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古当大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满格的信号
两名士兵见此,连忙回礼,一名年长的士兵笑道:“张先生是有知识的人,不必与我等莽汉客气,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了,出了长安城,接下来的路途可能会有猛兽出没,到时候张先生不要慌张,交给我们兄弟便可。”
张获点点头,对二人道了声谢,三人继续朝前赶路。
十几公里的路途并不算遥远,三人清晨出发,中午只在野外休息了一阵,便继续赶路,这么点人,如果独自在荒野上过夜,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虽然齐国在现在也有计划的清理境内的猛兽,只不这些猛兽又如何是短时间内能够杀绝的。还在三人一路有惊无险的抵达了这次的目的地。
夕阳下,平原的上一个夯土的小城出现在众人眼中。
“张先生,前面就是那安固镇了,我们快走一些,还能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城。”
年长的士兵沉声道。
张获点点头,三人沿着黄土小路朝着小镇走去。
安固镇与长安城比起来显得十分荒凉,低矮的夯土城墙,看起来破败不堪,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塌一般。
镇外乱糟糟的分布着许多的小窝棚,当张获三人经过时,住在窝棚里饿得人,表情麻木的看着三人。
两名士兵见此,下意识的将手握在剑柄上,警惕的看着这群衣衫褴褛之人。
看着这些人,张获心中一叹。
齐夏之战后,大齐从其余部落里劫掠了大量的人口,张获之前虽然听说过这件事,而且也知道这些人生活的很凄惨。
只是如今看到这些面黄肌瘦的人,心中难免有些触动,曾几何时自己也是他们心中的一员,也许自己身为奴隶的生活比他们还要凄惨一些。
不去多想这些,三人快步的走到城门处,与此处守将说明了一下来意,便倍恭送进城。
进程城之后,年长的士兵对张获道:“张先生,我兄弟二人也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张获点点头,对二人道:“多谢二位勇士一路护送,今后若是我能有帮的上忙的事情,尽可来此寻吾。”
二人笑道:“那吾等就多谢张先生了,张先生先行!”
张获对二人拱了拱手,道了声“保重!”,便牵着自己的那匹老马,沿着坑坑洼洼的小路按着守将的描述寻那安固镇衙门而去。
两名护送的士兵见张获走远,相互看了看,便转身离开,在此处的军中休息一夜,他们便要回长安城复命。
安固镇的文官只有两人,一人是掌管钱粮的司农,另一人便是此处的镇长,负责此地除军事之外的一切事宜。
 
第二百六十八章 庖厨之道
益辛闻言却不以为然道:“张先生多心了,此地官员只有我于他二人,也无所谓官大官小,大家都以兄弟相称罢了,如今你也算是我文官中的一份子,今后吾等却又多了共同言语之人,倒也免了些许寂寞,这是开心的事情,今后你我三人理应相互扶持才能将此地治理好啊,张先生便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不必有那么多礼数。”
张获闻言感慨道:“这镇中只有二位上官,这政务恐怕颇为繁忙吧。”
益辛笑了笑“也无所谓忙不忙,能为大齐百姓做一些事,吾等到也是乐在其中,想那冬日之前,这里还是一个数十人的小部落,你在看如今,虽不如长安那般繁华,但之前万民都有了居住之地,也没饿死一人,吾等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身上官服了。”
张获可以想象这半年来,二人为此付出的辛劳,心中颇为敬佩。
“二位上官仁德,某佩服不已,只希望吾能在此习得二位上官之万一。”
益辛道:“张先生如此年轻,就能被朝廷委以重任,今后的成就定会在我二人之上。”
听着益辛的称赞,张获颇有些不好意思,连连自谦。
在与益辛的交谈中,张获也大致的了解了一些关于安固镇的情况。
安固镇现在有民八百余人,其中齐夏之战前归顺齐国的部落,已经被赋予了公民的身份,成为了大齐百姓之一,这些人都生活在安固城中,是城中主要的居民。
而在城外都是后来被齐国掳掠过来的人,日子过的虽然艰辛,但齐国却为他们供应着一日一餐,食物虽少,但都给的新米,官府也未曾进行过克扣,城外的野人却也因此没有叛乱的迹象。
而且大齐也对他们说过,一年之后就会赋予他们公民身份,给予他们田地,因此这些野人干活还算积极,城外已经开垦出了不少的田地,只等着从长安那边运送过来的鸟粪,就可以开始播种了。
对于张获最关心的适龄儿童入学问题,益辛只告诉他,安固镇的齐国公民中十以下八岁以上的小孩并不多,大致也就是十余人左右,而那些野人中,益辛并未有太多的统计。
而张获接到的命令是,对于那些公民的孩子,要以算学与文字一起传授,而至于那些野人,只需要粗略教导他们识字便可,公民的孩子每天都要去学府学习,野人的孩子全靠自愿,学府每三天对他们开放一次。
从朝廷的这项政策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齐国朝廷对这些野人并不信任。
张获虽然对那些野人有些同情,但他现在是朝廷的候补官员,只能按着朝廷的政令行事,只想着今后多费一些精力在教学上多讲一些。
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后,小院中飘来阵阵的香味。
张获诧异道:“好香的味道!”
