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之叶小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Miss洛
暂时先不管这些排队的人指手画脚地跟他说什么,小七拎了桶自觉排在队伍的最后。
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小男孩儿,七八岁左右,瘦瘦小小的,提着一个塑料桶仰着头看小七。
小七善意一笑,那孩子突然说:“他们叫你到前面去你为什么还要排队?”
很标准的普通话,小七轻怔,想起学校那个儒雅的王老师似乎也是这般字正腔圆。
小七道:“一是我听不懂大家的话,二是大家都要排队打水,我也不能例外。”
正说着小七就看到一个赤膊壮汉提着满桶的水就向他走来。
小男孩皎洁一笑,朝壮汉挥手示意,又说了一句什么。
小七确实听不懂王家村的纯方言,跟普通话差太多了,他现在所住的王大叔大娘是普通不够地方来凑,所以小七连蒙带猜的还能明白其意思。
壮汉上前揉了一下小男孩的头就把刚打上来的井水灌进小七桶里,小七有点不好意思,刚才小孩子说的他不能例外就这么快就戳破了。
“谢谢!”
小七用昨晚刚学到的方言向壮汉道谢,壮汉憨厚一笑提着空桶又回到井边。
小七拿的是农村用的木桶,跟眼前这个小孩子身高差不多,一路拎来小七就觉得木桶沉重无比,现在又被壮汉装得满满的,小七看这份量还真有点吃不消了。
小孩子似乎看出什么,拎着空桶就往井边跑,壮汉一听就望向小七这边,吆喝了一句什么反正也听不懂。
只见壮汉用最快的速度把小男孩的桶也装满水后就跟大伙儿说了句什么,大伙儿都笑了起来,有的人还拍了拍壮汉的肩膀,这时提水的任务又换了另一个比较壮实的青年。
“来哟,xx水xxxx哦!”
青年笑容灿烂,在新升起的太阳中跟唱歌一样大声吆喝着,小七难得地听懂了几个字。
为了不影响后面排队的人小七吃力地拎起半人高的水就走,正想着提到角落点的地方倒掉半桶再提回去时,这时壮汉带着小孩子走了过来二话不说拿竹扁担一挑就轻松地把小七的水挑了起来。
*
*
miss洛:宝琪,谢谢你,我好感动,除了说谢谢洛洛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反正好感动,所以,今天的加更,只是为你!
**
**
ps:miss洛:宝琪,谢谢你,我好感动,除了说谢谢洛洛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反正好感动,所以,今天的加更,只是为你!
第三百一十六章我妹屁股是挺大的!
小七已经不知道如何感激了,离开菜市场一样的井眼,小七从小孩子的嘴里知道,这壮汉是他的爹,几辈子都是种田的,力气大得很。小七还知道村里一共有三口井,一口就是小七现在打所打水的村口井,第二口井在村长家,第三口就在学校旁,不过离小七住的地方还是村口这口井最近。
小孩子今年七岁,叫王柱,今年刚上三年级,王柱小同学挺好动的,一路上不是拿树枝打野草就是把谁家放养在外的鸡鸭赶得满地乱窜。王柱他爹笑得憨厚,偶尔王柱玩过头了,比如把鸡屁股毛拔光或是把谁家田埂里的水放干,王柱他爹就会喝上两句。
小七现在住的离村口算不上远,这一路走来差不多十分钟左右,但介于乡村土路难行,小七走得颇为劲。
走习惯了城市的平坦水泥路,第一次接触这种返璞归真的乡村小道,小七刚开始还觉得蛮有意思的,带着外出游玩时的心情,但一路的小石子,泥泞的土坑加杂着家禽的粪便,老实说,真的不能愉快地行走了。
王柱爹肩挑两担的水反倒比小七走得快,太阳一出来就开始热,这会儿额头上满是汗水,把小七的水倒进缸里之后这位憨实的汉子随意地抹了一把汗就带王柱走了。
小七送出门时再次用方言说了谢谢,王柱爹只是憨笑一下,嘴里说着什么。
不等王柱爹说完王柱小同学就翻译道:“我爹说明天再给你挑水,我家就在上面。”说着王柱手往小院后面的方向指了指。
小七感激笑笑,没说什么,这王柱父子还没走一会儿又一个青年提着满满一桶水往小七院里迈,后面跟着一脸笑意的王大娘。
“叶大夫。你起这么早啊,大娘我还以为你还在睡呢,我听我丫头总说城里的人不比乡下,都是要晚起的。”
小七回味了一下,总算听明白大娘的话,老实说村里像大娘一样年纪会说点普通话的人真不多,这大娘虽说普通话极不标准。而且时常不会说的普通话就直接用当地的方言来代替时让小七很是头疼。不过可以明白这话里的意思小七已经觉老天厚待他了,至少比起一句也听不懂的王医生来说。
“王大娘起得真早啊,这神头足的咧!”小七轻快地打着招呼。望向眼前这位皮肤黧黑的青年问道:“这位是?”
