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极殿开始打卡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不止.xy
“孙道长,你的决心值得肯定,但是你的决定,完全就是糊涂啊”
徐旭用了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对孙思邈说道“人力有穷尽时,这天下人有多少你又能种多少穷极一生,就算你跑遍了天下,但是新生的孩子呢怎么办你这一生就颠沛流离”
“等你死后,你的医术就带进了棺材之中,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医之大者吗”
徐旭看着孙思邈,然后说道“将你的医术传递下去,让天下人都有机会学习到你的医术,这样以后,你的医术才能够救治更多的人。”
“你藏一手,他藏一手,传给徒弟,徒弟在藏一手,藏来藏去,医道就没落了,现在我准备在泾阳开设一个医馆,准备让您来担任医馆第一任馆主招收天下大夫,你来给他们教学,让他们学习你的医术,如何”
“我从未想过藏一手。”
孙思邈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但是你说得对,我虽然没有藏一手,但是不保我的后辈会不会藏一手,所以我将我的医术全部写下来,总有一天,他们能够学习到的。”
“言传身教,仅仅言传,又有何用看着书,能够成为一个像你这样的神医吗医者需要的是实践,这浅显的道理,作为大唐第一神医的你,难道不明白吗”
徐旭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思邈直接就陷入了沉默之中。
“孙道长,你的年纪不小了啊,这个时候你就好好的坐在泾阳,教一些徒弟,让你的徒弟替你云游天下,治病救人,等到他们也成为和你一样的神医之时,就让他们回来,将他们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再培育下一代,这样才能让医者更加的强大,才能让世人真正的可以面对任何的疾病。”
就在这个时候,孙思邈抬起了头,看向了徐旭,对徐旭说道“你说得对啊,我一个人就算是医术再怎么高超,也只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孙思邈这一次并没有在继续说下去了,而是对着徐旭作揖,然后说道“我明天就去长安,在长安开医馆,为天下的百姓教出更多的大夫。”
“”
徐旭一瞬间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老子废了那么多的口水,好不容易把你给说服了,你丫的跟我说,你要去长安
艹
你要是去长安了,那老子的医馆建好了,还有什么用啊
连个扛把子都没有,以后怎么搞
“孙道长,你又错了,在泾阳比在长安要好,长安多贵胄,你若是去了长安,根本没有任何的时间去教徒弟的。”
徐旭开始新一轮的忽悠了,开始贬低起长安来了。
“贵胄若是生病,怎么可能让你的弟子去试手到最后还是你一个人在哪里动手,让你的弟子给你打下手,这样如何能够快速的让你的弟子变强”
徐旭这话说完之后,孙思邈顿时眉头一皱,自己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徐旭说得真的是在理啊。
长安真的是徐旭所说的这个样子。
真的不是一个适合他的地方。
如果要选,还真的是泾阳比较合适。
泾阳的贵胄不多,但是距离长安也近,算得上是一个好地方。
很快孙思邈就答应了徐旭。
徐旭终于吐出了一口气。
总算说服了孙思邈,第一步工作可以开展了
第13章 败家的徐旭
泾阳府衙。
在徐旭的安排下,将好多的桌子排在了一起。
所有人围绕这刚刚排好的桌子坐了下来。
徐旭坐在主位之上。
这一次徐旭直接撇开了李泰,他不想让这个小胖子再听到一些东西,然后再去汇报李二。
这个小胖子真的是让人感觉很操蛋。
之前让他学了点皮毛,就得瑟了起来。
而且这个小胖子有暴力倾向,一点点小事,打一顿基本上就能够解气的事情,竟然把人剁碎了喂狗。
残忍得一批啊
不可以原谅。
众人很快落座了,徐旭坐在主座之上,说了起来。
“诸位,泾阳的重建,我之前已经跟叶县令说过了,医馆,以及书院,这是重中之重,需要放在第一步进行,不知诸位如何看待”
徐旭首先开口了,但是下方的泾阳一众官吏,却面露难色。
一个个的好像想说话,但是却都不说话。
“大家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别憋在心里,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有的话,憋在心里,反倒是不好,还容易憋出病来。”
徐旭笑了笑,丝毫不在意的说道“感觉我说的这个不行的,可以提出来。”
徐旭的话刚落音,突然就有一个人一拍桌子,直接站起来了“侯爷,某是个粗人,也不喜欢绕弯子,您救了咱们泾阳,是咱们泾阳的大恩人,本来于情于理,某应该支持您的,但是您这路子不行某不能同意。”
这说话的是泾阳县尉,名叫孟凯,是一个武将,脾气有些火爆。
徐旭没有生气,平心静气的对孟凯说道“说说你的理由。”
“咱们大唐以农为本,某觉得恢复农耕才是拍在第一位的,不仅是某这么觉得,在场的这些家伙都是这么觉得的,他们不敢说,但是某敢说”
徐旭笑了笑,然后对孟凯问道“咱们没粮吗孟县尉,你可知泾阳富绅给咱们的重建泾阳的大事奉献了多少的粮食吗足足十万石咱们全县敞开肚皮吃,能够吃一年的”
