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宇文温见陈媗感兴趣,开始讲解特效药的相关注意事项:“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当然有效,但要注意服用方式,不能将药片吞入肚中,而是要压在舌下,此为舌下含服。”

    陈媗虽然知道要这么服用,却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所以问:“这有何区别”

    “起效时间不一样,吞下肚,药效发作都要到一两个小时之后了,哪里还来得及但舌下含服不同,起效速度很快,几分钟即可,正适合救急。”

    宇文温一口气喝完粥,继续讲解:“这是做过药理实验的,先用小白鼠实验,然后在医馆进行临床实验,经过数年,才最后确定。”

    “不仅要舌下含服,病人服药后的姿势也得注意,为了让药效尽快起作用,坐着比躺着、站着都好。”

    “原来如此...”陈媗点点头,有些感慨:”有了这神药,将来必然救人无数..”

    宇文温对此有不同意见:“硝酸甘油不是起死回生的仙丹、神药,是特效药,所以,不能百分百把人救回来,这一点,你们都要记着。”

    “但是,有了硝酸甘油,至少心脏有病的人在发病时,活命机会大了许多,所以,这药去年一推出,就供不应求。”

    “为了造福百姓,即便研制硝酸甘油花费大量资金,但药厂依旧按着薄利多销的原则,要求各药店将药的销售价统一定在一片一百文的价格。”

    “一个成年人,务工的工钱一般都在每日三十文以上,省吃俭用的话能省下二十文,所以,六片一瓶的特效药,一个月的工钱就能买。”

    “病人发病时,第一次服用两片

    ,基本上就能缓过来,严重点的,需要额外再服用两片,缓得过就能活,缓不过来,意味着无力回天,可以再吃两片,权做死马当活马医。”

    “人命值不值钱当然值钱,所以你想想,六百文买一瓶救命特效药,有最多可达三次的救命机会,谁家不舍得出钱”

    “就算这药避光保存也得一年一换,谁会不舍得买”

    宇文温说得头头是道,陈媗十分认同,老人很容易有胸闷、心悸甚至心绞痛的毛病,花六百文买一个活命的机会,这可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

    &




第五百四十八章 硝氏兄弟
    邺城工业区,一座正在运行的大型化工厂内,宇文温正在现场视察,他看着眼前鳞次栉比的各类设备,听着各类轰鸣声,只觉心旷神怡。

    陪同视察的人之中,坐着轮椅的刘杨分外显眼:天子站着,身为臣子的刘杨居然坐着。

    按说此举失礼,但没人纠结这一点:一把年纪的刘杨腰椎受伤,不能久站,所以天子特许他坐轮椅。

    而刘杨还作为讲解员,向天子讲解这些年来邺城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宇文温看着白发苍苍的刘杨,看着对方不由自主颤抖的手,心中叹息:这是帕金森病的前兆,老刘啊老刘,你累了一辈子,该颐养天年了。

    刘杨却沉浸在讲解之中,邺城的化工业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如今向天子介绍情况,就如同向天子介绍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刘杨有儿子,推着轮椅的那个年轻人就是“小刘”,“小刘”在天子面前有些拘束,但“老刘”却滔滔不绝的说着话。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西阳郡公宇文温来到邺城,在城中偶遇炼丹道士刘杨,自那以后,刘杨走上了修炼“化学之道”的征途。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刘杨已经白发苍苍,因为在一次实验事故中腰椎受伤,虽然不至于瘫痪,却落下病根,不能久站,甚至得坐在特制靠背椅上,不然也坐不久。

    宇文温对这位劳苦功高的潜邸旧人很关心,特许刘杨坐轮椅见任何人,包括他。

    而他对于人才,不吝褒奖。

    刘杨在黄州时娶妻成家,有了后代,但一心扑在“证道”之上的刘杨,数十年如一日的痴迷化学,要不是宇文温还记得“小刘”的存在、时不时过问一下,刘杨几乎都没给儿子的前途做任何打算。

    即便是现在,刘杨也一心扑在技术问题上:

    “陛下,邺城的日用化学品产量逐年增长,之前每年的增长都在一成半左右,自从南司开辟了西洋海贸,接了大订单,去年的增长达到四成。”

    “如今面临的问题,就是油脂原料不足,想要进一步增产,难度很大....”

    宇文温点点头:“是啊,这是个问题,养猪、养羊需要时间,需要草场、饲料,不是说养就养的...”

