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孔颖达越听越糊涂,他还没来得及消化对方说的话,萧瑀又透露出新的消息:图书馆里收藏有全套《华林遍略,是求学社整理出版的,每本装订精良,每日可都得去早些,不然会被人借完。

    《华林遍略全套么!孔颖达闻言来了兴趣,但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另外的词汇:求学社?出版?每本?装订?借完?怎么听不懂啊?

    呐,书呢,都是一卷卷的,不过求学社出版的书却是装订成册,叫做本,大概就是卷的意思

    请问求学社为何社?

    求学社?就当他是书肆吧这出版,就是印制,不是手写,就是嗨,州学会派人讲解,孔兄自然会懂的

    萧瑀不停地说,孔颖达每个字都听得懂,但合起来的词汇就完全陌生,就这么走着,来到一处学堂外,大老远便听见内里一人正在讲学,中气十足。

    见着有人近前,门口有杂役上前询问:两位郎君,是来听讲还是寻人?

    听刘博士讲学,不知此处是否是刘博士讲学处?

    正是,不知两位郎君是否州学学生?

    孔颖达闻言眉毛一挑: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是不是州学学生都可以听刘博士讲学,若非学生只要事先在州学登记过即可,但在堂上只有州学学生方可提问。杂役的语气很平和,对了,这位郎君下次来,可得穿上学服,这样以便刘博士辨别。

    原来如此。孔颖达点点头,他今日是来拜见刘博士,不过既然对方在讲学,那他就顺便旁听一二。

    然而当他二人在杂役的带领下,从侧门进入学堂时,见着里面一片黑压压的人头随即愣住:没位置了!

    众人都是静静的坐着,侧耳听上首一名中年男子讲话,没有一个人看向发出动静的侧门,孔颖达和萧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正两难间,忽然人群中有人向萧瑀招了招手。

    萧瑀如同溺水之人捞着了根稻草,扯着孔颖达往那人方向挤过去,不时歉意的对旁人说抱歉,抱歉。

    好容易来到那位身边,却是个年纪和孔颖达萧瑀相仿的年轻人,见勉强腾出些位置,萧瑀也没顾那么多,拉着孔颖达赶紧坐下。

    那位年轻人和萧瑀相识,拱了拱手向孔颖达低声问道:在下宇文理,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第二章 求学 续
    ?午时,州学食堂,身着学服的学子们正在用餐,孔颖达穿着新领学服,端着盘子上的饭菜,来到两位学长身边

    萧瑀和宇文理其实也没比他入学早多少,不过对州学的各项制度明显熟悉很多,所以孔颖达决定先来请教二人相关事宜。

    呐,别的不说,江南黄梅天,届时到处湿漉漉的,要提防被褥发霉。

    口渴别喝生水,开水房可以打水,每日前三壶免费,第四壶起可就是要收钱的,不过每日两壶基本就够,无需担心,洗澡水第一桶也是免费。

    要登记联系人,或者保人,千万别糊弄,不是说防贼,是多个手段以便你生病或者不测时联系家人,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官府查起来也能有些头绪。

    萧瑀和宇文理不停地说着,孔颖达一一谨记在心,他发觉这黄州州学真的和别处不一样,各项规定很细,那种感觉让人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归纳出来。

    州学有学舍,当然学生入住还得额外交费,自己在外边解决住宿问题也行,但要定期在州学备案,以免出事找不到人,而那‘联系人’也是同样目的。

    州学有食堂,当然也是只有学生才能用餐,一日两餐,费用已经包括在学费里了,然后住在州学里的还有早餐,孔颖达吃的午餐虽然简单却实在,虽然每人只能添一碗饭,但也足够了。

    最夸张的是菜竟然有咸味,也就是说放了盐,孔颖达家境不差,却也觉得这伙食是不是太过了些。

    不过分,黄州菜价低,盐也不缺,肯定不是厨房弄错了。

    宇文理如是说,看起来似乎知道其中内幕,孔颖达没有细问,毕竟这位姓宇文,大约和山南的那三位宗室有关系。

    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关键是孔兄是否在学舍住宿?若不住在学舍,每日去图书馆抢书可抢不过别人。

    此话怎讲?

    你想想看,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想看的人更多,一般人只能在阅览室看,不能外借,所谓僧多粥少,图书馆每日早上八点开馆,七点半就有人排队了!

    可这与住不住学舍有何关系?

    州学七点三刻才开大门,你说呢?

