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妃娇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梅雨知时节
宇文看着姜钰顿了一下,然后问道:“是浔阳让你来跟朕说的?”
姜钰想了一下,觉得自己在宇文心里的分量大概比不得浔阳长公主重,于是用力点了点头,道:“对。”说着又常常叹息一声,道:“臣妾看浔阳是被崔冕打怕了。”
然后又继续跟宇文摆事实将理由,道:“皇上,臣妾现在说的可也是为了您好。您看,您现在还没有子嗣,但以后总会有皇子公主的。您总不希望浔阳今天遭遇的事,以后您的闺女也要遭遇吧。”
宇文听着厉声道:“朕看谁敢,朕宰了他!”
姜钰深深的看了宇文一眼,看吧,亲疏还是有别。异母的妹妹始终比不得亲闺女重要,亲闺女要是遇到这种事就是宰了他,现在怎么没想着要宰了崔冕。
姜钰继续道:“所以啊,为了以防万一,从浔阳开始为先例,让公主握有府兵变成常态化,以后皇上的闺女谁敢欺负她?她一声令下先就可以了揍死他。”
宇文听着想了想,大概是觉得姜钰说的有些道理,点了点头,道:“朕考虑一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以进为退
宫里崔太后还和宇浔阳长公主胶着,而这个时候,崔家的二老爷崔玟也终于回京畿来了。
崔玟毕竟是个大老爷们,又在朝堂中混了这么久,行事就比他夫人要聪明多了,不会一出事就跟个没头苍蝇似的进宫里来找崔太后拿主意找皇后拿主意,寄希望于崔太后和皇后利用权势压着浔阳,逼着浔阳回去,再跟宇和解了。
就这个时代来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有时候真的是真理。不是女人天生就比不过男人,而是女人从小就被关在后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像男人从小就被心培养,见识有限。
想想现代,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见识和视野上就相差这么大了,难道真的是因为农村的孩子天赋比不上城市的孩子?当然不是,这就是从小接触到的视野和教育上的投入差别问题。参照这时代的男人和女人也一样,因为男人统治和主宰了这个时代,男人获得了最优的资源,所以资源不足的女人渐渐的就比不上男人,就算能活得一些资源也是男人手底下漏出的,以及是男人想让你为他们服务的。
不管崔玟在心里怎么想,在态度上对宇还是表示得很恭敬的。
回到京畿,直接脱了官帽官府,双手捧着在含元殿中当着武百官的面一跪,高呼:“臣有罪!”
然后开始厉陈自己教子无方之罪,且是越说往严重了里说,说得自己简直罪无可恕,皇帝不罚都不能以儆效尤一样。然后表示自己要辞官自省,面壁思过。对于崔冕,崔玟没有求情,反而说当罚,
帝妃娇 分卷阅读183
一切全凭皇上发落你看,人家聪明的走的一出是以退为进的路线。
一个人越是狡辩自己的罪行,一点小错别人也会看他这是不可原谅的大错。但是假如一个人认错态度很好,将错误责任都揽自己身上来,别人看他就算是犯的比较严重的错也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就比如说崔家,屹立朝堂几十年不倒,先帝今朝两朝都是手握实权的外戚,朝堂之中不说全部,至少半数人都是崔家门生或者与崔家交好的人。
结果崔玟这样一请罪,许多人心里就觉得不就是浔阳长公主和崔冕夫人两人发生了两句口角嘛,皇上何至于如此。
前面说了,这时代的男人天生对女人就会有一种轻视,哪怕是公主也一样。
众人就觉得,普通人家的夫妻发生了争执,两边亲家都是劝和不劝离。上升到公主地位尊贵了些,崔冕虽然也打了长公主一巴掌,但毕竟没对长公主造成什么严重伤害,皇上教导崔冕两句也就算了,上升到绑起来喊打喊杀的地步,皇上就是小题大做了。
至于说崔冕再外拈花惹草,男人哪一个不好色,他们甚至觉得公主应该大度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少崔冕没有说要纳妾让公主跟别的女人共事一夫,也是敬着公主了,公主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哎,有时候作为女人真是难以理解男人为自己的好色和风流说得理所当然所做的借口,到了一夫一妻制的现代,某位成先生都还能将自己的出轨说成是“犯了全天下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而世上究竟有多少男人不是和他秉持着同样的心理。
而此时朝堂上亲近崔家一派的这些人,不仅心里这样想了,而且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了,以此为崔玟和崔冕求情。
至于崔冕狂妄之下说出的那句“这宇家的天下是崔家打下来的,宇家的皇位是崔家让给崔家坐”的话,嗯,对不起,他们也不好解释,于是大家都自动选择了屏蔽和忽略,尽量将这件事的性子定性为公主和驸马的口角上来。