王大娘笑得一脸得意:“他就





重生之叶小七 分卷阅读334
是我儿子阿松,上次有跟你说过的,我还有两个女儿,大的嫁人了。小的那丫头长得可好了,屁股又大……”
“娘。在叶大夫面前说什么呢?”青年打断王大娘的话,正想把刚提到的水倒水缸里却发现水已经是满的,就把满桶的水又放在水缸旁。
小七满头黑线,这大娘怎么老提她女儿屁股大呢?从昨天到现在都说三次了。
青年走到小七面前。道:“叶大夫,我娘说什么不用理她。”顿了一下又补了一句,“我妹屁股是挺大的。”
小七一个趔趄差点扑倒。这家人……真是?!
这时大娘帮小七把厨房门关上,拉着小七就热心道:“叶大夫。以后啊你就上咱家吃饭去,多一人不过多一双筷子。”
小七忙摇头道:“大娘,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这一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偶尔我偷个懒上您家蹭个饭还行,再说您别看我这样,做饭做菜可香了,不信等哪天我请您跟大叔还有王大哥来尝尝我的手艺?”
王大娘一听,眼里光四射,连声说好好好,不都说城里的人都不会做饭吗?这叶大夫长得白净又好看,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怎么还会做饭呢?太可心了。
小七被王大娘的目光盯得心里发毛,就怕又说她女儿屁股大之类的,好在王大娘各种满意之后就说道:“叶大夫你看这样成不,你刚来屋里怕是还有很多东西没备上,就说这大米吧,你还得去粮站领呢,这油啊盐的东西一时半会儿也买不齐,这几天就上我家吃饭去,等你安顿好了我跟你大叔再来尝你的手艺?”
王大娘话说得实在,也句句都嵌在小七当前的状况,小七推脱不下只好答应。
这下子王大娘满意了,领着自家儿子拉着小七就走出大院。
其实王大娘家的大院子离这个新房不远,上个坡再拐个弯就到,看到大娘家满院跑的鸡鸭鹅,还有养在主屋旁边哼哼叫的两头大肥猪,小七眨眼。
“还愣着干啥呀?快进屋吃饭,你大叔早就把饭凉好了就等着你了。”王大娘热络地拉着小七就进了屋。
迈过高高的门坎,小七一时屋就看到一张四四方方的大桌上摆了几道小菜,几碗米粥正冒着热气,一台老式的电风扇在旁边转着,嗡嗡作响,为也这个炎热夏天的早晨带来一丝凉气。
王大叔一看到小七来就热情地邀请小七入座,等他坐好了大叔大娘还有王大哥这才坐下,简直把小七奉若上宾。
小七知道乡村里的人朴实,觉得城里的人有学问有大本事,而他们又是大医院里派到王家村来的大夫,这旮旯角落的农村自然对小七几人都报着恭敬与景仰的态度。这已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小七也没必要打破。
小七善于交际,一顿饭的功夫倒是把王大叔王大娘原来的拘谨给消除大半,就连不善言辞的王大哥听着小七说到医院里的趣事也显得很是惊奇。
乡下地方可没大世家那套食不言寝不语的概念,所以这一顿早饭小七吃得很松。交谈中这才知道王大叔木匠的手艺在这一带可出名了,村里谁家讨媳妇要订个床啊,柜子的都爱找王大叔,比外头买的那些复合板组装的比那叫又便宜又耐用。农村人讲求的就是一个实在,所以到他这一辈这项手艺的传承也被延续了下来。
王大叔的儿子叫王松,王松比小七大了五岁,现在俩人熟了小七也是一口一个哥的叫得亲近。
***
ps:还是为了我的宝琪加更。
第三百一十七章少爷,你可别乱来啊!
