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出魔入佛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柳明暗
或许就该应在那个小沙弥的身上了。
竹主在自己的枝头上坐着,身体随着风起伏,随着竹枝摆动,心中却也升起了疑惑和不解。
可是他明明不是已经推算出,这未来的几千年间,翻手云覆手雨的那个人,不该是出自道门的么?
怎么又到了佛门去了?
竹主想不明白,一时也没能想个明白,便将此事暂且放下,只静心等待着这一场机缘。
大树之下,有一人被无数人簇拥在中央。
几乎是所有人在望去的那一瞬间,便被那个人吸引了所有心神,一个声音在心头响起,告诉着他们这个人的名讳。
佛门世尊。
万竹城中所有看见的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一时间无法回神。
这其中,尤以还没有离开这万竹城的魔门修士为甚。
他们自各处飞出,远远地望着那一片璀璨佛光,脸色黑得滴墨。
“妙音寺这是在干什么?想要报复吗?”
那样大那样耀眼的一片佛光,饶是他们这些功行高深根基稳固的魔门长老,站在这里也觉得自身法力道行正在动摇,更别说他们座下的那些低阶修为的弟子了。
留影老祖掐着手里的酒罐,看着天空中渐渐演化的菩提和世尊,又将酒瓶凑到嘴边大大饮了一口。
烈酒入喉,顿时烧得他喉咙一阵火热的暖,就连他一贯苍白的脸色也泛起了一层薄红。
“呵,有能耐的话,又在这说的什么?真想要动手,那就侵入他妙音寺庄园里,直接将那人打杀了事,又何必在这里瞎嚷嚷?”
几乎所有的魔门长老都拿着怒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92
目狠狠瞪着留影老祖,就连那些低阶的魔门弟子也都各自在心底暗骂不已。
这样狠辣的目光,这样怨毒的心思,留影老祖半点不在意,他甚至很得意地将这些当作他饮酒的下酒菜,又抬起了他手上的酒罐狠狠往口中倒了一口酒。
只是远远地望见的那些人都已经这般震惊,更不用说此刻正坐在堂屋中,眼看着净涪头顶金光演化而出的菩提树和世尊,更是被震撼到极致,全都跪了下去,向着净涪的方向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世尊......”
无论是下首年纪不大修为尚浅的净字辈小沙弥,还是上首高坐修为高深的清字辈大和尚,全都已经跪伏了下去。
这一整个堂屋中,还安然地坐在蒲团上的,就只有净涪一人。
此时的净涪,也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这些事情,他的全部心神都沉入了贝叶禅经中,而他所有的心力也都用来显化这贝叶禅经中的内容,再无暇他顾。
其实真论起来,这被显化在净涪头顶金光上和天宇上的那些影像里,高大的菩提树和世尊、比丘众、比丘尼等的模样都几位模糊,几乎就只有那么一团影子,根本看不出面目。
但就算是这样,所有人看到他们的那一瞬间,也都能明白他们的身份,为他们的身姿心旌摇动。
万竹城中的魔门众人越加坐立不安,他们又勉强站了一会,各自对视一眼,飞快地往城外退。
先是魔门各宗各派的低阶弟子,后是魔门各宗长老。到了最后,魔门的地界上,也就只剩下一个留影老祖和沈定。
留影老祖斜斜坐在屋檐上,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而沈定却是站在他屋前的大树下,咬着牙关苦苦坚持。
“啧......”
贝叶禅经里,世尊看了净涪一眼,微微一笑,开始讲法。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随着贝叶禅经中,世尊开始讲法,堂中那被金光团团裹住,头顶又有金光演化世尊坐在菩提树下的净涪,手中又是一动,清亮的木鱼声渐次敲响。
木鱼声在这间堂屋中响起,又自这一间堂屋中飘出,飞向这万竹城的每一处角落,甚至还向着万竹城外飞去。
随着木鱼声的响起,净涪头顶那只是静坐在树下的世尊也开始讲法。
“须菩提,......,信受奉行。”
这短短的一段经文很快就说完,但堂屋中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世尊演绎的无上妙境中,如痴如醉。
不单单是这堂屋里的这些和尚沙弥,就连这万竹城内外,但凡看见这一片金光,但凡与这一段佛经有缘的人,都能心有所悟,心有所得。
留影老祖掐着酒罐的手指松松紧紧,不知什么时候闭上了的眼睛再一次睁开,望着那一片金光,感觉着身体那经年累月不曾消减削弱的冰寒现在被一一浪浪暖流冲刷着,心头实在畅快,忍不住大笑出声。
“哈哈哈......”
