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原因很简单,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和枢密院的设立,基本让这几部名存实亡。
如兵部,本来对外战争,兵籍军饷等等都是兵部负责,可枢密院设立之后,兵部基本成了摆设部门。
而随着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的设立,其余部门都多多少少有了这样的尴尬处境。
直白的说,景国皇帝对中书和禁军的不信任,导致皇帝一直想着分权,所以不断加设各种机构分禁军和中书权力,保证皇权强势。
确实有好处,军、政、财务分离,能互相平衡,可也导致机构臃肿冗余,养了大量闲杂官吏。
这些官吏眼见没前途,自然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太子登基,说不定就有机会翻盘,废除三司和枢密院,所以当太子被流放江州的时候他们都慌乱,力保太子会来。
五百五十九、挖苦
李星洲没多看,自顾自的走开了,皇帝不敢直接在这结果上废太子就是怕这些人。
倒是孟知叶这老头还真是硬气啊。
孟知叶最近正为皇帝编写新书,很得皇上信任,所以如此腰杆硬。
他编的直白说就是圣人语录的新解释。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人干过,单独从伟人语录中掐头去尾,摘一些出来加以歪曲,为自己牟利,蒙骗百姓,讨好皇帝。
解放前大多民众都不识字,十分迷信,许多学子都是从零开始学,到时候孟知叶这些“大儒”编写的书说什么就信什么。
这种例子非常常见,而且真的是遗祸千年。
比如有人把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掐头去尾,挑出“克己复礼”来,说孔圣人的意思就是要人灭人欲
说得头头是道,听起来十分有理。可如果联系前后文,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是个具体行动,就是要人们遵循周朝留下的周礼,直接明了,仅此而已。
也有人从论语里挑了一个“以德报怨”来教训世人,孔圣人是教我们要宽宏大量,要做个老好人啊。
以前备受推崇,到后来又成新时代的“新人类”骂孔子伪君子,教坏人的理由。
甚至上升到有人高声振臂咒骂看看,这就是裸的证据,就是孔子这个罪魁祸首,就是孔子的思想遗毒,都把中国人教成软骨头了
但很多人有高呼咒骂的精力,却根本连看一眼论语,或者查查其出处的短暂时间都没有。大概一寸光阴一寸金,每个人的时间都如此宝贵。
其实并不需要多少学识,只要读过论语,就明白别说孔子不同意这种观点,就是“以德报怨”这个词都不是孔子说的。
原文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受到侵害不计较,反而以恩德报答,这么做怎么样”
孔子反问“你这么做以德报怨,那以什么来报答恩德依我看来面对侵害应该直接予以回击,面对恩德就应该以恩德报答。”
这才是孔子说的话,而“以德报怨”是别人问孔子的。
再比如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告诉大家努力就能成功,可很多人走上社会之后会发现事实正好相反,很多时候努力并不等于成功。其实爱迪生说的是话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大多数人是很容易被这些歪曲事实的人所误导的,特别是像孟知叶这样的权威大儒。
皇帝很有想法,他大概看到了这点,所以才让编书。
反正所谓圣人都已经作古了,聪明人以言驭人。他们的话怎么解都可以,只要偏向皇家,巩固皇权统治,让百姓相信天人感应,相信皇帝与天下运势息息相关。
这本来该是陈钰的工作,他曾是判东京国子监,是翰林大学士,是当今大儒中影响力最大的,可陈钰坚决不干,还一直和皇帝作对,反对程禁、孟知叶等人编书,直到罢官去职也不妥协。
他曾经和陈钰谈过,隐晦的暗示他,先屈从于皇帝,反正编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少说也要好几年,等他上位,就能把这事停了。
陈钰年纪已经很大,犯不着为这样的事毁了他一声名节,说不定还为后世咒骂。
可陈钰只是摇摇头,他说学问上的事,不得虚与委蛇,不得推脱说身不由己,别说几年,就是半个字他也不会让。
随后他一直反对皇帝修书,直到落到今天,贬责为庶人,罢官去职,落魄到变卖家产,门庭若市的陈府也冷冷清清。
他其实挺佩服陈钰的,但也无法做到他那样的坚持,有时候他需要拐弯。
回家之后,诗语在读荀子,时不时问旁边的阿娇一些问题,阿娇都会细心解答。
何芊、月儿还有秋儿在一边高兴的斗地主。
秋儿激动的告诉他,第二批蒸汽机就要完工了,第二批一共两台,如果能在五月初完工,那么王府就有了三台蒸汽机,虽然寿命短,但足以镗出优秀的气缸,建造第二代蒸汽机了。
他本来想跟大家一起吃饭的,但不一会儿有人来通报说何昭请他去赴宴。
若是以前,他直接不去了,宁愿在家中配小姑娘们,秀色可餐,还要什么大餐。
