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华记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诗染锦缎
王昕楠只能是叹气。程谨临走的时候可是交代她要把这个唯一的妹子给看好了。那个语气就好像怕妹妹被狼给叼走一般。
王昕楠自己也有兄弟,自然能够理解程谨这当哥哥的心态。只是这是他能挡得住的吗。
不过她总要尽力完成夫君交代的事情就是了。
王昕楠心下想着,也就转了话题。
137议亲
刘勇第二次登门是在三天以后。他这次正式拜访了昌城郡主和真定王。看着刘永和大舅舅相谈甚欢,像是一对关系融洽的叔侄。程嫣悄悄撇了撇嘴角。男人的话果然是不能轻易相信。
程琅的日子却不怎么好过。
一开始他是把刘勇当成了冷灶在烧。想着程谨那边既然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世想甩脱他,他还就偏要跟他们有关系。后边刘勇夺回下邳之后居然有余力取了荥阳,让程琅意识到之前可能所有人都小瞧了刘勇。于是他更期望能够在刘勇在真定的时候见上一面。
可他发现程冕居然派人把他盯了起来。既然上次都已经否认过去过榆树胡同的刘家,如今程琅更加不能自打嘴巴。但是刘勇应该在真定城里待不了几天。他如果不好好把握机会,趁机攀上这棵大树。将来该指望谁呢虽然没有人告诉他,但是程琅依然从一些族人的抱怨中知道了程氏每况日下的现状。他不想继承一个只剩了空壳子的程氏就必须为自己埋好一条后路。
他已经十七岁了。程冕不止一次的问过他喜欢什么样的小娘子,都被他以婚姻大事应听从父母之命为由躲掉了。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样的小娘子适合他。恰恰相反,他对于这个事情是算计了好久。
想到刘阿满。程琅感到有些遗憾。刘阿满可以说一点也不符合他对自己妻子的设定。这个小娘子太过天真鲁直了一些,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懂得的管家,长得不漂亮……细数起来程琅甚至觉得这个小娘子的缺点多到罄竹难书。问题是他目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最起码刘阿满是刘勇的嫡亲妹妹。刘家却是如今炙手可热的新贵。而且想到程嫣对她的态度。程朗有些恶意的想。你不是不想和我扯上关系吗我偏偏要你扯不断。
可是到底由谁向刘家提亲会更合适呢他听说杨娘子已经在为刘阿满相看人家,说不定稍微慢上一步就已经罗敷有夫了。最好的能够代表程家前去提亲的人选当然是如今程氏的族长夫人吴氏。吴氏那个人有些贪财无脑,应该还好对付。可是让谁去说服吴氏可是让程琅头疼不已。
他没有料到,同一个时间,程冕和妻子也在合计着程琅的妻子人选。
吴氏属意的人选是自己的娘家侄女,两个人正在为这个事情争论着。
“……不管怎么说我也不会同意让你娘家侄女做了琅哥儿的媳妇的。”程冕忍着怒气强调道。
“佩杉有什么不好的,人长得漂亮,性子又大方得体,还跟着我嫂子读过书。我不明白你到底不满意什么。”吴氏不服气地反驳。
“你要是实在满意她就把她聘给珍哥儿或者玑哥儿。总之琅哥儿不成。”
程珍程玑都是吴氏所出的嫡子。程珍比程琅大了两岁居长,程玑比程琅小月份居幼。
吴氏听了程冕这话当时就拍了桌子:“玑哥儿已经和定了沈氏四房的小娘子。”
“那也好办,把沈氏的小娘子定给琅哥儿就成。”程冕顺口就说道。
吴氏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出来:“你明明知道佩杉是庶女而且玑哥儿和沈氏的小娘子已经下定了还如此说,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程冕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并不是真的想换亲。此时有些讪讪地:“你不是一直夸你娘家侄女嘛,我还以为你一定要把她聘来当媳妇呢。”