这王松身材魁梧,长得倒是跟王大叔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黧黑的国字脸笑起来憨厚耿直,倒是一个实在的汉子。
农村的人普遍都起得早,吃完早饭时间还不到6点,王松哥背起农用的喷雾器就要下田,出了汗让他一身的肌肉更显壮实,这会儿王大叔戴上斗笠拿了水壶又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也跟了上去。
王大娘留在家里割猪草喂猪,待两头大肥猪哼哼叫着吃食时大娘又拿了谷粒与玉米粒喂完鸡鸭。把衣服拧干晒上后又呼喝把满院子的家禽都赶下院子让它们自个儿刨食,映照着朝阳,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早晨。
小七看着有趣,也帮着大娘搭把手,在喂猪食时一头大肥猪突然地站了起来直朝他扑来,可把小七给吓了一跳,如果不是有栅栏小七差点一脚就踹过去了。
这一吓没差点出魂,小七瞪着那头猪,而那头大肥猪也瞪着小七,把两只前爪攀在猪栏上对着他不停地哼哼,鼻子还一拱一拱的。
王大娘笑着接过小七手里的瓜瓢舀了满满一勺猪食投下去这只大肥猪才消停,哼哼叫着跟另一头猎抢食去。
“叶大夫,你的粮票领了没?今年粮站里的都是新米,这会儿粮站也开门了,大娘陪你领去?”大娘又给这两头大肥猪丢了几根玉米问道。
小七想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票据递到王大娘面前问道:“大娘,你说的粮票是这个吗?”
大娘擦了擦手接过看了一下,点头道:“就是这个,一张50斤,两张一担。走,大娘锁一下门就跟你一道去领。”
这两张粮票还是昨晚村长塞给他的,当时村长也喝高了,嘀咕了什么小七也没听清,小七看了一眼跟大巴上的发票似的没在意就随手塞口袋里了,经大娘一提这才想起来,原来这就是粮票啊。
王大娘带着小七一路炫耀似地来到粮站。粮站倒也不远。就在村口外。
这粮站面积倒是可观,除了几间大仓库储存粮食,剩下的就是水泥铺的大晒场。
大娘说这是秋时晒稻谷用的。到时候村里人把新上来的稻谷都送到这里来晒,一张张晒谷席整整齐齐地铺上,再摊上黄澄澄的稻谷,过一个时辰来翻一下。到时候这粮站可热闹了。
粮站的大叔也是一个热心人,小七签了字领了大米。可是……带着壳的明显是稻谷嘛,难道小七吃顿饭还得亲自一粒一粒剥谷壳?
瞪着两大麻袋的“大米”小七犯难了。
大娘似乎是看出小七的顾虑,笑着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解释说这是稻谷,还不能吃。要把稻谷拿到辗米站辗完之后才能把壳分离出来。
小七又傻傻地跟着大娘把两大袋谷子用三轮车拉到辗米站辗米,但看到还散发着米香的大米跟谷壳都混在一起,小七又犯难了。这得咋拣啊?
王大娘又想笑,这大城市来的孩子咱这有意思呢?
小七拉着三轮车回到大娘家。这时大娘掀了一块布,露出一个大家伙,木制的,样式很奇特,跟科幻片的秘密武器似的,小七看呆了眼正想掏手机拍照,摸了口袋才发现由于没有信号,他把手机落屋里了。
大娘这回真笑出来了,




重生之叶小七 分卷阅读335
解释说这东西方言叫“风仙”普通话她就不懂得说了,小七也就入乡随俗了,风仙,顾名思义,就是把辗好的大米跟谷壳分享的机器,用最原始的方法,风!
