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肚子咕咕作响,宇文温觉得饿了,便示意宦官近前:晚膳都准备好了么?
回陛下,都准备好了。
今晚主食是什么?
呃主食有米饭和面食,陛下是
宇文温想了想,吩咐:米饭。
是。
宦官告退,宇文温搓了搓脸,继续等会议结束。
他的女人们,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有人习惯吃面食,有人习惯吃米饭,这是不同饮食习惯带来的生活差异,即便住在一起,除非有巨大的外力扭转,否则很难改。
饮食是这样,政治上也是这样。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末三国鼎立,归于司马晋,但统一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是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天下四分五裂,数百年的纷争以及南北对峙,已经让人们对于一个统一王朝不是很适应。
这就是当下的事实。
年纪大点(六十岁以上)的人,多少记得西魏东魏对峙,侯景乱梁,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多少记得周齐对峙周国灭齐。
所以,很多人都记得清清楚楚,国力强盛的萧梁,是怎么被带着八百残兵南逃的侯景掀翻,末路的梁帝萧衍,悲哀感慨:天下自我得知,自我失之。
人们还记得萧梁宗室是如何自相残杀,记得萧梁大将陈霸先袭杀尚书令王僧辩,把持朝政,然后取而代之建立陈国。
还记得齐国的皇位纷争,记得周国的晋王连废二帝,记得天元皇帝暴毙,外戚夺权,差点就取而代之。
记得陈霸先唯一的儿子陈昌在回国途中不幸落水身亡,记得宣帝陈顼是如何夺了侄子的位置。
这一切,大家都记得,记得清清楚楚。
数百年的纷争南北对峙,一朝统一,但许多人并不认为这是必然,不认为从此天下一统,又是一个延续数百年的王朝。
这些人,可能是关东高齐故地豪强世家旧人,可能是江南大族陈国遗民,或者是关中郁郁不得志的文官武将,大家都知道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所以,都在冷眼旁观。
他们在旁观,看年轻有为的天子(宇文温),是否如梁帝萧衍那样年老昏庸,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或者太子继位后,是否会如天元帝那样短命。
或者,当宇文温去世后诸子是否内讧,正如萧梁宗室相互残杀那般。
真要是那样,机会就来了。
没道理齐神武周太祖陈武帝能做到的事,我做不到。
宇文温想到这里,揉了揉太阳穴,继续深思。
大分裂之后的统一王朝,基本上都是短命王朝,扫平七国的秦是这样,结束三国乱世的晋是这样,结束南北朝的隋也是这样。
问题出在哪里?
当分裂日久,大家都认为这很正常,若有人强行逆天改命,要改变这个现状,那就得承受反噬之力,这股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分裂之后的统一王朝都是二代而亡。
这说法好像哪里不对,因为结束五代乱世的宋不是二代而亡。
宇文温觉得宋的情况有些特殊,赵宋击败了中原各国,却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若要抬杠,可以说赵宋没有统一天下。
其次,且不说烛光斧影内幕如何,赵匡胤没能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被弟弟赵光义接了皇位,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二代而亡。
大分裂之后的统一王朝,二代而亡,这说明了分裂的天下再次统一时,会如同大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那样,产生统一并发症。
统一并发症一旦发作,是会要命的,实现了统一的王朝,要承担反噬之力,随后陨落,为新朝做嫁衣。
所以,秦隋成了过渡王朝,汉唐成了受益者,而三国归晋,没过多久就是数百年的战乱。
那么周国会不会为人做嫁衣呢?