“你不要以为程琅养在二老太爷身边就没人知道他外室子的身份了。我娘家肯把庶女嫁过来还是看在我的面子上。而佩杉那个孩子确实招人疼,我当然要跟夫君分辨一二。免得夫君误会了我娘家人。”
“我和二老太爷商量过了。此次谨哥儿分宗出去大哥那边没了承嗣的人。我准备把琅哥儿过继到大哥名下。所以你的人选还要好好看看。琅哥儿的妻子人选必须是嫡女。”
吴氏的心中就是一动。她没有想到自从谨哥儿分宗后就病病歪歪躺在床上的二老太爷居然还惦着长房承嗣的事情。说实在的程谨也够狠的,居然为了分宗出去连阿爹都不认了。不过不认好啊!想到从长房手里收回来却一直不允许她动用的那些产业,吴氏就觉得心里热热的。
“夫君这事我可要说句公道话。”
程冕就是一愣,问道:“你想说什么。”
“大哥当年待我们多好。如今他没了承嗣之人要过继一个也是应有之义。可是你怎么能够过继个外室子到大哥的名下呢。珍哥儿是我们的长子。可玑哥儿是幼子。要过继也是要过继玑哥儿,怎么是琅哥儿呢。”
程冕听了这一番话,觉得自己之前都错怪妻子了。她虽然有些小家子气,但心地还是好的。这种情况下居然舍得下亲儿子,不由得柔声说道:“过继琅哥儿是二老太爷的决定。我想这样也好,也为琅哥儿谋个前途就答应了。”
吴氏一听程冕都答应了不免急切起来:“二老太爷老糊涂了,夫君你可不能糊涂啊!琅哥儿养在二老太爷身边这么几年,二老太爷就看不到其他子弟了,当然觉得琅哥儿处处好。可是琅哥儿毕竟是外室子,大嫂……呸呸呸……我是说昌城郡主又送了和离书来。琅哥儿是记在谁的名下呢难道我们将来都让人议论大哥需要个外室子承嗣不成!我看不如过继玑哥儿。这样也不用记在谁的名下。夫君实在要是担心琅哥儿的前程,我看不如……”吴氏说到这里不由得咬了咬牙,“不如把琅哥儿记在我名下好了。”
程冕听了就更加感动。用双手环住吴氏的双肩:“你的好我会记在心里。珍哥儿和玑哥儿都是我的儿子,我会为他们考虑的。二老太爷既然已经决定了我看我们不如就依了他老人家。让他能够安心养病。反倒是琅哥儿的婚事不能马虎了。”
他说着快速把真定城这些大小世家的情况在脑子里边过了一遍,觉得妻子说的话应该是真的,琅哥儿的婚事确实挺不好找:“如果这些世家的嫡女不肯,不如就找一些小世家。嫡长女不行就嫡幼女。总之一定要是世家嫡女也就是了。而且这人家最好还跟真定王府有点亲戚关系。谨哥儿虽然分宗出去了,我们也不能真的让他们就这么分出去了,总要再结一门亲事才是。”
程冕的想法和程琅一样,觉得不能放过程谨和真定王府这棵大树,一定要重新攀上才成。
吴氏咬牙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下来。
138如愿
等程冕走了,吴氏一连砸了两套茶杯才算是缓过来,吩咐贴身的婢女去吧自己的乳娘叫来。
贴身婢女站在墙角连声都不敢吭一个。听了吩咐忙不迭地跑出去喊人。
吴氏的乳娘吴妈妈来的很快。
她扫了一眼正蹲在地上捡着碎瓷片的小婢女,小心地绕过,走到吴氏的身边。吴妈妈接过吴氏手中的团扇,替她轻轻摇着:“夫人这是怎么了发了那么大的脾气。”
吴氏就把程冕和她说的事情给重复了一遍,末了说道:“……二老太爷老糊涂了,难道他也老糊涂了不成……”
吴妈妈忙扯扯吴氏的衣袖,阻止她还没说出来的话,吩咐屋子里侍候的几个婢女:“你们先下去吧。我和夫人说说话儿。”
几个婢女行了礼躬身退下。
吴氏也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但还是强硬着不肯认错:“没事儿。她们是我屋里的人,不敢随便乱说。”
吴妈妈对于自己奶大的孩子的脾气当然熟悉,顺着刚才吴氏未尽的话说道:“夫人您是担心琅哥儿取了媳妇和您不是一条心还是担心什么呢”
吴氏就算跟自己的乳娘也不好直接说她惦记的是大房那些财产,只能说道:“老爷一定要我给琅哥儿聘个嫡女回来。我就想问问真定城里这些世家大大小小的全算上,有几家是不知道程琅是怎么回事儿的。又有谁家肯把嫡女嫁给他啊!”
