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这小院更是令李星洲震惊,因为它外门前挂着的两个大大的琉璃灯盏,进了小院更是装饰精致,而且没有园林山石,而是规划整齐的花圃,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花间居然也放着琉璃盏,处处透露着女子气息。

    他们才进去没多久,身着翠色长裙的永明郡主就出来迎接他们,她先躬身向康亲王行礼“父王,你来了。”

    “哈哈哈,来来来,我给你带来了客人,这位是你侄子,也是如今威名赫赫的平南王。”康亲王道。

    永明郡主点头“父皇,我以及认识了,是吧皇侄儿。”

    “哈哈哈是,是是是,我早就见过小姑了”李星洲尴尬道。

    “你是为你那个手下而来的吧”永明郡主道。

    “正是,小姑能不能高抬贵手,他毕竟”

    “我不管他是什么,朝廷四品武官也好,战功赫赫的将军也罢,对我而言,他就是登徒子,还打伤了王府护卫。”永明郡主强先道。

    康亲王一脸尴尬,不知说什么。

    这下,李星洲更加能确定刚刚后堂屏风后偷听的人就是永明郡主。

    李星洲上前,“小姑,狄至确实对小姑无理,可这些都是我让他做的,小姑若是想怪罪,就怪罪我吧。”

    永明公主看着他“你”随后道“我也不是什么不识大体之人,只是只是昨天那混蛋”

    说到一半,她突然不说了,“算了,我带你去找他。”

    很快,永明郡主带着李星洲去到小院后的马房,狄至全身狼狈,脸上还有处紫青,想让是打架打的,浑身臭味,和马关在一起。

    “哼,昨天相府十几个人才按住他,一身力气跟畜生似的”永明郡主哼道。

    狄至看见他来,并没有多少震惊,立即单膝跪下“末将拜见王爷,给王爷丢脸了。”

    “哈哈哈哈”李星洲大笑,把他扶起来,拍拍他肩膀“我来带你回家。”

    旁边的永明郡主似乎不想多见狄至一眼,侧脸道“皇侄想带他走就带走吧,我也不强留,放着我已经打了他一顿,算是两清了。”

    李星洲目瞪口呆看向狄至,小声道“你你这真是她打的。”

    狄至这家伙经历这么多倒是很冷静,淡然低声道“王爷,在下理亏,也不好还手”

    “你快带他走吧,我现在不想多看他一眼。”永明郡主说着直接转身,头也不会走了,根本不理会他们。

    反倒是康亲王带着狄至到了前厅,又招呼人来带他去洗浴,之后还给狄至找了一套体面衣服,从马厩给他牵了一匹马。

    “永明那性子有点直,你们不要放在心上,啊。”临走,康亲王还嘱咐。

    狄至拱手道谢,李星洲也说了以后会常来看四爷爷的客套话,然后才离开。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四百一十二、文化冲突
    康亲王目送两人离去,然后才缓缓回头。

    才回到前院,自己宝贝女儿已经在那等着了。

    “父王送他们走了”

    康亲王点点头,然后小心翼翼的道“永明啊,这事咳咳,这事就算这么过去了吧,千万别再计较了,知道吗。”

    “家里你的兄弟姊妹多,平日父王不管你们,也管不过来,都是由着你。但这事完全不同”

    康亲王一脸严肃“别看你皇侄平南王今日对你恭恭敬敬,那是因为他要救人,可你要明白,现在皇上把太子禁足东宫,可你这皇侄的官位却越来越高,独掌一军,管理京北转远,还管景国对外交涉,管军器监

    你冰雪聪明,应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你再看你皇侄对那狄至的态度,肚子一人匆匆上门,还对你低声下气,就生怕伤到他,显然那狄至在他心中及其重要啊。”康亲王语重心长。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狄至还不是草包,是实实在在靠着战功,年纪轻轻就官居四品的大员,等到将来想提拔他,谁会说个不字”

    永明郡主不甘心的点头“知道了父王,以后我不找他麻烦就是了。”

    “不找当然好,你要是能跟他搞好关系更好,毕竟闲云野鹤的好处是不受猜忌,但坏处是有朝一日我要是不在了,王府就难以得势,不复往日荣光。”

