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美娱]肖恩的奋斗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向家小十
威尔曼微微一怔,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却还是回答说:“没错。”
“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国外做宣传?”肖恩饶有兴趣地问。
去国外做宣传?!!
当制片人布兰德听到肖恩的这个建议后,眼睛立刻放射出两道光芒,几乎灼热地能把人烧穿。
这一刻,他的心里大概又是一阵匪夷所思地脑补,类似于‘天啊!天啊!老子的钻石矿今天又生了’这样的手舞足蹈狂喜。
“你真是个天才,你怎么想到去海外宣传的?”
布兰德仿佛瞬间被一下子拨开了眼前的迷雾,举目四望、目视前方,眼前就是一片辽阔、庞大,又未经开垦的完全空白的市场,太棒了。
“呃……”
肖恩没办法说出自己在穿越前,曾看到很多娱乐新闻,都是关于好莱坞某某明星搞什么全球首映,挨个地方跑着做宣传的事情。
所以,他只能含含糊糊又谦虚地说:“只是随便想的,国内想增加票房要宣传,国外应该也是需要吧。毕竟,美国人口看起来很多,可比起全球的人口数,也不算什么了。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观众呢?”
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大多数习惯待在本国的人,是想不到去看外面的。
所以,哪怕是这种含糊的回答,也足够让布兰德为他的‘聪明机智’惊为天人了。
肖恩只能不好意思地接受了他又一轮夸张的赞美。
当天,布兰德兴冲冲地又跑去找华纳,计划多要点儿宣传用出来。
这样,等国外上映的时候,他就能和斯蒂文导演领着剧组的人再去跑一圈。
华纳依然十分怀疑‘米国的超级英雄,真的能被别的国家人民接受吗’这样的问题。
但前不久,刚刚才被电影啪啪打脸,加上目前蝙蝠侠的票还在一路持续上涨,早就已经稳赚不赔后,他们决定拨出一部分钱来宣传。即使最终的海外票房依然没有什么起色,可也只当是给整个公司做宣传了。
于是,剧组很快就订下了下一轮的全球宣传计划。
布兰德雄心勃勃地说:“先生们,我们可以先去加拿大和墨西哥,一步一步,走遍全球。”
剧组们好多人都被这个大计划给镇住了。
目前,好莱坞还没人搞过这种声势浩大的宣传。
“发行日期得提前统计下吧。”
斯蒂文导演比较务实地建议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日期不太一样,这可是个麻烦事。”
这时候,肖恩再次提出了一个‘以前世界中常见的处理方式’:“不行的话,只能拆开去宣传了。比如,我和西萨尔其实可以拆开,同时去两个国家宣传……”
大家立刻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布兰德望着肖恩的目光,已经快自燃了。
他在心里又一次为钻石矿唱起了赞歌:“你如此璀璨,为什么还有如此的才华;你有如此的才华,为什么又能如此的璀璨。”
西萨尔受不了布兰德的那个痴汉表情,忍无可忍地在桌子底下踩了他一脚。
布兰德嗷嗷叫着站了起来,引来了无数看神经病的目光。
接下来,整整十一月和十二月,都是属于蝙蝠侠和红头罩的月份。
至于华纳主推了大半年,曾经信心满满的《阿道弗斯传》……
咦,还有人记得吗?
那部影片,上映的无声无息;下映的时候,也同样无声无息。
总之,在这两个月里,《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票房曲线,和其他电影一样,在后期也有下降趋势。但哪怕是下降,它下降的速度也是非常缓慢的。前后两周,也许差距只在一两百万美元之间。甚至





[美娱]肖恩的奋斗 分卷阅读183
,在上映超过六周后,仍然有人不断地买票进入影院。
直到电影终于过了映期,放映彻底结束,它所获得的超高总票房,在电影排行榜的榜首挂了足足十周,超过了同届无数心制作的好电影。
由于这种让人震惊不已,又近乎强势压倒的票房记录。
《纽约日报》专门开了一篇专题来讨论:
[到底是什么元素,让《蝙蝠侠:红头罩之下》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很多影评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包括华纳自己):“我们承认那算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特效不错,配乐也很恰当。至于剧情,故事情节是足够紧凑和严谨的,导演斯蒂文一如既往地很会讲故事。他从开头的先声夺人,到后头的制造悬疑,最终的父子对决……那一个个有趣的元素,全都被他运用的驾轻就熟,流畅自然。”
“所以,哪怕是没看过漫画的观众,也不会产生任何观看障碍。对了,电影中两个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可问题在于,刨除漫改电影这个特殊点以外,从本质讨论,这依然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悬疑动作片吧?换掉蝙蝠侠和红头罩两个角色的名字,它还会那么受欢迎吗?”