笑完之后,留影老祖直接将手里的酒罐扔开,难得端正笔直地坐了,脸色严整端肃,他望了一眼那片金光,闭目入定而入。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各位晚安。
第64章寻经之路
夜色中,大雪里,左天行站在屋前廊下看着那道冲天铺展开来的金光,映着金光的眼睛格外的明亮。
或许这万竹城中没有多少人知道究竟是谁造成的这个异像,但他却清楚。
净涪,那个也许就是皇甫的妙音寺小沙弥。
得传佛门真经,又将真经布传于世,难得的集大功德大机缘于一身,实在让人羡慕。
这一部佛门真经,之前是从来闻所未闻,现在借着净涪沙弥的手出世,可见是真和他有缘。
左天行笑了一下,眼中却并没有怎么羡慕。
毕竟他自己的机缘不少,又和净涪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倒也实在不用羡慕他。
很快,左天行的笑容就了起来。
如果净涪真是皇甫......
如果净涪真是皇甫,他这辈子转入佛门,又在佛门中得此大机缘,积累大功德,先不说他日后的成就几何,就说他对他自己将来的谋算。他这是已经不打算走上老路?
左天行拧起的眉头舒展,唇角扬起,星辰一样的眼眸中神光烨烨。
如果皇甫已经打算远离自己的命数,只做净涪的话,那他们日后不就是不会像当初那样敌对?那他日后,不就少了一个皇甫那样的敌手?如果可行,他们是不是能相交为友?
左天行是越想越开心。实话说,天魔圣君那样的对手,他实在是不想再有了。
可是,如果净涪不是皇甫......
如果净涪真的就单纯只是一个和佛门有缘的天之骄子,那皇甫现在又会在哪里?
他现在隐忍,又是想要做什么?
想到今日出城离开的皇甫成,左天行心知,如果皇甫真的见到了这个皇甫成,就算不动手打杀了事,也会将他整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吧。
对于自己昔日宿敌的性格,左天行也算是了解,最起码比天魔道的很多人都要了解得多多了。
皇甫他,恩怨太过分明,眼里压根容不下一点沙子。
是他的就是他的,他就算扔了别人也不能抢。毕竟,皇甫他拥有的在乎的被他打上自己标签的东西,实在太少。
经文只有短短一段,很快就传布完毕。待到经文全部讲完,天空上,那一片金光里的佛门世尊抬眼往下一扫,这万竹城内外所有看见这一片金光的生灵心头一震,心间有无穷妙理涌过,身体不自觉地颤动不已,只觉得这一刻,无论他们是佛是道是魔,都被这一尊世尊包容地看在眼内。
世尊面容依旧模糊,但他唇边慈悲的笑意却让所有人心生感激。那一霎那,几乎所有人都心头颤动,忍不住地生出了一丝皈依的念头。
心神坚定,道途明确如左天行竹主和留影老祖等,虽然也不例外,但在那之后都以大毅力大意志将那一丝念头果断砍去。至于心神稍微薄弱一点,道途未定如杨姝等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也都做出了明确的决定,但到底未能将那一丝念头顺利砍去,或多或少都留了一些痕迹在心头。
日后如果有机缘,这一点痕迹会化为前缘,牵引他们皈依佛门。就算没有机缘,这一点痕迹也会让他们对佛门心生好感,给佛门行事大开方便之门。
所以无论日后听经的人选择如何,作为如何,都在今日,和佛门结下了一道善缘。
单单这一晚,单单这万竹城内外,佛门就占尽了便宜。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93
左天行回神,先是一凛,后又无奈地笑了笑。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赤裸裸的阳谋,旁人再如何不满,也只能随他们去。
左天行想得很多,时间却只过了那么一点。
金光里的佛门世尊看着下方茫茫的无量众生,颌首点头施了一个佛礼,在他座下静坐听经的大比丘、比丘众、比丘尼等,都齐齐颌首点头施礼。
这苍茫天地间,但凡得见这一幕的众生,无论人族异类,佛门道门魔门,也都齐齐向着金光,神色端重地回了一礼,齐声唱诺道:“南无阿弥陀佛。”
唱礼声中,金光崩散成点点金色碎屑,飘落在天地间,有的被众生所得,或为他们增开灵智,或为他们降服心魔,增长修行。有的被天地所得,送入暂且无人可见无人可寻的天地阴暗面中,净化天地自诞生无数年间所积累的无量阴暗,渡化其中诞育的无量阴魔。
只可惜,这一段经文虽然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髓所在,但到底不得全本,只有一段。如今传世虽然威能不浅,但实在比不上全本之时。
