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你笑什么”魏雨白走过来。

    李星洲连忙擦了擦嘴边口水,八字还没一撇呢,秋儿虽然给他来了信,高兴的告诉他王府的第二代蒸汽机已经投入使用,有六台镗刀车床开始在蒸汽机带动下运作起来,主要负责镗蒸汽机的气缸,还有两台开始试镗新枪管。

    这些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那样级别的动力,离驱动铁甲舰级别的动力组还有很远距离,不过一步步走,总是有可能的,他现在才十七岁,就算再等几十年又如何,有生之年他有信心等到那天到来。

    “我在想海军的事。”李星洲跺了跺脚下甲板。“这样的舰队太小,在我看来每个舰队至少需要二十艘船,四艘补给舰,十六艘战斗舰。

    整个景国需要至少三个舰队,一个舰队巡视海河入海口,渤海一带。一个舰队在明州一带往东,出东海,巡逻在大江出海口附近,能随时到达福州,交州一带。

    最后的舰队则长时间巡逻大江,如此我就能放心了。”




五百九十四、海军(下)
    “如果以前你说这样的话,我怎么都不信,不过现在看来,我该夸你深谋远虑才是。”魏雨白一笑。

    “燕山府一战,如果没有脚下舰队,我们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而且我有另外一种设想。”

    “什么设想”李星洲问。

    “那就是这二十艘船不能全是炮舰和补给船,我觉得一个舰队,十艘炮舰已经足够,十艘就是二百四十门炮了,剩下六艘可以改成运兵船,就算每艘宽松一些,运五百人,也能运三千人啊。”

    魏雨白继续侃侃而谈:“这样一来,十艘炮舰提供岸边火力,四艘补给船负责辎重补给,六艘运兵船可以从大江流域,走运河,通淮河流域,大河流域,还能走海路去海河流域,全国上下都能快速投送兵力,而且新军三千人打起来可不怕,狄至三千之众,配合炮舰河中炮舰火力,就足以击败数万辽军精锐

    那岂非舰队能到之处,我景国无人可挡,如夏国数个主要重镇,可都是沿大河而建的。”

    她激动的道。

    李星洲哈哈大笑:“你还真是举一反三啊。”魏雨白说的这套不正是近现代海军作战模式吗,海军顺着水路走,用舰队火力轰击沿海城市或者沿河城市,等充分火力准备之后,放下海军陆战队实施占领。

    如果途中遇到抵抗,则暂时撤回,交给岸边舰队火力,用饱和打击击垮对方防线。战略上,在江河沿岸,沿海设置海军基地,补给站,驻扎军队,给予补给。因为水路大多数时候都比陆路快很多,所以军队调动,人员投送,都能抢占先机。

    这本来是一条清晰的军力部署发展史,以前靠走路两条腿,以重步兵闻名的国家迅速称霸,东方的秦国根据兵马俑来看,秦国的骑兵都是轻骑兵,不负责正面冲阵,负责袭扰包抄,西方的罗马,都是以重步兵出名。

    后来人们发现马比人快,所以骑兵靠着快速机动部署往往能在与步兵战斗中占据战略优势,游牧国家迅速席卷天下。

    随后人们又发现水路部署比陆路快太多啊!海权国家迅速崛起,称霸全球。

    再到后来,人们又发现,空中部署比海远还要快,还要方便,于是空军大国就称霸全球。

    总的来说,越快越好!每次能加快战略部署的革命性技术出现,带来的必然是战场上的战术战法碾压,战局一边倒。

    “不过这样一来这些新军就不好称呼了。”魏雨白道:“他们既是王爷说得海军,又要登陆作战,那到底是海军还是陆军

    难不成叫海军陆战军”

    “噗!”李星洲每忍住一下笑出来。

    “怎么了”

    “哈哈哈,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你太超前了”李星洲大笑,万万没想到,魏雨白居然说出拉海军陆战军这样的话,如果将来有历史学家,大概会追溯到她今天这句话吧。

