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之极品皇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李恪将他们扶起,喜道,“从今以后你们就是本王的护卫了,本王赐你们六人为汉王府六大太保吧。”

    “多谢殿下。”

    六人虽然被刘温训练的已经成了冷酷无情的杀人兵器,但对李恪的欣赏还是多少有点意动。

    李恪要的就是这样效果,而刘温对李恪的做法也很满意,他看了杨恩一眼,不由的朝他微微点了点头,而杨恩也同样的点了点头。

    长久的相处和共同拥有的秘密让他们早就达到了不需要说话就可以用眼神交流的地步。

    而今天他们的相互点头其实是对李恪的认可,对李恪的肯定。

    至于他们究竟认可了李恪什么

    肯定了李恪什么

    他们不会说,李恪自己也不知道。

    “殿下,老奴答应你的事情已经完成,想必殿下也不会阻拦老奴回宫了吧”

    刘温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噢,本王答应师父的事情岂能反悔。”

    李恪自从知道了宝藏的事情之后,他时常担心杨妃的安全。

    虽然,皇宫大内戒备森严,不会有什么人伤害到杨妃。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杨妃所知道的宝藏和宝藏本身的秘密值得很多人铤而走险。

    所以,今天即使刘温自己不提,他也会让他回宫。

    “那老奴就先告辞了。”

    刘温说完,也不等李恪回答,就闪身离开了天香阁。

    “殿下息怒,刘温也是担心娘娘的安危,才会如此放肆,还望殿下不要责怪于他。”

    杨恩看到刘温不及李恪说话,就已经闪身离开,生怕李恪不悦,忙给他开脱道。

    “杨老,你不用说,本王知道师父心中所想,更加明白他担心的是什么。”

    然后,就听他淡淡一笑道,“再说,本王说过要怪罪于他吗”

    “没有就好,看来是老奴多虑了。”

    杨恩有些尴尬的说道,他从李恪的话中似乎听到李恪话外的含义。

    那就是他似乎知道一些关于他们的秘密。

    但是,他没有问,他怕李恪会反问自己,到时候反倒让自己因为暴露太多他不知道的事情而让李恪陷入被动。

    所以,他保持了沉默,虽然他想知道李恪是怎么知道他们的秘密的,或者是李恪究竟知不知道他们的秘密。

    李恪不再纠缠此事,满心喜欢的带着六位护卫离开了天香阁,剩下独自一人的杨恩在那里暗自叹息道,“殿下越来越成熟了,老奴也放心了。”

    李恪收了六名护卫,虽然听刘温说过他们的厉害。

    但还是特意让朱童和候虎两人跟刘大等人相互比试。

    比试的结果让他发现六人确实如刘温所说,出手狠辣,剑下绝不留情。

    要不是朱童候虎等人也是其中好手,估计一场比试就可以要了他们两人的性命。

    在李恪为自己的六名护卫高兴不已的同时,李世民却在两仪殿大发雷霆。

    因为他今天收到了云州急报。

    这份急报距上次宿州和云州急报只有三天的时间。

    可是仅仅是三天时间,云州战事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急报的字数很少,内容也很简单,但给李世民的触动很大。

    “代州都督张公谨出兵西坡,中突厥诱敌之计,云州城破,突厥抢走云州粮食和财务无数。”

    李世民看着急报,气急攻心的怒道,“张公谨岂能就这么容易的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呢

    他真是越来越糊涂了,朕一定要治他的罪。”

    与此同时,他的心里对于出兵突厥的决定开始有了动摇。

    他本希望借助张公谨的一战,可以让朝中大臣特别是像长孙无忌和高士廉还有房玄龄这样的人认同自己出兵突厥的决议。

    但是,通过张公谨云州战事这件事情,他突然明白自己错了。

    以现在大唐的实力,是难以跟突厥一较长短。

    “看来只能派人去跟突厥和谈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开始思量,如果真用钱财赎回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那究竟该派谁去呢