堂屋中听经的所有僧众比之外头的众生更有体悟,一直沉浸在所见所得的佛门妙理中,久久未能醒来。
可到底,该醒过来的还是要醒过来。
而第一个从无穷妙理中清醒过来的,居然是清本大和尚。
清本自妙境中出来,看着下首的众多沙弥,又看了看坐在自己身侧的几位师兄弟,心中一叹,却也没有太多执着。
他这一低叹叹过便如风逝,没能在他的心间留下半点痕迹。
清本只睁眼看了这么一阵,便又闭目入定去,整理自己这一晚所得。
等他再从定中出来的时候,还在定中未能醒来的,就只剩下净涪一人了。
清本先看了一眼就坐在第一排的妙音寺众沙弥,见他们身上气机上扬,气息却比之前沉稳,可见所得不浅,心中就是一喜,这才又去看同样坐在下首的妙潭、妙理、妙空、妙安、妙定各寺的沙弥。
妙潭、妙理、妙空、妙安、妙定五寺的沙弥不比妙音寺众沙弥,他们是第一次听见看见这一段佛经,虽然听着也是心中震撼,感悟不浅。但比起妙音寺众沙弥而言,到底个中体悟还是少了一点。
清本看完自己的这些师侄,便转头去看坐在自己两边的几位师兄弟。清立他们感知到清本的视线,也抬起眼来迎上清本的视线。
这师兄弟几人出身在不同的六寺,之前也不怎么亲密,但对各自的修为境界,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各自心中有数。此时再看在座众人,便知这一场小法会中,各人所得如何。
他们各自无声点头,又默契地转开视线,等待着下头的净涪沙弥出定。
此时的净涪并不知道自己正处在万众瞩目,万众期待的状态,当然,以净涪的心性,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此刻的他全部心神还在贝叶禅经之中,正是全身心投入,一点神也未能分出去。
没有人知道,此刻外头的金光虽然已经崩散,但净涪却还坐在众比丘中,静心听着被众人簇拥在中央的世尊再一次开讲这一段经文。
也不知道是不是净涪这一次将这段经文传布开去,已经借此汇聚了众生意念,此时更得这众生意念之助,更进一步地深入体悟这一段短短的经文。
“须菩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信受奉行。”
佛陀讲经中,净涪恍恍惚惚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作为皇甫成的那些岁月。皇甫成一生数千年岁,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曾被人算计也曾算计别人,曾打杀别人也曾差点被人打杀。
那数千年岁月中,他用过很多手段,有形的无形的,他做过很多事,有心的无心的,最后,他确实曾经得到很多,可他也失去过很多。
而现如今,他只剩下他自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讲经声中,净涪缓缓阖上双眼,几乎如同面具一样平静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真实的平和。他面上金色佛光流转,唇角微微扬起,带上一点宽和的笑意。
昔日皇甫成数千年岁月间沉积在心底一直隐而不发藏而不露的那些阴戾狠辣和昔日皇甫成数千年岁月缠绕在身上的那些未曾被引动的怨念憎恶怨恨悲怒,终于在这一日减去了几分。
虽然只是减去了几分,但对净涪而言,却已经很不容易。
天圣魔君那数千年的岁月里养成的心性在这一刻被撼动,那些岁月里造就的杀孽积累下来的因果也在这一刻削减。这一刻对净涪将来的修行而言,可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它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净涪沙弥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他这才算是真正的皈依于我佛。
菩提树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讲经的世尊抬起眼,看着下首静坐的净涪,点了点头,忽然开口叫道:“净涪。”
净涪被这钟磬之音从定中唤醒,抬眼望见世尊唇边慈悲的笑意,连忙出列颌首一礼:“世尊。”
净涪被自己的声音惊了一下,但心神却是半点不动,只静听着上首世尊的吩咐。
世尊道:“彼界中般若已显,但真经未全,汝与真经有缘,可愿寻找真经,布传众生,广渡有缘?”
