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之极品皇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青年看李恪两人饮酒干脆,喝了九碗仍不见醉意,心中对两人顿生好感。

    其实,刚才他见身着不凡,掌柜的对两人也是点头哈腰,心里本就不愤,再看两人还不时的打量自己,便有心叫两人过来饮酒,想让他俩出丑,没想到两人也非泛泛之辈。

    虽然李恪和柴哲威年纪虽小,但经常吃喝玩乐练就了一份好酒量,倒让他对两人刮目相看。

    酒逢知己千杯少,他忍不住自我介绍道“在下马周,不知道两位尊姓大名”

    马周如此自先介绍自己,已经不在因为两人的年纪小而就轻视两人。

    李恪听到“马周”两字,心里一阵激动,不会是历史上的那个名臣马周吧

    如果是,看他今天的穿着,估计刚到长安不久,还没有像历史上所说,做了何常的门客。

    要是这样,就不能放过他。

    如果不是,权当交一朋友,也无甚大碍,略一沉吟,便如实对马周道“在下李恪,这是我三弟柴哲威。”

    马周一听李恪的名字,也是一震,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少年就是大唐的汉王,隋炀帝的外孙,当今的三皇子李恪。

    而他身边的这个少年则是大唐驸马柴绍的个子,难怪掌柜的对二人异常恭敬。

    但他也稍惊愕便已回过神来,起身要给李恪行礼,被李恪制止道“马兄,此事不必声张,你也无需在此地拘泥于礼数。

    既然相见就是缘分,我们就知己相称,不醉不归。”

    马周不是笨人,知道李恪不愿意身份暴露,见他如此说,也就不在执意虚礼,道“既然如此,臣就失礼了。”

    李恪看他刚才在知道自己身份后淡定的表现,确信他就是历史上的名臣马周。

    因为,有意想与他结交,说话也开始亲热起来。

    马周见李恪虽是王爷,不摆架子,待人随和。

    他自己说话便也不再拘束。

    跟马周的闲聊中李恪知道,马周确实如历史上所述,有着一段曲折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他出生在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然而,他十分好学,胸藏济世之才,只是他生性豪放,还有些怪异,因此被周围的人所不理解。

    他先是在博州因刺史达奚恕所出任州助教之职,因“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而被达奚恕斥责,一怒离开博州。

    离开博州,马周先到曹州今山东菏泽晃了一圈,跟着又到了汴州今河南开封,在汴州浚仪县,担任浚仪县令的崔贤就曾狠狠地侮辱过他。

    后来马周到了密州,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书趣阁shuqu赵仁本。

    赵仁本是个有钱的主儿,他见马周才华出众,不知是出自慈善的考虑,还是出于投资的意图,总之他资助了马周一大笔钱财,帮助马周西入关中,到京城长安谋取仕途。

    只是,历史上的马周,贞观元年627年的时候还在博州,而李恪眼前的马周,还没有到贞观元年,则已经来到了长安,比历史上的时间早了两年,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随着话题的深入,李恪和马周谈论的内容越发广阔,对彼此也越发的尊敬。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悄然而过。

    小宝子看了看窗外的天,知道李恪出宫时间长了不妥,该是回去的时候了,就在身边小声的提醒他时侯不早了。

    李恪也知道现在不能在外面久待,所以,就直接问马周道“周兄,此次来长安有何打算”

    马周听出李恪话里的意思,是想有心招揽自己,心中一喜,他本就是来长安谋取仕途的,如今大唐还是士族的天下,没有人举荐是很难入仕的。

    能让得到李恪的招揽,也不失为一条入仕的捷径,便如实回道“在下想来试试运气,看是否能谋取一官半职,衣锦还乡。”

    马周的回答没有半点做作之态,李恪感觉得出他也有进自己的汉王府做事的念头,心头不禁大喜,直接相邀请道“不如,马兄来我府上暂时屈居一段时间,以后定为马兄寻得一官半职。”

    李恪如此直接,就是因为历史上马周曾做过何常的门口,知道他也是想通过别人举荐。

    马周怎不知这是李恪相邀,就干脆的答应道“既然如此,在下敢不从命。”

    见马周答应了自己的邀请,李恪心情大好,又和马周多喝了几杯。

    再看看天色,确实不能在待,于是让柴哲威给了马周十两银子,让他给马周安排下客栈。

    柴哲威从李恪与马周交谈的话语中,已然看出了马周不凡的才能,而李恪邀请马周到王府共事,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拍着胸脯爽快的答应下来。

    随后,李恪又叮嘱马周先在客栈暂住几天,等过几天自己搬进汉王府,就请他过去。

    马周没有拒绝李恪的安排,大方的接过了银子。

    李恪这才告别柴哲威和马周,放心离开。

    回到皇宫,李恪来到书房,开始思考今天让自己感到疑惑的几件事情。

    首先,就是李孝恭被封宗正寺卿,而不是历史上的吏部尚书。

    宗正寺卿是从三品,吏部尚书是正三品,从品阶上就可以看出吏部尚书要比宗正寺卿高。

    而相比宗正寺,吏部尚书的权利要大,所管一部之事涉及大唐的礼仪外交等,是一个是实权部门。

    虽然,宗正寺卿所管的都是宗室的事,但是能有什么事情让他管,轮到他管的事情的时候他能管得了吗

    能涉及到宗室王族的事情,不是一个王爷就能管得了,只能用皇帝亲自过问。




第28章 大大的意思
    所以,宗正寺卿只是一个闲置官职而已。

    历史记载,李孝恭只是一个武豪之人,胆识不凡,性奢豪,喜欢游乐,自养歌姬舞女百余人,整天陶醉于饮宴之中。

    然而性格宽容仁厚,无骄矜自伐之色。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亲近他,这在李姓宗室中再无第二个人。

