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上古当大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满格的信号

    一年的战争,差一点将齐国数年的积累消耗一空,即便是秋天有了丰收,也没有让齐国彻底缓过气来。

    而从这一年开始,齐国有着太多要花钱的地方,杨浩每做一个决定都必须要精打细算。

    暂时不要紧的武器研发,被削减了将近一半的经费。

    即便他知道先进的武器能为齐国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只是现在齐国周边没有强敌,只能优先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更为重要的地方。

    比如说炼铁厂,修路,还有南方的土地改革。

    经过了半年的治理,南方大部分已经安定了下来,只有那些不愿受到齐国管束的苗人,躲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于这些人,齐国的态度只要他们不跳出来捣乱,朝廷并不会过多的干涉他们。

    温暖湿润的南方,从年初开始,开始为每个县城划分开垦土地的任务。

    和北方不同,在杨浩的计划中,南方主要的农作物就是水稻。

    而土地开垦也是根据水稻的种植方式来进行着。

    结合着当地传统水稻的种植经验,加上杨浩对水稻种植了解的皮毛,两相结合之下,弄出了一个看起来还算有调理的种植技巧。

    南方河流纵横,水域发达,为开垦农田良好的环境基础。

    只不过南方多山,平原地带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利用的土地并不多。

    但南方的人口远少于中原地区,除了躲在深山老林中的部落之外,大多数归顺的苗人,都生活在地势平缓的地方。

    县镇村正如同雨后春笋一半在南方的大地上出现。

    想要捋清自己治下的实际情况,南方官员们不得不翻山越岭巡查自己治下的苗人。

    北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说没有做到条条大路通长安,但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根本不是南方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的地方可比的。

    因此,在齐国众多州府中,到南方做官,几乎是变相的发配到边疆了。

    蚊虫肆虐,湿热横行,半年多的时间,让那些原本意气风发的年轻官员们磨平了棱角。

    只希望自己能够快一些熬过三年的时间,等着朝廷任命下来,这辈子再也不来这鬼地方了。

    虽然这些官员们拿着比他们品级高一级的俸禄,但这里物资匮乏,即便是俸禄再多,也只能看看,根本无法变现成有用的实物。

    即便是南方有各种各样的不好,不过有一点是所有官员都满意的。

    那就是山珍野味远比中原地区多太多了,不止如此,犀牛皮,象牙等等奢侈的装饰品,就如同大白菜一搬的廉价。

    这也导致了齐人到来后,这些野兽也会遭到灭顶之灾。

    和苗人只为了生存而捕猎不同,文明程度更高的齐人对这生存之外,还有更高的精神与物质追求。

    而这些北方缺少的自然资源,成了大多数县城主要的收入来源。

    甚至一些县城以官府的名义,动用了军队中的装备来对这些野兽进行惨无人道的猎杀。

    半年的时间内,数之不尽的猎物死于齐人之手。

    齐国和所有初级阶段的文明一样,都在扮演着物种毁灭者的角色。

    如此大规模的捕杀之下,保守估计,不出数年,也许江北地区再也见不到大型的野兽。

    只是为了自己政绩,齐国的官员们哪里会理会这些,没看长安城周边的树都快被砍光了吗,自己这点破坏又算得了什么。

    等到年后交税的时候,自己谁不定还能在年度考核中,凭个中上的成绩。

    动物悲惨笑话,动物唯一的贡献就是血肉与皮毛,这是包括杨浩在内所有齐人的共同认知。

    而在南方四镇的社会结构之中,地位最高的当属跟随官员南下的齐国国人,其次则是那些臣服的苗人,而最底层的却不是那些战俘,而是江南越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越人在齐国属于极为尴尬的存在,他们不备朝廷所认可,基本上等同于事实上的奴隶。

