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日月风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沙漠
“是否有诈,先派人去看看。”孙公公道:“黄大人,如果刺史府设下陷阱,你现在过去,不正好自投罗网?先派一名得力属下前往,确定一下朱丹阳是不是真的死了。一定要看到朱丹阳的尸首,如果朱丹阳确实已死,你也不要急着独自前往商议,召集城中的重要官员一同前往,此外再以确保刺史府的安全为由,调一队人马随你同去,如此便可万无一失了。”
黄奎笑道:“还是公公想的周到。我立刻去安排人,先去确定朱丹阳是否真的已死。”
长史府主薄侯博是黄奎最信任的心腹,得到黄奎的嘱咐,匆匆赶到刺史府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被人引进刺史府之后,刺史府的管家已经迎过来,侯博认识刺史府这位管家,见到管家脸上泪迹未干,吃惊道:“张爷,刺史大人他......?”
宰相门前三品官,刺史府的管家虽然没有官身,但官员们对这位老管家可不敢失礼。
“侯大人....!”张管家声音哽咽,侯博看在眼里,心中已经确定了几分,知道这种发自骨子里的悲伤是做不得假,听得管家低声道:“一个多时辰前,老爷.....老爷去了。夫人悲伤无比,也不知道老爷过世的消息能不能对外公布,所以派人去请长史大人赶紧过来商议.....!”向侯博身后瞧了瞧,问道:“长史大人没来?”
“长史大人受了寒,头晕脑胀,本来是要过来,但身体发虚,所以缓一缓,稍后便会过来。”侯博轻声道:“张爷,老大人的遗体现在何处?下官是奉了长史大人吩咐,先来叩几个头。”
张管家道:“侯大人稍候。”让人领着侯博先去侧厅等候,没过多久,张管家便回来,道:“夫人说难得侯大人一片心意,让老奴领你去见老爷最后一面。”
侯博随着张管家到了后院,进了一间屋内,便瞧见屋里临时简单地布置了一下灵堂,刺史朱丹阳躺在板床上,身上盖着白布,边上有几名家仆侍女正在布置,却不见刺史夫人的身影。
“夫人悲伤过度,昏厥过去,已经扶下歇息。”管家声音哽咽,抹了一把老泪。
侯博却已经跪倒在地,说哭就哭,声音不大,跪着挪向板床,悲伤道:“老大人,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你爱民如子,幽州百姓视你为父,你这一走,丢下幽州百姓,他们不是要肝肠寸断。”连叩几个头,凑近过去,抬手故意拉着白布往上扯了扯,似乎是在整理,但他指尖已经碰到朱丹阳鼻尖,那里冰冷一片,毫无气息,确实死的不能再死了。





日月风华 第一三一四章 坐灵
正午时分,幽州长史黄奎才姗姗来迟。
他到达刺史府的时候,刺史府正厅正在布置灵堂,被人引到侧厅,这里已经有十数名幽州官员抵达,幽州别驾、永平府知府等重要官员悉数在场,分坐在侧厅之内,交头接耳,低声细语,众人瞧见黄奎出现,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黄奎也是拱手还礼,微皱眉头,不过很快眉头便舒展开来。
侯博一大早奉令前来刺史府打探虚实,亲自触碰过刺史的遗体,确定幽州刺史朱丹阳已然过世,得到消息之后,黄奎心情振奋,知道大局已定。
朱丹阳一死,永平城便再也无人敢违抗自己的吩咐。
他心中很清楚,朱丹阳在幽州威望无人可及,如果此人活着,哪怕只剩下一口气,对自己也是个威胁,自己在永平城内就无法随意行事。
如今朱丹阳死了,城中这些大小官员当然知道谁才是这座城的主宰,没有人会愚蠢到与黄奎作对。
本来黄奎只以为刺史夫人悲伤无措之际,只会单独找自己商议接下来的事情,如果真是这样,正合自己心意,立马就会让人以刺史夫人的名义去传唤崔长恭入城,一个妇道人家,自己几句话就能将她哄得团团转。
虽然朱丹阳已死,但崔长恭却成为唯一的心腹之患,如果崔长恭果真进城,那就休想再出城回到幽州大营,在孙公公的配合下,终究能给崔长恭扣上一个罪名。
崔长恭就算是头猛虎,进城之后,也就被关进笼子里,幽州大营群龙无首,绝不敢妄动。
但此刻见到众多官员都过来,自己的如意算盘未必能顺利施行,有些不悦,但又想到这么多官员前来,看来这边是真的要着急众人商议丧事问题。
孙公公一直担心刺史府有诈,现在众多官员在此,反倒是让黄奎心中踏实不少。
众人迎候黄奎坐下之后,又各自低声细语,黄奎瞅了一眼身边的别驾宋清,见得宋清似乎在闭目养神,他知道这位别驾大人是个慢腾性格,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老油条,侧身问道:“宋大人,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宋清睁开眼睛,轻声道:“刺史大人的遗体在后院停放,他们正在前厅布置灵堂,这时候阳气太盛,要等到天黑之后再将老大人的遗体转到前堂去。”抬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低声道:“刺史府这边派了人通知这些官员,大家闻讯过后,大部分都赶了过来,就当是送老大人最后一程吧。”
“可祭拜过老大人?”