这个问题很有趣,宇文温越想越精神,要应对这个问题,那么首先得确定这所谓的反噬之力是什么。
一言难尽,简单来说,他觉得是观念和政治惯性。
当大家习惯了天下多国鼎立,忽然间被糅合在一起,各利益集团的诉求利益得不到顾全,自然心生不满,于是不臣之心就有了。
而对于统一天下的王朝来说,忽然吸收了大量的别国百姓文武官员,如何妥善处置是很棘手的事情。
以现在为例,对于民间来说,关东百姓习惯的是邺城朝廷,江南百姓习惯的是建康朝廷,长安朝廷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太陌生。
对于那些降官而言,要如何融入到胜利者的官僚体制内,也是一个问题,若长期仕途不顺,不满情绪自然就有,离心力增加。
然后,因为统一,所以胜利国把别国的烂摊子也接过来了,一旦处理不当,就是民变甚至叛乱四起。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国家,其国力必然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君主雄才大略,是强势的皇帝,即雄主。
于是雄主多猜,然后太子就不好当。
皇帝强势,太子表现太好,招来猜忌,然后被废;太子表现不好,失宠被废。
接班人不稳,最后上来的新君控制不了复杂局面,于是二代而亡。
秦始皇不立太子,结果出巡途中暴毙,为内臣赵高外臣李斯趁机暗箱操作,于是整个王朝崩溃。
隋文帝猜忌长子杨勇,为次子杨广所趁,杨广成功上位,猜忌弟弟们,所以杨家一母同胞的五兄弟,全都不得好死。
至于西晋,司马炎立低能的儿子当储君,宇文温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历史就在眼前,挑战性很大,如今的周国会不会因为统一并发症发作而崩溃,是宇文温面临的巨大挑战。
他当然要采取措施应对,所以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精密布局,以便预防。
所以,儿子们到底要如何重用,该怎么分家,若分封,该怎么分封,都是整套应对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完美平衡
饭后,宇文温漱完口,拿来尉迟明月的发言稿,他想知道小姨子/小妾在会上发言时间那么久,所说内容是毫无意义的废话,还是言而有物。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发言稿洋洋洒洒足有数万字。
居然还有提纲。
宛若写作文一样,发言稿先有提纲,然后分有细纲,对应要说的内容,宇文温大概浏览了一下,发现从总体来说,这个发言稿提到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
他有些佩服的问:明月,为了准备这发言稿,花了多少时间?
两天而已,很快的。尉迟明月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说,模板都有了,按着框架把想说的一一列进去,然后把相应的事例也放进去,然后分段小结,最后是汇总,完事。
宇文温听到这里默默点头,看来尉迟明月是锻炼出来了,不过他看着这发言稿,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也就是因为在纸上写字方便,你才会写那么多,若还是竹简记事的年代,光是用刀往竹简上刻字都能累断手,真那样,看你还有那么多废话!
今晚是尉迟明月侍寝,但因为要抓紧时间写总结,所以她现在还没空服侍宇文温,宇文温坐在一旁,看着尉迟明月那认真提笔写字的样子,笑了笑,自己拿起资料看起来。
资料的内容,是有司今年关于河南地区的社会调查汇总,根据这些汇总,宇文温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河南出现了新物种。
新物种是什么?
新地主。
传统的地主,其大小庄园是自给自足,自己种粮食,自己种葛麻纺布,自己种树养马,豢养庄客部曲做护卫,解决衣食住行,大地主甚至可以做到闭门为市。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庄园经济,除非有自己庄园无法出产的物资,才会用粮食和布匹作为货币外购。
那么新地主,则完全不一样。
新地主的庄园,除了部分土地依旧种植粮食保底,其他土地都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诸如油菜棉花菽(大豆)时蔬等经济作物,完全是以参与市场销售为经营庄园的主要目的。
或者,在其基础上,开办各类作坊,雇佣工人,参与到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中去,成为新的社会体系中一员,不再是闭门成市的传统庄园。
除去山南荆襄之地不说,河南淮南江南,因为军事和政治原因,顽固势力被宇文温铲除过几轮,所以现在以上地区,新地主的比例很大,人数上不是简单过半而已。
这些新地主,有的是从旧地主转变过来,有的是当年凭借军功获得土地的外来户,然后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开始茁壮成长。
长到现在,终于成了气候,于是开始有了政治诉求。
这正是宇文温所希望看到的。
新地主的产业,需要参与到商品流通中去才能盈利,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反对旧地主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赞成谷贱伤农,迫使农民出门务工。