宇对朝堂上的这一切好像都充耳不闻,他只是将崔冕绑了,让公主住回了宫里,其他什么话都没说,对崔冕的处置也没有,对此时半朝的武百官对崔家和崔冕的求情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宇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私下里的事情估计一件都没少做,也不怕事情闹大,这画风渐渐的就跑偏了,朝堂上另外一半朝臣对崔家和崔冕的弹劾,从最初的弹劾崔冕不敬公主不敬皇上,变成了崔家在外的劣迹斑斑,然后渐渐蔓延到了崔太后干政,崔家是否有不轨之心。
不过令人有点意外的是,这其中弹劾的最厉害的,却是远在藩地的清河郡王。
这位清河郡王是先帝的四皇子。
先帝一共生五子,大皇子宇炜是领兵打仗受武百官爱戴的皇长子,外家万家也是几代门第显赫几代忠烈。二皇子宇虽然不如大皇子,但其母妃梁淑妃是宁阳长公主的曾孙女,是先帝的表外甥女。
而宁阳长公主是谁呢?高祖皇帝的嫡亲同胞的妹子,当年高祖皇帝决定逐鹿天下,宇宗族人人都不看好,并未获得宗族的支持,宇氏一族害怕惹上杀身之祸,反而将高祖皇帝除族,唯一支持追随他的只有亲妹子宁阳长公主和亲弟弟初代的高阳王。
初代的高阳王帮着高祖皇帝征战天下,而这位宁阳长公主虽然不能上战场杀敌,却也为高祖皇帝做了不少事,招兵买马,筹措军饷银两,与当时的各大豪强谈判交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当年高祖皇帝逐鹿天下的野心没有胎死腹中,多少也有几分宁阳长公主的功劳。
而梁淑妃的外祖父又是谁呢,当年高祖皇帝的王皇后是个二婚,在被高祖皇帝抢了之前跟前夫生有一子,此子后来流离。到太宗皇帝登基后,从当时已经是王太后的亲娘口里听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异父的兄长,又见母后常常思念这个长子,于是让人去寻回了这个兄长,赐荣华富贵,封为安邑侯。安邑侯的女儿嫁给了宁阳长公主的孙子,然后生了梁淑妃。
所以梁淑妃的家世背景是一个复杂的亲上加亲,这样家世下的梁淑妃生下的宇,自然也不会让人小看。而梁淑妃,更是先帝有子的宫妃里除了崔太后之外唯一还活着的太妃,在宇就藩后,被接到了藩地侍奉。先帝的后宫复杂,她能在崔太后眼皮底下活这么长命,最后还能在儿子身边颐养天年,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至少智商是不会差的。
至于宇,母妃出身虽然不好,但耐不住白贤妃是先帝最心爱的女人,宇自然也变成了先帝最心爱的儿子。在白贤妃去世后,先帝宠溺纵容他都是出了名的。
五皇子宇炯不用说了,崔太后的儿子,先帝唯一的嫡皇子,想让人忽视都难。
唯有这位四皇子宇焕是个小透明,母妃出身既不好又不得宠,其小时候摔了一跤把腿给摔跛了,因此心生自卑话又少,成了这皇宫里最不受重视的皇子,到最后封王分土的时候,也只封了一个郡王。
但这位天生自卑话少的清河王,在遇到崔家的事情的时候,却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积极活跃,对崔家甚是仇恨,年年弹劾崔家最多的不是言官也不是宇的人,是这位清河王。小到崔家打死一个婢女,大到崔家祸乱朝堂,什么话都敢在折子上说,从不避忌,有什么弹劾什么,宇的桌头隔三差五就能出现一封他弹劾崔家的折子,所以今次也一样。
清河郡王这一次弹劾的罪名也多,但最严重的一条,是崔家私设兵器坊制造兵器,有谋逆之心。他在折子上,连崔家兵器坊前几天爆炸了,还诈死了不少人都知道。
简直不介意告诉别人,他一定在崔家里面安插了许多细作,专门搜索崔家的小辫子。
第一百七十八章清河王与崔家的梁子
崔家私设兵器坊,在宇文还不知道她是姜钰的时候,仗着孟蘅玉的身份还是听宇文提过一两句的。
铜铁是朝廷专营,便是亲王郡王都不得私设兵器坊,甚至不能私下开采买卖铜铁。私设兵器坊,扣一个有谋逆之心真的不为过。
宇文很早就知道崔家有这么一个兵器坊,这是从宇文炯在藩地上打着兴建宫殿土木的名号实际上大肆招兵买马而能轻易获得兵器推断出来的。
但崔家将兵器坊建的隐秘,宇文并不知道它具体的位置在哪里。他之前迫不及待让朱泓离开京城,除了避开被朱家纠缠之外,另外
帝妃娇 分卷阅读184
一件事就是去帮宇文查探这个兵器坊的位置。
后来听闻兵器坊被炸了,还死了不少人,姜钰还以为是宇文和朱泓干的。不过后来见宇文对此也十分生气,才知道崔家兵器坊被炸这件事好像并不是他们干的。
或许是宇文已经准备这么干了,但是却被人抢先了一步。
而宇文生气的自然不是崔家的兵器坊被炸了,而是因为这场爆炸死伤了这么多人。宇文这个还算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虽然这些人帮着崔家制造兵器实在不该,但是死伤几十人,却也是令他十分痛心和生气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死伤了这么多人,也可以明崔家的这个兵器坊不,这可能也是宇文生气的原因之一。
既然不是宇文,现在宇文焕又知道的这么清楚,难道是他派人干的?