大娘力气蛮大,站在风仙旁的石凳就把半袋辗好的谷子倒进斗里,拉了某个开关之后就叫小七摇动手柄。
小七听话,拼了命地摇,就像手转的风扇,把去均匀落下的大米跟谷壳分离开来,大米落进准备好的槽里,而份量较轻的谷壳就被小七大力摇的风中吹到地上。
转眼半个小时过去,小七摇得满头大汗,吹好的大米被大娘分成四袋,袋口用麻绳绑牢,弄完这一切又到了中午吃饭时间。
当然了,午饭又是在大娘家里吃的,大叔跟王大哥给地里的庄稼除虫中午就不回来了,带了烙饼跟茶水在地里对付一餐,大娘说下午三四点时她还得准备点心送过去。
吃完午饭小七谢过大娘就把大米背回自已的院里,听大娘说这是村里给大夫配的两个月的口粮,小七吓了一跳,除了壳的大米少说也有八九十斤,就算再给他两个月也吃不完。
小七临走时只拿了两袋大米,把剩下的两袋留给大娘,可惜被发现了,不仅悉数归还还被大娘训了一顿。
正式挂诊是两天后,还剩下两天半时间让小七置办些生活用品,天气过于炎热,大中午的也没几个人往外跑。小七就在屋里休息,但人一闲下来就爱想东想西,这一想自然又想到了那个霸道的少爷身上,还有那天他说的那句话。
“那个笨蛋没做什么蠢事吧?”小七喃喃自语,总觉得这两天有些心神不宁。
而后想想又觉得自己杞人忧天,蓝晨最会看清形势,不会做出不妥的行为来的。
此时此刻在这个消息闭塞的王家村,小七又怎会知道外界被蓝晨的那个出柜宣言闹翻了天,到处都在转播当天的视频,业界一片哗然,而处于风头浪尖的蓝氏集团更不用说。
躺了一会儿毫无睡意,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小七坐了起来把带来的笔记本拿出来玩单机游戏。
《魔都》已经完结,这次js娱乐公司有关于《魔都》的媒体发布会小七没有去,意外的是蓝晨去了,为小七造足了声势,场面可畏浩大,光是发给记者朋友的名贵赠品都让一帮记者乐得合不拢嘴。
小七也给大福哥陈华还有孙子等人附上新书以及作者亲手签名,想起大福哥一脸自豪还有孙进拿着小七的新书签名摆着各种欠揍的鬼脸自拍,小七就感觉满足。
小七也签了一套想送给某少爷,但最终还是没送出手,自己都是人家公司签约的作者,这多此一举的行为,说得不好听点就叫谄媚。
他也是无意间知道蓝晨喜欢一叶孤舟的作品,早些年《幻觉》系列五册蓝晨都有集,当然,这次的《魔都》也不例外。小七在发售会之前就早签好五千套书供各大书店宣传,如果蓝晨想要小七的签名书再容易不过!
屋外的蝉叫得小七心烦意乱,又想起临行前那天蓝晨说的那句,‘明天他就会知道一切!’
知道什么?蓝晨又想要证明什么?
小七甩了甩头,心却更加不安了起来。
“少爷,你可别乱来啊……”
ps:还是为了宝琪,洛洛有努力地加更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村卫生院!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即使先决条件远胜一般人,但若没有蓝晨青出于蓝的商业头脑蓝氏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迈进一步,而这一步对整个欧洲甚至亚洲的经济基础可是一大震撼。
因为蓝晨除了是蓝氏旗下产业的唯一继承人之外,他还是……
“小七,你在不在?”
小七听到拍门声还有小护士清甜的声音。
“在!”小七应了一声合上电脑就去开门。
门外王医生小护士还有一个乡土气息深厚的小姑娘远远站着,一见小七显得很拘谨。
小护士拉着姑娘介绍道:“花花,这就是我给你讲的帅哥大夫叶小七,小七,她叫王花花,也是村里卫生院里护士,等下就由她带我们去卫生院熟悉一下。”
小七看向王花花,穿着朴素,脸上有很多晒斑,一双手很是粗糙,跟娇生惯养的小护士根本没法比,有点害羞不敢看小七,脸色红红的站在原地。
小七笑笑,知道人小姑娘脸皮薄,只是简短地打了个招呼,关上院门就承王医生他们一起去卫生院,那里可是他们接下来要工作一年的地方。
王家村的卫生院离村长家不远,小护士住村长家倒是隔得近,距离最远的就属王医生了。一路上小七好笑地看着王医生紧盯地上的土坑还鸡鸭粪便,偶尔没注意一脚踩上满脸嫌恶,拿着手帕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反倒是人小护士走得轻快,这是她第一次到乡下地方来,就连晚上的星星都格外漂亮。
这话倒是不假。乡村没有工业与汽车尾气污染,山峦叠嶂树木葱郁,就连空气都倍感清新,如果这里路况好点再通了网络与水,实不说也是一个世外桃源。
看着小护士一路兴高采烈地,还有心思采田埂旁的小野花插耳朵边自拍,小七倒是佩服小护士的适应能力。一会儿的时间就跟花花好得跟闺蜜一样。偶尔花花的普通话说错她还即时纠正一下。
没一会儿花花就带着几人到卫生院,说是卫生院,只不过是一个挂着红正字还有一块匾额的大院。不过这里是除了村长家全村唯二的一幢二层楼的建筑,现在看来倒也算得上气派。