益辛笑道:“仲庚兄的庖厨之术,可是从大王庖正那学来的,自然是没的说的。”
张获闻言,心中有些惊讶,不由得对这顿接风宴有些期待起来。
片刻之后,只见仲庚端着一个大陶锅小跑过来,将陶锅放在地上后,连忙对着自己的双手狂吹不止。
在衣服搓了搓,将碗筷递给二人,道:“尝尝某的庖厨之艺。”
张获看着陶锅中,还在咕嘟嘟冒泡的食物,不自觉的吞咽了一口唾沫。
益辛并没有与仲庚客气,夹起一块肉就放进口中。
在张获的注视下,益辛连连赞叹道:“仲庚兄此艺更加精深了,果然又是一道美味。”
仲庚闻言笑道“益辛中过誉了,都是我胡乱琢磨出来的,张先生也别看着了,尝尝
第二百六十九章
如果杨浩在此,便不会对那绿白陌生,大葱这东西在后世可是厨房必备之物,尤其是这简易版煮肉炖白菜,放上些大葱来调味,味道虽然比之后世丰富的菜品大有不如,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确是顶级的美食。
前世作为北方人的杨浩,虽然不说是每顿饭都要来一根大葱,但是大葱蘸酱有时候比的过其余的美味佳肴。
齐国现在有大豆,制作大酱的材料并不缺少,只不过杨浩却没有费心去弄这些,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一切都是因为齐国现在太穷了。
无论是酒还是大酱,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在没有彻底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弄这些满足口腹之欲的东西便有些本末倒致了。
而且,杨浩并不知道在自己的境内还有大葱这东西,如果知道,定会让农民尝试种植,毕竟每多一种蔬菜,都是对齐国贫瘠物资的一种补充。
这一顿饭三人都吃撑了,心满意足的席地而坐,借着月光,几个年轻的官员开始对未来的畅想。
张获听着仲庚与益辛说起了自己曾经的生活,心中颇为感慨。
这二人的曾经的经历比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成为齐人的时间要比自己早许多,仲庚是在杨浩刚在齐城落脚后接收的第一批流民,而益辛则是某个被齐国攻破的后被俘虏的战俘,他原本以为这辈子也就当奴隶当到死了,可是天翼难测,当了一段时间的俘虏后,因为才加了几次战斗,居然稀里糊涂的获得了自由,而且稀里糊涂成了一名小官。
二人不仅学到了文字与算数之道,生活上也改善了许多。
一个原本低贱无比的人,居然成了让人羡慕的尊贵之人,每每想来二人都感慨不已,想到自己入如今的生活,二人对齐国是充满了感激的。
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奴隶,能够实现杨浩对齐国未来的畅想,二人便觉得不在世上活一遭。
也许是历朝历代的开过功臣们,大多都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者,一心为国为民,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理想而努力。
比如天朝开国后的那些功臣们,虽然齐国的这些官员在学识与能力上,与另一个时空的功臣们相差的有如天地,但在为国为民一事上,却是不曾多让。
这些人都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而努力,而不是像台太平之时逐渐堕落。
杨浩不知道自己的齐国会不会由盛而衰落,但是这一点他并不关心,也许是五千年来的朝代起起伏伏对他影响,在他心中并不存在万世一系的王朝。
他只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够在自己死前,将这个国家政治文化打下扎实的根基,即便是最后齐国在数百年后灭亡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能有一个文化与身份的认同。
就像后世的汉人一样,这个时空也许会出现一个新的民族齐人,无论朝代如何改变,这个身份的印记也将会永世不灭。
杨浩自认为自己能力就那么大,如果能够完成心中所想,自己也能死而无憾了。
听着二人讲述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对这个国家的付出,张获不由得敬佩无比,心中也暗暗下定决心,要想这些前辈官员一样,在这两年做出些成绩出来,也能够让自己问心无愧。
这一晚,张获在安固镇衙门借宿了一夜,第二天,便由仲庚带着在城中选择修建学府之地,
安固镇的并不大,整个城中紧紧有二百余人住在其中,土黄色买草房稀稀拉拉的分布在街道两旁,一些家畜在篱笆院子里茫然的看着从身边匆匆走过的人类。
城镇
第二百七十章 来自北方的威胁
齐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杨浩也没有忘了在军事上的发展。
