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皇帝诏曰:
迩安远至。敷天怀向化之心。道一风同。率土凛来庭之义。
惟尊亲之戴、世笃忠贞。斯带砺之盟、庆延苗裔。今尔李星洲,乃朕与皇后吴氏所出之二子之嫡子。
醇谨夙称,恪勤益懋,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思文武之全,战功赫赫,有留侯之智略,卫霍之遗风。
式崇宠秩,授以册宝,封尔为晋亲王。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钦此。”
说着将托盘中的宝册和新玉石亲王印交到他手中。
皇上看着他,郑重拉着他的手道:“切莫辜负朕!”
李星洲感觉到老皇帝如枯柴般的手在微微颤抖,即便对于他而言,这也不是个轻松的决定。
他点点头:“皇上放心。”
大臣们纷纷作揖,高呼皇上圣明,周围围观百姓也激动的高呼“皇上圣明”!
百姓的欢呼是因为他们单纯的觉得高兴,在他们心目中,李星洲是英雄,英雄得到该有的待遇,自然觉得高兴,他们觉得李星洲会是一个好官员,是天下之福。
而众多大臣有些是真为他高兴,有些则是讨好了,他一回来,朝局形势就变了
随后,凯旋仪式也到了,那就是向皇上献出俘虏。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环,这次也大有不同,因为有一个皇帝!还是北方强国的皇帝。
这可是景国百年没有的盛事,为皇上献上地方首领,可以说是将领的最高荣耀,景国也不似汉唐,这种事就是这么稀有,一百多年来都没发生过。
唐朝时光是苏烈一个人就献过好几个,西突厥可汗,西域诸国国王,都被他抓到长安去献给李治,可对景国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盛事!建国之后最隆重的盛事!
魏雨白带人压着以辽国小皇帝耶律惇为首的辽国皇室贵胄数百人上前跪拜皇帝,随后辽国的最后一代皇帝耶律惇跪在皇上面前,双手呈送降表和装在宝盒中的辽国玉玺。
到此时,连皇上身后站着的德公等老臣也激动得用衣袖去擦眼角泪水,他们盼这一天,不知盼多少岁月,磨死代人了
皇上手臂微微颤抖,伸手接过降表和辽国玉玺,然后递给身边的福安公公,福安小心命人收起辽国玉玺,然后大声对着民众百官宣读起辽国降表。
这降表也是魏雨白代替耶律惇写的,因为他不懂汉字,也不知道要怎么写,不过意思一样,写完之后还由萧鸿祁翻译成契丹文,让耶律惇看了按下血印。
此时更是振奋人心,所有人自发的安安静静,一言不发,等待福安读完。
待读完之后,瞬间人声鼎沸,民众激动欢呼,百官笑得合不拢嘴,互相道喜,激动欣喜的浪潮不断向外蔓延。
慢慢的,有人高呼晋王的名字,也有人高呼皇上英明,喜极而泣,主动跪拜,越来越多人加入,众多百姓跪了一地,表示臣服,慢慢居然成一种大势。
情绪感染之下,连百官也跟着下跪,高呼皇上英明。
李星洲见这架势,也不好站着,跟着单膝跪地,他一跪,身后的新军也跟着单膝跪下,高呼皇上英明。
皇帝高兴的上前:“哈哈哈,平身,都平身!诸位爱卿,将士,朕之子民,都起来!”最后甚至在皇后搀扶之下,亲自去扶起路边的百姓,一副君民相得的景象。
李星洲看着他这么高兴,心里也是高兴的,他最怕的就是百姓无脑将他神化,可如今功劳是新军的,百姓却跪皇帝,那是因为皇帝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民众心中激动,自发跪的不只是皇帝,还是景国,还有他们对景国的认同,一旦他们愿意为自己的祖国骄傲之时,粘聚力就悄然形成了。
如此,李星洲也更有信心面对数年之后金国的挑战了。
献出辽国皇室之后,还有大臣,将官等等,凯旋仪还很长,很多人民众,百官都激动落泪,不知不觉之间,很多人在这令他们骄傲的盛大仪式上,已将自己和国家绑在一起,帝国的凝聚力更进一步。
而李星洲也无法脱身,但他其实早在人群角落看到朝思暮想的身影,心中已按捺不住。
五百九十六、回家+蹊跷
这一天,举国欢庆,开元城中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献俘仪式结束后,皇上高兴得满面红光,许众新军将士收兵入城。
这是极大的恩准,景国因历史原因,对武人向来戒备,所以禁军调兵五十人以上就需要枢密院批准,出兵百人以上就需要皇上准许,其防范,更别说让禁军入京城。
如今高兴之下,居然准许新军将士入城,可以说天大恩准,数十年来头一遭。
新军入城,将士们自然高兴,他们今天才出这么大风头,正高兴呢,没想有这么大的惊喜,居然准许入城与百姓同庆。