宋清摇头道:“张管家说了,等灵堂布置好,晚上将老大人遗体转过来,大家再行祭拜。方才老夫人出来见了大家,谢过礼后,只说让大家伙先回衙门,不过没人第一个走,其他人也就不好离开了。”靠坐在椅子上,轻叹道:“老大人就这样走了,大家心里难受。这一向都受老大人的关照,如今他驾鹤西去,咱们在这里多待一会儿,也是对他老人家的敬重。”
黄奎皱眉道:“要在这里坐一下午?”
“长史大人若有公务可以去先忙。”宋清低声道:“等
晚上再过来上柱香就是了。”轻抚胡须笑道:“我是个大闲人,在衙门里也没什么事,还是在这里陪着老大人吧。”
黄奎若有所思,忽见到刺史府的老管家出现在侧厅门外,正吩咐人送上茶水点心,起身过去,老管家见到黄奎,急忙行礼。
“节哀!”黄奎也是一副悲伤之色,轻声问道:“老夫人......?”
“夫人悲伤过度,几次昏厥。”老管家抹泪道。
黄奎叹了口气,道:“能否让我见一见老夫人?”
“老夫人说了,若是见到长史大人,还请长史大人过去见面。”老管家抬手道:“大人请这边走!”
黄奎跟着老管家到了一间小厅外,整理了一下衣衫,进到厅内,只见到一名侍女正伺候在老夫人身边,忙上前拱手:“老夫人节哀。刺史大人过世,上下同悲,老夫人可万不能因为悲伤而坏了身子。”
“黄大人,快请坐!”老夫人抹泪道:“老爷就这样突然去了,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朗和二郎都远在沃野,一时半会也无法赶回来,府里没有主事的人......!”
黄奎立刻道:“老夫人放心,一切事宜,下官自来担当。老夫人若有什么吩咐,随时开口。刺史大人为国操劳,爱民如子,功绩卓著,上下官员对老大人敬重有加,这后事大伙儿自当竭力操持。”
老夫人点点头,黄奎眼珠子一转,轻声道:“老夫人,听说崔统领已经赶回幽州大营,他与老大人情同手足,要不要派人去知会一声?”
“我差点忘记了。”老夫人似乎才回过神,急忙道:“昨晚老爷的气息微弱,我让人去接了长恭的家眷过来见最后一面。天亮之时,老爷没了气息,我一时手忙脚乱,都忘记派人去叫长恭。”想了一下,才道:“黄大人,我听老爷说过,长恭是大营统领,不可擅离职守,除非是休沫之日,否则若要离营,必须要有你长史府的军令才成。”
黄奎道:“这个好办,我下一道手令,然后老夫人从府里派人去请他回来。”
“我现在就派人前去。”老夫人道:“黄大人可带了印符,能否现在就写一道手令调他回城?”
黄奎忙道:“老夫人不必着急,我现在就回府,一个时辰之能就能将印符送来。”
“也好。”老夫人点点头,但随即想到是什么,道:“不必如此麻烦。现在派人出城,快马加鞭,天黑之前长恭便可赶回城。若是黄大人一去一回,长恭再回来就要赶夜路了。”
黄奎道:“那老夫人的意思是?”
“长恭认识你的佩剑。”老夫人叹道:“之前长恭还在老爷面前夸赞过,黄大人的佩剑是一把宝剑,只要见到你的佩剑,长恭自然知道是你的意思。”
黄奎立时有些犹豫。
他倒不担心佩剑被崔长恭利用,佩剑不是令符,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不过他只打算让刺史府的人出面,担心如果崔长恭见到自己佩剑,反倒更不会回城。
正自犹疑,
老夫人道:“黄大人,可是不方便?”