从发现鸟粪岛的那一刻起,杨浩便猜测那地方应该会有硝石存在,而随着鸟粪的不断开采,事情终于有了些进展。
在运回长安的鸟粪中,杨浩发现了自己想要寻找的东西。
只不过这些硝石并不纯净,与其说是硝石倒不如说是硝土更为确切一些。
这种凝结成块状的东西,被掩埋在厚厚的鸟粪下面,经过日积月累,慢慢在这些岩石泥土表面形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
杨浩知道这玩意应该就是石了,因为这玩意和齐国茅厕附近东西很是相似,因此他又九成的把握自己不会认错。
虽然鸟粪岛不是天然的硝石矿,不过如果开采得当,所产出硝也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数字。
虽然还不能奢侈到拿来制作冰块的地步,不过弄一些手榴弹什么的装备到军中,也能提升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
至于发展出火枪火炮这种高端的火器,杨浩还没什么信心。
先不说能不能制作出配方完善的黑火药,或者无烟火药,只靠刮硝弄出来的这点东西,就想让文明提升进火器时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除非齐国运气逆天找到了一处天然的硝石矿,才能支撑的起研究火器的消耗。
而现在杨浩只想弄出最简单的手榴弹来,先不管弄出来东西威力如何,最起码在战场上能听个响,吓一吓对方的马匹也是个不错的战术手段。
试想一下,当敌人的骑兵朝自己冲过来时,从对面飞出一堆手榴弹,轰隆隆的响成一片,不管能不能炸死马匹或者敌人的骑手,最起码能够让没受到过这方面训练的马匹受惊。
只要打乱了敌人进攻节奏,敌人的实力最起码会减弱三成。
而杨浩对此的假想敌就是北方的有穷氏。
对于这个氏族,杨浩总有种不好预感,虽然这个部落可能就是传说中后羿所在的部落,也算是诸夏的一员。
但现在看来这些人懂得了骑马之后,所行之事,让杨浩下意识就把他们与后世的草原民族联想起来。
毕竟有穷氏往北就是幽燕之地,而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让那边与后世游牧民族的居住地相差并不是很大。
过了北方的燕山山脉就是后世漠南草原,而那里则是天然的养马地,杨浩不知道这个时代那边是什么情况,不过如果融合了有鬲氏的有穷部落,很有可能将触手延伸到那边。
毕竟司马迁说过,匈奴夏后之苗裔也,如果按这个说法,这个时代匈奴的祖先与华夏的祖先并无太大分别。
既然夏朝的一支能变成困扰了华夏数千年的敌人,而在这个时代谁能保证这个进城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加快了脚步呢。
毕竟原本的历史进程已经被打乱,如果真的出现一个这样的游牧势力,杨浩并没有信心比后世的朝代做的更好。
齐国现在只有弹丸之地,人口不到十万,以现在的实力根本难以抗衡学会了骑马的游牧部落袭扰。
这也是他没有动北方斟灌氏的原因之一,有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势力挡在齐国北方,就能为齐国争取到不少的时间,如果可能,杨浩甚至想暗中扶持一下斟灌氏,让他们再拖延一段时间。
只要再给自己几年的时间,等自己羽翼渐丰,齐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质的发展,他就有一定的信心,让这些到处乱窜的敌人,滚到北方吃沙
第三百七十一章 阴霾
杨浩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实验,终于找到了火药的最佳配比。
为了节省材料,他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与鞭炮没什么不同。
就是如此,这十几天下来,也消耗了数十斤的原材料,可见即便知道大致的方向,真正将其付诸于实践其消耗也是惊人的。
这只是研究一个土手雷就是如此,如果真的想要发现出火器,还不知道要用多少材料才够。
无论是青铜还是火药,以齐国目前的能力,即便是杨浩有心想要研究,也是有心而无力。
看着被一个小炮仗炸成碎片的套碗,杨浩对自己做出土手雷的危机很是满意。
只要将装在火药的东西改进一下,做成后世的那种木柄手雷,威力也会成倍的增加。
火药有了头绪,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其大规模的生产出来。
据他估计,如果不出意外以现在采集材料的速度半年内应该能生产处一千枚土手雷。
想到打一场仗就有可能将辛辛苦苦做出来扔出去听个响,杨浩就觉得肉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