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舟自横
众人又等了等,太医已查出是中毒而亡,但是暂时分辨不出是什么毒。赵太医询问了皇帝身边幸存的几个内侍,确认今日陛下一天入口和接触之物与寻常差不多,只是午膳是在小雅阁用的。
但是杨简有试毒的习惯,这毒又是怎样毒死了皇帝而未曾毒杀试毒之人的呢。
赵太医找来试毒的小太监,从他那里寻找线索。
最后终于得到结论,“此毒名为一睡仙梦,原本只是江湖迷药配方,后经前朝太医院改方,渐渐成为一味毒药。此药特殊,分为无害的粉状主药和一位带着异香的药引。主药需口服,并没有毒性,只有服用后又吸入药引,才会中毒。中毒症状是刚开始觉得疲倦,然后想睡,而睡着之后,就不会再醒来。”
庄妃道:“看来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贤妃,你还有何话说?!”
贤妃瘫倒在地,看向她的父亲,可此时王天兆还处于神志混沌的状态,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
贤妃此时若是不知道自己被人当枪使了,就是猪脑子了,但是她不会轻易放弃,立即挣脱两名内侍的压制,扑到皇帝身上,呼喊:“陛下,臣妾害了您,害了您啊,您带臣妾走吧。”然后她一转头冲向皇后,被内侍再度拉住,也挣扎不休,口中道:“明明是你这个贱/人对陛下心怀愤恨,说此药乃安神之药,可让陛下歇息的更好,然后哄骗于我,这才……你,才是罪魁祸首!”其实,她也掰不出其他理由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拖皇后下水。
皇后震惊地后退,看着她不敢置信,道:“你,失心疯了吗?我和陛下相敬如宾二十余年,做了如此长久的夫妻,怎会害他!”
庄妃立即扶着皇后,安慰:“皇后娘娘,贤妃已经疯了,此刻她的话语不必再听。”
贤妃冷笑:“闻人兰雅,何必装的如此无辜,陛下不肯让你诞下皇嗣之事,早就让你满腹怨气,对陛下充满了仇恨,抵赖有用吗?诸位阁老,大人,妾身承认一时被奸人所迷惑,害死陛下,千刀万剐妾身也受了,可是我儿是真的无辜啊,请诸位明察。”
庄妃叹了口气,怜悯的看着她,说:“贤妃,宫妃无法出入宫廷,你说是皇后给你的药,要知道所有走进宫门之人都是要搜身检查,所有进宫之物也都是要登记造册的。娘娘深居后宫多年,哪里来的这个什么一睡仙梦呢。”
贤妃听出了破绽:“庄妃你也是可笑,我怎么知道她哪里弄来的,她管理后宫这么多年,自当是有自己的本事。她深居后宫无法得到,我这个嫔妃难道就住在宫外头吗?她弄不到的东西,我自然更不可能弄到手!”
此刻,一位侍卫进来,向杨凡禀报:“侯爷,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04
在大皇子衣服的暗袋里,发现了这个。”然后便呈上来一个纸包。
杨凡将东西交给赵太医,赵太医仔细检查,又请了其他人做了复查验证后说:“不错,此物正是一睡仙梦的主药。”
贤妃此刻,突然浑身一冷。
她终于明白,这是一场环环相扣、丝毫不给她们母子两人一点翻身机会的巨大阴谋。
她环视四周,眼光在二皇子以及三皇子身上来回转了一圈,然后突然疯狂大笑,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再度挣脱了内侍的困锁,一头撞上了墙壁。
杨凡道:“几位阁老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杨荣没说话,他还在消化中。
王天兆自身难保,在女儿自尽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完了,现在唯一的求生机会就是示好新帝,祈求新帝不会株连九族。他的目光在二皇子和三皇子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想想在场的庄妃和姚广清,果断选择了当那个出头鸟:“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陛下不幸身亡,我们也应该尽快选择一位主君。大皇子不仅作乱犯上,密谋弑君,更是已经被出继宗室,那么自然是以二皇子为长。二殿下自幼博览群书,为人谦逊,心怀苍生,又在刑部历练许久,能力卓越,老臣我提议二殿下早日登基为君,主持大局!”说完,人便跪下,行了君臣之礼,还老泪纵横的磕头,态度十分诚恳。
新晋阁老曹晴道:“长幼有序,二殿下并无任何不贤之处,臣复议。陛下新丧,请二殿下早日登基,主持后事吧。”说完也跪下表示附议了。
姚广清自然是激动的话都没说。
三皇子看了看他们,心中思考许久,终究不想自己母妃落得贤妃下场,他虽然明白,这一放弃就是与天下失之交臂,但是尚且年轻的他,对此执念不深,便也选择了臣服:“请皇兄早日登基。”
三皇子的放弃让原本还摇摆不定的人都下定了决心,呼啦啦顿时跪倒了一片。
