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方宅十余亩[系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宁雁奴
郁容算是胆大又心细的性子,为谨慎起见,哪怕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也不轻易地将系统“不能见人”的东西拿出储物格。
可书就是用来看的。
他便琢磨了一番,倒真弄出了一个十分取巧又保险的法子:就像看系统面板一样,直接通过意识,“放大”并翻动放在储物格里的药典……就可以隐蔽又方便地“看”书了。
别人看着他就是在发呆。
自觉长时间的“发呆”有些怪怪的,郁容又一直有做笔记的习惯,就改成了每次研读药典的同时一边誊写的习惯。
在郁容心里,其实有一个模糊不成熟的想法。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追求。
在现代,他只是个还未成年的学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地活着。所谓什么理想,可能自己都没法子完全确定……哪怕受外祖父的影响,本能地选择了考医学院,更长远的人生计划,还停留在以后会成为医生的概念上。
穿越了,遇到系统,确定了职业,又见识到系统的种种神奇,在生存不成问题后,竟是一下子激起了些许雄心壮志。
许是,人类就是这样一种有野心的生物吧。
郁容也不能例外,不过他的野心,不在权势财富,而在医术一道上。
现在提这些,有点“想太多”了。
郁容不是好高骛远的人,在接触到系统提供的更为高明的医术后,尽管有一些念头转瞬即逝或可能在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种子目前还是以虔诚之心,耐着性子苦读,第一目标是先把这一本药典吃透,届时,自己的技艺必然会提高到另一层水准了。
灯芯“啪”地一声,惊扰了一室的宁静。
光影摇曳。
郁容半张着嘴,打了个呵欠。
这个时代的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寄宿在老里长家的这些天,倒是让他改掉了诸多现代年轻人都有的熬夜的毛病,约莫刚到亥正(22点),就觉得眼睛发酸了。
不爱勉强自己的少年,干脆结束了今日的功课。晚上靠着油灯看书,对视力还是不太好,他可不想经过天朝应试教育都没近视的情况下,到了这个时代变成睁眼瞎了……可就搞笑了。
安放好笔墨,待笔记的墨干了,郁容拿在手上,自我欣赏了好一番。
这个无限类似天朝古代的国,在文字方面,与天朝的繁体字基本上没多少区别。
郁容受过外祖父严格的教育,识字之初就接触了繁体字,可谓熟识,毛笔字从小学要求写大字起,就一直没怎么间断练习,风骨什么的强求不得,反正看着挺漂亮,在现代糊弄一群小伙伴,博得惊叹是常有的事,放到这里,他接触的人都是农户客商,开药方时一笔狂草谁也不认识,照样吸引了不少崇拜的目光。
读写不成问题。
至于听和说……哪怕在现代,方言与方言之间都存在着天壤之别。
也算幸运也许也是系统的作用郁容穿越落脚的位置很巧妙。
青帘村所在的新安府,不仅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像极了天朝江淮地区,便是语言也十分巧合地与江淮官话有五分相似。
郁容就是在江淮地区生长的,外祖父在世时,基本上只说江淮方言。
半靠着系统,半自我摸索,现在与当地人沟通不成问题了。
自我欣赏着,觉得还算满意,郁容将笔记拾好,放到小木箱里锁好……倒不是真的把自己的笔记当宝贝了,纯粹是怕放在外面,被老鼠给啃了,一番心血可不就付之东流了嘛!
