已经满头白发的卫,精神状态却是极佳。
卫道“大王,臣以为接下来的数年之中,工部必须将首要的精力放在道路与炼钢之上。
道路乃国之血脉,而如今铁轨的铺设进度受限于钢材的产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南北互通之大事。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工部已经摸索除了一套提升钢铁产量的办法,相信用上这种办法,增加炼钢厂的数量,在国内寻找优质矿脉,臣相信,五年之内,我国的铁轨至少能铺设两条以上。
”
杨浩闻言眉毛一挑,脸上尽是意外之色。
两条以上的铁路,这对于齐国的生产力是个极大的考研。
在他的预估当中,能在数年的时间内,能够修通灵州到长安的这条铁路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而现在有人告诉他最少修两条,他第一个反应就是简直扯淡。
但说这话的人事老成持重的工部尚书,这让他有些激动起来。
连忙问道“卫爱卿说的可是真的”
卫自信道“臣不敢有虚言,近来长安炼铁厂已经对新工艺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其结果相比于原有的炼钢技术能提升数倍。
两条铁轨臣以为并不是问题。
”
杨浩闻言顿时喜形于色。
“好,好啊凡事参与改进工艺人员,有官职者全都提升一级,无官职者,提升三倍俸禄。”
卫道“大王英明”
“此事暂且记下,卫尚书你安排一下,下月初一,本王要去炼钢厂巡视,若是真如爱卿所言,此事当为重点工程,朝廷会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务必在一年之内将此事落实下去。
”
而这时户部尚书道“大王,臣反对。”
杨浩皱了皱眉道“为何反对”
“大王,钢铁虽重要,但民以食为天,臣以为朝廷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耕种一事上,若是百姓吃不饱肚子,即便有钢铁又能如何,还请大王三思。”
而寅也站出来表示支持户部尚书的意见。
杨浩皱了皱眉,户部尚书说的不错,没有吃的,别的什么都是扯淡。
刚才自己差一点忘了这一点,只是沉浸在钢铁产量提升的喜悦之中。
却忽略了,新建钢铁厂将投入多么庞大的物资与人力。
今年虽然丰收,但齐国依旧不富裕,若是朝廷拿出太多的钱财发现钢铁产业,那么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战争,自己将会无钱可用。
冷静下来的杨浩,沉声道“户部尚书此言有理,这样吧,新建钢铁厂一事,之后再议。”
卫点点头,没有提什么反对意见,对杨浩一拜后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大朝会持续了一天的时间,在众多的官员各抒己见的讨论之下。
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名为五年计划的草案,这份草案囊括了未来五年左右,关于齐国农业工业商业军事一系列的发展规划。
而杨浩却感到有些遗憾,若是齐国还能再富裕一些,他便可以放心大胆的甩开膀子进行工业化的改革。
而钢铁产量的增加无疑是为他减少了不少的阻力。
无论是在近现代还是古代,钢铁的产量都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
钢铁是个好东西,除了制造兵器铁轨或者其余工具之外,最让杨浩看重的一点就是蒸汽机。
想要实现蒸汽机,钢铁是必须品,而蒸汽机若是出现,也会改变动能的方式,会再次带动钢铁产量的提升。
而如今杨浩只能屈服于现实,蒸汽机的设想目前只能停留在设想之中。
即便是有了足够合适的钢铁,也懂得蒸汽机的原理,但是想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仍然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到了洪武十三年,杨浩已经将近三十六七岁了,以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来说,他已经活的够久了。
他不知道这个世界能不能给他足够时间,去让他把自己所知的东西,在自己入土之前复现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奢望了。
杨浩的长长的叹息声,吵醒了一旁的蒹葭。
“大王,这么晚了,为何还不安歇。”
杨浩摸了摸蒹葭的秀发,道“你睡吧,我只是再思考问题。”
蒹葭往杨浩怀中挪了挪,轻声道“百姓们都以为大王每天一定吃着天下间最好的食物,穿着最为华丽的衣裳。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大王所食甚至不如富贵人家,平日衣衫也是打了补丁之物,日日夜夜为国操劳。
大王如此辛苦,蒹葭心中痛甚。
”
杨浩道“为人君者,要有为人君者的觉悟,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己已经不在是自己,朕即国家”
第三百九十六章 附庸
朕即国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独裁与专政。
但是杨浩并不介意当一个独裁者,在这个起步阶段,只有自己大权独揽,才能让这个国家机器最高效率的运转下去。
虽然齐国的官员们比十几年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很没有达到他完全放权的地步。
若是这个时候将重要的权利分发下去,才是对齐国的一场灾难。
看着在自己怀中再次熟睡的蒹葭,杨浩露出了一丝微笑。
