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这还只是一本书,求学社及其他黄州书肆和学者之间还有很多合作方式,校书有酬劳,自己为各类典籍出注解,可以和书肆那边签订‘分成’契约。

    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著作交给对方出版售,既可以是‘分成’,也可以是‘买断’。

    ‘买断’是黄州书肆特有的合作方式,意指双方评估一部著作的价值,书肆将费用一次性付给作者,然后这部书出版之后是赚是赔,都和作者没关系,适合对自己著作销量没底的作者。

    刘炫对自己很有信心,所以他打算在黄州大干一场,将平生所学及心得都编撰成书,靠着黄州书肆的雄厚实力将其出版,让天下更多读书人看到他的著作。

    想到这里,他将流通券收好,然后拿出信笺开始写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先来黄州的刘焯想到了他,他自然也会想到别人。

    。。。。。。

    总管府衙,几乎要被案牍劳形的宇文温,与前来汇报军务的总管司马杨济交谈着,趁着佐官不在,两人忙里偷闲谈起私事。

    不是寡人啰嗦,你那两千多匹布的分成,好歹存一些吧,没有些家底,日后急用钱怎么办?

    有大王在,自然有借钱的地方。

    有恃无恐,怪不得这几日到处请客,很阔气嘛杨公子!

    大王说笑了,‘公子’二字,下官可担不起。

    公子一词,古来有之,只是如今的用法和明代不同,宇文温之前爵位还是郡公时,其身份和年纪,倒是配得上宇文公子的称呼,不过说到杨济的话,还得是‘当年’才能被人称呼为‘杨公子’。

    吏员捧着一堆公文进来,两人停止交谈,待其放好公文离开之后,谈话又继续进行。

    见着这堆积如山的公文,杨济劝谏:大王,何须事必躬亲?虽然大王年富力强,但总要习惯用人。

    历练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不精通基层事务,往后极易为胥吏所欺,再说了,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于行伍,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历州县,不临台阁。

    可幕僚的培养亦非一朝一夕,大王平日里总是亲力亲为,万一临机应变需要左右独当一面,一时间哪里能撑得起来?

    培养?怎么不想培养?只是总管府的吏员非寡人亲随,若是他日寡人调任别处,总不能把一大帮人都调过去吧?宇文温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还是得考虑实际情况。

    严格来说,无论是总管还是刺史,其长史和司马都是朝廷任命的,为的就是监视和分权,如今不过是情况特殊,所以宇文温能指定杨济做自己的总管司马。

    但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他还年轻,往后的宦海生涯里迟早要调任别处做官,亦或是被调回京城当京官,到时候不可能把自己用惯的官员一起带走。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能靠得住的就只有自己,对于如今的宇文温来说,还有王府幕僚这个选项。

    王府幕僚,除非被罢职或者请辞,不然是要跟着藩王(府主)走的,所以苦逼的刘文静,成了继杨济之后又一个宇文温的包身工,经常加班加点忙个不停。

    还有从事郎中厍狄钧亦是如此,这才是宇文温培养的‘左右’,但他们作为王府幕僚佐官,是没办法插手总管府衙事务的,所以宇文温在总管府衙成了办公狂人。

    他年轻精力旺盛脑子又灵活,还有杨济宇文十五许绍郝吴伯郑通这几个‘爪牙’帮忙,宇文温把黄州总管府的军政大权牢牢抓在手中,积极种田练兵备战,就等着下一轮副本的开启。

    陈国呢,迟早是要完蛋的,虽然不知道朝廷何时动手,但寡人不会闲着,你也不要闲着。

    宇文温拿出一本记事本交给杨济,示意对方边看边听他说。

    《古文尚书真伪初探畅销,这算是偶然,但寡人从中看到了商机,酝酿了一段时间之后,总结了几个想法,你来参谋参谋。

    当然,这记事本上所写只是初步的想法,有什么看法或意见尽管提。

    杨济浏览了一遍,为宇文温的构思震惊,不由得脱口而出:大王,这样也行?




第一百二十章 这样下去不行
    西阳城北,西阳王府湖畔庄园,一处院子内,刚放衙的西阳王宇文温正看着地上一大圈线缆,这是刚从湖里捞出来的实验线缆,名为防水电报线。

    长十里,铁线为芯外裹杜仲胶作为绝缘胶,造价为一里六百贯,所以这一大圈所谓防水电报线,花了宇文温一万贯。

    这是什么概念?按如今米价,一贯钱能买二石好米,那么一万贯钱就能买两万石米,足够虎林军五千人两个月的口粮,结果现在打了水漂。

    电报线浸水试验,到今日只有三百一十二日,沉在湖底的电报线无法传递信号了,费了好大劲捞上来一看,外层的杜仲胶皮已经多处腐烂,内里的铁线明显生锈。

    没有了杜仲胶绝缘,铁线直接和水接触便导致漏电,所以铁质电报线两端自然无法传递电报信号,而电报线的防水性能若不行,那么就意味着电报‘水线’无法实用化。

    中午时还和杨济高谈阔论谈笑风生的宇文温,如今如同霜打的茄子没了精神。

    他一直有野心,始终幻想着有朝一日将有线电报实用化,随后纵横天下,但却被血淋淋的现实教做人:自己的技术水平差得太远。

    有线电报,顾名思义是靠电报线来传递电报信号,所以要有实体的电报线,那么铺设电报线的问题就必须考虑:走6路还是水路?