第163章 那就和谈吧
    正在李世民思量如何处理张公谨和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的时候,尚书仆射封德彝和萧瑀,中书令房玄龄,门下侍中高士廉,兵部尚书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尚书左臣魏征,谏议大夫王珪还有秘书郎岑文本等人走了进来。

    他们刚要给李世民行礼,就听李世民说道,“不用多礼,先看看云州急报吧。”

    说完不理众人自顾自的开始沉思起来。

    封德彝等人听说了云州急报,但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所以,看到李世民不悦的神情,也不敢劝说,只好细心的开始翻看云州急报。

    急报的内容非常短,但是众人相互传递,看完的时候用了不少的时间。

    因为,大家都不敢相信张公谨这样一员沙场宿将会被突厥用诱敌之计所迷惑,进而让对方攻破了云州城。

    李世民等了半天,这才见众人将急报看完,沉声问道,“云州战报的内容你们都已经看完了,说说这件事该怎么解决”

    “皇上,老臣认为张公谨作为代州都督,统管代州云州等数州军事,防御北方突厥。

    如今,宿州城破,云州又被突厥攻陷。

    都是因为张公谨不明敌情,轻敌冒进所致,理应严惩。”

    封德彝说道。

    “皇上,张公谨是该惩罚,但不是现在。”

    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如今,突厥已经抢够了所需的粮食和财宝回了阴山,我们没必要再出动大军去讨伐,为今之计是先如何解救突厥手上的百姓和宿州云州两州被的百姓的生计问题。”

    “那你有什么主意”

    李世民反问道。

    “臣认为应该及时派出使者和突厥会谈,尽量在漠北草原大雪封山的时候将宿州百姓赎回大唐。”

    长孙无忌直言不讳的说道,“不然,等到十二月中旬,草原大雪封山的时候,就是赎回了百姓,他们一路归来,沿途所要遭受大雪封山的恶劣天气,能活着到宿州的也不会有多少。”

    长孙无忌说完之后,封德彝出奇的没有反对。

    因为,张公谨惨败于突厥,李世民竟然没有扬言要出兵北伐,让他猜出了李世民已经在心里有了用钱财赎人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自己没必要再提什么出兵漠北的建议而触霉头。

    所以,封德彝将目标放在处罚张公谨的问题上。

    一看完云州急报,他就提出了严惩张公谨的建议。

    张公谨不但是李世民的爱将,而且还跟长孙无忌关系密切。

    所以,封德彝想借此次两州城破的契机将张公谨除掉,消除长孙无忌身边的实力。

    “宿州和云州的百姓不能不管,但张公谨作为代州都督,如今让突厥两次破城。

    此时朝廷在这件事上不做一些举动,如何给宿州和云州百姓一个交代”

    封德彝反问长孙无忌道,“不说两州的百姓如何看待朝廷的决断,就怕军中将领也会有怨言吧。”

    封德彝这句话虽然是说给长孙无忌听的,但目的是告诉李世民,您不处理张公谨,如何给百姓交代,如何给领兵在外的军中将领们交代呢

    李世民岂能不知道这些。

    虽然他刚才还在扬言要惩罚张公谨,但是张公谨作为他的爱将,在玄武门政变中立下赫赫战功,如果真要处罚他,轻了怕大家不服,重了自己又不忍心。

    所以,他只是想嘴上说说,心里其实并不打算重罚他。

    他觉得对于张公谨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一放,先解决两州百姓的问题。

    等到过了今年这个冬天,让张公谨做出点成绩来,好让他来个戴罪立功,功过相抵。

    可是,如今听封德彝如此一说,他倒是觉得自己确实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张公谨是否处罚不仅关系到两周百姓对朝廷的看法。

    还关系军中将领对这次两州城破的态度。

    可是,两州城破,让张公谨一个人承担这个罪名,他又觉得有失偏颇。

    所以,他选择了沉默不语。

    “皇上,此事还希望皇上早做决断。”