洪武十三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齐国征苗人,平北蛮,一举奠定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齐国国力蒸蒸日上,让周边蛮族无比心生畏惧。
西方尚未纳入齐国领土的周羌诸部,也在大齐击退了匈奴强敌之后,派出了使者请求齐国的庇护。
西方部落的使者于冬至之前,赶到了长安城。
这些边远地区的落后部落,一路上震惊于齐国的强盛。
知道他们见到了长安城,无比惊叹于齐国的繁华。
这里对于这些尚且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的部落无疑就是人间仙境。
雄伟的城墙让部落的使者们情不自禁的跪拜下来,那神情如同是在部落祭祀神灵时才有的庄重。
听说有西方部落过来,杨浩对此也十分的感兴趣。
大齐西方边境一带的部落,他给予的关注并不多。
相比于北方和南方,这个时代的中土以西的文明成都太过于落后,根本不会对自己的政权造成任何的威胁。
而且由于这些地方太过于落后,杨浩目前根本没有要将其吞并的打算。
若是吞并则是对齐国的一项负担。
在制定的五年计划中,西方是考虑最少的地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杨浩忘了那边的的土地之下可是埋藏着大量的煤炭。
而且他也清楚,这个时代的黄土高坡环境还没有遭受的破坏。
要不然后世的封建王朝都城也不会选择在那里建都,毕竟没有人想要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去吃沙子。
即便甘陕地区有着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杨浩始终坚守着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先发展已有的的土地,等到时机成熟,以齐国的能力,占领甘陕地区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杨浩在大殿接见了这些小部落的使节。
使节们能够见到传说中的齐国大王,无不诚惶诚恐,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如同拜见神灵。
听完这些部落的来历之后,杨浩只记住了一个周部落。
这个部落的首领以姬为姓,并且这个部落和齐人一般,在男子成年之后,也会以束发区分。
杨浩猜测这个部落可能就是周朝的前身。
只不过如今周武王的祖先们却向自己进行叩拜,杨浩忽然觉得世间之事是如此的玄妙。
也许是出于这方面的因素,杨浩对待这些部落很是友好。
不仅称赞了一番他从没见过的部落首领一番,并称呼为对方为齐国值得相信的朋友。
如此的盛情,让使节们感激涕零。
更有的部落直接提出了想要归顺齐国的想法。
但是这都被杨浩婉言拒绝了。
听着使节们介绍者自己部落的情况,旁听的大臣们,都露出一幅自豪无比的面孔。
小族对齐国的羡慕,不正说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吗。
这给了他们一种居高临下,俯瞰众生的快感。
杨浩虽然没有齐他们那般庸俗,但是听着他人的称赞,心中也是极其开心的。
而在众多使节的叙述中,一个名为青塘部落的使节,引起了杨浩的注意。
不是因为这人有着什么过人的天赋,而是此人提到了他无比在意的西南蜀国的事情。
根据这个使节所说,他所在的部落距离蜀国并不远,而杨浩根据他的描述,也大致猜到了这个青塘部落的大概位置。
若是他估计无错,这个部落应该位于后世的汉中一带。
这可是他计划中伐蜀的关键之地,如何不能引他的重视。
杨浩详细的询问的关于西南国度的信息。
得到的消息让他松了一口气。
按着青塘使者的叙述,杨浩总结出一下几点。
其一,这个蜀国实力的确不容小觑,已经发展出了极为先进的青铜文明,并且坐拥天府之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实力甚至比曾经的夏朝还要强盛。
更重要的是,这个蜀国和夏朝那种国家的雏形不同,这个西南地区的势力已经完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杨浩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事情,按照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在这个时期夏朝绝对的一家独大的存在,而现在忽然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势力在悄悄的崛起。
“难道蝴蝶效应这么严重”
杨浩喃喃道。
让礼部的官员,将这些使节安排下去,杨浩心情有些沉重。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将来想要吞并蜀国绝对有着不小的难度。
这种难度不只是存在于军事之上,更多的麻烦来自于战后的稳定
和那些文明程度极其地下的部落不一样,像蜀国这样有着高度文明的政权,同化起来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杨浩感觉颇为的头痛,四川他是无论如何都要收入囊中的,只是现在看来,入川计划还要再登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至于那些臣服于自己的部落,杨浩决定借鉴后世王朝的宗藩体系。
让这些部落成为自己势力的延伸部分,也是齐文化重点输出的番外地区。
先同化,再吞并,这是杨浩所想出来的西部政策。
几天后的新年,在齐国家家户户准备迎接新年到来之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