李星洲下令,让他们先回大营,放好武器再过来,禁军大营就在城边上,并不是很远,众人听令大喜过望。
德公等重臣也上前寒暄,随后依次入城,李星洲看到人群后方的诗语、阿娇等王府众人,但也不好过去招呼。
而且此时他怕过去被百姓围住就没法脱身了,只得远远的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和诸位大臣说话。
众多大臣自然满是溢美之词,溜须拍马的不在少数,变脸的更是多得不得了,当初一直站在太子那边,以孟知叶为首的六部官员,此时又是歌功颂德,又是围着他拍马讨好,孟知叶本人更是写了一篇文辞华丽的文章,拱手上前道“今王爷之功,有过当年卫霍,为社稷分忧,实乃家国之福,老臣有表文一篇,恭请王爷静听。”
孟知叶就这么立在他面前,周边都是紧张看着他的六部官员,远处几十步外皇上正高兴的拉着康亲王的手说话。
德公、何昭等人此时正和御史台的官员在萧鸿祁帮助下和辽国皇室对话,接收辽国皇室成员。
孟知叶选的这个时机非常微妙。
看着他一脸肃然的老脸,李星洲心中升起一股寒意,脸上却笑出来“当然,本王谢孟大人还来不及呢。”
孟知叶显然是及其老道的,挑选时机恰好,而且功夫做得到位,本来他是准备回京之后收拾太子连带孟知叶、程禁等人一起收拾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孟知叶一个理学大家,看似书呆子老古板,原来政治上这么老道敏锐,而且毫不犹豫的就把太子给卖了。
而他这时候带着六部官员,是向自己要免死金牌来了,虽然说不上那么严重,但就是求好,拉近关系,表明立场的意思。
李星洲向来和孟知叶、程禁等人不合,特别是他们主张的和陈钰反之的理念,心里当然不想,不过对政治手段总结最精彩的ao同志有这样的高论,打击敌人不等于到处树敌,最严重的打击只能施与最顽固和最凶残的敌人,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部分,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李星洲深以为然,统一战线并不只针对自己人,还可以针对敌人,如今当下之急,在于与太子,只要击败太子,他的地位就稳了,至于这些人大可以后再说。
经过这个世界三年多磨砺,经历那么多,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意气用事,不爽就打人,懒得听别人胡说八道就找人割人耳朵的李星洲了。
大概是格局更高了,即便前世他也从未身处过这么高的格局之中,听完孟知叶等人歌功颂德的华丽文章,他还笑言夸奖几句。
临走之前,他环视周围六部官员,然后道“诸位,本王不是什么心胸狭隘之人,圣人尚且难免犯错,何况是我等俗人。
不过不管圣人俗人,反复无常之人谁都不喜欢。”
“王爷所言极是”众人连忙点头附和。
李星洲和他们寒暄几句之后就告辞了,随后去见了德公,德公正和何昭一起,陪同御史台官员,清点羁押辽国皇室成员还有高官,其实皇室成员最后不过几十人,更多的是官吏,将军。
至于那些辽国皇宫里的漂亮美女,李星洲早说好发给新军将士的,所以献俘虏仪式完毕后,他就让人带回王府看押了。
德公见他之后高兴的把他拉到一边又是夸奖又是数落,夸他做事果决大气,数落他还是冲动行事,不知道给家中写信等等唠唠叨叨说了一个多时辰,何昭则只是在一边提醒他回去之后多去看看他女儿。
说起何芊李星洲就来气,当初这老头还黑着一张脸,一个劲拦他来着,现在好了,拼命推销自己女儿,知道什么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不过话虽如此,李星洲也没想太多,何昭这臭脾气就是好话不多,就会说坏话,做事倒是麻利。
最后要是不是康亲王叫他,德公估计还要说上许久。
康亲王也高兴得满面红光,接连夸了他好几句,然后就说到了狄至,毕竟狄至才是他女婿,他这么高兴,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狄至这次回来必然会加官进爵,康王府运气好攀上了权臣。
李星洲把狄至的情况跟他说了一遍,因为他急着回来,而狄至腿上有伤,暂时不便跋涉,所以新军大部还有狄至、严申留在南京,等狄至伤好的差不多就开始南下,大概下个月能回来。
凯旋仪之后就是盛大的庆典,由开元府举办,正好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此时欢庆也成一盛事。
李星洲找机会告辞皇帝和皇后,就匆匆忙忙向着另外一边城角的人群走去,他早就看到王府的的车马落脚在那,摆着垫子桌椅,周边还被护院围开,府中的几个管事,诗语,秋儿、月儿等早在阿娇带头下在那等候。