说到老鼠……
好久没在农村生活的郁容,差点都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讨人嫌的生物。在老里长家寄宿时,他家养着两只大狸猫,所以根本没察觉到老鼠的存在。
结果搬到这里,好嘛,刚才看书时,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咬自己的鞋,一个不防备,差点踩到了老鼠,惊得心跳瞬间一百八……不是郁容害怕老鼠,就是有点恶心,虽说老鼠也能入药,可细菌是个大问题,他暂且还没动用老鼠入药的心思。
看来养猫势在必行了……
郁容一边胡乱想着,一边脱鞋上了床。
合上眼,脑子还在转着,心里嘀咕
既然要养猫,就尽快点吧,这房子平常没什么人,老鼠的胆子可大着呢,别半夜爬到床上,恶心是小事,万一被咬了可就遭罪了。等新房子做好了,猫带过去还能看家。
话说……
有卖猫的吗?后天去城里,找找看好了。要养的话,只有一只好像孤单了,要不买一对,互相做个伴……不知道这里的猫都有哪些品种,不过,就算是土猫,毛茸茸的也很可爱呢!就是不知道好不好伺候,毕竟是猫主子嘛。
满脑子猫的郁容,迷迷糊糊的,渐渐睡着了。
一夜无梦。
遂是金鸡鸣晓,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的郁容,刚过寅正就醒了,在被窝里酝酿了小一会儿后,凭着坚定的意志力爬起了身。
穿戴,洗漱。
不太熟练地束起长发,总有那么一撮不服帖的,双手举得发酸了,勉强盘紧,再用上布巾扎好。
英姿勃发,好一翩翩少年郎。
郁容又整了整衣袖,推门而出。






方宅十余亩[系统] 分卷阅读8
日之计在于晨。天色将明未明,在空旷的院子里,少年正认真地打着拳,到底对这个时代缺乏安全感,系统给的功法日练不辍……这其中,受到多少武侠因素的影响,就未为得知了。
这一练,就是整整一个时辰。
晨曦染遍了东方天际。
郁容又稍微打点了一下自己,带好钱物,锁了门,朝村头走远。
客栈的早点想必已经好了。
村民起得早,吃得也早。郁容自是入乡随俗。在家当备齐之前,这几天,恐怕都要在客栈解决吃饭问题了。
就是不知道,那群逆郎卫有没有离开,可别又包圆了早点。
还好,郁容担心的情况没发生。
客栈门口,搭了窝棚,专供过往的人吃早餐。作为大夫,郁容十分受欢迎。除了个别过路的商客,附近的人大多认得他这张脸,一个个热情、带着几分敬意地喊着他“小郁大夫”。
……谁叫他面相看着实在年轻(也确实年轻),也不知道谁第一个喊的,好好的“郁大夫”从此就摆脱不了一个“小”字了。
早点铺子比郁容想象得更热闹些。
饮食文化传至朝,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单调了。现如今国泰民安,与京城毗邻的新安府又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哪怕在青帘这样的农村,老百姓三不五时来早点铺子买吃食,都是常有的事。
听说,在京城那边,酒楼食铺还提供“外卖”服务当然啦,这里不叫外卖,叫什么“逐时施行索唤”郁容刚知道时,着实吃了一惊,随后又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或许是潜意识里多少存在着一点现代人的优越感,有些小看了古人,尽管现代人其实没什么好优越的。
郁容总算喝上了瓠羹,边吃着早餐,边听着其他人的交谈。
没有插话。
并非是他性格清高孤傲,一是本身话不算多,二是不喜欢边吃东西边说话,再者,他与当地人还是存在着不小的“代沟”,不太能聊到一块去的……不过,听这些人聊,倒也不乏乐趣。
昨晚经过青帘的逆郎卫,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于是郁容知道了,那个谁、那个谁谁,还有那谁谁谁,都被逆卫抓走了……以往作威作福的家伙,下场可凄惨了。
言论之间,诸人虽对逆卫十分敬畏,但对他们的作为无不拍案极好。
郁容暗自纳罕,继而隐约有点佩服。
受影视剧的毒害,在他观念里,类似锦衣卫这一类的存在,那就是什么什么的爪牙,老百姓听了名字都会吓破胆,哪里像国这些平民一样,就算也会害怕,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推崇。
郁容忍不住想,这国的几代帝王真挺厉害的。嗯,现今那位统领一卫逆亲军的……门神王(?),想必也不是普通人啊!
