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秋水晴
武则天见状,便走到一旁为他磨墨。
李治“太平这孩子,从小就被你宠坏了,你看她如今都成什么样子了!”
武则天只是低头磨墨,并不说话。
说起来,太平从小有什么不好虽然调皮了些,对父母向来都十分贴心。先前也不知是谁,还特别准许女儿装扮成小郎君的模样,随她三天两头便出宫溜达。如今女儿将心玩野了,却要怪到她的头上了。
皇后殿下心中暗自叹息,圣人未免也太不可理喻了。
还不等皇后殿下叹息完,李治又说“我看她最近一个人待在宫里太闷了,永安出宫也有些时日了,什么时候入宫”
武则天一愣,随即笑道“不清楚。”
李治眉头微蹙,“临川长公主和驸马都尉都不在长安,季童也被罚去为先帝守陵了,永安一个人待在公主府能待出什么名堂”
武则天笑道“小娘子的心思,圣人又怎会清楚前些天太平可是来跟妾说了,您不许她出宫去看薛绍,她就只好让永安出宫了。说是永安出宫之后,便能常去城阳长公主的府上看望薛绍,还能替她读书给薛绍听呢。”
李治“还是让永安别听太平的,你派人去把永安接近宫里来,我怕太平在宫里会闷出病来……”
武则天忍俊不禁,这头还说女儿被宠坏了,话还没说完呢,就要继续宠宠宠。
也罢,上元节的事情之后,她虽然对永安横看竖看,心里都不太舒坦。
但永安县主跟太平公主,确实是从小就是毫无隔阂的小玩伴。
只要李沄心中没有不高兴,她自然也是愿意让永安县主继续入宫来陪伴女儿的。
李沄在丹阳阁没事做,跑去找太子妃杨玉秀。
如今春暖花开,东宫梅林中的腊梅开完了,还有春梅。
李沄和太子妃杨玉秀在梅林的院子里煮茶赏花,今年百草园的新茶还没开始采,李沄和杨玉秀用的是去年的茶饼。
杨玉秀看着小公主跪坐在案桌前方,煮茶分茶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十分赏心悦目。
李沄为杨玉秀前方的空杯子注入茶汤,茶汤的表面是一朵梅花的形状。
“阿嫂,请。”
杨玉秀面露微笑,端起了那杯热茶抿了一口,笑道“太平的煮茶分茶之术是越来越好了,上次我的阿妹进宫的时候,便跟我说,如今斗茶之风逐渐兴起,在东市的许多商铺里,都有着精美的茶具整套出售呢。”
从去年的冬天开始,茶道就开始盛行。
周王李显即便是个地地道道的纨绔顽主,可在有些方面也是有长材的,譬如说这种吃喝玩乐之事。
斗茶的风气,如今不仅仅是在长安的贵女圈中盛行,在皇室宗亲的圈子里也开始流行,只是与多待在后宅的贵女们相比,小郎君们能消遣的事情也太多了,斗酒斗鸡斗蛐蛐……能叫得上名字的,那些小郎君都能斗上一斗,才令人觉得茶道最受贵女们的欢迎。
李沄抿着嘴笑,悄悄跟杨玉秀说道“阿嫂,太平知道三兄在东市有个铺面哦。”
杨玉秀差点没将喊在嘴里的茶水喷了出去。
太子妃那双美眸微嗔地横了李沄一眼,“太平,话不可乱说。”
李沄却嘻嘻笑,“有什么不可乱说,我知道阿嫂会保守秘密的。”
杨玉秀忍不住笑,伸手捏了捏李沄的鼻尖,“你要是心中有秘密,那一定不要告诉旁人。能告诉旁人的秘密,就不是秘密了。”
李沄皱了皱鼻翼,语气有些俏皮,“如果谁都不能说,放在心里岂不是要憋死”
杨玉秀啼笑皆非。
但太子妃不想和李沄说太多这些事情,在她看来,太平公主活泼可爱,越是长大,便越觉得她心思灵敏剔透,有些事情,大概也不必她来提点。
前几天太子妃的阿妹杨二娘进宫了,说是挂念阿姐,特别入宫来看她,还跟杨玉秀说了许多宫外的事情。
在杨二娘的心中,觉得近日能令她关注的事情,不外乎两件。
其一是三月初要举行的皇后亲蚕大典,其二是朝中新贵苏子乔和吏部侍郎的小女儿韦氏的亲事。
皇后大典是由宫中亲自操办,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就是苏子乔的亲事,此时说来邪门,因为韦氏得了急病,估摸苏子乔的亲事又要有一些波折了。
李沄听得目瞪口呆,“韦家的小姐姐怎么得了急病”
子乔未免太倒霉了吧
安西大都护年前就已经回长安述职了,这一述职,都快两个月过去了,还没启程回西域。原因就是他赶着在述职的时候将终身大事给办了,李沄也觉得苏子乔早就到了该要成家立业的时候,虽然她不认为他必须要成家立业,可古人注重传承,苏子乔总是要成亲的。
