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秋水晴
旁边的王百川看看圣人,又看看穿着一身淡紫色衣裙的小公主,见怪不怪地摇了摇头。
——小公主和圣人,又要开始拉大锯。
果然。
只听得圣人李治轻咳了一声,“太平,今天无事了吗”
小公主歪着头,“唔”了一声,然后用那爱娇的声音说道“没事,我想陪阿耶练字。”
李治又侧头看了女儿一眼。
小公主脸上梨涡清浅,笑得很是惹人怜爱。
李治“……”
圣人终于是没能对女儿狠下心,他将手中的毛笔放下,“别磨了。”
李沄愣住,“阿耶不练大字了吗”
李治没好气地看了小公主一眼,他都练了快一个时辰了,即便是他不累,不还得担心女儿的手腕会不会因为磨墨而酸疼么
何苦来哉
李治“不练了。”
李沄甜笑着停下来磨墨的动作,挽着父亲的胳膊,跟父亲说外面阳光正好,如今天也不冷了,太平陪阿耶出去走走好吗
于是,小公主便拽着父亲到了湖边散步,一开始的时候气氛都挺好,小公主在父亲跟前从来都是伶俐可爱,随着她日渐长大,陪圣人说话的时候更是妙语如珠,常逗得圣人忘却烦恼,开怀大笑。
李沄看着父亲眉目舒展的模样,觉得此刻时机应该还可以,于是便委婉地跟父亲提出想去城阳姑姑的公主府看望薛绍小表兄的愿望。
李治听了,顿时脸色一沉,“不许。”
李沄闻言,眉头一皱,“为何不许”
那天晚上苏子乔背着薛绍去了药王孙思邈的府里,薛绍运气很好,那天晚上养生的药王还没歇下,正跟大弟子坐在院子中看着天上的圆月谈人生哲理。孙思邈与苏子乔曾有数面之缘,当年青年在讨伐高丽回来后,身上残留的余毒药王也有帮忙为他调理。
那天见到青年背上的薛绍,孙思邈二话没说,带着大弟子亲自上阵为他处理。
薛绍身受重伤,命是救回来了,伤处也处理好了。但是要康复,不仅是孙思邈,还有圣人派去的尚药局的大夫,都说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薛绍才能像从前那样活蹦乱跳。
第103章 有匪君子33
103
自从那天晚上苏子乔背着薛绍离开之后,李沄再也没能见薛绍表兄一面。
上元佳节,小公主和兄长们出宫逛长安夜市,与民同乐,理应被传为佳话。
可谁能想到会横生枝节,冒出个高丽旧部的残余势力。
圣人李治得知此事,勃然大怒。
周季童保护公主不力,还累得城阳长公主的幺儿薛绍深受重伤,李治将他革职查办,罚了三年的俸禄,后来又将他赶去昭陵为先帝守陵,才稍解心头之怒。
苏子乔在此事上有功,并且还在后续追查高丽旧部的势力之事上出谋献策,圣人对其赞赏有加,一出手就在长安郊外划了一个庄园给他,又是赏金子又是赏绢布。
至于薛绍……李治说起他,就要跟皇后殿下念叨,这孩子真是难得,临危不惧,若不是他,说不定我与媚娘都见不到太平了。
除了赏银子赏绢布之外,圣人还让尚药局的大夫定时去城阳长公主的府里为他换药用药。
一般情况下,尚药局的大夫只为圣人看病,若是被圣人放在心尖上的人,尚药局的大夫自然也是要去看的。
可一般情况下,宫外之人极少有这样的殊荣。
薛绍受伤之后,李治便派出了尚药局的大夫去为他看望伤势,并定时检查他的康复情况,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可见李治如今对这个小外甥,是多么重视。
因为尚药局的大夫三天两头就去公主府,薛绍的伤势恢复得如何,李治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李沄也知道如今薛绍的伤势并无大碍,只需要好好养着,就能慢慢恢复。
可没见着人,她心中总是不踏实。那天晚上少年牵着她的手在人群中狂奔,她甚至还记得少年手心的温度。
——温暖而不灼人。
小公主想去看望一下薛绍表兄,也委婉地跟父亲提过这个愿望,并且提过不止一次。
然而李治大概是被那天晚上出现的变故弄怕了,李沄一说想出宫,他就板着脸说不许。