    孔颖达闻言有些纠结,他此次好容易征得父亲同意,不远千里来到黄州求学,为此家中先派了仆人先过来租了院子,算是在黄州有了个别院,为的就是让他安心住下。

    他不住的话只能是留下仆人居住,毕竟学舍规定不许带仆人,当然孔颖达不会没了仆人服侍就过不下去,只是再换个小些的院子,那先前交的租金就浪费了。

    可若是一早就去看书,先生们讲课如何去听?

    有课表,遇到自认为不用听的可以不去,但是萧瑀说到这里笑了笑,若是小考不过,那后果自负。

    此话怎讲?

    这个说来话长,州学相关制度会有人讲解的。

    孔颖达不觉得自己会有问题,最纠结的还是图书馆,按着萧瑀所说,有可能某些书籍会被人争相借阅,去晚了搞不好真就排不上了。

    当然还有一招,借了书后在图书馆通宵翻阅,只是州学有规定,不许连续通宵,以免闹出人命。

    阅览室当真有长明灯?

    有,我二叔呵呵,定然不会骗你的。宇文理舌头打结,好歹把话转过来。

    那当真是全套么?

    有,二十套,但依旧不够,还好不能外借,只能在阅览室看,所以怎么着都能排到的,再说全套数百本书,也未必正好想看的书都被借完了。

    图书馆里还有什么书?

    一会州学派人给新入学的学子讲解,会发一张书单,图书馆藏书的目录上面都有。萧瑀说到这里,特地提醒了一下:书,可都是一本本的,叫做线装本。

    孔颖达很纠结为何书是一本而不是一卷,自古以来书就是卷,又何曾听过线装本?

    孔兄,州学的好去处可不止图书馆,还有一处地方也是让人趋之若鹜。

    此是何处?

    辩堂!所有人可在此辩论,即便是刘博士,也定时在此坐镇,任何学生都可以发问!

    此话当真!

    孔颖达闻言眼睛一亮,他最喜欢辩论了!

    当真,不过呢,刘博士很忙,时隔几日才有时间来,更多的是学子之间组队辩论,当然为了防止场面失控,都有州学先生主持。

    组队?这是什么?

    也就是几名同好一队,和另一队辩论,队中人人都能发言,免得一人说到喉咙沙哑,当然还有自由辩论,谁够胆的可以单枪匹马舌战群儒!

    ‘用不着组队,我一个人就行!’

    孔颖达如是想,当然没说出来,他愈发觉得此次南下是来对了。

    不知两位是住在学舍,还是住在各自府中?

    我等倒是想,奈何府里管得严,不许住

    。。。。。。

    西城,一处院子,萧瑀领着书僮走入大门,几乎是倚门而望的一位中年人立刻迎了上来:殿下

    都说了很多次叫郎君!

    是是是,小的一时口误,请殿下郎君恕罪。

    阿舅呢?还在州衙么?

    国舅还在州衙。

    都说了不要叫国舅,你这般口无遮挡,要是我请人到家里做客被其听到了,你说他们要以何礼相待?

    小的明白,明白

    中年人讲话有些中气不足,外表看和常人无异,其实却是宦官,陪着萧瑀长大,又随着这位梁国皇子来到山南黄州西阳城,伺候饮食起居。

    郎君这是要去哪?可曾用过午膳?

    用过了,我去阿姊那里。

    萧瑀走出大门,他舅舅张轲的住处就在邾国公府附近,所以没走远便来到邾国公府门前,门房见了他便将侧门打开:郎君请。

    邾国公府规矩很严,萧瑀能得如此待遇,以梁国新安王的名号可不好使,那是因为另一个身份:邾国公侧室萧氏的弟弟。

    直接来到后院门口,守门的健妇见着他也没说什么,就这么让主仆二人进去,只是有一名侍女随行,毕竟规矩还是规矩。

    花园之中,一名年轻人正给两个四五岁大的小家伙念书,见着萧瑀走进,招手喊道:萧兄!

    宇文兄!

    萧瑀向着宇文理拱了拱手,随即继续前行,襄州总管宇文明长子宇文理,和他一样,得知经学名家刘焯在黄州办学授业,特地赶来黄州求学。

    宇文理的堂叔是黄州总管邾国公宇文温,所以这位自然是住在邾国公府里侧院,而萧瑀本来也被姊夫安排住在侧院,不过因为张轲也在西阳,所以萧瑀最后还是住在舅舅家里。

    他去年就想过来,只是年初梁国皇帝萧岿去世,萧瑀为父亲戴了一年孝,今年要远赴黄州求学,母亲张太后哪里舍得,本是不答应的。

    不过刘焯的名气实在是太大,张太后觉得有弟弟张轲和女儿萧九娘在黄州,不怕没人照应,所以最后还是让儿子如愿成行。

    来到一处院子,刚进院门却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郎撞来:阿舅!