    房玄龄也出声劝诫道,“朝廷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安置两州的百姓。

    首先,要安置他们的生计问题,让他们能够度过这个冬天。

    其次要尽快的赎回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

    第三就是朝廷必须要做出严惩造成这次突厥寇边破城的将领。

    如果,朝廷不做好这三方面的安抚工作,宿州和云州城破,百姓死伤无数,房屋烧毁,钱财,他们肯定会对朝廷有所怨言。”

    “恩。”

    李世民听完房玄龄的分析,心里这才释然,叹息一声道,“玄龄说的对啊,是要给两州的百姓一个交代。”

    然后就见他扫了众人一眼,“关于安置两州百姓就以上次的办法实施。

    百姓所需要的粮食可以暂时从现在附近的州府调集,过冬使用的临时房屋也要尽快让两州刺史组织百姓建起来。

    关于如何处置张公谨,兵部拟个条文给朕呈上来。”

    “臣遵旨。”

    兵部尚书杜如晦答道。

    “至于跟突厥和谈,赎回宿州百姓,不知道你们可有什么好的人选”

    李世民继续说道。

    刚才只有长孙无忌和封德彝还有房玄龄三人说过自己的建议,其他人沉默不语。

    此时,李世民问起关于出使突厥的使者的时候,众人选择了集体沉默。

    不是说他们不想推举,是他们手上没有这样的人,有也不敢推举自己的人。

    出使突厥,说的好听是代表皇帝代表大唐去拯救宿州百姓。

    可是,这次和谈的目的是拿钱跟突厥赎人,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在和谈的时候,你出的价格达不到突厥人的要求,一旦人家迟迟不放人,致使被掠劫的宿州百姓在他们的手里死亡过多的话,那这个责任该有谁承担呢

    肯定会是你的错,百姓不会因为你跟突厥在钱财上据理力争而理解你的苦衷。

    如果,你出的价格太高,赎回的百姓念的是朝廷的好,不会对你感恩戴德,而大唐的百姓会说你是软骨头,在突厥的威胁下将大唐的钱财白白的送给了突厥人。

    基于这两点,封德彝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都沉默不语,都不敢推举自己的人当这个和谈使。

    李世民见众人不说话,岂能不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

    所以,他的脸色变的很阴沉。

    他看了一眼旁边力主和谈的长孙无忌,沉声问道,“辅机,你一直劝朕跟突厥和谈宿州百姓的问题,不知道可有什么中意的人选。”

    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问自己,心里开始犯难,他虽然提出了跟突厥和谈这个主意,但要说人选,他还真没有。

    但是,他看了一脸阴沉之色的李世民一眼,心中一狠,“皇上,不如明天早朝的时候让大家来举荐呢”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就知道他是在推脱。

    但是,长孙无忌是力主和谈的人,他要是说不出和谈的人选,别人就更加不会举荐。

    所以,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就按照辅机的意思,明日早朝,通知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到太极殿议事。”

    然后,他大袖一挥,不理众人,走出了两仪殿。

    房玄龄等人都知道李世民生气了,可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做呢

    即使自己愿意举荐人才,但也没有适合的人选啊。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均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两仪殿关于出使突厥和谈人选的问题不胫而走的传到了东宫,同时也传到了皇宫外的汉王府,卫王府和齐王府。

    李承乾在东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兴奋的对王仁表和崔知机道,“你们认为孤建议赵节当这个和谈使出使突厥怎么样”

    王仁表一听李承乾的话,脸色急变,“殿下,万万不可啊。”

    “有什么不可的,这可是个向父皇表明心迹的好机会啊。”

    李承乾兴奋的说道。

    “殿下,出使突厥虽然代表的是皇上,代表的是大唐。

    可是,不管谈判成功与否,百姓都不会原谅一个把大唐的钱财送给突厥的人啊。”

    王仁表急促的说道。

    “再说,长孙尚书和朝中重臣都没有举荐他人。

1...8182838485...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