拒绝一次两次还好,可总是被拒绝,小公主也不乐意了。
譬如此时此刻,李沄心中就很不满。
小公主站在父亲前方,仰头看着父亲,据理力争,“不是说高丽旧部的残余势力都被逮起来了吗为何太平还不能出宫”
李治望着一脸不服气的小女儿,眉头也禁不住皱起来,沉声反问“为什么总是想着出宫,大明宫这么大,还不够你玩吗”
跟随在后的王百川“……”
圣人和小公主又要吵。
王百川默了默,然后悄然无声地往树下的阴影退了两步,假装自己只是一个人形的背景。
李沄听着父亲的话,不由得委屈巴巴地看向他。
李治每次一见小女儿这种委屈的眼神,就忍不住心软。
圣人迎着女儿委屈的目光,冷着脸。可他越是冷着脸,李沄的眼神就越委屈,她咬着下唇,神情既倔强又委屈地看着父亲。
那神情,就像是李治若是拒绝了她的请求,就十分罪大恶极似的。
李治深感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就在他几乎要缴械投降的时候,他忽然想起那天周季童说的话。
“是季童保护不力,季童找到公主之时,那两名高丽人已经重伤了薛绍,公主如今平安无事,季童不敢居功,那是安西都护苏子乔及时赶到,挡下了高丽人的利剑。”
周季童那天晚上因为心中挂念自己嫡亲妹妹永安县主的安危,疏忽了自己保护公主的职责。
若是在禀告事情真相的时候,周季童有任何辩解或是隐瞒的地方,或许等着他的就不是革职罚俸禄,以及去给先帝守陵那么简单。
好在,坦白从宽。
周季童罚也罚了,李治想起此事,心中却还后怕。
论亲疏,周季童是公主的表兄,这些年来表兄妹相处,感情也是很融洽的。
论职责,保护公主,本就该是周季童的分内之事。
结果出事的时候呢
周季童扛着自家阿妹永安县主交给了金吾卫,却让他的小太平跟着薛绍逃命。
李治想象着那天晚上少年薛绍器牵着他的小太平四处逃窜的场景,就止不住的心疼,更别说那天晚上女儿回宫之后,见到了父亲,也不管旁人在不在,扁着嘴巴便投入了父亲的怀抱。
大概是受了惊吓,小公主紧紧地抱着父亲的腰身,无声地流泪。
那种无声的哭泣,让人看了心疼不已。
李治简直不能想那天晚上女儿在他怀里的模样,一想就觉得心口发麻。
那可是他和皇后放在心尖上的人儿啊,冬天怕她冷夏天怕她热,平时还想着法子哄她高兴,讨她欢颜,居然受了那么大的惊吓和委屈。
再也没有谁能让苏子乔这样令他放心了。
可苏子乔这趟回长安,除了述职之余,便是要办终身大事的,哪能动辄就当公主出宫护卫队的小队长
李治此刻看着女儿那委屈巴巴的模样,虽然心软,可与她的安危相比,这点委屈算什么。
只见容貌清隽的圣人此时板着脸,沉声说道“你也快九岁了,该要长大了,别总是想着出宫玩。若是在丹阳阁待得闷,便去清宁宫陪你的阿娘,许多事情,她会教你。”
李沄愣住,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父亲。
“阿耶,你是在怪太平想说太平不懂事吗!”
李治“……”
李治面上不动如山,心中却在想刚才的话是不是说得有点重。
可还不待圣人想出个所以然来,小公主就有些气急地跺了跺脚,“难道就因为这次遇到了危险,太平就再也不能出宫”
李治看向女儿,想着这下可要怎么哄
李沄最近跟父亲说要出宫,说一次就被驳回一次,加上她从小就被父亲肆无忌惮地宠着,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她说上两遍,第三遍的时候父亲都会同意的。
可如今她想出宫看薛绍的事情,别说三遍了,就是五遍都有了,父亲怎么还是这么坚定
在父亲面前从来都是无往不利的撒娇,此刻也不管用了。
李沄顿时急了,她那双清亮的眼睛十分幽怨地看了父亲一眼,“吃饭要是不小心,都能噎着呢,人难道要因噎废食吗”
李治有些讶然地看向女儿。
她居然因为不能出宫之事,学会跟父亲顶嘴
原本还想着哄女儿的圣人,愣在了原地,心中不知是震惊还是震怒。
小公主却皱着眉头,跺了跺脚,扭头就走。
“太平最讨厌阿耶了!”