这个姜钰就很难猜出来了,她身居后宫多年,对朝堂盘根错节的关系实在是知之甚少。她和宇文现在的关系,也没有融洽到可以和宇文促膝谈论朝堂,而宇文会将一切都告诉她的地步。
不过崔家能屹立朝堂几十年而不倒,也不是普通人,自然是心翼翼。兵器坊是崔家开的没错,但是不管宇文也好还是宇文焕也好,其实并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这是崔家的。
崔家的人并不出面,就连兵器坊里面干活的人都没人知道这兵器坊是崔家的,而唯一可能跟崔家有接触,管理这家兵器坊的几人,无一不是对崔家忠心耿耿,在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纷纷一杯毒酒自杀了,这些人也没有娶妻生子连个家人都没有,宇文想从他们嘴里挖出点东西都不成。
所以私设兵器坊的罪名虽大,但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下,宇文也是不能定崔家的罪的。别崔家还手握整个辽东的兵权,手握几十万的兵马,而宁国公崔玢父子刚刚在辽东打完一场胜仗。
宇文焕的弹劾,顶多也就过过嘴瘾,以及给崔家和崔太后造成点压力罢了。想要利用这个扳倒崔家,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要能回崔家手里的兵权才能成行。
不过姜钰如今比较好奇的,是清河王对崔家的这莫大仇怨。
此时紫宸宫里。
宁远侯夫人蔺因为之前宫里赏赐荔枝,找了个借口进宫谢恩。
她谢恩自然不会是找宇文,只能是找皇后或者是掌宫权的姜钰,宁远侯府跟崔家不是同路人,自然在皇后宫里也不会久呆,倒是在姜钰的紫宸宫里呆得久了一点。
宁远侯与浔阳长公主是表兄妹,蔺作为表嫂既然来了紫宸宫,自然也要探望探望浔阳长公主的。
而蔺显然与浔阳长公主原先的关系就不错,三个人于是就围在紫宸宫里聊起来了。
三个女人围在一起没什么,就是好八卦,自然如今朝堂上最热的八卦也要八一八。
姜钰此时长叹一声,像是随口般的随便笑着问起道:“这位清河王爷也不知道曾经和崔家结下过什么梁子,竟然这般的恨崔家,踩崔家永远都有一份。”
那简直是比宇文这个与崔家既有杀母之仇又有权势之争的皇帝还要恨崔家。
浔阳长公主和蔺相互对视了一眼,目光中彼此皆知其中内情的模样。
蔺总是无缘无故对如今这个贵妃有着莫名的好感,又因宁远侯叮嘱过她可以不介意与贵妃走近一二分,此时倒是愿意卖姜钰两分人情,解了姜钰疑惑。
蔺笑了笑,对姜钰道:“先帝一朝后宫的许多事情,娘娘恐怕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当年先帝能荣登大宝,倒也算得上多亏了崔家。太宗皇帝的郑皇后无子,先是从李昭仪手里抱养了先帝。
若郑皇后仅是抱养了先帝也就罢了,在无嫡出皇子的情形下,自然是养育在皇后膝下的先帝在众皇子中地位最尊,以后被立为太子然后继承皇位也算顺理成章。
当时的李昭仪虽非四妃,但也是九嫔之首,娘家虽然不是十分出色,但也不是提不出之辈,膝下生有两名皇子一名公主,甚至在太宗皇帝跟前还颇有几分宠爱。
你郑皇后是担心先帝以后会只认生恩不认养恩也好,还是仅是单纯的博爱也好,郑皇后抚养了先帝几年之后,又抱养了另外一位皇子。这个皇子的母妃不上地位尊贵或得宠,但对郑皇后来唯一的好处就是,她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将这个皇子抚养长大,不会有生恩养恩的抉择问题。
郑皇后抱养了这第二个皇子之后,先帝的地位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郑皇后对两个样子的态度仿佛是不偏不倚,对谁都疼爱都亲近,但又对谁都带着点怀疑和防备。而先帝呢,儿子太多,在储君的人选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而先帝,明显对储君的位置又有些野心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先帝与握有兵权的崔家联了姻,娶了崔家的女儿,获得了崔家的支持,让自己的底牌大了起来。
