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所谓人情冷暖大概如此,可就在此时,东宫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五百八十八、老无所依(上)
往日热闹的的东宫,此时此刻冷清很多,自从北方大胜,平南王被封为晋王之后,几乎再无人来太子府了。
之前一直跟在太子屁股后面跑的六部官员也是,太子派人去请,他们就推脱有事,或得病或不在家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次太子是要完了,如果只是李星洲有如神助般得胜或许还不足以奠定胜局,那皇上却加了晋亲王,若不是有易储之心,这样加封,简直就是逼人内斗。
皇上自然没那么蠢,所以意思大家都懂,只怕等晋亲王从北方回来之时,太子好日子也到头了,六部官员依附太子是为自己牟利,如今见势不妙,无力回天,自然不会等死,个个想的都是如何与太子断绝来往。
这种变化太子显然是料不到的,方先生已经被他气走了。
所以当众人突然叛离之时,太子已经大发脾气好几天,又是大骂下人,又是摔东西,没人敢上前搭话,还打死了一个侍女,尸体抬出去的时候府中没人敢说话。
烈日之下,府中气氛死寂,来往人行色匆匆,低头不敢高声语,一个下人在殿外犹豫许久之后,还是颤抖的敲开了房门。
此时太子神情衰落,整个人没了之前的神采。
“出去,给吾滚出去”太子开口。
下人吓得噗通一声跪下,“殿下小人不是故意的,实在外面有人求见,已经等两个多时辰了,赶也赶不走,小人小人这才来问。”
“让他滚”
“是,小人这就去赶他走”下人匆匆忙忙的的起来,连滚带爬退了出去。
太子无神的坐了在那,自斟自饮。
杨洪昭一身素服等在东宫门外,还要避开耳目,手在微微颤抖。
走出这一步,他很难,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他进京那天,众多民众夹道骂他国贼,从南正门,直到午门,一路上的口水足以把他淹死,他挺过来了。
之后很多文人名士,聚集东华门情愿,说他作战不利,祸国殃民,实乃国贼,要皇上严惩不贷。
那时他开始有些害怕了,本来路上他想过很多,觉得此战失利,他却有责任,但不至于丢性命,他规划是对的,顶多不过因谨慎而有延误,出问题的环节在于童冠和杨虎,两人贪得无厌,纵兵抢掠才导致燕山府百姓激愤群起反抗,然后连锁反应,招致后面一系列失败。
可如今这些书生这么一闹,此事就不是看他有没有错的事了,如果闹得太过严重,即便他没错,皇上为稳定人心,说不定也不得不杀他。
景国不杀文官,可杀起武人来从不手下留情,前武德使朱越的惨剧不过就在两三年前,还历历在目。
即便如此,他还是稳住了,老老实实在朝堂认罪,然后被暂时革职在家,等候御史台发落,之所以如此,他心中还有事放不下,他还可以撑下去。
那就是儿子的死活。
郭药师说他死了,可杨洪昭不信,被辽军围困,那也有可能是是投降了吗,只要投降了,辽人说不定不会杀他。
越是想起那些,他又开始老泪纵横,为什么自己当初要教儿子精忠报国,教他将门之后,宁死不降云云的话,他从小就这么做的,此时
可他还不死心,他要等,没有人攻入燕山府,证明杨建业死的那天,他都不信。
所以他能面对朝臣众口一致的口诛笔伐而默不作声,面对文人百姓的怒骂装作听不见,任由别人去说,甚至外面有些人说起北方战事,骂他也就罢了,还骂到他儿子身上。
很多人在河边或是酒楼茶肆,悠然自得一本正经说杨建业有勇无谋,死也是活该自找之类的话,又引经据典以来类比。
他咬牙切齿依旧忍住,因为如果那时与人起冲突说不定会给言官口实
题外话,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样小事杨洪昭身为曾经大员要害怕吗举个例子,北宋时期狄青官至枢密使,两府宰辅之一,一品大员。可只因他武人出身,言官们群起攻击他他家黑狗长了个角,是邪兆
仁宗皇帝百般呵护没办法,甚至亲自去求当时的通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彦博,结果还是没用。最终他只得将狄青荣罢出京,立下赫赫功劳的一代名将,在惊惧中病死外地。古人是不讲科学的,言官要弄死人,特别是武人,任何微,小失误都会成为致命的理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的就是那种感觉。
但没过多久,随北方晋王大胜消息而来的,还有令他绝望的消息新军破辽国之后解救了数百景军俘虏,还找到游骑将军杨建业的首级。