咳,对门神印象太深,以至于根本记不住什么嗣信王,第一反应就是门神了。
也不知道那门神王看到自己贴在人家门上的门神画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漫无边际胡思乱想着的少年郎,此时还不知道,很快,他就会遇到这一位门神了。
第5章
什么“命运的相逢“,郁容不会知道,他现在可忙着呢,哪有闲心想有的没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尽管吧,他是孤家寡人一个,可要当家理事,该忙活的同样不少。
别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上下嘴皮子一碰,说得轻松。
这个时代再如何,在物质水平和生产力等方面是远比不上现代的,能做到一直“吃饱”,没半点本事可不行……哪怕不求大富大贵,想要“小富即安”、“知足常乐”,但凡享受过现代的便利,真正要达成心理期望,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郁容从不是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遭逢了变故,就更想把日子过好。
甫一吃饱,郁容悄悄搁了几枚文钱在碗下,对着正待客的老板娘招呼了一声,起身便离开了。
老板娘十分客气。十五文钱少要了五文钱,要不是郁容这段时间,忙着为建设新家作打算,深入了解了一番物价,还真没发现蹊跷。倒不是老板娘人傻不知道赚钱,纯粹为感激“小郁大夫”治好了她家小儿的急症。
可他给人看病又不是的,既了诊与药钱,自然不会拿人手短。不得不说,“大夫”这个身份,带来了诸多便利。
毕竟,医户还是太少了。便是朝文化经济远比前朝发达,“看病难”仍然是一个普遍问题。自太祖建国,至今第四代帝王,一直敦促并扶持民间医术的发展,现在情况已经算好转不少了。
郁容不由得一万次感激,他穿到了朝,而不是更早的时候。
哪怕是在百余年前的前朝,医者近乎是九流之末的贱业,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农六工七商八医九娼十丐”,可见医者地位之低下。
据说,国初建国时出现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巫医案”,太祖派逆卫彻查,结果牵连诸多,一时血流成河。至此,逆卫的履历上又添了一笔血色功绩,诸多涉案的巫医也被处理了。
细节不可考。之后,太祖下令,自下而上对“巫医”狠狠地整治了一番。此后,“巫”与“医”重新分离成两个概念。
现今国,医者的地位,与日现式微的僧道相差无几。不过,如果是“巫”……呵呵,可得小心逆郎卫上门做客了。
用过早餐的郁容,没急着回家,反是顺着村头的路,向西步行。
走了一刻钟不止,远远就看到,隔着河又是一座村庄。这里叫陈家坪,绕道走上半里路,有个小桥通向村口。
过桥,从村头到村尾,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
桶匠陈家。
郁容熟门熟路地穿过大开的篱笆门。
桶匠陈是个中年汉子,此时正在院子里做活,看到郁容来了,手上也没停,嘴里招呼:“是小郁大夫啊。吃早饭了没?”
“吃了。”郁容随口答应着,“陈伯你这一大早就在忙啊?”
“不早啦,”桶匠陈道,“不抓紧点,活计哪忙得完……小郁大夫你这是来拿东西的?你要的那些还没做完。几个小盆、水桶是做好了,不过还得再晾一晾。大的都还在刨木呢!”
郁容轻声“啊”了一声,说:“不急的,新房还没正式动工,陈伯你悠着来就可以了。”
说着,自宽袖里掏出一张图纸正是昨天用贡献度买的,他对照着图,以一样的比例,亲自画好的图。
“今天来这,是想请陈伯你看一下这张图纸,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闻言,桶匠陈果断停着手里的活,有些好奇地接过了图纸……没一会儿,他将图纸还给了郁容:“做出来倒是没问题,不过得




方宅十余亩[系统] 分卷阅读9
看装什么,要是装水,可就有点麻烦……”
郁容微微一笑:“只要能照着样子做出来就好,不用管漏不漏水。”
虽然他也觉得这个东西,技术难度应该不大,不过以防万一,没去找村里的木工,直接找这位擅长制桶的桶匠。
桶匠陈爽快道:“行,包在我身上。”
“要是方便的话,麻烦陈伯你把这个先做一个。”
“没问题!”桶匠陈拍着胸脯保证。
郁容便也放松了神色,又与桶匠陈细细说明了一通,目的已达到,便要告辞了,却见桶匠陈有些犹豫的样子,不由得问了声:“陈伯可是还有什么忧虑?”
桶匠陈忙摇头,然后不太好意思地抓了抓头:“我就是纳闷,这个木桶是干什么用的?”
郁容坦然道:“这是火桶。”
桶匠陈有些茫然:“火桶?”