    “不用叫海军陆战军,可以叫海军陆战队。”李星洲笑道。

    魏雨白点点头:“这样确实顺口,不过队会不会太小,三千少人也能称军了”

    “别,就叫海军陆战队挺好的。”

    八月初九,王府舰队正式从渤海进入大河入海口,然后开始南下,回归开元。

    大河沿岸,已经有很多人聚集,敲锣打鼓欢庆迎接他们的回归,比起去时的清冷,简直换了模样。

    一路上就有人高呼晋亲王,当然也有很多男女老少围观,还有才子佳人,写了歌功颂德的诗词在案边高声朗诵。

    李星洲本来头大,不过随即一想他已经是晋亲王了,再怎么说也不能冷落民众,就算作政治秀也是必须的,只得站在船头,向两岸挥手示意。

    果然这下两岸呼声更高了,甚至有很多人高呼他的名字,跟着大船跑起来,成了一道壮观景象。

    “你还真是民心所向啊。”魏雨白高兴的在他身边说,刘季看着兴奋的人群也感慨:“王爷击破辽国,是多少代景人梦想,某是一介猎户,可从小开始父辈就就跟我说燕云十六州,说强汉故土,说收复失地。

    他们大概也是这样,代代相传,口耳相授,一直期盼至今。”

    “妈的,你都说得我有些感动了”李星洲道,随即一想,他确实没有为景国民众设身处地想过,今天他们盼了多少代人,几百年的期盼啊。

    于是只能更加卖力的挥手,除此之外,他不知如何回应激动的民众们

    舰队一路从入海口向东,需要在中途停靠一次,停靠时已有大量百姓围在渡口,带了酒肉犒劳大军。

    事到如今,李星洲也不客气了,告诉他们自行其是,可以喝酒,但是不能违反其它军纪。

    士兵们自然高兴,连刘季也激动的参与进去,他一届叛军,如今被百姓当成英雄,想必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耶律大石看着晚上渡口的欢庆,军民同乐的景象也满脸羡慕,又一脸失落,毕竟他是败者,是战俘。

    “你可以考虑成为景国臣民。”李星洲站在甲板上,对身边的耶律大石道,他此时换了一身干净汉服,身边带着耶律雅里,萧鸿祁在给他们翻译。

    耶律大石道:“我答应你接受你们皇帝的册封,不是景国臣民吗。”

    “我是说心里。”李星洲道:“如果你学着去接受和喜爱这个国家,或许将来我们还能合作。”

    耶律大石哈哈一笑:“不值得。”

    “我知道你很难理解景国人,或者说理解中原之国,不过其实很简单。”李星洲看着他笑道:“在契丹人看来,只有弱者和强者,强者凌驾于弱者天经地义。强者认为如此,弱者也觉得合理。

    但在中原之国的每个人看来,他们自己绝不是弱者。”

    “什么意思”耶律大石不解。

    “你不是想理解中国人吗,中国的核心逻辑就是我是天命所归,多数人都是如此,从小到大,这样的文化烙印都会深深刻在每个人心头,大多数人有意识无意识都是这样想的。

    所以不管如何困苦艰辛,中国之人总会不甘落后,奋起向前,活得很苦、很累,很干,生生不息,自强不止。所以中国不会亡,顶多不改换门庭,随后还是一批心里刻着我是天命所归的人。”

    耶律大石沉默许久,“我不信,谁教会他们的教会这么多人,难道你们景国真的有神仙吗。”

    “自然有人教,仁爱、正义、自强、如果哪一天你也认定自己是“天命所归”之时,你就是我中国之人,到时候你不用羡慕他们,我们也能坦诚合作。”李星洲指了指下方欢庆的人群。

    “不可能。”他只说了三个字。



五百九十五、凯旋仪
    景国上下已许久没有这样的盛事,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内内外网都在期待这一天。