    “父王,你瞎说什么呢。”永明郡主埋怨。

    康亲哈哈一笑,也没再说,自顾自进了内院。

    李星洲终于松口气,狄至只是被打了一顿,没受什么严重的伤害,而且这一顿打还是永明郡主打的。

    路上狄至把昨天发生的事一一道来,原来他敢扛着郡主没跑多远,就被康王府护院拦住,因为距离太近,他情急之下踹翻两个护院继续跑。

    他不认识相府的路只好乱跑,最后在外围被相府护院围住了,有打翻两个,最后寡不敌众被按住绑了,然后就被郡主怒气冲冲带回家丢在马厩里。

    众人没怎么伤着他,毕竟他实力摆在那,反倒是被郡主揍了一顿,当时他早被解开绳索,但因理亏,一直咬牙挨打。

    李星洲听完差点笑出声来,狄至也一脸苦逼。

    此行李星洲也注意到相府居然有那么多琉璃器,也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的,有空得去问问,说不定能顺藤摸瓜找到琉璃匠人。

    李星洲让狄至先别回军营,王府喜宴还要摆几天呢,好不容易有机会放松放松也好。

    回到王府,李星洲才亲自安顿好眉雪,诗语就匆匆来找他,说是金国使者来了

    李星洲心头一震,连忙出去迎接,虽然他抛出了橄榄枝,但其实心里也清楚,像刘旭这样胸有大略,又有大志的人才是绝不会轻易变节的,这次来只怕是告别的。

    不过事情并不急,种子已经种下,总要等着它生根发芽。

    结果

    来的只有完颜盈歌。

    李星洲一脸不解,直接问她“刘旭呢”

    完颜盈歌脸色很不好,淡淡道“他先走了,让我代他替王爷辞行。”

    “先走了”

    完颜盈歌点点头,不在说话,眼神有些恍惚,与几个月前虎头虎脑的莽撞女人形象完全不符。

    李星洲皱眉“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完颜盈歌不说话

    屋子里安静了一会儿,她才开口“你们汉人,我永远搞不懂,什么时候要说真话,什么时候要说假话,什么时候不能说,我想学,却根本学不会,怎么都搞不懂”说着说着居然语气中带了哭腔。

    “我只是直言我看上他了,我说的都是真话可他却说什么于礼不合,愧对父皇,还说再也不见我,先行北上,这和父皇有什么关系”完颜盈歌突然高声质问。

    李星洲愣住,然后明白过来,思想理念的冲突。

    不要说东方和西方,仅仅是中原和外族,地域的差距也造就了巨大的文化思想差异。

    就说当初辽国巅峰是在萧太后一朝,那时的辽国北宋纳贡,西夏俯首称臣,蒙古诸部听候差遣,女真诸部唯命是从。

    可这盛世如何来的

    萧太后丈夫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却下令让还不到三十的萧太后主政,足见他们夫妻恩爱。

    萧太后之后却与先皇帝宠爱的汉臣韩德让同席同寝,无夫妻之名,却有夫妻之实,接待外国使者也不避嫌。

    先皇的爱妻和宠臣走到一起,也十分恩爱。

    对内,萧太后有政治手腕,对外,韩德让力行改革,辽国国力空前绝后。

    也正是这时候,宋朝得知韩德让跟萧太后的关系,觉得这简直就是秽乱宫廷,纲常紊乱,正是攻破收复失地大好时机

    立即出兵,然后一败涂地,损失惨重。

    这时,中原与外族的理念冲突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辽国人看来,萧太后守寡,给自己找个新丈夫并没什么,完全可以理解,合情合理。辽国还有哥哥死后嫂子嫁给弟弟的习俗。

    萧太后生i需求也好,还是为稳固国家也好,这在辽国都是为人们认同的,且韩德让还是大能人。

    可在中原王朝北宋看来,这就是纲常紊乱,礼崩乐坏,是要亡国的前兆,所以出兵。

    这就是思想理念的冲突。

    如今这也发生在完颜盈歌和刘旭身上。

    在完颜盈歌看来,她崇拜刘旭,仰慕他的才华,就该倾诉自己爱慕;可在刘旭看来,简直不可理喻,伦理崩坏,愧对金国皇帝。

    李星洲叹口气,无奈道“这事你还是忘了吧,我也没办法。”