今天卫生院里的医生就两个,外加一个护士花花,显得有些萧条。在路上时就听花花说还有一个护士。因为要生孩子所以最近时间没来上班,平时里大家没什么事时。聊聊天,打打牌日子过得也快,而且当大夫的福利好,光是每个月领到的大米都够一家人吃的。
跟花花的热情成反比。卫生院里两个医生显然对小七一行人的到来并不那么热情,反而显得有点爱理不理的,不冷不淡打了个招呼就转身回自己的办公室。
花花有点下不来台。脸憋得通红,小护士在一旁边劝解着。
小七知道这两个医生心里在想什么。以村里人对外来医生的热情与照顾来看还不是怕被小七他们抢饭碗,不过小七真想吐槽一句,大哥,你们想多了。
从刚才花花的介绍中小七知道了这两个医生都姓王,为了好区别年纪轻点的称为小王大夫,年轻大点的称老王大夫,现在加上小七这边人马的王医生,就有三个姓王的,一时之间还真不好称呼了。
王医生倒也不跟这两王姓医生争什么小王老王的称号,搞得跟后宫争宠似的,他说他叫王景,以后叫他景医生就可以。
花花带着小七他们一行人从楼下到楼上一间一间




重生之叶小七 分卷阅读336
地介绍过去,小七只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惜规模终归是小村庄的诊所,甚至有些日常用药都没配齐全更谈不上大型的器具了。
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里又有两个不待见自个儿的大夫,小七几人并没有多呆,花花还要继续上班,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就由小七他们自己分配,毕竟正式上岗也在两天后。
小护士住的地方是村里人家境最好的村长家,吃喝住俱全,所以除了一些日用品外她也没什么好添置的;王医生,好吧,现在应该改为景医生了,住的是一户农户家里,虽然那户人家并不宽裕但景医生也是吃穿不愁,把村长那里拿的两张两个月份额的粮票直接给了借住的人家,又塞了点钱算是往后的伙食了,那家人见景医生出手阔绰倒也把他的生活饮食安排馁当。
现在只剩下小七这边了,因为住的是人家的新房,所以缺的东西还蛮多,除了硬件的东西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像油盐酱醋等这些生活用品他还是需要自己备齐的。
小七也不客气,拉着小护士推着景医生就往村头里那家杂货铺奔,景医生一个不留神一脚踩进牛粪堆里,赶紧掏出洁白的手帕但却怎么也擦不下手,看得小七跟小护士两个笑弯了腰。
景医生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脱下皮鞋在路边草地上抹了把硬着头皮还是给穿上继续赶路。
小七笑归笑,但也对这位景医生心存好感,明明前一天还报怨来着,今天却已经认命了,这可绝不是贬低景医生的意思,既然同意医院的安排就理应有这份觉悟。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每天都抱着这种心态去挨日子反倒不好过,所以在昨天酒席散了之后小七跟景医生也开解过一阵,听与不听就看当事人了。
现在看景医生这样子,估计是把小七的劝解听进去了。
他们科系不同,小七是儿科部的,在景医生是普内科的,就是各种常见内科疾病,外加一个小护士,在乡下地方没有像医生分工那么明确,所以一般的发烧头疼脑热小七跟景医生还是绰绰有余。
三人脚程不快,走走停停半小时后才到村口的杂货铺,小七来之前就已经被叮嘱过要带现金,一卡走天下的日子在村里暂时行不通了,所以现在的小七是有备而来等会是满载而归。
第三百一十九章灶火烧饭!
杂货铺在这里其实也不叫杂货铺的,村里人管叫供销社,老一辈能在供销社当个营业员那可是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自供销社改革以来早鲜少沿用,没想到在这个王家村还保留着往昔的体制。
小七买的东西很多,来时除了一些洗漱用品以及当季衣服有带来外小七的行李很简单,又因为没有跟农户合居所以要选购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锅碗瓢盆一堆,油盐酱醋一堆,这里无法使用饮水机所以热水壶还得备着。菜刀,砧板,还有蚊帐,蚊香也得备两盒。
床单被子总不能一直借王大娘家的,所以小七干脆也买了两套换洗,还有枕头,虽然杂货铺里只有质量差的枕芯但总比藤编的枕头好用,藤编的枕头也不是说不好,但小七怎么也睡不习惯。
1...104105106107108...1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