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妃娇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梅雨知时节
但见谷莠仍是一副满不在乎,并没有将她的话放在心上的模样,于是郑重的拉着她,最终还是将自己改变主意的事情告诉她,跟她道:“姐姐知道你现在大概有一点点喜欢临渊,也不是姐姐见不得你好,但你知道临渊多少岁了吗?”
这个谷莠还真不知道,于是只好想着他的模样猜测道:“二十五?二十六?或者二十七?总之应该不超过三十岁。”
姜钰道:“什么三十,翻个倍还差不多。那老家伙已经是六十了,根本是个糟老头子了,怎么配得上你。”
姜钰也不是什么不开明的人,职业不是问题,年龄不是距离,但要有一定的限度。年龄大个七八岁,这属于正常,大个十二三岁,也能理解,就是大个十七八岁,也勉强能够接受。但这老道士大了谷莠多少岁来着……她数数,嗯,大了四十二岁!
谷莠却是不相信的,道:“不可能吧。”国师怎么看都不像是这么大岁数的人。
姜钰道:“什么不可能,是他亲口的。”
谷莠道:“那他就是跟姐姐开玩笑的。”
姜钰张了张嘴,一时竟不出话来,她如何能确信临渊的是真话,跟谷莠凭的是感觉?但感觉这东西最虚无缥缈了。从临渊的容貌看起来,明明他开玩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谷莠倒是有些取笑起姜钰来,呵呵笑着道:“没想到姐姐也有上当的一天,国师果然了不得。”
姜钰:“……”
在姜钰还没来得及话的时候,门外宫人通传的声音传来:“皇上驾到。”
姜钰只好先将这件事的讨论停下来,挥了挥手让谷莠赶紧先进去内殿躲着点宇文去,然后才走出去将宇文笑着迎了进来,道:“皇上今日怎么这么早来。”这傍晚都还没到呢,可不像是他的风格。
宇文走到榻上坐下,扫视了殿内一周,然后才语气淡淡的道:“怎么,朕不能来。”
姜钰摊了摊手,道:“能,皇上自然随时能来。”
宫人端上了茶来,宇文端起喝了一口,放下,然后才像是随意般的道:“你和国师最近好像倒是走得挺近,听今天在太澹神宫外了一天的话。”
姜钰心道,竟然派人监视她,鄙视他。
然而面上却笑道:“哪儿的话,臣妾不过就是偶遇上了国师,然后多聊了两句,哪里得上走得近。”
宇文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是点了点头,道:“得对,走得近的应该是你身边那个叫谷莠的丫头才对。”完又端起茶拂着茶叶抿了两口。
姜钰:“……”
过了一会,宇文也没有再就此深入谈论了国师和谷莠的事,转而又问起道:“浔阳呢?”
姜钰回答道:“要去外面逛逛,大概快回来了。”
宇文点了点头,又道:“等她回来,你问问她,是愿意住在宫里还是回她的公主府住?她要是想回公主府住,朕给她一支两百人的府兵,以后也不用怕崔家的人上门纠缠她。”
姜钰有些意外,没想到宇文竟然真的采纳了自己的主意,给浔阳长公主弄了一支私兵。
姜钰道:“是,等浔阳回来臣妾就问问她。”
宇文没有再什么,在紫宸宫坐了没多会又准备走了。
姜钰闹不清他回来这一趟究竟是干什么来的,就专门为了告诉她他给浔阳弄了一队私兵?
但在他走出紫宸宫之前,在门口背着手又突然回过头来,看着姜钰道:“朱泓快要回京了。”完就又转身走了,让姜钰只觉得他莫名其妙,朱泓回来就回来呗,还专门来跟她一声。
宇文这一天晚上就没有再回紫宸宫,姜钰就找了机会跟浔阳长公主了公主府私兵和她愿意住宫里还是想回公主府住的事情。
果然如姜钰猜想的那般,浔阳长公主在宫里住腻了,又有皇
帝妃娇 分卷阅读190
后和崔太后身边的人时不时来骚扰,还是想回公主府住的,笑着跟姜钰道:“有臣妹杵在这紫宸宫,嫂嫂和皇兄都不好随意亲近。得,臣妹还是知趣点回公主府去住吧,得扰了你们让皇兄看臣妹不顺眼了。”
皇宫虽然算是她的娘家,但出嫁了之后再住在宫里她便总觉得自己像是客人了,以前熟悉的万母妃、梁母妃都不在宫里了。今日自己在宫里走了一遭,连自己从和梁母妃住的宁安宫如今都换了一个模样成了崔充仪的寝宫,再没有往日的模样。
何况宫里规矩大,一天两天还行,久了浔阳长公主也有些不耐烦,她还是觉得住在她的公主府舒坦一些,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姜钰笑了笑,道:“那行,反正你如今有了私兵,也不用惧怕谁。”着又问道:“你公主府的奴婢要不要换一下?”
