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红警之超时空兵团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华丽的虚伪
这也是为什么,苏联能够在战争爆发之后,爆发出上千个师的部队。
这些骨干军官的存在,才能够快速的搭建起足够庞大的部队构架。
但是这对那些没有拿过枪,甚至只是进行过几天军事训练,连列队都不是很数量的苏联士兵来说,就相当的残忍。
后期苏联军队是成长,基本上是在德国锐部队的连番打击下,用实战的铁血环境下,练就的部队作战能力。
德国人的追杀,让苏联士兵学习到了在驻扎地区周围派出侦察兵侦查情况,学会了停下马上就要构筑防御工事的习惯,也学会了睡觉不能拖衣服,更不能让武器离开自己的双手。
在这点残酷的实战环境下,面对生存的压力,只要能够活下来,都会有极大的成长。
到目前为止,从苏联军队的表现来看,苏联军队的很多表现,事实上都越来越像德国军队了。
只是有些细节上的差别,学习敌人的优秀作风,融入自己的特点。
尽管每一个士兵依然穿着绿色的军装,依然带着属于苏联风格的头盔,但是对比从前,已经是属于截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还是有很多事实表明,苏联人相对比德国军队,还是有很多差距的地方。
一个是整体部队的结构,没有做到分工明确,任务明确,特别是后勤的问题,从战争爆发到现在,苏联依然没有改变后勤混乱的问题。
效率低下的后勤问题,往往带来行动难以效率,无法做到随时投入战场。
红警兵团从未嘲笑过任何一个对手,不管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亦或是现在的对手苏联人。
红警兵团的每一个士兵,都很重视苏联人的这种成长,很清楚,面对这样的对手,一旦陷入持.久战之中,对红警兵团是相当不利的。
斯拉夫人的韧性,可圈可点,熟悉战场的天赋,也十分的珍贵。
在当天,第三战区所属的特种作战旅指挥部内,几个人看着今天从战场上缴获的大量东西。
二十六把保养得十分到位的狙击步枪,甚至还有两把是德国的毛瑟狙击步枪,以及十几本苏联军队内部装订的狙击手训练手册。
这些狙击步枪,都是今天从伯力战场上,缴获到的装备,还有一些被狙杀的目标,由于距离的关系,无法缴获战利品。
根据下面的狙击小组的汇报,出现在伯力战场上的狙击手,熟悉使用累得德系狙击手段的苏联狙击手并不是很多。
这种结果也十分的正常,赫鲁晓夫虽然是从斯大林格勒的前线过来的,但是他也不可能调集太多的狙击手过来。
而根据已经获得的情报,苏联军队正在大规模的征召西伯利亚上的猎人,以这些有着丰富狩猎和生存经验的猎人,组成更加庞大的狙击步枪,并且在中西伯利亚修建大量的狙击手训练营,从前线请那些有经验的狙击手,前往教学和传授实战经验。
在这些狙击手训练手册上,还有大量的使用心得和总结,很明显,苏联狙击手不但是在学习,还在学习之中,进一步的自我成长。
这并不是什么好的信号,面对苏联人即将摆开的全面游击战或者全面狙击战,对红警兵团的压力,着实不小。
担心拿到不至于,毕竟在红警兵团的作战序列当中,每一个班可都是有最少一个狙击手,论起狙击手的数量,红警兵团全面超越全世界任何一支军队。
但是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在广褒的西伯利亚平原上,面对各种熟悉狩猎环境,且无所不在的苏联狙击手,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根据估算,有一万个经验丰富的狙击手一旦伺机攻击的话,红警兵团最少要付出五千人以上的伤亡代价,而且上限被估算调高到五万人。
“此事必须重视起来,我的建议是,申请反特种作战渗透系统的协助,我们需要大量的无人机,监控设备,足够的卫星实时侦查,展开覆盖整个西伯利亚的敌我识别机制,锁定攻击野外单独或者小队出现的目标信号。”特战旅的一个上校参谋,提出建议说道。
“目前第四战区处于休整之中,我们也可以抽借第四战区的优秀狙击手,参与对苏联狙击手的猎杀,将普通部队的伤亡尽可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反特种作战渗透系统,可能还不够,毕竟要是动静到来,敌人一旦隐藏在雪地之内,将会难以发现,我的建议是,所有的班组都尽可能携带生命探测器,为一部分的装甲车和突击车加装大型反步兵雷达。”