很多人思索了一阵子后,认为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
连《纽约日报》都决定要盖章论定这一说法了:
[大家认为《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漫改电影这个新题材,和米国庞大漫迷们的加成。]
然而,在电影下映期的第二天,却突然爆发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居然向电视台发出威胁。
她要求电影院重新上映《蝙蝠侠:红头罩之下》:“我想看到杰森,看不到他,我就自杀。”
肖恩整个人都是懵逼的,脑子第一反应就是:“……幸好凯西不这样。”
但很快他又意识到:“凯西如果这样,会被詹姆斯打死吧。”以及‘以后一定要给莎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乱七八糟想了一堆后,他才在威尔曼的建议下,给这个女孩寄了一封鼓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以及一张签名照,勉强解决了问题。
某些未成年萝莉脑残粉的杀伤力,初见端倪。
除此以外,华纳和dc对外联络处的接线员们,每天都开始到几百通的电话来询问:“《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蓝光碟会出吗?有没有杰森的周边,你们多出点儿好不好?还有,红头罩还会重回蝙蝠侠身边吗?蝙蝠侠对杰森那么坏,你们把他画死了,好不好?”
总之,一群非常闹腾的女孩子们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刷足了存在感。
她们一边在社交网络上疯狂@华纳和剧组,一边一天三个电话地轮流拨打华纳那头的热线。
这逼得华纳不得不赶快放出了通知:
[正版蓝光碟和周边已经在筹备中,请大家耐心等待。]
粉丝们这种匪夷所思的热情。
终于让媒体没注意到了之前不经意被忽略的年轻演员肖恩弗洛西,红头罩的扮演者。
好莱坞中的明星多不胜数,每个明星也都会有自己的粉丝。
但如眼前这样狂热追星的情况,却暂时还没有先例。
一名影评人在《纽约日报》上重新指出了这一点:
“除了昔日奥斯卡影帝西萨尔外,我们可能都忽略了一位‘把这部电影塑造成经典’的优秀演员肖恩弗洛西!”
“众所周知,红头罩最早是作为蝙蝠侠助手一代罗宾的替身,加入dc漫画的。”
“最初,红头罩在dc漫画中的人气和地位,连二线都不如。当他被观众投票投死后,又死而复活,才拥有了自己崭新和独立的性格。可从某方面来说,在蝙蝠侠系列漫画中,他始终是蝙蝠侠的附属品,光芒完全无法和蝙蝠侠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他只是蝙蝠侠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反派,只不过和蝙蝠侠有了那么点儿父子缘分的反派。”
这名影评家基本地科普了一下红头罩的知识,看来是认真研究过的。
然后,他笔锋一转,继续说:“但在《蝙蝠侠:红头罩之下》中,包括漫迷在内……居然没有人对红头罩第二主角的地位提出任何质疑。”
“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同了……”
“红头罩和蝙蝠侠地位相等,彼此爱恨交织、棋逢对手、双壁同辉!”
“那么,一个二线又人气一般的超级英雄,最终被演绎到如此地步,谁的功劳?”