“一年之后呢”
“一年之后,咱们第一步早就结束了。”
“手里没有粮,百姓们心里不会安稳的啊。”
“那就让他们干活卖力一点,到时候咱们给他们发粮食这样他们手中也就有粮食了,再说了,我有说所有人都要参与过来吗愿意过来的就过来,不愿意过来的,那就在家中种地即可,只不过到时候不要来求我赈济他们就好了。”
徐旭笑了笑,他知道历史的走向了,贞观元年雨水泛滥成灾,粮食收成太少,贞观二年大旱加上蝗灾,颗粒无收,这才是他不想发展农业的根本原因。
种粮的收益太低,风险太大了。
想要快速发展泾阳,必须要先放弃种地。
要不然,一切都是做的无用功。
虽然他可以带着大家做好准备,抗击一下自然灾害。
但是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不如好好的发展一下基建,反正以后随时都可以好好的种地,其他的以后再说比较好。
明知道有天灾,还要去跟天灾抗争,战胜了天灾倒是可以装一波逼。
可是也就只有泾阳抗击成功了,那又有什么用
整个关中地区都是灾区,自己现在不过就是一个泾阳县侯,又不能带领全天下的人抗击天灾。
若是抗击天灾失败了,不仅是辛苦白费了,最后还不能装逼。
这样还有什么意思
好好的发展一下基建难道不香吗
可是此时徐旭又不能直说马上有天灾了,种地就是死路一条。
这样别人也不会相信他。
所以他也就只能用这种折中的办法了。
只有这样,他的计划才能够顺利的实行。
只不过进度的问题,一定会困扰到他,不过能够将灾难的损失降低一点,也是极为不错的。
这泾阳的富绅给徐旭的东西,足以让泾阳在不种粮食的情况下生活一年的。
若是数万贯的铜钱,全部换成粮食,足以让泾阳所有人在不种地的情况下活个几年。
然而这些铜钱,对于徐旭来说有用,不能全部换成粮食了。
既然决定要建造书院了,那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书。
一个书院,若是没有书,那还叫什么书院。
徐旭可以从五姓七望那边搞来钱财,粮食,但是却不能搞来书籍。
因为对于世家来说,书才是他们真正的财富。
知识才是他们把控天下最强的武器。
若是天下民智一开,那么世家将成为一个过去式。
只有民智未开的愚民,才是最好糊弄的。
这一次的会议还在继续,只不过徐旭说完他的想法之后,众人也就不怎么反对了。
他们反对的原因,只是害怕徐旭彻底放弃了农业。
失去了田地,那么百姓靠什么生存呢
徐旭既然不强制他们来建设医馆和书院,那么这一切都可以继续。
“既然你们已经同意了,那么就发布布告吧,明日开始开工,有一技之长者,都可以前来报名,每天每人两斤粮食。管两顿,早餐有蛋,午餐有肉。”
“什么”
徐旭的话刚说完,顿时在座的诸位大佬都慌了。
每日每人两斤粮食
这特么的还玩个屁啊
还有谁去种地啊
每人每天两斤粮食,还要管饭两顿,早上有蛋,中午还有肉。
这尼玛消息一传出去,那还有人种地
傻子才种地啊
“侯爷,你这样不好吧”
叶君直接就愣住了,之前徐旭也没有跟他说这话,要是跟他说了这个话,这个会也就不开了。
一天一个人两斤,还要管饭,谁都愿意来干活了啊。
更别说天天还有肉吃。
疯了,这侯爷真的是疯了。
“侯爷,粮食是有,可是鸡蛋和肉哪里来啊”
叶君有点着急了,徐旭这种情况无异于败家啊。
不仅是败家,而且是将他们的计划全部打乱了。
完全就是准备撇开所有人,自己玩了。
“那么多的钱,去买鸡和猪回来养着,慢慢吃就行了。”
徐旭丝毫不在意的说道。
现在这些钱花在泾阳重建上,他是一点都不心疼的。
这些人现在看不懂他的动作,以后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
等到以后,他们明白了就好了。
“圣旨到”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声音传进了院子之中。
第14章 你知道猝死吗?
圣旨来了。
这个时候圣旨居然来了。
李泰这个家伙到底偷偷的干了什么
居然将圣旨给搞过来了。
这个混账东西,做事之前一点都不考虑后果。
感觉爽就可以瞎搞。
也不知道他做了些什么。
不过此时也已经没有了后悔的余地了。
既然圣旨到了,那就应该出去听听圣旨到底说了些什么。
众人直接鱼贯而出。
一个面白无须的公公站在县衙门口,叶君将他迎了进来,并且吩咐好人置办好香案。
宣读完圣旨之后,公公就离开了。
留下来的人面面相觑。
这个圣旨的内容有点诡异啊。
徐旭也感觉有点问题。
李世民给泾阳送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啊。
尤其是他给泾阳的那些东西。
好像整个泾阳被李世民封赏给文武百官的东西,全部都拿回来,再一次送给了泾阳。
田地好像都收归国有,然后让泾阳发给百姓们自己耕种了。
本来泾阳的地早就已经被划分干净了,现在突然所有地全部都变成了国家的,然后再一次送给了泾阳的百姓,让泾阳县自己去分配。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徐旭完全就不知道朝堂之上发生了什么。
而且他也不知道李泰做了些什么。
不过一切看起来,没有任何的不好的地方。
此时圣旨已经传了下来,倒是没有影响到一切。
徐旭心中缓缓的出了一口气。
“走吧,按照计划进行。”
徐旭毫不在意的对着泾阳的大小官吏说了一句。
按照计划进行的意思就是准备按照他的方法来落实一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