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以德公、康亲王为首的激进派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还引经据典,当初霍去病十六七岁出征,二十岁官居大将军大司马云云,还能昭示君恩,之类的。
而稳健派则以何昭,鲁节为首,觉得就算要嘉奖,也可以让狄至慢慢来,先加到武烈、神武军指挥使,等事务熟悉,再慢慢升任三衙首官,毕竟一下直接从新军副指挥使,直上殿前指挥使不好。
两边人各有道理,说得不可开交,皇上却只是高兴的看着,毕竟这是大喜事,他们再吵都是好事。
关于狄至、严申的奖赏自然没什么,刘季不能上明面,他毕竟还有个反贼的身份。
最难的是关于魏雨白奖赏,因为向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女子为官为将,景国历史上根本没出现过,但魏雨白的功劳也很大。
先是蔚州、安定之战,魏雨白都是先锋主力,最后决战中她的迂回绕后也奠定大胜的局势,俘虏四千与人,还俘获辽国南院大王,辽兴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韩德让死后加的耶律大石以及众多辽国高层将领。
这下争议更大了,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女子不能加官。有人说不加寒将士们的心,有人说这会为景国开不好的头,有人说用功不赏才是开最坏的头
总之双方争吵不下,僵持不休,这下是连皇上也真犹豫了。
李星洲看一群老头在那吵闹得面红耳赤,也觉得有趣,就看着他们吵架。
其实北方才胜,他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别人都好说,可魏雨白是女人,之前起芳就有过有功却无法得到应有赏赐的事。
那是因为起芳比不了魏雨白,魏雨白他爹是关北节度使,帝国边疆稳固全看他,而且这次魏雨白立下的功劳也太大,光是俘虏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大石这点,就让她人尽皆知,名扬天下。
李星洲自然希望魏雨白得到公正的对待,其实在汉朝时,女人干政并没有那么大的忌讳,虽然汉朝出过好几个平民皇后,但女人向来权力很大,虽然做不到与男人平起平坐,至少可以说非常有分量。
结果唐朝出了个武则天撺唐,这下可把人们弄出心理阴影来了,从此之后就竭力提防女性地位过高,连带的连李治也被黑了一把,史书也好,民间传说也好,都时刻众恶归之,教育人们不要像李治那样。
可实际上李世民打下的江山,在李治期间发展到极致,李治在位时是唐朝疆域最广阔,对外强硬,对完战争不打则已,一打就要灭国,向东打到里海,向西打到西伯利亚,向东攻灭百济和高句丽,实际控制领土可能到达一千八百多万平方公里注1,就是自身疆域也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真正的万国来朝的唐朝巅峰时代。
武则天因为是唯一的女性皇帝而被后世大大神话,但其实和李治比起来是差很多的,因为到武则天后,国力已经开始逐步衰退,对外也无法保持李治那样的恩威并施,万国来朝。
好在这个时空没有武则天,所以大家对女性夺权的防备没那么重,这让魏雨白有了机会。
当天说了一天,吵了一天,大家吵归吵,都很高兴,因为再吵也是喜事,随后皇上还让众大臣在宫中用膳。
他们高兴了,李星洲的事没有说成,回家后,诗语告诉他已经跟起芳说好了,将后山的新军调到前方来驻防。
可这样大张旗鼓,引人耳目,他们只是猜测,可没有真的证据能证明杨洪昭要反。
李星洲想了想,就以后山工厂太过,地方狭小,影响新军操练,干脆贴个告示出去,让府中的人都看见,既然藏不住,那就大张旗鼓。
随后又告诉起芳,不要隐秘,也不要躲躲藏藏,每天早起,就在王府门前宽敞大街上操练,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事,越大方自然越好。
到第二天,距离中秋只有一天,起芳带新军大张旗鼓驻扎到王府正门外,自然引来众人好奇,不只是王府里的人还有来做工的工人,就连街坊邻居都来围观。
围观就围观,起芳按照李星洲的吩咐,不怯场,不别扭,大大方方的继续操练,搞得他们好像真的是为方便操练才驻扎到前院来的。
明天就是中秋了,李星洲心里还是有那不安的感觉
“将军,我刚去城外回来。”杨府,杨洪昭正端着个铁盆,在给家里杂草丛生的花坛浇水,忠实的老仆就回来了。
他说去城外,没具体说什么,但两人都懂。
“情况怎么样”
“好着呢,都准备好了。”老人道,“明天都是敢死的人。”
杨洪昭点点头,然后问“昨天的话你也听了,你说晋王会不会怀疑我,总觉得话里有话啊”
老人听了摇摇头“不知道,不过事情到这一步,将军,我们没法退了,要是退了太子就能弄死我们。”
杨洪昭点头,表示赞同“太子有多少人。”
“一开始他说有两百多号人,后来又说还有死士,能有四五百人。”
“他哪里那么多人”杨洪昭皱眉。
“不知道,宫里肯定容不下那么多人。”
杨洪昭皱起眉头“不行,本来我想的是杀进宫去,反正一死,最后把太子也拖进来,当初要不是他,我也不会落到如今地步。
一个东宫能有多少人,到时候进去一起杀了就是,可现在他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人来”
老人摇头,随即小声道“将军,如果我们除不掉太子,那太子肯定会冲着晋王去,晋王”
杨洪昭自己也说不出话了,晋王对他的关照和礼遇,大家都看在眼里。
而且他和众多老兵最初想法就是想豁出去报仇,太子、言官、皇didu是他们的目标
没人准备活着出宫,还有另外一层,那就是他们都觉得皇帝死了也好,少年英雄,威震四方,体恤士兵的晋王会是个好皇帝
等太子一死,言官授首,皇帝驾崩,他们大仇得报,可以安心去死,收拾局面的自然是晋王,可现在太子突然多出那么些人来,杨洪昭一下有些乱了套。
如果太子趁乱带着这些人直接杀向晋王府呢那该如何是好,而且太子是很可能这么行事的,不说对晋王恨意,就是晋王一死,太子也能稳坐江山这点,他都会这么干
杨洪昭丢下水盆,紧捂额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六百零四、大炮的用法+大国形势
“明晚你去”杨洪昭垂下眼帘,慢慢道:“等我们入午门之后,你就去王府报信。”
“将军!”