“……肖恩弗洛西。”
他自问自答地接着写:“一个好演员往往能成就一个角色。”
“是肖恩弗洛西,把红头罩变成了经典。在此之前,人们因为他的外貌而忽视他的才华,可我们都忘记了,这位年轻的演员绝非泛泛之辈。他曾凭借《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表现,在柏林电影节夺得过最佳男主角奖项。”
“所以,由他扮演的杰森才能有血有肉地让人感动到落泪。”
“这是单纯靠后期特效和狗血的复仇故事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在他的表演中,二代罗宾杰森是有灵魂在的。”
“他不再是单纯因为死亡而沉浸在疯狂复仇中的少年,而是经过思考的选择,是信仰崩塌后的理念重塑的必然。他挑战蝙蝠侠,也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那些如他自己一般同样受到罪犯伤害的人。”
“然而,在这个过程,最令我们吃惊的是,哪怕他向蝙蝠侠宣战……他依然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对蝙蝠侠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意。”
“谁能不爱这个角色?”
“暴力的外表下,他依然有着全世界最柔软的心!”
“正是这种对敌人极端的暴烈,和对蝙蝠侠发自内心的爱,才构成了红头罩杰森的亦正亦邪独特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才吸引着了无数疯狂的粉丝。”
这名影评人在把这份稿件投给《纽约日报》后,并没有再过多在意。
因为在他看来,这只是很寻常的一件事,随手夸个演员,分析分析电影,其实,写得都不算特别认真。
然而,在《纽约日报》刊登了这则稿件后,他的个人博客……被攻陷了。
因为《蝙蝠侠:红头罩之下》而出现的未成年萝莉脑残粉们有组织有纪律,宛如洪水一般浩浩荡荡地汹涌而来。
她们在他的每一条博文下热情、积极、踊跃地发言:
“我好爱你……夸奖肖恩的话!”
“我要替肖恩谢谢你,你真好。”
“你也是肖恩的粉吗?要不要加入我们的后援会?”
“后援会有特殊福利,可以了解肖恩最新的近况和资料,有机会的话,按照贡献值,排行靠前的粉,可以优先拿到签名照。”




[美娱]肖恩的奋斗 分卷阅读184
“您写得太好太好了,只是这句‘对蝙蝠侠发自内心的爱’……请问,您是站brujay的吗?”
已经快五十的影评人大叔满脸茫然:……brujay是什么玩意?
蝙蝠侠和杰森?
我这句话哪错了?
不是杰森对蝙蝠侠父亲一般的爱吗?
--------------------------------------------------------------------------------
作者有话要说:
ps.唔,我知道国内怎么追星,但对国外姑娘的追星模式,了解不多。所以,如果出现错误,请多多见谅。
以及,我偶尔会写十三四岁小姑娘什么的,这个不是说所有这个年岁的小姑娘都是这么有病了哈哈,这里是单指某些萝莉脑残粉行为的(其实年龄真的不代表一切,我见过三十多还少女一般的同事,也见过十四五就早熟不得了的亲戚家小孩),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文风还是挺轻松的,不会出什么大事情,小姑娘多数是很可爱的。
第91章这样算好处吗?
在未成年萝莉粉们狂欢的时候,已经沉寂很久的电视剧的粉丝们,突然也迎来了一波新的惊喜《驱魔小队》播出了。
对此,威尔曼似乎挺懊恼:“早知道《蝙蝠侠:红头罩之下》能有这么火,我就不会给你接那个《驱魔小队》了。”
这不代表《驱魔小队》是一部很烂的电视剧。
关键问题在于,这部电视剧的制作经比较有限,不是说没钱,而是拍摄神神鬼鬼的片子,总得多弄点儿钱做特效,才能让画面刺激、好看。
可这部电视剧属于钱不够,演技凑的类型,特效画面很有独特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纯凭演员自我想象。
搞个光影摇晃,车灯不断闪烁,配个恐怖的音乐,烘托下气氛,就能代表魔鬼来了。
所以,虽然名为《驱魔小队》。
可实际上,如果观众仔细探究后,会惊讶地发现……在这部电视剧中,大家根本看不到一个魔,也看不到一个鬼。
导演给出的解释是:你们没有角色的灵视能力。
观众:卧槽!现在看个电视剧,还得点亮这种技能了?