    说到兴头上的刘杨,此刻正在向宇文温介绍邺城肥皂产业的现状,而这家化工厂,其主打产品就是肥皂以及各类油脂制品。

    小小肥皂,如今已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具备保护皮肤、嘴唇效果的护肤、护唇产品,品种也五花八门起来。

    这一产业大发展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动物油脂,动物油脂可以来自河北各地普遍饲养的羊,也可以来自日渐增多的养猪场内大肥猪。

    收集而来的动物油脂,经过皂化工艺后制成肥皂,若掺入香料,也可制成香皂,工业化生产的肥皂、香皂,以及各类油脂制品的产量很大,所以化工厂对于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猪、羊的养殖规模总不能无限制扩大,那么化工厂的生产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因为原料供应不足,导致难以再进一步。

    对此,刘杨和许多技术人员都想到了可能的替代办法,那就是合成油脂:从石油里提取油脂类化学品,然后加以精炼,制作出肥皂以及各种油脂制品。

    原理,和从石油中提取蜡来取代虫蜡、蜂蜡一样。

    若这样的构想能够成真,刘杨觉得化学工业必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对此观点,宇文温十分赞同,因为他知道石油化学工业确实能做到这一点:石油里包含各种有机化学成分,如能将这些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就能生产出许多化学制品。

    然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提取出石蜡、精火油以及一些润滑油,已经是当前技术水平能做到的极限了。

    以石油为原料,大量生产包括肥皂在内的化学制品,这一幕在他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很低。

     



第五百四十九章 硝氏兄弟(续)
    上午,邺城旁,运河码头处,船只密集如云,港区边上某食肆二楼,微服出宫的宇文温看着窗外运河河景,又时不时看看手中一张素描。

    两相比较之下,他确定新拓宽的运河,确实比原来宽许多。

    不仅如此,相州境内一系列水利设施的完工,让连接邺城和永济渠的运河水量大增,所以运河能够容纳更大的船只进行航运。

    如此一来,河北名城邺,作为一颗强劲跳动的心脏,和永济渠这条经济大动脉联系在一起,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宇文温将当年的素描放下,赞叹道:“光看这场景,就不亚于渭口港,邺城不愧为大都会,只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一样能焕发出别样光彩。”

    陪着出游的门下高官官、侍中许绍,由衷附和:“若无陛下的奇思妙想,邺城达不到今天的繁华。”

    “那当然,没有实业的支撑,所谓的商业繁华不过是镜花水月。”宇文温毫不谦虚的说着,伸手将放在案上的茶杯轻轻一晃,杯中小小的“镜面”瞬间支离破碎。

    “邺城的繁华,来自于政治,来自于历代国都的地位,当这种地位消失,邺城不再是达官显贵、豪商巨贾聚集的地方,又偏离主要航运水道,那么衰落就不可避免。”

    “但是有了实业,那就不同了,大量的工业、手工业,在养活许多劳动力的同时,也吸纳周边地区的原材料,然后生产出大量产品,所以在经济上难以替代。”

    “邺城作为手工业、工业基地,作为原材料、各类产品的集散地,即便不再是国都,甚至连陪都也不是,却依旧能保持一流大都会的地位。”

    “所以,朝廷也不吝于投入人力物力,为邺城修建、扩建运河,让邺城能连接上永济渠。”

    宇文温一番自问自答的说法,许绍十分赞同,他曾任相州刺史,为邺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历任地方官的努力下,在朝廷给予的优待政策下,邺城“焕发青春”是理所当然的事。

    邺城,作为故齐都城,作为关东名城,和关中的长安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作为竞争对手存在的,所以当年尉迟氏覆灭后,有人建议把邺城毁了,也省得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某些势力又靠着邺城“借尸还魂”。

    但邺城还是躲过了被毁的下场,自宇文温登基以来,一直致力强化邺城“河北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要把邺城变成一个“工业城”。

    现在,邺城确实变成了一个工业城,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城区,河北地区许多闲散劳动力都聚集邺城,靠着务工养活自己以及家人。

    虽然邺城商业兴旺发达,但各商家的利润多来自销售各类工业、手工业制品,这就证明邺城真的已经成功“转型”,如同黄州西阳那样,成为一个依靠实业而兴旺发达的大都会。

    所以朝廷才舍得花大价钱,投入“烈炸药”,拓宽连接永济渠和邺城的运河。

    许绍看过相关报告,所以知道去年相州官府是如何拓宽运河的:直接在运河岸边,每隔一段距离就埋入定量的“烈炸药”,然后引爆。

    据说那一瞬间,长达数里的河岸同时“沸腾起来”,烈炸药直接把河岸炸“烂”一大截,青壮们再将河岸拓宽简直是轻而易举。

    因为有了‘烈炸药’的帮忙,运河拓宽工程很快(相对)便完成。

    又因为邺城本身就有生产‘烈炸药’的能力,所以为河北地区的许多大型工程、以及矿山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此,许绍掌握许多第一手的数据,这让他对‘烈炸药’的重要作用颇为感触。