浔阳长公主道:“不必,那些下人使唤惯了,还是就她们吧。”
她们也不是对她有什么坏心,就是胆子怕崔家的人,平时的时候侍候她还是尽心尽力的。要是换了她们,大家只会认为她们在公主府犯了什么大错,回到内廷司的日子恐怕会不好过。特别是皇兄最近对她这个皇妹表现得甚为宠爱,她这个长公主算得上是风头正劲,难会有些人想着要讨好她瞎搞出一些事情来。
姜钰道:“那行,以后你要是有需要,随时跟本宫。”
浔阳长公主转过头来,握了姜钰的手,却十分诚心的道:“听让皇兄给我私兵的事是嫂嫂向皇兄提议的,嫂嫂,多谢你。”
姜钰道:“这都是因为皇上心里也有这份心思,皇上心里是十分看重你这个妹妹的,要不然也不会同意本宫这主意。”
浔阳长公主点了点头,道:“是。”
浔阳长公主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她原来不过是利用皇兄对崔家的厌恶闹出了这一出想给崔家点苦头吃,但没有想到得到的却比预期要多得多。
她原本以为皇兄是不大喜欢她这个皇妹的,至少是没什么感情,现在才觉得她大概误会了皇兄。皇兄虽不如大皇兄感情外露会体贴人,但的确也是心里疼爱她的。
亏她之前还一直觉得皇兄比不上大皇兄,因继承了皇位的是他而大皇兄却死了为大皇兄有些不平,觉得坐在皇位上的本应该是大皇兄,是皇兄占了大皇兄的位置。大皇兄是兄长,皇兄又何尝不是,她之前的想法实在太不应该。
姜钰道:“有空就常进宫来看看,皇上会希望常在宫里见到你的。”
有时候姜钰觉得宇文也挺可怜的,以前那副乖的性子,跟兄弟姐妹一个都处不好,但是心里他未必不期盼亲情不希望跟手足亲近。
第一百八十四章崔玢
浔阳长公主没两日,就拾东西搬回自己的公主府去了。
而同一时间,在辽东大败高句丽的宁国公崔玢和宁国公世子崔安父子也终于班师回朝。
辽东的捷报是早些时候就传到了京城来了,本应该欢欣鼓舞满朝欢腾的一件事,但是笼罩在朝中一片对崔家数不清的弹劾的阴影里,倒是少了那么几分热烈的味道。
仰仗这这次胜仗,崔家在朝中和百姓中的名望本该是更上一层楼,但的确是因为崔家深陷在私造兵器和对天家不敬的疑云中,这名望被压了下去,反而功高震主,持功傲慢的名声多了起来。
总之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下午,宁国公和宁国公世子带着一支兵马安安静静的进了京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宁国公父子有意显低调,所以这一次进京并没有带太多的人,刚刚打了胜仗的人,身后仅一队不足百人的兵马跟着,甚至显得寒碜。
但毕竟跟外夷打了一场胜仗,提升了大周的威望,在百姓中还是很鼓舞人心的。所以宁国公进京的时候,沿街仍是有很多百姓围观。但崔家这些年在外跋扈惯了,在百姓的口碑也并不是太好,所以百姓紧站在一旁多指指点点的,少有欢呼。
宁国公当了几十年的镇边将军,身上自带不怒自威和气势凛凛,面不带笑的看着一旁的百姓冷扫过去,立刻便吓得百姓们噤若寒蝉,不敢大声言语。
而骑马跟在宁国公身后的宁国公世子崔安,则是一副懒散的模样,左顾右盼的随意打量街道旁边的百姓,然后突然来了兴致,笑眯眯的抽出身上的宝剑,指着一个皱着眉正交头接耳跟旁边的同伴说崔家坏话的中年胡络大叔,然后故意发出一声“啪”的声音,仿佛要一剑将他刺穿一样。
那中年大叔的同伴被吓得连忙躲到了大叔的身后,那胡络大叔胆子倒是大,身姿笔挺的正对着崔安银剑指过来的方向,越发的皱起了眉头。
宁国公目光微微向后看了一眼儿子,给了他一个警告的眼神。崔安这才似笑非笑的回手里的剑,插回稍里。
宁国公和崔安进了城门之后,自然应该是直接进宫面圣。
一行人在正和门前下了马,宁国公令随行的近卫在皇宫外面等着,又缴了手里的兵械,这才和崔安两人去了宣清殿。
也不知道宇文是不是故意要给崔家这父子一个下马威,宇文并没有见他们,却也没有下旨令他们先回去,足足让这父子二人在宣清殿外跪着等了三四个时辰,然后才令万得意出来告诉他们,道:“宁国公和世子爷先回去吧,皇上今日不见两位大人。”
崔玢对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意外,也并未说什么,站起来对万得意拱手告了辞,然后就准备出宫去了。
崔安此时跟在宁国公身后,倒是笑着跟父亲说起道:“父亲,既然皇上不见,咱们是不是应该去景安宫给太后娘娘请个安?”