净涪沉声应道:“弟子愿。”
世尊又道:“真经贵重,非诚心寻找不可得,汝寻真经,需历经磨难,汝可能?”
净涪依旧应道:“弟子能。”
世尊笑道:“善。”
他抬手,捻指掐花,垂眸一笑。
净涪见状,心神一震,恍恍惚惚中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没有想透,心头一片模糊。
正疑惑间,净涪浑身一震,整个人自贝叶禅经中飞出,立时惊醒过来。
他坐直身体,茫然地看着正拿着晶亮的眼睛看着他的众位沙弥,一时竟然未能晃过神来。
这是在哪儿?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各位晚安。
第65章留影老祖
净涪的反应速度很快,只眨了眨眼,他便已经回过神来,身体在众目睽睽之下紧绷又放松,却愣是没有一个人发现。
清本大和尚一抬手,净涪座下蒲团再次腾空,又在下一刻飞回第一排最后的那一个位置。
清本大和尚回手,他望着净涪的眼睛,心中一动,忽然开口,带着期待地问他:“净涪师侄,你可是又有所得?”
净涪点了点头。
一旁的清立等清字辈大和尚奇怪地看了一眼清本。
清本却没有理会他们,他眼睛腾地一亮,又问道:“净涪师侄,你可是知道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他经文的下落?”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94
虽然净涪先前所得的经文只有短短的一段,但那也代表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已经在景浩界正式出世,只是其他的那些经文都散落在世界各处,无人得寻而已。
听得清本这么一问,屋中的一众和尚沙弥都直直地盯着净涪,不愿意放过他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
在他们的目光中,净涪又是一点头。
也是刚刚从贝叶禅经中出来净涪才发现,识海中他的神魂周边,环绕了三十二颗金色的光点。
在那金色佛光映衬之下,他本来只有虚虚一道身影的神魂也显出一种无上的庄严和神圣,几乎只要一眼,便能让人跪地拜服。
可惜的是,除了最后一颗光点正大光明状若悬天大日之外,其他的三十一光点都更像是夜空中的明月,比起最后的那一颗光点来,差得实在是太远太远。
虽然心底连连叹息,但净涪却也明白,这是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散落在景浩界各处的经文。唯有寻到那三十一段经文,并将之布传于世,才能将那三十一颗光点点亮。他这一场功德才能完满。
这很艰难。
净涪感知着那些散落在景浩界各处的经文与他那虽然牢固但却隐蔽又渺茫的联系,心中已经明白刚才世尊所说的“非诚心寻找不可得”“需历经磨难”的话了。
看来,他以后的日子一定不平静。
被三十二颗金色光点环绕在其中的净涪的神魂笑了一下,抬眼看着这无尽的识海,眼中闪烁着比那最后的一颗金色光点还要璀璨夺目的流光。
那真是太好不过了。
得了净涪的肯定回答,所有人心中大喜,定力稍稍弱一点的已经撑不住拊掌大笑了,口中连连道:“好,太好了!”
一时间,清清静静的法堂几乎成了闹市。
清本清立等清字辈大和尚坐在上首,也不介意下首一众净字辈沙弥此刻的无规无矩。事实上,就连他们,此时也都是喜行于色,难以自禁。
等到堂上稍稍安静下来,清本大和尚才又问净涪道:“你如今修为太浅,寻找真经必定不易,可需要我们帮忙?”