虽然如此,但剧情故事,演员们演技也都不错。
整部剧还是有很多受众的
但威尔曼还是后悔。
毕竟,比起红头罩的益求,这部电视剧,似乎……确实,有那么点儿降低层次。
肖恩不太在乎这个。
反正角色好玩,他拍的很开心就足够了。
不过,看到威尔曼为此居然又主动道歉,真的是很无奈。
……有一个比自己还要在乎自己前程的经纪人,感觉就是十分幸福的烦恼。
另一头,《驱魔小队》很有节操,没有趁着《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热映,来乱蹭热度。
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是,肖恩红的太过突然,他们压根来不及做相关的宣传计划。
于是,毫无一点点儿征兆。
一些观众在家闲着没事看这部还挺有新意的电视剧时,突然就发现了肖恩的存在。
“咦?”
他们先揉揉眼睛,在确定自己没看错后,满脸疑惑地问:“那是雷米/杰森?还是长得像的其他演员?”
等演员表一出,肖恩的名字赫然在列。
大惊喜!
这部剧中,肖恩的定位,有点儿神秘高人的感觉。
他扮演的驱魔师角色,一出场,就用强大的武力和高超的除魔法术,在主角面前疯狂地装逼。
虽然剧组在特效方面实在简陋。
但经历过刺客信条世界的实地培训,肖恩扮演的驱魔师,武力值方面几乎已经不需要任何特效来衬托,自带高手风范,站在那里,就能装出很厉害的样子。
尤其是当他明明被威压吊着时,却总给人一种毫无被拘束的感觉(再次感谢体验世界近乎苛刻的培训)。
战斗的时候,他还犹有余暇地在空中做了几个潇洒又连续的动作,看起来自然又帅气。其他驱魔师发大招的动作,显得特别中二和傻;可他做起来的时候,神色严肃无比,眉眼间还有一抹属于驱魔师(刺客)的锐利……足以让不少年轻又不知事的小女孩尖叫了。
除了动作戏外,肖恩在这部电视剧的戏份很少,明显就是打酱油的客串。
但当他电视剧的那部分粉丝,兴高采烈地把消息公布到网络上时……
那群‘因为电影下映,正遗憾和难过中’的萝莉粉丝们又找到了新的可供宣泄情感空间:“啊啊啊,驱魔师也好帅!肖恩好帅!”
这直接导致,有肖恩出场的那两三集,全都创出了视率的新高。
在电视剧圈的粉丝起初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她们仅仅是不由自主地感叹几句‘雷米长大变帅了’。
但红头罩的萝莉粉再次蜂拥而至。
这群人行动力强,又年纪小,暂时还不用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所以,有大把时间浪。她们想办法下把电视剧播出的那几集下载,专门把肖恩出场的片段剪辑出来,制作成一个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大家卖安利和欣赏。
与此同时,她们继续为新创建的后援会做宣传,试图把肖恩在电视剧这边形成的粉丝,也编到由她们领导的后援会中。
曾经为米式兄弟游/行/示/威,搞事情不怕大的那些电视剧粉丝:编?我们?有两百个笔名的傻逼都不敢这么说!呵呵……你们回家好好写作业行不行?
无辜躺枪,有两百个笔名的傻逼:???
碍于肖恩沉迷于影视圈不可自拔,貌似短时间内,都不会再演音乐剧……亚当本来就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悲惨了,好不容易跨界追星,可前途慢慢无光。
现在,他明明什么都没做,竟然还被人拉出来嘲?
亚当特别生气地打算披挂上阵,给肖恩的这群粉一番教训。
这时候,非常难得……
肖恩的一个新粉居然私戳他,卖萌撒娇请求安利音乐剧。
啊,音乐剧!
我心中的朱砂痣、白月光……
亚当的神色不由得柔和了许多。
他老样子地嫌弃肖恩的影视作品,同时,热情地赞美和安利《丘比特的胜利》。
第二天,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新粉就把亚当在网络上挂起来抽打了。
她截了两个人的聊天记录,特意把亚当踩肖恩影视圈粉丝的话给重点标注,号召大家抵制‘狭隘’的戏剧圈粉丝。
突然被套路到翻船的亚当整个人都懵了!