吴妈妈听了也觉得为难。“这个事情真的就像夫人说的这个理儿。就算是那些落魄一些的人家,要是把嫡女嫁给一个外室子,不被左邻右舍戳的抬不起头来才怪呢。”
吴氏也是叹气:“谁说不是呢。”
吴妈妈就跟着吴氏把真定城,乃至是周边几个郡县有名有姓的大小家族都给数了一遍。这说得上话的没有合适的人选,有合适的人选的说不上话。就算是有那么一个两个又有合适人选又能说得上话的,人家愿不愿意还不好说呢。
最终,吴妈妈也没了主意,试探着问吴氏:“要不我再去打听打听”
吴氏无可奈何的点了头。
吴妈妈像过去一样服侍着吴氏歇了午觉才退出去,开始找自己的老姐妹打听谁家有合适的小娘子待嫁的事情。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程琅的耳朵里。他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这是吴氏在帮他相看人家了。可要把消息传到吴妈妈的耳朵里,还要让事情往着他希望的方向去还真是有点难度。关键就在于他根本就没有可用的人。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程琅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同窗家里的老娘是在过去曾经做过官媒的。如今虽然不做了,可依然喜欢四下帮人说合。
而杨娘子为了给刘阿满说亲也找过这位曾经的官媒。
于是程琅就想办法通过同窗把话给传了过去。
等了两天,果然看到吴妈妈和这位同窗的老娘聚在一起八卦了整整一个下午。程琅才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就是不知道最终事情会不会如他所愿了。有时候这种事情真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吴妈妈做事很是利落,很快就把各个合适的有可能的人选写了一张单子。然后去找吴氏回禀。刘阿满的名字自然也出现在了这张单子上。
吴氏把这张单子上的名字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疙瘩。
“你是说这上边写的人家都愿意把小娘子嫁到咱们家给程琅做妻子他们可知道程琅可是外室子。”
单子上可是写了有六七个名字。想到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家能够看上一个外室子,吴氏就觉得不舒服。
吴妈妈慌忙的摇头:“夫人,奴婢只是想着这些小娘子合适一些。具体行不行还是要问了才知道。”
“那这些都是什么人家,小娘子又是个什么情况你都说说。”
“是。”吴妈妈答应着,顺着单子一个一个的介绍起来:“这个葛秋双是葛家三房的长女。她阿娘生她的时候就去了。如今葛家三房当家的是她的继母……这个是齐家……”
六七个小娘子要么是家世不显,要么是本身有点问题耽误了姻缘,要不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那种。前前后后看下来,刘阿满反倒成了条件最好的一个。她家世虽然不显,可哥哥刘勇那是真定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又眼看着要成为了郡马,她马上就要变成郡主的小姑子了。也没人听说她还有什么暗疾。在这样的一张单子里,刘阿满反倒成为了最抢眼的那个。
吴氏拿起笔来,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把她的名字勾掉。
最终,她打发了吴妈妈,把纸条重新誊写了一遍,装在袖袋里去找程冕了。
程冕拿到纸条后,把六七个名字前前后后看了几遍。一家一家的情况问得很是详细。
吴氏自然是挑着好的说。不能不说的事情也用了春秋笔法说得非常之婉转。到了刘阿满的时候吴氏反倒把她的不足夸大了几分。
程冕从来都是个标准的士大夫,一点也不了解女人的心思,自然把吴氏的话信了个十乘十。