    宗族中,也唯有李孝恭与江夏王李道宗兄弟二人最为当时人们所称颂。

    李孝恭曾怅然地对亲人说“吾所居宅微为宏壮,非吾心也,当卖之,别营一所,粗令充事而已。

    身殁之后。

    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

    由此可见,李孝恭并非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打击,或者是李世民的猜忌。

    他能对亲人说出那样的话,说明宗正寺卿是他自己谋取的,如此做法只是他急流勇退的一个信号,这位王爷已经不想在大唐的权力中心有所作为,只想过平淡的生活。

    而李孝恭急流勇退之后,宗室唯一能有所作为的当属江夏王李道宗。

    所以,李恪觉得,是否和李道宗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李支持自己,这关系到关陇集团中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态度。

    至于李孝恭,他也不能轻视。

    毕竟,能成为两代帝王的都欣赏的将才,立下赫赫战功的他,即是不在朝堂,对朝局也能影响一二。

    其次,就是李世民为什么把他以前的秦王府赐给了自己呢

    这是很突然的事情,是李恪没有想到的。

    至少,历史上李世民并没有如此做法。

    由此可见,他在甘泉宫御书房和李世民的一番对话明显为这次能赐府秦王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也说明李世民现在很重视自己,赐府秦王府似乎在是在给自己一个信号。

    “到底里面包含着什么深义呢”

    李恪自语道。

    虽然,自己没有能够被册立为太子,但李世民似乎有自己的考虑。

    赐府秦王府,虽然没想像李承乾被册立太子一样对自己的肯定,但也是一份荣耀。

    武德年间,李世民进封秦王兼尚书令,领右翊卫大将军之职,当时的秦王府又称天策府,可见李渊对李世民的器重。

    所以,秦王府无论从规模还是装饰都不会比东宫差,李世民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秦王府赐给李恪。

    显然,不是让他做历史上的秦王,学他发动政变,他是在政变中弑兄杀弟登上皇位的。

    所以,他是不会让同样的事情在自己的儿子中发生。

    因而,赐秦王府给自己,李恪确实在欣喜的同时有点忧虑。

    第三,就是马周,李恪刚在酒楼结识的贞观名臣。

    历史记载,盛世明君唐太宗曾有一段四请马周的故事。

    太宗不仅在创基业、马上定天下时注重求贤,在登基称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辅国政。

    他“四请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显示出他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严重的灾情已危及到国计民生。

    作为一国之君,唐太宗忧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极为虔诚的谴责自己。

    只是风霜雨雪,都是自然现象,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多次求雨无果后,唐太宗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他宣布,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切要有几条具体的意见。

    这可难坏了武将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

    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马周的落魄朋友,漫游到长安,借住在他的府中。

    得知了常何的为难之事,马周不加思索,伏在案上,洋洋洒洒,一挥笔就写了二十多条建议,文辞非常优美。

    次日早朝,常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奏疏呈给太宗。

    太宗一看,颇为震惊,这些建议有根有据,切中时弊,确属可行,但武夫常何决非有这神来之笔,便问他是何人所写。

    常何告诉太宗是马周所写。

    太宗又问马周是何样之人,常何便向太宗简要介绍马周的情况“马周是清河荏平今山东荏平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尤其精通先秦诸子的典籍。

    不过由于他自负才学出众,性格难免清高孤傲,因此郁郁不得志。

    起初他在博州一所学校教书,常受地方官的训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离家远游。

    穷困潦倒的他,经常受人欺凌,历尽艰辛来到长安,遇到了臣,臣觉得他乃当今一大奇士,就让他住在了家里。”

    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非常高兴,立刻就想见见这位人才。

    于是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

    唐太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再次派人去请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这位性格高傲的马周请到了皇宫。

    当唐太宗第一眼看到这位穿着普通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时,就感到了这个人非同一般,于是和颜悦色的和马周谈起了当时政zhi局势以及为政之道。

    马周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

    当即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有了用武之地的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

    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如鱼得水,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感激归感激,在为官上,马周清正不阿,常常敢于直谏。

    公元633年,马周上书皇帝,对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大建宫室的做法提出了比较宛转的批评。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书李世民,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朝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百姓横加剥削,劳民伤财,不得民心,而且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导致最后灭亡。



第29章 侃侃而谈
    马周尤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

    可是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民心,被人杀死在扬州。

    马周劝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谨记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使统治巩固,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

    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更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越发重用起他来。

    公元639年贞观十二年,马周迁为中书舍人。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因为一直为国事操劳,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

    他在临死之前,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皇帝上的奏折统统烧掉,并说“春秋战国时的管仲和晏子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而出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马周死后,唐太宗为他举行了规格很高的国葬,并特别把马周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皇陵。

    想到这些,李恪心里有些忐忑,马周如此才能,却被自己几句话就说动到汉王府就职,表面上看是马周为李恪效力。

    或许,只是马周的一个权宜之计,他只是想借李恪的势力再进一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因此,他不能掉以轻心,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接下来就是处理马周的问题,如何在和马周以后相处的时间里,让这位名臣对自己忠心耿耿,真正的为自己所用,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脑海里把今天的事情都过了一遍之后,李恪觉得还有件事情要重视起来,那就是酒。
1...1213141516...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