此刻,拥有宫廷绝对控制权的杨凡注视着一直似乎比较茫然的二皇子,看了看从一开始就掌控局势的庄妃,心中感叹,二皇子摊上了一个好母妃,只希望,这个虽未犯过错,但是也同样不出的皇子,能真正坐稳皇帝这个位置。
他最终也跪下了。
第142章山河峥嵘(十八)
然后就是一顿兵荒马乱,游鸿吟开始主持大局,他先是请杨凡严密防卫皇宫,同时将丧讯通报各处,敲响丧钟。
杨凡不得不站出来听令,他明白了二殿下的潜在意思,如果有人不服他这个二皇子继位,就需要杨凡出面处理了。杨凡自己与大皇子是姻亲,大皇子入宫之时又带了他的私印,才能欺骗和命令戍守皇宫的一小部分侍卫听从命令。他原本想,无论哪个皇子登上皇位,他这个柱国将军怕是都没有好下场,却不想二皇子不知是不懂还是出于其他考虑,选择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这种得罪人的差事的确不好做,却刚刚好将功赎罪。
登基之事自然还需要走流程,至少需要办完皇帝丧事才可以举办登基大典,但是二皇子登位之事经过朝中如此多的阁老和尚书认可,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纵然有人反对,成功几率也不高了。
几位阁老出宫路上,心事重重,特别是王天兆,一瞬间似乎苍老许多。
出了宫门,杨荣和管修则一起走。
杨荣道:“管老,你觉得今日的事情,是否有些,太过巧合。庄妃和皇后为何会如此恰巧的清楚这么多事情,居然还派出信使通知我等,将那罪妇以及大皇子抓了个正着。”
管修则道:“无论如何,陛下已然仙去,重要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还活着的人。二殿下至少并不是狂傲蠢笨之辈,应当未来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杨荣叹了口气,说:“我倒不是担心二殿下学坏,只是怕他听从妇人之言太过,而你今日看那庄妃,可不是一位简单的角色。”
“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内阁之臣把控全局,辅佐新帝治国,惠及天下百姓。老朽不担心新帝会被后妃操控,倒是担心魏潜。”
杨荣自然听得出管修之意,明白魏潜怕是巴不得软弱的皇帝登位,他这个内阁能臣好紧紧把权利攥在自己手里,他道:“那就看我们几人的了。”
“魏潜能力卓绝,怕是内阁其他人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如今王天兆这个首辅算是废了,曹晴又是新人,只能我们几个多注意注意了。”管修为人古板,但是古板有古板的好处。
杨荣道:“自然。”
等两人各自上了马车向家行驶,管修突然对马夫说:“去谢大人家。”
不同他多说,车夫显然十分清楚这个谢大人到底是谁,立即调转方向,向谢折柳家行去。
次日大朝会,游鸿吟是以二皇子的身份代为主持,而朝中官员似乎是默契的认可了二皇子的监国身份,只等举行登基大典,就拥簇新君。
这倒是让游鸿吟有些意外,他觉得,至少还有人持不同意见的吧,居然这么顺利吗。他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魏潜,有了猜测,看来自己示弱的政策有效,魏潜果然更希望一个不太有主见的皇子做皇帝,他自己才有更多的机会掌权。
游鸿吟才不管这些事情,他的示弱只会维持到登基大典而已。
然后整个朝廷都忙碌起来,先是先帝的葬礼,立庙号‘文宗’,谥号‘孝怀’。之后就是新帝的登基大典,定年号‘中兴’,再来就是皇后、淑妃均晋升太后等等麻烦事情。
差不多花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整个交接过渡过程才完全结束,而游鸿吟也趁着这个机会,将一些宫规重新制定了,比如成年皇子均封府出宫,不再居住在宫中等等。想要争权的人总归会争,一座皇宫是困不住人心的,皇宫里安全防卫做得密不透风些更为重要。
这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游鸿吟很忙,却也迅速的把朝政拢到自己手里了。他一直以来都翻阅文宗朱批,对这些事务再熟悉不过。
而到了这个时候,百官才发现,登上帝位后的二殿下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他虽然并未一上来就急忙表现,进行重大的官员调动,也没有更改现行政策,实现自己的政策抱负,但是新帝对于朝政事务的熟悉程度令众人吃惊不已,完全不像一位困锁刑部两年多毫无建树、刚刚登基的新手皇帝。
魏潜被提为了内阁首辅,但是他发现,新帝要比杨简难糊弄的多。大规则方面新帝的确未动,但是有些细枝末节之处的变动就足够令人心惊。比如,内侍复查内阁批阅奏章之时,并不再是简单的抽查,而是做简述记录,将简述呈批给皇帝。并且,这种简述记录并非只是一位内侍再做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05