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指着刘阿满的名字说:“就这个吧。也不用等了,你明天就带着礼物登门去问问他们的意思。他们要是同意就尽快过礼。这事情办得越快越好。”
吴氏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夫君,你原来不是反对咱们家和刘家有往来吗如今怎么又要和他们结亲这个刘阿满的哥哥可是要娶啊嫣的人。也就是说刘阿满可是阿嫣未来的小姑子。他们刚和我们分宗,我们就把人家的小姑子娶回来。这合适吗”
“这要是没有分宗,我们还真不能为琅哥儿求娶这个刘阿满。毕竟这就成了换亲了。可是如今反倒是没问题了。至于你说的原来我反对你们喝刘家来往那是因为,因为……算了你别管了。总之你快点把我交代的事情办好就成了。”
程冕可不好意思说他原来以为刘家是依附着程家和真定王府的一个穷亲戚。可如今刘勇用一个荥阳向所有世人证明了他的不容小觑,自然有很多赞扬他的话出来。
如今真定大小酒馆流传的都是大将军智取荥阳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的真伪没人能说清楚。可每个故事里边都不约而同地把刘勇描述成了被困浅滩的真龙。连当初刘勇在下邳起兵时让人鼓吹的“大夏复兴之望”都被人给拿出来说了又说。
这听得多了,程冕怎么想都觉得自己从前是一叶障目看错了人,自然是要变变态度了。
139事成
不管吴氏的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她还是没有办法她对着事情有多积极那绝对是没有。所以她很干脆的掏出二十两银子丢给了吴妈妈,把程冕的吩咐一股脑的交代了,末了说道:“……你把这个事情去办一下。这二十两银子就是赏你的。”
吴妈妈嘴唇翕合了一下。她很想问问,办事的银子是到账房去支领还是怎么样。可是她太清楚自己带大的小娘子的脾气了,所以还是放弃了问一声的打算恭敬的应了就退了下去。
程琅很快就知道了吴妈妈接了这个任务,也知道了程冕和吴氏的想法。他咬了咬牙,拿出了五十两银子。
第二天程琅就请吴妈妈的长孙吴有才吃了一顿酒,委婉地说了自己所求,并把五十两银子都给了吴有才。他还承诺只要事成,他就想办法把吴有才调到自己的院子里。
吴有才兴高采烈的走了。
程琅这头在为自己的婚事奔走。杨丽华也为刘阿满的婚事犯愁。这婚事嫁有嫁的做法,娶有娶的路子。刘勇虽然因为荥阳的事情变成了真定城里边的新贵,却不代表刘家就成了世家。世家嫁女和娶媳是有着不同的考量。所以杨丽华接到了很多人明里暗里的探问是否能把小娘子送来做妾。甚至都有人问刘老爹是不是也要娶个妾室。却没有一户人家肯主动来问刘阿满的婚事。
程冕只看到了和刘家结亲的好处,并不懂这里边的门门道道。吴氏倒是懂,她却不会为程琅认真绸缪。
所以在杨丽华不知道怎么是好的时候,吴妈妈的提亲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救命稻草。
程琅也来过几次,杨丽华对他的印象很好,程家的门第又不低。这简直是门样样好的亲事。
杨丽华和刘勇一说,刘勇也觉得此事甚好,就点了头。
吴妈妈听到了准信自然是喜出望外地去报喜。这趟婚事,她不仅赚了吴氏的二十两赏银,还赚了程琅拿来的三十两。
而吴妈妈报信的时候,正赶上程冕回来。这自然没给吴氏在中间作梗的机会。两家的婚事就这么的说定了下来。
程琅待双方的婚事定下来以后带着一点恶意地想着程嫣听到他叫她嫂嫂时候吃惊的面孔,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次还是你们一个分宗就能把关系剪断的不成。
刘勇在离开真定之前见了程琅一面,考教了一番学问以后对程琅的学识很是赞赏。想到妹妹的年龄也不小了,遂对程琅说道:“你回去商量商量。等两家的婚事办完了你就到我的营中来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