但前提是朝廷里有人支持他们的主张,或者有自己人在朝廷当官,影响决策。
所以,科举恰逢其时。
新地主们通过转变经营模式,从快速发展的河南两淮江南经济以及海贸中获得超乎以往的利润,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教材辅导书,请来优秀的老师,让自己的子弟族人脱产读书,一门心思备战科举。
实在不行,还可以投资,花钱培养那些家境贫寒但资质不错的异姓读书人,甚至通过联姻来笼络有望中选的读书人。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新的官僚集团会形成,那就是科举官僚。
这样的科举官僚是寒族出身,却和出身于旧地主的寒族科举官僚不同,基于自身阶层利益考虑,政治诉求也完全不同。
出身旧地主的官僚,奉行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喜欢风险,不喜欢人员流通,希望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被土地束缚,主张父母在不远游,也不喜欢朝廷对外扩张。
但出身新地主的官僚完全不同,他们的诉求,和传统的士大夫以及传统寒族地主有着明显分歧,而这种分歧,可以被皇帝加以利用,实现政治制衡的目的。
宇文温为了预防统一并发症,需要解决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压制权贵,所以需要一支可靠的政治力量。
这种政治力量,按传统来说是宗室,但问题在于历史的发展表明,宗室用起来很棘手,重用则迟早内讧,疏远则皇权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完蛋,真的是左右为难。
但现在,有了源自新地主的科举官僚,只要过上十来二十年时间,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如历史上的科举官僚倾向于依附皇权那样,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寒族子弟,天然的就和门阀大贵族站不到一起,而这些人作为新地主或者新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自然要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利。
或者争取影响决策,让国家政策更加偏向于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
如此一来,出身新地主的科举官僚,在官场内形成规模后,必然和代表着保守势力的大小官员以及权贵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僚发生政治上的角斗。
所以作为皇帝的宇文温,可以让这种科举官僚唱白脸,压制权贵。
这就是他的规划,且不说日后有没有海外分封,仅就国内而言,宇文温认为没必要实封儿子镇守地方,因为这样做的话,他去世后,兄弟相残的可能性很大。
燕王宇文维翰坐镇幽州监视河北,魏王宇文维宁坐镇并州监视河东,是为了压制当地地头蛇,他们没有封国在当地,且总管职务不会世袭,到了一定年限就会调任回京,由别的皇子继续接任。
这就是循资格里的差遣使职,对于宗室同样适用,皇子(宗室)们出镇地方,就是领了差遣或使职,只要皇帝撤销任命,就得乖乖回来。
如此安排,算是日后兄弟间相处的一个保障,宇文温知道自己去世后,儿子们要如何相处,他已经管不着,所以能做到的,就是开个好头定好规矩。
新君靠着科举官僚压制京城权贵,给宗室差遣压制地方,必要时授予兵权以拱卫皇权,灵活性很大,如果觉得某个宗室在外不稳,可以收回任命,宗室便只能乖乖回来。
还不放心,那么新君也可以考科举官僚制衡宗室。
皇帝靠科举官僚压制权贵宗室,不代表国策会走上老路日趋保守,因为这些科举官僚代表的利益集团,本身就有扩张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原材料产地和倾销市场。
宇文温觉得,在这样的安排下,宗室在外做大的可能性很低,没了这种风险,大概新君会对宗室们宽容些。
当然,若是新君冷血无情,依旧不依不饶屠戮宗室,宇文温那时早就不在人世,哪里还管得了。
这么一番精心设计下来,完美的政治平衡就出现了,那么他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未必。
晋武帝司马炎,为低能的太子司马衷设计了一套政治架构,内有双外戚家族辅佐新君并且互相制衡,外有宗室八王拱卫京师,震慑各门阀世家以及各地地头蛇,堪称完美平衡,结果呢?
所以,宇文温知道自己再怎么精心设计,未必十拿九稳。
晋武帝为儿子设计的政治平衡崩盘,明太祖为孙子设计的政治平衡也崩盘,那么,当他百年后,若儿子不争气玩脱了,政治平衡崩盘后,内战爆发,历史还会重演么?
不好意思,真要爆发内战,胜利者还是我的儿子,别人没有任何机会!
宇文温放好资料,眼睛看着前方墙壁,仿佛看向不存在的虚空。
他有儿子,有很多儿子,名讳全都记在宗籍上,但还有个儿子,名讳不为人知。
那是他的私生子,就在世人面前,却没人意识到那是他的骨肉。
这个私生子会护着兄弟们在内战中获胜,没有人打得过。
私生子的名字,叫做
黄州集团。
第三百三十三章 没想到
上午,一身素白的司马令姬,入宫于命妇院拜见皇后尉迟炽繁,与她一同入宫的命妇还有不少,但都身着命妇服饰,所以司马令姬的装束显得格外显眼,又有些失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