……卧底、套话、反戈一




[美娱]肖恩的奋斗 分卷阅读185
击?
卧槽,居然还可以这么阴险?
你确定你只是个粉丝,不是苏联kgb特务机构出来的吗?
有两百个笔名的亚当太太终于遇到了对手。
在肖恩不知道的时候,他莫名其妙的粉群们,貌似又要迎来了一场腥风血雨。
事实上,对于肖恩来说……这段时间的事情发展,快速地几乎让他来不及反应。
肖恩的粉丝在行动、肖恩的电影在热映、肖恩的电视剧在播出、连肖恩以前主演的《道林格雷》也在狂刷存在感,冲击年末的几个奖项。
所以,不管是媒体还是网络,几乎被‘肖恩’刷屏了。
出现了一种‘人人都在说肖恩’的热闹场景。
一夜之间,肖恩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演员。
他那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和他那已经发展人数庞大的粉丝群,终于渐渐浮出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
在电影下映后的一周。
华纳制片方,为了表达对当初看走眼的歉意,专门为剧组的大家组织了一场大型见面会活动。
为了让场面好看,他们专门邀请了几千名网络上无比活跃、积极的影迷。
但当几千名粉丝齐声喊着‘杰森,杰森’的名字,声音回荡在整所会场里的时候,情况就显得有些失控起来……
两百名被紧急调来的防暴警察们,对此同样惊奇。
他们只能神色异常严肃地开始控制着现场,确保拥挤的人群不会产生踩踏事件。
连肖恩自己,都被这些粉丝的热情给吓到了。
本来见面会第一个步骤,应该由制片方华纳的代表人,上台讲话。
为此,那位负责人还准备了一张发言稿。
但他一上台,底下的粉丝就会大喊:“我们要肖恩!我们要肖恩!”
可怜的制片方代表,只能用此生最快的速度,读完了没人听的发言稿,匆忙跑下台。
站在台上的那一刻,他是真的很怕那群激动的粉丝冲上台来揍自己。
连一向镇定的斯蒂文导演都委婉地说:“肖恩的粉丝有点儿太热情了,热情地让人难以接受。”
肖恩也很尴尬啊!
他和那位负责人连连道歉。
好在对方脾气很好,没有计较。
而且,那位负责人还假装抹了一把汗,反而很同情地看着肖恩说:“有这种粉丝群体,很可怕了。”
肖恩只好苦笑:“我总有一种要被人分了吃掉的恐慌感,他们看我的目光像是在冒绿光。”
他非常紧张地和威尔曼说:“我不喜欢这样,我不上去了,大家能当我没来,不存在吗?”
威尔曼坚定地摇头,残忍无情地把他推上了台。
在姑娘们的尖叫声中,他害怕到快要透明,只能让自己强装镇定,一直面无表情……
但这似乎很符合这些小姑娘的想象。
她们热泪盈眶又不受控制地开始脑补,肖恩拥有和红头罩杰森一样的凄惨身世,所以,她们要挽救他,拥抱他,将他的头放在自己的胸口,温柔地给予他无尽的爱意,来抚平他的伤痛。
可在她们都快把自己感动落泪的时候……
“你们哭什么啊?”
肖恩不禁奇怪地脱口而出问:“是太挤不小心踩到脚了吗?都往后站一站,站一站。”
太挤不小心踩到脚了吗?
太挤不小心……踩到脚了吗?
太挤……不小心踩到脚了吗?
世界有那么一瞬寂静。
粉丝们拒绝相信刚才那句破坏气氛的话是他说的。
酷帅的红头罩,才不应该说这种正常人(肖恩:我哪里不像正常人?)的话。
总之,这种和粉丝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活动,对肖恩来说真是个超级大难题。
他不太习惯这种过于强烈的情感和莫名其妙的热情,只能勉强和小姑娘们说几句话,满足了她们几个要求,又回答了问题后,就偷偷从后门溜掉了。
1...5758596061...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