,同样需要另外一位内侍进行复查,然后呈给内阁过目,无误之后方交由皇帝批阅过目,助新帝更了解所有事务。
而令内阁诸位更为诧异的是,王天兆并未被新帝清算。照理来说,无论王天兆参没有参与,他都是叛逆大皇子的外祖,但是如今,王天兆只是被撸掉了大学士的头衔,反而被调任成为户部尚书!而原户部尚书黄芝则成为了已经许久未有人任职的参知政事,这个官职虽然只是和尚书平级,也不如尚书握有实权,但是能够入阁参事,同时可替皇帝代笔拟旨,实际上是内阁大学士的‘实习候补’。
但实际上,游鸿吟只是觉得,黄芝这人本事真的不太足,户部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他也不怕王天兆翻出什么浪花来,所以王天兆这个做过户部尚书的大学士还是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直到自己找到替补人选为止。而黄芝先丢在这个位置上,毕竟也是支持自己登基之人,不能薄待。
新帝对于朝政的官员调动一直都不是很激烈,不过平调和岗位轮换还是比较频繁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四五年,渐渐地,百官感觉到了另外一种氛围。
做官要轻松很多。
似乎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和同僚之间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十分通畅,没有了往日那种到处掣肘的感觉,也没有了过去紧张不安怕被戴上党争之名的担忧。
但是也不是说新帝什么都好,自出孝期之后,新帝遵从大行皇帝旨意,与谢折柳之女完婚,册封皇后,但是大婚两年皇后未诞下皇嗣,而新帝却并没有拓展后宫的意思。
“陛下,不要偷懒,今日的工作还未完成。”小银子如今早已是天子身边第一人,但是却一点都不觉得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自己还是要监督这个懒鬼爬起来工作,而不是躺在花树下等花瓣落在酒杯之中,然后美滋滋地就着落花饮下美酒。
作为皇帝这么清闲过分了啊。
端着酒杯,嗅着花香的游鸿吟“呜”了一声,却丝毫没有动身的意思。
小银子换个话题:“就算不想批折子,那就去后宫之中转一圈吧。”
“算了,我还是看折子去吧。”
后宫之中值得游鸿吟去转的就三个女人,他嫡母,他生母,以及他老婆。
他父皇的妃子要不是跟着儿子出宫建府了,要不是被游鸿吟移出宫了,只剩下曾诞下皇室血脉的妃子被集中安排在了那片曾经安置皇子的宫殿之中,其中几位还带着年幼的皇弟,这些皇弟依旧需要在宫学上课直至毕业。
而后宫事务如今主要是皇后在处理,谢皇后官宦人家出身,虽刚开始不太熟,但是后来慢慢就上手了。
皇后就算了,两位皇太后却都不是省油的灯,自四皇妹嫁人之后,曾经的庄妃如今的姚太后那叫个穷极无聊,而闻人太后则拒绝了抱养个还年幼的皇弟的提议,又不用再处理宫规,也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闲着的人总归要找事情做的,两位太后刚开始还斗得起劲,闻人太后一点都不怕皇帝的打击报复,下手斗皇帝亲娘那叫个干净利落。可是两人斗着斗着就觉得没有意思起来,后宫里也没什么其他人掺和,让两位在后宫之中搅弄风云的大人物空虚寂寞冷了。
最后竟然变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甚至开始联手催皇帝纳妃子进来,让后宫热闹些,而被贤良淑德教坏了皇后居然一点都不反对,还欣然同意,兴致勃勃的和两位婆婆讨论起替陛下挑选怎样好生养的女子。
不管皇后是装的贤良大方,还是真的心胸开阔,都让游鸿吟无语凝噎。这种来自老妈乘以二和老婆催婚的压力,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拒绝了这种浪时间又毫无意义之事。
“算了,朕还是看折子吧。”游鸿吟无奈,开始了一天繁重的工作,想一想,一个月至少还是有三天沐休日的,这三天至少不用早朝,比起前朝全年无休,只有几天年假的皇帝,煌国的皇帝还是很幸福哒。
高效率的处理速度也抵不过奏折众多,自午膳之后开始,直到黄昏之时才算结束。
游鸿吟开始思考,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毕竟,杨懿展的心中,登上皇位还不够,中兴煌国,青史留名,成为千古一帝才算完成人生目标啊。
如今,权利交替的不稳时期已经过去了,几乎朝政已经被自己整理的差不多,两届科举也补充了不少有用的新鲜血液,武将一系也都梳理过了,虽然无法保证百分百忠心,可是应当没有想做上叛乱之人。