郁容也不藏私,复又展开图纸,耐心说明道:“冬天的时候,从这个活动门,用土盆装着炭火放进去,人坐在这火桶里,腿上搭个衣服或者小被,就能取暖了。”
这里不兴什么火炕,普通人家也没条件弄地龙,天冷了除了尽量多穿衣服,闲时就在锅灶边烘一烘火,没什么专门用来取暖的装置。
火桶不是什么复杂的装备,却是寒冬里,可以让老人小孩取暖的“神器”。对这玩意儿,郁容挺熟,本人没用过,但是亲眼见过、晓得用途的过去的生活条件差,在他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这东西。
新安府的地理环境,跟郁容的老家相像,所处的位置不尴不尬的,说冷比不过北方,说暖又不像岭南舒适宜人。反正,对本地人来说,冬天真的很冷。
国到底不是天朝,总体而言,气候要更寒冷些。
郁容尚且没在这边过过冬,只大体有些感觉,却没细想过取暖问题……要不是惦记着给老里长送个礼,无意间在系统商城上看到了火桶的图纸,一时半会儿根本想不起这东西的存在。
老里长毕竟年纪大了,有了火桶,冬天想必更好过些。
于郁容来说,也是意外之喜。畅想一下,屋外寒雪飘飘,屋内他坐在火桶上看书,配上小零食,多惬意啊……咳,谁让他怕冷呢!
桶匠陈听明白了火桶的妙处,面上狂喜,下意识地搓着双手:“小郁大夫,这、这个火桶……我能多做几个吗?”
中年汉子说着说着,声音小了许多,黝黑的脸色隐约可见发红,显然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郁容心领神会,笑道:“陈伯你随意,这火桶原本也不是我想出来的。能多做几个,当然好了。”
除了他这样的孤家寡人,谁家没个老人或者幼子,多个取暖的东西,不那么容易被冻着,少了生病的,也就少了某些憾事。
郁容虽靠行医吃饭,可也不会因为多了病人,感到高兴。医术终究有限,不是什么病都能被治好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根本不想总是体验。
桶匠陈千恩万谢,弄得郁容不太好意思,就像他自己说的,这个东西又不是他发明的。
不过桶匠陈承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做好火桶这件事,还是让他高兴了一下……他是没想过什么藏私其实没必要可到底是一份给老里长的心意,要是送这火桶的时机,反而落在了人家后面,总归不太好意思。
与桶匠陈客气了几句后,郁容就告辞了。
离开了陈家坪,依然没回青帘,而是往更远的地方去了。
陈家坪向南九、十里外,渐渐出现几个小丘尽管海拔不过百米上下,这里的人都习惯称作山山山相连,往南就多了起来,一座比一座高了。
这一片丘陵,被当地人称作“小儿山”,最高海拔应该超过了三百米。过了小儿山,是真正称得上山的“大恶山”。大恶山已不算在新安府的地界内了。
郁容穿越的第一落脚处,其实是在大恶山脚下。
当时一看大恶山山高无路,便往小儿山行去,就在小儿山一个山坳里,遇到了老里长……
郁容今天可不是故地重游去的。他的目的地是小儿山脚下的和平村。
安家落户,总得需要家伙什。趁着新房子在建的这段时日,正好准备这些家当。
现在时机不错,刚好过了农忙,冬小麦大多数也下了田,匠户可以专心做工了。
郁容请了本村的木匠打桌子、橱柜和床什么的,又另外拜托桶匠陈专做桶盆……光是木制品当然不够,竹制品也是农家必不可少的。
和平村在山边,山上多竹子,村民们多少会些编制手艺。其中有一位篾匠,工艺十分了得,郁容想请他做些物件。
运气不错,篾匠正在家。
和平离青帘远了不少,篾匠也不认识什么小郁大夫,不过上门的买卖不可能不要。
直奔主题。
郁容需要的东西多,大到竹床,小到竹勺,笤帚、扁担、圆簸箕,药篓、菜篮、竹簟子,椅梯笼屉,箩筐筛匾……还有专门为制药“定做”的用具等,但凡想到的,可能用到的,一口气全订了。
真真是大生意,可把篾匠乐坏了。
双方很快契了合约。