宁国公面无表情的看了儿子一眼,警告道:“多事之秋,还是不要多事,先回府。”
父子两人一起出了宫回了宁国公府,安国侯、崔三老爷、安国侯夫人、崔三夫人自然领着子孙辈在宁国公府外迎接他们了。
兄弟几人见了面,亲切的寒暄了一会,然后一起往宁国公府内走去。
崔安在门口将迎接他们的崔家人各处打量了几眼,问起道:“我母亲呢,怎么不见。”
安国侯夫人有些尴尬,宁国公夫人如今不管外事,一心呆在自己的院子里念经拜佛,她早已命人去请过她了,但宁国公夫人却以“金刚经还没抄完”为由拒绝出来。
帝妃娇 分卷阅读191
有时候安国侯夫人是挺不明白这个嫂子的,丈夫儿子刚打完仗回来,有什么能比得上来见丈夫儿子重要。但是宁国公夫人不理外事是不理外事,但却不是性子软弱的人,有时候连安国侯夫人都怕她,劝她不肯出来,她也不敢勉强。
安国侯夫人笑着对崔安道:“大嫂正在府里指使丫鬟烧水煮茶和准备饭食,给您和公爷接风洗尘呢。”
崔安自然不会相信是这么个理由,也心知是什么原因,所以皱了皱眉头,但却什么都没说,跟着宁国公和安国侯等人进了府里。
等进了府中,果然是不见宁国公夫人的影子,倒是由安国侯夫人招呼着丫鬟伺候宁国公和崔安父子梳洗。
等宁国公父子梳洗过后,安国侯夫人和崔三夫人招呼丫鬟去准备晚上的家宴,崔家的男人们则进了宁国公的书房商议要事。
等进了书房,几人一坐下来,宁国公首先最关心并问安国侯的是:“怎么回事,兵器坊怎么会爆炸?”
安国侯道:“是底下的人粗心,原本以炮竹坊为掩护,又私设在偏僻之地,没人会发现里面在私造兵器,没想到却还是让人发现了踪迹。兵器坊爆炸,是有人故意在对付崔家。”
既然知道是有人故意为之,那安国侯自然会查探。
宁国公又问道:“查到是谁干的?是皇宫里的那位天子,还是清河王?”
清河郡王一个最没有权势的郡王,本不应该在宁国公的怀疑之内,但清河王弹劾崔家最凶,却又令宁国公不得不怀疑。
安国侯摇了摇头,道:“应该不是清河王,我们的人在兵器坊附近发现了临王藩兵的标记,我看更像是临王做的,连清河王弹劾崔家,都更像是被临王利用了。至于皇帝,我倒是猜不出他是不是早已发现了崔家私造兵器的一些端倪。”
宁国公微微叹了一口气,然后又问道:“兵器坊善后的事情可都处理干净了,别让人抓出把柄来。”
就算宇文怀疑这私设的兵器坊是崔家的没关系,只要宇文没有证据,他便不能奈何崔家。
安国侯道:“大哥放心,管理兵器坊的人都是信得过的忠心崔家的人,兵器坊爆炸之后,那几人就已经自杀身亡了,所有兵器坊与崔家有关的联系也都被抹干净。等再过两日,自会有人出来背下私造兵器这个罪名。”
第一百八十五章忍耐
虽听安国侯已经将一切善后之事安排妥当,但这并没有让宁国公皱起的眉头舒缓下来。
然而安国侯同样的也叹了一口气,道:“只是损失了这一座兵器坊,对崔家来同样是极大的损失。”
崔家这么大的力气私设这么一个兵器坊打造大量的兵器,自然是为了供应一些不能放到台面上的私兵。
对于崔家来,想要的是无限大到接近皇权的权利,甚至是可以比拟皇权的权利。但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宇文与崔家无血脉关系,甚至看崔家十分不顺眼,崔家自然也要打别的心思。
宁国公道:“兵器之事以后慢慢想办法。”
现在更令宁国公皱眉的是那个最开始惹出祸事的崔冕,抬头有些不悦的看着安国侯道:“阿冕是怎么回事?”