“也好。”黄奎只能答允,寻思老夫人现在答应从刺史府派人去请,总比自己派人去找回来要好。
随后老夫人安排人拿了黄奎的佩剑去往幽州大营,黄奎一开始还觉得有些不踏实,但与众官员低声细语一阵,也就不再多想。
朱丹阳过世,黄奎自然是永平城众官之首,此外便是别驾宋清。
宋清虽然没多少实权在手,但毕竟官位摆在那里。
直到天黑,宋清都没有离开刺史府,时而喝茶吃点心,时而闭目养神,时而和边上官员说上几句话,一副清闲之态,其他官员见宋清不走,自然也不好从刺史府离开。
黄奎倒是有些不耐烦,但又不好表现出来,其他官员没有一人离开,反倒是后来陆续又有几名官员赶过来,如此一来,黄奎也就更无法从刺史府主动离去。
刺史府在黄昏之前就已经将灵堂布置好,不过移灵要等到晚上。
府内专门安排了酒菜,请了官员门到饭厅用餐。
黄奎来到饭厅,见到厅内摆了四桌酒菜,顿时皱起眉头,回头看了看。
晚上用餐的官员加起来也不过十六七人,一桌八人,三桌那是绰绰有余,却不知为何要多摆出一桌来。
众人落座之后,酒菜却没有立刻送上来,虽然有些官员腹中饥饿,但此时也不好催,等了好一阵子,酒菜依然没有上来,黄奎不由起身走出饭厅,见到那位张管家正在交代下人什么,见到黄奎出来,张管家忙迎上来,黄奎没开口他就明白意思,轻声道:“长史大人稍候,老夫人说崔统领待会儿就能赶到,她说等崔统领到了再开席。”
黄奎皱眉道:“崔统领要带多少人过来?”
“我也不知。”张管家恭敬道:“老夫人吩咐摆四桌酒菜,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黄奎心中疑虑,回到饭厅内,众人都是看向黄奎,见黄奎一脸凝重,脸色不大好看,也不敢招惹,各自低声窃语,忽听得外面传来脚步声,随即便见到一人从门外进来,众人纷纷瞧过去,已经有人站起身来,拱手行礼。
“诸位久等了!”来人一身甲胄,未戴头盔,腰间也无佩刀,却正是幽州大营统领崔长恭。
进入刺史府,府内侍卫都会让人接卸随身佩带的兵器。
“崔统领,你可终于到了。”黄奎露出笑容,笑道:“大伙儿可都等着你。”却是想不到崔长恭竟然真的敢回城。
崔长恭也是向黄奎一拱手,回头道:“都进来入席吧。”
众人便见到从门外走进来六七名身着甲胄的将领,本来都以为是崔长恭从幽州大营带来的部将,但黄奎看见鱼贯而入的众将领,却是脸色骤变,失声道:“你.....你们怎么来了?”
他自然一眼就认出,鱼贯而入的这几名将领,竟然都是幽州城防军的将领,直属于自己的部将,城防军的两名朗将、四名校尉,竟然都被崔长恭带到了刺史府。




日月风华 第一三一五章 首级
认出这几名城防军将领的当然不只是黄奎,在场的不少官员也是认出,见此情状,都是面露惊讶之色。
幽州大营的统领带着幽州城防军的主要将领前来,这当然是异常诡异之事,在场的官员都是精明之辈,立时便感觉到蹊跷,有人甚至已经预感到今晚只怕有大事发生。
几名部将见到黄奎,俱都躬身行礼,听得黄奎询问,都是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壮着胆子道:“大人,不.....不是您让咱们前来拜祭刺史大人吗?”