    只是没想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李星洲出兵时人人摇头,个个叹息,还有人大放厥词,大谈必败论调,还很有市场,不为人看好,可万万没想到,出兵一月多,蔚州、安定、南京告破,辽国皇帝被俘,这样的事情是许多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不过想不到归想不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特别是普通百姓,这简直是天大的意外之喜。

    天空晴朗,朵朵白云挤挤攘攘,并列在北方天空之下,群山之间灰褐色阴影,由北向南铺过来,巍峨的开元城墙耸立,鸟群从西面林中被激得飞,扰它们安宁的,是喧天锣鼓齐鸣。

    城外凯旋亭,浓妆艳抹,靓丽如绝世美人,众多皇亲贵胄,将军大臣早已恭候多时。

    书生百姓,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各种各样的人云集与此,等候在道路两侧,熙熙攘攘黑压压一片只见人头,不知多少人众,都翘首以待,看着南边大道。

    人群被两侧的武德司官军士拦住,不过很快人群也攒动起来,因为南方大道上,隐约出现了金黄旗帜。

    一片人影打头而来,一个大大的“李”字黄旗当在正中,人群也瞬间轰动起来,所有人都挤着想往路中去钻,不过被武德司的军士死死拦住。

    凯旋亭外,路边礼部官吏开始奏乐,随即皇上和皇后走出亭子,身后跟着百官,很多人没有见过皇上,更加好奇了,不过随着福安公公一声高声报唱,百姓也不敢太往前挤了,前面有人低头作揖,后面的人踮起脚尖想要一睹皇上真容。

    不过更多人好奇的目光还是远远看向远方南方大道。

    很快,大队人马越来越近,旗帜之下最前方并行的是三人,当中一人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红黑山文甲,身材高大,面貌刚毅,年纪轻轻,胯下宝马眉间一点雪白,走起路来高昂着头,似乎与主人同傲。

    身后的骑兵人身着一身亮光华铁甲,连脸也被完全遮挡,宛若完全包裹在板板之中,给人一种莫名压迫感,威风凛凛,几十钢铁洪流一般的骑士手中举着长矛,在顶端狗挂着“李”字旗帜迎面而来。

    再后面的则是目不斜视的上百红黑相间的骑兵,他们着装奇怪,武器奇怪,都目不斜视,整齐划一的直直走向前方,连马蹄声听起来也差不多。

    所有人都被镇住了,再后方就是昂首挺胸,走着整齐步伐的新军火枪手,关于他们的怪异武器和着装,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扑面而来的杀伐之气却是不假的,杀过人的军队都不一样。

    最前方的年轻人无疑就是晋亲王李星洲,只不过很多人第一次真正如此近距离看见这样一位传说中的人物,比想象中要年轻,高大。

    他右侧骑着白马的女将同样身着红黑山文甲,年纪轻轻,但并没有人因为其实女子就小看,反倒是引来一阵欢呼。

    关于晋的光荣事迹,早在其回京之前就广泛流传开来,各种传奇故事也不断,关于他手下罕见的故事更是很多,过去的如今的,很多被深挖出来,加以言辞修饰和想象拓展,就成为说书卖唱的口中最爱的故事,因为百姓喜欢听啊。

    如打破辽军主力的黑面将军狄至,水军神将严申,潇王旧部季春生等等,关于狄至的故事不只说他带三千人击溃辽军数万主力,还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一个人堵在城门口杀得血流成河,万余溃军不得入城,是个万人敌

    而关于季春生也说当初南方平叛时,晋王一声令下,季春生一人一马杀入凛阳城中,如入无人之境云云,总之越传越是离谱

    可百姓就是爱听这些啊,不过最爱听的还是魏雨白的故事,因为她的故事本身充满戏剧性,特备为各种闺中小姐,女儿家喜爱。

    此时还没有“朱圣人”那套理论,所以风气还比较自由,女儿家可以抛头露面,做很多事,所以很多女孩自然不甘心一辈子生下来就等着嫁人,相夫教子,所以魏雨白在民间故事中受喜欢就不奇怪了。