可现在不同,他已经进入权力旋涡之中,有时身不由己,何昭的面子必须给。
来到何府之后才明白,原来是开春何昭和朋友到城外春猎,收获不错,所以叫他来尝尝鲜。
德公也在这,其余的反而没什么人,大家一边吃一边聊,慢慢说着说着就说到他在西北做的事情上,这事他跟德公还有何昭私下说过,不过两人当场就一脸懵逼,随后说他儿戏,异想天开。
不过当时他们并未重视,以为只是说说玩而已,结果李星洲是动真格的。
一说起这事,德公就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说真傻还是装傻这么多人联名上书,把太子硬从江州迎回来,到底是冲着谁,你心里没数”
德公说完一甩衣袖“哼,要是你做的是什么正经事,老夫也能理解,如枢密院之事。可你却花这么大力气在轻佻儿戏之事上,你真要气死老夫。”德公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
在这事上,何昭难得与德公统一战线“你莫以为耍几回小聪明,做成一两件事,就说明这些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小心思,小手段能堪大用,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做事才方为大道。”
李星洲扶额,“是是是,你们教训的是。”他感觉自己也是悲催,以前与何昭交锋,哪次不是他胜,现在好了,这两人一个他的准岳父,一个他是他爷爷,完全被压得死死的。
何昭得意的扶着自己胡须,一副小人得志嘴脸。
“你明白就好,西北之事不要再胡闹了,赶快把经历放在朝中,还有北伐的大事上,这次北伐若成,南京重地,定会需要大量官吏,真是丰满你的羽翼之时。”德公小声提醒。
“你不比太子,你也见着了,太子便是被送到江州,朝中还有许多人想迎他回来,那是因为太子经营许久,羽翼丰满,你只是后起之秀,而且一枝独秀可不行”
李星洲点头。
德公说完又轮到何昭“最大的事还是管好枢密院,西北那不着边际的法子,不值得费心。当下北伐是最大的家国大事,这次冢将军不在,各方转运使中,必会有那么一两个心怀鬼胎之人,你身为枢密院同知,千万要密切注意,不可让粮草拖累大军”
“是是是”
就在两人批斗他正欢的时候,有下人进来通报,说王府来人,专门来找他的。
李星洲诧异,不明白现在来找他干嘛,站起来跟着下人出了小院,严孤已经神色匆匆站在外面等候。
见他出来,连忙上前道“王爷,西北急报,西北急报是起管事送来的,要王爷亲启。”
五百六十、真的打起来了(上+下)
信看得很快,一目十行,看完李星洲激动的大笑起来,得意的将之递给德公,“看看。”
德公不解:“你又发什么疯。”说着放下手中酒杯,接过信看起来。
他起初不以为意,抖了抖信纸,拿远眯着眼睛看,可越看脸色越是凝固,慢慢变得惊讶得合不拢嘴,不敢相信的将手中信递给何昭:“你看看。”
何昭早就好奇,接过信看起来,可一看,马上也合不拢嘴。
起芳来的信主要就说一件事,夏国打起来了!
不过这次不是夏国与景国,而是他们自己内部打起来了,打得十分激烈。
四月下旬,夏国枢密使,左厢朝顺军指挥使,右厢神勇军指挥使李冲,同时也是皇帝的堂哥,纠集人马逼宫造反,结果居然得到大批官员和民众支持,直杀向皇宫。
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离兴庆府最近的驻军左厢朝顺军副指挥室不听李冲命令,带人保护皇帝,从皇宫北门逃走。
然后一路向北顺着大河退守定州,夏国皇帝李继在定州城安定下来后,发诏书讨贼,得到驻扎在夏国东北的河清军,金肃军响应。
另外一边,李冲自立秦王,有国相张解支持,左厢神勇军,静塞军,都听从他的调遣。
双方在兴庆府与定州之间的怀州对峙,已经交锋好几次,各有胜负,目前还局势不明。
但大河以南的兴庆府,静州,兴庆府,西平府,耀德城,盐州,龙州,等地已经带倒向李冲。
只有北面的怀洲,定州,右厢朝顺军司,三角川,兀刺孩城等地还支持原来的皇帝李继。
这可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夏国内乱,景国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北方了。
至于如何做到的
起芳信里也写清楚了,其实她不写,李星洲也能猜到大部分。
玄铁令在夏国的价格不断涨高,创造各种暴富的奇迹,随后出现各种仿制品流入市场。
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求和,导致炒作开始的时候会出现羊群效应。
很多人看着别人买,自己也买,看着别人卖,自己也卖,盲目狂热的追求财富。
这个过程中,理性会逐渐丧失,狂热会不断加强,慢慢的已经根本没人在乎商品本身的价值了
很多人为了炒玄铁令,为了一夜暴富,到处找人借钱来买玄铁令,有些人用牛、羊,房子等抵押来买,还有些人是一起凑钱买的等等。
四月中旬前几天,根据起芳说的,玄铁令价格最高时候已经炒到两万多两一片的天价,它起初不过卖十两,已经翻了两千多倍。
但对比历史上的各种炒作泡沫,这还算好。郁金香狂热中,郁金香的价格前后翻了几万倍,一朵花能买一栋全世界最顶级的豪宅。长春君子兰泡沫中也是如此,一盆君子兰能在北京买五套房!