“要求前线所有的作战部队,严防狙击手的偷袭,遭遇狙击手第一时间呼叫武装直升机支援,携带足够的烟雾弹,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以掩护撤离。”
“那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武装直升机作为支援力量,建议增加猛士突击车的数量,尽可能保证执行作战任务的士兵,能够尽可能得到支援。”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指挥部中的特战旅一号,也随即点头,总结道:“把我们的要求发给战区指挥部。”
在这里考虑苏联狙击手的威胁,事实上,第三战区的所有士兵,很在意敌人越来越多的狙击手,但是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第三战区的每一个士兵,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苏联狙击手虽然有威胁,但还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





红警之超时空兵团 分卷阅读379
第382章反炮兵雷达
红警与苏联战场上,真正给红警兵团带来麻烦的是,苏联人庞大的炮兵机构。
种类繁多,数量更多的各种火炮,尽情发挥了苏联人超陆权大国的大炮国情,苏联人传承沙俄的大炮主义,在火炮方面,往往能够发挥出不逊色于第三战区的炮火支援。
苏联人的火炮,各种类型齐全,苏联步兵普遍大规模装备的迫击炮,支援十分的紧密。
尽管红警兵团有着充足的空中支援和中远近火炮支援,也成建制的消灭过苏联人的炮火,可是实际上,光靠空中支援,是无法彻底消灭地面兵力,炮兵也是如此。
特别是苏联这种有着超大规模的炮兵,尽管每一次空袭都能够给苏联炮兵带来不少的损失,但实际上,苏联的炮兵就没有真正被消灭过。
而且开始学习聪明的苏联人,会在每一次炮兵阵地构筑大量的防空火力,这些防空火力虽然难以威胁到超高空的轰炸机,但是对制导攻击时必须降低高度的战斗轰炸机,在火力密集的时候,还是有一定威胁的。
有一次,两架入侵者战斗轰炸机,飞临苏联火炮阵地上空投弹的时候,被苏联地面炮火包围,尽管当时两架入侵者战斗轰炸机凭借结实的机身结构,在被命中数百个弹片之后,依然返回。
但是那一次两架战斗轰炸机并没有完成轰炸任务,导致苏联人的火炮,给进攻中的部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而苏联人的庞大防空部队,特别是在加强的中高低空的防空能力之后,也全面防范红警兵团的武装直升机。
学习成长之中的苏联军队,以惊人的速度学习适应了红警兵团的战术战法。
以炮兵对付步兵来举例,每一次苏联炮兵要支援前线的时候,优先布置大量的防空火力,这些防空火力十分的分散,不会聚集在一起,都是隐藏在树林之中,并且每一次都进行过心的伪装。
同时也会在附近很多地区,布置假的炮兵目标,真真假假。
并且还完全捕抓到红警兵团空军的作战模式,喷气式战斗机早已经不是秘密,这一点苏联人很清楚,他们根本资格和红警兵团争夺制空权。
但是喷气式战斗机的对地攻击,一样也要降低高度,破坏力极强,拥有准的打击能力。
不过这种攻击,还是能够用高射炮阻挡,并不是完全无法防御。
而红警兵团的高空轰炸机到这个地方,有一个时间差,只要及时转移或者隐藏起来,能够减少很大的损失。
至于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防空火力也十分的关键,经历过西线战场洗礼的苏联军队,拥有很丰富的防空作战经验,这些都给红警兵团造成不小的麻烦。
不过这种麻烦,其实也算得上是小麻烦,苏联的炮兵虽然犀利,但还没有到能够给红警兵团制造大麻烦的地步。
就好像苍蝇烦死人,可也仅仅就是恶心人的地步,无法扭转局势。
为了应对苏联人无所不在的炮兵,第三战区也在战场四周布满了炮兵侦查定位雷达,启用大量的炮兵侦查无人机,侦察机,定位锁定苏联人的火炮阵地。
对比火炮反火炮的战术,采取空中支援的手段虽然有效,但是从效率上,还是不如随时可以发射的火炮更加实在,更不用考虑会被拦截的问题。
所谓炮兵雷达又称炮兵侦校定位雷达,简单的说就是利用雷达技术,追踪敌方火炮发射的炮弹后,依据敌军火炮弹道后推出其发射阵地的位置,为己方的火力反击提供敌军目标的确定点坐标资料。