消息一到,顿时如晴天霹雳,他失神一般在在院子里站了一下午,无数念头在脑中纷纷扰扰,搅做一团,最后嚎啕大哭
从此之后,他再无牵挂,如同行尸走肉。
每日呆呆出门到河边酒楼听人们的谩骂讥讽,传唤入朝听昔日同僚搬动是非的无端指责。
慢慢的,他那颗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炽热之心,也和儿子一起死在了燕山府战场上。
杨洪昭不似从前了,他开始放声大笑,也不再谨慎隐忍,出去见那些躺在河边,坐在酒楼茶肆,闲极无聊,根本不懂什么叫沙场,却夸夸其谈胡言乱语,颠倒是非的人,他破口大骂,厉声斥责,甚至不惜动手,又默默记下他们的名字,住处。
对朝堂上的无端指责,他开始大声回击,高声嘲笑那些酸腐言官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手无缚鸡之力,见血都要腿软,还敢一己臆断,妄言兵事,是祸国殃民
气得很多人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
换来的自然是更加严厉的打压和斥责,甚至有人直接威胁要他好看,几个昔日好友也私下来提醒他,不要反驳言官们的论调,否则他的处境只会越发危险,越发有性命之忧。
杨洪昭只是磕头恳求他们,不要再管自己的事,以免拖累,好友面面相觑,但似乎看出他心中决绝,一边流泪一边允诺。
他早就毫无牵挂,接连的不得志,爱子的去世,早磨光他最后的锐气,最后的希望,他身上只有怒火,一个老无所依的武人最后的怒火
五百八十九、老无所依(下)
以前有冢道虞在,杨洪昭心服口服,打仗他不如冢道虞。
可他本有信心志向,也想报效国家,之后他第一次挂帅,运筹帷幄,看穿叛军意图,眼看就是胜利,结果来了给太子,瞬间一塌糊涂,功业未建。
好不容易,他再次挥师北上,眼见前锋拿下燕山府,胜利在望,结果出了童冠和杨虎这样的败类结果一败涂地,他如今生死未定,儿子战死城中。
人一身有几次这样的机会,杨洪昭早已没什么盼头了,如今他什么都不期盼了,只盼复仇。
让那些夸夸其谈,颠倒黑白的言官,让那些胡言乱语,说自己儿子是死得活该之人付出代价
所以,他来到太子府外。
又过一回儿,太子府下人终于出来,摇摇头道“你还是回去吧,太子不见你。”
杨洪昭死死盯着他,吓得下人后退两步,他冷声道“你把我的话原原本本告诉太子,说他不想死,就见我,如果不见,他死定了”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一下吓住了下人,他结巴道“你你你”
“去如实说,不然到时候你们这些太子犬马,也不得好过”
下人被他吓住,犹豫一下还是进去了。
若是换做以前,一生唯谨慎的他,无论如何也是不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话的,不过如今他早就不在乎了,生死于他而言早置之度外。
又等一会儿,果然下人出来,说太子请他进去。
杨洪昭跟随,穿过几处亭台楼阁,一处园林山石秀美的小院,走过回廊,到了一处敞亮六开门院子,前方摆着白玉屏风,上刻画云龙图文。
“殿下就在里面,你自己进去。”下人说着就退下了。
杨洪昭的大步上前推开房门,屋子里很暗,弥漫这一股fubài的味道,酒气扑面而来。
“殿下。”他拱拱手。
太子恶狠狠看着他“你咒我死”
杨洪昭摇头“殿下想多了,老夫不过实事求的说话罢了。殿下自己想想,你的手段比的得上晋王吗你的决断比得上晋王吗”
“当然比得上他一个孽种算什么东西”太子怒道。
杨洪昭自己走过去,拉了一把椅子在太子对面坐下,“比不上,远比不上,晋王比殿下聪明,比殿下果断,比殿下狠辣。
如今皇上加封他为晋亲王,等他回京之后会发生什么殿下想必心里有数。你觉得到时候晋王会留你一命吗”
“你你在说什么,吾不懂,不懂”太子听后似乎慢慢反应过来,慌张的摇头。
杨洪昭知道他懂一些了“殿下,以晋王之果断狠辣,他不会留你性命的,你想想他在南方杀了多少人,又在北方杀了多少,加起来说不定十数万众人。那是多少人啊,殿下见识过吗。”
太子眼珠转动一下,拿着酒杯的手已经开始颤抖了,完全没了才进来时的爱答不理
“十万人他杀得轻而易举,杀一个到时不得势,毫无还手之力的前太子,殿下觉得会有多难”杨洪昭继续反问。
“你,你你胡说,父皇,还有父皇父皇不会任他胡作非为”太子惊慌道。
杨洪昭冷笑,斥责道“殿下真是幼稚皇上已多久没召见过你当初是谁把你禁足东宫中当初是谁把你发配江州又是谁在早有东宫太子的情况下封的晋亲王”杨洪昭接连发问,一声还比一声高,太子哑口无言。