清本这话一落下,堂上再度鸦雀无声,几乎所有人都在屏息看着净涪,等待着他的答案。
需要,还是不需要?
净涪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抬起眼睛,好不避让地迎上了清本大和尚的视线,望进清本的眼睛。
清本大和尚的眼睛里还有着慈和的笑意,净涪看得出来,那是真真实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慈和。
此时此刻,这个清本大和尚的话语、表情,全都发自他的本心。
净涪忽而一笑,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清本大和尚也笑了,他笑出声来,声音自微弱至响亮。但这笑声最响亮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像各家寺庙中敲响的晨钟,并不刺耳,也没阴霾,只有掩饰不住的欣喜和几乎浸透了笑声的赞叹。
清本旁边一并坐着的清立等人也都看着净涪,笑着点头不止。
座下净字辈的小沙弥中或许有人想通了个中关键,但还有更多的人在懵懵懂懂的不知所以然。
想通了的沙弥们望着净涪所在位置的眼神复杂,但更多的是钦佩。
而那些懵懵懂懂的,无论他们是在望着净涪还是看着上首的那些清字辈师叔伯,眼神大多还是茫然。
修士者,无论道修魔修佛修,在寻道修行的路途上,都应行勇猛进道,持如覆薄冰心。
净涪深知这一点。
行勇猛进道,所以他摇头。
持如覆薄冰心,所以他又点头。
这摇头与点头的行为虽然矛盾,但个中意味却一点也不矛盾。
清本忽然了笑,他不去看其他人,只望着净涪,低唱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净涪持手低头回了一礼。
此后,众人并无二话,各自散去。
懂的人懂了,不懂的人,此后还需各自领悟。多说无益。
实在不是清本他们不愿意提点这堂上的众沙弥,而是说了他们也不懂。
因为清本他们今日提点,这些沙弥们也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但他们做不到,只是知道,并不算懂。
知道是知道,但不是懂。懂就是懂,不是知道。
真正想让他们懂,就该在关键处提点,而不是在此时随口说来。
净涪一个人回了自己的庭院,此时他身上的伤虽然还没有好全,但已经无关大碍,净涪也就不再需要净思净音等人的陪同。他便推拒了净思他们在他庭院中值守的安排。
净思四人今日听了这一场辩经说法,获是比不得净涪,但也不少。此时见净涪再三推拒,又见净涪的伤势确实已经好转大半,虽然还是不能调动内息,但已经不能影响净涪的日常坐卧了。他们也就不坚持,送了净涪回他的院子之后便各自返回自己的院子。
其实他们不是不好奇刚才清本和净涪之间的哑谜,但他们谁都没有问起,甚至连提都没提,一应行为举止如常。
他们自幼拜入佛门,苦修十数年岁月,虽然功行比不得清字辈的那些大和尚,但能自妙音寺众多同龄沙弥中脱颖而出,参加这一届竹海灵会,自然也是妙音寺这十年来众多沙弥弟子中的佼佼者。
该懂的道理,该知道的事情,他们都懂。
所以他们便只将今日的这些事情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等待着自己弄懂弄通的那一刻,并没有去强求争论。
净涪目送着净思等人消失在茫茫白雪中的背影,这才掩上门扉。但他并没有立刻往屋里走,而是就站在院门边,身体紧绷着侧头望向院中亭子。
等见到亭子里的那个人的时候,净涪身体放松,松开了搭在门扉上的手,走到亭子里。
亭子里的人提着一罐美酒,懒洋洋地靠在亭子栏杆上,坐得东歪西斜的,一只手向外摊开,任由飘落的雪花积了他满手。
没有半点仪态的洒脱肆意。
一直到净涪在他身侧落座,他才回过头来,那一双黑沉的眼睛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他。
净涪坐得笔直,表情平静自然,任由他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荡。
“净涪沙弥?”他叫着他的名号,扬手将积压在手掌上的雪花扫落,不顾手上未退的寒意,摸上自己的下颌,“我很钟意你,你做我的弟子如何?”
猜你喜欢