郁容很大气,直接先付了一半工钱(包括材料钱)。篾匠也是利索性子,直说一家子赶工,定然在两个月内,把东西做好了直接送上门。
郁容听了,十分爽快,也不担心篾匠食言。早先他就打听好了,方圆十几里,篾匠不只这一个,可这家人实在。再者,他们是契了约的,心里有底气。
下完了“订单”,郁容带上篾匠额外赠送的现成的竹篓,沿着山脚的小路,往东行去。
这一躺的目的地是镇子。
镇子就在青帘正东,顺着官道直走,不过五六里的路。从和平村出发,绕了二十里不止。
没办法,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郁容是打算明天去城里购物,但小东小西的,就近买些暂时用用。
镇子上有一家药铺,正好补充些药材药材质量还可以,就是药铺小了,种类不太全,多是本地常见的草药,有不少就是附近的药农从小儿山与大恶山上采下来的。
郁容一边赶路一边琢磨着,等忙过了这段时间,他得亲自上山采些药。草木凋零的时节,正适合采集某些药材的草籽、果实,或者根茎,入了冬有些可就没了……
天色昏晦,星辰初现之时,郁容背着竹篓,终于满载而归了。
从官道岔口,顺着小路往前走一截,就是村口的客栈了。
“小郁大夫,你出去啦?”隔着十来丈远,老板娘眼尖地发现了郁容的身影,扬着大嗓门,爽利地呼道,“你快赶紧回去,有人去村里找你看病了。我当你在家呢,还给指了路。”
老板娘的幼子在一旁比划着




方宅十余亩[系统] 分卷阅读10
双臂,含糊不清地叫着:“大马,大马……”
“小虎儿说的对,”老板娘左右张望了下,有些神神秘秘的,“那些人骑着马,应该是从京城过来的,小郁大夫你……哎,京城里有些贵人脾性怪,小郁大夫你心里有个数。”
郁容领受了老板娘的好意,也不问她为什么会说来人是从京城来的。既然是病人,他得赶紧回去。从村头到义庄,走路也得至少一刻钟的时间。至于老板娘担心的,没怎么放心上。
紧赶慢赶地赶回义庄,果然看到门外有四匹马。
宅子挡了视线,郁容没看到人,应该是进了院子,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
有人这时从篱笆门走了出来。
郁容抬眼看去,光线有些昏暗,想定睛细看,那人忽然转过头。
脚步顿住,郁容的身体不自觉地僵了僵……明明看不太清对方的面目,初见面的陌生人,应该什么感觉没有才是,偏偏头皮莫名发麻,在叫嚣着危险。
好似错觉一般的感觉转瞬即逝。
下一刻,那人开口了。
第6章
男人的嗓音相当好听,偏于低沉,似有些许金属质感,冷冷淡淡的,又矛盾地给人一种温和沉着的感觉。
不过,郁容不是“声控”,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那人对他的称呼
“小鱼大夫?”
口吻带着不明显的疑虑。
我还大猫大夫呢。某“小鱼大夫”下意识地腹诽了句,也没觉得被冒犯了,用这里的方言叫他的姓,乍一听确实挺容易弄错的……没见村里的小孩都直呼他“小鱼哥哥”嘛。
不必刻意纠正,郁容像模像样地朝来人拱了拱手,自我介绍:“‘大夫’之名,愧不敢当……不才郁容,不过是一草泽之医。”
男人同样拱手:“失礼了,敝人聂昕之。”
郁容听到这人的道歉,对其印象一下子好了不少,潜意识里的一点紧张感也烟消云散了到底是等级分明的古代,虽不必战战兢兢,可若真遇到所谓的贵人,惹来什么麻烦之辈也挺糟心的。
单看那几匹宝马,可知这回来人,便不是京城贵人,怕也不是易与之辈。现在看来,这人还算讲道理。只要能讲道理,管他是什么来历,都不必太担心。
没给郁容多想的时间,男人开门见山道:“冒昧打扰了,郁大夫,舍弟忽感不适,正于院中小憩,劳烦阁下为其诊治一下。”
闻言,郁容也不耽搁了,加快脚步,走进了篱笆院子。
院子里有三个人,其中一人以十分端正的坐姿,坐在水井旁的木桩墩子上。另二人,站在他旁边,一左一右,显得有些肃穆。
12345...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