“在皇上心中,殿下永远比不上晋王,如果当初不是潇王战死,哪有殿下的机会,可即便如此,皇上也是一拖再拖,最后不得已才立的殿下,你忘记了吗
如此,殿下还觉得皇上会保护你吗”
太子张嘴,脸色发白,手指颤抖,彻底慌了神。
“就算皇上保,如今皇上年事已高,能撑几年只要李星洲接过大统,殿下还是一样要死很惨”
“那要如何”太子着急站起来大声道。
“先下手为强”杨洪昭毫不犹豫的道“与其等死,不如先人一步”
太子看着他,声音小下来,“你,你是说”
“在晋王回京之前,杀入宫中,然后你自己登基。”杨洪昭直言。
太子被吓得一下坐了回去
对于太子的反应,杨洪昭并不奇怪,太子其人是一个野心没有胆子大的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自己不同,没有野心,也无所畏惧,他单纯想干件事而已,为此在所不惜。
“殿下,千万不能怕,怕,就等于死”杨洪昭声色俱厉体现道“何况这事可由我替你去做”
太子早慌了神,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神问“你你为何帮我。”
“因为老夫身加死罪,而且在朝中有仇。如不帮太子,我只有死路一条,更不可能报仇,等殿下登基之后,我想请殿下赦免老夫,严惩我的仇人。”杨洪昭真假参半的说。
太子不知如何应答,杨洪昭知道他有心没胆,于是继续为他降低风险“殿下,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外加北方大胜,为庆贺盛事皇上大宴群臣于长春殿,到时必然防范松懈,老夫会趁机带城外禁军旧部杀入皇城,到时殿下只需找人悄悄从内皇城内打开宫门即可。
至于之后,如果事成,就请殿下登基,如果不成,老夫以祖宗担保,绝不会招出殿下。再者,晋王回来殿下也是死定了,等死亦死,殿下还不如放手一搏”
话说到这,太子终于微微点头,因为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买卖。
杨洪昭嘴角一抽,问“殿下是答应了。”
太子又点头“好,吾答应,答应。”
杨洪昭厉声道“如此,请殿下与老夫同立下书文字据,约为盟约,保证不背誓言。”这一步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盟约书文在手,以太子胆色,说不定他时候想想心里害怕就把自己卖了。
最终,太子府内,两人秘密写下誓盟文书,然后签字画押,各执一份。
做完这些,傻乎乎的太子终于从刚才的混乱中回神,脸上也有了喜色,再三嘱咐他不要泄露出去,杨洪昭也高兴一笑,收起文书小心翼翼的告退。
太子有太子的算盘,他也有他的,杨洪昭的眼神变得狠厉起来,城外禁军大营中,神武、武烈二军中好手,猛士,都是他的亲信。
五百九十、政治手段+我怂活得长
八月初,狄至的伤好了许多,已能下床,不过走路还是要拄着拐杖。
不知不觉,时间又到八月,又是一年中秋将近,南方也来了消息,皇上大喜之下加封他为晋亲王,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激动万分,新军将士奔走相告,激动庆贺,李星洲也高兴。
晋亲王啊,说明京中局势基本已定。
不过越是如此,他越急着回去,打算在中秋之前回开元。
走陆路自然不可能,只有走水路,从渤海回去。
不只是接受封赏,李星洲必须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政治斗争,晋王只是一个阶梯。
可能说到政治斗争,很多人首先是反感的,但很多人不明白,百姓不只有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利益,对全人类来说,这个认识都是非常迟到的。
政治利益是很重要的一环,政治手段是一种“聪明博弈”,正因为有政治手段的存在,避免很多资源的浪费和流血冲突。
最简单的如刘邦和项羽两人。
后世百姓尊崇项羽为英雄,说刘邦是流氓,可却无人想过,刘邦的“流氓”让天下少流了多少血,少死了多少人。
比如两人入关之后表现,刘邦不杀秦王,还军霸上,约法三章,不受犒赏。
很多后人看到这不屑讥讽刘邦作秀,根本就是裸的政治手段,为收买人心而已,虚伪。
就算刘邦做这些全只是收买人心,那对于无数关中百姓呢那是天大的福祉啊!
就算他假模假式,可他做了,这就是关键。
关仲百姓拥戴他有何不可这本可看做一种交易,是百姓的政治利益,你的政策对我们好,我们拥护你,对我们不好,我们抛弃你,本该如此,关人什么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