他几步走过去,众人欣喜迎上来,他一把就把大头的小姑娘阿娇抱起来,众人大笑,阿娇闹了个大红脸,连忙把头埋在他胸口。
“哈哈哈哈,想我了没。”李星洲高兴大笑。
阿娇害羞点头,生怕小姑娘把他胸口钻出个洞来,他只好又把她放下。
“欢迎回来。”诗语稳重的多,说着让人端来脸盆和毛巾,让他接风洗尘。
李星洲激动得哈哈大笑,洗过脸后也把诗语抱了起来,诗语脸皮薄,连忙推他,慌乱的小声道“快放开,大家看着呢”
李星洲只好放下她,好在秋儿可不像她们,高兴的冲过来抱住他,也不在意周围人目光,李星洲得意不已,在众人环绕之下开始往回走。
李星洲高兴的想去搂阿娇和诗语、月儿,不过几人都害怕的躲在一边,最后只有秋儿不害羞,高兴的被他抱上马背,往王府走。
众人高兴的跟在身后,王府的车队一路上被人围观
李星洲当然春风得意,搂着秋儿招摇过市,引来众人围观,秋儿则安安静静的靠在他怀中。
等回到王府的时候,严昆已经带人在门口相迎了,李星洲跟着他们进了大院,王府里的人都欢天喜地跑过来围观。
严炊早让人备好酒菜,李星洲一边吃,一边和众人说话,严昆、方新、诗语等诸位管事、赵四、严孤、祝融、铁牛等人都好奇围上来问东问西,李星洲话不绝口,高兴的和众人说笑。
在外奔波那么久,终于回家的感觉真好。
慢慢的他也发觉哪里不对,想了一下停下筷子问“起芳呢”
诗语轻轻捏了一下他的大腿“哼,想人家了。她在后山呢,一会儿就过来。”
“她去后山干嘛”李星洲一边喝了一大口果酒一边问。
诗语看众人都在高兴的说话,没怎么注意这边,于是贴耳过来道“带兵,她带着你留下的新军。”
李星洲心头一下敏锐起来,小声的问“怎么了出乱子了。”
“没有,只是我觉得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诗语小声道“万一有事,她靠得住。”
他笑起来“怎么,你们两不是老吵架吗这次怎么不闹了。”
诗语脸色微红,掐了一下他的大腿,“她她先认输的,她求我我自然让着她,再说你们不在,府中只有她一个人懂带兵,不是她是谁。
我们之间的事是我们之间的事,王府的事是王府的事,不能因为我们之间的事影响到王府的事,我当然有分寸。”
李星洲看着眼前这聪明的漂亮女人,心里很宽慰,桌子底下的手不安分的想去拉她的手,结果被掐了一下,只能缩回来。
“要是再听话些就好。”李星洲摇摇头。
“你休想”诗语脸色微红,小声道,随即她又说“不过还有件怪事我要告诉你。”
“怪事”李星洲好奇。
“嗯,本来觉得没什么,不过我越想越觉得奇怪。”诗语微微抬头,似乎在回忆“你出征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你必败无疑,后来你胜的消息先到王府,我没放出去,先让孙半掌他们收集一些情报。
很多人都没防备,所以王府仗着先机得了很多情报。
太子经常往城东程禁家的寨子里跑,朝中六部官员也经常出入那里,不过在你得胜的消息传来之后,六部官员不去了,太子也不出宫了,所以六部官员可能变节了。”
李星洲摇头道“你真是聪明。”
诗语接着说“后来孙半掌的手下还注意到回京闲置在家,等候御史台发落的杨洪昭,原殿前指挥使,好几次入皇城,起初我以为他是去见皇上,后来问了季叔,季叔说魏朝仁那几天没去见皇上。
我心里有疑惑,他不去见皇上去干吗,宫里北面是长春殿,再往北就是后宫,他不可能去,西面是政事堂、枢密院办事要地,他也不可能去,那很有可能就是去东宫。
所以请季叔帮忙注意,果然武德司军士有人说看见魏朝仁就是往东宫走了。”
李星洲道“这没什么奇怪的吧,他有罪在身,皇上不肯见,枢密院、政事堂的人不敢见,他想必是求太子帮他脱罪吧。”
“我起初也这么想”诗语微微皱眉,“可后来就觉得有些不对了,你获胜的消息已到京城,太子失势是大势,他要脱罪该来王府求人才是,怎么会去东宫呢”
诗语这么一说,李星洲也点点头,“确实,这事有些蹊跷。”
“不过这些都只是捉风捕影的事,也可能是我想多了。”诗语随即摇头“都要怪你,你不在我就容易紧张,心中紧张,总是会胡思乱想,想得多。”
李星洲暧昧一笑“嘿嘿,你不在我也很紧张,都憋了一个多月了,晚上我们好好聊聊,就不紧张了。”
诗语连忙坐开,“我我说正事呢”
过了一会儿,去新军大营安顿人马的魏雨白也回来了,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大院,阿娇诗语等都出去迎人,诗语喜欢和起芳顶嘴,不过和魏雨白却不会,大概因为魏雨白给人一种堂堂正正的感觉,她说话做事向来不会遮遮掩掩,不像起芳那小妖精,心思深着呢,什么诡计都能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