黄奎一头雾水,目光却立刻盯住崔长恭,心知这一定是崔长恭搞的鬼。
崔长恭却是面无表情,径直走到了那张空桌边,一屁股坐了下去。
这一瞬间,厅内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大家都看出崔长恭的态度,除了进门行礼,便再也不看一眼。
虽然大家都知道崔长恭与朱丹阳关系亲密,但毕竟是直接隶属于长史之下,受长史辖制,崔长恭当众不给黄奎好脸色,这事情就不对劲。
崔长恭是幽州第一猛将,练兵有方,骁勇善战,军方上下对他都是颇为敬畏。
而且大家也知道,崔长恭性情刚直,行伍出身,长期在军中,反倒不屑于官场那种欲言又止卖关子的作派,他若是看不顺眼,往往都会直接说出来,虽然因此让不少人难堪,但却并无人厌恶。
道理很简单,比起有话当面直说的人,让人更戒备的是欲言又止见风使舵之辈。
不过有朱丹阳在背后撑腰,再加上崔长恭能力出众,虽然得罪了人,但也无人敢找他麻烦。
多年以来,崔长恭与黄奎的关系谈不上多融洽,但也绝对不差,两人时常在一起推杯至盏,兄弟相称,如果有不同意见,也会争吵几句,但往往很快就会用一坛酒解决矛盾。
今日崔长恭的态度明显不对劲。
黄奎脸色难看,冲着一名朗将使了个眼色,出了门,那朗将立刻跟了出去。
“怎么回事?”黄奎冷着脸:“你们几个怎会和他在一起?”
朗将低声道:“大人,不是您让我们前来祭拜吗?先前崔统领亲自找到卑将,拿出了大人的佩剑,告知我们刺史大人过世,城中官员都来祭奠。刺史大人是行伍出身,虽然过世,全下也定然希望行伍将官前来。崔统领让卑将召集了其他几名将领,然后领着我们几个过来。”
“他带了多少人?”
“就一个人。”朗将道:“卑将见到他时,他神情悲伤,而且手上又拿着大人的佩剑,我们.....我们安排了城防,随即便一同前来。”
黄奎心下一沉,只觉得事情愈发的诡异。
佩剑无法调动兵马,所以刺史夫人提出拿佩剑作为信物去传令的时候,黄奎虽然觉得略有些不妥,但也寻思一把剑肯定翻不出什么浪花。
此时才惊觉,崔长恭有了佩剑,虽然不能调兵,却可以利用佩剑假冒是受黄奎吩咐,前去将城防军的将领召集过来。
这六名将领清一
色都是黄奎的人,只要有这六人效忠,黄奎便可以牢牢控制住幽州城防军的兵权。
可是这下六人全都过来,城防军此刻就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他皱着眉头,此时还真不敢确定这是不是老夫人与崔长恭的谋划,或许只是崔长恭见到宝剑之后,临时起意,进城后利用宝剑将这几名将领召集过来,与老夫人并无关系。
如果仅是如此,崔长恭接下来肯定还有后手。
可如果老夫人是故意让自己将宝剑送到崔长恭手里,那么刺史府肯定是已经做了局,接下来必有大事。
他忍不住环顾四周,院内一片幽静。
下午的时候,他也注意过,刺史府内只有几十名侍卫,倒也没有将侍卫营的人马全都调过来。
他过来之时,带来一队人马,人数不多,但却布置在了刺史府外,只说是要加强刺史府的戒备,在这个时候万不能出现乱子,而刺史府这边忙作一团,也没人去管他带兵过来。
“崔长恭有谋反之心。”黄奎低声道:“你和其他几人打招呼,待会儿若有什么意外,我一声令下,你们立下拿住崔长恭。”
朗将虽然有些诧异,但长史有吩咐,也不敢多少,拱手领命。
黄奎虽然感觉崔长恭肯定安排了后手,但想到朱丹阳已死,崔长恭也只是孤身一人,就算勇悍,但自己手下这六名将领也都是悍勇之辈,崔长恭就算再强,也不可能是六人敌手,要拿下他并不难。
不过崔长恭假传军令,这倒是送上门的把柄。
黄奎回到厅内,见自己手下几名将领还站着,挥手道:“都入席吧。”
几人这才走到崔长恭那一桌,正要落座,崔长恭却赫然抬头,冷声道:“谁让你们坐在这里?”
崔长恭勇武过人,幽州军方上下对他自然是异常敬畏,闻言都是一呆,其他官员也都是愕然,心想你那一桌只你一人,空空荡荡,这几名将官不坐你那一桌,又坐在哪里?
黄奎皱起眉头,不过长夜漫漫,也不急在一时发作,淡淡道:“崔统领,你那一桌空着,你带他们过来,难不成让他们都站着?”
“这桌已经有人了。”崔长恭面色冷漠,大声道:“来人,撤掉四双筷子和椅子。”
一桌八人,撤掉四双筷子,那就等于这一桌只能坐四人,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崔长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确实有两名家仆上前,果真扯下了四双筷子和四张椅子。
酒菜还没有上来,但桌上有茶壶,崔长恭这才起身,拿起茶壶,先将三只酒杯中斟上了茶,这才回到座位给自己斟下,面带微笑,抬手道:“三位兄弟,请喝茶!”