“听我说。”杨洪昭扶住他的肩膀:“你报完信也别回去了,骑我的马出宫,往北走,北方现在兵荒马乱,总能有办法活下去。
若不这样,晋王也会遭殃”
老仆人没说话,杨洪昭又道:“把府里的银子,值钱东西都带走,留着也没用了。”
老仆人点点头,“老仆不会让将军失望的。”
杨洪昭点点头,脸上神色难言,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说话。
“为什么会突然说起这个。”御花园内,皇上一边陪着皇后赏一园秋菊,李星洲则跟在他们身后。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满园秋菊正好,李星洲当然无心观赏,其实皇帝和皇后也没有,秋菊虽美,是宫女太监一年四季精心打理而来,不是自己亲手栽培的,再怎么觉美不过浮于表面。
他对皇上提出的就是要在明晚,也就是中秋之夜加强戒备,不过理由他只说人员杂乱,可能会出事。
他自然不可能对皇上说怀疑杨洪昭、太子有异心,因为这只是猜测,无凭无据,直接说不说皇上会怀疑他用心,还可能直接致杨洪昭于死地,如果他是冤枉的呢。
“心有余悸吧,想起上次皇上巡城时的刺客。”他随便找了个借口。
皇后慈祥一笑:“这孩子多有孝心,这时候还替你皇爷爷着想。”
“苏州叛逆,早被你平了。”皇上也微笑道:“说来当初若非是你,朕真不知如何是好,太子毁了官家所有船,你不补救,南方就完了”
“太子也是着急为皇上分忧嘛。”皇后道,太子虽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太子生母去世早,所以很长时间内,太子都是把皇后当成生母侍奉的,自然有感情,当初太子戴罪回京,没人去接,也是皇后去接他回宫的。
所以皇后向来矛盾,对他这个亲孙子是溺爱、偏袒,可对太子也十分维护。
“分忧明明是添乱。”皇上不满的说,随即有有些感慨的说:“说来,细想这几年,每次都是你,南方叛乱,江州出事,到伐辽之战,若你不在,朕还真不知如何是好”
皇帝感慨着,然后道:“朝中王越、何昭、汤舟为等人私下都跟朕说你有卫霍遗风,是国家之幸,朕也觉得如此。
何昭、王越、薛芳、汤舟为、孟知叶这些人你是能够亲近的。何昭嘴臭,不说好听话,做事还是很有能力的,也不会像汤舟为那样尽说些好听话,虚话。不过么,就是因循守旧,脾气有些硬。
汤舟为和他相反,不过朝廷也缺不了这样那样的人,何昭有用,汤舟为就也有用。
至于王越,本来是朕最放心的人,见识多,有经验,也不像何昭那样顽固不知变通,可惜年纪大了,也帮不了你几年。薛芳嘛,做事很有利,特别是这次北伐,若不是他想办法,朝廷国库早空了。
不过这些人虽都能用,但不是让你听之任之,这其中的道,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好在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是,多谢皇上教诲。”李星洲答应,心里却十分无奈,皇帝显然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而是在不断教诲他,给他说一些朝中大臣,细数各个重臣长短。
他明白皇上此举是想慢慢让他熟悉朝局,可这时他很难听进去。
皇城武德司,外城四门,内城四门,加上中秋还要出勤皇城附近巡逻,帮开元府维持秩序,因为开元府平时没有那么多常备衙役。
还有一部分会被调到渡口,中秋佳节,给的官员给宫中的孝敬也会到,而且今年景国灭辽,虽然辽已经被金国打得苟延残喘,只剩燕山府加西南的蔚州、安定,但总归抓着辽国皇帝耶律惇的是景队,攻破燕山府宣告辽国灭亡的还是景队,说自己灭辽也没毛病,大加宣扬以壮国威是没错的。
大喜之日,官员们哪会放过,到时候可能又要抽走一批人,如此皇城里就真没多少保卫力量了。
李星洲本来想说让新军入城,结果话到一半又忍住了,冢道虞反对克扣军饷就被贬谪平民,那他说让新军入城维持治安,皇帝估计马上怀疑他要造反了