不过越是疯狂的泡沫破裂也越快。
人们疯狂的买卖玄铁令,但到后来,其实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商品本身,买来已经不是为了兑换景国商人的琉璃器,而是单纯的赶快转手卖出去赚钱。
玄铁令成了一块随时可能会炸的定时炸弹,人们必须疯狂的,不计代价的往下传,找下家,如击鼓传花一般。
在这种疯狂的推波助澜之下,玄铁令不断疯涨,巅峰时候涨破三万两!最高价是夏国中书侍郎张解买出来了,三万一千两一块玄铁令!令很多人眼红又疯狂。
疯狂之后,泡沫破裂非常快,到四月二十之后,眼见之前景国商人说好回来的日期就要到了,很多人买玄铁令并不是为了真拿去换琉璃器的。
许多手持玄铁令的人开始慌了,因为如今玄铁令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琉璃器,再不卖出去,就要亏大了。
他们开始着急的找下家,想卖出去,让自己不吃亏,至少保底。
他们一急,就会被压价,如此一来,玄铁令的价格涨了快一个月后开始下跌。
泡沫一旦出现漏洞,就会瞬间粉身碎骨。
玄铁令价格下跌,许多借钱给人买玄铁令的债主怕自己钱收不会来,连忙开始催债。这一催,有玄铁令的人更加着急出手,价格接着下跌,如此循环
瞬间玄铁令的价格如同坠崖一般,短短两天不到,价格跌到几百两!下跌数百倍,许多人已经一下倾家荡产了。
可事情还没结束,之所以没有跌破,是因为有人想着还可以拿来换景国人的琉璃器,还可以卖钱,回一点点本。
结果到四月下旬
千盼万盼的景国琉璃商人根本没来!无数人都有不好的预感,他们可能遇上骗子,或是景国琉璃商人出事了
果然,从景国来的商人陆续带来消息,说是有皇家御用的琉璃匠偷偷往夏国卖琉璃,被皇帝抓住,直接满门抄斩了。
瞬间,夏国人最后的希望破灭,如坠冰库。
从早上到中午,消息开始传播开,等到黄昏,玄铁令已经直接从最高时候的三万一千两,跌到几十文都没人要的破铁片
一千多玄铁令,加上各种仿制的,有数不清的小铁片在夏国人手中流转。工匠,商人,农民,官吏,读书人数不清的人瞬间倾家荡产,流落街头,很多人想不开自杀。许多债主的债务再也收不回来,连当朝国相爷张解也赔得精光,连府邸都抵给别人。
但他是国相,也没人敢真要他府邸
一时间,兴庆府及其周边城镇大乱,夏国上下哭爹喊娘。
数不清的人成群结队,团结起来涌向官府,要求官府为自己做主,众多大臣也纷纷组团找皇帝诉苦,求皇上帮他们追回被骗的钱财家产。
可夏国皇帝也很无奈,这些都是你情我愿的买卖,什么叫被骗,不是你们自己要买的吗
这时候下令之前交易作废,银两如数奉还,先不说找不找得到人,别人怎么可能用意,这是明抢了!
所以夏国皇帝当然拒绝,官府也不理会这些事,闭门不见。
但很快,事情就来了
民情汹汹,百官怨声载道。
而且同样赔了家底的皇帝堂兄,枢密使李冲也求助皇帝,没被理会。
于是四月下旬,散尽家财,家里连下人都养不起的他起兵造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