为了应对苏联人的炮兵火力,第三战区在伯力和共青城战场周边,各自布置了十六座炮兵定位雷达。
这种雷达能够侦测中远近射程的炮弹,火箭弹,迫击炮炮弹。
并且能够逻辑性的识别目标,可根据炮弹的飞行阻力系数辨别炮弹的口径。
从测定到雷达数据,到执行反击的自行榴弹炮或者是野战榴弹炮以及多管火箭炮、远程战术火箭的反应时间,在六秒到十八秒之间。
反应最慢的是野战榴弹炮,这种非自行的火炮,很多坐标和校准,都是需要人力来完成,因此反应时间较慢。
反应最快的是数据链下的自行榴弹炮,在执行反火炮任务的时候,炮兵定位雷达的侦测数据是和自行榴弹炮数据连接,只要侦查到结果,便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快速锁定侦测到的敌人炮兵坐标,然后快速进行火力压制。
在对付苏联的火炮上,红警兵团并没有使用最先进的战场综合反击制导系统。
该系统是炮兵定位雷达的一种升级版本装备,自身拥有强大的侦查雷达能力,自带制导导弹发射车,能够搜索到战场上的雷达信号,直接发射制导导弹摧毁敌人雷达,也能够执行反炮兵任务。
主被动的雷达,能够捕抓敌人雷达信号,也能够捕抓到炮弹的雷达信号,然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摧毁敌人雷达和炮兵阵地。
并且能够根据雷达的数量和发现炮弹苏联,进行智能逻辑的自主反击。
正常来说,这种装备,完全可以实现战场无人部署,全自动作战。
只是目前这款装备造价不菲,无论是导弹还是装备的先进程度,苏联炮兵根本不足以动用到这种级别的武器。
在现代化地面战场上,反炮兵定位雷达,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装备。
而在二战,这种装备的出现,必将成为敌人炮兵的噩梦。
战场上的局面,很快就呈现出了一面倒的情况。
小心翼翼的苏联炮兵,憋了很久,好不容易要偷偷的打一炮,马上就被抓了个现行,连第二炮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来袭的炮火摧毁。
一开始苏联炮兵们以为是巧合,但是在短短的一天之中,这种巧合就出现了数十次,导致苏联炮兵一天之中损失了超过八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这让苏联炮兵全都胆寒了。
第383章染血的家书
夏季的远东,郁郁葱葱的植被铺满大地,花鸟虫鸣,没有酷暑,只要清凉和舒适,处处充满了生机。
如果没有爆发战争,这里会是最好的避暑胜地,然而战争让这里变成了一座炼狱。
共青城战场前线上,布满硝烟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翻开的土地和数不清的弹片。
低矮的战壕修建在城市废墟当中,厚重的沙袋构筑起了防御阵地。
一个个士气低迷的苏联士兵,依靠在战壕和废墟之中,双目没有聚焦的望着这座已经被战火烧红染黑的城市废墟,远东的共青城,又是一座被战争拉入深渊的地狱。
如果没有漫无止境的炮击,没有数不清的枪林弹雨,也没有那些翻开的焦黑泥土中,偶尔可以看到的




红警之超时空兵团 分卷阅读380
残缺身体器官,这里的景色应该是相当的美好。
赫鲁晓夫组建了两百万大军,试图防御红警兵团第三战区的进攻,可是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太骨感。
战斗爆发之后,一切全都和赫鲁晓夫预测的完全不同。
红警兵团不是德国国防军,红警士兵也不是德国士兵,两者从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也有太多的共同点。
在一份发给赫鲁晓夫的评价报告上,一个苏联高级参谋这么写到:“这是一支我从未见过的军队,他们的顽强意志超过我的想象,比枪口下和坚定意志理念下的苏联士兵,更加顽强和坚韧。
尽管很不愿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支军队拥有超过德国军队的钢铁纪律,进退有序,几乎难以有诱敌深入包围的机会。
