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古当大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满格的信号
这些国营农庄的产出大部分都会是朝廷所有,而农庄上人,更像是为朝廷打工的工人。
他们没有土地,但是却有着很客观的俸禄。
这种铁饭碗一样的工作,与后世那些国营企业别无二致。
无论是哪个时空,哪种社会环境,能有一份铁饭碗,无不是众人羡慕的对象。
而为了防止出现工人偷奸耍滑的情况发生,国营农场每一季都会制定相应的标准进行考核。
凡事不合格的一律踢出国营农场。
而这些没有土地的人,一旦被淘汰掉,生活将会无比的艰难。
这种危机意识,在洪武十四年五月份,扬州国营农场建成之后,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三县的百姓心中。
杨浩有些期待,国营农场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
若是扬州的试点效果不错,他打算从明年开始,把各州的农场都建立起来,这是在高产农作物到来之前,提升国力不得已的办法。
毕竟杨浩很清楚国营企业的弊端,短时间内这种模式会爆发出很强的生产力。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国营模式将会陷入僵化。
这东西根本不是某个人能够控制的了的,无论另一个时空的华夏或者北方的苏俄都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这种弊端。
而杨浩虽然在这个时空成了帝王,但他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能力能达到那些人精的高度。
无奈归无奈,但这一步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走下去。
经过洪武是十四年初的人口粗略统计,直到洪武十三年年底,不算江北四镇,齐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人,而人口增长是呈现指数级上升的。
从一百万左右上升到三百万只用了数年的时间,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十年左右,齐国的人口将会超过千万人的级别。
这只是江北的中原地区而已,若是算上从蛮夷之地融入的野人,还有江北四镇的苗人,齐国目前的总人口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四百万人左右。
四百万人听上去很多,但是齐国目前的国土面积已经十分的庞大,平均下来仍然是地广人稀。
如此广阔的土地,按着杨浩的预期,最起码能够让千万人能够舒适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如果美洲的高产作物在齐国人口突破这个极限的时候,将会为齐国的稳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在后世,他看过一个华夏王朝周期灭亡的原因,其中一个理论就是人口饱和的理论,已有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存所需。
在加上一些外部因素,就构成了一个王朝的灭亡的主因。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杨浩不得而知,但他不得不为此考虑。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正是这个道理。
人口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的关键因素,杨浩渴望人口,但渴望人口的同时,他希望以自己的能力,能让自己的臣民过的更好一些。
他可不希望,在自己执政时期出现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初夏的闷热,没有阻挡大齐生产建设的热情,在技术官员的指导之下,诺大的中原地区就像是放大了无数倍的国营农庄一般,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在最后一条道路修建到长安官道之后,在洪武十四年五月底,北方六州真正可以说一句条条大路通长安了。
道路的修建对一个国家来说就像是身体的血管一般,良好的道路能够让朝廷的政令以最快的速度下达到统治区域的每一个角落。
而且也能极大的促进各州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这对一个大一统国家是尤为重要的。
杨浩可以遇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通畅的北方将是绝对的经济中心。
北方六州乃是齐国的心脏地带,其地位等同于后世华夏汉地十八省的级别。
只要这六州变得足够强盛,齐国对外辐射的能力也就会越强。
当位于仍州的新铁厂建成后不久,在六月中的某一天,长安成船坞下水了一艘新型号的战船。
这条战船不同于齐国先前那种平底战船,而是呈现尖底的造型。
这种形状是经过科学院的研究院们反复的试验与计算,得出的最佳形状。
当杨浩见到这船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因为这种船和他比较熟悉的加勒海盗电影中出现的船只样式已经十分接近了。
这是在济水中漂浮的船只在吨位上明显小于电影中的船只。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杨浩最关心的是这船的性能如何,能不能承担齐远洋航行的众人。
此船的成败,关乎这齐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站在码头上的杨浩怀着无比紧张的心情,注视着这艘新船慢慢的驶离船坞。
第四百零二章 野望
码头上官员们和杨浩一样紧张的看着在济水缓缓航行的船只。
当三张风帆展开之后,船舶速度陡然增加,逆这水流极速而上。
杨浩见此眼神顿时一亮,这速度比齐国之前的战船不知快乐多少倍,只是个好现象,只要没有其他问题,最起码这种速度足够进行远洋航行了。
船只行驶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之后缓缓的靠向码头,作为试船之人的石溪前来向杨浩复命。
他内心的激动甚至要超过了杨浩,这样的性能优良的船,天生就该纵横在大洋之上。
只是这么简单的试验,并不能验证这条船的整体性能。
杨浩让石溪操纵这条船,去大海中去测试,若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全部的考验。
就意味着,工部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这种船,而且吨位也要比这条试验船要大上许多倍。
得益于上古时期优良的自然环境,齐国并不缺少造船所需的优良木料。
只要朝廷愿意,可以组建一支不下于陆军的庞大水师,只是这种想法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
毕竟打造一支精良的海军,这其中的花费根本不是同等规模的陆军可以比拟的。
有句老话这样讲,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这句话在大航海时代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经过百年海上贸易积累才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
曾几何时英国开始崛起,依靠强大的海军建立起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这个过程,从格拉沃利讷海战到七年战争的胜利,足足花了两百年,可见海军建设之难。
就算是齐国真的舍得花钱,打造出大量精良的战船,但海军距离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入当初的满清朝廷一样,海军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杨浩现在要的不是争霸大洋,只需要能够远洋航行,去大海的另一边带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殖民全球,就算是再给他一百年的时间,他估计自己也根本没有哪个能力去做这样牛逼的事情。