他也很无奈,皇宫和王府很远,王府确实有数百新军,还是皇帝亲自特许入城的禁军部队,可以说全国只此一家,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之调离。
因为王府比皇宫重要,他就是这么认为的,府中任何人要是出了闪失他都无法忍受,自私也好,无奈也罢,他肯定是优先考虑王府的。
如果真有万一,那就保护王府为上,然后紧急调新军入城,这点他和魏雨白只会了,这几天魏雨白也在王府军营两头跑,好在如今他的兵符还没有交还,调动新军不成问题。
正胡思乱想着,皇上突然回头:“怎么走神了。”
李星洲连忙定了定神道:“花太香了,熏的头晕。”
皇后慈爱一笑,皇上也没有追究,继续说:“还有就是禁军,禁军向来是双刃之剑,不可听之任之,你要学会好好驾驭。”
说到这皇上似乎有些得意,嘴角微微翘起,两指并拢,指了指城南方向道:“你可知这些年来朕如何驾驭禁军”
李星洲配合摇头,看见皇后眼帘下垂,转过头去,这些细微的动作逃不出他的眼睛,心里也无奈摇头,皇帝自以为这是他的得意手笔,连冢道虞反对都遭悲惨下场。
可其实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朝廷之中大多数人都是知道不说,就连禁军中很多人也知道,皇上以为他此举手段高明,保证皇权稳定,却不知道正是此举几乎葬送景国。
北方之战为什么失败,直白的说就是禁军将士都不愿意为朝廷而战。
“哈哈”皇帝得意笑了两声,然后道:“朕先是从度支司下手,克扣其军饷,对外则称为三衙所为,如此时间长久,则禁军将士对三衙皆有怨叹,日久生隙,朕就不怕他们出乱子,还能为国库省下大笔银子。”
“皇上高明”李星洲道,皇帝点点头:“这些手段你好好学学,以后还会用到,禁军是国本不错,可时刻提防是应该的,你虽多在禁军中任职,但这个道理要懂。”
李星洲只能点头,至于同意不同意则是另外一回事,有冢道虞的前车之鉴,他不会随意开关插嘴此事。
时间很快就到八月十五这天,良辰吉日,加之恰逢大喜,可谓皇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是一片喜庆,望江楼那边还办了诗会,咏月阁卖给了王府,不过李星洲也下令在这天开放,收买人心。
朝中更是,皇上大宴群臣,北伐功臣都要在今日论功行赏,可谓内外皆是欢喜。
王府里自然也是自己庆贺的方式,除去张灯结彩之外,也为大家准备了佳肴美酒,还发了新衣服,王府上下喜气洋洋。
李星洲一大早去给眉雪喂了草料,然后带着它亲自到军中劳军,新军这几年才组建之后就南征北战,与他的成功是息息相关的。
将士们当然也很激动,他从早上直到下午一直都待在军营里,宰猪杀羊,他口吃肉,大碗喝酒,直到下午才在众多将士依依不舍送别之下离开。
不过他去的时候没有带人,回来时候却带十五人的新军精锐士兵。
士兵进城不得带武器,五十人以上军队调动需要朝廷调令,皇上亲笔,李星洲就是卡了这两点。武器,王府有,天天都在生产,仓库里一堆,而他调十五人入城,人数不到五十,没带兵器,还可以说成是家中护院,城门门吏也觉得合理,就放行了
回到家后,是下午,所有人都还没来,本来王府是邀请了很多人的,几大管事,还有赵四全家、祝融全家、铁牛全家、关仲全家等等,还有诗语的家人。
不过这时候还早,李星洲带回来的十五人都是炮兵,他想到的是后山那门赵四刚搞出来的,王府唯一线膛炮,还有二十多枚实验用开花炮弹。
王府正堂后方是后堂,后方就是天井,正中一条线,正堂墙一破,就是天井庭院,平时请贵客就在正堂招待,拜宴也会摆到正堂请宽敞的庭院中去。
正堂六开大门,十分宽敞,天井也很宽,正中是一处花坛,里面的花草平日里都由阿娇和月儿精心打理。
回到王府的第一时间,李星洲叫来起芳,带着十五人去后山梳洗新火炮的使用,还试射了三发,然后带人把新式火炮从后山拉入后院,从后院,在拉到正堂后的天井下,命人砸了花坛,堆成一个小高地,然后命人将王府唯一一门,也是第一门后装式线膛炮推上去。
这门炮的膛线是用蒸汽机床拉出来的的,之前赵四带人用手工拉,结果是几个工人轮换作业,不消停的拉了四个月才勉强拉出一门来,还质量不过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