    6路,要么用电线杆拉线,那么随时都有被人破坏的可能,不说别的,光是缺铁缺铜的沿线村民或路人都可能随时起歹心。

    要么埋在地下,麻烦也不小:线路维护起来很麻烦,而有心人一样会弄断埋在地下的电报线,更别说埋在土里要面临被水浸泡的问题。

    反正电报线都要做防水处理,那还不如走‘水线’,也就是让电报线沉在江河里,一来不易被人破坏,而来不需要竖电线杆或者挖沟布线。

    只需要船只载着电报线沿着江河一路铺设即可,当然基于各方面考虑,每隔一定距离需要一个中转站,一来是方便排障,二来方便更换线缆。

    尤其长江流域,譬如从中游的西阳到下游的建康,水路大概是一千三四百里,电报线走‘水线’的话,其安全性有保障:长江的水那么深,蟊贼就算想偷搞破坏也没法捞起来。

    又比较隐蔽,不像用电线杆拉线那么显眼,宇文温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自己从西阳偷偷拉一条电报线到建康,神不知鬼不觉就能控制长江流域地区。

    将来周国平陈统一中原,他光是靠着电报线传递各地物价,凭着未卜先知的本事四处调货低买高卖,肯定能变成新一代‘陶朱公’。

    这一切的前提,是做出耐用的防水电报线,橡胶是不用想的,所以宇文温先想到的是漆桐油,用防水油布包裹铁线做成防水电报线。

    但成本太高而效果差强人意,所以进一步的改进是用杜仲胶。

    因为研究压缩气体科技的关系,宇文温已有大片杜仲园,所以杜仲胶的数量还是能保障的,好不容易做出十里长的防水电报线,他还以为能在湖底撑上两三年,结果一年不到就完蛋了。

    一万贯打了水漂不说,接下来还有一个更郁闷的消息。

    电报研究小组现,随着电报线长度的增加,电报线两端的电信号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延迟,经过无数次试验后估算出一个可能:

    如果西阳和建康之间长达一千三四百里的电报线铺设成功,从西阳向建康送一百字的电报,大概两三个时辰后建康那边才能接收完毕。

    其次,若要维持这么一条电报线,需要的电池数量将会十分惊人,其成本还得另算,如果要估算出一个总费用的话,西阳到建康的电报线(单线),至少要花费九十万贯。

    这笔钱,大概能买优良战马九千匹,按一名骑兵配三匹马的配置,可以凑出机动力强的精锐骑兵三千。

    三千精锐骑兵又是什么概念?

    初唐,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唐军精锐骑兵出马邑闪击突厥,于阴山大破突厥颉利可汗,杀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人。

    三千精骑,那可是一把锋利的战刀,若运用得当,足以扭转战局。

    想到这里,宇文温有些恍惚:九十万贯啊!我真有那么多闲钱,吃饱撑的不拿来养骑兵反倒去拉电报线?

    好吧,有线电报确实是神器,但是要出实用化的防水电报线寡人做不到啊!

    一旁的林有地见着宇文温愣,小心翼翼的问道:郎主?

    嗯?嗯,总结,你们要好好总结,写成报告交上来。

    是!

    一万贯打了水漂,宇文温心里在滴血,虽然他经常烧钱,但好歹都有成果,不像这次是打水漂,但他没有责备手下,因为这不是对方的责任。

    长距离的电报线会出现信号延迟现象,宇文温琢磨着这大概是电报线的电阻问题,要想解决就得加电压,一千多里长的电报线需要很大的电压。

    靠电池来堆电压很费钱,所以要上水力电,可即便真能做出实用的水轮电机来,却极有可能因为电学基础不行,三天两头电死人,一死就死十几个。

    或者电报线改用低电阻的铜线,然而一千多里长的电报线那得要多少铜?