但是这只是代表,自己这个皇位算是坐稳了,百官也都认可了自己的能力,不再心思浮动。就连野心勃勃的魏潜前两年也被‘斩影’吓了个够呛,又变成了之前的那种风格,不再张牙舞爪想撸袖子和皇帝扳手腕,缓了两年才渐渐发现,斩影虽从焰火之中复燃,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这才慢慢不再那么畏缩。
皇位坐稳并不代表天下就是歌舞升平,百多年的朝廷不知留下了多少后遗症,如今正一点点的蚕食煌国国力。
第143章山河峥嵘(十九)
煌国政治机构虽然足够优秀,但是再优秀的制度没有正确的人去实行也是没有用的。
文宗多年以来的权力制衡的治国之策,衍生出了非常麻烦的后遗症。
一是文官集团的职责‘不明’情况。文宗为了制衡,六部虽统领所有事务,却又有五寺瓜分六部之权,有了权利重叠之处,自然就会有争斗,尽管游鸿吟多方调整人员,却依旧是治标不治本,这种情况在很多机构上都有体现,甚至是地方官府也无法避。
二是武官集团的军队人数冗重。其实文官方面尚有监察机构,武官一侧却全是由各个高阶将领做主,而军队之中也并没有健全的官职,所有事务体系均来自于将领自带的幕僚。虽说武官都不喜欢来自于朝廷的不信任,讨厌皇帝派去的监军之类的,可是在游鸿吟看来,权利这种东西是必需到制约才能长久的,否则,不过是放任其灭亡又同时引来大乱而已。
除了文武官员各方面的问题,长久的天下太平也出现了‘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这是无法避的,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诞生时间长了,总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曾经富裕的地主更富裕,将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买过来,扩大自家的资本,而失去的土地的普通百姓越来越过不下去,如果再加上沉重的徭役赋税i,碰上个不太靠谱的地方官员,那么,没了生存条件的百姓就成为了流民,如果这种流民多了,也就有可能发生民变。
这种情况,在没有严重到统治的时候,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06
一般朝廷不会去管,也想不到去管,却不知正是这种土地兼并正是亡国之兆,而每当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帝国安稳,觉察到事情严重,再想要通过变法、改制来阻止反抗它的时候,往往都会失败或者是耗巨大的力气,甚至伤到元气。
煌国的土地兼并虽然严重,却也没有到亡国的地步,煌国家底厚外敌少,还是等得起的。所以游鸿吟也明白,想要一上来就进行这种触及到所有士族利益的改革,还是歇歇吧,先进一步改善朝政、调整制度以及优化官员比较稳妥。
游鸿吟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规范官员岗位职权的提议。在过去,虽然有每位官员的职权范围,但是从未记录成册,仅仅是十几个字的描写,太过笼统也不正式。而新帝要求从上而下,将所有岗位划定职权,具体职责描述,准备补充和临时策应方案。
比如,从内阁开始,之前内阁因阁老有各自擅长方向,所以习惯上会小事各自处理,大事拿出来讨论,讨论差不多再交由皇帝批阅,最后在大朝会上百官讨论,皇帝最后做下决议。但现在,则将阁老职责彻底明确,两人为组,三组各自负责一部分擅长事务,同组两人事务同时处理一半,然后交换各自复查一遍。小事如有不决,可请此事负责人入阁询问商讨,共同解决。大事依旧共同处理,呈给皇帝,朝会百官议政。
另游鸿吟要求,一份职责,需要有决策、执行和复查三条线,但是不能出现职责重复之事,比如礼部负责祭典、外国来宾接待之事,而同样职责重合的鸿胪寺、太常寺就需要做职责划分开来,规定明确。
同时,岗位职责不变,根据实际变化若有增减可报备吏部,此岗位职责同样是吏部年终政绩考察的依据,对于实务性较强岗位,需尽量详细描述,内阁、六部十二位重臣因职务和工作内容过多,可放宽工作描述条件,以规定太死无法随机应变。
若是官员对某个岗位感兴趣或者是岗位不合适需要调岗等等,可由直属领导向吏部申请,低品阶的吏部与内阁商讨决定,只需报批皇帝用印,高品阶需吏部、内阁初步判定,后在朝会共同商议。
百官都纠结了。
是的纠结,这套所谓的官职描述的确划分了工作范围和手中权力,可能危及到自己所处岗位的权利大小,但是自己权利变大还是变小并不确定。同时,他们也清楚范围划分清楚,就没有过去那种再争吵抢夺之事,可是多了一步监察,又会有新的不便。但是皇帝放出了六部和内阁甚至说是百官无法放弃的权利,原本这个权利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的!