在崔家与先帝联姻的初期,两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将先帝拱上皇位。所以这时候的先帝乐得甚至支持崔家的势力和兵权不断增大,甚至去蚕食别人手中的兵权。但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先帝的在兄弟众人中脱颖而出,顺利继承了皇位,但是也造成了很强的弊端,那就是让崔家的势力过于庞大,尾大不掉。
先帝登基之后,两方的利益不再完全一致,开始有了利益分配的分歧。崔家认为先帝在登基之后只再给了崔家一个安国侯的爵位,对不起他们崔家的一路辛苦追随,崔家至少应该再得到一个异姓王的爵位以及更大的兵权。
而先帝呢,此时已经发觉了崔家势力过大,甚至隐隐威胁到了皇权,恨不能将崔家压下去了,于是又纳了万德妃进宫,提拔了同样是忠烈之后,将门之家的万家,与崔家和崔太后分庭抗礼。甚至崔太后嫁给先帝十几年未能生出孩子,也不能其中没有先帝的功劳。
这样做的结果不能没有效果,至少后面崔家的势力的确是渐渐得到了压制了,朝堂不再是崔家一家独大,多了先帝重新扶持起来的万家、周家、宁远侯府等多家,多方势力相互制衡。
但在先帝登基初期,朝堂崔家一家独大的那几年,崔家仗着手中的兵权和从龙之功,以及崔太后这个皇后,的确是有些狂妄的,甚至将皇室宗亲都不放在眼里,对皇子公主都不行礼。
浔阳长公主点了点头,接着蔺的话
帝妃娇 分卷阅读185
也对姜钰道:“四皇兄的脚会变成现在这样,还是拜宁国公世子崔安所赐。”
着顿了顿,继续道:“那时候大家都,崔安崔冕等人也常往宫里来,崔家的人狂妄,常见皇宫当成了自己家后花园了,为所欲为,我们这些皇子公主都不喜欢崔家的人。有一次皇兄跟崔安打起架来,皇兄不爽找了宫人将崔安设计装进麻布袋里狠狠揍了一顿。过后崔安也想要报复,偏偏认错了人,将站在假山上玩耍的四皇兄错认成了皇兄,拿箭想射四皇兄。四皇兄天生胆,吓得一下子从假山上摔下来,便将腿摔坏了。但崔安犯了这么大的事,因为有太后和崔家的偏袒和包庇,却只是罚了在家面壁思过,事后照样该立世子的立世子,什么事情都没有,倒是四皇兄跛了一条腿,自此便也把崔家恨上。”
着又有些为宇文焕叹气,道:“也亏在四皇兄的母妃地位不显,四皇兄时候性子唯诺又不得父皇喜欢,又正处在崔家风头正大,父皇也暂不愿意跟崔家撕破脸的时节上,所以四皇兄只能吃下这哑巴亏。可要是当时伤的是其他任何一位皇兄,崔安恐怕都没这么好过。”
大皇兄和二皇兄的母妃地位尊贵,出身好,他们要是伤了,万母妃和梁母妃肯定要跟崔家拼命。三皇兄不用了,他要是伤了,白母妃掉几颗眼泪,父皇就不会饶过崔家。
只有四皇兄是个可怜,跟三皇兄同一年出生,长相也相似,母妃身份都不高,但境遇差别却太大。到如今,也只能感叹一句同人不同命。
第一百七十九章搞株连
姜钰吃惊了,她在宫里呆了也快十年,对宫内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事多多少少也能知道一点,但至今却从来不知道宇文焕的腿跟崔安有关。只知道说是小时候从假山上摔下来伤的,但没想到是这样摔下来的。
看来她在宫里这么多年,果然是白混了。
姜钰忍不住叹了一句:“这样的事本宫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浔阳长公主道:“嫂嫂不知道有什么稀奇的,那是皇兄四五岁时候的事了,那时候嫂嫂都还没出生呢。且这件事宫里一直有意隐瞒,就是宫里的老人知道的都很少。”
国舅家的公子把皇子伤了,这种事传出去又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是对崔家来说还是对皇家来说,都是一件不能大张旗鼓的事。当时崔安虽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跟随他的下人却全被处死了,四皇兄当时跟在身边的宫人也有一个照顾不周伺候不力的罪名,所以全都被发落了。