强大的后勤保障也远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们的每一个士兵身上,都携带有一个礼拜的干粮,每一个士兵都具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他们的火力从来没有降低过,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后勤困难,根本不存在。
根据了解,哪怕是在前线,他们依然有能够大规模聚餐烧烤丰富物资,各种新鲜的蔬菜,牛羊肉和面包大米,从来就没有缺过。
他们的空军运输机,在一天之内就能够从美国农场内,将食物运送到前线部队的野战炊事车内。
他们的武器弹药,从后面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部队手中,每一个士兵身上的子弹都有富余,每一门火炮都几乎有着用不完的炮弹……”
写这份报告的参谋,已经战死,内容很多都是来自战场前线的发现和侦查的结果。
而这份报告赫鲁晓夫已经看了很多遍,每一次他都意犹未尽。
如果苏联军队有这份报告上写的那样,那苏联早已经赢得了战争,所以他很羡慕。
但是作为敌人,他很无奈。
几次组织幸存的空军,去偷袭红警兵团的前线野战机场,可是每一次都无奈挫败。
红警兵团使用的一款战术运输机,能够直接在平坦的地面上起降,能够跨越太平洋飞行,庞大的身躯,一次性能够运载七八十吨的物资。
这种强大的补给能力,苏联根本不可能达到。
只是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特别是连破坏都做不到的情况下。
赫鲁晓夫想尽了一切的办法,小部队渗透,自杀式攻击,空军夜间突袭,没有例外,全都失败了。
如果可以的话,赫鲁晓夫很想和敌人坐在谈判桌上,但是他做不到,苏联也做不到。
唯有继续凭借着意志,继续坚持着。
好在苏联后方,也给了赫鲁晓夫相当多的支援。
在红警兵团全面进攻东西伯利亚的时候,欧洲的德国则是放缓了进攻的结构。
虽然德国很想攻占下苏联,但是持.久战,依然给德国带来很大的疲惫。
现在有红警兵团在牵制苏联,德国也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
德国人放缓,也让苏联在西线的局势,也缓和了不少,将更多的物资尽可能的运送到远东。
这是德国对红警兵团的不负责任,对此红警帝国也向德国提出抗议,要求德国在西线展开积极攻势。
然而德国人也表示,必须要缓一口气,部队太过于疲惫,只能徒增伤亡。
不管如何,苏联倾向于远东的补给,多少是个麻烦。
特别是苏联人的飞机,虽然每一次升空都会很快被击落下来,但是苏联的工业,足以支撑起持续的骚扰。
无休止的炮战和空中交战,就这样在共青城和伯力展开了。
不过苏联人并不清楚,红警兵团并不是拿不下共青城和伯力,而是在积蓄着下一轮的闪电猛攻。
但是对前线的苏联士兵来说,这种对垒实在是太痛苦了。
共青城苏联前线的阵地上,正在休息中的苏联士兵中,有哨兵突然高喊:“炮击,隐蔽。”
骚动传开,天空中炮弹的呼啸声随即落下,一发炮弹在苏联士兵边缘炸开,还有炮弹划破天空发出的凄厉嚎叫,不停的传来。
越来越多的炸弹,落在了苏联人的阵地上,很多苏联士兵,纷纷躲在了战壕之内。
纷纷落在苏联战壕和建筑残骸上的炮弹,掀起了漫天的尘土,爆炸的浓烟席卷而起,尘土飞扬向四周扩散。
如惊涛骇浪般的爆炸,在整个阵地上蔓延,完全没有要平息的意思。
不停有人喊出了卧倒的声音,但是喊得再大声,也盖不过炮弹的声音,许多苏联的士兵,被弹片击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特别是那些躲在建筑残骸内的苏联士兵,建筑残骸并无法帮助他们完全躲过炮击。
而所有的军医都是隐藏在战壕之内,这种情况下,军医也不可能爬出战壕,去救援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伤兵。
只能是等待炮击过去,能够救多少再算多少。
这种炮击很短暂,并没有持续几分钟,很快就结束了。
战场上,也看不到有红警士兵进攻的身上,本就是属于骚扰性的炮击。
这种炮击,完全就是看炮兵的心情,心情不好就会打几发炮弹,心情好也会打几发炮弹。
特别是在一日三餐的时候,或者等待苏联人开始吃东西的时候,炮弹就会落下。
这种炮击很难对苏联士兵进行大规模的杀伤,每一次炮击所造成的杀伤,效果都不大。
就好像这一次的炮击,死伤的苏联士兵,还不到二十个,而落下的炮弹最少上百发。
当炮击停止,许多苏联士兵和军医爬出战壕,拯救那些受伤的士兵。