    从事着最为劳累与危险的工作,却只能勉强的填饱肚子。

    被贩卖过来的越人自然是对此不满的,但是他们的数量相比于齐人与苗人实在太少了,他们的情绪根本没有任何人会在乎。

    有着越人的对比,苗人的生活壮阔却是好上许多。

    从洪武十四年开始,齐国政府便开始为这人分配土地,并且减免了他们第一年的农业税,只要好好干,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而且相比与原来苗人部落联盟时期,齐国的到来,也到来更为多样的物资,更为先进的技术,总体上的生活环境要比之前好上一些。

    而且自己只要不作奸犯科,不触犯大齐律法,那么两年之后,他们的身份便会与齐人无二,优秀的人也能通过举荐做一些低级的官员。

    而自己的小孩,甚至能够学习齐人那些神乎其神名叫知识的学问。

    齐国的怀柔政策,对稳定苗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那些逃入到西边的大山中的抵抗分子,进来发现,愿意跟着他们抵抗朝廷的苗人越来越少了。

    甚至有几次差一点因为同族之人的出卖,暴露了自己藏身的位置。

    现实的残酷,让那些苗人悲痛不已,大骂那些族人是软骨头。

    但本就没有多少文化认同感的苗人,对于同族的诅咒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甚至有些人还比较疑惑,为什么这些人仍然要继续抵抗下去。

    齐人并没有像那些大族们宣传的那样,要来抢走他们的粮食,霸占他们的猎场,玩弄他们的女人。

    在这半年时间的对比之下,曾经的这些宣传,仿佛验证了,曾经的那些贵族老爷们才是压在劳苦大众头上的剥削者。

    而齐人的形象有着这些抵抗份子的对比,居然在没有洗脑的宣传的情况下,从一个侵略者一点点的变成了解放者救世主般的存在。

    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第四百章 国家潜力
    经过伐苗之战后,屡历战功的黑夫,很荣幸的升为了一名光荣的大齐低级军官。

    虽然只是一名民兵中的班长,但是对于一年多前还是白身的普通人来说,这样身份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辈子能有一个体面的身份就已经不容易了,精英阶层毕竟是少数,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普通人正常生活。

    黑夫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志向,只希望自己在尽职尽责的干好这个职位,等到退伍的时候,能够拿到一笔不错的退伍抚恤金,在灵州置办点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

    三月的灵州,已经开炎热起来,半月前种下的庄稼已经破土而出。

    而黑夫也在这个季节获准了为期一月的假期。

    黑夫迫不及待的返回了灵州,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首先是自己的终身大事,他不知道自己走了一年多,那里长家的心上人是否还在等着自己。

    其次,他要把曾经战友的骨灰带回家中,等到自己退伍的时候,将这些骨灰亲手交给他们的家人,这是他曾经的承诺。

    作为南方重镇的灵州城,在平定了苗人之乱后,已经越发的繁华了。

    作为齐国为数不多的工业城市之一,灵州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荆州的首府。

    看着有些熟悉又陌生的家乡,黑夫心情莫名的有些沉重。

    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深呼吸了一口气,跟着进进出出的人流回到了久违的城市之中。

    城内的变化的也颇大,街道两旁的小摊贩比两年前多了许多,而且也多了许多自己从没有见过的店铺。

    黑夫默默走在街道上,按着记忆中的道路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院落。

    泥巴围起来的院子,看起来有些破败。

    黑夫叹了口气,推开嘎吱嘎吱响的木门。

    只是院中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破败。

    当初种下的小树已经长大到能够乘凉的高度,在小树下还放着一个小凳子,墙边一把有些秃的苕帚静静的立在墙边。

    黑夫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傻笑。

    走进有些昏暗的茅草房内,黑夫重重的将身上的包裹仍在炕上,解下腰间的佩刀舒舒服服的躺在有些冰冷的土炕上。

    黑夫这样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自然影响不到庞大的齐国发展。

    在洪武十四年三月初的时候,由朝廷组织的地理考察团正式从长安城出发。

    考察团中的人员,是从工部单独分出来一个特殊机构。

    这些人由年轻的官员与科学院的研究员组成。

    他们的任务是详细的绘制齐国的地形图,这是一个为期数十年,几代人的漫长科考项目。

    杨浩深知一份详尽地图的重要性。

    在没有卫星等先进科技的辅助之下,想要将自己的疆土了如指掌的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漫长的时间,花费无数的精力,用脚去丈量每一寸的土地。