安国侯听到兄长提到儿子的名字,脸上有些尴尬起来,顿了一下,才有些羞愧的道:“这次的确是阿冕的不是,这些年都让他母亲给惯坏了。”
不管怎么,崔家现如今这一系列的处境,最开始都是由崔冕打了浔阳长公主,以及了那句狂妄的话为起点所引发。安国侯知道,就算没有这件事,皇帝想要出手对付崔家,也会找到其他的由头。但不管怎么,如今发生的事的确是由于崔冕的狂妄和不慎重。
宁国公对这个侄子也是有些不满的,此时忍不住道:“我早与你过,家里的孩子不能任由妇人宠溺,该教导的要教导。”
便是崔冕狂妄的那句话,连宁国公都是赞同的,于他来,他的确认为是宇文家的人在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不管是高祖也好还是先帝也好,他们崔家对他们都功不可没,但他们却没有给崔家应有的荣宠和权势。
但是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样出来,更何况是当着浔阳长公主的面。
崔冕一看就是仗着崔家的权势骄纵跋扈惯了的性子,宁国公对这个侄子以前的那些荒唐事早有不满,多次提点,但这个侄子却是连他这个大伯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宁国公觉得当初崔冕非要娶浔阳长公主就是个错误,崔冕当初看上浔阳长公主美貌,偏浔阳长公主对他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崔冕年轻气盛要怄这一口气,就想让人看看,皇家的公主又如何,他还不是想娶就娶。但娶宇文家一个无权无势的公主,对崔家并没有好处,不如用崔冕的婚事去联姻一个强有力的姻亲。
安国侯没有话,崔冕的事情上他的确理亏。他平日忙于外面的事,的确缺少对儿子的教导。
宁国公又问道:“阿冕还被皇上关着?”
安国侯点了点头,但接着又愤慨的道:“大哥不用管他,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让他这次多吃些苦头,以后才能长记性。”
宁国公却不会将这话认真,其实与安国侯夫人一样,安国侯也有些宠溺孩子,崔冕如今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并不是安国侯夫人一人能够造成的。他要是真扔下崔冕不管,兄弟两人不至于决裂,但也要生出嫌隙。要是崔家内部有了离间,再被人利用一下,这对崔家十分不利的。
宁国公自然知道一个宗族的团结对家族的重要性。
宁国公深深叹了一口气,道:“看来辽东的这场胜仗,真是替他宇文家白打了。”皇帝搅合出这么多的事情,分明就是不想再赏崔家。
抱着手站在一旁的崔安这时候突然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道:“那皇帝,心思倒是挺多。”
其实崔安比宇文大不了几岁,但崔安就是喜欢用“皇帝”称呼之,以显示自己对他的轻视和不屑。
宁国公道:“不要看了他。他当年光着屁股凭着一份传位遗诏登基,手上连点像样的兵权都没有,看好他的人也不多。但你看他登基这些年,看着不动声色,但朝中的情势却已经稳稳掌控在了他的手中。”
宁国公自己都有些觉得自己看走了眼,当年宇文炜在朝中的锋芒盖过了一切,倒是让他忽视了他这位皇三子。
帝妃娇 分卷阅读192
书房之内几人默了一下,宁国公和安国侯的表情都不大好。
而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崔三老爷终于开口了道:“家里的生意也不大乐观,这一两年,如意坊抢占了崔家不少的生意,族中在江南盈利最好的宝货生意如今也受陶庄船坊打压。家中里今年的成,恐怕会不容乐观。”
这位崔三老爷,却正是崔充仪的父亲。
崔家长房嫡亲的兄弟三人,宁国公和安国侯与太后是同胞所出,这位崔三老爷却是庶出。但在崔家中,却没有嫡庶之争,兄弟三人看起来倒是十分融洽,却也分工明确。
宁国公执掌兵权,安国侯经营朝中的势力,而崔三老爷则管着崔家的庶务。
崔家要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需要花钱经营的地方就很多,同时崔家还要照顾着齐王宇文炯的支出,需要用钱的地方自然更多。
银子是个好东西,没有银子,很多想办的事情都办不来,特别是如今皇帝正磨刀霍霍对着崔家,银子更显得其重要性。所以崔三老爷一出益减少时,又是一番皱眉。
宁国公又问道:“让你查查如意坊的底细,可查清楚了?”