    浣奴乖,你阿姨在么?

    在

    小女郎扯着萧瑀往里面走,进得房内,却见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在摇着摇篮。

    阿姊。

    新安来了?今日在州学如何?

    萧九娘温柔的摇着摇篮,里面一个婴儿正在咿咿呀呀呢喃着,这是她为宇文温生下的儿子,排行第三,如今将近十个月大。

    阿姊,今日我在州学碰见了先师后人,信都孔颖达,他可真是不远千里到黄州求学。

    竟然是先师尼父的后人啊萧九娘有些感慨,随后问道:新安在黄州住得还惯么?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和阿姊说。

    住得惯。萧瑀说到这里忽然不好意思起来,阿姊,那件事情

    你姊夫同意了,从今日起,府里的藏书,你和宇文郎君两个可以借回去看。

    多谢阿姊!

    要谢谢你姊夫。

    姊夫呢?萧瑀问道,他每次来府里,都很难得碰见姊夫宇文温,这位可是忙得很。

    你姊夫外出公干去了。



第三章 大兴炉冶
    ?长江南岸,周国鄂州武昌郡大冶,矿山之中无数矿工正在忙碌,背着一筐筐铁矿石从坑道里走出,倒在四轮马车货厢里,然后运往山脚。

    山脚的热闹情况不逊山上,数座炼铁炉正冒着浓烟,明亮的铁水流出,工匠们分工协作进行处理,而又有数座炼铁炉正在备料准备开炉。

    所有炼铁炉用的鼓风装置都是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风机,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而已经预加热的风被鼓入炉内,能让炉火烧得更旺。

    炼铁炉附近场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经过精心设计的水力锻锤,正在锻打着通红的铁块,一身横肉的铁匠们用铁钳夹着铁块,将其打成想要的形状。

    水排空气预加热还有水力锻锤,是当年巴州军器监率先投入使用的工艺,经过数年摸索已经完善,所以很容易便在大冶监推广开来。

    虽然春寒料峭,可铁场里到处热浪滚滚,许多人挥汗如雨,大部分都是光着膀子,偶尔有水车穿梭其间,为工匠杂役们运来凉开水解渴。

    水是咸的,放了盐?

    正是,工匠和矿工们出汗多,光喝水可不行,没有盐就没力气,没力气这进度就受影响了。

    铁场里如今有多少工匠?

    连带杂役已经逾千,而矿山里的矿工超过两千人。

    黄州总管宇文温,如今正领着襄州总管宇文明巡视大冶监铁场,鄂州刺史周法尚陪同,同行的还有另外一人:大冶监大监厍狄士文。

    周国拿下郢州,因为山南襄州治下也有一个郢州,所以将新得郢州更名为鄂州,州治依然是在夏口,而率领水军突入夏口水寨。

    为周军攻克夏口立下大功的周法尚,被任命为鄂州刺史。

    鄂州武昌郡以南的这座大矿山,自古就已有人开采铁矿石铜矿石冶炼,只是规模一直不算大,而一年多以前周国拿下陈国郢州之后,调集人力物力全力开发,矿山规模越来越大。

    大兴炉冶,是黄州总管宇文温为此处命名大冶的由来,宇文明对此深有同感,如此忙碌的矿山,不正是大兴炉冶么?

    为了让大冶监尽快开炉,山南州郡调集大量工匠云集于此,又有宇文温亲自坐镇协调,昔日陈国手中的小矿山,短短一年内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铁场实在是太热,一行人走了一圈已经是汗流浃背,奈何作为官员不能光着膀子,所以宇文温等人在随行吏员的劝说下转到军器作坊里参观。

    铠甲刀长矛箭镞,以及相关的皮绳翎毛等原材料堆得到处都是,不过多虽多却摆放得整整齐齐,又有许多水缸在墙角,为的是出现火苗及能用水及时扑灭。

    军器作坊里也是人来人往,工匠们忙着制作各位武器,又有吏员将成品清点后运入库房,现场人声嘈杂什么动静都有。

    宇文襄州,宇文黄州,周使君,铜场就在前方,请!

    厍狄士文一如既往不讲人情,两位宇文总管刚走出作坊,便前头带路向铜场走去,那里同样是热浪滚滚,开采出来的铜矿石,在这里的炉子提炼出铜

    然后与铅锡配合,通过钱范用叠铸法制成一枚枚铜钱,运往山南各地。
1...336337338339340...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