因此苏子乔上一次讨伐高丽回来之后,小公主偶尔还让他当自己的护卫出宫溜达。而这次苏子乔从西域回来,李沄则从来没有主动打扰苏子乔。
她关心苏子乔,可也明白总有不同的人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来了又走。
苏子乔如今是安西大都护,他们以后或许还会有交集的,但不是现在。
现在的她是被父亲关在大明宫中的公主,而苏子乔却正是壮志凌云的年纪。
李治之所以让苏子乔在长安待了这么多时日,也是为了青年成家立业之后,便能安心为大唐守护一方安宁。
前几天雍王李贤进宫的时候,还在跟阿妹说子乔最近忙着婚事,都没空跟他一起到芙蓉楼喝酒了。
怎么才一眨眼的功夫,韦氏就得了急病
李沄觉得或许是自己听错了。
第106章 有匪君子36
106
听说上元节的时候,韦氏还去了长安的夜市去玩。回家后一切都挺好的,苏子乔在人日(年初七)之后,便跟长兄苏庆节一起到了吏部侍郎的府上,按照六礼来操办婚事,迎亲的日子也定好了。
三月初三,女儿节,宜嫁娶。
苏子乔和韦氏的大婚的日子本是定在女儿节这一天,也就是说,距离苏子乔和韦氏的婚期还不到十天。
可就在五天前,韦家的小娘子夜里忽然起烧,咳嗽不止。本以为用了药便会好转,谁知三天前直接卧床不起了,原本一片喜庆的韦府如今愁云惨淡。
说起韦氏,杨玉秀忍不住微微蹙眉,长安就这么大,达官显贵家中的小娘子们也时常会凑在一起玩耍。杨玉秀也是见过韦氏的,小娘子今年二八年华,正是初现风华的年龄。
“我见过韦家妹妹,是个十分可人的小娘子。程馨妹妹从小便是身子骨不好的,可我从未听说过韦家妹妹身上有什么隐疾,如今忽然得了急病,实在是预料之外。”
谁说不是呢
子乔真的是太倒霉了啦。
从小身体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不对劲的程馨,跟苏子乔定亲之后,倒是没什么毛病。无奈程馨沉迷修佛道,宁愿跑到感业寺去带发修行,也不嫁苏子乔。
如今韦氏倒是想嫁苏子乔,却又忽然得了急病。
小公主将手中的杯子放下,忍不住叹气,“阿嫂。”
杨玉秀抬眼,望向李沄。
只见小公主手肘置在案桌上,清丽的眉目笼着淡淡愁云,她叹息着问杨玉秀“阿嫂,你说子乔上辈子是不是得罪了月老啊”
这个问题,可让太子妃怎么回答呢
杨玉秀笑着说道“韦家妹妹只是得了急病,有的病来得急,去得也快,兴许过两天她就康复了。”
李沄笑了笑,“但愿如此。”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韦氏的病来得急且凶,如今都卧病在床。这年头医疗条件这么匮乏……李沄真是想想都觉得头大。
小公主异想天开,跟杨玉秀说“阿嫂,你说我可以让明崇俨去看看韦家小姐姐吗”
杨玉秀愣住。
李沄很是头疼,“也不知道是什么大夫给韦家小姐姐用药的,明崇俨此人号称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让他去看一下,韦家小姐姐或许就好了。”
杨玉秀
李沄却一本正经“若韦家小姐姐只是寻常之病,让明崇俨看一下也没坏处。万一韦家小姐姐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缠上身,或是别人用邪术诅咒,才得了急病,明崇俨肯定能看出来。”
杨玉秀“……”
小公主怕不是病急乱投医了。
李沄抬眼,看到杨玉秀那无语的神情,没忍住自己就笑了起来。
“子不语怪力乱神,阿嫂可不许取笑太平。”
杨玉秀见状,也忍不住轻笑出声。
在这东宫之中,她长日无聊,多亏了小公主时不时过来与她说话解闷。杨玉秀望着小公主的笑颜,心底有些羡慕,这个小公主终有一天,会离开这深宫内苑的。不像她,从踏入东宫的这天开始,似乎就已经注定了会困在这一方天地里,直至死去。
心中虽有一些难言的遗憾,但她的内心,还是觉得幸福而满足的。
就是……她和太子殿下若是能早日有个孩子,那就更好了。
不管是小皇孙还是小皇女,总归都是她和李弘的骨肉。