    之前就已经有‘猛炸药’,这是名为“苦味酸”的化学品,而如今出现的‘烈炸药’,则是另一种化学制品。

    许绍作为门下高官官,位列宰执,当然知道烈炸药的底细,虽然他不知道烈炸药具体的制作工艺,却了解其主要成分。

    那就是硝氏兄弟:硝酸/硝化甘油,以及硝化棉。

    按照特定工艺,将甘油用硝酸处理,就能得到硝酸硝酸/硝化甘油;同理,按照特定工艺,将棉花用硝酸处理,就能得到硝化棉。

    硝化甘油先问世,所以是“兄长”,而“弟弟”硝化棉的脾气同样火爆,极易发怒,一旦发作,就是剧烈的爆炸。

    正因为如此,硝化棉又有别名“火棉”。

    “硝氏兄弟”有成为烈性炸药的潜质,但“俩兄弟”



第五百五十章 红红火火
    午后,邺城东市,食肆聚集的街区内弥漫着淡淡酒香,又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本店新到美洲辣椒!量大管够!”使得准备大快朵颐的饕餮们纷纷驻足。

    美洲辣椒,是比茱萸辣上许多倍的“异果”,自辣椒去年来到中原,在各地广受食客欢迎,邺城也不例外。

    许多人吃辣椒时,会被宛若火烧的辣味辣得涕泪横流,随后念念不忘,再吃茱萸等常见辣味调料,已经不觉得辣了,所以邺城里的食肆、酒肆但凡能做到辣椒供应充足,就能确保生意火爆。

    但辣椒非中原原产,所以去年一年,邺城内各家食肆、酒肆手中的辣椒极其有限,只有少数几家才能持续供应辣椒,别家只能眼巴巴看着这几家生意红火却无计可施。

    不过各家食肆、酒肆都能买到少量辣椒种子,可以自己种辣椒,所以经过一年的栽培,加上各家都下血本用暖室栽培,到了今年,邺城的辣椒供应相对多了一些。

    即便如此,依旧满足不了食客们的旺盛需求,还好,新一批美洲辣椒到货了。

    五味斋邺城分店,三楼雅间里,设宴款待客人的刘二,向来客们说起今年到货的美洲辣椒。

    “几艘万斛海船,装满辣椒,横跨万里抵达吕宋,然后到番禹,结果就在码头上,一半的货被南司拦下来,那场面极其火爆,不知道的,还以为南司是明火执仗。”

    “大家是知道的,岭南气候湿热,所以需要吃些辛辣之物祛湿,如今有了辣椒这种好东西,岭南百姓那是必然离不开的,奈何去年才开始种,产量不够,就只能靠舶来的美洲辣椒救急。”

    “岭南是这般,两湖亦是如此,所以能运到邺城的辣椒,可是得来不易,不过呢,再过几年,中原各地辣椒的种植面积上来,就不会再有如此尴尬事情发生了。”

    在座的各位,实际上不关心辣椒到底够不够,因各自家中暖室都种有辣椒,可以自给自足,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和辣椒倒是扯得上关系,于是一人问道:

    “刘兄,这么一来,那美洲酋帅日后拿什么和北司做买卖”

    刘二也不避讳什么,直接回答:“当然是用真金白银了。”

    他这么直接的回答,让本打算旁敲侧击的客人们一愣,随后目光变得热切起来,那人又说:“这...那传言...莫非是真的”

    刘二喝了杯茶,说:“真的,美洲土著不知怎么回事,似乎还不会冶铁,农具、兵器基本上都是石制,据说虽然有金属制品,却用来当做饰品,真搞不清楚他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不过呢,冶铁不行,冶炼金银倒是驾轻就熟,世代积累下来的金银,可不是小数目。”

    “北司的探险队,用铁器和对方做买卖,对方没多少值钱之物,索性拿真金白银来换,还是等重交换,这种事换你们第一次听见,能信”

    其他人听了,依旧有些不敢相信,问题接二连三的冒出来:“那,这真就是用铁换金银”

    “美洲土著真是殷商后裔么”

    “他们没有铁器,平日里如何砍柴如何杀敌石制工具真的堪用么”

    问题很多,刘二不慌不忙,逐一进行解答。

    他是有名的消息灵通人士,而且消息来源十分可靠,毕竟刘二作为日兴昌银行相州分行的“经理”,信用不好可是不行的。

    北司(北洋贸易公司)如今正组织队伍对万里之外的美洲进行探索,建立了据点,开辟了新航线,还和当地许多土著部落建立了联系,这些事为大家慢慢熟知。

    玉米和辣椒,是北司从美洲运回来的“异果”,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美洲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奇花异草,而是金银。

    按着大家从不同途径听来的消息,据说美洲土著十分富有,酋帅们穿金戴银,住的地方都是金灿灿的。

    与此同时,美洲土著又很穷,衣不遮体,什么都缺,连工具和武器都没几件是金属制成。

    所以,这些疑似殷商遗民的土著部落,就像一个个捧着金碗乞讨的乞丐。
1...11901191119211931194...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