    这是文化的差异,完颜盈歌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

    何况千年之后还是如此,像某八十多著名科学家娶三十左右的妻子,被口伐笔诛,恨不能把人骂死,可说到底,这对双方都是自己的选择,是,是私事,与外人何干。

    在其它文化圈,就没有这么大波澜。

    这些事是必然的,文化的交流总是在冲突中慢慢求同存异,过程十分艰难。

    可这也是必然的趋势,特别在他向往的未来中,所以如何处置文化的冲突也必须早有预想

    李星洲只能赠与他们一行礼物,然后送他们出城,因为他是鸿胪寺卿。

    走到南门外,李星洲对神情低落的完颜盈歌道“你回去告诉刘旭,他既然拒绝了,这次一别,以后要是不幸战场相见,我不会手下留情。”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四百一十三、内部矛盾+方新
    王府的喜宴从正月十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上元节,然后又接着上元宴,一直摆到正月十六。

    这些天王府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收到的礼品堆积成山。

    这热闹之下,也暗流涌动。

    他到这个世界不过两年,但却有种沧桑之感。

    咏月阁的上元诗会依旧,之前李星洲曾在诗会上俘获诗语芳心,又杀了李环锐气,所以他特意带着诗语、阿娇还有秋儿、月儿前去。

    不过咏月阁诗会大不如前,来的人也很少,不复去年热闹盛事。

    原因很简单,因为陈钰接二连三顶撞皇上,许多人都不敢与他往里,而他主办的诗会,自然也没人敢掺和,这就朝堂荣宠所带来的变化。

    几年咏月阁上元诗会,拢拢共共不过来了几十人。

    其实十几人都是王府的人

    明明去年还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诗会,一下变得冷冷清清,只因为陈钰顶撞了皇帝。

    一个大族,乃至一个王朝,兴起需要几代人的积累,但如果想败坏,只要短短几年,一代人足矣。

    陈家的没落虽然是大族兴衰,可只是家族之事。

    在更大层面上,朝廷中也有更大冲突,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内忧外患是最坏的情况,但现实却是,只要有外患,往往就会伴随内忧。

    这是因为外部高压之下,往往会导致内部决策冲突,就会出现越来越糟的恶性循环。

    朝廷了的争执也终于有了结果,事情是皇上定下的,杨洪昭为帅,兵分三路北上,禁军神武、岭捷、武烈三军共计十五万,关北军、杨家军共计五万。

    中路军杨洪昭率领十万禁军,走关北路,出真定北上。

    左路军杨文广率领,主力杨家军和禁军,出太原,三交之地北上。

    右路军魏朝仁率领,主力关北军加禁军,伴随中路军往东,掩护主力军行动。除去二十万主力大军,还需从关北路,京北路,京西路,蜀中等地调用十几万劳役负责配合大军辅兵运输辎重补给。

    这可以说是本朝最大规模的一次用兵。

    这些安排都是皇上做出的,因为冢道虞被撤的缘故,众大臣也是噤若寒蝉,根本没人敢反对皇帝的决策,李星洲上朝时也只能干听着,不说话。

    许多大臣对冢大将军的遭遇抱有不忿之情,所以皇上一问,都是“皇上做主便可”“皇上英明神武”“皇上自行决断就好”之类的话。

    看似顺从,实则是无声抗争。

    而更加激进的,比如侍卫军马军指挥使赵光华,几个枢密院事等更是直接上了奏表请辞。

    皇帝大怒,当场同意他们的辞表,一下枢密院加三衙,有十几人辞职,关键还是在朝廷准备出兵的时候。

    枢密院可是总管天下军事的枢要部门,不得已皇上启用之前被贬的童冠等人,然后又提拔新人,可枢密院不是其他地方,并不是谁都能胜任,有战事经验的人少之又少。

    朝廷中剑拔弩张,皇帝不能让步,因为这关乎天家威严,关乎天家统治的权威。

    而请辞的官员也不让步,因为他们觉得冢道虞是冤枉的,他们坚持自己的初心,认为这是对皇上好,这是为江山社稷好。

    双方都不肯让步,于是都坚持住了。

    李星洲心里叹气,但在朝堂之上,他也不好说话,冢道虞确实冤枉,皇帝也不可能让步。

    就在这时,蜀中吴家,京西田家等纷纷进京,托关系和皇家说上话,表示愿意出钱资为皇家分忧。

    皇上自然十分高兴,在朝堂上当场就斥责朝中大臣,说“游些人身为人臣,却还不如在野之人关心江山社稷,知道为朕分忧”之类的话。

    皇上说这话也是枢密院,三衙等十几人给气急了,结果话一出,更加激怒其他大臣,他们堂堂朝廷重臣,为皇上做了那么多年的事,结果到头来就因为几个钱,顿时还不如才来的外人了

    于是更加没人说话,甚至陆续有人告病不上朝。

1...184185186187188...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