李沄陪着杨玉秀在东宫的梅林煮茶赏花,到了午时也没回丹阳阁,她在东宫里蹭了饭吃,才慢悠悠地回了丹阳阁小睡一会儿。醒了之后跑去雪堂练大字,然后叫槿落秋桐去把惊鸿抱出来玩。
从去年秋天开始,李沄在雪堂读书写字的时候,要上官婉儿在旁服侍的次数明显减少。
槿落秋桐看在眼里,有些纳闷。
上元节的事情发生之后,薛绍受伤,小公主被圣人禁足在宫中。小公主心中挂念薛绍的情况,就让永安县主出宫先住一段时间,说是让永安县主替她多去看看薛绍小郎君。
永安县主在出宫前,曾将槿落秋桐喊到跟前来叮嘱——
“婉儿虽然聪慧,可毕竟是罪臣之女。公主如今对她有些冷淡,若是婉儿寻你们打听公主的心思,大可不管。”
槿落和秋桐两人一直对上官婉儿印象很好,听到周兰若的话,神情不解。
性格较为活泼的秋桐更是直接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县主若是出宫了,除了婉儿,宫中还有谁能像县主这般陪着公主在雪堂读书练字画画”
放眼皇室宗亲里的小贵主们,再也没有谁像永安县主这般心思玲珑剔透,不仅精通书法丹青,在读书上也跟得上小公主那与众不同的思维。
那些小贵主们虽然出身高贵,论多才多艺,比不上永安县主,单论读书作诗,也不如上官婉儿。
如今永安县主出宫,除了上官婉儿,还有谁能在雪堂里陪公主
周兰若见到槿落秋桐的神色,不由得挑眉,她早就知道上官婉儿在笼络人心上很有一手,笑了笑,便将去年上官婉儿将李沄让她分给侍女的那把桂花带回了自个儿院中的事情告诉了槿落和秋桐。
公主让她分给大家的桂花,上官婉儿没分,说出去也不是什么大事。
关键是那把桂花,是薛绍专程送到丹阳阁给公主的。
槿落和秋桐都十分讶然。
周兰若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婉儿年幼之时在掖庭长大,受了许多苦。可谁让她的祖父犯下了弥天大罪”
槿落和秋桐听了周兰若的话,暗自出了一身冷汗。
上官婉儿在丹阳阁与人为善,不管是对她们还是对旁人,都笑脸相迎。
这后宫之中,谁都想独善其身,谁都想往上爬,可有谁敢觊觎那些本就不该属于她的东西
薛绍可是城阳长公主的嫡子,与公主感情也好,如今对公主又有相救之恩……槿落和秋桐听了周兰若的话之后,对上官婉儿的好感便消退了大半。
自从周兰若出宫后,上官婉儿倒是好几次来问槿落秋桐,近日公主在忙些什么永安县主如今也出宫了,可需要她去雪堂服侍
槿落和秋桐都是笑得十分得体,真诚地与上官婉儿说公主近日没在忙什么,每日到清宁宫晨昏定省,除了去清宁宫陪伴皇后殿下之外,公主便是按照平日的作息时间抽空去东宫找太子妃说话聊天,十分乐在其中。
上官婉儿听到槿落和秋桐这么说,也没什么失望的神色,只是微笑着离开了。
李沄不在意上官婉儿到底会怎样,有她在,上官婉儿翻不了天。
李沄手里拿着一颗杏仁在逗惊鸿,心里却想着太子阿兄李弘和杨玉秀的事情。
历史上,太子阿兄是在她十岁的那一年去世的。如今她快九岁了,因为太子阿兄娶了杨玉秀的缘故,杨玉秀的父亲杨思俭,在太子阿兄和母亲的两股势力中间,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有杨思俭在,母亲和东宫势力之间虽有矛盾,但还没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李沄也知道杨玉秀在愁什么,二兄的孩子即将在初夏的时候出生,可杨玉秀的肚子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这不仅是杨玉秀急,父亲和母亲也急,当然,杨思俭也是着急的。
可要是此时杨玉秀有了身孕,如果是个小皇孙,那可就微妙了。
那会影响到后面杨思俭的站队。
还没成亲就催婚,催完婚就催生孩子……这可真是古往今来的长辈们永恒不变的执着。
小公主十分忧愁地叹了一口气。
一身白毛的惊鸿歪着脑袋,睁着那双懵懂的眼睛望着主人。
李沄笑着摸了摸它身上光滑的羽毛,笑着说道“还是我们惊鸿好,无忧无虑的。”
惊鸿伸着脖子嚎了两声,然后又低头挑着李沄手掌心中的杏仁吃。
确实是一只无忧无虑的大鹦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