    不过杨浩又时间等,这个项目要有愚公精神,子子孙孙的不断的进行下去,早晚有一天,一份详细无比的疆域图便会呈现在齐国的历代君主面前。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功绩。

    杨浩认为这是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另一个时空有野生驴友徐霞客用尽一生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而在这个时空有他杨浩以帝王的名义,进行一场正规的科学考察。

    洪武十四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这一年的开始,杨浩不再像以前一样做事畏手畏脚。

    没了强敌之后,他曾经只存在脑海中的想法,正一件件的被他付诸于实践。

    他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超前无比的理念,而每提出一个理念,他都会写上逻辑清晰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被齐国的知识份子们奉为最为前沿的科学技术。

    一时间齐国爱好自然科学的知识份子,都为之而疯狂,一头扎进漫无边际的理论研究之中。

    从洪武十四年开始,齐国就如同打开了束缚已久的禁锢,解放了僵化的思想。

    而这个时期在后世的史书中被成为科学大爆发的年代,是所有科研人员为最推崇的伟大时期。

    若说后世以论语儒家治天下,齐国则是以科学立国。

    在这个时空中,没有哪一个文明会像齐国这般疯狂的迷恋科学。

    十几年来,科学技术为齐国带来的改变,每一个齐人都有着切身的体会,齐人没有发展出宗教,但是对于科学知识的迷恋,丝毫不下于宗教狂热的份子的疯狂。

    齐国的所有学府中,自然科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大环境都如此迷恋科学的氛围之下,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齐国学府,更是把自然科学看成了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手段。

    将知识变得功利化,杨浩心中有些无奈,但他也知道这种办法是最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虽然年轻人都在学习自然科学,但是到最后,真正能够从事一辈子研究工作只是那很少的一部分人,大多数人还是要被的滚滚红尘所污染,投入到黑暗肮脏的名利场中,将当初的纯真与激情忘的一干二净。

    当整个国家上下一心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所爆发出了潜力是无穷的。

    在平定了周边威胁之后,齐国爆发除了惊人潜力,让杨浩都为之震惊。

    齐国如今的状态,让他有一种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太祖时期感觉。

    而他则像太祖那样,成了这个崭新国度精神领袖,而他与太祖之间,也许就差了一本语录。

    为了满足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对粮食的海量需求,杨浩与洪武十四年春末之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政策。

    他打算在各个州府建立垦殖团建立国营的农场,只有国家力量的参与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将人力的极限发挥出来。

    虽然如此他并不打算干扰齐国自耕农传统的种植方式。

    国营与私营结合起来,才能补充各自的缺点,他的理论就是将利益最大化,凡事与这个理论相违背的政策,都被他毫不犹豫的否决掉。



第四百零一章 全民大生产
    无论是生产建设兵团,还是集体农庄,这种模式经过时间的检验,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时期,所发挥出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杨浩认为如今的齐国,借鉴这种方式并无不妥之处。

    而且齐国现在也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那就是大量的新增领土与刚刚脱离原始社会的人口。

    而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属于齐国的边疆地区。

    在这些地方试行集体农庄制度,能够起到稳定边疆的作用。

    而齐国的第一个国营农庄则设立在南方的沿海的扬州。

    之所以选择这里因为这里距离仍州与荆州接壤之地,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朝廷也能最快的的反应过来。

    而荆仍两州的整体水平都出于齐国的上游,也能对扬州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国营农庄不只是但存的种地而已,养殖业也包括在其中。

    南方天然的环境,是饲养家禽的天然场所。

    杨浩准备对家禽进行大规模的养殖。

    只不过虽说是大规模,但是相比于后世,只是小作坊的级别。

    之所以不打算扩大规模,杨浩是担心规模过大,万一发生点什么疫情,以如今齐国的防疫手段,根本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

    扬州国营农庄占地广阔,将扬州靠近长江变得三个县城全都囊括在其中。
1...128129130131132...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