    首先她是将门之后,北方大战中,三路大军也只有魏朝仁一路没有败绩,还取得过好几次小胜,所以自然而然,爱屋及乌,人们也喜欢他女儿。

    另外一点则是李星洲征太行山中北汉余孽时魏雨白就曾参战,北方大战也是她绕后俘虏数千辽军,俘虏主帅耶律大石,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自然受到人们推崇。

    李星洲看着周围人群的欢呼,心里感慨,影视剧果然都是骗人的,其实从很多画作,史料来看,特别是唐、宋两朝因为这两朝画作史料比较多百姓见皇帝是不用下跪的,礼节就是作揖而已,除非人们自愿下跪,觉得天子值得他下跪。

    比如唐朝著名的写实画作中就有这样的场景,皇帝外出巡视,有尊重皇上的百姓会上前在他面前下跪,有些人则是作揖,更多的则观望,并不需要下跪。

    宋朝更是,百姓见皇上队伍路过,没有下跪,只让出路,作揖也是一些教养比较好的人士才会,皇上走皇上的,更多人是站立旁观。

    而后世很多人心中则以为见到皇上不跪,那就是要杀头的,多看一眼也是要死的,皇上比老虎屁股还严重,想杀谁就杀谁,他都不是人的。

    这简直天方夜谭,把人心权力当成儿戏,人的权力都是人给的,凭什么就是你皇家的这样的问题是人人都会想的。

    所以西汉三公摄政,皇上其实只是个印章,没太多实权。而宋仁宗当初为保护狄青甚至跑去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彦博,直接说“狄青是忠臣”

    结果文彦博反问“太祖赵匡胤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靠政变夺了周世宗的江山,从道德上来讲是非常缺德的,因为周世宗视赵匡胤为肱骨,十分信任。

    如果按照那套幼稚的权力理论,这样大逆不道,都可以灭九族了,可文彦博没事啊,有事的是狄青,宋仁宗这个皇帝也哑口无言。

    其实汉、唐、宋很多画作、史料都表明,别说见了皇上不跪没事,就是皇上问话站着回答也是合乎礼节的,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刻板印象要么是近几百年中央高度集权之后才出现的陋习,要么是影视剧的误导。

    所以李星洲看到人头攒动的百姓,即便有皇上皇后在场也好奇向这边看来,场面热闹非凡。

    李星洲远远就看到皇上和皇后率领身后的文武百官,早在凯旋亭外等候。

    隔着一百多步,李星洲带头下马,把昂首挺胸的眉雪交给身后的亲兵,它大概知道发生什么事,今天可把它神气坏了,刚刚一路走来马头抬得老高。

    他向着远处皇帝和众臣走去,地上早已经铺好厚厚的毛毡,两边有礼部官员奏乐,武德使士兵再三吆喝之下,围观百姓也安静下来。

    李星洲上前单膝跪地,很多礼节昨晚有礼部官员匆匆来找他,魏雨白还替他写好说辞,一切都有装备,他随即按照礼仪道:“景镇国将军、京北转运使、新军指挥使、鸿胪寺卿、军器监少监、晋亲王、皇孙李星洲拜见皇上。

    圣恩庇佑,臣得破蔚州、安定、收燕山府,擒获辽国皇室之主耶律惇,其宗室皇族两百零七人,辽权臣贵胄及尉将以上三百二十六人,名册在此,今献于圣上!”

    说着将手中早准备好的名册双手奉上,这里写的都是辽国俘虏的成员,名字等。

    “好!”皇上十分激动,没有先收名册,而是激动的一把将他拉起来,“你身着戎服,不必跪,如此赫赫之功,百余年来我景国先祖英烈泉下有知,也能宽慰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皇后也激动的拉住他的手问寒问暖,随后皇帝才结果他呈上的名册,一声令下,早在旁边整备的福安公公上前,当着文武百官,众多百姓的面打开圣旨,恭恭敬敬的高声念道:“
1...257258259260261...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