李治“……”
好半晌,李治才回过神来,圣人抬手指向小公主离开的方向,语气很是气急败坏,“这这这这……王百川!方才太平公主是在跟我顶嘴生气吗这孩子,是被惯得无法无天了吗!我就知道,皇后一天到晚什么事情都顺着她,早晚会把她惯得上房揭瓦!”
站在旁边树荫下的王百川闻言,顿时满额黑线。
太平公主这般模样,难道不是圣人您惯的吗!
李沄不能出宫,心里又有些挂念薛绍的情况。
回到丹阳阁,从前满是生气的丹阳阁如今也静悄悄的,永安县主周兰若这几天都没在宫里。
此事说起来,跟周季童也有关系。
那天晚上周季童为了保护自家阿妹,疏忽职守,令公主差点被人所害。
于他个人情感而言,或许是可以理解。
可在皇后殿下武则天眼里看来就不可以理解了。
她的太平公主,何其尊贵,永安县主周兰若纵然是长公主之女,可又如何能与公主相提并论周季童身为羽林军,保护公主是他的指责。
即便他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都不是他可以疏忽职守的解释。
然而周季童罚也罚了,总不能让他脑袋搬家吧
武则天没有再责罚周季童,然而从前令她十分喜欢的永安县主周兰若,却莫名地变得碍眼起来。
小公主大概是察觉了母亲的心情,便笑着跟周兰若说她如今不能出宫,让周兰若先回公主府去,也替她去城阳长公主的府里看看薛绍表兄。
周兰若从小就是个通透之人,李沄说的再合情合理,她自己心里也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永安县主出宫前捉着李沄的手,泪眼汪汪地问“太平,我们还能像从前那样在一起玩耍吗”
李沄帮周兰若擦着眼泪,笑着说“当然能啊,阿耶和阿娘如今不让我出宫,永安先帮我去看看薛绍表兄。他如今受伤了,我听尚药局的大夫说,薛绍表兄的伤在背上,平时只能趴着,可难过了。他平时又喜欢读书背书,如今终日趴在床上,定然闷得发慌。我让婉儿整理了一些好玩的书,你出宫没事的时候,就常去看薛绍表兄,帮我陪他说话,也帮我读书给他听,好不好”
周兰若红着眼睛抱了抱小公主,抽噎着说好。
永安出宫也有好几天,周季童被罚去为先帝收陵了,临川长公主和驸马也去了凉州,偌大的公主府也没几个人。
李沄想起那天永安县主的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模样,有些头疼地掐了掐眉心。
她的内心,还是很舍不得永安的。
也不知道永安如今一个人在公主府过得好不好。
还有少年薛绍,他如今卧床养伤,平时跟他玩耍的小伙伴都要在崇贤馆上课,只能偶尔去看他一下。
少年独自一人的时候,心中会不会觉得烦闷
第104章 有匪君子34
104
城阳长公主的公主府位于朱雀大街东面的坊里,公主府的西边就是东市。东市靠近三大内,皇室宗亲和达官显贵都喜欢在东市周围的坊里建造宅第。
长安不仅米贵,房更贵,东市周围坊里的房价寸土寸金。
城阳长公主的公主府是早年前就建好了,西边是热闹的东市,东边坊里多是达官显贵的宅第,也算是闹中取静。
薛绍住在公主府西面的院子里,庭院里种着垂丝海棠和樱花,庭院中间架了个葡萄架,那棵葡萄的种子还是护国寺秒空大师特地从西域带回来的,葡萄架下,摆了一张圆桌和几个小圆凳。
此时在大唐,其实还没有那样的圆桌和小圆凳。
不过薛绍的庭院却别出心裁。
那是武攸暨在画国公府一个翻新庭院的草图时,跟太平公主李沄说,他打算在庭院里搭个葡萄架。小公主听了,啊了一声,跟武攸暨比划了一下,跟武攸暨说葡萄架下可以有个这样的小案桌,小案桌前可以摆放几个圆凳子,在冬天可以在葡萄架下晒太阳,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在葡萄架下乘凉,多好呀。
武攸暨一听,就采纳了李沄的建议。
薛绍去过国公府那个翻新的庭院,对那庭院中的葡萄架情有独钟,回来之后自己也弄了一个,还在庭院的一角挖了个小池子养着一群风水鱼。
上元节已经过去,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葡萄架上的葡萄也开始吐露新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