那就是官员任命权。
这种好坏参半,糖中带刀的感觉,让百官都开始不知道如何是好。渐渐地,思考清楚这个方案背后的好处,明白皇帝仅仅想让朝廷官员制度更为细致和规范化,这些总归是读了多年书的官员,都同意了。
而这件事,自然是吏部去执行。自上而下,缓慢梳理,顿时,整个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决策、执行和检查三条线清楚分明,整个朝廷的运作速度不知道比之前快了多少倍!
如此过了三年,皇后终于诞下了大皇子,而无论是百官还是两位太后,似乎渐渐明白了皇帝是个比较励图治,不太愿意将众多时间浪在后宫的人,也就慢慢的不催皇帝随他去了,皇位继承人也有了,帝后和睦是国之福气。倒是谢皇后,不知道被多少后院女子嫉妒,甚至开始有了皇后是个母夜叉河东狮的流言蜚语。
这种东西小银子在游鸿吟面前提过一次,他没在意,皇后自己处理即可,他没空啦。
“对,你有空溜出宫去满大街的吃佳肴美酒,还美名其曰是寻找失落在民间的人才,要做个伯乐。”小银子忍不住吐槽。
这家伙仗着有自己这个高手在身边,侍卫带上几个就敢往宫外跑,偶尔逢年过节还会带着两位太后以及皇后出门避暑、围猎之类的,相当不安分。
“又唠叨,小银子你再这样下去,就要比我老上那么十几岁了,当心头发提前白。”游鸿吟在小银子跟前依旧保留了过去的习惯,向来不摆架子。
小银子瞄了瞄他那长久不锻炼的身体,很不屑的哼了一声。
游鸿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自己那双没什么肌肉的手臂,愤愤不平的说:“做皇帝这么忙,没空锻炼而已。”
小银子不想再继续这种没营养的话题,便开口:“你什么时候动军队?”
游鸿吟倒是有些诧异,道:“行呀,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小银子你越来越聪明了嘛。现在文官这里几乎是平平顺顺的整理好了,能力不足、贪婪成性的基本上都被撸干净了,也的确是动军队的时候了。”
“你打算裁军?”小银子想了想,说。
“不错,”游鸿吟说:“京卫和地方军太多了,而地方军之中大多数都是半农半兵的民兵,战斗力实在不佳。”
“可是裁军虽然节省了军开支,将来万一有了战事,就非常吃亏了。”小银子说:“而且,裁军必然涉及到各位高层将领的利益,他们同不同意还是另外一回事,说不定来场哗变之类的,就够呛了。”
游鸿吟说:“你说的这些,我自然也想过,不过,最近几年你也看到多条政策推行,国库税越发丰盈,特别是商税,已经开始渐渐提升上来了,有钱么心理不慌,我并不只是要裁军,同样是想彻底更改军制。”
征用民兵自然没有养职业军人好,虽然养职业军人贵了些,但是专业啊。
但是更改军制之事,自然不是他这个皇帝说改就改,还是要有商议流程的,并且游鸿吟圣旨召回了几位戍边和负责地方军的高级将领,请他们述职的同时,回来和内阁以及兵部共同商议此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