他对着空桌而言,众官员更是吃惊,有人看到崔长恭脸上那奇怪笑容,竟是感觉后背生寒。
“赵拓,沈醉,孟三河,是大哥愧对你们。”崔长恭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真的是在对人说话:“我知道你们心中有恨,但你们可以相信我这个做大哥的,这事儿肯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
有官员听到名字,知道是崔长恭手下的部属,更是吃惊。
黄奎也明白过来,眼角抽动,单手背负身后,盯着崔长恭问道:“崔统领,你这装神弄鬼,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崔长恭终于转过头来,看着黄奎,淡淡一笑,道:“正好诸位都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解释解释。”将椅子向后挪了挪,双腿张开,两手搭在膝盖上,大马金刀,一派武人风范,高声道:“数日前,我还在涿郡剿匪,魏旭突然出现,告诉我说刺史大人突然患急病,昏迷不醒,所以我必须尽快赶回永平,以免出现其他变故。”
黄奎淡淡道:“此事本官知晓。听说是刺史府侍卫统领邱翼派了魏旭前往涿郡,向你禀报此事。”
“不错。”崔长恭也不看黄奎,继续道:“我得知此事之后,安排好涿郡那边的军务,立刻带了赵拓、沈醉、孟长河和吴铨四人往回赶。途中却遭遇一场大雨,于是我们在一处破庙避雨,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夜竟然遭遇袭击。四五十名刀骑兵围住了破庙,欲图取下我的项上人头,我们奋力拼杀,除吴铨之外,其他三名弟兄都血战而亡。”
众官员闻言,都是大惊失色。
“崔统领,可知道是什么人?”有人怒道:“袭击朝廷官员,那是谋反,我幽州地面,竟然有如此强寇?”
又有人道:“数十名刀骑兵,这可不是小数目。那伙盗寇哪里来的这么多马匹?咱们幽州对马匹一直管制严格,那群盗寇竟然聚集数十匹骏马,简直是匪夷所思。查,一定要彻查!”
黄奎却是淡淡笑道:“崔统领,你说数十名刀骑兵袭击你,你有几名弟兄战死,你又如何活下来?莫非那几十名刀骑兵都被你斩杀?”
“不过是老天爷不想看到我冤死而已。”崔长恭竟然也是笑道:“正好那破庙之中有位高人也在避雨,拔刀相助,这才保全了我的性命。”
“哦?”黄奎问道:“什么高人?”
“既然是高人,我们凡夫俗子又怎能知道来历?”崔长恭道:“他救我性命之后,便即离开,我也是不知来历。”扭头看向其中一名官员道:“案发广阳境内,林大人,你们知府衙门这两天应该就能接到案报。那队骑兵死了不少人,其他人都狼狈而逃,尸首遗弃在当地,广阳那边应该已经发现了此案,你可以派人去广阳查询。”
永平知府立刻道:“那是自然,我立刻派人前往。”
“其实诸位倒也不必调查那刺客的来历。”崔长恭道:“那批刺客之中,有我认识的人,我担心尸首被野狗吞噬,所以割了他的人头带回来。”大声道:“来人,拿上来!”
很快,却见一名刺史府的的侍卫快步进来,手里还捧着一只小木箱。
崔长恭接过,放在桌上,扫视众人一眼,这才打开盒子,众人立时闻到一股血腥味道,随即便见到崔长恭伸手从箱子里拎出一颗首级来,血肉模糊,在场文官众多,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崔长恭拎出人头,还是让众官员骇然变色,有人面色瞬间变得惨白,亦有人连连后退,更有人转过身去,已经吐了出来。




日月风华 第一三一六章 睁眼见鬼
“胡云!”
一名被崔长恭带来的校尉却是立时认出那首级,大惊失色,失声道:“那.....那不是胡参将?”
黄奎已经骤然变色,抢上一步,盯住首级厉声道:“崔长恭,你......你竟然杀了胡参将?你要谋反吗?”
“长史大人似乎没听清楚,我说过,这颗首级是从那群刺客之中取来。”崔长恭冷冷道:“原来长史大人认得是胡云。胡云带人袭击本将,所为何故?”
黄奎一脸诧异道:“胡参将带人袭击你?这.....这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但这确实是胡云。”崔长恭将首级丢在地上,坐了下去,道:“我与他素来没有仇怨,所以我很奇怪,他为何要带人袭击我,欲置我于死地?”
1...559560561562563...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