炮击带来的伤势,最普遍就是弹片外加内出血。
如果是在有完善医疗设备的医院之中,内出血还能够拯救,但是战场上,内出血的伤势能够救活的希望渺茫。
特别是缺少药品的时候,很多伤兵都只能无奈的等待死亡。
距离战壕最近的一个苏联伤兵,被快速救回了战壕,这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左右的少年,还很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神色。
军医伸手摸了一下少年的腹部,两个伤口还在咕咕冒着血水,可怜的肚子上,布满了鲜血,掀开他的衣服,里面的皮肤早已经被染红。
军医小心的擦拭掉一部分的血液,才确定了两个伤口的准确位置。
两个手指宽的伤口,不规则的弹片造成的伤口,呈现锯齿状,鲜血还在从伤口之中涌出来,就如同打开的漏勺一样,哇哇的淌血。
看到伤口的位置,再加上这种大出血,军医十分无奈的对身边所有人摇摇头,弹片进入到身体内,损伤到了肝脏,就算是有充足的药品,也难以救得活。
不过本着自己的责任,军医示意边上的其他战友帮忙,




红警之超时空兵团 分卷阅读381
把这个少年士兵扶起来,伸手摸他的后备,也有两个伤口,穿透身体的弹片,伤到了肝脏,也切断了一部分的肠道。
年轻的士兵,意识开始迷糊了起来,军医见状,马上拍了拍他的脸颊,同时对他喊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意识清醒一点的年轻人,早已经说不出话来说,嘴里冒着血泡,想要回答,可是只有不停从嘴里涌出的血水。
周围的人,只能从他颤.抖的嘴唇之中,读出了几个音符:“求求你们,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最后的四个字符不停的重复,在年轻士兵最后回光返照的时间之中,他也终于喊了出来:“我要回家……”
军医有些不忍心的看着他那年轻的面庞,说道:“好,我们帮你回家,你很快就能够回家了……”
“我很……清楚,我回……不去了,长官……,信……,寄……”年轻的士兵,凭借着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的说了出来,只是还没有说完,便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看着没有气息的年轻人,军医很无奈的摇摇头,在他身上摸索了会儿,终于找到了一封早已经写好的家书。
鲜血将信纸染红了一大片,打开信封,里面的纸张保存十分完整,只有一部分染到了血印。
军医擦了擦手中的鲜血,小心的将信封内的信纸抽了出来。
字迹都很清晰,就是字体有点凌乱,可字里行间内的那种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反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字字如金。
“亲爱的母亲和姐姐、弟弟:
看着手中干净洁白的信纸,每每要下笔,都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因为在这里,时时刻刻都在面临死亡,但我不得不迫不及待的在信纸上写下这些内容,否则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秒我是否还活着,而我也不知道到了天堂,应该怎么和你们说了。
从走上战场的那一天,我一直都很想念你们,原谅我从莫斯科大学直接走上了战场,也原谅我都不和你们说一声,但是我没得选择。
我知道,我无论如何都看不到你们了,我怀念你们的声音,怀念你们的相貌,怀念你们曾经给予我的家庭温暖。
你们是我在战场上唯一的神寄托,战争太残忍了,人性泯灭的战场上,断送了太多无辜的生命,也摧毁了太多太多的家庭,在我们连队之中,甚至还有一个十四岁的士兵。
尽管我坚信胜利会属于伟大的苏联,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胜利。
那天,那个只有十四岁的士兵,离开了战壕就再也没有回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1...118119120121122...2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