欧亚大陆足够大了,只要自己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那就是一件惊天伟业。
直到风帆战船远去,杨浩才有些意犹未尽的返回了城中。
只是他内心的激动根本不是等闲只人能够体会的。
美洲啊,那可是能够改变齐国文明层次的关键一环。
只要有了玉米,辣椒,土豆等等这些优良的农作物,到那时自己只要自己愿意,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至于拯救美洲人这种事情,杨浩甚至连一个念头都没雨,在他看来美洲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一个陌生族群,他们的死活并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若是好说话,老老实实的跟自己的船队进行交易,那就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动了什么歪脑筋,他也不介意效仿一下后世欧洲的白皮们,杀他个血流成河。
按着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现在美洲极其落后,也许文明程度甚至不如江南的那些越人,对于这样的文明,杨浩有信心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大齐探险队,能够摆平一切障碍。
等到有了粮食就有了海量的人口,有了庞大的人口与粮食做底气,就能够组建更加庞大的军队,就可以为他杨浩占领每一块目光所及的土地。
杨浩此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统一全国的希望。
这种统一不是齐人理解的中原一统,而是那九百六十万多万平方公里的故国疆域。
这是杨浩始终放不下的心结。
来到这个时代,苦苦打拼十几载,到目前位置连传统汉地都没有占据,他对此有这很大遗憾。
但是战船下水的那一刻,杨浩的雄心再一次的被点燃了。
这一天,杨浩那些妃子们,惊讶的发现,杨浩仿佛年轻了十几岁一般,无论是饭量还是在某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之上,他们的大王,好像有着使不完的精力。
心情大好的杨浩,破天荒的为自己放了两天的假期,带着自己的妃子与年纪较小的子女们来了个长安城周边两日游。
如今的长安城,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多了不少值得游玩的地方。
杨浩玩的很开心,仿佛十几年的压力在这一瞬间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之时在这碧草连天的美景之下,埋葬的却是数不尽的尸骨。
当初的敌人早已经化作了一捧黄土,变成了滋养大地的养分。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看着夕阳余晖下的诺大的长安城,杨浩静静的注视了良久。
农人们扛着出头疲惫的返回城中,夜晚的长安亮点光亮,炊烟袅袅,看起来是如此的祥和宁静。
只是在大多数人吃着晚饭,述说着家长里短的时候,位于长安外的科学院却是灯火通明。
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搞研究的齐国科学家们,在风帆战舰下水后,便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些负责不同研究方向的家伙们,如何能忍受,自己屈居他人之下。
每个研究组都憋着一股劲,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能证明自己不是挥霍俸禄的酒囊饭袋。
只是科学院的大多数研究员们都是集体作战,而唯独研究桥梁的东门俘,至今位置仍旧一个人在奋战着。
他对于风帆战舰能够顺利下水丝毫不感到意外,这半年来,他亲眼见到了云风是怎样的疯魔一般,进行这大量的计算。
虽然云风比他还要小两岁,但是看上去却是比自己要大上十岁一半,年纪轻轻就已经半头白发。
云风的精神深深的鼓舞着他,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绝对就会有收获的。
这半年来,他除了偶尔和云风有些交集之外,完全就出于一种闭关的状态,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了齐国初级学府的全部之时,甚至中级学府的学问,通过查找资料,也能弄懂个大概。
加上他自身的聪明,他现在学识已经丝毫不下于一个学习了数年的普通人。
有了这些理论知识作为储备,对他的桥梁研究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百零三章 万事俱备
东门的房间中无比的简单,除了一张木板床之外,就是一面占据了整个墙壁的黑板,黑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图案,还有一些写的很丑的文字。
东门坐在三脚架上,这借着火光,无比认真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纸张是无比珍贵的东西,东门的那点俸禄根本经不起他如此大量的绘图工作,而能够重复使用的黑板,则成了与他朝夕相伴的唯一存在。
投入到自己爱好的事业之中,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杨浩有时候很羡慕这些存粹的研究人员,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所在。
他已经很久没有骂过贼老天了,因为他觉得,齐国能涌现处这么多的人才,绝对是老天的恩赐。
如若不然以他一个人的能力,估计现在还在城邦混战中苦苦支撑。
杨浩心中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事情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一开始就没有小看过上古时期人类的智慧。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他不是全能神,穿越时候也没有逆天无比的神器,也没有随身携带的庞大物资,如同哆啦a梦一般,想变出什么就变出什么。
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他已经达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极限。
洪武十四年七月,当第一批能够食用的小萝卜收获之时,航行了一月之久的石溪率领着那条不大的试验船,返回了长安港口。
经过工部人员的检查与石溪的带回来的信息,齐国的第一条满足远洋航行的船只正式通过测试。
兴奋的杨浩立即大赏了参与船舶研究的所有人,对有功者记了一大功。
并将这第一艘试验船命名为,鸿蒙。
随着鸿蒙号的完美表现,在石溪回来后不久,长安造船厂与蓬莱造船厂,立即全力开工。
造船的材料早已经准备完毕,只待船只下水之时纵横大洋之上。
而朝廷也正式开始招募船员的行动。
由于是出海远航,这其中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朝廷的招募并不顺利,石溪这种有着浓厚探险精神的人在齐国当中毕竟是少数。
对于普通人来说,放着齐国如此和平安全的环境不好好呆着,非要找死一般的去吃人的大海之上,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石溪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招募工作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长安城中愿意报名的人,还不到两手之数。
诺大的长安城中生活着十万百姓,这种比例之悬殊,让杨浩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但是如果使用强制的手段,逼迫他人去当水手,这等霸道的事情,杨浩也不想去做。
思来想去,杨浩有了个好主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