她小时候被养在梁母妃身边,也还是偶然一次听梁母妃和万德妃提到四皇兄的时候知道的。
姜钰却在想,看来先帝初登基的那几年,崔家的势力的确是大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了,不是威胁皇权,简直是可以和皇权争高下了。先帝为了坐上皇位鼓励了崔家的势力增长,在登基后看到崔家的蛮横和居功自傲,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后面先帝做了努力将崔家的势力压制下去,虽然效果显著,但终归压制不完全,崔家如今在朝堂虽然做不到一言堂,但崔家的一句话,依然有不少朝臣呼应拥护。
姜钰又想起了先帝,姜钰虽然曾经是他后宫的一员,但两人实在接触得太少,也不了解先帝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但看他做皇帝的这些年,比起开过的高祖和创下盛世的太宗皇帝,他显然政绩逊色了许多。他在位的十几年,大周的经济发展,不说没落,但至少是停滞不前,而且还出现了外戚专权。
若说他是昏庸无能的皇帝,那也不是,他也最终压制住了崔家的势力,且也施行过一些仁政措施。最后只能说是一个功过相抵的皇帝。
浔阳长公主这时候挥了挥手,道:“不谈这些了,无趣得很。”说着又笑了起来,找了两个自觉得有趣的话题,跟姜钰和蔺道:“张家那位二夫人和陈家那小媳妇被皇兄发落了之后,从前跟崔冕勾勾搭搭的女人倒是成了惊弓之鸟,最近都在夹着尾巴过日子。”说着一副暗爽的表情,勾起眼睛道:“有几个吓的都想方设法让人给本宫传了消息,表示现在了断尘心,决定出家去做尼姑。这些女人,从前没将本宫放在心上,现在倒是知道怕了。”
姜钰听着也微微挑了挑眉。
宇文处置崔冕或许还要斟酌一下,但处置那两个跟崔冕勾搭的女人,却是完全没有压力。
不过宇文这一出手,却是有些狠,不仅把那两个女人给处置了,连那两个女人的父兄也全都处死了。这一手下来,从前那些跟驸马勾搭过有过奸情的,不吓得个半死才怪,生怕宇文会连她们也想起来。这都不仅只是自己一条命的问题,还可能会连累到亲人的命。
听说最近京畿附近的尼姑庵生意好得不得了,闹着已经了断凡心,愿意剃度终身侍奉佛祖的女人有不少。
姜钰实在有些不能赞同宇文的做法,那些女人们再有错处,何必搞连坐株连,把人家父兄都给杀了,人家父兄也不一定知道她在外面干的这些事也不一定就赞同她们的这些做法,这实在与她从前接受的文明社会的法律观念不同。
但姜钰在这里呆了这么久了,也知道这个时代搞株连搞连坐那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所以才会有宗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说法,就像崔充仪一直担忧的那样,崔家里面不一定就全都是坏人,但以后万一崔家被宇文扳倒落罪的时候,处置的时候却不会去分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只看你是不是姓崔的。
至于跟崔冕勾搭的那两个女子是有夫之妇,宇文对待她们的夫家又有所不同。张家对这个红杏出墙的二房夫人是持愤怒态度的,只是碍于崔家的权势,敢怒不敢言。所以这位二房夫人被宇文处置了之后,宇文还小小做了安抚,让人牵线了这家的姑娘一门不错的亲事。
相较于张家来,陈家就比较无耻了,也不怕绿帽子戴得深,反而乐得自家的小媳妇跟崔冕走得近以讨好崔冕,还高高兴兴准备帮崔冕养儿子,然后以此跟崔冕提一些要求。这一家的下场,那就是一夜之间从殷实人家变成了穷光蛋,听说如今成了“丐帮”里的一员。
蔺在紫宸宫并没有留太久,她在家中还有婆母要侍奉,还有孩子要照顾,在中午之前就告辞离开了紫宸宫了。
而浔阳长公主呢,在蔺走后不久,也嫌在紫宸宫呆着闷得慌,所以带着人也到外面晃着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