    实用化的长距离电报线路,需要电学化学的支撑,很明显,此时的宇文温根本没技术能力撑起来。

    区区黄州总管,靠着做买卖的利润养五千兵还行,要建一条千里长的电报线根本就是妄想,除非是朝廷出面主持建设,但宇文温不会蠢到把这种神器交出来。

    绳索,是要套在别人脖子上,而不是让别人套着自己脖子。

    宇文温转身走出院子,看着天色,他又陷入沉思:这样下去不行,得改变思路了。

    时间不早,再不动身回城,城门就要关闭,不过宇文温一开始就打算今晚在庄园里过夜,只是为了改变思路,怕会是一个不眠之夜。

    有线电报是个无底洞,看不到实用化的希望,两年来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宇文温不甘心,哪怕是再花上十年二十年,他也要摸索出来。

    我还年轻,日子长得很!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多苦?
    虎林军军营,某处小校场,一场激烈的蹴鞠比赛正在进行,和众所周知的蹴鞠规则不同,这个校场里的蹴鞠比赛,对阵双方各有一个门。

    蹴鞠,这种运动从很久以前便在中原出现,一如角抵(相扑),原本主要流行于军营,是群体性的对抗竞赛,虽然现在已经渐渐演化出观赏性的蹴鞠表演,但虎林军的蹴鞠还是强调对抗性。

    虎林军的蹴鞠规则,和时下常见的蹴鞠规则完全不一样,分上下半场,共计九十分钟,两队球员分别身着黑百裲裆,每队十一人,包含一个‘守门员’,除了守门员之外,谁都不能用手触球。

    主裁判一名,边裁两名,每队有三名替补名额,两次黄牌等同一次红牌,球员被赶下场后没得替换,反正就是后世的足球规则。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蹴鞠所用的球不可能是空心皮球,而是用羽毛填充的皮球,球员自然不可能身着短衣短裤还有脚穿足球鞋,一切都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服饰’。

    为了防止将士们蹴鞠过程中受伤,该有的护膝护肘必不可少,小腿上都绑着护腿。

    近现代足球运动,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时代,始作俑者宇文温,如今正坐在看台上观看比赛,和其他高声呐喊助威的观众不同,他有些沉默寡言。

    因为这几日想着如何点开有线电报科技树的缘故,搞得有些急火攻心,正所谓宝宝不说,宝宝心里苦,他无法找人倾诉,只能一肚子火自己熬,所以熬到现在嘴唇起了几个泡,

    能不说话他就不想开口,然而

    传!传!传!传球啊混蛋!对了!对射!射门!射哎呀!!

    一脚近距离抽射,守门员扑救不及,眼见着球就要进了,结果却是擦着门框飞过,看台上一片惊呼,宇文温情不自禁喊起来后,又疼的直咧嘴。

    大王上火了?一旁的李石磨问道,今日是他麾下的将士组队,身着白色裲裆和身着黑色裲裆的新兵营新兵对抗,所以亲自到场助威呐喊。

    是啊,这不都燎了几个泡。

    大王,平日里还请少吃些肉食,毕竟鱼生痰肉生火。

    李石磨讲话依旧是大大咧咧的样子,宇文温倒不介意,毕竟和这样性格的人交谈没那么累,当然这指的是心累。

    这不关吃肉的哎,哎哎,偷袭啊!

    新兵队守门员开球,一脚就把球踢到中场位置,身材高大的麦铁杖得了球,施展飞毛腿,带着球飞快向老兵队球门冲去。

    麦铁杖长手长脚,身形却十分灵活,如同猴子般闪过对方许多球员的拦截,很快就冲到对方禁区,然后分期一脚踢去,守门员做出了判断进行扑救,结果

    麦铁杖一脚竟然踢空了!

    用力太猛,麦铁杖身形不稳一个趔趄,和对方守门员同时倒地,球骨碌碌滚到一边,双方球员见状奋力冲上来抢球,却被新兵队的张定和一脚踢到旁边。

    人影晃动,新兵队斛斯万善冲上来补了一脚,结果近在咫尺却把球踢中门框,正当观众惋惜的时候,又一名新兵队的球员一个头槌把半空中落下的球顶进球门。

    球进了!

    新兵队球员围着进球队员高声欢呼起来,裁判吹响口哨:二比二!

    今年的新兵不错啊,你抢到了几个?宇文温问道,李石磨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就两三个,他们许多人都去了战锋队。

    一上来就玩命?不会是你们骗去的吧?

    大王,末将等哪里敢诓骗。另一旁的田正月笑道,这些主动投军的,大多是想出人头地,而只有风险最大的战锋队,才有机会立下大功。

    想也不行,新来的哪里轮得到他们去玩命。

    宇文温因为嘴疼所以哼哼着,虎林军的战锋队是破阵先锋,伤亡率极高但立功几率也高,装备精良还是双饷,所以不缺人,新来的只能当替补,等前面的死了或者负伤失去战斗力才有机会上。

    话说嘶,话说回来,战锋队是宁缺毋滥,身着重甲还要徒步冲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些豆芽菜你可别选进来!

    末将不敢乱来,战锋队的例行考核,是最严格的!

    当然要严格,若是上了战场,战锋队突阵突不进去,就轮到你带人去突!

    末将领命!

1...487488489490491...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