崔三老爷看着宁国公,回答道:“如意坊势力不,且行事十分谨慎,要查它的底细的确十分困难,我尽力查探,甚至派人混进如意坊里,但至今也只查到了点皮毛。但正因为如此,反证明大哥和二哥的猜测可能是对的,如意坊恐怕不是经营生意这么简单。如意坊,还有经营如意坊的朱泓,恐怕真与宫里的那一位有关,所以面对崔家的势力,也能有恃无恐。”
宁国公挑了挑眉毛,跟两个兄弟叹道:“看来皇上对我崔家的忍耐是越来越了。”不仅是在朝中,连同从其他方面一起打压。
那么崔家,也要加快做好准备。皇帝有这番对崔家下手,崔家也不能总吃素,就比一比双方的手段。宇文既然容不下崔家,那他崔家就只能换个听话的人来做这皇帝。
第一百八十六章解决崔家?
在崔玢回来的这一晚,对许多人来说,注定是个无眠之夜。
在宁远侯府。
蔺泡好了茶端过来,分别给坐在榻上的婆婆和丈夫各捧了一杯,然后在便走到萧长垣身后站着。
寿山大长公主要与儿子谈事情,倒是也不避着她。
寿山大长公主端着茶小小抿了一口,问着儿子道:“你说皇上今日没有见宁国公父子?”
萧长垣回答她道:“没有。”
手上大长公主放下茶碗,蹙眉沉思了一下,道:“看来皇上对崔家的忍耐也越来越小了,怕是打算要对崔家动手了。”说着脸上微敛,又是皱了皱眉,道:“这样也好,省得崔家的人以为这天下都成她崔家的了。”
寿山大长公主也是姓宇的,崔冕对浔阳长公主说的那些话,也早已是传得烂大街,寿山大长公主自然不会不知道,自然也十分恼怒。
而令她新生不满的又何止这些,崔家这些年在外横行霸道、结党营私,她就算没有亲眼见到,也听到不少。
萧长垣道:“皇上只是想暂时压一压崔家的势头罢了,对付崔家恐怕皇上还要多等些时日,如今并不是天时地利人和。”
想要解决崔家,并不是给他罗列几个罪名将崔家定了罪这么简单,首先要解决的是崔家在辽东的势力和兵权问题。
崔家在辽东的势力根深蒂固,若兵权未回,此时对崔家动手,崔家狗急跳墙之下领着辽东的二十万将士揭竿而起,对朝廷就是一场灾难。
皇上手中亦有兵权,皇上未必就打不过崔家。但是大周内部打起仗来,必定会导致损耗和令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现在边境外夷也对大周虎视眈眈,一打起仗来,皇上要调兵遣将压制,边关兵力变弱,也极有可能引起外夷进犯。
寿山大长公主也不是普通的内宅妇人,自然也能想明白其中一些关道,所以赞同的点了点头,却又没说什么。
萧长垣又对寿山大长公主道:“母亲,皇上将儿子召去谈了几句,看样子皇上想要边关换防,并想令儿子去负责这件事。”
寿山大长公主道:“换防是个好办法,能削弱崔家的兵权。”
崔家为什么能握住辽东的兵权,出了崔家有兵符,还因为西北的将士都是崔家一力培养起来的,若乱在西北军中的威望,恐怕皇上这个天子还不如崔家。
但是寿山大长公主仍是皱了皱眉头,犹豫道:“只是负责换防,恐怕会得罪不少人。”首先一个崔家,恐怕就会不会放过儿子。
寿山大长公主想得再明白,但也是个母亲,最先考虑的是儿子的性命
萧长垣笑了笑,对母亲道:“母亲,儿子毕竟是男人。”
寿山大长公主明白儿子的意思,是男人,就要有所担当,忠君为国,光耀门楣。
寿山长公主犹豫了一下,最终挥了挥手,道:“罢了,罢了,既然是皇上让你做的事那你去做吧,萧家也是忠烈之后,你既是萧家的子孙,当不侮辱了萧家门楣。”又道:“我年纪大了,爱瞎操心的事情多,你也不用顾忌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